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業指導
1、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有何意義?
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對於學生來說可以讓同學們在上學的時候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認知與規劃
2、大學生創業與就業指導違約應該辦理哪些手續
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後未到所簽單位報到之前,原則上不予違約。對有特殊情況(如體檢未通過、用人單位收取高額培訓費用等)申請解除協議的,需持與所簽單位解約證明、學院領導簽署證明來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申請辦理違約。
因其他個人原因辦理違約,需等到下學年4月份,持所簽單位解約證明、學院領導簽署證明來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申請違約辦理,且只可申請一次。
3、就業指導怎麼做?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是普及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和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課程。本書以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要求為依據,充分考慮大學生成長發展自我教育和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需要,針對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初涉職場的年輕人的需求,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闡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理論、原理、方法,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實效性。
本書可作為各類本專科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教材,也可作為職場新人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方法的參考用書。
4、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的意義?
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的意義?
一、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就業觀念工E確與否,
是決定大學生畢業時能否順利實現就業的一個基本條件.有效的就業
指導.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選擇較為適合自己身心特
點的職業,使用人單位選擇到所需要的勞動者,對國家建設與社會發
展.對大學生拓展奮斗領域實現自身價值都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很多
學生在初人大學時持有"大一大二先輕松一下,大i大四再努力也不
遲"的心態,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
就業壓力時感到手足無措的一個蕈要原因.有不少學生都不同程度的
認為考上大學後就業應該是學校負責,家比負責,抱著依賴、等待的思
想和態度.被動等待學校推薦、單位選聘或依賴家庭社會關系;同時,
他們將我國經濟所有制形式中的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獨資、中外合資、個體經營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分為二六九等,把工作崗
位分成高低貴賤,一職定終身的觀念濃厚,缺乏"先就業、後擇業、再創
業"的思想.缺乏面向基層和生產第一線就業的意願,缺乏創業意識,
缺乏到社會中去開辟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的勇氣.過去,盡管高校都設
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其主要工作是以服務為主,忙於一些與就業有
關的事務性工作、外出聯系用人單位、組織各種招聘活動等,並未對學
生思想,意識、能力等真正展開針對性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摹本卜是通過專家或領導開設就業指導課、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學生
開展以就業為主題的各種活動等形式進行的.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對
學生而言只是一種"大眾化"普及行為,沒有引起全體學生的足夠重
視,真正參加和瓦動的學生僅僅只足一部分,專家和領導也不可能針
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指導和輔導.將《大學生職業發展弓就業指導
課程》作為必修課一方面對高校作了高標准要求,高校除了在經費、設
備等一卜重視就業工作外.還必須在教學這一中心丁作中重視對所有學
生的求職就業教育和引導:另一方面也強制性的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
接受指導,通過考試檢驗學習效果.在國家、社會、離校、學生四方重視
下.通過貫穿從入校到畢業的全程化的就業指導,通過對當前我國的
經濟發展、就業政策和形勢的講解,激發大學生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
意識到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重要性.了解職業的特性,思考未來理想
職業與所學專業的關系.逐步確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標,增強大學
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起職
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念,
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
系.確立職業的概念和意識,把民族利益、國家前途放在首位,把個人
自身價值的實現與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結合在一起,願意為個人的
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事實卜,就業風險、自主競
爭、多元化、終身學習、愛崗敬業、自主創業是每一個大學生應樹立的
基本的就業觀念.
