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閱讀文言文閱讀訓練九年級
1、文言文創新閱讀
新華書店。
2、初中新課標閱讀:文言文課外拓展訓練九年級6到10篇
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百姓富裕就容易統治,百姓貧窮就難以統治。憑什麼知道是這樣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鄉並且重視自己的產業,安心地生活在家鄉並且重視自家的產業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統治。百姓貧窮就不安心生活在家鄉,並且輕視自家的產業,就敢於冒犯官吏違犯法令,冒犯官吏違犯法令就難以統治了。所以太平無事的國家中(百姓)長久富裕,動亂多事的國家中(百姓)長久貧窮。因此,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然後(才能)統治他們。
3、2009第8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70篇翻譯 (急求~~~)
《曹劌論戰》復習資料
【參考譯文】
(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大舉攻打我(魯)國。庄公將要派兵迎戰。曹劌(聽到這個消息後)請求拜見(庄公)。他的鄉親們說:「(國家大事,就讓)那些吃肉的大官們去商量吧,(你)為何去參與呢?」曹劌說:「不。那些吃肉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曹劌)就進宮拜見(庄公)。他問道:「您靠什麼(讓將士們)跟齊國軍隊(拚命)作戰?」庄公說:「(我待人不錯)凡是衣食之類養生的東西,我都不敢獨自享用,一定要分一些給別人(臣下)。」曹劌應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並沒有普及到全體百姓身上,他們不會(因此而)跟從(您去拚命作戰的)。」庄公說:「(我在祭祀鬼神的時候)所用的牲畜、寶玉、絲綢,不敢虛報浮誇,總是按實數(有多少說多少)。」曹劌應答說:「(對鬼神不說謊這種)小信用,還不能得到(鬼神的)信任,鬼神不會(因此)保佑(您打勝仗)。」庄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來審理)。」曹劌應答說:「(這是)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為人民辦好事)之類的事。憑這一點,就可以跟敵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齊國)作戰,就請(讓我)跟從(您)。」
庄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率領魯國軍隊出征)。齊、魯兩國的軍隊在長勺開戰。庄公將要(下令)擊鼓(進攻齊國軍隊)。曹劌(阻止)說:「還不行。」齊國軍隊擊過了三次鼓,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齊國軍隊大敗。庄公准備驅車追擊。曹劌(又阻止)說:「還不行。」他下車察看了齊軍戰車輪子留下的印跡,又登上車前的軾木認真眺望敵情,(然後)說:「行了。」(庄公)就(命令魯軍)大舉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之後,庄公問曹劌那樣(指揮軍隊)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是要憑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的。第一次擊鼓的時候,將士們士氣高漲,第二次擊鼓的時候,他們的士氣衰減了,到第三次擊鼓時他們的士氣耗盡了。敵人(擊鼓進攻了三次)土氣耗盡,而我軍(才第一次擊鼓)士氣高漲,因此戰勝了他們。齊國這樣的)大國,很難預料,(我)害怕(他們)埋下伏兵(假裝逃跑,因此沒讓您下令追擊)。我仔細察看發現齊軍戰車輪跡混亂,又遠遠望見齊軍戰旗也倒了,(知道他們真的敗了)這才(請您下令)追擊他們。」
【知識要點】
1、背景資料
①《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庄公十年》。
②關於《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③關於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84年,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它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
④關於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於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後世影響很大。
2、 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魯國戰前的准備。(①寫曹劌與鄉人對話,交待「請見」的原因;②寫曹劌與庄公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第二段,敘長勺之戰的全過程。
第三段,論魯國取勝的原因。(①抓住有利戰機,後發制人;②判斷敵方真實動態,詳察敵情)
3、主旨:本文以曹劌為主,庄公為賓,通過他們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應採取的戰略戰術原則,即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等。
4、用原文回答:
①曹劌請見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②「忠之屬也」指什麼(第一段中含有取信於民思想的句子是什麼)?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③全篇的文眼是(全文的關鍵詞語是):遠謀
④曹劌追擊敵人的依據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⑤曹劌認為克敵制勝的有利戰績是:彼竭我盈。
⑥曹劌阻止庄公追擊(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的原因是什麼?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5、「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交待了對話的背景。
6、魯庄公提出將要迎戰的條件是什麼?表明了什麼?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其中,前兩者說明魯庄公把勝利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表現魯庄公的「鄙」。而政治上取信於民,才是這次作戰想要取得勝利的保證。
7、曹劌與魯庄公的第一次對話,表現了曹劌怎樣的戰略思想?
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其中體現這個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何以戰」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內容上表現曹劌重遠謀,結構上承上啟下。
9、「既克,公問其故」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內容上寫出了曹劌善於觀察,善於抓住戰機,也表現出庄公的「鄙」;結構上承上啟下。
10、用自己的話概括曹劌論述作戰取勝的兩個因素。
抓住有利戰機,後發制人;判斷敵方真實動態,詳察敵情。
11、寫出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
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大時把事情一下做完。)再衰三竭(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經衰減耗竭)轍亂旗靡(形容軍隊潰敗混亂)
1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與上文哪一句相照應?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13、曹劌從哪些方面論戰?
