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創業
1、喬家大院為什麼會敗落?
喬家在清朝晚期是山西地區赫赫有名的晉商,當時可謂是富甲一方,富可敵國。
喬家鼎盛時期是在喬家第四代當家人喬致庸接管喬家生意後,雖然清政府晚年常年內戰外戰不斷,阻礙了他的經商之路,但是喬致庸作為一個商人,不畏懼困難將已切斷的絲茶路疏通。到了光緒末年,喬家生意在喬致庸的料理下成為富可敵國的山西商人。可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喬家生意一蹶不振而慢慢退出商界,那麼如此強大的家族是如何衰落的呢?
喬家發家始祖喬貴發喬家的興起要從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說起,喬貴發出生康熙末年,因家境貧困,父母早亡,喬貴發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受生活所迫背井離鄉走西口,來到內蒙古一家當鋪打工,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喬貴發兢兢業業,不畏懼艱苦,勤奮好學,在當鋪工作十年後,拿著手裡的積蓄開始創業。創業是艱辛的,喬貴發剛開始開了一家無商號的雜貨店。經營幾年後,卻是業績平平,就在此時突然出現了更好的商機,這年因農業大豐收,市場上供過於求,導致黃豆價格低廉。喬貴發改行做豆腐,進了大量的黃豆,不久黃豆價格猛漲,賺了一大筆,便創立自己的招牌“廣盛公”,從此以後正式進入商界。後來將經營范圍逐漸擴張到客棧、麵店、百貨、當鋪、票號等。
喬家生意經過三代人經營,到了咸豐初年,由於南北兩方農名起義爆發,茶路被切斷。當時喬家最主要經營的就是絲茶,喬致庸的大哥喬致廣因此一病不起。喬致庸本來一心只為考科舉,此時也只能放棄學業接管喬家生意。喬致庸接管喬家開始收拾爛攤子,第一時間就是疏通南北絲茶路,喬家生意在喬致庸的經營下開始崛起。到了光緒末年,喬家旗下商號遍布全國十幾個城市,票號、當鋪等兩百多處,資產超過白銀一千萬兩,喬家可謂是富甲一方。
喬家的衰敗自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想通過控制中國金融來掌控中國經濟,無視清政府,大量發行紙幣。各省為了改變這種局勢,開辦官銀錢局,利用發行官錢來聚攏錢財。漸漸的民間錢庄、票號數不勝數,自然發行的錢票也不計其數,整個金融秩序混亂不堪。清政府眼看這種局勢威脅到政權,便開始開辦國有銀行。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戶部提出由於當前金融市場混亂,為了整齊幣制,挽救財政危機,開辦中央銀行。政府批准了戶部的奏書。1905年,清政府向山西一帶的商人提出設立戶部銀行,要求他們融資,卻遭到拒絕,清政府退而求其次,不出錢也可以,讓他們出力,可是還是遭到拒絕。清政府無奈之下只能由國家單方面開辦銀行,戶部銀行建立後,清政府讓山西商人入股又被拒。
喬家的衰敗是從政府設立戶部銀行開始,喬家的票號生意被政府搶走了,從此以後票號生意可謂是一蹶不振,喬致庸迫於壓力將票號改為錢庄。隨著清政府慢慢退出政治舞台,喬家曾經依賴於清政府的那些生意,就沒有辦法經營下去了。
到了1926年,馮玉祥北伐時,所有的軍糧都由包頭商號墊付,此時喬家損失慘重,此後元氣大傷。1937年,小日本霸佔包頭,同時也霸佔了喬家的當鋪、錢鋪,抗日戰爭勝利以後,雖然喬家商號恢復營業,但是也大不如前,隨後慢慢退出商界,不為人知。
喬家的衰敗跟清政府的衰敗有著必然的聯系,國家的衰落導致國內金融及各個行業萎靡不振。加之常年戰爭不斷,對國內商人的沖擊力很大,那麼自然喬家也跟著國家倒霉,只能說亂世中難生存。
2、《喬家大院》反映的是哪個地方的商人文化
《喬家大院》反映的是山西商人的文化,即晉商文化。山西是我的家鄉,所以我對晉商文化有所了解。
一、《喬家大院》以喬致庸等商人為原型,展示了晉商精神和晉商文化
《喬家大院》,是以山西文化,即晉文化為依託,以歷史上真實的喬致庸等商人成功經商事件為原型,不僅展示了晉商票號的發展過程,而且演繹了中國商業、金融史上,喬致庸這位晉商創業的傳奇故事,更展示了「誠信經商、胸懷天下」的晉商精神和以其為精髓的晉商文化。
據史料記載,喬致庸,字仲登、號曉池,喬家第四代人,生於嘉慶二十三年,卒干光緒三十二年。喬致庸待人隨和,處世中庸,善於計謀。《喬家大院》通過演繹喬致庸臨危授命,承接兄長遺留的家業,力挽狂瀾,重振喬家商賈雄風的歷程,對喬致庸成功創業的全過程進行了展示。其實,《喬家大院》所展示的,是在以喬致庸為代表的晉商的事跡、精神和文化里,深深地埋藏著我們中古民族特有的品格、精神和文化,從而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晉商精神和晉商文化。
二、 晉商文化彌足珍貴
