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創新
1、誰有生活創意的小點子啊
▼1. 每次帶蚊香去露營 (或其他遠方),蚊香都會斷掉,但是其實只要裝在CD盒裡就能解決了!版
▼權2. 章魚燒烤盤除了用來烤章魚燒之外,也能拿來烤燒賣,皮會變得很酥脆非常好吃!
▼3. 小孩子如果不會分鞋子的左右腳,只要在鞋墊上畫上圖案就能輕松的分辨了!
▼4. 貼上游戲機的貼紙(玩一次100元)會讓人更想存錢。
▼5. 可以把衣架用來固定食譜,做菜時更方便。
▼6. 如果覺得手機音響不夠大聲,可以放在陶鍋中,會有很棒的擴音效果,而且音質也很好。
▼7. 找不到眼鏡卻因為沒有戴眼鏡所以看不清楚的時候,透過手機的相機就能看得清楚了。
▼8. 用鋁箔紙快速去除牛蒡皮。
▼9. 三人去旅行的時候可以把床鋪鋪成角對角,晚上聊天更方便。
▼10. 沒有小夜燈的時候只要開啟手機的手電筒功能,然後在上面放一罐礦泉水就能用相同的效果,如果在水瓶中裝牛奶就會是柔和的光線。
▼11. 裝紙箱時如果沒有全部裝滿上部留有空隙,先在物品上方方一張紙,封箱時在比較短的兩邊貼上一段膠帶,最後在外側貼十字形的膠帶的紙箱最穩定。
2、創新思維的生活小例子有哪些?
創新思維的生活小例子如下:
1、吹風機對著標簽吹,等吹到商標的膠熱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標簽撕下來。
2、巧除紗窗油膩:將洗衣粉、吸煙剩下的煙頭一起放在水裡,待溶解後,拿來擦玻璃窗、紗窗,效果不錯。
3、閑置的潤膚霜、乳液之類的東東,扔了可惜,可以用來擦包包(皮質的,或者仿皮的都可以),一擦就干凈像新的一樣。
4、喝過沒氣了的可樂,可以用於清潔馬桶,倒在馬桶里過10分鍾沖掉,你會發現馬桶很白很乾凈。
有那麼一個公司,它通過很多方法提高勞動生產率。就發現這四個車間,勞動生產率採取很多方法,提高提高提高。
提高到一個臨界點,再一提高非常難。有的人給他出了這個主意,就分析這四個車間的員工的構成。就發現第一個車間都是男孩,好,就加了幾個女孩進去,效率提高。我們經常有人說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
第二個車間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幾個中老年進去,老成持重。加進去效率提高。第三個車間都是中老年人,加了幾個年輕人進去,有新鮮活力,效率提高。第四個車間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都有。
他們分析就發現,這個車間都是本地人,都是本地人,加幾個外地人進去,都拚命地干,效率提高。還是這么多人,就把結構變換一下,這就是創新。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高校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培養和訓練增強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對創新思維規律的研究,始於20世紀初。此前的發明創新活動主要靠自發的直覺和經驗,認為做出發明成果的人是天才或幸運者,具有神秘色彩。19世紀中,由於工業化的需求和科學技術發展加速,發明創新成果大量涌現,發明者的經驗也逐漸得到淀積、交流。
3、生活中的創意小發明有哪些?
1、照明手套
由義大利設計師發明的這款自發光手套光源,讓雙手在工作的同時能更好地解決照明問題,讓人在黑暗的情況下更方便去操作,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這款手套在交通工作、騎行運動或娛樂活動中應用前景廣闊。手套用可反復清洗的柔軟材料製成,並採用太陽能充電。
2、簡單的遮陽帽舌
平時的遮陽帽雖然材質都比較透氣,但是佩戴時間久了也會感覺熱,同時還會將發型弄亂。這款簡易遮陽帽只有一個帽舌部分,可以把它跟太陽鏡結合在一起,遮陽防護,更透氣,還不必擔心會弄亂發型,既實用又方便。
3、桌面隱蔽式台燈
這款LED台燈可以有效節約佔用面積。桌面設計有一個跟台燈相契合的凹槽,當你需要使用台燈時,可以將它拉伸出來並任意調整角度;無須使用時,則可以將它壓縮至桌面內,從而為桌面騰出更多的空間。
4、萬向不倒兒童碗
寶寶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經常為小傢伙拿不穩飯碗而擔心,怕寶寶因為愛動而把飯碗弄翻。這個不倒翁式可旋轉的兒童碗,不僅方便清洗,還不容易弄翻,而且可以當玩具使用。媽媽們可以放心了。
5、可彎曲折疊的超薄血壓計
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世界首創的可折、可彎曲超薄血壓測量計,日後還有望開發成醫學手套,可以檢測乳房腫瘤等。
4、創新思維的生活小例子有什麼?
