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創意的區別
創業,是開辟創立一個事業。比如你想做電商,就是創業。
創新,是指你在某個領域內創造出別人沒有想出來也沒有做出來的東西。也可以說別人沒有想到的想法。
發明,是你獨有的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方法、以及相關的工具儀器等
創業可以說跟下邊的兩個詞沒有多大關系。
創新確實跟發明有關系,發明一定是具有創新意義的,而創新就不見得就有有價值的成果了,也就是說沒有實際意義了。
2、創新與創造創意發現發明創業有什麼不同
創新:破的是「舊」的點,
創造:破的是「物」,從無到有,
創意:破的是「意念」「點子」,是思維,
發現發明:破的是「見」,感官上看到了,思想上明白了,概念上突破了,
創業:破的是個」業「,是積累,是生存。
3、1.2如何理解創意、創新、創業的區別與聯系?
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包括自身優勢以及政策優勢。
一、 創業優勢
1、知識優勢。結合上面分析的大學生自身特點可以看出,大學生具有較高層次的知識,是一個知識、智力和活力都相對密集的群體,他們享受了專業領域的分工,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因此,知識資源成了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優勢,如計算機網路知識。
2、活力優勢。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勇於拼搏,無太重負擔,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自信心較強,對自己認準的事物會有激情去體驗。
3、創意優勢。大學生有強的領悟力,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善於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躍,創意新穎,能將所學的知識很快內化為能力,外化為創造。具有創意就意味著創新,創新能力來源於創造性思維,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一定具有獨立性、求異性、想像性、新穎性、靈感性、敏銳性等人格特質。因此,創意能力影響著創業實踐的特質,是促使創業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主要包括在專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創意,因此是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4、其他優勢。除了以上的明顯的優勢外,大學生還具有策劃、組織、領導、管理、公關等方面潛在特質,經過創業的體驗,這些能力都將產生很強的外部性。
創業除了有自身優勢外,外部優勢對其成功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國家優惠政策的不斷出台、學校提供的就業培訓、社會服務機構的積極扶持等。
二、政府的優惠政策。
國家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有以下突破。
(1)內容更全面
我國首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出台了稅收優惠的政策。新出台的政策在這方面填補了我國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空白。
(2)服務更廣泛
創業優惠政策首次覆蓋畢業年度內在校創業的大學生,而不是像以往扶持政策都只針對社會人員。
(3)方式更先進
首次採用網路申領方式,便捷、高效,充分體現了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優質服務年」的工作理念。
4、舉例說明 創新創業創意的聯系和區別?
舉例說明 創新創業創意的聯系和區別?
一、創新的概念
1912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最早提出了「創新」的概念。1939年,他完善了自己的理論,提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1985年,被譽為「現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發展了創新理論。他提出,任何使現有資源的財富創造潛力發生改變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創新。Drucke主張,創新不僅僅是創造,而且並非一定是技術上的;一項創新的考驗並不在於它的新奇性、它的科學內涵,或它的小聰明,而在於推出市場後的成功程度,也就是能否為大眾創造出新的價值。
二、創業的概念
在學術界,尚沒有就「創業」的定義達成完全一致,表1列出了目前創業學研究領域中的主要流派及其特點。但近年來以下兩個要點基本得到了公認:其一,創業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其二,機會追求是創業的核心要素。
表1 創業學研究領域中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論特點
學派
基本主張
「風險」學派
創業者要承擔以固定價格買入商品並以不確定的價格將其賣出的風險。
「領導」學派
創業者就是生產過程的協調者和領導者。
「創新」學派
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而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和手段。
「認知」學派
從創業者的認知特性、人品特徵、成就感動機、冒險傾向等角度來研究創業。
「社會」學派
強調宏觀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網路對於企業創業的影響。
「管理」學派
認為創業是一種管理方法,包括:戰略導向,把握機會,獲取資源,控制資源,管理結構報酬政策等6個方面。
「戰略」學派
把創業過程視為初創企業或者現有企業成長過程中的戰略管理過程。
「機會」學派
強調從「存在有利可圖的機會」和「存在有進取心的個人」這兩者相結合的角度去研究創業。
三、創新和創業的聯系與區別
由於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國家政策導向的因素,「創新」與「創業」已成為了近年來我國學術研究的熱點。且很多研究者都因循「創新」學派的觀點,過於強調創新和創業的內在聯系,主張「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而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和手段」。
瑞典管理學家Kaj Mickos(2004)則認為,「創業不是創新,創新也不是創業。創業可能涉及創新,或者也並不涉及;創新可能涉及創業,或者也並不涉及」。結合實際,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Mickos的主張更為客觀。創新和創業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創新和創業的關系
圖中,「創新型創業」是「創新」和「創業」的交集部分,也是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創業中最具可持續發展性的類型。
5、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的關系分別是?
