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創新成果
1、工會該怎樣提高女職工創新能力?
提高女職工創新能力:鼓勵女職工在經濟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發明創造等方面取得成果。要開展創新創效競賽,開展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激發女職工科技興廠的意識,發揮女職工聰明才智,為企業的生產和管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在競賽內容和形式上,既要符合企業發展需要,又要使女職工樂於接受。
2、工會如何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創新工作
目前,工會開展的技術培訓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的培訓,即開展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二是提高職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訓,主要是創造學培訓。下面,我們分兩次講解:先講技術培訓和技術創新,然後講創造學培訓。 第一講:技能培訓和技術創新 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技術創新,是工會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措施,在培養高技能人才和提高職工職業技能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會開展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 技術工人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經濟騰飛的重要保證。當前,技術工人素質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我國現有技術工人只佔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僅佔4%,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這一現狀嚴重製約了我國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的提高。另外,1億多的農民工整體上處於無技能或低技能狀態,他們中大約只有9%的人接受過技能培訓。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與發達國家60%一80%的水平相差甚遠。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缺少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科技含量高的產品,要靠技術工人製造;技術性能先進的設備要靠高技能的技術工人來操作。技術工人技術素質偏低,不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十一五」期間,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僅需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而且需要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的職工隊伍;不僅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 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工會開展技能培訓,既是貫徹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技能人才,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貫徹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提高職工就業競爭能力,維護職工發展權的需要。二、技能培訓的作用據有關資料介紹,一個大學畢業生所學知識僅占其需要的職業技能知識的1/10左右,大量知識和技能是靠走上工作崗位後的「再教育」完成的。另外,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會使原來已經獲得的知識落伍。為了克服這種知識老化,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再教育」,不斷更新和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水平,對於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技能培訓發揮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一)提高勞動生產率 通過對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可以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正如亞當·斯密在200年前曾指出:一個工人技能的提高,如同一部機器或一種工具的改進一樣,可以節約勞動,提高效率。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與文盲相比,小學畢業生可提高勞動生產率43%,初中畢業生可提高108%,大學畢業生則可達300%。(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競爭力 培訓使員工的知識不斷增加、技能不斷增強,其創新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因而,經過培訓的員工通過參與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等方式可以直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同時,利用其掌握的先進技能,可以對既定的物質資料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三)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企業員工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水平,可以提高其技術熟練程度和技術應用能力,從而使科技成果轉化率得到提高,更加充分地發揮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作用,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四)提高職工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職工通過參加技能培訓,有的取得技術資格證書;有的成長為一專多能的技的掌握了新興的技術技能,提高了就業競爭力。這就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通過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素質,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經濟增長。日本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技術革新者的比例就平均增長6%。一般工人提出的革新建議約能降低成本5%;經過一定訓練的技術人員的建議,約能降低成本10%一15%;而受過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員創造和推廣的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則可以降低成本30%以上。三、工會開展技能培訓的內容和要求 (一)工會開展技能培訓的種類 目前工會開展的技能培訓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企業內部面向企業職工開展的技能培訓;一種是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能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二)企業內部開展的技能培訓 1、培訓內容與方式 企業技能培訓包括基礎性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和適應性培訓。