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日本創新時代

日本創新時代

發布時間: 2022-05-25 00:18:37

1、明治維新開創新時代,新時代指的是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

2、介紹日本創造力

戰爭方面,實現了海上發起的空中攻擊和航空母艦的建造。
1,自動織布機
2,日文打字機
50-70年代
3,8英寸軟盤
4,全電動計算機
5,盒式錄像帶
6,VHS錄像機
7,BETA錄像機
8,人形機器人
80年代
9,快速成型技術
10,CD
11,CD播放機
12,電子單反相機
13,3.5英寸軟盤
14,2英寸軟盤
15,D-PAD
16,攝像帶
17,攝影機
18,內存
19,jeida儲存卡
20,爽安康氧氣健康器
21,卡片數碼相機
22,光碟游戲機
23,LCD電視
24,平板電視、電腦顯示器
90年代
25,碳納米管
26,LCD攝影機
27,顯示屏相機、攝影機
28,MD
29,MD隨身聽
30,VCD
31,藍光、綠光、白光LED
32,藍鐳射
33,LCD數碼相機
34,視頻攝像功能的數碼相機
35,等離子電視
36,DVD
37,DVD播放機
38,自主人形機器人
2000年
39,智能機器人
40,模擬機器人
41,HD DVD
42,藍光光碟
43,藍光播放器
44,數碼旁軸相機
45,4/3系統
46,LCD數碼單反相機
47,拍照手機
48,光碟數碼攝像機
49,卡片數碼攝像機
50,微4/3系統
51,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52,攝像功能的數碼單反相機
53,3D映像數碼相機
2010年
54,OLED取景器單電相機
55,觸屏數碼單反相機
這些電子產品只是冰山一角,日本的藝術、醫學、電子、建築、工業都是屈指可數的。如果日本有中國這么大,還會有更多高科技產品問世,包括航天技術、核能等。

3、日本兩次改革的名稱 改革在位的天皇,時間,歷史意義或作用 學習的是什麼文化知識

(上面的沒事幹嘛學人家復制,長死了)
第一次:
1、名稱 大化改新(學習隋唐封建制度專)
2、在位天皇:屬孝德天皇
3、時間:646年(大化元年)
4、歷史意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第二次:
1、名稱 明治維新(學習西方先進資本主義)
2、在位天皇:明治天皇
3、時間:19世紀中期
4、歷史意義: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了亞洲第一強國(積極方面)。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走上了一條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吧,成為亞洲和平的一個新威脅(消極方面)。

4、日本先後進行了哪兩次改革?這兩次改革對日本有什麼影響?

截止2019年5月,兩次改革名稱為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

1、第一次是大化改新(發生於646年)

大化改新影響: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會政治變革運動,發生於646年,此年為大化元年。這一事件史稱乙巳之變,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並詔書公布改新的內容,律令嚴格劃分良賤的身份制。

大化改新 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2、第二次是明治維新(始於19世紀中期)

明治維新影響:

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改革落後的封建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同時,日本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但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後來,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躋身於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 明治維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使之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4)日本創新時代擴展資料

大化改新評價:

關於大化改新後的社會性質,史學界主張不一。日本學者大都認為改新後的律令社會是奴隸社會的繼續。因為大化改新後階級關系沒有沒生變化,公民的沉重徭役負擔,其性質與部民的負擔並無不同。中國學者除部分人贊成日本學者的觀點者外,也有部分認為大化改新是確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日本的班田收授法與租庸調制起源於日本本土但了吸收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都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分配製度和租稅制度。改新後國家對農民的關系是土地所有者對農民的剝削關系。國家佔有生產資料——土地,並以租庸調的形式向公民徵收國稅和課以徭役,公民被束縛在口分田上,以臣屬關系依附於國家。

這種生產者對土地所有者的依附關系是封建生產關系的重要特徵,是有別於奴隸制的關鍵所在。班田農民除了有終身使用權的口分田外,還擁有對山林池沼的使用權,每年除了交納固定的租稅和徭役外,交租後剩餘的產品可以占為己有。由此及見他們在生產關系中所處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大化改新後,雖然奴婢仍然存在,但其數量占當時人口的1/1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畿內。奴婢在社會生產中已不起主導作用,多數從事非生產性的家庭雜務。當時社會生產者的主要擔當者是班田農民。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中國唐朝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5、日本開啟大正時代後,新時代還是地獄入口嗎?

