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作協同
1、企業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曾經就企業創新的問題咨詢過中大咨詢的專家,專家認為,當下,部分中國企業創新存在的共性問題包括:
一、 企業缺少創新體系、缺少頂層設計。有的企業缺少明確的創新負責人,也沒有明確自身所處的行業地位及中長期的創新目標,更缺少創新的體系管理。
二、 集團總部認為創新是各分子公司、業務部門自己的事情。結果形成了各自為戰,缺少協同與合力的狀態。有的企業創新沒有創新的引領組織,缺失平台功能,以及與外部資源合作不充分。
三、 部分企業的創新缺少導向性。有些技術人員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價值落地難。這需要在流程管理、知識產權管理、創新人才激勵等各方面做出一整套機制。
四、 創新缺少橫向、縱向的數據治理。部分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會沉澱大量寶貴的設計圖紙、實驗數據與研究方法資料等,但沒有做到有效的管理,會對後續的知識共享帶來諸多不便。
五、 有的企業缺少創新土壤,創新的文化與氛圍沒有搭建好。創新資源投入不夠,或者投入的資源變成了沉沒成本,缺少很好的管理與評估。
2、我國政府應如何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
新的發展理念,是「十三五」的靈魂
五大發展理念的基點是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是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共贏。這樣一個發展理念,真正樹立起來,是革命性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五大發展理念將會形成中國特有的發展文化,長期影響國人的價值觀和是非標准;五大發展理念將催生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就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
協調發展新理念,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同時,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戰略機遇、疊加矛盾、風險隱患和嚴峻挑戰後,鄭重宣示:我們要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同時,重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求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
新的發展理念,是五中全會賦予「十三五」的靈魂。
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號召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理念是指導人們行為的內嵌指南針,共同的事業需要共同的理念
所謂理念,我認為有兩層內涵:其一,是理想+信念;其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礎上、有理論依據和學理支持的正確觀念。兩個層次內涵的理念可以各自獨立使用,但發展理念必須是兩層內涵的有機統一。
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理念,在兩層內涵上都有明確的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及很多具體目標的表述,就是第一層 「理想+信念」發展理念的內涵。正是從這個內涵出發,提出了第二層內涵更為豐富具體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我們必須從兩層內涵的統一來認識和把握新的發展理念。
五中全會之所以提出新的發展理念,又特別強調這是一場深刻變革,我認為主要源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與30多年形成的發展慣性和路徑依賴之間的巨大差距。不變革發展思路、重復原來的發展路徑,很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所以只有變革發展思路、轉換發展路徑,才能確保目標的實現。而且,只有短短五年時間,要求甚高、難度極大,時不我待。我們說了多年的轉變發展方式,雖然已經有了很大進展,但尚未根本扭轉,就在於傳統發展方式背後的傳統思維方式。「十三五」目標的實現,呼喚新的發展理念。
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整體結構
對新理念的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前提是對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真正理解。因此必須對五大理念逐條分析,每一條都要明確其理念提出的針對性,在正向理解的同時,必須進行逆向思考,發現我們原有發展中的偏誤和短板,分析問題的成因,理解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同時,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整體結構。
關於創新發展創新,意味著經濟發展動力機制的轉換。創新發展理念不限於我們平常講的狹義上的科技創新。從《建議》提出的創新發展理念上看,至少包括以下多個內涵:首先是一個整體和全局的宏觀概念,內容極其豐富,豎到底、橫到邊,立體化、全覆蓋。正如全會提出的,「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第二是一個發展模式和發展類型的理論概括,這種模式,《建議》命名為「引領型發展」。這個新命名,發人深省,顯然是針對原先「跟隨」和「模仿」發展類型方面存在的問題。這種「引領型發展」,創新必須成為發展基點,在創新的體制架構下,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引領經濟發展;第三,在微觀層面上,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第四,在中觀層面上,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第五,在產業布局上,涵蓋一、二、三產在內的各個產業創新戰略布局;第六,在戰略重點上,緊跟科技發展新趨勢,提出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第七,在構建創新發展體制上,提出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第八,在政府作用上,強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第九,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上,提出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這樣看來,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就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創新發展,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與傳統資本對利潤追求不同,創新的動力不能用經濟人動機來解釋,熊彼特對此做過專門的解釋。
