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申論創新環保

申論創新環保

發布時間: 2022-05-23 14:03:35

1、申論範文長江經濟帶保護環境的範文誰有?

[標題示例]
1.綠色 長江經濟帶的底色
2.長江經濟帶引領「綠色富國」新常態
3.綠色發展治國理政擘畫「美麗中國」
[開頭示例]
1.實現綠色富國是中國發展理念、發展形態、發展模式的一次變根本性的變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2.綠色是長江流域的底色,生態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保障。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貫穿三峽,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後匯入東海,形成山-河-湖-海流域綜合體,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長江流域上中下游生態各具特色,資源稟賦各異,從而保證了各區域發展的多樣性,使得長江流域成為我國的文明中心和經濟中心。
[結尾示例]
1.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禍福的生態屏障帶。要在生態環境保護從嚴從緊的前提下,依託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關系。只有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強化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切實順應自然保育生態,中華民族母親河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2.綠色發展執政理念從自然環境建設,到經濟發展轉型,到政治綠水青山,一路走來,茁壯、精彩、豐富,傳遞清新,昂揚生機,打造力量,綠色發展治國理政擘畫「美麗中國」,讓美麗中國發展不斷升華,美麗中國為世界美麗大花園不斷增添亮色。

2、今年的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是什麼?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復習的初始階段——研讀教材,知識儲備
在這一階段,15到20天需要全面了解申論考試,打好申論考試的全面基礎。這個階段考生要做的是掌握備考方法,做好復習計劃,全面系統研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專項教材,把基礎打牢。(復習時間15天)
夯實基礎階段——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是應對申論的取本之道。歷年來申論考試的命題圍繞著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而且與中央基礎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關系。或是對政策進行前瞻,或是考查對已發布文件的深入領會。選對資料,培養語感。《半月談》是一個不錯的准備公務員考試的資料,其中的"半月評論"的文體風格非常值得借鑒;《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要想在語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簡單的瀏覽是不夠的,需要花費時間和氣力。如果能夠熟讀、甚至背誦兩到三篇人民日報社論或半月評論,效果是非常好的。
關注社會熱點,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關注這些問題的同時,不但要關注其理論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關注這些問題的發展現狀以及針對其問題的具體的解決思路和對策,對社會熱點進行分類,總結,這些積累很可能在考試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一個月復習時間)
動手演練階段——演練歷年真題,展開實戰較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答好「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申論考試,多寫是個硬道理。巴甫連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手思索的,」認為只有不斷地練筆,才能掌握寫作的奧秘。魯迅談到提高寫作能力時曾說過:怎樣做好文章?自己除了多看和練習,並無別的心得或方法。這就是把寫作訓練作為提高能力最有效甚至唯一的途徑。練筆能夠把一個人的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學識都調動起來,遣上筆端、派上用途,並能夠激發寫作者的思辨力、表達力和創造力,使自己適應申論考試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在這一階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動筆去寫,這樣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只是在心裡去想這道題的思路和真正動筆寫是不一樣的,因為也許在大腦里想的寫作思路比較明晰,但是,真正動筆寫的時候卻寫不出來了。所以,千萬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不要把復習只停留在這個層次,一定要通過列提綱和勤練筆來訓練才能保證實效。真題是通向申論《考試大綱》的門徑。應考申論考試,最根本的前提是了解《考試大綱》要求,了解測查目標、試卷結構、試題內容、考查規律、評分規則和標准,知道申論為什麼而考、考什麼、怎樣考、怎樣答,由過去的考試實踐推知未來的考試情況,使備考復習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同時,提請大家注意: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看的多寫的少,重視在搜集信息的基礎上冥思苦想但不重視實際練習,重視形成觀點而不重視文字表達。建議考生訂好計劃,積極利用往年真題進行階段性練習,先做題,後看答案,模仿考試場景進行「閉卷」作答。作答完成後按照參考答案自行修改,也可以找老師批閱。(一個月復習時間)
沖刺階段——全真模擬,觸類旁通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全真模考,標准表述,強化語言規范,記住評分標准,在演練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寫作風格。對我們的範文進行分類,總結,靈活運用,做到觸類旁通。這才是申論得萬能模板。(20天的復習時間)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3、申論考試寫一篇關於環保的目標責任書(以幹部的身分),題目怎麼寫?

