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各類
1、創新表現在哪些方面?
創新意識貫穿於創新的全過程,剖析創新實踐,總體看,它主要包括下面五個方面:
第一,動力意識。
人們為什麼渴求創新?為什麼會忘我的致力於創新?總有一種推動的力量,這就是創新的動力問題。創新動力意識在創新意識中處於關鍵性的地位,思想根本上沒有想到要創新或者把創新看成可有可無,當然不會有創新行動或者不會有強烈的創新行動。
第二,質疑意識。
誰不敢或不善於求異與質疑,誰就無法創新。「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的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提問就是質疑,它是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的必經環節和必經過程。
第三,超越意識。
超越就是超越前人或他人甚至自己已有的成績。任何開拓、任何創新,都是一種超越。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超越的歷史。超越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培養樹立超越意識首先要懂得超越的必然性,並在這個基礎樹立超越的自信心。
2、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種創創新有哪些
1.主要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
2.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3.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在理論上不能停頓
3、創新的主要類型包括哪些
1、創新類型包括思維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創新的使用是為了人們更好的適應社會,更好的適應工作,所以往往需要創新,人們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進行不同的創新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往往合適的創新則更加的能夠幫助們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務。
2、創新是指人們對於一件事物的特令獨行的一種方法,往往一個創新的方式能夠很好的幫助人們解決當下技術的問題,所以生活中的技術創新變得非常的重要,固守成規必定會被社會所拋棄,所以創新就變得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做什麼多需要時刻的進行創新與變革。
4、在各項創新中處於先導地位的是
理論創新來。
創新是一個自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而在各種創新中處於先導地位的是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來源於實踐創新,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之後又對新的實踐創新提供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在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根據新的實踐創造出新的理論,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
(4)創新各類擴展資料:
理論創新特點:
1、實踐性。
理論創新源於實踐又回到實踐,由實踐檢驗其真理性和現實性。實踐性原則既是理論的現實性的體現,又是理論發揮作用的橋梁、中介和動力。
2、開放性。
理論創新要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必須廣泛吸取前人和同時代人的思想成果,吸收各門具體科學的理論成就。
3、實用性。
理論創新的有用性。不是「有用即真理」,而是指理論創新的科學價值性,它要求在理論創新研究中必須堅持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一。
5、需要幾個創新的例子?
關於創新的例子1:袁隆平的創新事例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關於創新的例子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關於創新的例子3:
日本日立公司在北海道有一家專門製造電扇的工廠,由於產品單調,銷路不好,一直虧損.該工廠的經理發現在這里很多農民靠塑料大棚種植農作物,而大棚需要換氣用的風扇,因此就自作主張生產其換氣扇.
一次,日立的總裁來到這里考察,看見此"不務正業"的現象,就問是怎麼回事,該經理很巧妙地答道:這也是電扇啊.
總裁沒太在意.
結果若干年過去了,該工廠一躍成為日本唯一一家專營各類工業用風扇的唯一廠家!
6、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
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
2.2.1學習能力:
獲取、掌握知識、方法和經驗的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表達、記憶、搜集資料、使用工具、對話和討論等能力。學習能力還包括態度和習慣,比如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態度和信念。個人具有學習能力,組織也具有學習能力,人們把學習型組織理解為「通過大量的個人學習特別是團隊學習,形成的一種能夠認識環境、適應環境、進而能夠能動的作用於環境的有效組織。也可以說是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在如今競爭的時代,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個人或組織的學習能力,因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而言,其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得比對手更快。」
2.2.2.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若幹部分進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領。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認識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個要素、層次、規定性在思維中暫時分割開來進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個局部的性質、局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做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認識事物和問題。
分析能力的高低強弱與三個因素有關:
一是個人的知識、經驗和稟賦;
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
三是共同討論與合作研究的品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和各種科學儀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現和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分析能力。當然,分析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把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結合起來運用,將會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2.2.3綜合能力:
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具體講,綜合能力包括三項內容:
一是思維統攝與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識點以及觀察和掌握的事實材料綜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
二是積極吸收新知識,綜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都是必要的,特別是要學會跨學科交叉,把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綜合;
三是與分析能力緊密配合,僅有綜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細致的分析,細節決定成敗,在認識事物時也是如此,只有與分析能力相互配合,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實現有價值的創新。
2.2.4想像能力:
以一定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直覺、形象思維或組合思維,不受已有結論、觀點、框架和理論的限制,提出新設想、新創見的能力。想像力往往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創新活動中扮演突擊隊和急先鋒的角色,缺乏想像力很難從事創新工作。
2.2.5批判能力:
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學習、吸收已有知識和經驗時,批判能力保證人們不盲從,而是批判性地、選擇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研究和創新方面,則質疑和批判是創新的起點,沒有質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權威和定論後面亦步亦趨,不可能做出突破性貢獻。科學技術史表明,重大創新成果通常都是在對權威理論進行質疑和批判的前提下作出的。
2.2.6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論、工具、解決方案、實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創新人才的稟賦、知識、經驗、動力和毅力的綜合體現。
2.2.7解決問題的能力:
包括提出問題和凝練問題,針對問題選擇和調動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方法,設計和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難題,能夠創造性地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來予以解決。解決問題分狹義和廣義,狹義的解決問題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各種問題的解決,如物理問題、數學問題、技術問題;廣義的解決問題則包括各種思維活動,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就等同於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2.2.8實踐能力:
是特指社會實踐能力。提出創造發明成果,只是創新活動的第一階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認、傳播、應用,實現其學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必須要和社會打交道,實踐能力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2.2.9組織協調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的實質是通過合理調配系統內的各種要素,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實現目標。對於創新人才來說,要完成創新活動,就要協調各方,當擁有一定資源時,就可通過溝通、說服、資源分配和榮譽分配等手段來組織協調各方以最終實現創新目標。
2.2.10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
創新人才的寶貴之處不僅在於擁有多種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多種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發揮作用。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長和人格發展的結果,這需要通過學習、實踐和人生歷練。能否完成重大創新,擁有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一個關鍵。
在實際創新實踐中,不可能要求參與創新活動的每一位成員均具備上述各項創新能力。事實上,目前盛行的分科式教育也不可能大量地培養出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在我國,重知識貯備、輕能力訓練的教育模式存在著諸多不利於創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在各類創新實踐中培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7、對各種創新思維形式的認識
創新思維的形式多種多樣:
第一,延伸式思維.所謂延伸式思維,就是藉助己有的知識,沿襲他人、前人的思維邏輯去探求未知的知識,將認識向前推移,從而豐富和完善原有知識體系的思維方式.
第二,擴展式思維.所謂擴展式思維,就是將研究的對象范圍加以拓廣,從而獲取新知識,使認識擴展的思維方式.
第三,聯想式思維.所謂聯想式思維,就是將所觀察到的某種現象與自己所要研究的對象加以聯想思考,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思維形式.
第四,運用式思維.所謂運用式思維,就是運用普遍性原理研究具體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獲得新的認識的思維形式.
第五,逆向式思維.所謂逆向式思維,就是將原有結論或思維方式予以否定,而運用新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從而獲得新的認識的思維方式.
第六,幻想式思維.所謂幻想式思維,是指人們對在現有理論和物質條件下,不可能成立的某些事實或結論進行幻想,從而推動人們獲取新的認識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