在中國人的眼裡,近代日本的歷史就是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而中國就是受害最深的國家。但是我們回到日本的歷史現場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近代日本其實是有一個擺脫軍國主義傳統,走向正常的民主國家的機會的,這就是日本的大正時代。考察大正時代如何給日本帶來了希望,又如何摧毀了所有的希望,對於後來的人們來說是可以有現實的借鑒意義的。

一、繁榮的市民文化

中國人對於近代日本歷史的興趣大多集中在兩個時間段,一個是使日本由半殖民地一舉變為世界列強的明治時代,一個是日本逐步走向法西斯道路最終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傷害的昭和時代。相比較而言,居於其中的大正時代(1912—1926)在中國人的眼裡似乎比較陌生,甚至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大正時代也顯得非常尷尬。此外,相對於之前和之後的兩位天皇,大正天皇本人的存在感其實也很低,大正天皇因為幼年曾患有腦膜炎,導致整個人常常處於神志不清的狀態之中,這種局面伴隨他終身,並且日益嚴重。

患有重疾的大正天皇

不過,大正天皇的不幸也正好造就了大正時代的萬幸,明治時代的日本人剛剛接觸到現代文明,顯得還很青澀,而昭和時代的日本人則陷入到狂熱的民族主義當中,恰好處於其中的大正時代,日本人能夠從容的吸收著來自西方的現代文明成果。

大正時代西式著裝的日本女子

大正時代首先是日本現代市民文化建立的階段,得益於一戰前後日本經濟的起飛和戰後國際局勢的穩定,日本的經濟在二十世紀頭二十年得到了穩步發展。雖然物價在不斷上漲,但隨著國民生產總值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也提高了。工業化的長足發展,使得巨大的城市在日本一座座的崛起,東京的人口達到了三百多萬,而幾十萬人口的城市也在不斷出現。前往城市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人數不斷增加,市民階級開始作為一股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力量出現在日本的歷史舞台上。在這些大城市裡,電力得到了普遍的運用,電燈進入千家萬戶,使大城市都成為不夜城。電車開始在馬路上飛馳,上班族坐著電車,讀著講談社的《國王》周刊,聽著留聲機,看著歌舞劇,過著西方人一樣的生活。而街頭上卻總能見到不少穿著傳統服飾的婦女,一邊是鼓吹文明開化和脫亞入歐,一方面卻也不乏狐疑的對待西方文化的民族主義分子,這種新舊文化的交融當中,表現出來的是別樣的風情。

街頭的西式建築

二、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

這個時代也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在很多城市的郊區,知識分子們比鄰而居,形成了一個個的文化村。在這些地方,舊式的日本園藝風格的建築和西洋別墅混雜在一起,似乎體現了大正時代紛亂的文化格局。如果說明治時代是日本文化剛剛開始學習西方的蹣跚起步的階段,那麼大正時代則迎來了收獲的季節,在這個時期,日本突然涌現出了大量世界級的文學巨匠,在那時,江戶川亂步筆下的明智小五郎開始了偵探生涯,橫溝正史筆下的金田一耕助剛剛誕生,小林多喜二在書寫著蟹工船工人們的遭遇,芥川龍之介在書寫著他的那些令人不安的作品,夏目漱石則在東西方文化的夾雜當中茫然。

東京郊區

除了這些文學家以外,一些自由派的知識分子也在為建立一個更加符合憲政框架的國家而努力著。明治時代的日本所建立的政治框架是天皇擁有極大權威的君主立憲制,君主不僅有巨大的權力,而且被視為“現人神”,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代表,因此,整個國家的主權都屬於天皇。這種思想顯然和近代的“主權在民”的觀念格格不入。為此,自由派知識分子必須首先解決天皇和國家的關系,只有將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理順,才有可能建立一個正常的國家。1911年,在明治天皇去世的前一年,憲法學者美濃部達吉正式發表了《憲法講話》一書,提出了“天皇機關說”,認為天皇應該是君主立憲國家之下的一個政府機關部門,國家的主權屬於全體國民。