基礎性培訓內容包括應知培訓和應會培訓兩個方面。應知培訓的內容由三基知識、專業知識、外延知識三方面組成。三基知識指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計算。基本原理是指實現各工序過程原理,相關信息、儀器、工具檢測裝置的工作原理(包括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是指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包括物性知識、工藝知識、操作知識、安全知識等。基本計算是指本專業工藝過程(或工作過程)中所需的相關技術和工藝參數的運算、成本分析與計算。專業知識培訓是一種綜合運用三基知識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可根據技術標准中應會的代表性工作實例,進行專業性技術訓練,以提高應對多變條件下的適應能力。外延知識培訓,是在完成專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幫助學員掌握與本專業相關學科知識的培訓。技術等級培訓,是根據國家技術型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標准而進行的培訓。適應性培訓,主要是根據企業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的需要,隨時進行短期培訓,使職工掌握技術進步和新設備所需要的相應技術和技能。 在培訓的方式上,除了技術等級培訓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外,企業培訓的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採取輪訓或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每年設一個或多個培訓專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對職工進行以關鍵生產工藝和重點專業知識為內容的強化培訓。如,以「應知應會」為內容的滾動出題答卷培訓,以全員工藝流程比賽、徵集事故預想方案、現場單兵教練為內容的系列培訓以及模擬特定場景的突發事故、特殊情況演練等專題的強化培訓,使職工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2.技能培訓相關要求 一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和科研生產的關鍵、難點,採取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吸引職工參加,並及時調整培訓重點,不斷更新培訓內容,緊緊跟蹤和反映企業技術進步的要求,不斷改善培訓手段和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培訓與企業實際需要結合得越緊密,就越受到企業行政和職工群眾的歡迎。二要突出技能培訓的實用性和實效性。要根據職工發展的需要,力求使職工掌握多種技能,不斷提高廣大職工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促進職工向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發展。三要注重有效利用各種培訓資源。充分利用工會幹校、工人文化宮、職工大學、職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各種教育培訓資源,並與社會力量聯合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 四要充分發揮職工技協的作用,利用技協的組織、人才和陣地優勢,在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技能振興行動中發揮其作用,建立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並推動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一體化。 (三)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能培訓 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能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是指以提高職工職業技能為目的的職業資格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勞動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是面向下崗失業人員開展的培訓,通過開展再就業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促進其實現就業。創業培訓是面對城鄉勞動者開展的培訓,通過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人員實施創業能力培訓,使其掌握創業知識和技巧,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成功開業率和穩定經營率,實現創業帶動更多就業的效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面向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開展的技能培訓,目的是使其提高職業技能後實現轉移就業。關於這幾種培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職業培工作的意見》(勞社部發[2005]28號)明確了「十一五」期間的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其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須執行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有關政策及規定。勞動競賽工作的功能和特點。勞動競賽只有在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的前提下才會開展,沒有和諧的勞動關系就沒有勞動競賽。勞動競賽是在職工自覺自願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只有企業勞動關系和諧,職工受到尊重、利益受到保證的情況下,職工才會把企業的發展和自身的前途聯系起來,才會產生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從而產生競賽的願望。反之,如果勞動關系不和諧,職工利益受到侵犯,職工不關心企業的發展,也不會競賽的願望。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勞動競賽也就不可能開展起來。勞動競賽的功能 1、創造功能:勞動競賽不是一般的勞動,而是創造勞動,其本質在於他的創造性。勞動競賽能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因而競賽成果要優於人在正常工作下取得的成果。 2、激勵功能:勞動競賽的激勵功能是指通過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激發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把蘊藏在職工中的智慧、積極性和創造力發揮出來,從而產生對工作的熱情和進取心,並把這種熱情和進取心變成行動,達到競賽的目的。職工通過勞動競賽,可以得到相應的物質利益,或者獲得某種榮譽而產生自豪感,得到精神的愉悅。勞動競賽正是這樣激發職工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更好成績,做出更大的貢獻。 3、教育功能:勞動競賽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是職工通過勞動競賽可以學到先進的文化知識、技能和經驗,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崗位競爭能力,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差距,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二是通過勞動競賽可以為廣大職工提供正確的導向,用先進人物的優秀品質感染職工,使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競賽的特點 1、群眾性:群眾性是勞動競賽的首要特點。