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戰略
1、什麼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驅動」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兩層含義:
一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要靠科技創新驅動,而不是傳統的勞動力以及資源能源驅動;
二是創新的目的是為了驅動發展,而不是為了發表高水平論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現實意義。科技創新具有乘數效應,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且可以通過科技的滲透作用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我國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增強發展的長期動力具有戰略意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源於發揮了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進入發展新階段,我國在國際上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與低成本優勢相比,技術創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點,由此建立的創新優勢持續時間長、競爭力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可以為我國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2、品牌戰略與創新的關系
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他的競爭戰略來源是通過產業發展分析得出的,其實從企業自身來講,這三大戰略模式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即企業無論大還是小,無論是自發經驗式的戰略選擇,還是自覺式的戰略決策,在以技術和產品服務為中心的傳統理念中,波特先生的戰略模型是涵概了所有的細分化戰略,後來所衍生出的各種稱謂的戰略,都能在這里找到源頭。這套戰略模式是符合過往營銷學以企業和產品自身為中心觀念的,也就是說該戰略模型解釋或建構了以賣方市場為主導的企業戰略與營銷體系。然而,時代是不斷向前的,那麼企業如何也保持戰略層面的與時俱進呢?
其實,我們知道企業的戰略與營銷體系的建立,都是為了使該企業或品牌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優勢,並持續贏得市場佔有率,本質上就是為了讓企業持續不斷盈利。而今天在經歷過產品時代、形象時代和定位時代,開始邁步品牌時代,營銷理論也從麥肯錫提出4P(產品Proct、渠道Place、促銷 Promotion、價格Price)到勞朋特教授提出對應4P的4C理論(顧客需求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溝通 Communication),由於4C還需要解決贏得客戶和擁有長期的客戶關系這一基本問題,適逢其時整合傳播理論先驅唐·E·舒爾茨先生又提出了4R (關聯Relevancy、反應Response、關系Relationship、回報Reward)主張。營銷學一次次的轉變和推進,都是根據消費者的變化趨勢得出的,旨在追求企業與客戶互動和雙贏。可是戰略層面卻又是滯後的,大家幾乎還是處於波特先生提倡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戰略價值觀里,而現在應當如《藍海戰略》的價值總結——應時而變,即以價值創新而非純技術突破,並從消費者那裡尋找。說的通俗些就是以市場需求來建構戰略,這個提法與營銷學發展的趨勢是非常吻合的。但這里不是否定波特戰略失去了作用,相反波特戰略的意義還是非常重要的。我的認識是,現在企業制定戰略既有以產業自身為中心的成熟方法,也有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的指導方法。一個具適合企業的戰略,需要擁有全面視角與方法體系,我相信很多人還缺乏這樣的認識,但這並不妨礙是戰略理論發展的趨勢方向。同樣,品牌戰略也是這樣,畢竟企業生產擁有的只是產品、服務和品牌意識,而消費者才真品牌的正擁有者,因為消費者不消費你的產品與服務,那麼任何所謂的品牌標榜都將毫無意義。
現在社會上很多項目和品牌沒有操作成功,其悲劇性是與生俱來的,既有長期以來閉門造車式的城市規劃不策劃的結果,也有不兼顧現實與長遠目標而缺乏戰略思維的行動造成敗局的盲動。我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滑稽性和悲劇性結果,不外乎是他們認識上的缺失,更有眼光的短視。其實,這些認識可以用通俗的話來總結,即規劃之前是策劃,行動之前是戰略。
