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毛概
1、2011 毛概 重點
1. 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有中國的特性,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其在中國進一步民族化和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並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
3.鄧小平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什麼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首要的基本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主要是指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特徵問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則指的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問題。
鄧小平理論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大理論:一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三是改革開放理論。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意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5. 簡述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基本內容: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意義:第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豐富和發展。
第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制定並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的思想基礎。
第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和提高領導能力的重要內容。
6. 如何正確理解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事求是精髓的理論意義就在於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要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如何進行理論創新?第一,在理論創新問題上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第二,理論創新必須服務於、落腳於實踐創新。第三,創新必須建立在求實的基礎上。
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堅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弘
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必須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7. 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和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指導意義:1.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2.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3.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8. 中國無產階級具有哪些自身的特點和優點?
一是它從誕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和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這就形成了中國無產階級堅強的斗爭性和徹底的革命性。
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於無產階級隊伍的組織和團結,有利於革命思想的傳播和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
三是它大部分出身於破產的農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使無產階級便於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共同團結戰斗。
9.簡述社會主義本質論及其意義
三個層面:第一,「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是從生產力的角度來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的,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手段和基礎。第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這是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的,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前提和根本保證,是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第三,「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從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和根本目標角度來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的,是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運動的結果。
意義: 第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科學水平
第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對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總之,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作的理論概括,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既是堅持和繼承,又是發展和創新,為我們真正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並在實踐中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的思想基礎。
10.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1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
第一,「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是對我國現代化事業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第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集中概括了黨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和總政策,是這條基本路線的最主要的內容。
第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實現根本任務的政治保證與動力。
第四,「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集中概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是我們完成現代化任務的立足之點。
第五,「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
12.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可簡明的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3. 判斷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什麼?(三個有利於)
判斷各項工作是非得失,要以1、,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2,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3,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准。
14. 我國的對外開放有何特點?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全方位」,就是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
「多層次」,就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
「寬領域」不僅在經濟領域,也涉及到保險、郵電通信等服務貿易以及環保、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開放。
1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徵
基本內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建立和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從市場經濟體制的共性方面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首先是世界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的一般性特徵有五個方面:第一,獨立的市場主體;第二,開放的市場體系;第三,有效的宏觀調控;第四,健全的社會保障;第五,完備的經濟法規。
二是從市場經濟體制的個性方面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體制。具體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以下特徵: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基礎之上。
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有序運行。
第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基本原則和最終目標。
16. 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
主要目標是:第一,促進經濟增長。第二,增加就業。第三,穩定物價。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第五,實現公正的收入分配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六,優化經濟結構。
基本目標是:保障經濟總量平衡。
17,我國宏觀調控的手段
經濟,法律,行政手段。
18. 我國現階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其次,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19.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方面。即控制經濟的發展方向,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和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20. 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
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
21. 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製成分。
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對於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多元化,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 提供了多種市場經濟主體,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第二,通過競爭,促進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加速市場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第三,外資企業的進入可為我國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的體制創新提供借鑒。而積極利用外資,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是提高我國公有制企業的產業水準和增強技術進步能力的重要途徑。
2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有何內容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23. 在我國。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在全社會范圍內,按勞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佔的比重最大。
第二,在公有制企業勞動者的收入中,按勞分配佔有較大比重。
第三,公有制企業勞動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勞動者以及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獲取收入的參照標准。
24. 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25. 為什麼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一,是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第二,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大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將難以為繼;第三,是提高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需要;第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重要的體制性基礎。
26. 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第一。,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的指導方針
第二.必須高度重視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第三。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第四。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使各方面人才大量涌現。
27. 現階段如何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
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者、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28. 「三農問題」是指什麼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
29. .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什麼關系?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求。
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總之,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黨的領導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30.我國現階段的選舉制度有何特點
第一、選舉權的普遍性和平等性;第二、直接和間接選舉並用;第三、選覺得法律保障和物質保障;第四、實行差額選舉,同票同權。第五,無記名投票。
31.鄧小平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和政是否正確,關鍵看
關鍵看三條: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
32.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指什麼?
是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求。
33.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什麼?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34. 我國民主黨派的參政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各民族黨派都參加國家政權,參與者國家事務所的管理,參與者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者國家方針 、政策 、法律、 法規的制定 執行。
35. 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合作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36.政治體制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任務)是什麼?
