會計創新引領
1、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基本原則
一、堅持創新引領。創新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會計行業必須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和理論創新,更新發展理念,消除體制障礙,破解工作難題,為會計改革與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二、堅持強化法治。法治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可靠保障。
會計行業必須按照科學民主立法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把會計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形成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良好氛圍。
三、堅持服務發展。突出服務理念是會計工作的必然要求。
會計行業必須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化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中心工作服務,為市場主體和廣大會計人員服務,在服務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服務效能。
四、堅持文化傳承。繼承和弘揚會計傳統文化是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內在要求。
會計行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同與尊崇中國會計行業的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正確處理好繼承與發展、借鑒與創新、趨同與互動的關系,切實提高中國會計行業競爭軟實力。
五、堅持開放合作。對外開放與合作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會計行業必須樹立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理念,以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會計行業發展為出發點,堅持企業會計准則國際趨同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會計組織治理改革,推進會計服務市場有序開放,深化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在開放合作中不斷提高我國會計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1)會計創新引領擴展資料:
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財會〔2016〕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務司,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財務局、武警部隊後勤部財務局,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財政「十三五」規劃》的有關要求,
在認真總結全國會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我部制定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各級財政部門和中央有關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發布實施《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組織學習和大力宣傳《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任務措施,交流典型經驗、做法和成效,為進一步加強會計管理、全面深化會計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和創造有利條件。
要加強《規劃綱要》實施的組織保障,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抓緊制定《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積極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
要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對《規劃綱要》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和督促檢查,針對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規劃綱要》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各地區、各部門在實施《規劃綱要》中制定的實施方案及實施進展情況,請及時報我部會計司。
2、互聯網 引爆會計時代
21世紀會計界最火的詞,當是「互聯網+會計」。「互聯網+」時代,財務人員的工作方式已然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技術引領會計工作的轉型是關鍵,有數據顯示,目前300家國家重點企業中,80%以上已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
就在不遠將來,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會計工作將發生顛覆性變化,作為一名會計人,預先充電,擁有「互聯網+」財務思維,將成為企業的戰略專家、財務界的行業專家。同時,那些固步自封的老會計們將會被行業淘汰。
1.會計工作更高自由度
從最早的商業記錄到最早的商用計算機,財會行業一直都是能夠迅速掌握並利用新興技術的那批人。他們使用第一批可編程的計算機,普遍採用會計電算化,「互聯網+會計」時代下,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會計人在工作上的自由度正大大增加。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正在影響並帶動著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
財務會計體系將是個一體化大系統,包括會計共享中心、資金運營中心以及管理會計體系、金融服務體系。先進的IT系統已使財務會計工作處在「互聯網+」的前沿。
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經營中的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將計算機的「事件驅動」概念引入流程設計,建立基於業務事件驅動的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使財務數據和業務融為一體。