晚年的美濃部達吉

不過這些表面上的“進步”其實也不能反應當時歷史的全貌,很多人對大正時代出現的這種“新局面”是不滿的,與美濃部達吉的“天皇機關說”直接敵對的就是主張天皇主權說的上杉慎吉。與此同時,大川周明在書寫皇族史觀的日本史,北一輝在構思著改造國家的大計,他們也擁著有巨大的粉絲群。不過,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這些都沒有關系,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後來一種聲音會徹底壓倒其他一切雜音。

三、大正民主運動

大正時代也是日本有機會建立憲政的時代,伴隨著長期的和平和市民階級的興起,人們對軍人把持著國家的重要部門的局面日益不滿。而傳統的藩閥財閥軍閥把持國家大權的現狀讓人們越來越不能忍受了。眾所周知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在長州和薩摩這些西南強藩的推動之下進行的,這些藩出身的一些士族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日本最初的統治集團,壟斷了日本的權力,因此被世人稱之為“藩閥”。藩閥長期把持日本最高統治權力,歷代首相皆出生於藩閥之中,這些人因此被稱為元老,由他們把持政府的局面也被稱為藩閥元老政治。而大正民主運動的呼聲,就是要打倒長期把持朝政的藩閥政權。

最後一位藩閥首相桂太郎

1912年末,長州藩士族出身的桂太郎第三次擔任了首相,朝野都知道這是一個堅決維護藩閥政治,反對政黨政治的頑固派。面臨日本民間強大的要求進行改革的呼聲,桂太郎的措施是以大正天皇的名義下達了斥責騷亂的“敕令”。然而誰都知道大正天皇根本就是一個神志不清醒的精神病人,桂太郎根本就是在打著天皇的旗號反對改革。在這種局面下,民間的反對風潮終於爆發。1913年2月,才上任兩個月不到的桂太郎被迫辭職,這是第一位被民眾運動趕下台的藩閥首相,他的下台標志著藩閥時代的結束,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

反對藩閥政治的民眾運動

民眾依靠自己的力量第一次在與藩閥集團斗爭當中獲得了勝利,這對當時日本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就連積極反對政黨政治的桂太郎,也放下了元老的架子,開始組織自己的政黨來參加政治活動。其實桂太郎的下台與其說是因為民眾的反對,不如說是因為藩閥內部的分裂。當時積極出面組織民眾反抗桂太郎內閣的政友會,其大佬就是被桂太郎斗掉的元老西園寺公望。但是這次事件顯示了民眾運動的力量,任何政黨也不能忽視民間的聲音了。也正是在此之後,一位名叫浜口雄幸的平民子弟開始進入政界,並且最終成為日本第一個出身平民的首相。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日本的民間參與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各種思潮,各種社會運動也開始興起。傾心於左翼的勞動階級熱情洋溢地上街慶祝五一勞動節,而追求自由民權運動的人們一遍又一遍在各個陣線鼓與呼,主張天皇主權論的上杉慎吉遭到人們的嘲笑,軍閥的走狗們在電車上遭到人們的白眼,而擁護憲政,主張天皇機關說的美濃部達吉成為人們追捧的英雄。東京博覽會開幕儀式上,人們熱情的歡呼一個沒有藩閥軍閥和財閥的時代。在整個大正時代,選舉權不斷放開,傳統的西南藩閥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軍部的鼓噪越來越如過街老鼠,當第一個政黨內閣組織起來的時候,日本的市民階級似乎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美好的明天馬上就要到來。

文史君說:

如果說明治時代是司馬遼太郎所說的望雲攀登的巨人時代,昭和時代是北一輝等人寄予希望最終卻帶來災難的動盪和毀滅的時代,大正時代更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的時代。畢竟,歷史學家和普通民眾們都不喜歡平凡,文學家們也難以找到重大的題材。但是當日本人從自我膨脹和建立世界強權的迷夢當中驚醒,就像是巨人轟然倒塌,人們意識到維持一個巨人的身軀居然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的時候,大正時代的平凡就顯得可愛和浪漫了。《大正文化》的作者竹中民朗將這個時代稱之為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其含義就在於此。

6、開啟了日本文學新時代的詩人是?