通過《喬家大院》,我們可以了解到,其實晉商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晉商在經商創業中體現的文化精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一是進取精神。在歷史和現實中,晉商多有著創立家業和興宗耀祖的抱負,並且有強烈的開拓精神,不畏艱辛,敢於風險,善於實踐;二是敬業精神。敬業是中國人民的美德,而晉商的敬業精神是被人們所稱道的;三是群體精神。山西人一直有群體精神,這首先來源於家族間的孝悌和睦,其次來源於經商活動中業務擴大與商業競爭的需要,而喬致庸作為晉商的一員,這些全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四是誠信精神。誠實信用是晉商成功的秘訣之一,晉商十分重視誠實信用。晉商認為,經商「雖亦以營利為目的,凡事則以道德信義為根據,故力能通有無,近悅遠來」。五是義利統一精神。晉商在嚴守誠篤與信義的同時,還堅持義利統一。晉商提出「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提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及「信義為本,祿利為末」。
綜述:在以喬致庸為代表的晉商的事跡、精神和文化里,體現著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生命品格和精神文化氣質。至今,晉商文化作所體現的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群體精神等,值得我們進行深入學習與借鑒。
3、喬家大院是怎麼敗落的
在國內,有一處叫做喬家大院的地方,這里曾經是晉商喬致庸的府邸,後來因為家族經濟的潰敗,使得這樣的一個家族開始慢慢的沒落。要知道,當時他們家族還在鼎盛的時候,實力是非同凡響,常常被人誇贊是富可敵國。
喬家大院
這個大院坐落在山西喬家堡,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築;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這個大院因為一個家族的興旺拔地而起,成為了那個區域的標志性建築。就規模來說,這個大院的面積有一萬零六百四十二平方千米,而在這個做府邸中,分別有六個大院子,以及三百多間屋子和將近二十個的小院子。雖然這是一座古老的宅院,但是象徵的卻是一個家族的實力,一個家族的魄力,以及一個家族的榮耀。
喬致庸
這座大院的修建者,叫做喬致庸,他是晚清時期著名的商人,因為勇於抓住時機,勇於去探索和發現,為自己和後人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產。其實在最初的他,也是想像同齡人一樣,想去當官,想要走上仕途,畢竟在古代的時候,重農抑商的思想較為強大,不論是青年人,還是家裡的長輩,都會以自己的孩子當官為驕傲,而把他從事其他事情視為一種不孝。正是這樣一種畸形的價值觀,才使得在那個時候,在古代封建的大背景下,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投身到了考取功名的行動中,而對於商業、農業這樣的實干行業確充耳不聞。
因為他的父親早逝,使得他和哥哥相依為命,出於對於家族發展的考慮,他的哥哥決定繼續經商,而他希望自己的弟弟去考取功名,從而能夠光宗耀祖。
在一開始的時候,他還算是幸運,沒有辜負哥哥的期望,考上了秀才,正當他信心滿滿想要去繼續往上考的時候,他哥哥的死訊傳來,這個從小便開始撫養他的去世了,正是出於這一點的打擊,以及按照一些傳統,使得他沒有繼續再考,而是回家辦理哥哥的後世,也正是這一點,使得在中國的歷史上少了一位官員,而多了一個巨富。
在後來,他也不再執著於去考取功名, 而是開始了經商,雖然他的志向是做官,但是他在經商上的學問可一點也不木訥。就這樣,他依靠著自己的能力,以及強大的意志力,使得他漸漸的將生意做大,做好。
為什麼會衰敗
在這當中有歷史大勢有原因,畢竟不論是做什麼,都需要一個較好的背景作為依託。在晚清的時候,不僅外患難以消除,而且還有一系列的內憂困擾著政府,與此同時災民的四起,使得這個國家的秩序一落千丈。在一開始的時候,喬致庸依靠經營票號大賺了一筆,因為在當時那個亂世的時候,商人最為害怕的就是被洗劫,而當時的土匪以及亂軍常常是威脅商人錢款的最大禍患,畢竟那時的票號並不發達,商人在趕路時常常攜帶著大量的銀子。也就是在這里,他看到了商機,建立了票號。
可是在後來,外國的列強為了能夠掌控清國的經濟,他們開始著手於對中國經濟的干預,而在那個時候,在全國很多家票號拔地而起,當時的清政府可能是為了統一管理和調度,也可能是看上了這樣的肥差,讓朝廷的戶部建立了一個國有票號,也正是這樣的國有票號漸漸使得一些私人票號的沒落,而喬致庸也是當時受其影響較大的商人之一。
後來再加上軍閥和侵略的者的擠兌和壓榨,慢慢的便使得曾經風光一時的喬家黯然消色。
4、喬家大院的喬家是怎樣的一個家族?