①先決條件;②出擊的時機;③追擊的時機。
14、讀了這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①獲勝的根本原因是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
②戰爭應善於分析敵情,把握敵情。
③統治者應善於聽取並採納群眾的意見。
15、曹劌高超的指揮(軍事)才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適時出擊與適時追擊。
16、本文第二段運用對比的寫法,用「將鼓」「將馳」表現庄公的急躁冒進,用「未可」「可矣」表現曹劌的胸有成竹和從容不迫。而以「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證據證明曹劌指揮的正確。
17、指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描寫庄公與曹劌的對話作鋪墊,「遠謀」還是全篇的文眼;
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18、用自己的話說明文中哪些部分表現了庄公的「鄙」?
①沒有準備就急於應戰;②把取勝的希望寄託在近臣和神靈的保佑上;③將鼓」「將馳」表現庄公的急躁冒進;④「既克」而「不知其故」表明庄公完全是軍事上的門外漢。
19、第一段結尾「戰則請從」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為下文寫曹劌親臨戰場指揮作鋪墊。
20、試分析文中曹劌和庄公的人物形象。
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從容鎮定的品質;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課文集中體現了魯庄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庄公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於求戰,急於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魯庄公不是一個昏君。魯庄公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庄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庄公戰後問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因此,魯庄公並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
21、讀完本文,你從曹劌身上學到了什麼品質?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愛國心;②臨戰的從容鎮定;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神。
22、文章寫鄉人對戰爭的冷漠態度和魯庄公的見識淺陋,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反襯曹劌的愛國精神和深謀遠慮。
23、你怎樣看待曹劌鄉人的想法?
鄉人不關心國家大事,不足取。
24、簡述本文安排材料的特點。
本文緊扣「論戰」,敘述了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材料安排詳略得宜,生動耐讀。第一段略去曹劌去求見的詳細情節,對曹劌和魯庄公的論戰作了詳寫。其中又著重於戰前政治准備的論述,因為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前提。第二段不作戰爭場面的一般描寫,只概述了作戰的過程。文中只用四個短句直接寫戰斗場面:「戰於長勺」,交代戰斗地點,「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概括了魯軍防禦、反擊、追擊三個階段。寫曹劌指揮作戰,只用兩個「未可」,兩個「可矣」,只講其然,不講其所以然。第三段是論戰的重點,詳寫曹劌論「何以勝」。「夫戰,勇氣也。」解釋了擊鼓一事,論戰爭中要養精蓄銳,激勵士氣,依靠勇氣去壓倒敵人。「夫大國,難測也。」解釋了追擊一事,表現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才能。
文章之所以這樣安排詳略是表現中心的需要。文章的題目是「曹劌論戰」,意在說明取勝的道理,表現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當然要詳寫論戰,略寫作戰。
25、再舉出3個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牧野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薩爾滸之戰、遼沈戰役等。
回答者:58.68.138.* 4-29 20:08
1紇干狐尾
並州有個人姓紇干,喜歡開玩笑。當時外面正鬧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條狐狸尾巴,隨即就拴在了衣服後面。來到妻子身旁,他側身而坐,故意將狐狸尾巴露在外邊。妻子見了,暗自懷疑他是狐狸精,於是便悄悄操起斧頭向他砍來。他嚇得連忙磕頭說:「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鄰居們說了,鄰居們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嚇得急忙說出實情:「我這是惡作劇,不料想你們竟然一心要殺死我。看來,這狐妖一說也是由人的作用才興盛起來的呵!」
2孫泰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
3唐太宗吞蝗
貞觀二年,京師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撿了幾枚蝗蟲卵念念有辭道:"糧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古時認為蝗蟲有靈異,修有奶奶廟,因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殺.而在古代一但發生大災都認為是上天降的懲罰)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在降罪百姓了),將要吞下去,邊上的人諫道:"不能吃啊!吃了可能要生病的!"太宗說道:"我正希望它把給百姓 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又怎麼會因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4陶侃惜谷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游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干什麼?」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5書法家歐陽詢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
6李廙
李廙是尚書左丞相,人品很好很清廉。他的表妹是劉晏的妻子。當時劉晏掌握大權,劉晏曾經到過李廙的房間,看到李廙掛在門上的簾子很破舊了,就讓手下悄悄的測量門的長寬,然後用沒打磨過的竹子編成簾子,不加修飾,然後送給李廙。劉晏去李廙家三次,都沒敢說這個事情然後就回去了。
7少年治縣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8鸚鵡滅火
有一群鸚鵡飛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獸都(很喜歡),互敬互愛。鸚鵡想,這里雖然感到很快樂,但是不能長久居留下去,於是便飛走了。過了好幾個月以後,山中突然失火。鸚鵡遠遠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濕水,飛到山上,灑水去救火。天神見此,說道:「你雖然很有意氣和氣志,但又有什麼用(效果)呢!」鸚鵡答道:「我雖然知道不能夠把火救滅,但是我曾經住過這座山,與山上的禽獸友好相處,親如兄弟,(山中這樣著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聽了很感動,以示嘉獎,便把山火滅了。
9農婦與鶩
過去皖南有一個農婦,在河邊拾柴,隱隱約約聽到了鳥的叫聲,好像在哀鳴,仔細一看,是一隻野鴨。農婦走近它,看見它的兩個翅膀上血跡斑斑,懷疑是受傷了。農婦捧著野鴨回家,治療了十天左右,收口慢慢痊癒,(野鴨)臨行之時,頻頻點頭,好像是在感謝。過了一個多月,有幾十隻野鴨來到了農婦的園中棲息,並且每天產很多的蛋,農婦不忍心拿去賣,就孵化了他們,孵出的小鴨成群。又過了兩年,農婦家生活小康,就是因為受傷的野鴨報答的結果呀!