勞動競賽的群眾性不僅表現在它吸引了千百萬職工群眾自覺自願地積極參加,而且表現在指導思想上和各個環節上都堅持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原則。它強調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職工在競賽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尊重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強調在競賽過程中職工群眾實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勵,主動為企業創一流成績,做一流貢獻,勞動競賽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建立在職工自覺自願基礎上的,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 2、廣泛性:勞動競賽的廣泛性首先表現為參與者的廣泛性,無論是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都可以參與競賽。組織領導上有黨政工齊抓共管,競賽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也可以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其次表現為競賽內容的廣泛性,從生產到流通,從經營到管理都可以納入競賽之中,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再次表現為競賽影響的廣泛性,在勞動競賽中形成的學趕先進的熱潮和產生的先進模範人物,影響和帶動著全社會,促進了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3、民主性:勞動競賽不僅是調動職工積極性、推動企業發展的一種方式,同時又是調動廣大職工發揮主動性,自覺參加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形式。勞動競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中來。在勞動競賽中,實行的是自下而上的群眾自我管理與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相結合的民主管理方法,有利於職工通過自我管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勞動競賽還是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內容。職工通過競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提出意見,從而達到參與企業管理的目的。(二)勞動競賽工作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為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原則勞動競賽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因此,一方面,勞動競賽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針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特殊形勢,把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到戰勝困難、克服危機、完成「保、渡、上」奮斗目標上來。另一方面,勞動競賽的組織者必須了解企業「保、渡、上」的目標和任務,把它作為勞動競賽的目標,並在競賽中努力完成。 2、「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原則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更要注意通過勞動競賽,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把少數人的先進經驗變成企業的財富,不斷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 3、有利於職工群眾參與的原則勞動競賽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活動,因此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發動群眾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形成競賽目標,吸引職工自覺自願參與競賽。 4、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並重的原則獎勵是勞動競賽必不可少的環節,要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並重的原則。在物質獎勵上,對在競賽中做出突出貢獻者給與獎勵;在精神鼓勵上,要對競賽涌現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通過多形式給予表彰,以激發職工參加競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原則開展勞動競賽必須注意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既要促進企業發展,又要讓職工受益達到企業和職工雙贏。一方面,勞動競賽不能違反《勞動法》等相關法律,借開展勞動競賽延長工作時間,加大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勞動競賽在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必須讓職工得到相應的回報。對職工的技術創新成果,具備條件的應幫助職工申請專利,保護職工的知識產權。(三)勞動競賽工作的領導機構 企業勞動競賽一般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最好企業黨政工領導擔任組長。其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競賽方案、內容和目標,制定競賽規則,審議競賽預決算,決定競賽獎勵和表彰先進者。工會應負責勞動競賽的日常組織、管理等具體工作。職責是:提出勞動競賽的計劃目標,制定勞動競賽實施方案和考核、評選、表彰、獎勵辦法,總結、推廣競賽活動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指導競賽健康發展。(四)勞動競賽工作的目標確定競賽目標要從實際出發,著力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在促進生產經營完成的同時,注意提高職工素質,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確定目標既要考慮先進性,又要考慮可行性;既不可定得過高,也不能定得過低。目標過高容易使人失去信心,目標過低就會失去競賽的意義。目前開展勞動競賽,應把「保、渡、上」的目標和任務當作競賽的目標,並逐層分解到各個競賽單元。(五)勞動競賽工作的方案競賽目標確定後,就要制定勞動競賽方案。競賽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而言,競賽方案應有以下內容:勞動競賽名稱,如「共同約定」 勞動競賽;競賽指導思想;競賽形式;競賽內容、要求、標准和目標;參賽范圍和人員;競賽起止時間;競賽考評和獎勵辦法。競賽方案的制定要體現群眾性、可行性、為大多數參賽者接受,力求指導思想明確、競賽方法規范、競賽程序合理、評比獎勵公平,有利於調動和保護參賽者的積極性。(六)勞動競賽工作的組織實施競賽方案經過一定程序正式確定後,就要組織實施。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實施前的准備,主要是做好思想發動工作,讓參賽職工明確競賽的意義、方法、目的和要求等,使大家有一個良好的競賽姿態和參賽心理。二是做好競賽過程中的組織指導工作,以保證競賽活動按照競賽方案順利進行。(七)競賽評比、表彰和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評比和表彰是勞動競賽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評比和表彰工作中要注意做到:一是評比力求准確公正,要把那些在勞動競賽中真正優勝的集體和個人評選出來;二是對優勝者的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要與貢獻相適應,真正起到表彰先進、激勵職工的作用,使勞動競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勞動競賽的重要環節。通過總結先進經驗,把競賽中創造的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法、先進工作法和先進操作法加以推廣,從而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是勞動競賽的目的之一。推廣先進經驗的方法有開展成果評選表彰、進行現場表演、組織大家按先進操作法工作等。推廣先進經驗,還要注意發揮先進人物的品牌效應,同時要注意保護職工的知識產權。