喬家的典型代表:喬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喬家第四位當家人,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
喬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晉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棄文從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生意日漸興隆,至清末,喬氏家族已經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庄、當鋪、糧店200多處,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
嘉慶二十三年,喬致庸出生於山西祁縣的一個商賈世家,父親喬全美,幼年父母雙亡,由兄長喬致廣撫育長大。少年時期因兄長病故,喬致庸棄學從商,開始掌管喬氏家族生意。在他執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日益興盛,成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戶。
其下屬復字型大小稱雄包頭,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恆兩大票號遍布中國各地商埠、碼頭。
喬致庸待人隨和,講究誠信為本、「以德經商」。喬致庸一生做出諸多善行。光緒三年天遭大旱,喬致庸開糧倉賑濟災民。光緒三十二年,喬致庸去世,終年89歲。
(4)喬家創業擴展資料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晉商人利潤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捐輸助餉、購置土地、高利貸資本等方面。
最有名的是「匯通天下」的山西票號
山西商人資本中的貨幣經營資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號。票號又叫票莊或匯兌庄,是一種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在票號產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購和貿易全要靠現銀支付,在外地賺了錢捎寄老家也得靠專門的鏢局把現銀運送回去,不僅開支很大,費時誤事,而且經常發生差錯。
這就迫使外出經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尋求新的辦法。以後,他們調查了山西商人貿易的地點,選派精悍的夥伴,先後在天津、張家口、沈陽、蘇州、上海、廈門、廣州、桂林、重慶、長沙等地開設匯兌分號招攬生意。由於這種匯兌在此處交款,彼處用錢,手續簡單,使用方便。
所以除山西商人和其他地方商人匯款以外,還有政府及官員來托辦匯兌事宜。隨著資本的增加,通匯地點越來越大,利潤也越來越多。接著又吸收現款,發放貸款,「日升昌」的生意一派興旺。
其他山西商人也學習「日升昌」的經驗,投資票號,從而形成了著名的山西票號。
到鴉片戰爭前夕,山西票號大約有八家。鴉片戰爭後的十年內,日升昌、蔚豐厚、日新中三家山西票號在各地設立的分支機構有35處,分布在全國23個城市,除專門經營匯兌業務外,還兼營存款、放款業務,並把匯兌、存款和放款結合起來,利用承匯期,佔用客戶的現金放高利貸,得到了很高的利潤。
5、喬家大院富可敵國,為何從未遭到土匪打劫呢?
因為喬家大院的建設是非常棒的,大院的外圍是封閉的磚牆,是屬於那種易守難攻的城堡類型的,土匪根本沒有機會進去。
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喬家大院》就是來說喬家大院的發展故事,由陳建斌、馬伊琍、蔣勤勤主演的一部歷史電視劇。在當時開播的時候火遍大江南北,電視劇的內容將喬家的創業故事很好展現出來。
我還記得在電視劇中喬致庸寫的一副對聯「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這個對聯也被他貼在了自己的大門上,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子孫要注重借鑒,不可貪圖安逸。
以前有這么一句話來說喬家大院的建築檔次,說「皇宮有故宮,民宅有喬家大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皇宮里最好的建築就是故宮,而民宅里最好的建築就是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的建築是屬於城堡式建築群,在當時是非常罕見和稀有的,他的大院外圍全部都是封閉的磚牆,有10米多高,非常堅韌牢固。各個房頂也是有走道相通,這是為了更好的來檢查院子內安全問題。
由於喬家非常的有錢,他們自身僱傭了很多高手在裡面來保護自己的家產,尋常的土匪和很厲害的土匪都是沒有機會進去的,他們都有專門人來看班,是不會給你留有半點機會的。
還有一個很好的條件,那就是喬家大院裡面存有很多的糧食、水等,總之就算外面圍城,這些糧草支撐一年半載的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6、喬家大院的歷史故事是什麼呢
確有其事!!