同時很多公司會建設並逐步體會會計共享中心帶來的便利,統一的標准,數據使用的齊全。具備條件的公司都應該早日建立共享中心。進而實現企業會計核算處理的集中化運作,整合企業內部的各相關資源,提高企業財務會計模式的擴展和復制能力,將會計人員從瑣碎的賬務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參與決策支持、風險管控等管理工作。
如今,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已經一體化處理並高度融合。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就是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結合,建立用途更廣泛的大數據,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可以想見,在不遠的將來,財務人員自由度會進一步增加,效率更高,人員數量更少,組織流程更嚴格。在互聯網時代,只要把公司內控流程體系和信息安全做好,財務自由度就能變得更高,財務管理的邊界會更寬泛。
有數據顯示,目前300家國家重點企業中,80%以上已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企業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化等進行重新整合。
2.會計工作更「輕松」
「老會計」將遭受淘汰
中興通訊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創新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已將公司會計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降低到1.1%(國內一般企業為5%左右),有效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成為會計行業堅持創新理念的典型案例。「互聯網+會計」時代,會計人從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提供了機遇。那些從事簡單、重復的基礎業務的會計人將逐漸被計算機取代,而參與分析決策、創造價值、提供戰略支撐的會計人將越來越受青睞。
而在互聯網上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會計的工作更加輕松,有助於會計人員構建財務分析與預測、財務戰略規劃、資本市場運作、全面預算體系、全面風險管理、績效管理、商業模式等重要理論在內的完備的專業體系,向管理會計師轉型。
3.事務所會計:
突破時空的變幻
大數據技術有助於實現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相互印證,為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准確性提供有力的支持。作為與企業密切相關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大數據的浪潮里,正迎風遠航。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所處的環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審計師的工作方式也要與之相適應,只有改變審計方法,才能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更好地為公共利益服務。」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祝宏偉說,「諸如,審計人員必須面對海量的信息流,傳統的審計方法已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需要藉助IT審計的技術,同時有效地運用審計軟體進行審計,文件可以通過公司內部的業務管理系統進行傳遞等。」
同時公司使用的審計軟體,業務管理系統(EIS)能夠對進行客戶、業務的承接和保持、項目、工時和業務報告進行管理;事務所內網上還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資料,方便內部員工查閱和使用。目前正准備開發一個APP,將重要的文件進行上傳,在移動終端上能夠隨時進行閱讀。
「對於審計人員來說,要熟悉審計軟體的使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大部分公司每年的變化並不是很多,只需要對有變化的部分進行關注,可以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重復性,能夠有重點地關注可能存在重大風險的領域。」事實上,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對於一名優秀的審計師來說,工作方法和審計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宏觀經濟形勢,收集行業數據,關注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了解產業上下游的動態。
大數據對審計行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審計師雖然面對的是財務數據,但是需要很多非財務數據來支撐和印證其是真實、合理、可靠的。如果財務數據和業務平台上的物流、資金流不一致,就間接地證明財務數據可能有問題,財務數據沒有如實反映實際情況。
每一個行業都應該追求變化,中介行業也不例外。作為會計人,應更多地了解大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情況,學會將各個行業的專家人士組織起來去談企業的財務問題,不斷了解各方面的知識,開拓視野,成為一名綜合性的人才,才能直面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
4.財會學習:
更自主安排和定製化
不僅實務界迎來諸多改變,在象牙塔的校園中,改變同樣日新月異。互聯網早已進入財務教學領域,出現了「滬江網校」、「慕課(MOOC)」等教學方式並已呈現出火熱趨勢。這些教學方式的出現,帶來了財務教學的顛覆性變化。
只要想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知識的傳播速度以幾何倍數無限放大,一個學生可以把學習和工作相結合,更加容易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在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和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的一項共同研究表明,財會專業人士非常清楚很多新興、正在融合的數字技術將帶來的巨大變化。當2100餘名財會人員被問及未來10年內他們期望技術發展在何種程度上改變會計師和財會職能部門的工作方式時,高達81%的人希望有「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改變,18%的人則希望「徹底變革」。