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 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7. 如何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地位(作用,意義)?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現代建設的重要內容。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38.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哪些內容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
39.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第四、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第五、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40,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豐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精華,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內涵的科學揭示。
41.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社會管理格局是什麼?
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
42. 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問穩定的關系
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上述六條重要的原則,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深刻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43. 兩岸關系 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的什麼 ?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
44、如何理解和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
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這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理作用的結果。
⑴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給人類留下了沉重災難和沉痛教訓,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的追求十分強烈;⑵世界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各國利益的相互交織和相互依賴,冷戰結束後,多級化進程是世界各種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對霸權主義戰爭政策的牽制力量在增強,成為制約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⑶核武器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為制約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力量的發展尤其是中國的發展壯大,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45. 毛澤東認為解決中國革命問題最根本的依據是 認清國情
46. 我國民主黨派的參政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各民族黨派都參加國家政權,參與者國家事務所的管理,參與者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者國家方針 、政策 、法律、 法規的制定 執行。
2、對創新創業的理解看法
隨著經濟的告訴發展,盈利模式的日益增長,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高校的積極宣傳,在這樣的前景下,越來越多的畢業及在校大學生投身自我創業的行業中,不過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創業者以失敗而告終,只有極少部分取得了成功,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多種現狀,其一,消極創業,盲目跟隨大眾潮流,其二,不敢創業,對創業心生畏懼,其三,大膽創業,對自我充滿自信,其四,穩步創業,對市場和自身有充分了解。在這些現狀的不斷累積下,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項目誕生。

創新創業要的就是大膽放開手去創造新生事物,畏手畏腳的創業很難長久立足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而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生血液,擁有無窮的活力,年輕的大腦和蓬勃的朝氣與出其不意的創新是我們的資本,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思維過於活躍,開放的思想總會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有著不能理解的想法,這些獨特的見解,定將引起對其理念的探索和無盡挑戰,而這些也恰恰符合一個創業者應有的素質要求。再加上我們在大學期間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基礎,就高技術含量的領域而言,我們領先了其他創業者很大的一步,並且在學校的支持,在校期間我們就接觸了相當多的創新創業的思維和實例,也參加了個別感興趣的創新創業項目,就經驗而言,我們其實不是完完全全「小白」,而且我們也有著很高的學習分析能力,通過借鑒他人的經驗與做法,在自主創業的前期得到充分的成長,為中後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毛概大題 作為大學生你認為要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因素既有供給問題也有需求問題,既有結構問題也有總量問題,但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給結構失衡,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供給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資源配置存在「脫實向虛」現象,影響了發展基礎的鞏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一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二是加快形成新動能,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更多新增長點。三是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四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發展成就顯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還不相稱,與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一是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重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二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倡導創新文化,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四是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已連續十幾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2萬億斤,農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三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四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五是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逐步縮小差距。一是協調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二是協調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地區開放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保護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是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四是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害在創新,關鍵靠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決破除制約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三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性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消費、投資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一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二是拓展對外貿易,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優化進出口結構。三是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四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路。
4、創新創業的定義
創新創業的定義隨著創新的擴散,昨日的曠世奇想造就了今日的習以為常。
我們該如何理解創新?