二、有效的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大學生最終必將走向社
會,職業是人們介入社會的方式,個體的謀生手段是個體實現人生價
值的平台,大學生只有在社會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才能發揮
自身的潛能,體現出自我價值.而自我認識是尋找到攝適合自己的職
業也就是職業決策的首要環爺.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
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可以
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是由於一方面相當部分大學生在中小學期間的
主要精力就足學習——應對考試、再學習——再考試.缺乏對自己行
為的反思,另一方面大學乍仍然處於生長發育期.盡管生理趨於成熟
但心理卻尚未成熟等原因.欠缺自我認識.不了解自己的天賦和性格;
缺少職業定位.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角色.通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
指導課程》教學活動和實踐的開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理解興趣、人格、能力與技能、需要和價值觀等概念的內涵;了解能力、技能與職妲
的關系,興趣與職業的關系,人格與職業的關系,價值觀與職業的關
系;掌握個人能力與技能的評定方法,興趣的評定方法,人格的評定方
法,價值觀的評定方法: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必趣、能力、價值
觀,清楚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能夠乾的職業和工作,現有與潛在的資
源優勢等等;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
引導學生評估自己的現狀.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問的差距.分析自
己的需要結構,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發現新的或有潛
力的職業機會,形成初步的職業期輕.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力
不勝任的職業.那麼我們決不能把它作好,我們很快就會自愧無能,並
對自己說.我們是無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會成員."大學
牛在進校後就認真審視自己.莢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氣質特長,才能有
效地促進自己綜合索質的發展與知識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縮短職
業適應期,很快進入丁作角色.馬克思還說過:"如果我們經過冷靜的
考察,認清了所選擇的職業的全部力量,了解它的困難以後,仍然對它
充滿熱情,仍然愛它,覺得自己適合於它,那時我們就可以選擇它,那
時我們既不會受熱情的欺騙,也不會倉促從事."
5、如何開展創業,就業指導和就業培訓
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指導意見: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五、加強組織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職業培訓體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對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培訓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需要,職業培訓的制度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現就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提出如下意見: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加強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解決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根本措施;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二)明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城鄉統籌、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新機制,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職業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為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使每個有培訓願望的創業者都參加一次創業培訓,使高技能人才培訓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三)健全職業培訓制度。適應城鄉全體勞動者就業需要和職業生涯發展要求,健全職業培訓制度。要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建立以職業院校、企業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職業培訓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貫通技能勞動者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成長通道。(四)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使他們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要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就業的一技之長;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鼓勵其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對企業新錄用的人員,要結合就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通過師傅帶徒弟、集中培訓等形式開展崗前培訓;對退役士兵要積極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職業院校學生要強化職業技能和從業素質培養,使他們掌握中級以上職業技能。鼓勵高等院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五)切實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要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快提升企業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師研修制度、自培訓機構或與職業院校聯合學等方式,結合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項目引進,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培訓任務,為參加職業培訓人員提供實訓實習條件。(六)積極推進創業培訓。依託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針對創業者特點和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鼓勵有創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以及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要通過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創業培訓質量;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特點,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通過案例剖析、考察觀摩、企業家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訓者的創業能力。要強化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及創業咨詢、創業孵化等服務手段的銜接,健全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相結合的工作體系,提高創業成功率。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七)大力推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根據就業需要和職業技能標准要求,深化職業培訓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職業素養。全面實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方法,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面向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城鄉勞動者的初級技能培訓和崗前培訓,應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開展訂單式培訓或定崗培訓;面向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應結合產業發展對後備技能人才需求,開展定向培訓。(八)加強職業技能考核評價和競賽選拔。各地要切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按統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標准,充分發揮職業技能鑒定在職業培訓中的引導作用。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和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指導企業結合國家職業標准和企業崗位要求,開展企業內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選擇技術含量高、通用性廣、從業人員多、社會影響大的職業廣泛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件。(九)強化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及培訓設施,加大職業培訓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在產業集中度高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地級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經濟較發達的縣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面向社會提供示範性技能訓練和鑒定服務。完善職業分類制度,加快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和鑒定題庫的開發與更新,為職業培訓和鑒定提供技術支持。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依託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和職業院校,開展師資培訓,加快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傳授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建立和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根據職業培訓規律和特點,加強職業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課程體系、培訓計劃大綱以及培訓教材的開發。