10治駝
從前有個醫生,自吹能治駝背。他說:"無論駝得像弓那樣的,像蝦那樣的,還是彎曲像鐵環那樣的,請我去醫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桿一般直了。"有個人信以為真,就請他醫治駝背。
這個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跳上去使勁地踩。這么一來,駝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斷了氣。駝背人的兒子要到官府去告他,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只管把駝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11劉氏善舉
劉某某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生養有一個孩子。她白天在田間耕作,晚上點著燭火在織機上紡織,一年到頭都是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她總是能夠拿一升一斗的糧食周濟他們。偶爾有沒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說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兒子不理解,心裡很有怨言。母親就告戒他,說:「對別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個人沒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親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燒毀,鄉鄰們都主動地給予他們衣物,並且為他們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念劉寡婦的情呀。到這時劉寡婦的兒子才明白善舉的作用。
12硯眼
明朝有一位陸公廬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經在市集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台,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已經到了官辦的旅館了,差使僕人前往,用一兩銀子買下硯台後回來。僕人拿著硯台回來了,陸廬峰對它不像原來的硯台感到驚訝。僕人說是這個硯台。陸廬峰說:「先前者硯台有八哥眼,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僕人回答說:「我嫌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餘的銀兩,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陸廬峰大為惋惜。
13一篋磨穴硯
古時候有個學習書法的人,自以為學成了,告別師父離去。師父說:「我有一箱東西,不想送給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個人接受了,由於東西封條封得不是很牢,於是就打開來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硯台,幾十枚,才知道是師父從前用過的。頓時覺得十分慚愧,於是返回繼續學習,直到使那書法精通。
14唐臨為官
唐臨,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是北周內史唐瑾的孫子。他的祖先從北海遷徙到關中。唐臨的伯父唐令則,開皇(隋煬帝)末年擔任左庶子(官職名),因為討好太子楊勇被處死。唐臨少年時和哥哥唐皎都有名聲。……,掉出京城擔任萬泉縣縣丞。縣里有犯輕罪的囚犯十多人,趕上晚春下雨,唐臨請示縣令釋放了他們,縣令沒有準許。唐臨說:"您如果有所擔心,我甘願承擔所有責任。"縣令因此讓囚犯暫時回去,唐臨召集囚犯讓他們回家耕種,並和他們約好期限,到期就回到監獄。囚犯們都被他的恩德感動,到了期限全都回到了監獄,唐臨因此出名。
15二翁登泰山
從前有兩個老翁,住在同一個城市裡,關系和特別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帶著酒去乙翁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十分快樂!乙翁說:"以前我曾去巴蜀遠處交遊,但沒有登過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說:"那山很陡峭,我也沒有登過,總想著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乙翁說:"你說的不對吧,以前的愚公,舊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今日我門才六十來歲,哪裡老呢!"甲翁說:"那太好了"第2天,兩個老人都取樂,走過錢塘,渡過長江,走著從鴯到泰陰.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互相攙扶"從太陽出來到薄暮降臨,已經走過了半坐大山.