創新和創業是相輔相成的、無法割裂的關系。創新是創業的手段和基礎,而創業是創新的載體。創業者只有通過創新,才能使所開拓的事業生存、發展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作為大學生創業,更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品質,才能在嚴酷的市場環境下開辟創業之路。可以說創新是創業者實現創業的核心。
但是,僅僅具備創新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創新只是為創業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准備,如果脫離了創業實踐,缺乏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新精神也就成了無源之小,無本之體。創新精神所具有的意義,只有作用於創業實踐活動才能有所體現,才有可能最終產生創業的成功。
相關內容解釋:
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身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科學投資》調查研究表明,國內創業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類型:
(一)生存型創業者
生存型創業者大多為下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困守鄉村的農民,以及剛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這是中國數量最大的創業人群。
一般創業范圍均局限於商業貿易,少量從事實業,也基本是小型的加工業.當然也有因為機遇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的,但數量極少,因為國內市場已經不像20多年前。
(二)主動型創業者
主動型創業者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盲動型創業者,一種是冷靜型創業者。前一種創業者大多極為自信,做事沖動。這種類型的創業者,大多是博彩愛好者,喜歡買彩票,喜歡賭,而不太喜歡檢討成功概率。
這樣的創業者很容易失敗,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業。冷靜型創業者是創業者中的精華,其特點是謀定而後動,不打無准備之仗,或是掌握資源,或是擁有技術,一旦行動,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三)賺錢型創業者
賺錢型創業者除了賺錢,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他們就是喜歡創業,喜歡做老闆的感覺。他們不計較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可能在做著這樣一件事又在做著那樣一件事,他們做的事情之間可以完全不相干。
甚至其中有一些人,連對賺錢都沒有明顯的興趣,也從來不考慮自己創業的成敗得失。奇怪的是,這一類創業者中賺錢的並不少,創業失敗的概率也並不比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創業者高。而且,這一類創業者大多過得很快樂。
6、創意與創新有何區別
創意
chuang yi
英文:originality
創意是什麼?創意是傳統的叛逆;是打破常規的哲學;是大智大勇的同義;是導引遞進升華的聖圈;是一種智能拓展;是一種文化底蘊;是一種閃光的震撼;是破舊立新的創造與毀滅的循環;是宏觀微照的定勢,是點題造勢的把握;是跳出廬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規的導引;是智能產業神奇組合的經濟魔方;是思想庫、智囊團的能量釋放;是深度情感與理性的思考與實踐;是思維碰撞、智慧對接;是創造性的系統工程;是投資未來、創造未來的過程。
「創新」的由來
1912年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熊彼特的理論一開始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後,才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把「創新」一詞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等各種提法,進而發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創新的說法幾乎無處不在。
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李正風認為,「創新」一詞在我國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創新,二是根據日常含義來理解創新。目前,人們經常談及的創新,簡單說來就是「創造和發現新東西」。這里使用的實際上是「創新」的日常概念。從這個廣義的概念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
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究竟屬於哪個范疇呢?從事創新概念研究的學者普遍認為,很難進行嚴格的界定。在漢語言中,經濟學范疇的創新(innovation)一詞,沒有嚴格對應的詞彙,現在使用的「創新」很容易和另一個詞「discovery」混淆,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領域。這種概念的泛化或者說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有利的方面說,清華大學的另一位學者劉立博士認為,這種多元化有利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在社會生活中處於不同角色的人,參與創新行為,也有利於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非經濟學的評估。而不利的一面在於,喪失了統一的標准,使很多行為都能被稱為「創新」,而「創新」本身,也容易成為一個簡單的「口號」。
由於創新的系統性,以及創新系統的復雜性,也使人們越來越注意從社會、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來理解企業、企業之外的其他機構在創新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業之外的不同機構或者不同社會角色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孤立起來,特別是撇開與企業創新活動的聯系,就往往容易把創新這個概念單純理解為「創造新東西」。