是晉商的旗幟,很偉大!!
喬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縣東觀鎮,是清朝富商喬氏家族的宅院。喬氏家族的第一代創業人喬貴發年輕時隻身走西口,闖盪世界,從小生意做到大票號,發家後開始在老家修建宅院,取名「在中堂」。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看上去既安全牢固又威嚴氣派,院落布局很像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當年張藝謀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尋覓外景地時,被喬家大院美妙的場景所吸引,當即拍板選中了這方寶地。張藝謀實在有眼力。
喬家大院進門的門樓壯觀多姿,大門的周圍掛滿了大紅燈籠,象徵著這里紅紅火火。黑漆大門扇上是一幅銅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清大臣李鴻章題贈),字里行間透露著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才達到了後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在喬家大院中,處處可以看到喬家的治家藝術。他們的家規是「六不」:一不準納妾;二不準虐仆;三不準嫖妓;四不準吸毒;五不準賭博;六不準酗酒。這些條款,現在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在那樣的年代,能做到這些卻很不簡單。
喬家大院之所以遠近聞名,不僅在於它的巍峨高大,宏偉壯觀,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建築藝術。上個月,我剛去了江南的西塘和同里古鎮,那裡也有明清時期優秀的古典建築,但比起喬家大院,顯的有些小巧和秀氣,沒有北方古典建築那種浩瀚氣勢。我覺得喬家大院設計精巧,建築考究,規范而富於變化,既有整體美感,在局部建築上又各具特色。一進門樓,一條長長的石砌通道將大院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北各有三個大院,所以參觀喬家大院就是參觀它的六個院子。這六個院子因居住對象不同而風格各異,有花園,有祠堂,有長輩住的房屋,有晚輩住的,也有下人住的。導游說,這個院子是「里五外三穿心樓院」,那個院子是「二進四合院」,在裡面轉把我都搞糊塗了。雖然對房屋的結構不太懂,但給我的印象是,整座大院設計巧妙,外觀巍峨高聳,森嚴壁壘,內視井然有序,富麗堂皇。在各個院落還展出了反映民俗風情的各種展品,更增加了大院的吸引力。
因為我在今年初曾參觀過喬家大院,所以我沒有跟導游轉各個院落,而是著重欣賞各個屋前的楹聯牌匾,用數碼相機逐個拍了下來,回家仔細欣賞。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有非常深厚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建築中,每個楹聯每個匾額甚至每個字都是非常講究的。既有深刻的意義,也是相當好的書法作品。在大門相對的照壁上,刻有100個遒勁有力、形態各異的篆體壽字,兩側配以清朝大臣左宗棠的篆書對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與百壽圖堪稱珠聯璧合。在喬家會客室有一幅對聯:「幸有兩眼明廣交益友,苦無十年暇熟讀奇書」。在主人廳室的對聯是喬家大院第二代主人喬致庸所題:「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衣惜食非惜銀緣惜福」,道出了做人治家的真諦。在主人內室有喬家後代喬映霞所題對聯:「心清水濁,山矮人高」,好一幅對仗工整、耐人尋味的奇聯。
參觀至此,人們總會產生一個疑問:顯赫一時的喬家為什麼會衰落呢?這些大院的主人們,為什麼會銷聲匿跡了呢?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歷史的局限性使喬家逐漸走向衰落,二是戰爭頻繁和政局動亂使喬家遠走高飛。這些豪華宅院的主人不可避免地消失了,空空的大院,任人憑吊,任人感慨。喬家的創業者,畢竟給歷史留下了這座精美的大院,以及足以驕人的晉商奮斗史,而有更多的顯宦達人比喬家更富有,可給歷史的長夜又留下了什麼呢?參觀喬家大院,可以悟出一些人生哲理,讓你細細品味,慢慢咀嚼。
7、哪裡有關於「喬家大院」的歷史資料?