4、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25篇
1.鍾毓、鍾會小時趁父親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裝睡覺,看見鍾毓先行禮再喝酒,鍾會是只喝酒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願意,鍾毓說酒是一種文化禮數,不能不拜。鍾會說,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禮,只能不拜了
2.常羊子向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對他說:從前楚王曾到雲夢涉獵,想射左邊的鹿,右側的鹿又出來,剛想開弓,頭上又飛來一隻鵠鳥。楚王看著弓箭不知向哪裡射去。大臣養書進諫說:我能百步穿楊,但給我十枚樹葉,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
3.有個荊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寶劍。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見了兩條蛟龍。次非問:船遇兩條蛟龍人能活下來嗎?船手答道:沒有能活下的。次非便拿著寶劍,跳進江里跟蛟龍搏鬥。蛟龍死了,船上的人都活著回家去了。
4.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裡的水甜但是水質不好,喝了的人都會得病。因此那裡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有病的。當他們看到了外地人,都會恥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內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外地人告訴他們說,他們都是有病的,應該吃葯看病。內地人說,當地人都這樣幹麼去看病啊。始終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醜。
5.高陽應要蓋房子,工匠對他說:不行,木材還沒干透,再塗上漆,一定會腐爛的。用濕木材蓋房子,現在看是挺好,將來會腐爛敗壞的。高陽應說:依你所說,則新房子不會敗破的——木頭越干越有勁力,塗料越干越輕,用大的勁力承受輕的會越來越堅固(不會敗壞)。工匠無言以對,接受命令蓋房。房子剛蓋成時很好,後來果然腐爛敗破了。
5、創新閱讀 南康直節堂 蘇 轍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朝請大夫徐君望聖之
1.高舉 ;樹蔭(陰)、陰涼 ;樹枝; 怎麼
2.①府史之所蹲伏②而簿書之所填委(說明:二者任選其一即可)
3.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後枝葉附之。
4.我想做個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會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嗎?
5.直節。
6.(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嗷察之政,而行不失於直。
6、九年級+中考文言文閱讀高效訓練88篇第三次修訂的內容及答案?
九年級中考文言文閱讀88篇第三次修訂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後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注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②京師不見:京城裡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太後」及其他。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後」。「太後」(或皇太後)指皇帝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後」),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庄有恭
粵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庄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庄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庄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方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注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④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⑥火卒:軍中伙夫。
【文化常識】
象棋。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專家認為,先有圍棋後有象棋。「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了「偏」、「禪」,相當於「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將、士、象、兵、車、馬、炮。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署 ②適 ③弈 ④對 ⑤誇
2、翻譯:①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詰之曰 ;③庄以實對 ;④何難之有!
3、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餘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語》。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⑥銅雀台: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於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鬱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麼?
4、默寫《七步詩》。
4、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於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 ②亦 ③並④類
2、翻譯:①天之於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
5、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鍾,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此罄與鍾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鍾:寺廟里開飯的鍾。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里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斗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6、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鑒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裡?
7、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游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注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於「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說③方 ④遽 ⑤應 ⑥既 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注釋】①承宮:東漢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③門下生:指學舍里的學生。④樵薪:砍柴。⑤執苦:干苦活。
【文言知識】
說「經」。「經」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經典著作。上文「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中的「經」,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編寫的一部魯國的編年史。孔子教育學生,以《詩》、《書》、《禮》、《易》、《春秋》為基本教材,世稱「五經」。之後,儒家學派的人又以《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俗稱「四書」)作為經典必讀書。所以後代有了「四書」、「五經」之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 ②明 ③廬 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9、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飢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
【注釋】①桓榮:東漢人。②倉卒:匆忙,此指社會動亂。③太常:職官名稱,負責祭祀禮樂及選拔人才。
【文言知識】
說「豈」。「豈」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指「哪裡」,表疑問。上文「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意為哪裡知道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豈敢」即哪敢。二、指「難道」,表反詰。如「豈吾不若人」,意為難道我不如別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初 ②厄 ③嗤 ④應 ⑤及
2、翻譯:①而榮講誦不息
②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
