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守正創新
1、守正創新出處意思是什麼?
守正創新的意思是:在堅持守正的基礎上力求出新。守正是指:完整地繼承人類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准確地理解歷代大師的精闢見解和篤實結論。出處無從考證。
詳細解釋:
守道德之正。要尊重和傳承人類社會所積累的優秀道德理念和規范,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自覺,並在社會上起到引導和傳播優秀道德的作用。「出新」的要旨是創新。
我們提倡述而有作,在完整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挑戰權威,善於探索新知,正確看待失敗,尊重個性發展,逐步建立超越前人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以創新作為個人和團體的價值取向。
相關內容
守學問之正。凡學問之形成,均為歷代學人累加所致。而學人所為,起點必是繼承,我們倡導完整地繼承前人成果,准確地理解前人思想,養成嚴謹的學風,形成扎實、優化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
守處世之正。為人處世當篤守正道,誠實平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善於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守行事之正。倡導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勤於實踐的作風。扎實做事,不浮不躁。嚴謹行事,一絲不苟。
2、200分收集各大名校的校訓!!!
一、國內名校校訓: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天津大學:實事求是
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東北大學:自強不息知行合一
東華大學: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東南大學:止於至善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福州大學:明德至誠博學遠志
河海大學: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於探索
黑龍江大學:博學慎思參天盡物
湖南大學:博學睿思勤勉致知
華僑大學:會通中外並育德才
吉林大學:求實創新勵志圖強
集美大學:誠毅
暨南大學:忠信篤敬
蘭州大學:自強不息獨樹一幟
南京大學:誠朴雄偉勵學敦行
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北京大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青島大學:博學篤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
山東大學:氣有浩然學無止境
汕頭大學:創新求實勤奮團結
上海大學:自強不息
安徽大學:至誠至堅博學篤行
長安大學:求是篤學敬業創新
重慶大學:耐勞苦尚儉朴勤學業愛國家
四川大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蘇州大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西北大學:公誠勤樸
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湘潭大學:博學篤行盛德日新
新疆大學:團結緊張質朴活潑
揚州大學:求是求實求新求真
雲南大學: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
浙江大學:求是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二、港澳台大學校訓:
淡江大學:朴實剛毅
東海大學:求真篤信力行
東吳大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逢甲大學:忠勤誠篤
輔仁大學:真善美聖
高雄師范大學:誠敬宏遠
國立成功大學:窮理致知
國立交通大學:知新致遠崇實篤行
國立陽明大學:仁心仁術 真知力行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誠朴精勤禮義廉恥
國立台灣大學: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誠朴博毅
國立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香港科技大學:求新求進創未來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約禮
香港城市大學:敬業樂群
香港大學:明德格物
香港浸會大學:篤信力行
香港理工大學: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香港嶺南大學:作育英才服務社會
澳門大學:仁義禮知信
三、國外大學校訓:
賓夕法尼亞大學:毫無特性的學習將一事無成
杜克大學:追求知識信仰宗教
多倫多大學: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哥倫比亞大學: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
哈佛大學: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加拿大皇後大學:智慧和知識將是未來時代的穩定劑
加州理工學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
康奈爾大學:讓任何人都能在這里學到想學的科目
麻省理工學院: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密歇根大學:藝術科學真理
普林斯頓大學: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
斯坦福大學: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耶魯大學:真理和光明
芝加哥大學: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
愛丁堡大學:有知識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發現其內涵
劍橋大學: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了解萬物發生的緣故
牛津大學:上帝給我光明
北海道大學:青年們,要有大志
光州大學:青春開放活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自強不息
早稻田大學:學問獨立,培養模範國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質
悉尼大學:繁星縱變智慧永恆
新南威爾士大學:實踐思考出真知
墨爾本大學:以人為本,與時並進
(2)天津守正創新擴展資料:
中國是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具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大學教育已經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這是劃時代的豐功偉績。但是,我們的名牌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在這個排行榜里,中國只有兩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排名第49和72位。我們應該正視這樣的差距。雖然國內不少大學提出了「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口號是振奮人心的,關鍵是要立足中國實際,加大改革力度,學習別人長處,為我所用。
中國部分名校簡介: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擁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以及講師李濟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和「清華學風」,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中國近現代很多學科的萌發和興起最早都是從清華開始的,清華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謂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歷史證明著清華的輝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後的中國科學學院士中,「清華人」占據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3位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水清木華,鍾靈毓秀,清華園發散著獨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大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創造了大批重大科學成果,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3.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復旦大學為「九校聯盟」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由原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而成。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先生。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場「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參考資料:
網路-世界100所著名大學排行榜
3、守正創新是哪個大學校訓?