3、工會在職工創新創意成果中起什麼作用
國法裝嚴
國法尊嚴
好些地方,不重視到幾乎沒有五套班子。
工會
保護遵紀守法的
特別是最優秀合法勞動人民群眾的利益
4、工會推進重點工作落實中,有哪些創新性的舉措
一是形成一個格局。在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形成「黨委重視,政府支持,部門參與,各方配合,工會運作,職工群眾積極響應」的工會工作新格局。
二是圍繞兩個中心。圍繞全總提出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依法推動「兩個普遍」三年行動計劃,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依法推動已建工會的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三是堅持三個貼近。堅持貼近中心,做好發展文章。各級工會要盡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起來,不斷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推動「四化兩型」、實現科學發展中建功立業。堅持貼近基層,做好服務文章。要在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上發揮工會組織的獨特優勢,以群眾工作統攬和推動工會工作,努力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職工隊伍穩定,為基層排憂解難。堅持貼近職工,做好實事文章。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服務職工群眾,最大限度地讓職工共建共享改革發展和社會建設成果;要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進一步整合「雙聯」幫扶資源,著力搭建惠民幫扶平台,不斷提高幫扶實效,利用好平台,切實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
四是實施四大工程。一是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程。抓好「廣參與」「樹典型」「創名企」「促成效」四個環節,繼續深入推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二是職工學習培訓工程。充分發揮職工就業培訓學校作用,建立職工培訓檔案,提高職工素質提升工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賽」「樹」「講」「建」四個步驟,實現職工素質大步提升。三是創新勞模選樹工程。勞模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人階級先進性的集中體現,過「評」「創」「宣」「愛」四個過程,更好地發揮勞模的時代引領作用。四是開展「五送」工程。大力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秋送助學、冬送溫暖、常年送大病救助」,實現幫扶工作形式上創新、范圍上擴面、成效上提升。
五是抓好「五個集中」。一是集中抓好工會圍繞中心深入開展的各類勞動競賽活動,發揮工會在動員組織職工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集中抓好工會履行基本職責,切實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體現工會在發揮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發展;三是集中抓好開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進一步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其最關心、最迫切、最困難的事;四是集中抓好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組織職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樹立時代工人新形象」活動,結合重點工作,加強分類指導,確立各行業的爭創主題和載體,增強爭創活動的針對性。五是集中抓好全縣工會大膽開拓創新,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工作,工會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工會。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5、基層工會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與工會職責包括哪些內容?
一、任務
1引導、教育職工破除畏難觀點,樹立創新意識。談到創新,職工往往有畏難情緒,因此,首先應對職工進行引導、教育,創新並不可怕,只要多用心,人人能創新;其次,引導職工從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上組織開展創新。要使我們的職工明確這樣一種觀點:創新是對舊事物、舊觀念的突破,是靈活運用新觀念、創造新事物的活動。
2強化崗位技能和新技術培訓,培養知識型員工隊伍。我市現有技術工人110萬左右,其中初中水平的佔62%;在技術等級上,高級工僅佔3%(合理的比例為15%),中級工佔7%(合理的比例為50%)。因此,大力發展技術培訓和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應在職工中開展兩項「培訓工作」,即崗位技能培訓和新技術培訓。
(1)與企業行政協商制定職工培訓計劃;
(2)在培訓中有意識地融進科技知識,如計算機培訓;
(3)為使培訓落到實處,檢驗效果,可納入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等活動中。
總之,「兩個培訓」要建立在對職工「智力投資和智力開發」基礎上。
3工會幹部要努力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和掌握開展該項工程的技巧。首先,工會幹部要努力學習企業管理知識,這是開展這一工程活動的基礎,如成本管理、財務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資金管理、勞動管理以及勞動法律法規等。
4發揮職工技協和勞模在開展這一活動中的作用。
5把該項活動落實到班組,引導職工立足本職、學趕先進、爭創一流、多作貢獻。如開展多種形式的「六小競賽」:小革新、小改進、小節約、小建議、小經驗、小核算。也可在職工中開展「提一條合理化建議、推廣一項科技成果、學一門新技術、改革一項新工藝、創造一項新紀錄」的技術創新活動。也可在班組范圍內開展「開發一項新產品、完成一項技術革新、創造一項新操作」的創新活動。
二、掌握開展這一工程的技法
1「智力激勵法」,也叫「頭腦風暴法」。形式是以召開小型會議的方式進行。會前由主持人確定好選題,規定好規則和程序,然後組織大家自由暢談,任意想像,盡量發揮,想法越奇特越好。主持人要注意避免討論中出現某些扼殺句或自我扼殺句,包括盲目肯定句,例如「這根本不行」,「道理上也許行,但實際上行嗎?」「這是不可能的」,「我提一個不成熟的看法」,「我看行」等,這些詞句要及時給予糾正。引導與會者利用別人的想法開拓自己的思路,這是「激勵」的關鍵,每個與會者都有可能從別人的設想中得到啟發,或補充他人的設想,或從若干個設想中提出新的設想,達到相互誘導、相互啟發、相互激勵,最後在眾多設想中進行「評議、分析、選擇、確定」。
2「分項設問法」。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從眾多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有關問題,然後一個個的加以分析、討論,以產生最好的方案和設想。這種設問方法包括:
(1)現有的技術和成果有無其他的用途?如稍加改變是否能產生新的用途?