10、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書法,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其後,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注釋】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執政時期。②聽政:處理政務。③內侍:此指太監。④規:勉勵。⑤益:得益。
【文化常識】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筆,引申為詩文。「翰林」照字面講,是詩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後成了專有名詞。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凡優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進士擔任某種官職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實際上是個人才儲備所。上文說到王著曾為「侍書翰林」,意為他在翰林院做「侍書」——即為皇帝起草各種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職,也有長期在翰林院里的,他們的工作是草擬詔書,編撰史籍,校對文史,為皇帝講文論道,等等。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善 ②刻意 ③臨 ④或 ⑤遽 ⑥絕
2、翻譯:①數遣內侍持書示著
②又以問著
③書固佳矣
3、上文「學右軍書」中的「右軍」是指
11、崔景偁拜師
余始識景偁於京師,與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數歲,已而北面承贄,請為弟子。余愧謝,不獲。且曰:「偁之從先生,非發策決科之謂也。先生不為世俗之文,又不為世俗之人,某則願庶幾焉。
【注釋】①余:指本文作者張惠言。他是清代文學家。②北面承贄:拜師。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師下拜。③發策決科:科舉考試中獲得功名。④庶幾:有希望。
【文言知識】
名詞作壯語用。在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用來修飾動詞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屬名詞,直接修飾動詞「事」,這「兄」就是名詞作狀語用(或稱之名詞活用為副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對待兄長的態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於前。」「犬坐」要理解為像狗一樣坐著,「犬」也是名詞作狀語用。又,「車載之而行」,意為用車載著他前往,「車」同樣是名詞作狀語。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既 ②弟子 ③從
2、翻譯:①余愧謝,不獲
②某則願庶幾焉
3、上文有四個「為」,請依次作解釋:① ② ③ ④
12、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向為群凶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雲『不學業,牆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注釋】①大須學問:很應該學習與求問。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間的相處原則。③牆面:面對牆壁(一無所知)。④蒞事惟煩:處理事情只會麻煩。
【文化常識】
「朕」及其他。皇帝自稱,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稱。諸侯王自稱,除了「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孤」、「寡人」。皇帝對臣子稱「卿」。臣子稱皇帝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在稱謂上有明確的規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譯:①躬親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3、唐太宗認為不讀書的後果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13、讀書五失
清袁文清嘗雲:「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後,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釋】①纂錄:摘錄。
【文言知識】
句末語氣詞常表達各種感情,有時表疑問,有時表感嘆,有時表警告,有時表呼籲。常見的句末語氣詞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況下用一個語氣詞,有時卻兩個甚至三個連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個語氣詞連用,其實只表達一個「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無人也矣」,「也矣」同樣只表示「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擇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長 ⑦輒
2、理解:①上文「纂錄故實」中的「故實」,應理解為
②「一未終而更端」中的「更端」,應解釋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顏回好學
顏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①蚤:同「早」。②魯哀公:魯國國君。
【啟發與借鑒】
不遷怒,不貳過。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不僅因為他好學不倦,始終努力實踐孔子的理想,還因為他有「有遷怒,不貳過」的修養。「不遷怒」意為不把自己的怒氣發到別人頭上;「不貳過」是指不重復犯錯誤。人難免要犯錯誤,但決不能重復犯錯誤。比如說謊騙了父母或老師,但經指出後就要堅決改正,決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貳過」,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電腦游戲玩過了頭,結果耽誤了功課,學習成績下降。這種情況發生後一定要吸取教訓,以後絕不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玩游戲上。要做到「不貳過」,首先要總結教訓,其次要有改正錯誤的決心。沒有這兩點,錯誤會一犯再犯。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慟 ②對 ③亡
2、翻譯:①門人益親 ②弟子孰為好學?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後事如禮。久之,其子丐於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復有故態,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注釋】①許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②如禮:按規定禮節。③就:本義為「接近」,此指「得到」。④馴謹:順從而謹慎。
【文言知識】
說「故」。「故」是個多義詞。一、指「舊」,與「新」相對。上文「不復有故態」,意為不再有舊的壞習慣。所謂「故居」,即原先住過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劌論戰》:「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它還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不肖 ②且 ③惻然 ④稍 ⑤怪 ⑥頗 ⑦徐
2、翻譯:①其子丐於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3、成語「就地取材」中「就」,解釋為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16、陳實與「樑上君子」
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飢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於樑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於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樑上盜曰:「樑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於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注釋】①歸:承認
【文言知識】
盜與賊。現代漢語中,盜指強盜,賊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與此相反:盜多指小偷,賊多指強盜。上文「盜夜入其室」、「盜大驚」中的兩個「盜」,均指小偷;「無復盜者」中的「盜」指偷竊。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棲 ②陰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諭 ⑧省 ⑨一
2、翻譯:①時歲飢民餒 ②正色訓之
3、理解:「樑上君子」現已成成語。它是指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注釋】①邯鄲:晉國的都城,今河北邯鄲市。②正月元旦:即農歷正月初一。③簡子:即趙簡子,晉國權臣。
【文言知識】
詞類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為動詞,解釋為「活命」,但若把整個句子理解為「您如果想活命它們」就不通了,因為「生」在這句話中要作「使動詞」用,即「使……生(活命)」,句意為「您如果想使它們活命」就正確了。又如「人慾死之」,應理解為「人們想要使他死。」這是詞類的一種活用方法。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 ②競 ③然
2、翻譯:①示有恩也 ②恩過不相補矣
3、理解:「死者眾矣」前省略了主語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釋為「禁止」,那麼成語「弱不禁風」中「禁」解釋為什麼呢?