創新行為在歷史上長期是一種企業家的個人行為,從20世紀中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是一個多主體、多機構參與的系統行為,因此,20世紀80年代,人們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冷戰結束後,國家之間的競爭轉向以經濟競爭為主,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知識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勢下,國家創新系統建設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而對於創新的實際應用來說,談到創新,很多企業首先想到的是產品創新。其實創新並不僅僅限於產品創新的。與熊彼特對創新分類略有不同,現在我們一般認為創新主要分為四種類型: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
1.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是指將新產品、新工藝、新的服務成功的引入市場,以實現商業價值。如果企業推出的新產品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帶來商業價值,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創新。產品的創新通常包括技術上的創新,但是產品創新不限於技術創新,因為新材料、新工藝、現有技術的組合和新應用都可以實現產品創新。在國內摩托車製造行業,宗申和隆鑫等摩托車生產企業基於日本摩托車的整體式產品設計架構上,進行了模塊化結構設計的產品創新。這種模塊化結構的產品設計,使得建立專業化的零部件供應商網路成為現實,非常利於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改進。藉助於這種創新,中國的摩托車出口迅速增加,目前份額約佔全球生產量的50%。對此,麥肯錫季刊2005年第一期有專文介紹,並指出這種模塊化產品設計非常值得西方公司學習研究。
2.市場創新
市場創新是指在產品推向市場階段,基於現有的核心產品,針對市場定位、整體產品、渠道策略、營銷傳播溝通(品牌、廣告、公關和促銷等),為取得最大化的市場效果或突破銷售困境所進行的創新活動。市場定位創新就是選擇新的是市場或者挖掘的新的產品利益點。所謂整體產品的創新指企業基於現有的核心產品,或改變包裝設計,或變換產品外觀設計,或組合外圍配件或互補的產品,或提供個性化服務。整體產品、渠道策略、營銷傳播和客戶服務的創新必須要在重新調整後的市場定位策略的指導下開展,以取得整體最佳市場效果。很多國內企業都堪稱這方面的高手。
3.商業模式創新
所謂商業模式是指對企業如何運作的描述。好的商業模式應該能夠回答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幾個經典問題:誰是我們的客戶?客戶認為什麼對他們最有價值?我們在這個生意中如何賺錢?我們如何才能以合適的成本為客戶提供價值?商業模式的創新就是要成功對現有商業模式的要素加以改變,最終提高公司在為顧客提供價值方面有更好的業績表現。
以蘋果公司iPod產品為例。蘋果公司雖是電腦界的先驅卻應該來說是MP3播放器市場的後輩,然而蘋果除了提供了不俗的MP3播放器產品以外,還成功的構建了企業的經濟生態系統。在推出硬體的同時,蘋果公司還聯合唱片公司等內容提供商,配合易用的iTunes軟體推出了便宜、便捷的音樂下載服務。用戶可以選擇下載音樂專輯中的單曲,而無需為整張專輯付費。蘋果公司沒有重新發明MP3,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蘋果在美國市場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4.管理模式創新
管理模式創新是指基於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改變企業的管理流程、業務運作流程和組織形式。企業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戰略規劃、資本預算、項目管理、績效評估、內部溝通、知識管理。企業的業務運作流程有產品開發、生產、後勤、采購和客戶服務等等。通過管理模式創新,企業可以解決主要的管理問題,降低成本和費用,提高效率,增加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挖掘管理模式創新的機會可通過:和本行業以外的企業進行標桿對比;挑戰行業或本企業內普遍接受的成規定式,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尋找新的方式方法,突破「不可能」、「行不通」的思維約束;關注日常運作中出現的問題事件,思考如何把這些問題變成管理模式創新的機會;反思現有工作的相關尺度,如該做什麼、什麼時間完成和在哪裡完成等等。持續的管理模式創新可以使企業自身成為有生命、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學習型組織。
另推薦一個地方:儒商·創新論壇 http://www.luncx.com/index.asp
有免費的《創新思維技能培訓資料》下載
參考資料:http://www.luncx.com/dispbbs.asp?boardID=24&ID=929&page=1
7、創意是什麼意思一
釋義:創出新意,也指所創出的新意或意境。
拼音:[chuàng yì]
例句:這次活動的創意很好,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創意就是元素新的排列組合方式,創意是基於在認知的基礎上,改變事物原來的屬性或規律的想法。
比如說:
現在廚房有蘋果、菠菜、蘿卜、牛肉、番茄、小蔥,問可以做出什麼菜?
兩元素排列:蘋果+菠菜,蘋果+蘿卜,蘋果+牛肉,蘋果+番茄,蘋果+小蔥,菠菜+蘿卜,菠菜+牛肉,菠菜+番茄,菠菜+小蔥,蘿卜+牛肉……
三元素排列:蘋果+菠菜+蘿卜,蘋果+蘿卜+牛肉,蘋果+番茄+小蔥……
四元素排列:蘋果+番茄+牛肉+小蔥,菠菜+蘿卜+番茄+小蔥……
在這些排列中,只有兩種比較常見,有幾十種創新組合,在從來沒想過,從來沒試過之前,這就是創意。
(7)創新和創意的區別擴展資料:
創意促進發展:
創意的起源:
創——創新、創作、創造……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意——意識、觀念、智慧、思維……人類最大的財富,大腦是打開意識的金鑰匙;創意起源於人類的創造力、技能和才華,創意來源於社會又指導著社會發展。
人類是創意、創新的產物。類人猿首先想到了造石器,然後才動手動腳把石器造出來,而石器一旦造出來類人猿就變成了人。人類是在創意、創新中誕生的,也要在創意、創新中發展。
創意是一種突破、產品、營銷、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主張的突破。
創意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系統思維、模糊思維和直覺、靈感等多種認知方式綜合運用的結果。要重視直覺和靈感,許多創意都來源於直覺和靈感。
人類誕生開始,「創意」也就開始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個時候沒有「創意」兩字,人類每一次的發明、創造都是在一定的環境、壓力、生存下產生的,否則面對自然界,人類應付突臨災害最原始也是唯一的辦法,只有像其他動物一樣,用瘋狂奔逃來躲避。
語言的創意讓人類變成了高級動物——直到人類發明、製造、運用了工具.並在這個開拓性技術過程中深化了思考,駕馭了語言,才與動物們有了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