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藝術品創新

藝術品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5-26 02:26:28

1、創新藝術包括哪些

藝術傳播即指藉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以往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欣賞,大多採用簡單的、直接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意義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傳播功能落後,未能對藝術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近百年、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的迅捷發展對於藝術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電子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以及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藝術傳播方式和功能獲得重大進展。它不僅使影視藝術成為當今最具有大眾性的藝術樣式,同時也將其中許多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影響到其它藝術樣式,視像技術的優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於藝術品的傳播形式、規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對於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賞情趣等,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藝術的接受,包括藝術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者的鑒賞與批評活動具有很強的主體性意義,它既是對於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詮釋和創造,同時也是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結,使藝術活動融於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系統中,並在其間發揮權極的作用。 是門類藝術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比較學、藝術史學等相結合的學科。從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發展、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傳播等各個方面,探討人類藝術發生與發展的規律,未來的走向及變化。美術傳播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方向更著眼於美術領域中的大眾傳播,研究在新媒體背景下,美術作為傳播信息和傳播載體的種種問題。

2、福建省值得推薦創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品有哪些???。

一共有近200項:
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這六個方面內容:
1、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包括福建各地區的方言及民間諺語、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傳說等。如霞浦畲族小說歌、閩南童謠、陳三五娘傳說;等等
2、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包括傳統戲劇如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等;傳統曲藝如福州評話、答嘴鼓、漳州錦歌等;民間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儺舞、龍岩採茶燈等;民間音樂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樂、浦城閩派古琴等;民間美術如漳州木版年畫、柘榮剪紙、惠安木雕技藝等;傳統雜技與競技如建甌挑幡、寧德霍童線獅、自然門武術等。
3、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包括福建民間添丁慶壽舊俗、婚嫁舊俗、喪禮舊俗、民間節日、廟會、民間傳統信仰習俗等。如閩西客家春耕習俗、惠安女服飾、豐澤蟲尋埔女服飾、閩東畲族婚俗、仙游楓亭元宵游燈習俗、閩西客家元宵節慶、寧德畲族三月三節俗;等等。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包括各種具有福建特色的生產生活技藝與工具等。如福州同利肉燕製作技藝、福州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泉州傳統竹編工藝、明溪肉脯干製作工藝、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等等。
5、傳統手工藝技能;包括福建各種工藝美術製品的獨特製作技藝。如德化瓷工藝、泉州李堯寶刻紙、安溪藍印花布、將樂民間龍池古硯製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及習俗、建陽建本雕版印刷、永定客家土樓建築工藝、連城四堡雕版工藝、福安銀器製作工藝、壽寧木拱廊橋製作工藝、福鼎餅花工藝;等等
6、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包括福建民間各種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雲霄開漳聖王巡安民俗、南安英都拔拔燈、石獅蚶江端午海上潑水習俗、龍岩適中盂蘭盆節俗、福鼎雙華畲族二月二歌會、周寧浦源護魚習俗;等等。