18、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注釋】: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師:京城。③挈:帶著。④毋:不要。
【文言知識】
「涕」及其他。「涕」現代漢語作「鼻涕」解釋,而在文言中指「淚」,而「鼻涕」在文言中則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為妻子的眼淚像雨一樣掉下。這就是古今詞義的不同。又,上文「懷遺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成語「走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那花當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來形容大略地觀察一下。又,上文說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與「子」。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的一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擔 ⑥莫若 ⑦從
2、翻譯:①懷遺民走 ②吾輩尚壯
3、比較:上文有三個「亡」,依次分別解釋為:① ② ③
19、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願從主也。
【注釋】①尚書:職官名稱。
【文言知識】
說「比」。「比」是個多義詞。一、指「比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馴良如故」,意為等到張尚書騎上去,那馬溫順善良得跟早先一樣。三、指「並列」、「靠近」。成語有「鱗次櫛比」。又,王勃詩「天涯若比鄰」。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幾 ⑤詢 ⑥蓋
2、翻譯:①之萬怪之 ②方乘,遂為掀下 ③連易數人
20、王安石辭妾
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
曰:「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實,盡以錢賜之。
【注釋】①王荊公:即王安石,因封荊國公,故又稱王荊公。②知制誥:職官名稱,掌握為皇帝起草詔書之事。③汝誰氏:你是誰家的。④軍大將:指軍中官員。⑤部米運:指監督運米。
【文言知識】
說「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這是要特別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東西」,鴯問「什麼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論」、「物議」均指遭人議論;「物望」即眾望,如「物望所歸」。成語「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說中的「人物」即人。
(在《百度文庫》找到了你說的文章。不過文章很長,超出了『最大允許值』經過不斷地刪減,現在剛剛好。只能發這么多。如需很急用,可以自己去下載學習。)
7、創新閱讀[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1.(1)國都(2)全(3)擺放,放置(4)死
2.(1)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動嘆服甚至有流下眼淚的。
3.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意對即可)
4.公憮然,即徹宴席,厚賙給之,使畢其事。
8、我要當代學生 2009第八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70篇 的答案
1.★魯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憑④長處3.要根據需要來確定行動,否則只能碰釘子。
2.★農夫毆宦
1.(1)給 (2)眼淚 (3)通「值」價值 (4)就3.揭露了「宮市」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迫害。
3.★教學相長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進,促進
3.教 學 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4. ★樊重樹木
1.(1)但是 (2)從前 (3)都 3.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造作準備,有長遠打算。 啟示:學習也是如此。
5. ★顏回好學
1.(1)早 (2)極度悲哀 (3)更加
3.顏回年輕輕就死了,現在沒有像他那樣好學的人了。
6. ★王充博覽
1.(1)贊揚 (2)以……為師 (3)就 (4)就
3.指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莊子》、《韓非子》、《荀子》等。
7. ★不記人過
1.(1)過失、過錯 (2)假裝 (3)責問 (4)制止 2.略
3.呂蒙正為人正直,襟懷坦白,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尋機報復。有胸懷,更有智慧。
8.★欲食半餅喻
1.(1)原因、緣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諷刺了那種不究因果而鑽牛角尖、徒生苦惱的糊塗蟲(愚蠢的人)。
9. ★反裘負芻
1.(1)背 (2)為什麼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10. ★管莊子刺虎
1.(1)制止 (2)代詞,指老虎 (3)舉動 (4)卻 2.略
3.做事應善於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齊人有好獵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應該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暫時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蠻干,當失敗時,應該注重考慮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將(2)黃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觀音菩薩」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聽,不阻止她呢,又恐怕會讓讀書人見笑。
13. ★邴原泣學
1.(1)能夠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錢,學費
3.發現邴原無學而泣,躬身垂問。得知邴原身世後,甘願舍棄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學費。這位老師「關心貧幼」、「幫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質值得每一個人敬佩。
4.貧不喪志,立志求學,並在學習中刻苦勤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14. ★晉人好利
1.(1)離開 (2)求取 (3)給 (4)比……嚴重
3.雖然強搶不是什麼值得表揚的,但晉人的辯解卻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類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風范,說起廉潔慷慨激昂,而暗地裡卻貪得無厭,為自己利益費盡心機者,實在比這晉人還要差!因為他們多了一條更卑劣的品行——虛偽!
15.★范仲淹罷官
1.(1)急忙,趕快 (2)具備,齊備 (3)失意的樣子 (4)結束,完畢
3.亟令詢之、憮然,即徹宴席,厚賙給之。