變革已經來臨,財務人員要做的是,及時跟上互聯網的變化,在財會工作已經插上互聯網之翼的當下,更多提升自己的信息整理、分析和挖掘能力,跨界吸取互聯網知識,在職場上展示自我,贏得更廣闊的未來。
3、如何促進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有效融合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都屬於管理活動范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為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管理企業,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會計活動是企業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管理活動范疇,都具有企業的管理才能。具體來說,財務會計主要是總結企業在某一時點的實際狀態和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而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分析經濟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分析經濟數據的含義來為企業的決策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情報,管理會計運用預算、決算和決策的方法來實現目標。但是鑒於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比國外起步晚,企業會計大多停留在財務會計的核算層面上,而沒有發展更高層次的管理會計。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屬管理學科,二者相融合具有扎實理論基礎。
2.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都包含控制和考核。財務會計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進行檢查和考核,考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和企業預算過程中制定的目標是否相符,如果二者之間出現較大的差異,應該找到原因並進行及時的控制。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的企業成員業績、企業成本費用控制、企業預算活動的控制進行評價和考核。因此,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具有控制和考核兩大基本職能,它們控制和考核的對象都是企業經營狀況,只是各有側重,財務會計直接控制和考核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基礎上,是利用財務會計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控制,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
3.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信息來源一致。作為企業會計兩大重要分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管理對象同為企業經營活動,因此他們需要的信息都源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數據和資料。另外,管理會計作為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會依靠財務會計提供的數據、賬簿和報表,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財務會計成為管理會計的直接信息來源,二者融合發展可以避免兩部門重復工作,耗時耗力。相同的信息來源這也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相融合提供有利條件。
4.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一致。雖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具體工作和會計對象都不同,但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但是產業升級和互聯網的發展,使現代企業的管理核心也從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各項生產要素管理轉變為人力資本管理,生產經營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人力資本、企業品牌等隱性的成本和資產的價值很難通過傳統的財務報表來展現,對此管理會計應該和財務會計進一步融合,互為彌補,為企業的決策和戰略提供支持信息。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策略
1.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會計在我國發展程度較低,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管理會計領域的人才也比較匱乏。因此企業首先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再建立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體系,通過常規化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使其既能掌握會計專業的知識,又能熟悉財務管理知識,能夠以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開展相應的工作。
2.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以應收賬款和預算管理為例闡述如何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應收賬款是很多企業財務風險過高的一大因素,容易引發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要予以重視。應收賬款出現壞賬大多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合同管理規范制度。合同管理在本質上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工作中並未針對管理會計專門設置崗位,而是財務會計人員直接負責,這就要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應收賬款會計要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整個流程之中要結合財務會計工作流程及其產生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應該貫穿於合同談判、簽訂、發運、收款和銷售提成工作的全過程,在合同執行的過程中及時跟蹤貨款回收情況,降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保證生產經營活動資金流充足。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需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密切配合。這是因為預算管理工作屬於管理會計范疇,同時依賴於財務會計工作質量,二者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完成預算管理工作。這就要求要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企業應該在年初就確定全面的生產經營目標以及預計的生產經營費用,每個月進行績效考核和績效排名,以績效的優劣決定獎懲。對成本費用的編表和考核應該按月進行,並和預算指標之間進行差異分析,找到成本超支的根源,為之後的成本費用控製做好基礎工作。