3、論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繼承與創新看起來是一對矛盾,從語言學的觀點看,這一矛盾就是語言的穩定性和變易性之間的矛盾。作為設計者在形式設計上的得失成敗取決於所掌握「詞彙」的豐富程度和運用「語法」的熟練程度。設計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夠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須選擇恰當的「詞」並遵守一定的「語法」。但這並不意味著設計者只能墨守成規,毫無個人的建樹。設計者巧妙地運用個別新的符號,或者有意識地改變符號間的一些常規組合關系,創造出新穎動人的作品,這也就是設計上的創新。
構成中有一種「特異」的構成手法,即在似乎很平淡的構成中突然出現一個「異類」的元素,使得本身很平淡的方案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帶有創新意識的新符號就如同這個「異類」。在人們對習以為常的事物難以引起足夠的注意和興趣情況下,將一些常見的符號變形、分裂,或者把代碼編制順序加以改變,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發人深省,加強環境語言的信息傳遞的作用。美國著名建築師查爾斯•摩爾設計的奧爾良市「義大利廣場」就是在設計中大膽抽取各種古典的要素符號,並以象徵性的手法將其再現出來。整個廣場以巴洛克式的圓形平面為構圖,以逐漸擴散的同心圓及黑白相間的地面鋪裝向四周延伸出去,直至三面的街道上。羅馬的古典柱式經過改頭換面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如科林斯柱式用的是不銹鋼柱頭,檐壁上用拉丁文雕刻著「此噴泉為市民們獻予全民之贈禮」的獻詞;多立克柱式上流泉汩汩,圓券上嵌著微笑的摩爾頭像,水正不斷地從他嘴裡吐出,在這里不僅充滿了歡快濃郁的現代商業氣氛,而且具有對鄉土強烈的依戀之情。今天,各種方盒子式建築被認為超然於歷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只具有技術語義和少量的功能語義,沒有思索回味的餘地,導致了環境的冷漠和乏味而受到批評。對此用資訊理論有關原理來解釋,就是環境符號系統所載有效信息太少。鑒於此,後現代建築師文丘里大聲呼籲:「豐富建築的內容,同時使建築成為包括其他方面的多維藝術,甚至包括文字,使它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空間的工具。」他主張以環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代替現代派提倡的簡潔性,以語義的模稜兩可和緊張感代替平鋪直敘,以語義的多重性反對非此即彼的機會主義,要混雜而不要一目瞭然的統一。
斯特恩設計的「最好的」產品陳列室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立面上採用了許多傳統的符號和構成形式,尤如古希臘神殿的立面圖,以此暗示他要表達的主題立意:即把該建築作為「消費主義的神殿」,反映商業化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商業活動在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隱喻的手法是復雜的、多重的,不經認真思考,人們難以馬上從其表象領會到真正的意義。這樣的設計作品,不但比方盒子有思想深度,就是比單純地追求像一艘帆船或者一隻猛禽等具象的象徵主義更耐人尋味,更富有哲理。把環境作為一種符號現象,為解決長期困擾設計人員的繼承和創新的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設計符號像文字語言一樣,既根於往昔的經驗,又與飛速發展著的社會相聯系,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術召喚著新的思想。所以一方面它如同文字語言一般緩慢地變化著,另一方面又隨著社會飛速地發展。怎樣使環境既具有歷史的連續性,又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交流的頻繁,「詞彙」和「語法」在發展中趨於統一的態勢,但是一個民族由於自然條件、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習俗的不同,環境中總會有一些特有的符號和排列方式。就像口語中的方言一樣,設計者巧妙地注入這種「鄉音」可以加強環境的歷史連續感和鄉土氣息,增強環境語言的感染力。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曾經說過,一個符號總是以簡化的形式來表現它的意義,這正是我們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論一件藝術品(甚至全部藝術活動)是何等的復雜、深奧和豐富,它都遠比真實的生活簡單。
因此,藝術理論無疑是建立一個有效於生動現實的心靈概念這樣一個更為偉大事業的序言。符號活動已經包含了某種抽象概念的活動,已經不再停留在個別之上了。視覺符號是一種藝術符號,也是表現性符號。相對推理性符號而言,視覺符號沒有自己的體系,任何視覺符號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只有體現在一定的情感結構中,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知青飯店、老三屆、毛家菜館等等商業建築里,都採用了斗笠、玉米棒、粗木桌椅、水井等等,甚至為了營造氣氛更是將服務員的服裝、以及菜單名也巧妙地融入其中,這些不同地域農村中富有典型意義的視覺符號營造的環境,在這里就如同一本舊相冊,記錄著不同人的經歷。使得設計變得更親切,更值得去回味。視覺符號的象徵性不僅在形式上使人產生視覺聯想,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喚起人們思索聯想,進而產生移情,達到情感的共鳴,建築也因而更具有意義。
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許多永遠無法復得的東西——歷史文脈。歷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聖地等等城市形態作為完整表達建築和城市意象的符號系統,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脅到城市形態的相容性和延續性。尊重歷史傳統並不等於食古不化、拘泥於傳統。相反,有意識地保留這些傳統,將使得這個城市更富有地方風味。其實,「立新」不必「破舊」,關鍵在於如何以傳統而又時尚的手法,創造出新舊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態(符號)。「新天地」項目是位於上海市興業路黃陂路、中共一大會址的周邊地區,「會址」對面的南地塊,設計為不高的現代建築,其間點綴一些保留的傳統建築,與「會址」相協調。而「會址」所在的北地塊,則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復了石庫門建築外觀立面、細部和里弄空間的尺度,對建築內部則作了較大的改造,以適應辦公、商業、居住、餐飲和娛樂等現代生活形態。從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的好評很多,已有較大的影響。 據說銷售與經濟效益亦見好。其實,在上海這個東西方文化沖擊的大都市裡,傳統的里弄生活形態從來沒有死過,「新天地」給予它的只是合理的變化和延續,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思索與啟示。著名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人類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號活動的產物。人的本質即表現在他能利用符號去創造文化。因此,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號活動的現實化,又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我們可以將簡約而又復雜的語義,以傳統而又時尚的語構,運用於現代藝術設計中,從而創造出個性化、人文化的全新設計符號。