4.表現了范仲淹體恤民生艱難、心繫百姓疾苦的道德風范與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卻 (2)聖賢 (3)因此 (4)用在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無義
3.讀死書而不善於運用,變得非常迂腐,甚至連基本的人世常識和人情倫理都忘卻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禍害,災難 (2)糊塗、愚昧的樣子(3)謀劃(4)防備,戒備
2.聰明的人,還沒有一點聲響時就預計到了;會思考的人還沒有成功時就做好防備。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
18.★武王問治國之道
1.(1)方法 (2)罷了 (3)怎麼樣 (4)利益,好處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慮 (4)災難,禍害
3.前者寡而實,後者多而虛。
4.寡——多、實——虛、有——無
20.★劉備納賢
1.(1)後代 (2)回頭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為 (5)拜見 (6)以……為奇
3.要有一番作為,就要善於海納百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1.★絕妙好辭
1.經過 (2)同「否」 (3)走 (4)女兒的兒子 (5)記錄 2.略
3.才高八斗,絕頂聰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離 (2)特意 (3)快速跑 (4)樣子 2.略
3.要善於用智慧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23.★林逋論學問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討、分辨 (4)「之於」 (5)實在的事情
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4.★一軸鼠畫
1.(1)隨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諭兒輩
1.(1)用來做成 (2)不要
3.節儉是長期養成的良好習慣。
26.★★劉慶問飲
1.(1)到 (2)先前 (3)只是 (4)無辜服罪
3.自己拿著房間鑰匙,房間緊閉如常而金錢卻丟失了。
4.柳慶商人:「你的鑰匙常放在什麼地方?」商人回答說:「經常自己帶著。」柳慶又問:「你可曾和別人一同住宿過嗎?」商回答說:「沒有。」柳慶接著又問道:「與別人一同喝過酒嗎?」商人回答說:「先前曾和一個僧人暢飲過兩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著了。」柳慶據此判斷房間主人只是因為刑訊痛苦才被迫認罪的,並不是真正的盜竊犯,那個僧人才是真正的盜竊犯。
27.★★勾踐困於會稽
1.(1)已經 (2)同「返」,回 (3)抬頭看 (4)穿
3.卧薪嘗膽 忍辱負重,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28.★★孔子過而不式
1.(1)討伐;攻打 (2)就 (3)拿著韁繩 (4)扶著車前橫木敬禮
3.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爭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詔書接見 (2)恐懼 4.鍾毓是個誠實的人。
30.★★吳郡陳遺
1.(1)極,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給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魯
1.(1)憂患 (2)你 (3)認為……驕傲 (4)接納
3.足智多謀
32.★★饒州神童
1.(1)愛慕、羨慕 (2)斷、切斷、斷絕 (3)終了、完畢、結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養兒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長,扼殺了兒童的天性,實在是危害極大。
33.★★燭鄒亡鳥
1.(1)愛好、喜歡 (2)掌管 (3)代「燭鄒的罪狀」 (4)接受、聽從
2.D
4.揭露了統治者奢侈玩樂,為了一隻鳥而要輕易殺人的殘忍,贊揚了晏子巧言善諫的睿智。
34.★★東野稷敗馬
1.(1)駕車(的技藝) (2)轉動、轉彎 (3)一會兒 (4)用盡
3.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極限,超過了這個極限必然會失敗。(凡事都有一個度。)
35.★★多言何益
1.(1)說話 (2)持久 (3)啼叫 (4)好處
3.舉例 對比 說話應切合時機
36.★★校人欺子產
1.(1)贈送 (2)叫,命 (3)一會兒 (4)我
3.校人明明把魚煮了,卻編了「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的謊話來欺騙子產。
4.把校人因騙過子產而頗為得意的語氣極為逼真地寫了出來。
37.★★陳述古辨盜
1.(1)主管 (2)極其 (3)暗中,暗地裡 (4)小偷
3.做賊心虛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聲
3.它尚未識破主人言而無信、又裝腔作勢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僅僅 (4)除去,除掉
3.對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40.★★李陵答蘇武書
1.(1)投降 (2)防禦,抵禦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兒子 (6)辜負
3.子歸受榮,我留受辱 堅韌不屈、至死不渝
41.★★魯國之法
1.(1)在 (2)興起 (3)改變 (4)給予 (5)適合 (6)少
2.子貢在諸侯國中贖出魯國人,卻不願依魯國法律領取應得的贖金。
3.孔子不贊同子貢的這一做法。孔子從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孔子認為聖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人。
42.★★王旦與寇準
1.(1)屢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寬厚,以國事為重 忠誠正直,不徇私情
43.★★寇準讀書
1.(1)聽說,聽到 (2)對……說 (3)恰好 (4)明白
3.寬容大度,謙虛謹慎,不恥下問,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壺丹書
1.(1)打開 (2)同「返」 (3)劣馬 (4)你 (5)討厭 (6)治國的道理
3.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於座右,卻並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麼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45.★★歐陽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學 (3)歐陽修自稱 (4)同「耳」,罷了
3.珍惜時間,勤於讀書
46.★★嘔心瀝血
1.(1)快速 (2)使動用法,使……跟從 (3)一概,都 (4)醒悟
3.窮思苦索,費盡心機 認真教育、苦心鑽研技術、刻苦探討技藝
47.★★工之僑為琴
1.(1)砍削(2)用作動詞,裝上琴弦 (3)用作名詞,美器,美琴 (4)用作動詞,裝進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測的語氣助詞
3.居高位者沒有見識,只重虛名;世道不辨真偽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能接受別人的施捨。
49.★★★呂僧珍無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擴大
3.嚴以律己,不謀私利
50.★★劉行本進諫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麼可能
3.D
51.★★★李生論善學者
