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工具
1、什麼是創新?
創新——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自身任職與行為過程和結果的活動。即:人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其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而創新能力指人在順利完成以原由知識經驗為基礎的創建新事物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潛在心理品質。創新能力具有綜合獨特性,和結構優化性等特徵。遺傳素質是形成人類創新能力生理基礎和必要的物質前提,它潛在決定著個體創新能力未來發展的類型,速度和水平;環境是人的創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條件,環境優劣影響著個體創新能力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實踐是人創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徑。實踐也是檢驗創新能力水平和創新活動成果的尺度標准。
創新的本質是進取,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激情;創新就要淘汰舊觀念、舊技術、舊體制,培育新觀念、新技術、新體制;創新的本質是不做復制者。
創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不斷發問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創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可以訓練出來、啟發出來,甚至可以「逼出來」;創新最關鍵的條件是要解放自己。因為一切創造力都根源於人的潛在能力的發揮。
2、什麼是創新
什麼是創新?
什麼叫創新?《伊索寓言》里的一個小故事給我們一個形象的解釋:
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僕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乾衣服就行了。」僕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凈後放在鍋里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里。
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迴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這窮人對僕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結果是十分明顯的,這就是創新思維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
「創新」的由來
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熊彼特的理論一開始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後,才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把「創新」一詞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等各種提法,進而發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創新的說法幾乎無處不在。
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李正風認為,「創新」一詞在我國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創新,二是根據日常含義來理解創新。目前,人們經常談及的創新,簡單說來就是「創造和發現新東西」。這里使用的實際上是「創新」的日常概念。從這個廣義的概念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
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究竟屬於哪個范疇呢?從事創新概念研究的學者普遍認為,很難進行嚴格的界定。在漢語言中,經濟學范疇的創新(innovation)一詞,沒有嚴格對應的詞彙,現在使用的「創新」很容易和另一個詞「discovery」混淆,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領域。這種概念的泛化或者說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有利的方面說,清華大學的另一位學者劉立博士認為,這種多元化有利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在社會生活中處於不同角色的人,參與創新行為,也有利於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非經濟學的評估。而不利的一面在於,喪失了統一的標准,使很多行為都能被稱為「創新」,而「創新」本身,也容易成為一個簡單的「口號」。
由於創新的系統性,以及創新系統的復雜性,也使人們越來越注意從社會、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來理解企業、企業之外的其他機構在創新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業之外的不同機構或者不同社會角色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孤立起來,特別是撇開與企業創新活動的聯系,就往往容易把創新這個概念單純理解為「創造新東西」。
創新行為在歷史上長期是一種企業家的個人行為,從20世紀中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是一個多主體、多機構參與的系統行為,因此,20世紀80年代,人們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冷戰結束後,國家之間的競爭轉向以經濟競爭為主,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知識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勢下,國家創新系統建設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換句話說,從經濟的角度他提出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從未有過的組合。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
一個產品創新,就是生產一種新的產品,要採取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工藝創新,要開辟市場,市場開辟,市場開拓創新。要採用新的生產要素,要素創新。第五,制度、管理體制、管理機制,制度的創新,他提出了五個方面。美國另外還有個管理大師,學經濟學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這個人叫彼得·杜拉克(一譯德魯克)。他第一次在20世紀50年代,上一個世紀的50年代,把創新引進管理領域,有了管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現在「創新」兩個字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講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分配創新。
創新的應用
談到創新,很多企業首先想到的是產品創新。其實創新並不僅僅限於產品創新的。一般來說,創新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