參考文獻:

[1]詹和平.後現代主義設計[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

4、名詞解釋什麼是藝術創新?

創新離不開對新、奇的追求,沒有求新、求異、求變思想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做到成功創新的。但是創新不是隨意的,盲目的,新、奇的思想意識並形成獨特的藝術思想,且最終變成完美的全新藝術品,才能真正實現藝術創新。

5、徐政夫:為什麼說藝術的核心在於創新

為什麼說藝術的核心在於創新
徐政夫:我手裡有本畫冊,這是李可染的兒子李庚的展覽。我們今天看李庚老師的畫,他的作品沒有繼承李可染的風格,也沒有中國傳統水墨的味道,這是為什麼?目前,在整個中國拍賣市場中,中國水墨畫佔了很大比例,但是,在國內、港澳台的八大國際藝術博覽會裡面,很少很少是賣中國水墨書畫的。這么多人花了那麼多錢買水墨畫,可是國內外的博覽會幾乎沒有畫廊賣,國外的博物館也少有。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外國人看不懂中國水墨畫,外國人理解不了中國水墨中特有的美學、哲學思想。所以如何將中國水墨推到國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當代水墨和傳統水墨目前正在交集當中,我要提醒大家,現代的藝術家、收藏家千萬不要只沈迷在傳統水墨當中。因為藝術的核心價值是「創新」,這一點非常重要。沒有創新就不是藝術。就像蔡國強一樣,我們人人都會放煙火,但是沒有人像他一樣,他將煙火做成了藝術品,這裡面融入了他獨一無二的思考與智慧,創造出另外一種作畫方式。當代藝術是非常開放、自由的,任何的想法、創意在現在的國際社會都可以被接納、被尊重,蔡國強的煙火語言或表演,是中國人的,但也是世界的,甚至於在國際上比在中國更受到推崇重視。這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最偉大的地方。
在拍賣市場,寫實水墨畫的價格都不高,像陳逸飛這么優秀畫家的作品也沒曾梵志、張曉剛高。為什麼呢?因為寫實畫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已達到高峰,除非像王沂東一樣有中國紅和青春純朴的特色,否則你現在繼續畫寫實已無新意,寫實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但是它缺乏創新,這就是為什麼八大山人的畫很貴,曾梵志一個面具就值幾千萬,蔡國強會被世界關注,徐冰的「鳳凰」可以亮相聖彼得大教堂。梵高永恆偉大的地方。因為正是他們的創意,為美術史做出了貢獻,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美麗、歡樂。
當然只有創意還是不夠的,作為中國藝術家,作品裡一定要有中國元素。徐冰在讀書時就研究刻板,將中國文字作另類組合,做成了天書,這就是利用中國的印刷術。蔡國強利用的是火葯。用中國的觀念藝術進入國際社會,因為外國人對這幾位藝術家的中國創意感到好奇、喜歡、認同,所以他們能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家。
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話,藝術沒有古今沒有中外。例如我手裡這本書,是一個英國有名的專賣金器的古董商到北京辦展覽時留給我的。他收藏的東西大都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很漂亮,這種古典藝術有時候比現代還美還「現代」。

