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增加就業
1、在校大學生,選擇創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好處?
事實上,在國外,有許多令人敬畏的公司,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公司。他們都是從一個小小的地方走出來的,比如宿舍,租的幾十平米的小房子等等。一個由幾個學生組成的小團隊將開始創業公司的雛形,這在我國也是一樣的。其實這也慢慢會變成那個一種主流的趨勢了。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利弊的,創業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他們可以通過先於他人進入社會來為未來鋪平道路。然而,也會有失敗的現象,大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創業,究竟為什麼創業有那麼多的好處呢?
如今,很多學校里都是有一些類似於創業基地的地方。這個時候,大學生創業就可以利用一些特別低的成本就可以辦公了。此外,許多學校規定,大學生可以無限期地離開學校去創業,這也消除了對大學生創業失敗和學業不可持續的擔憂。大學生對創業沒有太多的擔憂,但他們擁有極低的成本和高素質的人才,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擁有和實現那些不受約束的想法,使他們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
目前,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從政策到實踐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而且,現在很多的地方都非常支持大學生創業,以此還給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好多的便捷。作為一名大學生,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是對於稅務這方面的。每年,如此多的大學畢業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國家不能袖手旁觀。創業是增加就業的好方法。建立一家公司或工作室至少需要五六個人,這確實解決了許多就業問題。
年輕人不能忽視冒險精神,即沖動。為40歲或50歲的人創業其實是不太可能的。還需要考慮一些失敗之後的事情自己能否接受。但是年輕人不會。如果國內或社會上有資金注入,他們實際上有很好的後盾,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也較小。
2、創業能帶動就業發展嗎
創業帶動就業,就業的人多了自然帶動經濟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在總結我國近年來就業工作的實踐,深入認識擴大就業的規律,科學分析我國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第一,這是針對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呈下降趨勢的特點提出來的。近年來,由於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我國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的作用有所減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九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帶動90多萬人就業,到「十五」時期,下降到僅能帶動80多萬人就業。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結構下,即使保持同樣的發展速度,經濟對就業的吸納能力越來越有限,僅僅依靠經濟增長來擴大就業,顯然是不夠的。尤其是在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情況下,更要強調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形成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第二,這是依據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提出來的。勞動者在創業的時候,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通過合夥創業、組建公司等方式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創業主體。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分流時,許多下崗職工不是等著國家或企業給自己重新分配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艱苦創業,不但自己當上了創業者,還帶動或幫助同自己一起下崗的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勞動保障部門近年來組織創業培訓的實踐證明,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下,一個職工創業一般可以帶動五個職工實現就業。
第三,這是著眼鼓勵勞動者積極創業提出來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普查,我國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量只有2.5個,比一般發展中國家還少22~27個左右。企業數量少,就業的容量當然也就小。目前,不論是學有所長的大學畢業生,還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年輕打工者,就業時多數都是托親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動地去創業、去辦企業。教育部統計表明,2005年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只佔畢業生總數的0.4%。北京作為全國的「人才大本營」,在2006年17.5萬名高校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也僅有146人,不到畢業生總數的0.1%。這表明我國新成長勞動力的創業精神還很不適應擴大就業的要求,必須鼓勵全社會勞動者,特別是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膽創業。
為了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黨的十七大報告從兩個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政府要從鼓勵勞動者創業出發,在稅費徵收、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經營場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給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成本和風險,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要加快制定面向全體城鄉創業者的優惠政策,擴大扶持創業的范圍。另一方面,要加強就業觀念教育。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靈活就業越來越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勞動者要主動適應就業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通過勞務派遣、家政服務、承攬大公司的外包業務等多種形式,或實現就業,或組建公司去創業。除了這兩個方面之外,黨的十七大報告還強調要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創業培訓是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勞動者的創業能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加強創業培訓,創新培訓方式,努力提高創業培訓的成功率。
我國人口多,就業任務重,解決好就業是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重大民生問題。擴大就業,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勞動者盡可能多地提供就業崗位,更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形成濃厚的創業氛圍,鼓勵開展各種類型的創業活動,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只有這樣,我國的就業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3、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內容
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部署,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的有關規定,現就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
(一)統一思想認識。創業是勞動者通過自主創辦生產服務項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市場就業的重要形式。勞動者通過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吸納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促進了社會就業的增加。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利於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是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二)明確指導思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眼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著手,逐步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基本原則,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勞動者的創業激情,增強創業意識,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三)突出工作重點。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地方的優勢產業、特色經濟,確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扶持政策,鼓勵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積極擴大創業領域。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
(四)放寬市場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平等對待各類創業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許可的范圍內,對初創企業,可按照行業特點,合理設置資金、人員等准入條件,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的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制定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優惠政策。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准、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對創業者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政府部門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