是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的校訓。
2019年5月28日發布的。
4、守正創新是什麼意思50字
恪守正道,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守正與創新是我們學習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當確立的一對基本辯證法。守正是根基。歷史發展是一個客觀的進程,「守正」即是要堅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質、遵循客觀規律。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實現黨和國家發展,實現人民福祉和民族復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新是源泉。
創新是歷代中國共產黨人擁有的優秀品格,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實現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4)天津守正創新擴展資料
創新從哲學上說是一種人的創造性實踐行為,這種實踐為的是增加利益總量,需要對事物和發現的利用和再創造,特別是對物質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創造。人類通過對物質世界的利用和再創造,製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
創意是創新的特定思維形態,意識的新發展是人對於自我的創新。發現與創新構成人類相對於物質世界的解放,是人類自我創造及發展的核心矛盾關系。
其代表兩個不同的創造性行為。只有對於發現的否定性再創造才是人類創新發展的基點。實踐是創新的根本所在。創新的無限性在於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5、請問語文: 守正創新 怎麼理解?敬請高手賜教好嗎謝謝
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懷正氣,行事正當,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創新是指勇於開拓,善於創造,懂得變通,不斷推陳出新。守正與創新共生互補,辯證統一。
守正創新既要恪守正道,也要敢於探索新的思想和發展方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守正與創新是我們學習和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當確立的一對基本辯證法。守正是根基。歷史發展是一個客觀的進程,「守正」即是要堅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質、遵循客觀規律。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實現黨和國家發展,實現人民福祉和民族復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新是源泉。
6、高一必修二語文11課正反對比論證是什麼?
7月7日,全國高考拉開序幕,首科語文試題引起熱議。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得權威解析。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准,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斗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全國Ⅲ卷實用類閱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全國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宋史蘇軾傳》等都體現出可貴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
2.關注人類未來,拓展國際視野
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學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采,發出中國聲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3.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全國Ⅰ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騭,讓學生感受歷史,品評人物,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天津作文題「中國面孔」包含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普通民眾的奉獻精神,可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民族發憤圖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
此外,為全面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要求,試題命制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理念,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卷。例如古代詩歌閱讀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陸龜蒙、陸游、韓駒的詩,文學類閱讀中海明威、沈從文、劉慶邦、葛亮、於堅、梁衡的小說和散文,語言文字運用中篆刻藝術、濰坊風箏等語料,都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運動等素材,傳達著「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體育意識。蔣子龍《記憶里的光》、白居易《觀刈麥》等素材,則蘊含著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
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
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依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鍵能力是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必須具備的高質量地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
1.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系著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於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引導學生突破傳統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各類信息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甄別信息、整理信息、評估信息、利用信息成為重要的語文能力。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信息,試題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巧設情境,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
應用寫作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語言文字運用模塊重點考查語句補寫、文段壓縮、語病辨析、成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突出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如新高考Ⅰ卷第20題要求學生分析不同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從語言環境、語體風格、邏輯重心等方面進行思考,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正誤好壞的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強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6題給出兩組宣傳抗疫的圖片,要求學生為圖片擬出標題,並簡要評價圖片的創意,既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語言發揮空間,又能考查出語言表達的概括力和精確度。
3.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屬於高階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辯證思維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在思維領域的鮮活表徵,要求學生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系: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節構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系: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最後,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准何在、具體內涵是什麼;另一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於處理好上述三對關系。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上海卷作文「轉折」從個體、群體和人類等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發展進程中的轉折,思考人在轉折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學生回答王安石《讀史》詩所闡述的道理,引導學生保持批判精神,善於分辨,切忌盲從。