6、送什麼藝術品禮物給女友好?有點創新的

樓主如果有1-2周以上時間,可拿她臉的正面照片,去訂一個真人版的個性陶偶送她,「陶偶網」現6折賣,一百多塊一個,
也可訂一對,拿二人照片去。
手工製作,時尚又有個性,並且還能永久珍藏.
類似於今年春晚馮鞏小品中的塑像,有特別紀念意義。
樓主可以去SOSO搜索網站看看

7、科學技術的進步對藝術創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急急急…………

各種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和出現為藝術的表現和體驗帶來了形形色色的創新,比如以前的主要造型藝術形式無外乎架上繪畫,浮雕,圓雕,材質多為礦物顏料加入比較單調的調和劑,石材,木材,陶瓷,涉及到金屬類比較少,其限制主要在鑄造工藝以及冶煉技術的不發達,工業革命後,以金屬作為創作材料的藝術品明顯增加,更加速了與人們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及交通工具等等各方面的實用性、裝飾性甚至藝術價值的融合於提高,以及後來包豪斯學院對設計的重新詮釋,更是科學技術進步對藝術創新的激發及人類智慧的閃光,將極簡主義和極繁主義等現代藝術理念展示給世人,突出實用性與別樣藝術體驗。
科學技術的進步體驗更開拓了藝術全新的領域,光電技術的進步,將電影藝術從二維推動到三維體驗(如阿凡達電影),甚至體感四維體驗,更有甚者還能給人們嗅覺的體驗,而所有這些技術都將會被藝術家們運用到極致,給世人帶來更多的體驗和認識。