我們可以仔細的想想,決策要任何一件事,誰又不是以先要有(戰略)方向,再配以相應的(戰術)方法,最後執行於具體的方案。往往是很多事很簡單,當時沒有想是這樣的,但後來經過分析卻發現內在的合理邏輯。這三者關系從視野的角度講,是宏觀、中觀和微觀的關系,原因戰略屬於宏觀層面的,戰術屬於中觀層面的,行動細節就屬於微觀層面的。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從思維上講也暗合了華夏哲學的三分段認識論,因為西方哲學崇尚的矛盾論是極端式的,非此即彼往往容易導致偏頗蘊生,所以象英特爾創始人安迪·格魯夫會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定位理論創始人之一里斯會得出「公關第一、廣告第二」的偏執結論。其實是正常的,這種偏是西方的文化造成的,而華夏文化是不可能熏陶不來這樣的偏執狂的,至今我們依然很難找道一位個性非常鮮明的華人偏執狂,我們崇尚的和文化與中庸價值觀念,主要是沒有適合偏執萌生的土壤,相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極易產生偏執狂人。
戰略創新下的品牌視野更寬廣,畢竟品牌戰略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操作的時候會始終如一的具有方向感,而目前確實很多企業有了一定的品牌意識,但還缺乏把握戰略制定與品牌戰略之間的關系,甚至有的出發點還很低,應是對戰略與品牌戰略認識深度和高度不夠。因此,我覺得戰略層面的創新,再一次為品牌戰略規劃提供新空間,並加深對品牌戰略定位的認識。戰略創新所帶來的有效方法和全面視角,非常有益於品牌戰略的規劃與實施。畢竟歷史總是給人以清晰的軌跡,在我們進行思考與總結的同時,不但能夠發現戰略層面發展的基礎,也給品牌戰略思想提供了所要汲取的營養和視野寬度。
3、創新發展戰略與企業創新是什麼關系
一是與企業實際相結合。我們研究本企業的實際狀況,從解決企業最緊迫的問題來開展創新創效工作。
二是與企業青年特點相結合。創新創效的最終承載者是青年,而每個企業青年的文化構成、工作水平、興趣特長是不一樣的。
三是與企業團組織實際狀況相結合。創新創效活動是一項領域非常廣泛、內容非常豐富的實踐活動,而團組織的實際狀「戰略發展」與「觀念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概念「戰略發展」是針對客體而言的,「觀念創新」是針對主體而言的。戰略發展離不開觀念創新,觀念創新為的是戰略發展。既然二者具有這種內在聯系,那麼也可以把發展戰略理解為對企業創新的謀略。因為企業發展戰略是對企業創新的謀略,所以研究企業發展戰略必須全面研究企業創新問題,要是不把企業創新間題作為研究的中心,那麼研究結果就不會是一個好的發展戰略。為使兩者協調發展要做到精心謀劃、理念凈化、管理細化。
1)謀劃是戰略發展與觀念創新的前提。企業發展戰略像任何戰略一樣都是謀劃的產物。謀劃是什麼?謀劃不是生搬先進理論,不是硬套先進經驗,不是照抄上級指示,不是拼湊常規思路,而是從實際出發尋找並提出高明的解決辦法。研究企業發展戰略,就是針對企業整體與長期發展的基本問題,尋找並提出高明的解決辦法。況和工作水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工作的有效開展。
2)理念是戰略發展與觀念創新的根本。所謂營銷理念是企業在市場營銷活動過程中,經營者所持有的立場、觀點、態度和思維方式。從營銷環境的發展變化來看,企業營銷理念經歷了生產導向、產品導向、營銷導向和戰略營銷導向四個逐步演進與發展的過程,相應的經營理念就是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與社會營銷觀念和戰略營銷觀念。戰略營銷最重要的創新就是要求企業真正要從關心自身生產和產品轉移到關注消費者和需求的滿足,關注如何為消費者創造更大價值,從請消費者注意轉變到請注意消費者上來。
3)管理是企業發展戰略與理念創新的保證。管理是營銷的基本保證,要向管理要效益,要讓管理出效益。在現有的企業營銷管理體系中,我們應以用系統的思考,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被動、慣性運作的現況,以檢討、審查的目光,分析營銷管理是否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吻合?營銷管控體系是否健全?業務流程是合理、規范、高效?有沒有動態的過程管理?管理制度與銷售政策是否合理?銷售指標管理是否合理?營銷費用和預算管理是否正確?經銷商管理體系是否完善?營銷培訓系統是否真正發揮了「第二生產力」的作用?績效考核是否能刺激和調動體系的積極性?……從這些角度去反思營銷管理,一定能夠發現並鎖定關鍵問題進而得出調整或完善方案、提升系統效率。
4、什麼是戰略創新Strategic
隨著時間的推移,某個行業的戰略定位空間會逐漸被不同的企業填滿,戰略創新指企業發現行業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填補這一空缺,並使之發展成為一個大眾市場。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可以是:新出現的顧客細分市場或競爭對手忽視的現有顧客細分市場;顧客的新需要或競爭對手未能充分滿足的顧客目前的需要;為目前或新出現的顧客細分市場生產、傳遞或分銷現有的或創新的產品或服務的新方法。
企業戰略管理的理論是二十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門新的管理科學,被企業成功地用於指導實踐,到80年代已被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採用。西方企業家把現代企業管理叫做戰略管理,稱當今的時代是戰略管理的時代、戰略創新的時代、戰略制勝的時代。戰略是企業的靈魂。我國加入WTO後,企業面對的是世界性的跨國公司,置身於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之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進行戰略研究、戰略選擇與戰略創新。
5、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是騙子嗎?