(六)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有利於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勞動者創業。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細化操作辦法。多渠道籌集安排資金,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展開。要針對經營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兼顧行業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升級,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扶持、保護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鼓勵創業企業擴大就業規模。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勞務輸出地區要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扶持政策。
(七)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支持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探索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對於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利於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貸款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並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模式,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鼓勵利用外資和國內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
三、強化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八)加大培訓力度。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逐步將所有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的創業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創業培訓的,其按規定享受的職業培訓補貼由失業保險基金開支。
(九)提高培訓質量。從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創業培訓的質量。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培訓進修、研討交流活動,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和配備,提高教育水平。採用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開發推廣創業培訓技術,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勞動者創業所需的生產經營場地,搞好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優先保障創業場地。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大學科技園區、小企業孵化園等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進入基地的小企業提供有效的培訓指導服務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強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創業穩定率。
四、健全服務體系,提供優質服務
(十一)健全服務組織。依託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開發創業指導技術,完善創業服務功能,提高創業服務效率,承擔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組織、服務和實施責任。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各類創業咨詢服務機構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推動創業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創業服務指導專兼職隊伍。
(十二)完善服務內容。根據城鄉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發布平台,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與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與投訴,提供及時有效的後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
(十三)提供用工服務。為創業者、新創辦企業及其所吸納的員工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指導創業企業結合生產經營需要,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做好職工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組織各類培訓機構按照用工需求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為創業企業提供合適人才。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符合條件人員,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創業者及其招聘的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創辦企業工作,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規模。
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開展
(十四)強化政府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促進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就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推廣經驗典型,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重點指導推動工作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根據本意見的要求,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扶持政策,在組織領導、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積極探索,率先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機制。各地區要發揮促進就業工作協調機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中小企業管理、教育、建設、國土資源、財政、商務、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小組,共同研究制定和實施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把優化創業環境、完善落實創業政策以及提高創業培訓效果、創業服務質量、創業初始成功率、創業穩定率、創業帶動就業率等作為衡量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主要工作指標,列入當地就業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十六)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意識,建設創業文化,使更多的勞動者樂於創業、敢於創業;發揮社會各方面支持和推動創業工作的積極作用,營造全民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強輿論引導,弘揚創業精神,樹立一批創業典型,特別是面對失敗不屈不撓成功實現再創業的典型,營造崇尚創業、競相創業、褒獎成功、寬容失敗的和諧創業環境和良好輿論氛圍。對在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貫徹本意見的具體辦法。
解讀《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全方位支持創業者創業。
根據《意見》,今後,國家將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同時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形成有效採集和定期發布制度,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
重點指導促成五類人創業
《意見》明確指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制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和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科技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加工型、貿易促進型、社區服務型、建築勞務型和信息服務型等產業或行業。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創業領域。
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積極採取措施促進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使更多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成功創業。
住所可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政府還將放寬市場准入,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與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平等對待地各類創業主體,並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准入條件。
高校畢業生創業免行政性收費3年
為方便創業,政府還將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干預創業企業的正常經營,嚴格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亂培訓行為。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
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要按有關規定,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意見還特別提到,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
創業項目資源庫將建定期發布制度
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提供及時有效的後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 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