創新思維的生活小例子如下:
1、去除標簽膠印。
吹風機對著標簽吹,等吹到商標的膠熱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標簽撕下來。因為膠受熱軟化了。
2、巧除紗窗油膩。
將洗衣粉、吸煙剩下的煙頭一起放在水裡,待溶解後,拿來擦玻璃窗、紗窗,效果不錯。
3、擦拭包包皮質。
閑置的潤膚霜、乳液之類的東東,扔了可惜,可以用來擦包包(皮質的,或者仿皮的都可以,一擦就干凈像新的一樣。
4、清潔廁所邊隙。
喝過沒氣了的可樂,可以用於清潔馬桶,倒在馬桶里過10分鍾沖掉,你會發現馬桶很白很乾凈。
需知:
創新與創新思維。是指在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同時,創新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
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5、生活中的創新的事例都有哪些
存在性的創新
(存在層面的創新行為)
●製造(或某種程度上的獲得)新的衣物、銀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樹種花
●修理房屋
●為家裡做(買、換)新傢具
●其他——引入你的存在狀態中並改變了你的存在狀的新事?br/>
人們建築(購買、交換、種植、油漆、修理)各種事物,使家居生活、辦公生活——他們的存在狀態——變得不同。這是存在層面的創新。雖然許多人不認為這也是創新,但這是一種創新。
交流創新
(交流范圍內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語或新的表達法
●嘗試新的音調
●使用新詞
●練習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勢語)
●使用或發明新的俚語
●提出新的語言(如L.亞門霍夫發明的世界語)
人們在各種社會生活的層面上使用語言——組成並說出詞彙和短語,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在他們所使用的新短語和句子中包含了個人的新體會、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結論。他們把這種種的「新」通過各種交流渠道(聲音、電話、收音機和電視等)傳送給他人,他人則對接受到的「新」進行消化、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相關反應。
每一個交流行為都會社會帶來切實的變化,雖然有的變化很小,但總是個變化。有的變化則很大(如戰爭或革命),而這種巨變的原因也許源於一個用錯了的詞彙、一句冒犯的話或是一篇措詞不當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瑪麗•范克在《強力詞彙使一切變得簡單》一書中,甚至提到丟在廣島的原子彈是因為翻譯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話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創新行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數學方程式表示的話,我稱這個層面為「創新×創新=創新的平方=創新。這里的「平方」是指物質的創新反映在語言(符號或象徵)上,因此出現了物質和語言兩個層面的創新。這個層面沒有物體層面穩定,屬於關系關聯層面。
詞彙或短語是創造的結果,但事實上用於交流時它已是一種創新了(創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創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鏟子、新電腦、新汽車、新手機)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動規則
人們生產(發明、建造)新工具,然後賣給他人。個人和社會需要工具產出新結果:文件處理更快捷的新電腦、交流效果更好的新電話、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車、熨燙更簡易的熨斗、更清潔的牙刷等。這些生產出並為人接受(實現了的)工具有點像「3次方」創新——它們本身是新事物,而它們又能帶來創新的結果。
如果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這個層面的創新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立方=創新」。這里的「立方」指的是工具層面的創新高於交流層面的創新——它又回到了物質上,是可觸的,有形的實物。這個層面是指把新工具和新器具移交到使用者手中。
方向性創新(社會問題的解決)
●指導某一情形下運用工具的技巧
●提供任一工具、知識或數據的社會方向性
人們總是在有意或無意中發現做事的新方法。工具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必須從社會中獲得使用該工具的環境、認識所需解決的問題、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