(2)過去有無類似的東西?有什麼東西可以模仿?能否從現有的技術中引入其他創新性設想?
(3)現有的技術或產品能否通過改變其形狀、顏色、聲音、味道或製造方法,而形成新的技術或產品?
(4)現有技術或產品能否擴大使用范圍?增加功能?延長壽命?能否通過添加部件擴大其使用范圍?
(5)同設問(4)相反,能否將現有產品通過縮小體積、減輕重量、增加功能?
(6)能否用其他材料、產品或工藝方法代替原有的產品、材料或工藝方法?
(7)能否將現有產品結構更換一下順序或打破原有結構而改變其性能?
(8)可否將幾種產品或技術、工藝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產品或技術。組合通常被認為是創新的動力源泉。
總之,通過認真組織和實施「工會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努力在廣大職工中營造一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人人參與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
6、新形式下如何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
1 樹立新常態下的新理念,進一步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
(一)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工會的政治原則,做到圍繞本行業、本企業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對黨委負責和對職工群眾負責相統一,把堅持黨委領導與獨立自主創造性開展工會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工會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二)自覺提升責任意識,深刻領會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必須更好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把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為此,工會幹部應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使命感,不斷增強自身影響力和感召力,推動工會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2 推進新常態下新作為,打通聯系服務職工的「最後一公里」
(一)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職工「無距離」。打造具有特色的工會服務品牌,堅持面向一線、服務一線,切實把工作重心放在職工第一線,真情同群眾交友,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工會工作深深紮根於廣大職工群眾之中,以品牌效應帶動工會全面工作。
(二)維護群眾利益,做職工最可信賴的「家裡人」。要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工會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在感情上更加貼近職工,生活中密切聯系職工,工作中緊緊依靠職工,心裡時刻裝著職工。堅持廣大職工利益至上的觀念,著力解決職工群眾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努力當好職工合理訴求的代言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人、生活困難的幫扶人、問題矛盾的化解人。
(三)加強自身建設,做提升各項工作的「壓艙石」。提升新常態下的新素質,著力創建創新型、服務型、學習型工會,針對職工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具體的現狀,要轉變傳統直線、單一簡單的思維方式為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提高對新時期工會工作規律的准確把握,進一步強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意識,不斷提高自我履職能力。
3 把握新常態下的新主題,進一步增強工會的新能量
(一)把握工作重點,加強職工思想教育工作,引導職工投身創新與發展之中。
1.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抓好工會會員資料庫的梳理,堅持入會數量與質量兩手抓、兩手硬,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進一步加強對工會小組的指導幫建,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將更多財力、物力投入到工會小組。
2.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要貫穿於工會的各項工作的始終,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集合起來,急職工之所急,想職工之所想,幫職工之所需。工會在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著重加強一線人員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傳統美德教育,在職工中形成「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不斷擴大工會的影響力。
3.加大工會宣傳工作力度。堅持「以內為主,以外為輔」的原則,努力發掘、廣泛宣傳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各類先進典型。工會要積極創新宣傳載體,根據現在80後、90後員工人數多、思想活躍的特點,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優勢,利用網路資源,動員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宣傳企業職工操守和新型價值觀理念。
(二)關注工作焦點,走具有本行業、本單位特色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道路,構建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
1.完善職代會制度,深化廠務公開。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作為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基本載體。把職工代表大會作為廠務公開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黨委會議、行政會議、公告欄、計算機辦公網路以及單位領導與職工代表座談交流等方式,積極推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
