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創新
1、海綿城市的概念及內容是什麼?
概念: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而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並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
內容: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既避免了洪澇,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建設海綿城市,即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主要是指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途徑,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
主要條件
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於不斷提高「海綿體」的規模和質量。過去,城市建設追求用地一馬平川,往往會填湖平壑。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各地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受到破壞的「海綿體」也應通過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和生態等手段逐步修復,並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
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海綿城市建設要以城市建築、小區、道路、綠地與廣場等建設為載體。比如讓城市屋頂「綠」起來,「綠色」屋頂在滯留雨水的同時還起到節能減排、緩解熱島效應的功效。道路、廣場可以採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沉下去」。
2、什麼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萬都時代。
3、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築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是現代綠色新技術與社會、環境、人文等多種因素的有機結合,是社會進步的奠基石。
海綿城市材料實質性應用,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成了「會呼吸」的城鎮景觀路面,也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
(3)海綿城市創新擴展資料:
海綿城市有幾大特點:
1、天上下的雨盡量就地消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蓄水。有地表蓄水如水庫和湖泊。有地下蓄水如透水路面和地下水窖。
2、流出本地的水流必須是清澈如甘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污水治理。本地所產生的污水必須在本地治理。不能把治理污水的負擔留到下游。
3、留在本地對地表蓄水和地下的蓄水必須加以重復地高效地利用。
4、每個海綿城市的區塊要盡量滿足本地所有的用水需求。
5、逐漸提升海綿城市的生態環境功能。
6、海綿城市的理想目標就是將海綿城市建設成為新興的青山綠水,使得海綿城市返歸為自然生態的一個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網路-海綿城市
4、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一是科學編制規劃。二是嚴格實施規劃。三是完善標准規范。四是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五是推進海綿型建築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六是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態修復。七是創新建設運營機制。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九是完善融資支持。十是抓好組織落實。
《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加強規劃引領、統籌有序建設、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組織落實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十項具體措施。
一是科學編制規劃。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城市規劃的剛性控制指標,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
二是嚴格實施規劃。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在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環節嚴格把關。
三是完善標准規范。抓緊修訂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標准規范。
四是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從2015年起,城市新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要結合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
五是推進海綿型建築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易澇點改造,實施雨污分流,科學布局建設雨水調蓄設施。
六是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態修復。推廣海綿型公園和綠地,消納自身雨水,並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加強對城市坑塘、河湖、濕地等水體的保護與生態修復。
七是創新建設運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鼓勵技術企業與金融資本結合,採用總承包方式承接相關建設項目,發揮整體效益。
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中央財政要積極引導海綿城市建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
九是完善融資支持。鼓勵相關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將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列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等。
十是抓好組織落實。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等部門指導督促各地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作。
(4)海綿城市創新擴展資料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自然生態也面臨嚴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處都是不透水材料鋪裝,改變了原有自然生態本底和水文特徵,因此,要加強自然的滲透,把滲透放在第一位。
其好處在於,可以避免地表徑流,減少從硬化不透水路面匯集到市政管網里,同時,涵養地下水,補充地下水的不足,還能通過土壤凈化水質,改善城市微氣候。
而滲透雨水的方法多樣,主要是改用各種路面、地面透水鋪裝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自然滲透,改造屋頂綠化,調整綠地豎向,從源頭將雨水留下來然後「滲」下去。
其主要作用是延緩短時間內形成的雨水徑流量。例如,通過微地形調節,讓雨水慢慢地匯集到一個地方,用時間換空間。通過「滯」,可以延緩形成徑流的高峰。具體形式總結為三種:雨水花園、生態滯留池、滲透池、人工濕地。
即把雨水留下來,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現在人工建設破壞了自然地形地貌後,短時間內水匯集到一個地方,就形成了內澇。
所以要把降雨蓄起來,以達到調蓄和錯峰。而當下海綿城市蓄水環節沒有固定的標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塑料模塊蓄水、地下蓄水池。
5、海綿城市有什麼好處?
好處一:吸住集中降水,告別「城中看海」
快排模式:
雨水落到硬化地面,通過管道集中排出。強降雨一來,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讓約70%的雨水白白流失。
建設海綿城市:
暴雨來時,城市像海綿一樣儲存雨水,暴雨過後,讓雨水緩慢地留出。避免短時間內大量雨水帶來城市內澇問題。
好處二:雨洪利用,節約水資源
降雨時,城市吸飽水-乾旱缺水時將儲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
好處三:生態與經濟並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1、保護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緩解城市缺水和熱島效應。
2、調蓄設施和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相結合,水污染治理費用大幅減少,降低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
3、「海綿城市」建設大大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經濟效應可觀。
6、海綿城市設計理念
理念:建設海綿城市,即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主要是指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途徑,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材料實質性應用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築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也是現代綠色新技術與社會、環境、人文等多種因素下的有機結合。
7、「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其建設能有效緩解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各種水問題,有效改善城市熱島效應等生態問題,創造具備生態和景觀等功能的公共空間,是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有力手段。
(7)海綿城市創新擴展資料:
設計理念: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既避免了洪澇,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建設海綿城市,即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主要是指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途徑,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綿城市
8、海綿城市是什麼?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萬都時代。
9、海綿城市的含義是什麼?
海綿城市的含義是指的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降雨的時候可以實現吸水、蓄水等功能。「海綿體」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有時僅僅需要精巧的設計和規劃,就可以把水留在生態系統中。
2015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從今年起,城市新老城區要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努力消除一雨就澇、污水橫流的「頑疾」。
目前,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已經選擇了廈門、濟南、武漢等16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而全國也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
建設理念
「海綿」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它對應著的是實實在在的景觀格局,構建海綿城市即是建立相應的水生態基礎設施,這也是最為高效和集約的途徑。故此,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說傳統的城市開發斬斷了雨水的自然循環路線,那麼低影響開發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觀與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擬自然對雨水的吸收、儲存、蒸發、使城市的排水系統遵循雨水循環規律。
10、海綿城市的概念及內容是什麼?
海綿城市的概念及內容: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而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並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
在新形勢下,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築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是新時代特色背景下現代綠色新技術與社會、環境、人文等多種因素下的有機結合。
「海綿城市」材料實質性應用,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成了「會呼吸」的城鎮景觀路面,也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