著名導演胡玫繼去年熱播的《漢武大帝》後,改換口味推出新劇《喬家大院》,該劇作為央視開年大戲將於今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喬家大院》由實力明星陳建斌、馬伊俐、蔣勤勤等擔綱主演,分別飾演喬致庸、江雪瑛以及陸玉菡。 據導演胡玫介紹,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一代傳奇晉商喬致庸棄文從商,懷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國的夢想,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實現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故事。為了真實反映當年的情況,攝制組在山西祁縣千處民宅中最為出名的喬家大院實地取景,這里也是當年張藝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外景地。胡玫直言,她拍這么一部電視劇並不是僅僅要講述一代晉商的發展史,而是想讓人明白晉商成功的根本在於「誠信」二字,這也是現在社會上比較缺失的一種東西。 祁縣,在中堂,少有人知。山西,喬家大院,少有人不知。15年前,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使得喬家大院的建築風貌,讓中國人和外國人一樣感受到震撼。《喬家大院》所要展現的並非喬家大院的建築,而是其蘊藏的晉商文化。 晉商,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現象。從《龍票》到《白銀谷》,許多片方都從晉商文化中看到「有著現實指導意義的」中國商人的奪目之處,但是反映晉商文化的電視劇不少,可引起社會反響的不多。為什麼至今提到晉商文化,大多數中國人想到的仍然是「喬家大院」?又是為什麼喬家而今傳至第八代,胡玫導演會選中第三代傳人喬致庸來展現晉商傳奇和晉商精神?在今晚《喬家大院》大幕拉開前,記者專訪胡玫導演,揭秘《喬家大院》。 為什麼選擇喬家大院 代表晉商文化? 蘇童的《妻妾成群》在山西喬家大院被張藝謀的電影貼切形象地解讀成了:「二院點燈」,但是,至今人們提及《大紅燈籠高高掛》,記憶中最清晰的已不是故事展現的封建家族生活,而是———喬家大院。 競報:為什麼至今提到晉商文化,人們仍然會想到祁縣,為什麼提及祁縣,人們會立即想到喬家大院? 胡玫:在選擇拍攝《喬家大院》前,我不只走訪喬家大院、喬家後人,還曾親自到山西走訪,山西現在仍留存元明清時期許多知名的晉商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僅山西祁縣就有古民宅千處,但是,只有喬家大院的建築保存是最為完好的。而我在探尋為什麼會是喬家大院的建築保存最為完整時,了解到喬家第三代傳人喬致庸的許多軼事,非常能代表晉商的精神,而喬家大院大約有五百年的歷史,它的存在離不開晉商這塊土壤。 競報:從《龍票》到《白銀谷》,為什麼許多片方都看中晉商文化這一題材? 胡玫:我沒看過《龍票》和《白銀谷》,擔心創作會有重復。舊時曾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們在商界以群體的形式活躍五個多世紀,經營范圍十分廣泛,上至綢緞,下至蔥蒜,他們在清初即創建中國最早的銀行———錢庄,執中國金融界之牛耳。今天,我們將他們統稱為「晉商」。 競報:山西商人為什麼會成為一種文化? 胡玫:山西晉商有著官商的特點,而皇商盛行也是在那一時期、那一地區得以發展起來的。山西離北京地理位置很近,當時進關出關都很方便,茶、私、鹽、糧有著得天獨厚的交易便利。也就是當時在山西得以實現便利的「物流」。山西商人也很有特點,就算再有錢、再驚天動地,他們也是這塊泥土地上的人,他們誠信待人,有很多純朴的特色。《喬家大院》主要人物身上有很多山西商人代表性的有意思的東西,比如,再有錢他們也很土,很摳門,很簡朴。他們遵循儒教精神,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去處理經商的關系、家族內外部的關系。 競報:晉商文化博大精深,既然不想面面俱到,其中什麼是最吸引你的? 胡玫:晉商文化有許多值得表現的地方。但是我拍這么一部電視劇並不是僅僅要講述一代晉商發展史,而是想讓人明白晉商成功的根本在於儒商精神。我在山西走訪時,曾在某家晉商的大院看到「誠信」牌匾,說明當時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的晉商,有著很進步的經商理念。這雖然不是喬家最先掛的匾,但是,喬致庸當年為接手英年早逝的大哥留下的家業,棄文經商,他本身就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誠信」二字,這可能也是現在社會上比較缺失的一種價值觀念。因此,我呼喚這種精神。 為什麼選擇喬家第三代 喬致庸代表晉商精神? 競報:喬家而今傳至第八代,喬致庸既不是喬家的創業者,也不是喬家家道轉折時的東家,為什麼會選中第三代傳人喬致庸來展現晉商傳奇和晉商精神? 胡玫:喬家最鼎盛的時期,在傳至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時候,一股銀達到1.7萬兩,這在當時已經是巨富了,但是喬家仍然不是當時山西的首富。我不可能將晉商文化面面俱到地展現,只能取其代表,我選擇喬家為代表,不是因為其巨富,而是因為他代表了晉商精神。 