4、怎樣著力促進創業就業
解決就業問題,經過綜合論證,應從以下角度,逐層分析我國就業難問題的解決之道:
一、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職責,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主導作用;
二、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間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制訂有利於創業的綜合配套政策,從多個維度和多個層次全面促進創業;
三、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促進就業上的積極作用,著力培育與完善市場機制,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就業的良性運行;
四、要在保增長擴內需中實行「就業優先」發展戰略,科學安排投資項目,通過項目擴大促進就業增長,形成擴大需求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五、要進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著力清除或降低阻礙創業的各類門檻,形成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的良性發展;
六、要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培訓機制,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形成人才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良性配置。
國家角度:
①根本途徑是發展經濟,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與技能,增加就業崗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②搞好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③農民工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擴大農業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加快城鎮化進程。
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⑤實行勞務輸出。
企業角度: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承擔社會責任,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勞動者角度:
①適應市場需求,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樹立正確擇業觀念(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創業意識、自主創業能力,提高職業技能。
③增強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團結合作,依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平等就業擇業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保權、職業培訓權、社會保險和福利權、提請勞動爭議和處理權)。
5、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意義及其途徑有哪些
意義:1、促進城鄉結構的優化,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打破我國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小城鎮建設、農業產業化、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主要依靠無數多的異常活躍、自主經營的小業主、微小企業構造微觀運作平台。它們是「公司+農戶+基地」的基礎力量,是進城進鎮務工經商的主力軍,是城鎮房地產(住宅和商鋪)的重要消費者。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服務業是能夠大量容納勞動力的產業,一般比工業多2—3倍。鼓勵在第三產業創業,能迅速提高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同時改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3、促進所有制結構的優化,創業的微型和小型企業從所有制性質看都是私營和民間資本,國有資本將從國民經濟競爭性領域逐步退出,此時需要民營企業及時去填補和置換國有資本。培植創業小企業做大做強有重要意義。
4、促進經濟規模結構的優化,積極發展成千上萬「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精」的微型和小企業,並形成社會化生產和服務體系、金字塔型的大中小型企業規模結構,才能有國際競爭力。
5、促進投資結構的優化,加快民間投資進入。目前在市場緊縮、消費疲軟、民間投資意願不強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從長遠看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不是無限的。大量民間資本的創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有直接貢獻,其投資效率也是高的。
6、帶來勞動力就業的倍增放大效應,創業不單是創業者個人創下自己一份事業、產業,而且創下新的就業機會。小型企業能夠吸納3—5個人就業。
7、提高政府就業管理工作效能。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的杠桿作用,政府減輕了就業服務工作量,提高就業工作效率。
8、通過一大批創業的微型、小企業的設立和成長,還能夠增加國家稅源,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區域;成千上萬以勤儉、誠信創業的小業主將成為中產階級的中堅力量,為社會發家致富提供正面的典型示範,其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不可估量。
創業帶動就業的途徑:
1、轉變政府勞動部門的就業服務的職能結構。在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行政職能中,強化創業輔導的功能和作用。
2、為在社會上形成鼓勵創業的風氣和輿論氛圍,讓小企業創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建議在全國設立「創業周」或者「小企業周」,每年在該企業周舉辦創業博覽會和一系列的創業宣傳活動,普及創業基本知識,表彰先進創業典型。
3、政府加強創業輔導工作。借鑒上海經驗,各地勞動部門可成立開業指導服務中心,委託專業培訓機構進行創業培訓,政府對失業人員創業和管理技能提高的培訓支付費用。另外可借鑒加拿大創業模式,政府設立創業補貼制度,對失業人員的創業培訓提供1年生活費補貼。
4、充分發揮社會民間團體組織的積極性,促進其相關的社會群體人員的創業。
5、進一步改善創業的環境,簡化創業申辦手續,降低創業投資門檻。大力發展電子政務,方便創業小企業辦理勞動人事和稅務等手續;降低小企業注冊資本金;放開個人服務業、咨詢、小手工製作、軟體設計等非製造性經營活動在家庭住所進行
6、如何理解創業增進就業
解決就業問題,經過綜合論證,應從以下角度,逐層分析我國就業難問題的解決之道:
一、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職責,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主導作用;
二、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間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制訂有利於創業的綜合配套政策,從多個維度和多個層次全面促進創業;
三、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促進就業上的積極作用,著力培育與完善市場機制,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就業的良性運行;
四、要在保增長擴內需中實行「就業優先」發展戰略,科學安排投資項目,通過項目擴大促進就業增長,形成擴大需求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五、要進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著力清除或降低阻礙創業的各類門檻,形成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的良性發展;
六、要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培訓機制,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形成人才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良性配置。
國家角度:
①根本途徑是發展經濟,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與技能,增加就業崗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②搞好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③農民工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擴大農業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加快城鎮化進程。
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⑤實行勞務輸出。
企業角度: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承擔社會責任,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勞動者角度:
①適應市場需求,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樹立正確擇業觀念(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創業意識、自主創業能力,提高職業技能。
③增強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團結合作,依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平等就業擇業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保權、職業培訓權、社會保險和福利權、提請勞動爭議和處理權)。
7、大學生創業對社會的意義
一、減輕社會i就業壓力。新冠疫情的沖擊,加之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導致今年的就業壓力陡增,雖然國家出台各項政策支持大學畢業生就業,仍有大量畢業生就業困難。而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出口之一,極大緩解了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
二、提升全社會創新能力。國家積極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樂於接觸新鮮事物,學習和創新能力強,是未來創業創新的生力軍。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本領進行創業,能在社會上迅速掀起全社會創新浪潮。
三、增加社會財富。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大多比較新穎,雖有較大失敗風險,但是一旦創業成功能迅速吸引客戶,占據市場,帶來大量社會財富。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總之,我們應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各種幫助和優惠政策,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