教育、訓練和指導等都是將這種經驗轉移到社會中去的方法。上述種種方法都是移交方向性的新事物,那些產生新方法和新技術的人,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他們所進行的就是方向性的創新。他們通過個人的事例、課堂、工作間、書籍、電視等途徑向其他人展示這些方法,其他人則通過學習(消化這種新事物)變得更有經驗。社會也因此效率更高。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四次方=創新」。這里的「4次方」指的是物質創新再次通過詞語(符號、象徵)、描述、圖像、圖表形式和對適用的情形、工具和行為的表述反映出來。現在創新又回到了意識狀態,表現為關系性和關聯性,但其中的關系更為復雜。這種創新是指向社會問題的。必須考慮到人的因素、他們的需求以及他們的困難等。
創新性的創新
●報告(新的物理現象,如:科學領域)
●專利(新的技術,如:技術領域)
●出版(文章、書籍、雜志、期刊、網際網路)
●廣播(收音機、電視)
●各種藝術展(新的繪畫、雕塑等)
●表演(戲劇、電影、音樂會)
總體來講,這個層面的人是追求新事物的。他們渴望發現新的作品,實現新的轉化。他們琢磨新的文章、新書籍、新的表演、新的展覽和新的電視節目,並設法實現。這個領域中,生產和轉化新事物的重要性昭然若揭,以至於它們乾脆就被稱作新聞:新聞報紙、技術新聞、政治新聞、新聞晚報。這是個發明、創造、版權、設計等的領域,發明家、科學家、作家、演員和記者是這個領域的主角。所有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誕生於這個領域。這個層面是職業創新家——新事物的創造者和轉化者。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五次方=創新」。這里的「5次方」是指創新又一次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專利、文章、書籍、展覽、表演)反映和提供出來——每種形式的新事物報道都面對最廣大的公眾群體。
按照慣例,這第五個層面普遍認為是創新層面。而方向性的創新層面則較少認為是創新,工具性層面很少認為是創新。
比如,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名揚四海,載入史冊,而電話的「改進者」——即使是實現了從電話到無繩電話的跳躍的人——盡管這個工具已是今非昔比,也只是無名小卒而已。在這個例子中,電話還是電話,沒人關心它的原理——管它有繩無繩呢。電話看起來還是同樣或接近同樣的工具。附加的「無繩」一詞可能使電話銷量更大一些,但公眾並不認為發明者是個天才。天才的桂冠仍然是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的。
交流層面則更少視為創新,不過新事物是在這個層面迸發的。交流的每一分鍾都在誕生新的詞彙、新的短語和新的表達法。人們發出會心的微笑,記住並重復這些新話語,但極少視之為創新。只有那些第一次出現在書面語中的新詞彙是個例外。當這個詞出現在詞典中時,就可以追溯到它誕生的年月,有時還包括創造者。比如,從事肉眼看不到的放射X光的物質研究的瑪麗•居里夫人,就創造了放射性這個詞。
最後,存在性層面根本不被視為創新,除非某種存在環境的改變成了一種時尚,並以樣房或雜志、期刊等形式出現時才被視為創新。否則,只有作為主人的你、你的朋友和你的鄰居知道你得到了一樣新東西
。
6、身邊日常生活中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吹風機對著標簽吹,等吹到商標的膠熱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標簽撕下來。
2、巧除紗窗油膩:將洗衣粉、吸煙剩下的煙頭一起放在水裡,待溶解後,拿來擦玻璃窗、紗窗,效果不錯。
3、閑置的潤膚霜、乳液之類的東東,扔了可惜,可以用來擦包包(皮質的,或者仿皮的都可以),一擦就干凈像新的一樣。
4、喝過沒氣了的可樂,可以用於清潔馬桶,倒在馬桶里過10分鍾沖掉,你會發現馬桶很白很乾凈。
5、風油精驅除污漬,特別是原珠筆印,一擦就沒了。
創新地位:
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原始到現代的進化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民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發展的階段有先有後,發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根本,民族創新能力的水平是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7、創新思維的生活小例子有哪些?
生活中具有創新思維的例子一:懷炳和尚撈鐵牛
公元1066年,我國宋朝英宗年間,黃河發洪水,沖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縣)城外的一座浮橋,將兩岸岸邊用來拴住鐵橋的每個1萬斤重的8個鐵牛,也沖到了河裡。洪水退去以後,為了重建浮橋,需將這8個大鐵牛打撈上來。
在當時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府衙為此貼了招賢榜。後來,一個叫懷炳的和尚揭了招賢榜。懷炳經過一番調查摸底和反復思考,指揮一幫船工終於將8個大鐵牛全都撈上了岸。懷炳提出的辦法是,在打撈的那一天,他指揮一幫船工,將兩條大船裝滿泥沙,並排地靠在一起;同時在兩條船之間搭了一個連接架。
船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後,他叫人潛人水下,把拴在木架上繩子的另一端牢牢地綁在鐵牛上。然後船上的船工一面在木架上收緊繩子,一面將船里的泥沙一鏟一鏟地拋人河中。隨著船里泥沙的不斷減少,船身一點一點地向上浮起。