3.建立並完善兩種會計體系的數據共享的機制。上文分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共用一個信息源,目前不少企業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完全分開,二者之間溝通交流較少,造成重復工作,增加成本的局面。而建立兩種會計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二者的共享服務。不僅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低,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化水平,通過共享機制的促進革新,促進財會部門的職能轉變,從核算向決策的轉變,將企業的核算職能從會計部門中脫離出來,使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能。
4.以技術創新為導向開發與應用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相較於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能夠開發出更多的管理會計工作和方法。實現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使管理會計的先進工具和方法應用到財務會計中。目前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產業與產品結的不斷構整,新型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被開發出來,如環境成本管理中「有效益的成本管理」等工具得到推廣與普及。同時,配合目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特點和要求的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與信息支持系統得以開發,新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的出現更能加快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
4、怎樣才能成為會計領軍人才
會計領軍人才的定義是高級會計人才中能夠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的高端會計人才。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5、管理會計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有何意義
1、建立成本控制思路。
常說思路決定出路,企業在成本控制運作成本管理前,應當建立正確的成本控制思路。因為國際形式在變、國家政策在變、市場需求在變、企業的供應量在變,這就需求企業管理者應當建立適應變化的管理意識和理念,形成新的管理思路。
在成本控制方面,樹立現代市場經濟的成本控制新理念,形成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觀念,樹立全員、全系統、全方位的三全成本控制理念,加強產品成本信息和價值鏈的管理,提高企業創新精神,但對影響產品的創新和質量方面的成本不可盲目去控制。
2、更新成本管理觀念。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對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強調節約和節省上。對成本的狹隘理解,使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後,甚至失敗。縱觀世界發達國家的企業成本管理,無論是作業成本法還是成本企劃,其運用的都是系統的、全方位的成本戰略管理觀念,從使用的具體方法到參與的人員,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如果仍然停留在陳舊的成本管理觀念上,企業的成本管理是不會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的。
3、提高企業人員素質。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之所以能運行如此復雜的作業成本法和成本企劃,與它們先進的企業文化、人員素質、組織管理方式是分不開的。如在成本企劃中,成本降低方案是--個全員參加的過程,不論是第--線的生產人員還是專職成本分析人員,都對企業的技術特點、生產流程有清楚的認識,並有責任參與、配合,而不單單是成本核算人員的事。這就對人員素質和協作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結合實際,切忌生搬硬套。
日美的成本管理模式差別如此之大,不是偶然,與其各自的傳統文化背景和企業內部組織方式的差別有密切關系。日本企業的工作方式強調合作、信任,其組織方式以橫向合作為主,不同於美國的縱向控制,有嚴格的上下級之分,這就是日本企業採用更強調合作、協調的成本企劃,而不照搬作業成本法的原因。李繪芳老師建議中國企業在借鑒外來先進成本管理經驗時,也要注意結合自身實際。
5、提高創新精神,塑造成本管理文化。
提高企業創新精神,將企業成本管理文化塑造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創新才能引領企業的發展,同時消除認為成本無法再降低的思想,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教育,讓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及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途徑和方法,人人應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認識和執行力。還要加大對成本控制的獎懲力度,形成成本分析體系,不斷改進和提高。
6、大數據財務會計的發展趨勢