日本新時代文學的旗手──大江健三郎。你可以讀一下他的作品,很有啟發意義的

7、為什麼日本在互聯網創新時代步步落後?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日本節節敗退,被中國遠遠甩在後面,原因很多,簡單地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日本的工匠精神更適合打磨硬體產品,其保守、刻板的民族性格也註定了他們並不擅長應對迭代更新的移動互聯網。
其次,日本大公司橫行,"扼殺″創新。我們都知道顛覆式創新往往是從邊緣開始的,從小公司開始的。日本小公司沒有生存空間。
再次,日本的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公眾對科技產品的使用程度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已經非常完善,日本人沒有多少動力和需求去創新。
還有,日本沒有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中國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政策和資金等諸多方面支持中小企業,成長性企業。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日本在移動互聯網創新時代步步落後。

8、1972年後日本的各種發展 1000字左右 急啊

日本文學在20世紀創造了自己的輝煌,並通過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而走向世界。這充分說明日本文學從近代以來既大力吸收西方文學,又根植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作為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創作方法不是單一的、固定不變的,而是復雜的、不斷變化的。他的創作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

一、新感覺派時期

在日本現代文學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與無產階級文學迥然不同的新感覺派文學。川端康成就是從1924年10月參與創辦《文藝時代》雜志、發起新感覺派運動時正式起步的。
新感覺派運動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現代派藝術運動有聯系,特別是同關東大地震以後流行起來的達達派、表現派和超現實主義藝術的泛濫是密不可分的。當時,文學界的年輕作家橫光利一和川端康成(兩人並稱為新感覺派雙璧)對一切舊有文藝形式提出否定,主張追求「新的感覺、新的生活方式和對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探索「表現形式上的革新」,即文體改革和技巧革新。他們甚至公開提出「破壞既有文壇」,進行「文藝革命」的口號。他們《文藝時代》的《創刊詞》中指出:「我們的責任是應對文壇上的文藝加以革新,並進一步把人生中的文藝或藝術觀念從根本上加以革新。」川瑞康成和片岡鐵兵從哲學思想到文學形式對新感覺主義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主要論點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l)主張主觀是惟一的真實,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從而強調文藝要「表現自我」,而「表現自我」又全取決於「新的感覺」。所以他們以為感覺就是將其觸發對象從客觀形式變為主觀形式。(2)主張文藝創作應把感性、知性放在理性之上,表現自我感覺和主觀感情,從而貶低和否定理性的價值和作用,全然以個人的「感覺生活」取代理性認識。(3)他們主張形式決定論,強調「沒有新的表現,就沒有新的文藝。沒有新的表現,就沒有新的內容。而沒有新的感覺,也就沒有新的表現」。(4)主張文學革命,否定 日本文學傳統,認為「過去時代的文藝已經無力傳播現代精神」,而現代主義是最好的新的表達方法。
新感覺派的理論是以主觀唯心主義作為哲學理論基礎的。他們致力於探求自我,用自我的信仰來代替其他一切信仰,即相信主觀的力量,相信主觀的絕對性,立足於「擴大主觀」。而他們在文學創作上,重視表現自我感覺和主觀感情,重視主觀和直感的作用,對現實生活採取否定的態度,標榜文學的創作無目的性,無思想性。在創作方法上,新感覺派是西方各種現代派藝術的綜合體,橫光利一在《新感覺活動》一文就直率承認:「未來派、立體派、達達派、象徵派、結構派,以及如實派一部分,都是屬於新感覺派的東西。」川端康成在《答話家的詭辯》一文中批駁一些評論家指責新感覺派完全模仿莫朗時更形象地說:「可以把表現主義稱做我們之父,把達達主義稱做我們之母,也可以把俄國文藝的新傾向稱做我們之兄,把莫朗稱做我們之姐。」
綜觀新感覺派作家的理論和創作,我們可以發現,新感覺派文學的首要特點是 重視主觀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必須是新的;此外,喜歡使用奇特的形容、新穎的文體和特異的構思等,也是其特點。
橫光利一和川端康成雖然同屬於新感覺派,但是也各有特點:前者多從理智的感覺出發,後者常常從感情上加以表現。
新感覺派的理論基礎是脆弱的,他們主要是由創作來支撐。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橫光利一的《蠅》、《頭與腹》、《春天馬車曲》;片岡鐵兵的《幽靈般》、《鋼絲上的少女》;中河與一的《刺綉的蔬菜》;今東光的《瘦新娘》等。就川端康成的實際創作而言,他創作了用比較純粹的新感覺派方法寫出的,帶有濃厚新感覺派特色的手掌小說集《感情裝飾》(1926,共計收入35篇手掌小說),該小說集被橫光利一評為用刀刃造出的花朵。林房雄在《川端康成的美》 中還敘述了一個象徵性的值得記憶的回憶:「他在獄中尚未判決是,中野重治送來了該書。出獄後前去表示感謝,中野回答說:『那可是本好書,最起碼是很美的。』自己讀了十幾遍,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寫文章。」 這個時期他還創作了短篇小說《梅花的雄蕊》和中篇小說《淺草少男少女》,除此以外,他還創作了一些新感覺派特色不是很濃厚的作品,如《十六歲的日記》(1925)。
總括來說,在哲學思想和文學思想上,新感覺派無批判地接受西方現代主義哲學的消極影響,無視社會生活中主流的、本質的東西;在表現技法上,盲目模仿西方現代主義,無視日本文學傳統的繼承,恐怕可以說,這是新感覺派的失敗原因之所在吧。川端康成在其後估價新感覺派在文學實踐活動的失敗原因時,寫道:「無可諱言,從被稱為新感覺派的諸位作家的作品中,我很少感受到新時代的生活氣息。」 他還做過具有重要意義的告白式的回憶:「《文藝時代》期間,我確實努力是自己做新感覺派。但是,我又不斷地懷疑自己是否有新感覺派的才智,是否有像橫光利一那樣的新感覺派才智。而45年後的今天,我寫作時早已忘記了什麼新感覺派,但有時想起來,我現在仍根據自己的感覺而創作。橫光利一已去世30年了,想起來,在過去的新感覺派作家中,我還是最執拗地持久地繼續做感覺派。在發表處女作時代,作為朋友而結識了新感覺派各位,可以說是我的命運吧……新感覺派、《文藝時代》都產生於應該產生的時代,並起到了喚起下一代的作用。」 新感覺派文學運動的洗禮對川端康成的文學生涯意義重大。首先作為新感覺派文學的旗手,川端康成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文學家地位;其次,自幼形成的孤僻性格或感受性,此時漸漸上升為一種自覺、明確的文體意識,進而形成文學上一貫始終的主觀唯美特徵。

