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創新
1、關於創新的小故事
創新和發明永遠都是一家,每一個發明家身上都帶著創新的精神。而僅僅是創造一個新的事物,而不能將其的價值發揮出來,並不算真正的創新。
(註:列文胡克=列文虎克)
從顯微鏡的發明人列文胡克的故事裡,來看看創新背後的很多元素吧。
列文胡克是是一位沒有受到正式高等教育的英國皇家學會成員。早年年輕的列文胡克,是一位看門人。看門的工作相對輕松,時間充裕,並且能夠經常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天,列文胡克從一個朋友口中聽說,在歐洲重鎮阿姆斯特丹的眼鏡店裡,會出售一種名為放大鏡的東西,可以讓原本看不清楚的小東西變大,變得可以看清楚。
列文胡克覺得非常有意思,充滿好奇心的他也想體驗一下這種神秘的裝置。於是他跑到眼鏡店想去購買一個放大鏡,可是,這種新裝置的價格實在太貴了,列文胡克根本就承擔不起。他很遺憾的要離開眼鏡店,卻看到店裡的師傅正在磨製鏡片。
列文胡克仔細觀察了一番,他發現鏡片的磨製的最基本方法實際並不復雜和神秘,關鍵點在於磨製的手工熟練度和耐心。列文胡克於是決定,自己也嘗試磨製自己的放大鏡。這樣不但可以滿足好奇心,觀看放大的物體,也不會有多大的經濟負擔。
列文胡克因此成為了一名「磨鏡片愛好者」。經過不屑的努力,終於磨製出了自己的放大鏡。隨後,為了方便使用,他還將鏡片固定在一個支架上,並在鏡片的下端放置了一個金屬片,並在金屬片上打孔。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顯微鏡。
列文胡克經常把自己關在一間密室里,用各種材料磨製鏡片,組裝各式各樣的顯微鏡,並日以繼夜的用顯微鏡觀察各種事物。他在這個微世界裡,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人血紅細胞,甚至隱約看到了200年後人類在真正開始了解的細菌。
列文胡克一生磨製了超過500個鏡片,組裝了大小各異的400款顯微鏡。並通過廣泛的細致觀察,成為很多微生物和細胞的第一個發現者。
列文胡克在朋友的勸導下,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並郵寄給英國皇家學會。通過英國皇家學會刊登出來,和全世界科學家分享他的發現。列文胡克也因此成為皇家學會的會員。雖然他從未受到高等教育,並且根本不會閱讀拉丁語(此前的很多科學資料,都是以拉丁文書寫的。)
這就是列文胡克和顯微鏡的故事。但是關於顯微鏡的故事,實際上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在列文胡克發明顯微鏡前,其實早有別人發明了顯微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早在列文胡克製作出顯微鏡前90多年,一個叫詹森的眼鏡匠就用凹透鏡和凸透鏡製作出了顯微鏡。但是他的工藝比較粗糙,觀察的倍數不大,也沒有繼續將這一設備用於科學研究,發揮價值。因此,顯微鏡的發明人最終被歷史公認為列文胡克,而且列文胡克還因此成為了「微生物之父」。
2、哪種財政政策促進大家創新創業
在三種著名的財政政策中,應該是擴張型財政政策更有利於廣大百姓創業,機會應該多一些。中性的財政政策應該差一些,而緊縮型的財政政策應該更加不利於增加就業。
3、如何提升團隊的創造性?讓他們有更多的創新意識?
針對團隊的創造性,有幾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第一、營造創新的分氛圍,鼓勵員工創新,不要害怕員工犯錯誤。
新想法都是有風險的,犯錯誤難免,必須允許員工的犯錯,不能打擊員工積極性,一犯錯就處罰。
第二、獎勵
創新不是容易的事情,想激發員工的動力,合理的獎勵是必須的。比如提出建議的的只要採納就應該給點獎勵,不用太多,一條合理化建議5元10元都行。對於建議創造了比較不錯的利益,要根據貢獻度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按貢獻比例分配利益。
第三榮譽
除了物質獎勵,必要的榮譽也很管用,比如創新能手,排行榜等。
第四創新需要資源
應該給員工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支持,讓員工的想法能夠進行落實。
第五全員創新
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要營造全員創新的文化,鼓勵大家的參與。
第六必要的培訓
針對員工開展一些創新工具、理念、思維的培訓,幫助員工提升技能水平,對創新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六點我是在管理過程中逐步積累的經驗,應該說,員工的參與很重要,結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先積極參與創新,慢慢積累成果,這樣團隊才有活力和創造力。
4、人們創新的例子
既然你到政治學分類來問這問題,那我就回答政治學的.
比如毛澤東主席帶領我們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創新之舉.是全黨全國人民在實踐中的創新.
5、關於古今中外人們樂於創新的例子!!
1、喜歡創新的農民工王欽峰:令人稱奇的是,他是一位今年只有34歲的初中文化農民工。 27歲,他被授予「山東省青年技術能手」稱號;32歲,他成為山東省勞動模範;33歲,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模。
1997年,公司跟青島客戶簽了一份生產輪胎模具專用電火花機床合同,而客戶只給了一份機床平面示意圖,要生產必須有專業的設計圖紙,而當時公司內沒有機械設計人才,公司想到了王欽峰。經過七天七夜的「連續作戰」,他終於完成200張設計圖紙的初稿,這相當於一個熟練工程師一個月的工作量,為輪胎模專用電火花機床的研發成功奠定了基礎。
刻苦學習、善於鑽研不僅使王欽峰在知識上儲備了能量,更為他參與一系列技術革新打開了一扇扇機遇之門。
1996年公司簽下一筆柴油機曲軸端蓋的加工合同。王欽峰和同事們一起經過仔細研究試驗,製作了一套組合刀具,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也發生了質的改觀。最後人均加工量達到了40多個,最多達到了52個,在設備不如同行的情況下,超過了同行業最高值10多個。王欽峰本人更是創造出了一個月加工1450件、合格率達99.9%的紀錄。
多年來,王欽峰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先後進行了40多項工藝革新,設計了十幾種專用器具,獲得一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國家專利。
2、蔡倫造紙: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但是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經過研究創新,在前人漂絮和製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抽調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用於書寫,監制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成就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6、大家有沒有創新創業好點子,多多益善?
創業最保險的還是做吃的,民以食為天,什麼時候都離不開吃的,聯系從吃的方面入手創業!希望你能成功!
7、大家有什麼創新創意的發明的想法?
高級機器人。個人飛行器。
8、影響人們創新的因素有什麼?
技術:有創新的想法,但是技術不過硬,不能讓想法變為現實。
思維:因循守舊,頭腦不靈活,即使眼前出現創新的機會也沒有靈感。
資金:缺乏創新的資金支持,想創新而沒有條件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