8、試論當今社會對於藝術作品中藝術創新的理解

談藝術創新的本質
文章來源:《美術報》2006.1.14
作者:薛宣林

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靈魂或原動力,更是人類藝術發展的生命。縱觀全部美術歷史,藝術史上的每一次發展和進步無不以突破和創新為契機。在景象萬千,變幻莫測的藝術長河中,最終能夠流芳百世的只能是那些集創造性,特色性和美的規律性為一體的「千古絕唱」。而那些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缺乏個性特色的所謂藝術或偽藝術,必將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不斷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藝術創新不同於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講的創新。千百年來,藝術創新特別是中國繪畫藝術創新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焦點。藝術創新的本質問題,不僅關繫到整個藝術的發展方向,而且關繫到每一個致力於藝術創新者的成敗。那麼,藝術創新的本質是什麼呢?換言之,怎樣的創新才能算是成功的創新呢? 一、藝術尤其是繪畫藝術的特殊形式,決定藝術創新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創新。 創新,顧名思義就是指拋棄舊的,建立新的。一般意義上講的創新,往往是從使用價值上來進行判斷的,必須考慮到他的時效性、實用性,價值性等因素。要看能否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否做到創新成果價值的最大化。一項偉大的發明和創新可能對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一些不能夠達到上述結果的創新,有可能是無效的或者說是多餘的。所以,我們說,創新也應分為有效的或有價值的創新和無效的或無價值的創新。自然創新如此,藝術創新也應如此。因此,藝術創新也存在有效的,有價值的創新和無效的無意義的創新。之所以強調這一點,就是要求我們去力爭做到價值創新。即必須符合或具備審美的特殊性。也就是說,藝術創新既存在創新的一般概念,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要做到或解決藝術創新問題,就必須在審美的特質中尋找答案。 (一)、審美的特質決定了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真偽。 藝術,尤其是繪畫藝術,它的存在與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各自不同的審美需要。正因為此,就決定了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首先是屬於視覺藝術的范疇。脫離了視覺藝術范疇的創新,不是我們這里所講的藝術創新。也就是說無論怎樣創新,它必須首先是造型藝術。即都是用筆或相當於筆(如刀等實際起到筆作用的替代工具都可稱為筆)。色彩、墨等物質材料在紙、編織物、木板或牆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造成可視的形象。這是一個基本的界定。當然這里主要講的是繪畫藝術,無論你怎樣畫,怎樣開拓,它都不能脫離造型藝術這一視覺藝術的框架。講到這里,大家可能感覺到許多與之不相符的所謂的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實際上是一種曲解。這里就不贅述了。 (二)、僅僅追求新、奇是遠遠不夠的。
創新離不開對新、奇的追求,沒有求新、求異、求變思想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做到成功創新的。但創新不是隨意的、盲目的,盡管康丁斯基從一次將畫放倒了,引發抽象畫的創新,但不等於康丁斯基的創新就取決於這一新、奇的發現或舉動。這一點在他其後所著的《論藝術之精神》中得以佐證。新、奇的思想意識並形成獨特藝術思想,且最終變為完美的全新藝術品,才真正實現藝術創新。與之相反,如在現實生活中,用大筆在一個大操場上寫一個大字,或用氣功畫畫,或用身體滾畫等等新、奇的舉動,就根本不是藝術創新,甚至根本就不是藝術。因為,我們不能從形式上看出有其獨特的審美特質。我們只能從這些新、奇的行為中,看到了雜耍表演的動作或結果。所以不屬於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范疇。包括我們許多畫家,練就幾種熟練的技巧當面作畫搞筆會,從本質上講也近似於偽藝術的雜耍表演。可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的媒體還經常當成藝術新聞加以報道。
(三)不美反丑的「創新」決不是藝術。更談不上藝術創新和繪畫藝術創新。
這個問題,我這里一講就明白了,可在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藝術家,打著創新的旗號,在製造著不美反丑的「藝術」。我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有的不美反丑的「藝術品」價格炒的很高,而且還在不斷上漲。但最終都逃脫不了被歷史所唾棄的命運。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與一般商品一樣它是為了滿足人們精神需要。也是有其價值屬性的,他的價值屬性就是審美的特性。如一種食品它具備滿足人們飲食的需要,所以才有價值。當人們吃完消化後,其食品的功能也隨時消失了。它就由一種食品物質而轉化成了垃圾物質。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也如此,它作為一種精神物質的存在的基礎和條件,就在於它的審美功能。記得十幾年前,我在深圳的時候,有一位畫家拿來一幅畫的全是骷髏的畫,給我看,問我畫的好不好,算不算創新。我問他,你是為誰而畫,你創作的目的是為了醫學還是為了藝術,他說他不是醫生,不為了藝術。一幅自己可能看了都害怕的畫,怎麼能稱得上是藝術呢?因為這類所謂的創新藝術品,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審美的功能,只能是屬於垃圾的范疇。如今,在藝術市場上,一些不美反丑、怪模怪樣,看了令人很不舒服的所謂創新藝術品比比皆是。有的價格還在節節攀高。這些失去或部分失去審美功能的「偽藝術」,應引起我們的警惕。
二、藝術創新尤其是繪畫藝術創新的本質等於美的創造。
在浩如煙海,廣漠無垠的藝術世界裡,唯有美到極至的藝術品,才能真正受到人們的追棒而流芳百世。千百年來能夠世代相傳,不斷創造價格奇跡的藝術品。首先,都是來自於藝術奇跡的創造者。完美的作品只有凝聚了創造者們的全部生命和智慧。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力。藝術創新和繪畫藝術創新,就其本質而言,必須具備兩個前提和條件。
(一)、美是前提
如前所述,一個令人恐懼或讓人感到厭惡的作品為什麼不能稱其為藝術品呢?因為它失去了藝術的本質前提——美。所以就失去了藝術品的特質。因篇幅有限我這里不能就審美的問題展開論述。「美是引起人類生命主體精神有益性的整體和諧與統一」 (詳見《薛宣林藝術論》第108頁)。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以美為前提。這是因為作為視覺藝術而存在的造型藝術品。它是以審美客體而存在,即首先應具備,讓人能夠產生美感的特徵。也就是說審美是由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的關系而共同存在的。只有能夠讓審美主體產生了共鳴或美感時,審美的客體才有價值——美。若我們的審美主體不能從審美客體中產生美感或美的享受。那麼就沒有完成審美過程,客體就沒有作為審美對象物而存在,構成審美形式,那麼,客體就失去了美的特性。這樣的創新就是失敗的,是毫無美學價值的。在失去了美的前提下的任何藝術形式與內容就沒有審美的價值。倘若客體對主體不僅沒有產生美感,甚至使人產生非愉悅感。那麼,對象物就與丑和恐懼劃等號了。這就如同我們在森林裡看到美麗的老虎,在散步時聽到槍聲毫無二致了。也如同我們看到有些人畫的畫,反而讓人想到死亡等一樣。美感盪然無存了,還談什麼藝術創新呢?由此可見,任何讓人感到不美的創新,都不是審美意義上的創新。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美的藝術必須能夠引起人類生命主體有益性的整體和諧與統一。正如我們平常所說人能夠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令人陶醉。
(二)、創造是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基礎。
任何沒有美感的藝術創新是毫無審美價值的。那麼,僅僅美還是不夠的,沒有創造的美,同樣沒有藝術的審美價值。就如同我們經常在市面上看到一件《清明上河圖》的復製品,便宜的幾乎到一般小商品價值的地步。這就是因為失去了創造性。也就失去了藝術創新的價值,就變成了一般的工藝品,而不是純美術品了。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是不可以重復的,我們說工具是可以重復的,但真正純粹的藝術品是不可以重復的。如我們蓋一個與古人一樣的房子,一樣可以居住。但畫一幅與達芬奇一樣的畫,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內容如此,形式更是如此,我們講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中的創新主要就是形式的創造。如我們看第二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和第二部《西遊記》很少有人堅持看完,而且都說不如第一部好。其實並不是原來的演技不好,而是審美特性所決定的,任何重復的美,因為失去了創新性,所以也就失去了審美性。人們看了因為不能產生美感而厭煩。同樣,當你看了某人畫的畫,風格、技法與某某大師一樣時,你自然就不喜歡,認為沒有價值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是一種創造,而且最好是全新美的創造。這種創新就其本質而言,是對古人的一種超越,是對傳統的一種變革,又是在發展中的一種繼承。他必須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超越。哪怕是不成熟的。由此可見,一些模古、模師的作者們是多麼的徒勞和可笑。其藝術品的價值又能有多大呢?
(三)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是美的創造,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缺一不可。
大凡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美的創造者。古往今來,任何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們都是時代的弄潮兒,都是藝術歷史的創造者,他們的作品都凝聚了大師們生命的結晶,都是美與創新的完美結合體。達芬奇、梵谷、畢加索、徐悲鴻、張大千、吳昌碩、黃賓虹、林鳳眠,傅抱石等等 。他們都以接近完美的創新。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藝術的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必須是美與創造的完美結合。越是將兩者高度統一的創新者,其藝術品的審美價值就越高。 綜上所述,人類藝術美的歷史,都是美的創造者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歷史。當創新成了我們文明進步的自然法則時,我們決不能忽略美的前提。失去了美的前提的任何藝術創新都是毫無意義的,與此同時,失去了創造的美,也同樣失去了藝術的審美特性。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就其本質而言就在於美的創造。