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是指將新產品、新工藝、新的服務成功的引入市場,以實現商業價值。如果企業推出的新產品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帶來商業價值,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創新。產品的創新通常包括技術上的創新,但是產品創新不限於技術創新,因為新材料、新工藝、現有技術的組合和新應用都可以實現產品創新。在國內摩托車製造行業,宗申和隆鑫等摩托車生產企業基於日本摩托車的整體式產品設計架構上,進行了模塊化結構設計的產品創新。這種模塊化結構的產品設計,使得建立專業化的零部件供應商網路成為現實,非常利於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改進。藉助於這種創新,中國的摩托車出口迅速增加,目前份額約佔全球生產量的50%。對此,麥肯錫季刊2005年第一期有專文介紹,並指出這種模塊化產品設計非常值得西方公司學習研究。
市場創新
市場創新是指在產品推向市場階段,基於現有的核心產品,針對市場定位、整體產品、渠道策略、營銷傳播溝通(品牌、廣告、公關和促銷等),為取得最大化的市場效果或突破銷售困境所進行的創新活動。市場定位創新就是選擇新的是市場或者挖掘的新的產品利益點。所謂整體產品的創新指企業基於現有的核心產品,或改變包裝設計,或變換產品外觀設計,或組合外圍配件或互補的產品,或提供個性化服務。整體產品、渠道策略、營銷傳播和客戶服務的創新必須要在重新調整後的市場定位策略的指導下開展,以取得整體最佳市場效果。很多國內企業都堪稱這方面的高手。
商業模式創新
所謂商業模式是指對企業如何運作的描述。好的商業模式應該能夠回答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幾個經典問題:誰是我們的客戶?客戶認為什麼對他們最有價值?我們在這個生意中如何賺錢?我們如何才能以合適的成本為客戶提供價值?商業模式的創新就是要成功對現有商業模式的要素加以改變,最終提高公司在為顧客提供價值方面有更好的業績表現。以蘋果公司iPod產品為例:蘋果公司應該來說是MP3播放器市場的後輩,然而蘋果除了提供了不俗的MP3播放器產品以外,還成功的構建了企業的經濟生態系統。在推出硬體的同時,蘋果公司還聯合唱片公司等內容提供商,配合易用的iTunes軟體推出了便宜、便捷的音樂下載服務。用戶可以選擇下載音樂專輯中的單曲,而無需為整張專輯付費。蘋果公司沒有重新發明MP3,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蘋果在美國市場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管理模式創新
管理模式創新是指基於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改變企業的管理流程、業務運作流程和組織形式。企業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戰略規劃、資本預算、項目管理、績效評估、內部溝通、知識管理。企業的業務運作流程有產品開發、生產、後勤、采購和客戶服務等等。通過管理模式創新,企業可以解決主要的管理問題,降低成本和費用,提高效率,增加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挖掘管理模式創新的機會可通過:和本行業以外的企業進行標桿對比;挑戰行業或本企業內普遍接受的成規定式,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尋找新的方式方法,突破「不可能」、「行不通」的思維約束;關注日常運作中出現的問題事件,思考如何把這些問題變成管理模式創新的機會;反思現有工作的相關尺度,如該做什麼、什麼時間完成和在哪裡完成等等。持續的管理模式創新可以使企業自身成為有生命、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學習型組織。
——引用自樂思創新思維網
3、什麼是創新?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舉例說明
創新是人類藉助於工具、手段和條件,改造客體,創造出原先客觀沒有的人造物質財富專的創造活動。
創新屬的特徵:
一是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性貫徹於創新過程的始終
二是變革性。創新是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
三是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
四是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超前。
五是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
4、對創新的理解與認識是什麼?
對創新的理解與認識是:
1、創新的根本意義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2、當今國際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精神顯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擁有創新精神的國家,才能讓自己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3、市場是無情的,競爭是殘酷的,只有堅持創新,個人才能體現價值,企業才能獲得優勢,國家才能繁榮富強。
4、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創新活動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產品的結構、性能和外部特徵的變革,或者是造型設計、內容的表現形式和手段的創造,或者是內容的豐富和完善。
5、創新方法一直為世界各國所重視,在美國被稱為創造力工程,在日本被稱為發明技法,在俄羅斯被稱為創造力技術或專家技術。我國學者認為創新方法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
6、科學思維是一切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起點,始終貫穿於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全過程,是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革命性進展的先決條件。科學方法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創新思維、創新規律和創新機理,是實現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
5、創新的定義?什麼是創新?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起源於拉丁語,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形式化。
(5)創新是工具擴展資料
創新方法一直為世界各國所重視,在美國被稱為創造力工程,在日本被稱為發明技法,在俄羅斯被稱為創造力技術或專家技術。
我國學者認為創新方法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總稱。其中,科學思維是一切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起點,始終貫穿於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全過程,是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革命性進展的先決條件。
科學方法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創新思維、創新規律和創新機理,是實現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科學工具是開展科學研究和實現創新的必要手段和媒介,是最重要的科技資源。由此可見,創新方法既包含實現技術創新的方法,也包含實現管理創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