競報:喬致庸個人傳奇中哪些代表了晉商精神? 胡玫:第一,作為晉商代表,喬致庸不只為自己取財,他有愛國意向,當時海防、西征,他都為朝廷分擔開銷。第二,他經商講求誠信和做人的道理。第三,貫穿誠信,把儒家思想和晉商商幫多年的商業實踐結合,這是晉商文化很重要的一點。第四,他的管理思想也很進步。當時已經提出股份制改革,他家傭人可以參股,這是非常先進的資本主義思想和管理機制。喬致庸用人以德選人,在徒弟們路過的小橋上,放一兩銀子,有的拾錢自己留下,喬致庸以為此人不可用;有的過而不拾,喬致庸以此看出這人適合做伙計;還有的撿完以後,交還給失主,喬致庸認為,這是好的人才,可以做掌櫃。他們的家族重文化教育,高薪聘用教師,傭人也要學習。不能只認錢,要懂中國傳統,要求掌櫃不喝花酒,不納妾。喬家家規很嚴,喬致庸將家規豐富起來,傳至喬家第六代以至第八代。 競報:喬致庸的商業發展是成功的,而個人感情發展則是帶有悲劇色彩的,那麼您選擇以慈禧為喬家封匾為結局,是照顧中國人的口味,讓電視劇《喬家大院》結尾不至於太悲情嗎? 胡玫:事實上,中國民族商業史代表人物喬致庸本人是在辛亥革命後去世的。那時中國的商業進入到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喬致庸新的思想,已經不再滿足於貨通天下,他的理想是匯通天下,但是因為當時朝廷的腐敗,百姓流離失所,是最黑暗的時刻,他不可能實現他的理想。他雖然不是創建票號第一人,但是他的經商經驗,讓他在當時做出聯合山西商人,建立票號網路的提議,也就是當時中國人自己的銀行網路。但是因為當時山西商人的小農意識,家族資本的心胸,喬致庸的理想沒有得以實現。使得中國民族資本銀行業倒退了近百年。後來當西方銀行在上海登陸坐穩天下時,當時的中國資本家,在上海第二次發起這種議論,可是機會已經錯過了。 如果說胡玫是被喬致庸身上代表晉商精神的傳奇所吸引,而選擇喬致庸作為喬家大院以至晉商文化的代表,那麼,在編劇朱秀海的眼裡,提到喬家大院,還有兩個更為重要的原因,不可能不提及喬致庸,正是喬致庸成就了代表中國文化的喬家大院。 喬致庸晚年性情大變 創造了喬家大院 編劇朱秀海解說,「喬致庸是一個悲劇色彩的商界英雄,當喬致庸竭其一生之力實現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理想之際,中國卻也到了國將不國的境地,列強入侵,朝廷腐敗,大批銀子流向海外,外國人漸漸控制中國經濟,讓垂暮之年的喬致庸比別人更早地看到了國家即將崩潰的前兆,痛切地感受到自己以商救民、以商富國夢想的破滅。這樣的現實讓他心力交瘁,性情大變。面對著自己畢一生之力建樹的一切都將付之東流的打擊,這個倔強的老人抱定了一個一定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的信念,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習慣,耗費重金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 喬致庸一生善行 成就了喬家大院 事實上,喬家大院建成之際,喬致庸並不相信這所院子真能留存下來。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正因為他在世時的善行,這座薈萃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最精華之處的大院,在他死後雖歷經時光和戰火,卻奇跡般的完整保存了下來,成了中華民族的遺產,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山西有許多晉商大院,喬家大院是其中保存最為完整的。胡玫在采訪中曾透露過,至今,她到山西走訪,仍能從當地人口中,了解喬家的口碑和喬致庸的善德。「黃河幾次發大水,沖到山西省來,都是喬致庸放錢賑濟災民,喬家開糧發粥,當時廣傳清政府賑濟災民放粥的口諭,「發放給災民的粥,毛巾裹起來,再打開時,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事實上,這句話是喬致庸說的。喬家對僕人也特別好,「他們有嚴格的家規限定,從不打罵僕人,傭人家裡有天災人禍,喬家一定給予錢糧補償。喬家待鄰里也相當厚道,喬家的狗在門口咬了人,家裡的大太太、二太太都跑出來和人家道歉。」胡玫導演告訴記者,這是她在走訪中,聽當地人傳頌的,只是這個情節她沒有表現在電視劇中,因為害怕觀眾感覺太假,而這正是當地人真實傳頌的喬家善舉。 正是喬致庸一生的善行,讓喬家大院在後來,歷經太平天國、文革等許多變革,仍然能被當地人完整地保存下來。郭慕華/文 鏈接 喬家大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規模較大的民居建築之一。地處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 也叫『在中堂』,喬家大院是俗稱。房主人的名字叫喬致庸,庸是中庸,取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為「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 佔地3724平方米,共有6個大院,313間房屋。四周是十幾米高的青磚牆,上有女兒牆式垛口,四角有挺拔的角樓。大院中間是一條巷道,一頭是大門,另一頭是祠堂。巷道兩側各有三個大門,共六個院落,每個院子又有兩三進小院子。 來源:競報
8、喬家大院富可敵國,為何從沒遭土匪打劫?六大家規讓土匪望而卻步呢?