2.堅持依法維權,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工會要貫徹好「普法維權」的工作,使職工知法、懂法、守法,擴大覆蓋面,實現好、維護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健全維權工作機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突出抓好勞動關系矛盾排查工作,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報告,盡可能地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3.發揮幫扶作用,切實加強工會困難救助工作。逐步推動工會困難職工援助的轉型升級,形成幫扶—解困—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從制度層面搭建服務職工平台,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計劃,不斷提升幫扶工作水平,著力解決好職工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把服務工作做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
(三)突破工作難點,圍繞發展大局,在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取得新突破。
1.創新勞動競賽,提升職工素質。工會要積極探索開展勞動競賽工作的新思路。遵循「工會搭台,職工唱戲」的原則,為員工搭建起了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平台。工會積極引導職工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不斷增強奮勇爭先、銳意進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重視發現、培養創新型人才,使創新理念得到尊重、創新措施得到鼓勵、創新成果得到彰顯。
2.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工會要積極搭建有利於職工全面發展的職業平台,打通職工提高技能的通道,培養和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拓寬職工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工會「大課堂」作用,在全體職工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著力推進職業道德建設,激勵職工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積極進取、奮發有為。
(四)夯實工作支點,強化工會工作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影響力、凝聚力。
1.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工會要創新工作理念,加強宣傳教育,突出工會特色,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促進工會幹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全面提升工會幹部的自身素質和履職能力。
2.宣傳工作亮點,擴大工會影響。工會要找准工作著力點和切入點,為宣傳思想工作創造更多、更便利的條件,真正把工作亮點展現出來,把鮮活經驗推廣開來,把職工中的先進典型樹立起來。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活動,宣傳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提倡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氛圍,宣傳推廣重大典型、先進班組和創新型勞動成果。
3.解放思想,在工會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營造認真學習的氛圍,通過學習強化政治責任、通過學習提高工作能力、通過學習提升精神境界;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對當前工會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加以研究,提出解決的對策,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形成團結和諧的內部環境。增強奉獻意識、大局意識、互助意識、補台意識。
7、中石化儀征化纖職工4項微創新獲揚州市表彰是真的嗎?
9月21日,揚州市職工「建功十二五」成果展暨表彰大會在揚州市文化館舉行,儀征化纖職工4項微創新入選揚州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三十佳」。
8、如何發揮工會組織在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作用求解
各級工會組織應超前思考,以變應變,進一步凸現工會組織促進企業發展、滿足員工需求、營造凝聚氛圍的優勢,激發和調動每一個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引領和激勵每一個員工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建功立業,各級工會組織必須以探索的精神、創新的思維、扎實的工作、有效的措施不斷深化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從而促進工會工作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出實力、出大力、出巧力。
一、新形勢下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面臨著四個變化。
一是企業戰略轉型要求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從單一型向綜合型的轉變。企業戰略轉型是要求在積極拓展新業務、增值業務的基礎上,通過多業務、多網路、多終端的融合及價值鏈的延伸,為客戶提供綜合的信息服務,進而成為基於網路的綜合信息服務價值鏈的主導者,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升企業的價值。那麼為企業中心工作服務的工會經濟工作也就必然要從推進企業向規模效益型發展來籌劃綜合型的配套工作。以往的單打一式的模式就必然要有所改變。所謂綜合型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精心籌劃、系統思考,而不是零打碎敲的彌補性的活動和工作。二是企業戰略轉型要求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從表層型向深層型的轉變。企業的戰略轉型:業務與服務的轉型是關鍵,網路與技術的轉型是基礎,組織與人力資源的轉型是保障。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促進戰略轉型,工會的經濟工作也就必然要從淺表層次的配合向深度層次的配套推進。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的體系中發揮作用。企業也從過去的由投資成本拉動向規模效益轉變,這樣以往的不顧成本的人海戰術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必須要有新的方式來替代。所謂深層型是要將企業的發展軌跡、企業發展中心的脈絡和關節點、員工真正的需求研究透,然後抓住重點精心策劃好,使工會在活動過程中突出效果。三是企業戰略轉型要求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從突擊型向滲透型的轉變。企業戰略轉型的三大重點舉措都非常明了地有了定性、定量的細化,每一項工作的推進都不是靠突擊性的任務能完成的,不少隨之配套的改革和變化對現有的思想觀念、工作模式、業務流程、支撐保障等都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和碰撞。工會的經濟工作也就必須順應這樣的趨勢,在增強滲透性上下工夫,也就是主動貼近、轉變方式、潛移默化、形成特色、廣開渠道、凸現效果。