首先,創新不僅是發明。創新可能涉及發明,但是創新所涉及的范圍更為廣泛,它包含深入理解客戶是否需要或渴望某項發明,如何與其他夥伴合作來傳遞創新,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何讓創新實現自身的價值。冰不是圖德發明的,玻璃也是源於大自然的饋贈,但圍繞它們的創新卻層層展開。
其次,創新需要產生回報。簡單地說,如果某天你希望獲得再次創新的特權,那麼你需要確保所做的創新對你或你的企業有所回報。通常我們定義可行性,需要達到兩項標准:創新必須能夠自我維持,並能夠取得資本回報。所以創新需要帶著資本的鐐銬。沒有財務約束的創新要麼是笑話要麼是災難。
再次,創新並非全新。正如一位生物學家的格言:每個生物都來源於其他生物。然而,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大多數的創新都是基於以往的經驗而出現的。創新無需對世界是新的,只需對於一個市場或者行業而言是新的就可以了。用北方的冰塊來解決南方的熱,其實就是用你的習以為常創造我的匪夷所思。任何差異化都是創新的基礎。
最後,創新需要超越產品層面的思考。創新應該超越產品本身,可以是開展業務和賺錢的新方法、產品和服務的新體系甚至是你所在的組織與客戶之間互動的新模式。這可以視為一種新的商業邏輯。
所以,創新可以精簡的定義為:創造出可行的、嶄新的提供形式。它不僅是發明,還得有回報,這樣才能可行,它也並非全新,但需要超越產品層面來思考。
為了提高創新的成功概率,創新需要辨識關鍵性問題並系統性深入理解問題來提供簡明的解決方案。
我們需要意識到:
1.定位選擇很重要。知道在何處創新與知道如何創新同樣重要。無論是開采鋰礦還是鑽探石油,成功與否,取決於你是否知道應該在何處挖掘,而不是怎樣挖掘。在開始項目之前,你需要辨識合適的創新風口。
2.痛點識別很重要。好的創新應該優先解決最困難的問題,不要去尋找唾手可得的答案,而應該著眼於遠大目標,去處理那些不能輕而易舉就得到解決的難題。這無關選擇哪個問題對你來說更容易處理,重要的是你應該如何幫助客戶解決深層次的問題。當你准備開始著手創新工作時,你需要專注於概念中最難的部分,容易的部分可以留待以後解決。
3.商業模式很重要。在接受巨大挑戰之後,你需要耐心地創建全面解決方案,而不是為了權衡或取捨而默認一個方案。這要求你能夠適應各種不確定性並通過迭代試錯等待最終答案的出現。
4.市場檢驗很重要。創新項目未投入市場就不算數。如果你未能將創新成果投入市場,尚未獲得收益,那麼你就沒有完成創新的過程。換句話說,從社會或政府層面來看,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以新的、更好的方式幫助了利益相關者,而且這種方式能夠持續,才算完成創新。
5.化繁為簡很重要。凡事由簡入繁易,政客和律師往往精於此道。很少有創新是因為其復雜性而受到追捧的。大多數知名的創新是以提供優雅、簡潔的方案取勝,即使是應對最棘手的問題。你的底層架構或技術可以復雜,但是客戶面必須簡捷。
創新是試錯的副產品。創新難以精緻設計。企業需要新發現和新戰略驅動成長和生存。效率已然不夠,效率是解決機械層面的問題,而創新所帶來的有機增長對企業取得突破性結果日益重要。
5、毛概知識點是什麼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及其科學內涵
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第一,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第二,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二)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主要內容和科學內涵
答: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過程(P13、14,稍加潤色即可)。 主要內容:①新民主主義革命;②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③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論;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⑥黨的建設理論;⑦關於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⑧關於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 科學內涵:核心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其具體內涵概括為三句話: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答: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由於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嶄新的實踐,人們對如何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還缺少規律性認識,加上當時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的影響,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發生過曲折。毛澤東晚年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確犯有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的錯誤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鄧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
答:時代主題的轉換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社會歷史條件:①理論基礎:廣義—人類創造的先進文化,狹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②歷史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文化大革命」和蘇聯的興衰;③現實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補充: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它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其實質是如何發展生產力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富裕。
2、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答:鄧小平理論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領導權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答:性質: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領導權: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 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這就是三者的相互關系。
4、中國革命為什麼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及其相互關系
答:第一,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無民主外有強權,因此,中國革命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第二,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農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這決定了中國革命必然要從農村到城市;第三, 反革命勢力控制了城市與交通要道,農村是其統治的薄弱環節,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然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方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結合,是紅色政權建設的總概念。關系:(1)土地革命是這一思想的中心內容;(2)武裝斗爭是工農武裝割據的主要斗爭形式;(3)建立相對鞏固的根據地,是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戰略依託;沒有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就會成為流寇主義,土地革命也無法深入開展。以上三者密切聯系,缺一不可。
5、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對農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步驟方式
答: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改造:通過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採取引導說服教育的方針,以互助合作的優越性,在不挫傷個體經濟的積極性基礎上引導農民走互利合作的道路,使分散的個體經濟變為合作經濟,農民逐步擺脫貧困的狀況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與此同時,黨中央制定並貫徹執行了依靠貧下中農,鞏固地團結其他中農,發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後消滅富農剝削的階級政策。 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中央採取了和平贖買的方式。所謂贖買就是國家有償將私營企業改造成國營企業,將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造成社會主義公有制。第一階段實行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第二階段實行個別企業公私合營;第三階段是推而廣之,實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6、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和前途
答:性質:新民主主義社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中國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 特點:經濟形態上,是一種多元的經濟結構,社會主義因素與資本主義因素及個體經濟同時並存;在政治形態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個階級的專政,而是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在文化上,實行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種文化屬於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 前途:社會主義。
(四)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答: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2、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答: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3、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
答:①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②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③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4、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
答:①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的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②毛澤東思想貫通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兩大理論體系的邏輯中介;③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脈相承,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
(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1.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參考: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與全面改革的進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於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2.革命、建設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六)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1、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主要理論成果:毛澤東《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P113),陳雲關於「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P115,注意領會精神!)