文章來源:《美術報》2006.1.14

參考資料
文章來源:《美術報》2006.1.14 薛宣林藝術網

9、結合藝術實踐(藝術作品)談談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在的繼承基礎上創新,是最好的繼承。任何外來藝術都面臨著如何「民族化」的問題,都需要著力研究解決如何在創作上走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藝術道路的問題。要注意探索如何以這一藝術品種去表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中國人民的思想情感,著力研究如何在保持該藝術品種特質的同時,使之與當代中國文化的精神相結合。縱觀歷史,古人是任何解決外來藝術「民族化」的問題,比如宗教美術就經歷了民族化的過程。現代人,比如剛剛過世的吳冠中先生是任何將油畫藝術「民族化」的等等。

10、藝術發展中的歷史繼承性與革新創造之間是什麼關系,具體分析?

(1)在藝術發展的各種因素中,繼承和創新是一對重要的范疇和基本的規律。

(2)藝術版在它的發展過權程中其內在結構是有繼承性的,這種繼承性,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連續性。

(3)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首先表現為對本民族藝術遺產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對其他民族和國家優秀文化和藝術成果的吸納。藝術的歷史繼承性,在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

(4)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

(5)在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是手段,創新是目的。

(6)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為了創新,就要堅持批判的原則,對過去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新鮮的藝術品,以適應新時代的人們對於審美文化和藝術的要求。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