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准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1.加強教考銜接,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
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及課程標准等文件精神,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試題在材料選取、設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與高中語文教學高度契合,情境設計注意聯系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新高考II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直接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象,從中發現問題並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實現教、學、考的有機統一。
2.堅定改革步伐,推動新高考平穩落地
今年考試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堅持高考內容改革的正確方向,努力體現高考綜合改革精神,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助力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
在試卷的結構上,布局更為均衡。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閱讀調整為現代文閱讀Ⅰ(信息類閱讀)和現代文閱讀Ⅱ(文學類閱讀),既能涵蓋中學教學的閱讀類型範式,又能與現實生活中的閱讀對象、閱讀方式對接,增強了閱讀對象的豐富性,便於設計更為靈活的問題情境。
在試題設計上,增加主觀題的設置,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現代文閱讀I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論證能力,文言文閱讀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語言文字運用模塊中以問答題的方式考查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些以主觀題形式呈現的新題型更加註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如全國新高考I卷信息類閱讀題「歷史地理學」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需要學生准確解讀全部閱讀材料,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並對材料准確理解、分析和綜合,同時需要學生知道定義的要求,這符合課程標准提出的「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方法、習慣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多設置主觀性、開放性的題目」的要求,有利於鼓勵學生發揮與創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穩字當頭,堅定學生作答信心
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於學生發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平穩進行。
1.穩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
試卷結構穩定。全國Ⅰ、Ⅱ、Ⅲ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I卷、II卷試卷結構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現代文閱讀I、現代文閱讀II、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
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全國I、II、III卷的考查內容依據上一版語文課程標准,新高考I、II卷考查內容遵照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為例,全國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離騷》《琵琶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國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荀子·勸學》《醉翁亭記》《赤壁賦》,全國III卷出自《論語·述而》《觀刈麥》《阿房宮賦》,均為上一版語文課程標准推薦的背誦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論語·先進》《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登岳陽樓》《六國論》,均為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推薦的背誦篇目。
2.穩難度,利於學生正常發揮
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精選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范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准。以論述類文本為例:全國I卷的材料主題是「孝」的內涵形成及歷史演變,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倫理問題與每一位學生都息息相關;全國III卷的材料對《古文觀止》備受讀者歡迎的原因進行分析,條理清楚,而《古文觀止》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選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北京卷作文「一條信息」取材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審題難度不大,但富有思考層次。二是不迴避熱點話題。以寫作試題為例,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作文命題的范圍,學生對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分別是有氧運動、噪音、食物消化、電子閱讀、風箏等,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試題平實,有延續性。試題平易朴實,立意明顯,指向清晰。以古代詩歌閱讀的問答題為例,或者問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者問詩歌闡述的道理,均著眼於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最基礎的內容。考點和題型更多體現延續性。全國I、II、III卷考點和題型與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點和題型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並根據調研反饋進行了合理調整。
3.穩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
語文試題的命制依託於各種類型的語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別是文學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答題時的情緒產生一些影響。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於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全國I卷的《越野滑雪》講述的是普通年輕人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全國II卷《書匠》刻畫的是普通匠人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全國III卷《記憶里的光》探討的是普通勞動者對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記》呈現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詩意,新高考II卷《大師》表達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親情。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再以古代詩歌閱讀為例,所選唐詩或表達對生病朋友美好的祝福,或表達對即將分離的朋友的不舍,所選宋詩探討讀書、學詩、育才的方式方法,均健康向上。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不忘鑄魂育人的考試初心,牢記為國選才的崇高使命,貼近時代、貼近學生,關注思想導向、情感熏陶、人格養成,確保試題經得起檢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7、曲藝歌大美天津是通過哪種的藝術表現手法體現出來的呢
堅持思想引領,守正創新,圍繞「如何從空中講好天津故事」進行創作,精準定位科學選點,更多立足探索人地關系,體現綠色發展理念。
藝術(Art)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8、守正創新後面接什麼
守正創新的意思是:恪守正道,也要敢於探索新的思想和發展方向。
故而接篤行致遠,可以表達出注重實踐,知行合一,言行表裡如一,善行而終才能到達成功的目標。形容一個人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以注重實踐的方式最後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也可以接行穩致遠,以表達出
事雖難,守正則必成;路雖遠,行穩則將至。
還可以接精業篤行,可以表現出企業或者組織的始終如一的文化
以上,不管是篤行致遠還是行穩致遠亦或者是精業篤行,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前者的創新,唯有創「新」,才可致遠、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