當船的浮力超過船身和鐵牛的重量時,陷在泥沙中的鐵牛便逐漸浮了起來。這時,通過船的劃動,很容易地就能把鐵牛拉到江邊並拉上岸。如此反復進行了8次,終於將8個大鐵牛全都打撈到了岸上。懷炳的打撈情景的設想,運用了形象思維的預示想像創新思維方法。
生活中具有創新思維的例子二:如何帶走這些蛋
有一個籃球運動員,有一天只穿了一條內褲,戴了一塊手錶,在球場上練習投籃。有個人給了他20個雞蛋,這個人把雞蛋放在球場邊的地上就走了。這時,球場邊沒有任何可以用來裝雞蛋的東西,也找不到可以幫忙的人,實在讓這位運動員為難。可是他想了一會,還是想出了辦法。由於僅有的一條內褲顯然不能再脫,手錶又顯然派不上用場。
唯一可以使他動腦筋的,只有籃球。思考如何對籃球加以利用,必須在頭腦里通過預示想像事先設想一番:這20個雞蛋能不能放得進去?放進去以後能不能拿著它走路?拿著它走回家雞蛋會不會滾出來摔壞?如果不對這些具體情景在頭腦里預先設想一番拔腿就走,那可是有些玄,只有冒失鬼才會那麼干。
這位籃球運動員想出的辦法是;放掉籃球里的氣,並且把籃球弄成盆狀,然後把雞蛋放在裡面。他思考這個問題運用了形象思維中思維想像的預示想像創新思維方法。
教師樹立創新意識,把創新思維培養融入教學:
創造性思維本質上就是求新、求異、求變。創新是數學教學的靈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數學教師要善於觀察數學的內在規律和利用數學本身的特徵,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8、求生活中的創新事例
存在性的創新
(存在層面的創新行為)
●製造(或某種程度上的獲得)新的衣物、銀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樹種花
●修理房屋
●為家裡做(買、換)新傢具
●其他——引入你的存在狀態中並改變了你的存在狀的新事?br/>
人們建築(購買、交換、種植、油漆、修理)各種事物,使家居生活、辦公生活——他們的存在狀態——變得不同。這是存在層面的創新。雖然許多人不認為這也是創新,但這是一種創新。
交流創新
(交流范圍內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語或新的表達法
●嘗試新的音調
●使用新詞
●練習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勢語)
●使用或發明新的俚語
●提出新的語言(如L.亞門霍夫發明的世界語)
人們在各種社會生活的層面上使用語言——組成並說出詞彙和短語,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在他們所使用的新短語和句子中包含了個人的新體會、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結論。他們把這種種的「新」通過各種交流渠道(聲音、電話、收音機和電視等)傳送給他人,他人則對接受到的「新」進行消化、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相關反應。
每一個交流行為都會社會帶來切實的變化,雖然有的變化很小,但總是個變化。有的變化則很大(如戰爭或革命),而這種巨變的原因也許源於一個用錯了的詞彙、一句冒犯的話或是一篇措詞不當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瑪麗•范克在《強力詞彙使一切變得簡單》一書中,甚至提到丟在廣島的原子彈是因為翻譯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話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創新行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數學方程式表示的話,我稱這個層面為「創新×創新=創新的平方=創新。這里的「平方」是指物質的創新反映在語言(符號或象徵)上,因此出現了物質和語言兩個層面的創新。這個層面沒有物體層面穩定,屬於關系關聯層面。
詞彙或短語是創造的結果,但事實上用於交流時它已是一種創新了(創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創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鏟子、新電腦、新汽車、新手機)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動規則
人們生產(發明、建造)新工具,然後賣給他人。個人和社會需要工具產出新結果:文件處理更快捷的新電腦、交流效果更好的新電話、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車、熨燙更簡易的熨斗、更清潔的牙刷等。這些生產出並為人接受(實現了的)工具有點像「3次方」創新——它們本身是新事物,而它們又能帶來創新的結果。
如果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這個層面的創新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立方=創新」。這里的「立方」指的是工具層面的創新高於交流層面的創新——它又回到了物質上,是可觸的,有形的實物。這個層面是指把新工具和新器具移交到使用者手中。
方向性創新(社會問題的解決)
●指導某一情形下運用工具的技巧
●提供任一工具、知識或數據的社會方向性