2、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兩個原則的闡述
答:社會主義財富屬於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
3、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
答: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如何理解「發展才是硬道理」?
答:①發展才是硬道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②發展才是硬道理,是對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③發展才是硬道理,是適應時代主題變化的需要。
(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
答: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前一層含義闡明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後一層含義則闡明了我國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
(2)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我國基本實現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這種長期性,是由歷史前提、現實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決定的。①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國原來處於經濟文化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階段。②我國現實的國情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不發達階段。③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涵。
答: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最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
3.如何理解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答: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具體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展現了美好的前景,統一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意志,成為全國人民為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的行動綱領,意義重大。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將雄辯地向世人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是成功的,社會主義是優越的。
4.(21世紀頭20年是關鍵時期)怎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答:①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②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主義公平爭議;③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④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八)社會主義的改革和對外開放
1、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從解放生產力的角度);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判斷改革得失成敗的標准「三個有利於」: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
答:①保持改革、發展、穩定在動態中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②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③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革命、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
3、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論述——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主要內容?
答:①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②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③提出了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④在闡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狀況和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矛盾。
(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建國初期選擇計劃經濟的主客觀依據;
答:從客觀條件看,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國民經濟實力十分薄弱,現代工業很少;從主觀條件來說,當時在理論上普遍把計劃經濟看作是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重要特徵。
(2)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觀點
答:①鄧小平主張恢復市場的功能。鄧小平認為,計劃經濟不利於調動人民勞動的積極性,同時統購統銷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義的方式進行分配;②鄧小平認為市場經濟或者計劃經濟並不是區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主要標志;③鄧小平認為計劃經濟的企業管理制度使企業喪失了自主性,對人才以及資源的不合理運用造成了企業效率低下,利潤率難以提高,科技含量也始終很低,因此鄧小平希望建立和現在世界上發達國家相似的股份制企業制度。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答: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依據:中國國情。
3.為什麼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答:這是由公有制的性質和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①公有制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同社會發展方向一致。②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經濟基礎。③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④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原則的經濟前提,也是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右缺少的物質保證。
4.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
答: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從而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國際地位。
5.非公有制經濟的組成、地位和作用。
答:組成: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製成分等。 地位、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活躍市場和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答: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確立這一分配製度的依據。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正確看待現階段收入分配差距。
7.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答: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容: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新的工業化戰略。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兩個堅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三個轉變」:(①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②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③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8.怎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答: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持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突出抓好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努力推進生態文明;二是切實加強環境保護;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
(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1、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相互聯系和有機統一 。
答: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通過科學的制度和程序,堅持把這三者統一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實踐中。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2、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內容:
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3、依法治國的內涵,實施依法治國的意義?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答:內涵: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保證國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意義:①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②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③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④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十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根本任務。
答:基本方針: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根本任務: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答: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關系:①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根本內容。②在全體人民群眾中樹立正確的民族價值觀和時代價值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就具有邏輯必然性和歷史必然性。③榮辱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榮與辱反映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心理感受和價值反思。榮辱觀的實質內容是社會評價標准和個體自我評價標準的體現。
3、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答:思想道德建設: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獻身精神,有豐富的知識和真才實學,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有高度的紀律修養和高尚的道德風尚,有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體魄。要加強道德建設保護力度,加強政策導向性保護。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①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②要堅持科學技術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出發,把關鍵領域的重大技術開發放在優先位置,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要求,啟動一批重大專項,力爭取得重要突破;③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優化科技結構,促進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④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鑄造我國科技事業的新輝煌;⑤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全社會的科學素質。
(十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現實依據
答:地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 現實依據:①這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②這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③這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含義。
答: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意義
答:①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②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③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黨執政理念的升華。
4、如何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建設
答: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①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②優化教育結構;③推進教育改革創新;④堅持教育公益性質。 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①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②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③推進就業體制改革創新;④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個人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①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②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①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②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③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④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⑤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