(十)切實加強就業服務工作。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完善的職業培訓政策信息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定期公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引導各類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職業培訓。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訓需求,收集、發布培訓信息,積極動員組織轄區內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協助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實現就業。(十一)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各地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確民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在師資培養、技能鑒定、就業信息服務、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等方面與其他職業培訓機構同等對待。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各類民職業培訓機構招生、收費、培訓等環節的指導與監管,進一步提高民職業培訓機構學質量,推動民職業培訓健康發展。(十二)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各地要建立培訓項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按照「條件公開、自願申請、擇優認定、社會公示」的原則,制定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的基本條件、認定程序和管理法,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審,對符合條件的向社會公示。要嚴格執行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鼓勵地方探索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十三)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培訓合格並通過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未頒布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應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企業新錄用的符合職業培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一定的培訓費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的同時,對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員給予一定生活費補貼。(十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對用於職業培訓的各項補貼資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備條件的地區,統一納入就業專項資金,統籌使用,提高效益。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有條件的地區要安排經費,對職業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職業技能競賽、評選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培訓補貼按相關規定執行。(十五)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並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用於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企業職工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列支。企業應將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十六)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管理,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序和監管措施。2012年底前,各省(區、市)地級以上城市要依託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台,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進行動態管理,對參訓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不斷提高地區之間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就業狀況以及企業用人需要,合理確定並向社會公布政府補貼培訓的職業(工種),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要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根據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職業資格培訓期限為基礎,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標准。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和培訓組織形式,在現有補貼培訓機構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直補個人、直補企業等職業培訓補貼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發放培訓券(卡)的方式。要採取切實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行公開透明的法,定期向全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審計部門依法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審計,防止騙取、挪用、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審計結果依法向社會公告。監察部門對重大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涉及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五、加強組織領導(十七)完善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加強職業培訓工作。要把職業培訓工作作為促進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共同推動職業培訓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十八)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各地要根據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要求,在綜合考慮當地勞動者職業培訓實際需求、社會培訓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職業培訓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狀況、企業用工情況,對勞動力資源供求和培訓需求信息等進行統計分析,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業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指導本行業企業完善職工培訓制度,落實職業培訓政策措施。(十九)加大宣傳表彰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並對在職業培訓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給予表彰。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技能成才和成功創業的典型事跡,宣傳優秀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在職業培訓方面的特色做法和顯著成效,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 國務院二○一○年十月二十
6、大學生如何就業和創業
一.就業
就業,針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最好的選擇,也是大部分大學生最無賴選擇,找不到自己滿意工作原因走:和自己所學專業不對口,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條件艱苦,工資待遇低,工作時間長等。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將就著。很少有人找到合適的工作。
就業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就業,這種大學生明確自己目前處境,包括家境,自身情況,學歷,能力,知識,技術等達不到自己想要工作。主動選擇能維持生活,還算不錯工作,等自身情況好轉後再去找自己理想工作。第二種是被就業,為什麼有被就業呢?主要還是大學生自身問題,空有一身本事,有能力,有想法,可是面迎社會現實,出現懷才不遇,浪費人才,被迫選擇就業,解決溫飽問題。總之,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就業,竟然選擇了就業,就要認真對待每份工作,不僅會給你們帶來財富,還能帶來相應知識,能力,人脈,自己的為人處世。

二.擇業
擇業,就是選擇自己理想工作,擇業也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大學一出來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但這種概率很少,不過還有。第二種就是通過就業後,有一定經濟能力,自身能力,能勝任自己想要的工作,不安於現狀,有想法,有機會,他們毫不猶豫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
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自由並不是萬事大吉,還要靠自身努力去學習,去獲得相應知識能力,培養出自己能夠獨當一面,臨危不懼,大將風范。為以後創業提供良好條件。凡事都要靠自己。
三.創業
創業,自己有自己一番事業,對於創業者來說,是一次機會,又是一次賭注。在這個時代,創業項目很多,有很多創業平台,機會很多,但危機也很多,稍不留神就回前功盡棄,九死一生的局面。面對大學生來說,他們有他們優勢,他們有新思想,敢拼,敢做,敢想,有一顆對未來憧憬的心,所以好多大學生一畢業就選擇自己創業,即使艱辛也樂意,他們享受不是那份成果,而是經歷。也有後期創業,他們也許通過就業到擇業再到創業。即使面迎種種困難,敢於去做,都是了不起,加油!!!

最後,無論選擇先是就業,還是擇業和創業,都是最好選擇結果。只要做到: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最好;不要豐功偉績,活著實在最好;不要背信忘義,誠信守信最好。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天下掉餡餅,有付出就有回報。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堅信自己所選擇的,不要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