引言
《孟子·滕文公上》中記載,“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所謂,奸商奸商,無奸不商。在大家印象里,似乎商人總是利字當頭,少為良善。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一句“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但事無絕對,古人向來崇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士大夫精神。因此,許多白手起家的富人,在發家之後也會反哺社會,行善積福。
▲清代晉商舊照
01
晉商,一個地域性的群體總稱。但這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榮譽。某種意義上,“晉商”已成為了智慧、能力的代言詞。為什麼這么說呢?其一,晉商善於經商,他們對商機極其敏銳,懂得如何將機會轉化為財富;其二,晉商走南闖北,長袖善舞,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十分出眾;其三,他們富有慈悲心,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
而在這群優秀的商人中,最具代表性和傳奇性的就是喬致庸。喬致庸此人,從小就非常聰明,目光獨特,且頭腦靈活,一看就是個經商的好苗子。果不其然,喬致庸長大後,將喬家的生意打理得越發紅火。
▲喬致庸劇照
俗話說得好,創業容易守業難。喬家雖家大業大,但想要將家業守住並且綿延下去,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喬致庸不僅能守業,而且還可以創業。通過他的經營,喬家的生意更加的繁榮昌盛,喬家大院的名聲更是天下皆知。
喬家大院始建於公元1765年,整體布局呈雙喜字形,總共有著300多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它的院牆高達10多米,上面還有防禦性的垛口。總而言之,喬家大院的整體造型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實用,它的建造先後共經歷了兩個世紀,耗資巨大。幸好喬致庸經營有方,喬家經濟基礎雄厚。因此購買大量土地就不存在困難,大興土木新建家園也就順理成章。
▲喬家大院俯瞰圖
02
喬家大院中的布景也非常的優美,庭院裡面有木雕,磚雕,彩繪照壁等。身處其中,步移景異,讓人眼花繚亂。去喬家大院旅遊,不僅可以欣賞宏偉壯觀的院落,還可以感受當時晉商的繁榮文化。當然更應該感嘆的就是喬家人的智慧和能力。單純從建築角度來說,喬家大院既是晉商大院的代表,也是當時民間建築的一個集中體現,代表了那段時期中國人民的建築水平,對於建築學子而言,是個當之無愧的活教材。
眾所周知,晉商主要經營的是鹽和票號。喬家主要是以票號為主。清朝中晚期的時候,外貿生意非常紅火,眼光獨特的喬家人抓住機遇賺了個缽滿盆滿。喬家大院最鼎盛時期,說一句富可敵國也不為過。
9、哪位有喬家大院詳細點的歷史資料?
喬致庸,字仲登,號曉池,是喬全美之子、喬貴發之孫,喬家第三代人。喬致庸人稱「亮財主」,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於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是喬家門中最長壽的人。他共娶過六個妻子,都誥贈夫人,據說他最後一個妻子與他年齡相差三十幾歲。不知底細的人會認為這位老翁好色,其實老翁娶妻竟是兒女們的主意,因為家僕雖多,可帖身服侍實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順的獨生女使用起來也自然很多。娶了妻,一來省去子女們的麻煩,二來還可避免同仆婦女傭的風流不雅。
喬致庸生有6子11孫,在他執掌家務時,可稱得上「人丁興旺,四世同堂」了。「在中堂」在他執掌期間,事業突飛猛進,家資千萬,商業遍布全國,其財勢已躋身於全省富戶前列。他為了光大門庭,大興土木,於同治初年開始,先在老院西側隔小巷購買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樓院。而且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有陽台走廊,登上陽台,可觀全院。陽台前沿,設有扶欄,扶欄上刻有磚雕,磚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明樓竣工後,又在兩樓院隔街相望處,陸續興建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於街巷交叉的四角,為後來連成一體奠定了基礎。在他手裡建築的房屋佔到現在整個房院的三分之二。
10、明清時期,喬家興衰的原因是什麼?