一是現狀分析與討論,結合訪談與問卷調查所得到的資料和數據,闡述當前企業界人士對有關大數據、管理會計等問題的基本認識和一些困惑。二是理論與邏輯分析,針對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管理會計研究邊界、大數據范疇等問題,給出大數據引領管理會計變革的理論解釋與框架。三是從實踐應用角度,介紹大數據對管理會計應用五大職能的改進,描述價值創造的具體路徑。最後,我們展望大數據對財務功能與財務人員知識能力建設方面的影響與挑戰。
一、現狀分析與討論
課題組搜集和整理了有關大數據與管理會計方面的文獻,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訪談,並通過有針對性地發放調查問卷,大致對目前我國大數據在企業中的應用、大數據對管理會計的影響、企業對大數據與管理會計關系的認識等問題做了基本了解。
(一)調查問卷統計與分析
為了保證資料來源的廣泛性和可靠性,我們有選擇地針對全國會計領軍人才項目、總會計師能力提升項 目、地方會計領軍人才項目等長期項目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411份,其中有效問卷388份,無效問卷23份,問卷有效率94.40%。被調查企業共涉及18個行 業,其中,製造業62家,佔比17%,其他依次為金融業(10%)、交通運輸業(7%)、建築業(8%)等各行業。被調查企業范圍包括國有企業(63%)、民營企業(22%)、中外合資(5%)等各類所有制企業,其中上市公司共59家,41家在境內上市,18家在境外上市。被調查企業分布在20個省級地區,營收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佔比19.5%,10億元以上的企業佔比36.1%。被調查對象絕大多數為財務人員,非財務工作人員佔比14%;財務人員的職務層級較高,財務經理以上人員占財務人員總數的90%
7、會計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會計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
一、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工作心態。
二、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
三、能獨立地處理實務中出現的一般性業務問題(購發票、賬本事宜)。
四、至少能提前3天完成各類稅種的申報繳款工作(稅種齊全、數據准確)。
五、在每月的25號前(或本公司的結賬日期)完成上月所有的會計處理事項(裝訂憑證、報表、簽收單、利潤匯總表)。
六、文檔管理規范、有序並能適時更新(包括客戶檔案、納稅申報備忘表、利潤匯總表、工資表、各種費用明細表、財務資料簽收單、憑證裝訂、申報回執以及發票管理等方面)。
七、能基本掌握本人負責的客戶的基本資料(包括公司名稱、地址、經營范圍、車輛數量、納稅賬戶每月余額、發票使用限額、發票領購份數等財務基本數據)。
八、了解、掌握客戶所處行業的最新政策動態。
九、了解、掌握工作中所涉及的最新稅收、財政及社保等政策。
十、有較強的專業學習應用能力(如專業職稱考試、專業資格證書考試;新稅法、新報表的學習;office、excel、新財務軟體的應用能力等)。
十一、具備一定的培訓能力,能夠有效地帶領新同事進入工作狀態。
十二、具備一定的溝通表達能力(如關於回答客戶所提出的各類稅務、賬務處理問題)。
十三、有一定的業務創新能力(帶著頭腦做事,繼而能提出改進意見)。
十四、有一定的財務分析能力。
十五、能較好地完成上級臨時交待的事項。
(7)會計創新引領擴展資料在日常工作中,每個單位都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單位發生業務往來和經濟聯系,在這些業務和經濟聯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資金往來關系,債權債務的往來關系和清算關系,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形成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和應收賠款、罰款。
押金、備用金等「其他應收款」業務,應付未付的租金、職工未領的工資、其他單位和個人存入的保證金等「其他應付款」和「應付股利(利潤)」、 「應交稅金」、 「其他應交款」、「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對於該類業務的管理,要熟悉相關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應收應付的確認要准確,對原始憑證要進行審核,審核其內容是否完整、手續是否完備。
另外對於往來賬項,會計部門要對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進行復核,經復核之後沒有問題才能登記賬簿。由於往來賬項的管理制度性較強,要求憑證製作人科目使用要准確,復核人員要根據政策進行復核。一個好的財務人員還應對企業採取的賒銷政策進行分析,確定企業的現金折扣政策,信用期間,評價顧客的信用程度,並對應收款項進行壞賬分析,合理提取壞賬准備。
對企業經常使用現金的部門核定合理的備用金金額。對賒購政策的使用也要進行分析,根據企業資金計劃,確定企業賒銷、賒購水平,保障企業資金正常合理的流動。
8、你認為會計人員如何踐行工匠精神?
做法如下:
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以模具和流水作業線作為典型代表,很難做到有別於其他;甚至現代辦公條件下,剪切、復制、粘貼被廣泛運用,已很難見到有別於其他;更有甚者,動物都開始進行了克隆!這一切,來源於心,心思。
因為只有有了這種流水線的心思、復制的心思、克隆的心思,才能製造出這樣的生產線,才能復制出這樣的文本,也才能克隆出這樣的動物。而我們現在說的這種「匠心」,就是和上述種種心思相反的一種心思。這種心思,正因為其獨到、獨運,才顯得巧妙,才顯得別具一格。
會計人也是平凡普通的工作人員,但他們在工作中,不能將自己與其他的業務部門隔離開來,如果那樣,則是一個做死賬的會計,不熟悉實際情況的會計。
只有當會計人融入業務部門,和業務人員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後,他所處理的會計事項才會符合企業的業務實質,業務信息才能及時轉化為財務信息,財務信息反過來又迅速為業務服務,達到企業效益的最大化。這個時候,會計人的合作精神的價值便全部體現出來。
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是合作精神體現出來的大格局,會計人既可以實現企業內部的互聯互通,也可以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既可以實現企業內部的合作共贏,也可以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
會計人的合作精神肯定有助於企業效益的最大化,為企業的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的氛圍。
「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麼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
企業不能盲目學習和引進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具體做法。這種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所謂工匠精神,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