人們總是在有意或無意中發現做事的新方法。工具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必須從社會中獲得使用該工具的環境、認識所需解決的問題、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
教育、訓練和指導等都是將這種經驗轉移到社會中去的方法。上述種種方法都是移交方向性的新事物,那些產生新方法和新技術的人,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他們所進行的就是方向性的創新。他們通過個人的事例、課堂、工作間、書籍、電視等途徑向其他人展示這些方法,其他人則通過學習(消化這種新事物)變得更有經驗。社會也因此效率更高。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四次方=創新」。這里的「4次方」指的是物質創新再次通過詞語(符號、象徵)、描述、圖像、圖表形式和對適用的情形、工具和行為的表述反映出來。現在創新又回到了意識狀態,表現為關系性和關聯性,但其中的關系更為復雜。這種創新是指向社會問題的。必須考慮到人的因素、他們的需求以及他們的困難等。
創新性的創新
●報告(新的物理現象,如:科學領域)
●專利(新的技術,如:技術領域)
●出版(文章、書籍、雜志、期刊、網際網路)
●廣播(收音機、電視)
●各種藝術展(新的繪畫、雕塑等)
●表演(戲劇、電影、音樂會)
總體來講,這個層面的人是追求新事物的。他們渴望發現新的作品,實現新的轉化。他們琢磨新的文章、新書籍、新的表演、新的展覽和新的電視節目,並設法實現。這個領域中,生產和轉化新事物的重要性昭然若揭,以至於它們乾脆就被稱作新聞:新聞報紙、技術新聞、政治新聞、新聞晚報。這是個發明、創造、版權、設計等的領域,發明家、科學家、作家、演員和記者是這個領域的主角。所有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誕生於這個領域。這個層面是職業創新家——新事物的創造者和轉化者。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五次方=創新」。這里的「5次方」是指創新又一次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專利、文章、書籍、展覽、表演)反映和提供出來——每種形式的新事物報道都面對最廣大的公眾群體。
按照慣例,這第五個層面普遍認為是創新層面。而方向性的創新層面則較少認為是創新,工具性層面很少認為是創新。
比如,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名揚四海,載入史冊,而電話的「改進者」——即使是實現了從電話到無繩電話的跳躍的人——盡管這個工具已是今非昔比,也只是無名小卒而已。在這個例子中,電話還是電話,沒人關心它的原理——管它有繩無繩呢。電話看起來還是同樣或接近同樣的工具。附加的「無繩」一詞可能使電話銷量更大一些,但公眾並不認為發明者是個天才。天才的桂冠仍然是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的。
交流層面則更少視為創新,不過新事物是在這個層面迸發的。交流的每一分鍾都在誕生新的詞彙、新的短語和新的表達法。人們發出會心的微笑,記住並重復這些新話語,但極少視之為創新。只有那些第一次出現在書面語中的新詞彙是個例外。當這個詞出現在詞典中時,就可以追溯到它誕生的年月,有時還包括創造者。比如,從事肉眼看不到的放射X光的物質研究的瑪麗•居里夫人,就創造了放射性這個詞。
最後,存在性層面根本不被視為創新,除非某種存在環境的改變成了一種時尚,並以樣房或雜志、期刊等形式出現時才被視為創新。否則,只有作為主人的你、你的朋友和你的鄰居知道你得到了一樣新東西。
9、生活中的創新小點子有哪些?
生活中的創新小點子:
1、晾衣架
普遍的人家裡都是簡易的晾衣架,平常見到的是晾衣服的衣架或者是晾襪子的衣架,我們可以試著用這兩種一起的組合衣架。我們把兩種衣架放在一起,在架子的兩側做出一個側面的架子,要能確保衣服在曬的時候不會出現皺皺的,也會省去了衣服要燙的過程。
這個組合要確保它比晾衣服的衣架要更寬,也要夠長,長到不能讓晾襪子的衣架不能滴水到衣服上。這樣做好之後其實兩個衣架是不會受到對方的影響的,就是晾襪子的衣架不會占很大位置的,還能節約空間,還能幫助人們的生活。
2、切菜機
這種切菜機能利用傳動的原理來製作的,在給菜的進口安裝一個能運動的裝置還有一個給刀的主運動的工具,在刀的上下重復運動的時候,菜的那頭是一個傳動運動的,不會返回。
兩個運動都是依靠馬達來發動能的,刀的運動是設有按鈕的,是由馬達控制的,小的東西慢慢的切,大的東西快點切。還有切菜機可以說是考慮了好大問題,那個給菜的進口是可以變動的,刀也有很多種類的形狀,所以切的菜也是不同的。
這個切菜機節約了我們緊張的時間,增長了我們的休息時間是不錯的,這也是平常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
3、清潔器
我們家裡面都是需要打掃衛生的,這樣我們可以做一個便捷的清潔器。我們平常用拖把的時候,總是需要繁瑣的步驟,還要洗好久,洗好之後要把拖把擰干,不能很好的處理這個拖把,還有窗戶之類的都是需要經常清理的。
我們可以用一種水桶還是帶拖把的那種水桶來清理,水桶裡面有清洗和甩乾的操作,你只需要加水就可的。我們用的時候拿起拖把放在對應的位置上用力拖把可以自己旋轉的,起到了洗和甩的作用,我們用起來又感覺又方便,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好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