所謂滲透型是要創新形式,做到企業有難時、企業急需時、員工需求時都有工會的身影和聲音。四是企業戰略轉型要求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從任務型向素質型的轉變。企業戰略轉型以後對員工隊伍的結構調整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適應戰略轉型三大重點舉措的需要,現有的員工隊伍結構肯定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工會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重點也無疑必須從完成任務型的角色向提升現有員工隊伍綜合素質的轉變。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探索出一條對現有員工隊伍進行打造的方法和模式,爭取讓更多的員工在企業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始終能跟上步伐,不斷拓展在企業中的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在企業轉型期的工會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始終緊緊圍繞兩個中心:一是著力為推進企業的戰略轉型服務,二是要著力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增強員工在企業轉型和發展中的生存能力和發展空間。
二、進一步深刻認識和深化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性。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內涵: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工會組織緊貼企業中心、提升員工素質、發揮工會優勢的一項重點工作,是以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崗位練兵、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改進等活動為主要載體,以業務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基本內容,以廣大員工為主體,以創新為靈魂的系統性活動。
(一)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工會工作適應當前形勢、任務的要求,主動為企業發展大局服務,把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引導到為企業戰略轉型、建功立業上來的積極舉措。在企業面臨著傳統固話業務相對趨於飽和,而且在競爭分流和新技術的雙重影響下逐步「低值商品化」,持續增長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尋求新的發展出路的關鍵時期,工會是不是將工作重心迅速轉移到破解這個難題上來,是不是能引領員工將注意力集中到解決這個難題上來,這對企業的發展、員工的發展,更對工會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要求。開展工會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可以調動和發揮廣大員工在企業轉型和改革、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提高每個員工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有利於改善戰略轉型過程中員工隊伍的結構和適應性,有利於增強和鞏固構建和諧企業、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有利於實現企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三)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進一步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是工會組織促進企業轉型和精確管理戰略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工會組織緊扣企業中心開展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是工會組織滿足員工需求、不斷提升員工素質的最佳切入點,是工會組織充分體現自身優勢、促進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最佳發力點。
(四)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對員工在企業生存發展權的最根本維護。企業需要在轉型中發展,員工需要在轉型中增強綜合素質,進而增強生存能力。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就是要從多方面給員工搭建成才的舞台,搭建施展聰明才智的平台,提高員工在企業生存發展能力的同時,促進企業持續穩步的發展。工會的「兩個維護」就能夠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實際體現。
(五)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業務和服務的轉型、網路的轉型,進而有利於人力資源的轉型;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利於增強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生產技能;有利於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體現工會工作的實效。
三、工會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把握的六個重點
(一)要緊扣企業的中心,圍繞企業轉型和精確管理的戰略目標開展各項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業務和服務轉型方面。各級工會要充分利用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崗位練兵活動等多種形式,以員工服務水平的提升、企業業務的發展作為競賽目標,調動和發揮廣大員工的潛能和智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業務與服務轉型的途徑和模式,不斷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向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為企業實現業務和服務轉型推波助瀾;在網路轉型方面,要結合網路結構的優化、網路資源的開發以及網路功能的拓展,組織廣大員工發揮聰明才智,利用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等形式,為企業實現網路轉型保駕護航;在管理轉型方面,在理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加強員工隊伍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工會群眾性工作的優勢,集思廣益,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利用合理化建議、創新成果的發布、小諸葛研討等多種形式,為企業實現組織和人力資源轉型提供堅強保障。