二、意識流小說時期

1927年5月《文藝時代》停刊和新感覺派運動高潮過去不久,川端康成的創作道路便出現了轉折,創作方法也發生了變化。
1929年4月,川端康成成為《近代生活》雜志的同人,同年10月,又成為《文學》雜志的同人。這兩個雜志都大力宣傳介紹西方現代派文學,如《文學》自創刊號起連載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意識流小說——《斯萬之家——追憶逝水年華》和法國詩人蘭波的象徵主義長詩——《在地獄中的一季》。除此之外,如伊藤整等人於1929年3月創辦同人雜志《文藝評論》,該刊以發表意識流小說的作品和評論為己任;他們並於1931年至1934年翻譯出版了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據日本文學史家研究,這些翻譯介紹工作給當時那些不斷摸索新方法的新作家以強烈的刺激和巨大的影響。伊藤整也曾回憶道,從那時起到1931年,許多作家的關心集中於這種心理描寫的傾向。川端康成也不例外。他「買來喬伊斯等人的原作,和原文加以對照,試圖進行一些模仿」(中野好夫《作家訪談——川端康成》),正是在這個時候。
川端康成這時被意識流小說所吸引,企圖從意識流的創作手法上尋找自己的出路。他首先試寫了兩篇模仿性的短篇小說——《針與玻璃與霧》(1930)和《水晶幻想》(1931),後者被認為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並被文學史家和文學批評家譽為日本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不過,盡管《水晶幻想》得到某些肯定的評價,但它畢竟只能算作模仿性的作品和嘗試性的作品,不能算是成熟的作品,只能代表川端康成一個不很長的、過渡性的時期的創作傾向,不能代表川端康成一生創作的主要傾向。在這兩篇小說中,川端康成企圖在創作方法上擺脫新感覺派的手法,引進喬伊斯的意識流手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從而成為日本文壇最早出現的新心理主義的作品之一,但都被認為是「實驗性失敗之作「。
其實,川端康成之所以很快接受意識流小說的影響,還有其主觀原因。他原來作為新感覺派運動的成員,曾積極主張從傳統表現方法中解放出來,熱心倡導「主客一如主義」(《新進作家的新傾向解說》),在創作上則一貫重視表現自己的主觀感覺,表現人物的主觀感受和內心活動;而意識流小說恰好為他提供了適宜的手段。事實上,如果說日本的新感覺派是未來派、立體派、表現主義和達達主義等西方現代流派之混合的話,那麼日本的意識流小說也廣泛地融匯了未來派、立體派、表現主義和達達主義等西方現代流派,二者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
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川端康成並沒有在這個階段逗留多久,便踏上新的道路了。這是因為,作為一位不斷探索、敢於創新的藝術家,川端康成是不會完全滿足於這種單純模仿西方意識流小說的狀況的,是不會永遠停留在這種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的階段的。