關於協調發展協調一般是指各主體之間行為的相互適應、避免相互掣肘。協調發展新理念,不僅包括部分之間的靜態協調,還包括部分與整體的協調整合。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同時,協調必須促進發展,部分之間的協調,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建議》強調,必須著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發展,涵蓋了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而我們現實的經濟發展,各方面都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協調,部門分割、地方封鎖、行政藩籬等掣肘的現象還處處可見,阻礙著經濟發展。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分工與協作產生新的生產力;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這一原理會以新的表現形式發生作用;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協調發展一定會釋放出新的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能。協調發展的本質是實現經濟按比例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實現無計劃按比例,是一次偉大的創新,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關於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的本質是處理好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過去的高速發展,在獲得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極大地破壞了這個基本條件。不但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短缺、資源告罄的制約,難以持續;而且基本生活條件也受到嚴重威脅,人們已經身陷其中、深受其害、難以忍受。所以,過去與發展不直接相干、甚至相悖的生態保護,今天必須與發展統一起來,形成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復合概念——綠色發展。生態保護、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一種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關於開放發展經歷閉關鎖國的中國,已經感受到開放帶來的巨大利益,歷史已經給出明確結論: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們在開放上也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完善之處;還有許多短板需要補齊。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更要把開放發展作為新的發展理念。開放發展,把開放和發展合成一個概念,作為一種理念,意義深刻。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關於共享發展共享是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是社會主義的真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初提出的允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大政策,就是要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在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提出共享發展理念,不僅是強調共同富裕發展目標的實現,而且賦予了發展動力、發展過程、發展方式和發展性質的新內涵。共享發展,不能僅僅理解為發展後對發展成果的共享,而是把共享賦予發展的全過程,形成共享式發展。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彼此之間有聯系、成結構的體系,除分別認識理解外,還要整體把握。要看到,每個發展理念,都對其它發展理念有滲透、有體現,都不會孤立存在。
為什麼說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建議》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為什麼說是一場深刻變革呢?我認為要從我們現存發展問題與發展理念的差距入手分析,看看未來五年將要發生一個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已經逐條分析了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和所要實現發展的前景,我們再來看看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建議》對此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人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設有待加強;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有待強化。」我們只要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的成因,不難發現,直接的是體制機制問題,所以中央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
但體制機制背後,更深層的是人們的理念。而理念的改變是比體制的改變更加困難的事情。特別是,現存發展問題根源來自很多市場主體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願顧及他人利益、整體利益和公共利益;很多市場主體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將能帶來的更好的前景。我們既要保持市場帶來的活力,又要維護公共秩序,以獲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大的整體利益,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外,就是要在所有市場主體中建立分散決策下的共同價值觀,即新的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的基點是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是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共贏。這樣一個發展理念,真正樹立起來,是革命性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不能只是政府的事,而必須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只有在發展理念上完成這場變革,才能減少改革的阻力,才能真正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極具理論價值,也是五把尺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用它們來全面度量、評判和驗收。
《建議》要求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台階。
從重大現實意義看,主要是指新發展理念是我們理解中央決策的鑰匙,關系著對發展現存問題的准確把脈和深刻認識,及有效破解發展難題;關系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實轉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實現;特別是關系著未來五年中,全國人民思想的統一、行動的協調。
從深遠的歷史意義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身就是在為未來長遠發展厚植發展優勢。而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牢固樹立起來的五大發展理念,將成為我們的無形的寶貴財富,指導我們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歷史將會證明,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極具理論價值;五大發展理念將會形成中國特有的發展文化,長期影響國人的價值觀和是非標准;五大發展理念將催生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對新的發展理念,中央特別強調要切實貫徹、落到實處。我認為,切實貫徹、落到實處,首先要深入學習領會,克服思維慣性,主動把握精神實質;其次要以新理念反思過去、以新理念預判新未來;最後,也是最直接的,按《建議》的要求,「各級各類規劃要增加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把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應該說,五大發展理念,就是五把尺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用它們來全面度量、評判和驗收。實踐告訴我們,企圖用一把尺子檢驗我們的發展是不可行的。以GDP唯一指標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指導和檢驗發展,五把尺子,缺一不可。
3、提高團隊工作效率的協同工具有哪些
我們公司現在用的是:飛書、石墨、藍湖
飛書主要是用於員工之間的信息傳遞
石墨就是在線協作文檔
藍湖是開發、設計、產品之間的協同
三個都挺好用的,可以了解一下。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4、自我評價主要從工作激情,工作創新性,工作協同性進行闡述?