(二)企業轉型期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著力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打造一支適應企業轉型需要、適應業務快速發展、適應市場激烈變化、適應用戶多種需求的員工隊伍,從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生存能力。
各級工會要充分利用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這一有效載體,利用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搭建平台,配合行政為員工提升自身思想、技術、業務等多方面的素質起補缺拾遺的作用。要積極推進學習型班組建設,切實強化員工的日常培訓,提升員工在企業中與生存能力相匹配的實際工作能力;工會要為員工在企業中的職業生涯拓展提供有效的幫助,要嘗試進行骨幹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讓員工在企業中拓展發展的空間,增強員工在企業中的向心力;工會要建立小教員式的互幫互學培訓機制,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強化自我培訓,根據員工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鼓勵員工更多的開展崗位學習、自我培訓,既培養員工骨幹,又使這種崗位培訓能更貼近企業的實際和員工的需求。
(三)開展勞動競賽要緊扣企業的發展主題,圍繞企業的中心任務,把著力點放在內容提供和增值業務的拓展上,為企業解決急需解決的難題。要利用好工會的組織優勢,發揮群體的作用,群策群力。在競賽中,要重點抓好競賽方案的制定、競賽活動全過程的管理和總結表彰三個環節;在競賽形式上,要堅持年度性競賽和階段性競賽相結合,堅持綜合性競賽和專業性競賽相結合;要抓好重點,防止競賽項目過多、過濫。要積極探索勞動競賽的新的模式、途徑、方法和渠道,少一點大規模、全員性的,多開展一些攻堅性質、有一定深度的競賽。
(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要突出重點、服務企業,優先選擇能推動企業發展、提高員工素質的崗位和項目,組織練兵競技。崗位練兵活動要堅持擇優選拔和普遍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廣泛組織員工參與,立足於基層,立足於本職,以賽代訓,達到既樹立了先進典型又普遍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各單位組織的重大練兵活動,應積極爭取地方總工會和政府部門的支持。
(五)廣泛發動員工貢獻聰明才智,解企業之難,幫企業所需,增企業效益。群眾性的「三技活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改進)要立足崗位,圍繞改善服務、經營管理、設備技術、生產運行等企業發展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來展開;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要注重發動,廣開渠道,緊密圍繞加快業務發展、加強企業管理、改善服務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等重點來組織,充分發動員工結合崗位工作的實際廣泛徵集切實管用的合理化建議,既為員工搭建發揮想像和潛質的舞台,又充分激發員工中蘊藏著的智慧和聰明才智,同時更能為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和破解一些難題。「三技活動」和合理化建議活動要堅持群眾性、先進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對優秀的創新成果,各級企業都應注重採納,縮短時效,使之盡快轉化為企業經營生產的效益。
(六)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不斷拓展新領域,結合中國電信由傳統基礎網路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轉型,不斷充實創新活動的內容,做到常抓常新。在具體的工作中,一是要強化市場意識,以效益為中心,經營活動延伸到哪裡,活動的領域就拓寬到哪裡,把各項活動與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結合起來,例如文化營銷,各單位可以把其與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二是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既要涉及生產、經營、管理領域,也要覆蓋思想、文化和服務等領域,凡是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提高起推動作用的方面,都要各有側重地納入到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以擴大空間,努力拓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新領域。
四、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應把握的五項原則。
(一)群眾性的原則。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立足基層,立足崗位,把廣大員工作為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實踐主體,著力於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在本職工作內多搞創新;同時,要充分發揮科技人員、技術能手和勞動模範的作用,處理好群專結合的關系,發揮各類技術人才的優勢,形成合力,不斷提高創新水平。
(二)實效性的原則。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要緊密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緊緊抓住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有選擇地開展企業所需、員工所需、工會可為的創新活動,做到與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決策和目標相一致,不搞形式主義。
(三)效益性的原則。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必須要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效益,對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要以效益的大小作為評價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
(四)創新性的原則。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注意在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目標、領域、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和拓展,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有利於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開展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五)激勵性的原則。要主動會同行政研究、建立和健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