精益管理就是「精」「益」兩個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
9、基層人行財務會計轉型工作包括那些內容
一、基層人行財務會計轉型工作的內容包括:
1、要緊緊圍繞中央銀行履職和基層央行中心工作要求,把轉型實踐自覺融入到科學履職的工作大局中。
2、要追隨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步伐,強化會計反映、 分析、管理、研究、評價、參謀等作用,實現會計財務工作向主動型、管理型、 研究型轉變。
3、要認真分析總結並借鑒發達國家中央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規模、結構等方式,應對危機、實施宏觀調控的經驗,密切關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變化給貨幣政策帶來的效應和影響,做好轄區金融機構會計財務信息收集、監測及分析、 研究工作。
4、持續加強對宏觀調控政策成本效應、社會資金運動情況的分析,及時反映轄區經濟金融形勢及影響。
5、要落實轉型具體項目的選擇,明確轉型的重點及切入點,確保轉型取得實效。
6、要在綜合考量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實際需求、資源配置、風險管控、 會計隊伍力量、管理效果等因素的基礎上,科學選擇關鍵領域和具體項目作為轉 型對象,並做好立項、審核、評估、總結等工作。
7、重點關注會計風險評估、財務績效評價、會計監督體系、資產效能管理、會計文化建設、深化調查研究、復合人才建設等轉型任務,解決當前會計財務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著眼宏觀,細處入手,順應形勢,積極有為。
8、要探索轉型的有效路徑,須在健全規范會計財務工作制度、操作規程,夯實會計財務工作基礎的前提下,擺脫固有思維桎梏,以扎實的態度和創先爭優 的精神,探尋轉型工作規律,開展轉型實踐。
9、要拓展、延伸會計財務視野至整個金融體系,探索開展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管理、中央銀行財務實力研究、國際會 計准則趨同、商業銀行會計創新業務、央行會計參與宏觀金融決策等重大問題和新課題的研究,並結合轄區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與金融機構運作態勢,落實課題跟 蹤調查,充分運用網路化、信息化數據資源,開展定量或定性的前瞻性調查研究 分析,促進會計財務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10、同時積極構建和完善會計財務信交流機制,共享最新信息,共商典型問題。
二、基層人行的職責
1、基層人行就是指基層人民銀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對中國人民銀行的法律職責定位,人民銀行基層分支行的職責,主要包括政策信息反饋、金融支持服務、金融環境建設三大職責。
2、需要密切關注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利率定價、以及股民動向對股市的影響。
基層央行要結合當地的支柱產業、貸款投向投量,分析判斷與產業政策的相符程度。更要判斷信貸資金投入引發通貨膨脹的可能性,連續關注分析當地物價走勢。
3、理清思路,以反洗錢為抓手竭力維護轄內金融穩定 夯實基礎,依法行使必要的檢查監督權,不斷強化轄內金融服務。
三、基層人行財務會計轉型工作的必要性
人民銀行不斷深化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推動工作中心從傳統的事務型、操作型為主,向研究型、管理型轉變,初步提出了以「兩張表」管理為中心,以完善規章制度為保障、以建立標准化體系為基礎、以規范管理為要求、以推進績效評價為導向的工作轉型框架。
四、制約基層人行會計財務轉型的因素
1、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
目前,人民銀行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預算管理規定》和《中國人民銀行財務制度》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制訂,版本較老。近年來,人民銀行歷經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財務管理內容和會計科目設置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制度已不能適應會計財務工作需要,不能用於指導轉型工作,財務預算管理制度的滯後,已成為制約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一個重要因素。
2、缺少明確的操作指引。
隨著轉型工作的不斷深入,部分會計財務人員仍對轉型的高度、內涵和迫切性認識不足,把轉型局限為加強會計研究分析,沒有認識到進一步推進財務預算、項目建設、集中采購與資產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也是轉型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缺乏明確的行動規劃和細化的實施方案,也是制約轉型工作向縱深發展的一個瓶頸。
3、現行模式不能完全適應轉型需要。
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包括管理方式的改進,倡導「矩陣式」管理的理念,即針對具體的業務項目,按照條塊結合、權責對等的原則,強化業務部門的條線指導作用,財務為業務服務,業務也要考慮財務約束。而在現行體制下,主要採取直線式管理模式,缺乏與業務管理的有機銜接,導致財務管理與業務指導脫節,制約會計財務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促進作用。
4、預算管理體制不健全。
在現行體制下,基層央行預算安排缺乏靈活性,項目支出預算實行全賬戶管理,各科目、賬戶之間不得調劑使用,導致預算不足的賬戶無法充分保障履職需要,預算充裕的賬戶又存在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浪費的問題。此外,基層行的預算評價機制尚未健全,績效評價作為預算管理的抓手沒有得到充分顯現。在評價過程中,仍然存在事權部門參與度低、會計部門一頭熱、評價結果應用不足等現象,這與轉型中提出的「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預算管理要求相背離。
5、從業人員素質與轉型要求存在差距。
一方面,基層會計人員結構矛盾突出。一直以來普遍認為會計財務工作屬於基礎性工作,是操作性崗位,只需具備一定的會計知識即可。
另一方面,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還受制於崗位設置情況。隨著管理規范化、精細化要求的不斷提高,基層會計人員在日常核算和管理上耗費了較多精力,有的甚至身兼數職,無暇顧及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嚴重製約了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