自我評價肯定有對自身的缺陷以及優勢的一個評價。以及改正缺陷的方法和措施。
5、如何做好協同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我這邊推薦一下我們公司的「四維度三步驟」互聯網轉型方法論(比較長,也比較全),應該能回答您的問題:
(一) 互聯網轉型四維度:轉思維、創模式、改機制、建平台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需要從四個維度入手:轉思維、創模式、改機制、建平台。四個維度必須相互配稱和相互促進,從而推動傳統企業轉型為基於互聯網的新型企業。
1、轉思維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最難也是最關鍵的首先是理念思維的轉變。一方面,過去越是成功的企業思維轉型的阻力越大;另一方面,各種所謂「互聯網思維」的炒作也讓人難辨真假。因此,轉思維中有幾個關鍵點:
○ 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行業及業務特性與互聯網的新基因相結合,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轉型要求的新型文化理念。
○ 企業轉型落地管理層的共識是基礎,因此需要通過各種培訓研討宣導、行動式學習引導,幫助企業管理團隊突破思維禁錮,統一思想,建立共識;
○ 企業往往只有部分高管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因此需要在整個管理團隊中樹立轉型緊迫感,為轉型變革推動做好鋪墊。
2、創模式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必須基於對用戶需求與市場環境變化的深度洞察,從而對企業的業務價值鏈和盈利模式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再設計。
我們簡單歸納了以下「互聯網+」轉型的模式:
○ 第一種是「以用戶為核心「的內部組織和供應鏈流程重構,即從傳統的以廠商為核心的B2C模式,轉變為以用戶個性化需求為中心的C2B模式,並建立供應鏈全程用戶參與互動,典型如海爾模式和紅領模式。
○ 第二種是對原有價值鏈的延伸,更緊密地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減少交易環節降低多方成本;或者製造業服務化轉型以向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等。如米其林通過在輪胎上安裝感測器,並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從而可以為司機提供駕駛方法的改進建議和培訓,幫助其降低油耗。
○ 第三種是從整個行業的格局來考慮產業鏈的重構,以及通過跨界將相關聯資源間建立連接,打造新的平台生態圈。如滴滴打車,首先是整合各計程車公司的調度系統,建立行業化的新平台,繼而進一步激活專車等社會閑散資源,徹底改造了原有的生態系統。
3、改機制
新的商業模式落地實現必須匹配相應的組織機制改變,如美的講的:「組織改造不了,互聯網改造都是空的!」
互聯網給了人們更大的自主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整個社會朝去中心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參與感、自我成就感、價值認同成為最大的動力。在這種社會趨勢下,組織機制變革出現幾個大的方向:
○ 組織邊界模糊化。如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到的聯邦制和三葉草組織、各種異業聯盟、跨界合作和平台型企業的出現,小米的粉絲員工化和社會化供應鏈等,這些實踐都在強調去除組織藩籬,通過互聯網更有效的整合資源,共享共贏;
○ 組織內部劃小經營單位,管理去中心化。如海爾進行的「企業平台化、員工創客化」改造;華為的「縮小經營單位,讓前方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爭」等,其核心是激發組織活力,提升對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的響應能力;
○ 人力資源價值管理和利益分享機制,如萬科推行的事業合夥人機制,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等,充分的提升每個員工的價值創造和創新創業能力。
4、建平台
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組織機制的落地實現都需要基於移動端和PC端的IT平台支撐。全方位用戶互動、良好的用戶體驗、全流程的高效支撐,持續的用戶數據資產積累等是關鍵。如AMT與夥伴安客誠一起幫助海爾建立基於大數據的全方位用戶互動平台,從而提升對用戶的洞察能力,實現基於大數據的精準營銷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及時交付。
(二) 互聯網轉型落地三步驟:「找准轉型方向、明晰轉型路徑、保障轉型落地」
互聯網轉型給很多企業管理者帶來的最大困惑是:可選的方向很多,但每種選擇都面臨大的風險,如何做好戰略決策?如何找到合適的資源來做?如何調動整個團隊的一致努力?因此,互聯網轉型需要通過「找准轉型方向,明晰轉型路徑」做好頂層設計,需要各種轉型落地保障機制來推動小步快跑,不斷夯實轉型成果。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三步驟(來源:AMT研究院)
1、找准轉型方向
找准轉型方向需要以外部環境分析、資源/能力現狀評估、利益相關方價值訴求為基礎,以標桿及技術創新趨勢研究為引領,結合行動式學習式的充分研討,促成管理團隊的群策群力,從而對未來的轉型方向和商業模式形成共識,並樹立緊迫感,增強行動的信心。
其中對資源/能力現狀的准確評估是確定轉型方向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外部環境對所有人是均等的,企業自身掌握的「資源/能力」就起到重要的作用。企業需要認真思考多年在傳統領域積累的優勢與核心能力,如何嫁接到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2、明晰轉型路徑
轉型變革的有序落地,需要將轉型目標分解落實到業務發展策略、資源配置策略、組織管理機制優化、運營及IT平台搭建等具體的行動計劃,同時充分考慮各項任務之間的優先順序以及關聯依賴關系,保證轉型變革中的協同有序,形成清晰的轉型實施路徑圖;最後通過落實階段目標、責任主體,切實推動行動。
3、保障轉型落地
在轉型的具體推進實施階段,需要建立轉型落地保障機制,具體包括常設的轉型變革項目辦公室,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對實施路徑圖進行調整優化,推進轉型中的問題解決等,從而實現轉型變革的迭代式、常態化管理。
——————————————
希望能就您對於「如何做好協同發、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問題有所幫助。
6、哪些是知識產權與創新的協同發展的內容
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運營和維護工作是企業創新協同發展的體現,比如:可以通過知識產權戰略部署(如:專利分析、挖掘以及戰略布局),實現技術創新的挖掘和部署;可以通過知識產權分析愛評議(如:專利分析、專利評議),實現創新項目實施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創新性。所以說,充分利用現有的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對其進行周密的知識產權管理和戰略部署,可以大大提高企業創新力的提升。
7、工作協同性是啥意思工作創新是啥意思
協同性,是與別人配合的能力。創新,是指獨自思維創造與眾不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