三、走自己道路的時期

由於時代的瘋狂造成了個人思想上的偏激,雖然是必然的現象,但是造成的結果卻是很慘重的,文學同日本的政治一樣,也進入毫無美感的黑暗期。明治時代的文學巨子森鷗外在《鼎軒先生》一文中說:「我把日本的現代學者分為一條腿走路的學者和兩條腿走路的學者。」「一條腿走路的學者的意見是偏頗的。因為是偏頗的,所以一用於實際就會出現問題,聽從東方學者的會過於保守,聽西方學者的就會成為激進的。」然而他斷言在日本需要的是:「兩條腿各立足於東西方兩文化的學者。」而提出了「以西方文化之眼光觀察東方文化,想取彼之長以補我之短。」的見解。 同夏目漱石、森鷗外一樣,川端康成也在反思社會,是他找出了把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唯美文學發展的出路。在本世紀20年代,任何一位東方作家如果直面世界的變化就不可能無視西方各種文藝思潮的存在,尤其對與現實主義相對應的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決不會充耳不聞,川端康成也不例外。他自己曾總結說,他經歷過一段簡單地移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過程。但是,可貴的是川端康成並沒有放棄藝術上的新追求,且不斷總結經驗,對傳統與現代結合進行積極的藝術探索,以強韌的精神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不斷深入發掘日本民族文學傳統,以便探尋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經過艱苦的摸索,他終於找到了一條將日本民族文學傳統和新感覺派和意識流小說等結合起來的新道路和新方法。川端康成發表於1934年5月的一篇長文——《文學自傳》中有如下一段話:「我受過西方現代文學的洗禮,也曾試圖加以模仿;但我在根底上是東方人,從15年前起就不曾迷失過自己的方向。」這充分表明川端康成既善於向外國現代文學流派學習,又重視日本民族文學傳統;既勇於汲取他人創作經驗,又尊重自己獨立創作風格。瑞典皇家文學院常務理事、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致授獎辭時突出地強調:「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於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並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里,可以發現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川端康成先生的獲獎,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藝術手法,表現了道德性與倫理性的文化意識;其二,在架設東方與西方的精神橋樑上做出了貢獻。」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學優點的基礎上,力圖保持日本文學的傳統色彩作了新嘗試。而《雪國》則使兩者的結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賦予作品更濃厚的日本色彩。也是川端康成跨入新時期的實績。《雪國》既吸收了新感覺派的方法,又不是純粹的新感覺派小說;既吸收了意識流小說的方法,又不是純粹的意識流小說;而是將日本民族文學傳統方法與新感覺派方法和意識流小說方法結合起來進行創作的小說,是根植於民族文學傳統並汲取了西方文學營養加以創作的小說,是川端康成走上自己道路之後所創作的小說。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川端康成的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同時汲取西方營養的創作道路為他贏得了世界的聲譽,更是可供亞洲其他國家的現代作家借鑒的。因為,日本是亞洲的一部分,日本文學的情況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情況有許多相似之處。至於中國,西方的各流派和作家給中國新時期文學帶來的新觀念(包括人文觀念和審美觀念)、新方法、新形式和新技巧,引起中國文學重大的變革,使中國文學走出「獨尊一格」的死胡同,蓬蓬勃勃地走向多元發展的方向。 但是如果中國的現代作家不根植於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壇上也是無立足之地的。

9、日本新時代氣動(New-Era)的TZ511T-S4-WA那些511和522系列國內主要哪裡有賣。就是電磁閥,原NOK做的那個

廣州這邊有兩家,一間叫澳維高工業,另外一家是叫吉禾。兩家在華南地區做得還比較開的。澳維高專門做氣動,貌似主打就是那個什麼新時代氣動產品。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