1.(1)同「識」,記 (2)勸說 (3)超過 (4)何不 (5)等到
3.闡明勤學苦練出人才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養。
4.要點提示:學貴善思;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
52.★★★子產論政寬猛
1.(1)使……服從 (2)很少 (3)於此,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這個地步 (6)稍稍
3.說明為政者要寬嚴相輔而行,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53.★★★劉崇龜換刀
1.(1)極不,一點兒也不 (2)以為 (3)大繩子 (4)跟蹤 5)等候
(6)急,趕快 (7)處死
3.盜賊認為女人是來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踐其血,污而仆」怕受牽連,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調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劉崇龜用換刀的方法,以假亂真迷惑對方抓到真正的兇手,這是智慧的表現。
54.★★★苻融驗走
1.(1)做,擔任 (2)誰,哪一個 (3)就,於是 (4)過了一會兒 (5)用嚴肅或嚴厲的神色
3.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4.只有見聞廣博,觀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實。
55.★★★申包胥如秦乞師
1.(1)到 (2)請求出兵 (3)國家 (4)趁 (5)叩頭
3.(1)出逃 (2)滅亡
4.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56.★★★臣聞地廣者粟多
1.(1)辭,拒 (2)成就 (3)拒絕,拋棄 (4)幫助 (5)使……成霸業
3.古今對比和敵我對比 君王不拋棄民眾有很多好處,拋棄百姓危害極大。
57.★★★懸賞納諫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懸賞納諫
4.等到兵敗才想到要求謀臣,未免太遲了。
58.★★★扁鵲治病
1.(1)先前 (2)治癒 (3)治療 (4)計謀 (5)損傷,傷害 (6)好
3.因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計謀雖多,卻缺乏決斷;齊嬰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堅強,缺乏計謀且又過於專斷。將兩個人的心對換,可以揚起長而避其短。
59.★★★狄梁公與婁師德
1.(1)擔任 (2)左右 (3)過錯 (4)自誇
3.狄梁公:知錯能改;婁師德:胸懷若谷;則天皇帝:懂得用人之術。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見 (2)料想 (3)准備 (4)以……為怪
3.嫌貧愛富、阿諛奉承 做事講究原則
61. ★★★竊槽
1.(1)管理 (2)用 (3)找來 (4)這
3.佛學的糟粕或從佛學中竊來的一點兒皮毛
以不知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處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為了不起而誇誇其談)
62.★★★賈生吊屈原
1.(1)擔任 (2)住;到……去 (3)眼淚 (4)等到 (5)游說
3.屈原投汨羅江殉節的事情
4.提示:認同的講清理由,或不認同的講清理由。
63.★★★韓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薦,推舉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個
3.忍辱負重,具有頑強意志
64.★★★臧僖伯①諫觀魚
1.(1)前去 (2)勸阻 (3)引導 (4)衡量,估計 (5)顯示
(6)……的原因 (7)射獵
3.要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能玩物喪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訴 (3)只 (4)都
(5)離開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實意才會得到別人的好評。
66.★★★王粲強記
1.①以……為奇 ②全,滿 ③ 記 ④超過
3.強記默識;善算;善屬文
4.蔡邕關愛、推重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年輕人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憂
1. ①平定 ②稱贊 ③熟練 ④盡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東之役,幾所度之,神用頓竭。
68. ★★★祖逖聞雞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劍 (4)果真 (5)帶領 (6)駐扎
3.有志者及時奮起為國效力。
69.★★★君不自詐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極、最 ④認為可恥
3、皇帝認為用欺詐的方法去試探大臣是否為「直臣」,這種做法是可恥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說 ③防備、准備 ④責備
3、 ①與人交往,要注意禮貌。 ②與人相處,要嚴以律己。
翻譯句子略,見譯文
9、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答案
小時了了 ( xiǎo shí liǎo liǎo )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家語第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典 故】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通報上去以後,一起坐到了座位上。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後非常窘迫。
【道理】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解讀】
全文分三層。
第一層寫洛陽李元禮名氣很大,尋常人等都無緣登門拜訪。這里對李元禮名氣之盛的描寫,為後文孔融成功地以年僅十歲、無官無名之身成為李元禮的座上賓提供了一個背景和基礎。
第二層
寫孔融聰明機智地拜訪了李元禮,人皆稱奇。這里孔融巧妙地運用了「親戚關系」這個概念,將孔夫子與老子二人之間的師生關系延伸到自己與李元禮的關繫上,不可謂不機巧,其思維不可謂不敏捷。
第三層
寫孔融機智地反駁陳韙的刁難,再次表現出他聰明機智的特點。
陳韙顯然是輕視孔融,認為他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童,故意出語刁難,意為:你這時年齡小,雖然聰明,也別得意太早了,長大後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陳韙批評他的話來逆推,使陳韙陷入窘困的境地,這也再一次顯示了他的敏捷和機智。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齡雖小但機智異常的性格已體現得淋漓盡致。
【注釋】
1.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的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通報。 2.既:已經。3.奕世:累世。4.了了:明白,聰明。5.踧踖:局促不安。
10、文言文閱讀高效訓練88篇九年級 中考第三次修訂內容及答案?
建議你去做做歷年中考文言文試題,如果你都能做了,這個答案不要也罷。如果不會,就想想明年中考怎麼辦?如果是男子漢,寧可完成不了,也不會去抄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