近期,央視一套播出的《喬家大院》引起了眾多觀眾對於晉商的興趣。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喬家經歷了怎樣的商業興衰?晉商研究專家、山西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孔祥毅教授在山西財經大學做了一次專題講座。
艱苦創業喬貴發
從明朝開始,晉商在中國歷史上輝煌了500年,喬家起家比較晚,是在清中期,它活躍了二百來年,只有一半的時間。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發家很快,而且衰落也比較晚,這是喬家與其它商幫不一樣的地方。喬家發展中有三個起到劃時代作用的人:喬貴發、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他們三個在喬家歷史上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喬貴發,是喬家商業的創始人。他從小沒有父母,在舅舅家長大,但他舅媽對他不太好,別人也瞧不起他。因為他說話不是很利索,就是非常老實,很能幹活。大概在他青年時期、清乾隆六年,他去綏遠、包頭一帶做小買賣。剛出去的時候和一位姓秦的徐溝人先開草料鋪並經營豆腐、豆芽、燒餅、切面以及零星雜貨,後來又經營銀爐,打造婦女頭上戴的頭飾,兩個人同心協力,省吃儉用,苦心經營,加上待人接物態度好,生意才日見起色,慢慢就起家了。
當時並沒有正式字型大小,兩人覺得應該起個名字,商量以後起名為「廣盛公」。這是喬家第一個有名稱的商號。乾隆後期,喬、秦兩家把「廣盛公」改為「復盛公」,經營油、糧、米、面為主。後又開設了當鋪、估衣鋪、錢鋪,逐漸向外拓展。當時包頭就是個農村,是內蒙古游牧地區和中原漢族地區交界的地方。當時包頭的商會很大,代替
了政府的職能。這個地方勢力最強的就是喬家,一直壟斷著這里的貿易,資力越來越大,買賣越做越發達,財力越來越雄厚。後來,「復盛公」繁衍出許多子公司,最多時有14家,但許多財東抽大煙,逐漸撤走了資金,有人賣,喬家就買下來,到最後,秦家也撤資了,「復盛公」漸漸成為喬家的獨門生意。這是他的發家史。
中興家業喬致庸
喬致庸(嘉慶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光緒三十二年即1907年)享年89歲,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個皇帝。他繼承祖業,分家的時候取號「在中堂」。「中」指的就是中庸之道。
喬致庸堅信中庸之道,所以他認為經商首先要重信用,第二講義,第三才是利。他按「信義利」這樣的主張來排位置,所以也受到了顧客的認可。經過二十年的奮斗,「復盛公」的根基鞏固,信譽日彰。光緒三十年為了擴大再經營,「在中堂」又獨立資本,在包頭增設了「復盛全」、「復盛西」。咸豐以後又增設了復盛菜園280畝及復盛協、復盛信、復盛油場等,統稱「復字型大小」,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網路。「復字型大小」以其發達的商業促進了包頭的市場繁榮,對包頭城的形成和建設起了推動作用,故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而「在中堂」則憑借包頭這些發祥地,壟斷、操縱內蒙古市場,進而把商業字型大小陸續延伸至平津、東北直到長江流域各大商埠。
光緒十年(1884年)喬家創辦了「大德通」、「大德恆」兩個票號。山西商人的商業發展,必然要有資金調度,需要貨幣支付,因此從經營資本分離出來一種專門進行貨幣經營的機構,就是金融機構。在山西創造的金融機構里第一種是當鋪,第二種叫錢鋪,第三是印局,第四是賬局,第五是票號。山西商人最早創造了這五種金融機構,其中票號生意做得最大,到了1900年以後成為了清政府的財政支柱。
自強不息喬映霞
光緒十年以後,晚清社會動盪,兵荒馬亂,生意不大好做了,但喬家仍然自強不息,最典型的代表是喬映霞,是喬致庸次子景儀之子,為喬致庸長孫,「在中堂」後期的家務主持人。
喬映霞事業心強,青年時代傾向孫中山資產階級革命。民國初年,「在中堂」由他當家,治家也很嚴格,兄弟成家後均讓其另立門戶,獨立為生。還自命齋名,如「自強不息齋「、「退思補過齋」、「知不足齋」等,能看到他的思想。在他執掌家務期間,「在中堂」的生意又有了一個大的飛躍。
喬家衰落始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1925年是北洋軍閥時期,1925年馮玉祥部隊向西北撤退,軍餉由包頭商號籌墊,喬家復盛公、復盛全、復盛西損失糧食300萬擔、還有銀元等,合計大約150—190多萬銀元。1937年10月,日本軍佔領包頭,復盛西、復盛公、復盛全3家當鋪和估衣店並入日偽新銀當;兩家錢庄並入日偽的同和實業銀行,資金、實物等一律交給了日本人,剩下少數商業苟延殘喘。那些少數的商業一直到1955年的「一化三改」,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資產改革結束,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