新京報訊 (記者倪偉 吳為)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名為「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組織實為「山寨社團」,該報道刊發後,引發社會關注。
昨日,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山寨社團」上級機構「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同樣被網友指出為「山寨」機構。該機構自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下設機構,但記者調查得知,其既未在中央編辦登記,也未在民政部登記注冊。
此外,記者梳理發現至少有18個冠名該「中心」的「下屬組織」(包括前期曝光的「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這些組織也被指「山寨」,有的自稱「公益組織」,有的自稱「事業機構」。不過,記者在民政部「社會組織網」和中央編辦「中央機構編制網」上,均未查到任何一家組織的登記信息。
昨日,記者獲悉,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在京召開「治理規范以『軍民融合』名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協調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民政部等15個部門參加了會議。
針對當前軍民融合社會組織魚龍混雜,中介服務機構良莠不齊,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多而雜亂,論壇展會遍地開花,甚至借機斂財,園區建設有同質化泡沫化的苗頭,一些退休領導幹部和退休軍人未經批准參加社團組織等問題,會議傳達了中央領導重要批示精神,通報有關情況,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類治理規范;加強政策解讀,強化正面引導;充分發揮信用懲戒、媒體監督作用,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環境。
焦點1 「中心」網站備案主體為企業
8月18日,新京報刊登報道《多官員「被顧問」 「國字頭」山寨社團再現》,曝光一個自稱「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組織,雖冠名「國字頭」,卻未在民政部登記注冊,一位被列入其「顧問」名單的退休官員表示「不知道有這個組織」。
當晚,被曝光的「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上級機構「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在其另一個「下屬組織」——民生項目管理委員會發布一則《嚴正聲明》,稱「沒有審批設立過該『委員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此屬非法偽造、擅自冒充行為」。而名為「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網站則沒有任何信息。
根據《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規定,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其網站開通時在主頁底部的中央位置標明其備案編號,供公眾查詢核對。
記者查詢「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備案信息得知,該網站備案主體為一家名為「北京和物經濟技術中心」的企業,投資人為范某,注冊時間為2007年1月。
該「中心」自稱經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批准成立,而經記者調查,其既不是在中央編辦登記的行政機構或事業單位,也不是民政部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
日前,記者撥打中央編辦12310舉報電話詢問,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並非經過中央編辦設立,不屬於國家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這個中心最近一段時間反映較多,我們也查過了。」
記者發現,多則網路報道中曾出現一個名為「李其效」的人以「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的頭銜,參加各類社會活動。
據公開報道,近些年來,李其效曾參加調研上海市機器人(21.670, 0.19, 0.88%)產業發展情況、出席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儀式等社會活動,並多次出席該「中心」下屬機構地方分支機構的成立儀式。
焦點2 「下屬組織」網站現翻譯錯誤
記者還發現,該「中心」至少有18家「下屬」組織,包括「中國民生物聯網財富共享管理委員會」、「中科中心老齡發展委員會」、「中國民生項目管理委員會」、「中國一帶一路PPP項目開發管理委員會」、「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特色小鎮建設委員會國醫康養產業管理處」、「中國農業金融委員會」、「中國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和「雙創促進工作委員會」等。
這些組織有的自稱「公益組織」,有的自稱「事業機構」。不過記者在民政部「社會組織網」和中央編辦「中央機構編制網」上,均未查到任何一家組織的登記信息。
記者在查詢該「中心」「下屬組織」備案信息時發現,共有10家組織網站沒有顯示ICP備案信息,其餘組織的網站備案主體均為企業。
例如,記者根據「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中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組織委員會)」網站ICP備案號查詢到,該網站由一家名為「高科國教(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的企業備案。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得知,該企業兩位發起人之一即為李其效。
「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網站由「森迪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備案,兩位發起人之一為石恆臣,石恆臣即為近日曝光的「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
記者還注意到,在這18家組織的網站上,均有不少文字錯誤,如「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的英文名中,「development」寫成了「debelopment」,而「中國民生物聯網財富共享管理委員會」的英文名稱「China People『s bio Internet wealth sharing management committee」,則與某翻譯軟體的翻譯結果一致。
焦點3 掛靠「中心」一年需付60萬
「中國民生物聯網財富共享管理委員會」聯絡人付某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該委員會是他為了推動自己的一個商業項目而與「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
付某的企業與該「中心」一家配套運營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可以使用中心的牌子開展工作,項目產生效益後每年付給「中心」配套運營機構60萬元管理費。
付某表示,他只能與該「中心」一名李姓副主任單線聯系,不允許與其他負責人聯系,與該「中心」其他委員會也沒有關系,所以對「中心」的真實情況並不清楚。
對於該「中心」有沒有對其項目產生實際幫助,付某表示,「他們從來不問我們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他認為,該「中心」及其「主任」在網上被質疑為「騙子」,對實際工作甚至可能產生阻力。
6、國家創新型戰略有哪些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7、創新三大戰略是指哪三大戰略
指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三大戰略目標。明確了未來30年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
其中一大亮點是對產業技術體系進行了系統部署,具體明確了包括信息、智能製造、現代農業、現代能源、生態環保等9個重點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
要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國家的優先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全面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創新體系支撐高水平的創新型國家建設。同時提出了「緊扣發展」、「深化改革」、「強化激勵」、「擴大開放」四項基本原則。
在「戰略目標」方面,《綱要》按照2020年、2030年、2050年三個階段進行了部署,每個階段的目標都與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目標相互呼應、提供支撐。
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為建成經濟強國和共同富裕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8、如何用戰略創新思維進行創新
戰略創新思考的不是要滿足某個特定市場的特性,而是去尋求跨越不同市場的共性,然後通過共性的最大化將他們變成自己的用戶,而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大於為既有客戶提供服務。當共性變得最大化時,特性就不那麼重要了。比如說Wii通過簡捷的操作和強大的玩家互動切入了市場,成為了家人、朋友間分享快樂時光的選擇。此時,傳統游戲機的圖像、硬體都不再重要,原有的游戲玩家市場也不再重要,因為其開拓的非客戶市場比傳統市場的容量大的多。
3、戰略定位
經典戰略的定位一般會做基本比較,或追隨行業領頭羊。但是領頭羊地位的形成往往存在一些歷史或特殊原因, 掌握了某些資源從而在某種情況下成為了今天的領頭羊。因此戰略創新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打敗現存的領頭羊,這就不是靠學習模仿競爭對手能實現的,而是要改變行業規則。經典戰略競爭定位有四種不同的方式:成本領先、聚焦成本領先、差異化、聚焦差異化。四種戰略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說,只有合適不合適之分,如果戰略與企業的能力相匹配,四個戰略都同樣有效。但確實有一個位置最差,即中間的狀態。因為採用這一戰略的企業,產品或服務沒有特點,特徵不清晰。所謂不清晰是指在市場上不能形成足夠的賣點,消費者沒有購買的理由。傳統經典在競爭定位上講究清晰和取捨。
而在創新戰略中,對於取捨的理解與傳統戰略有所不同,並不是單純強調低成本或差異化,而是對競爭要素進行細化,選擇關鍵要素加以強化,而弱化甚至舍棄非關鍵要素,從而成功跨越傳統的戰略定位細分。如家連鎖酒店最初創業的思考角度很獨特,就是找出那些出差在外的人最關心的要素,並把這些被關心的要素進行提升,而把其他不重要的要素往下調整。比如人們最關注的是要睡好覺、洗好澡,就那所有跟睡覺和洗澡有關的元素都要強化,做到中等偏上水平。而其他的大堂裝飾、按摩、吃飯這類不太重要的元素都簡化甚至舍棄。如此一來,原來住星級酒店的顧客會被吸引,因為洗個好澡、睡個好覺足矣;走親訪友的也被吸引過來,畢竟不用花費太多就能滿足基本要求。如家的這種戰略定位沒有在低成本差異化作為一個取捨,而實現了一個跨越,將不同的競爭要素重新組合,這是一種獨特的創新思考,實現一個獨特的競爭要素的組合,形成了融合。
4、組織能力
在經典戰略里,特別強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強調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別人的核心競爭力,認為它是一個靜態的延展,並希望其延伸到其他不同的行業。但是,核心競爭力往往是整個價值鏈的思維,希望自己比別人更強。在現實中,你不可能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都比別人做得好。
不論你喜歡與否,未來的競爭是生態圈的競爭, 如何管理你不擁有的能力成了至關重要的能力, 也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核心競爭力的理解。
生態圈的思維代替了價值鏈的思維,不再強調自己玩得最好,而是注重誰跟你一起能玩得更好,意味著核心競爭力由原來的單方變成多方了,核心競爭力也因此由內轉向外。生態圈意味著是一個共生、互生和再生的概念,共同創造價值,互相依賴,並不斷創造新的價值,推動整體生態圈向更高的價值曲線前進。因此,這種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動態的能力。
小結:戰略創新與經典戰略相比的區別在於:經典戰略強調博弈,強調邊界之內,戰略創新強調競爭與合作,強調跨越行業邊界;經典戰略注重細分市場和特性最大化,戰略創新強調如何跨越細分市場,尋求共性的最大化;在定位方面,經典戰略強調取捨,戰略創新強調融合;在組織能力方面,經典戰略強調核心競爭力,戰略創新更重視生態圈動態行為。
9、為什麼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所強調的。這是根據世情的新變化、國情的新特徵、科學發展的新要求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我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還是守舊,從某種意義上說事關國運興衰。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人類歷史上曾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在近代之所以落後、挨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守舊而不創新。
當今時代,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創新涉及各個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強調的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馬克思指出,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9)創新與戰略擴展資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選擇了由投資帶動的要素驅動發展模式。這是與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實選擇,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國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衰減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強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可能繼續支撐我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
國外的大量實踐也表明,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隨著發展階段的轉換及時轉變發展方式,就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使經濟社會發展陷入長期停滯狀態。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必須切換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擺脫對物質生產要素的過度依賴,轉入創新驅動的軌道。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