XX鎮環保安全責任書(2009年度)
隨著我鎮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斷提高,我鎮的生態形勢也日益嚴峻,為切實加強環境保護,進一步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特製定此環保目標責任書。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原則。
以「誰污染、誰付費、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堅決依法徵收...................各種污染類收費........
三、目標責任。
工作目標:
1、全鎮各類工業企業cod排放量比上一年度降低5%,實際能耗均值比上一年度減低3%;....
2、全鎮農葯、化肥、地膜等污染類農資產品使用率降低3%;.....
3、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8月底前竣工投產;......
工作責任:
1、企業各類環保指標由經貿委負責,年底考核中每低一個百分點扣取工作人員績效工資10%;
2、農業農村各類環保指標由農工委辦負責,年底考核中......................................................;
3、鎮環保所負責環保指標總體考核及各類獎懲,對超額完成任務的每高一個百分點,獎勵績效工資15%;
........................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黨委書記任組長的環保工作領導小組..................
2、鎮財政撥付專項基金,用於獎懲兌現及環保工作突出的企業、村莊的獎勵扶持基金...........
(簽章)xx鎮人民政府 (簽章)
二00九三月十五日 二00九三月十五日

4、09申論題目是後天的拷問,我寫的是環保。我一直不明白,環保和低碳經濟是怎麼回事?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低碳經濟是一種環保的手段,是要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發展低碳經濟。

5、申論題目

我認為應是經濟問題與環境問題,資源、能源問題,就業問題,還有可持續發展問題。
可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活環境誰應該先行一步呢,還真是個難題,合理的觀點是兩者應該和諧統一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的主要目的是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就難以離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觀點,但發展經濟就可以將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置之不理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先從發展經濟的目的說起吧,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歸根結底,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環境如果是惡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悅的,人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從何談起呢?這樣的教訓世界上曾有過許多。60年代的日本,畸形兒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護環境,水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元素,現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還在談「汞」色變。我國現在正處於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經濟轉型的時期,完善法律法規,保障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十分重要。
環境如此的重要,是否為了保護環境就一定要犧牲經濟呢?那也未必。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大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產業也都找到了合理得用資源、保護環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來說吧,已經經歷了從燒木頭到燒煤再到燒油幾個階段,現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還採用了天然氣、電等無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陽能、核能說不定也會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
另外,從另一個角度看,優美的環境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資源,古代有人「歸隱山林」,現代人熱衷於外出旅遊,熱衷於花錢買健康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良好的環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體健康,會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飽滿的熱情投身於經濟建設中去,這樣說來,清新的空氣、靜謐的氛圍、優美的環境本身就是帶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一種保證。
那麼,如何解決現實中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矛盾,使它們和諧統一呢?首先,要使保護環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強保護環境的教育,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護我們周圍環境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使環境保護有法可依,同時也要加大執法的力度。其次,要積極發展有利於環保的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以出現更多的環保產業、無污染產業,盡快淘汰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再次,要推動環境產業化的進程,利用環境發展經濟,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等無公害經濟。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環境的保護,這就好像人的雙腿一樣,只有共同發展,共同努力,我們才會少跌跟頭,少走彎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來。
就業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對策:(1)必須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用更大的精力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2)必須統籌城鄉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民工進城就業;(3)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於科學發展觀1.我國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科學發展觀的現實依據)
(1)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
(2)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加;
(3)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
(4)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矛盾加劇;
(5)經濟增長方式落後,經濟整體素質不高和競爭力不強。
2.解決我國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方略(貫徹科學發展觀要處理好七個關系)
(1)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要處理好城鄉發展、地區發展的關系;
(3)要處理好不同利益群體的關系;
(4)要處理好經濟增長同資源、環境的關系;
(5)要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6)要處理好物質文明建設同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
(7)要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6、申論熱點:為什麼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7、申論文章求助

當前,我國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嚴重製約因素,可以說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200立方米,低於3000立方米/人的平衡線,屬於輕度缺水的國家;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人口眾多和傳統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加劇了缺水問題;嚴重的水污染又使缺水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水污染防治是水資源保護的當務之急。

目前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國家統計的12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八五」末期削減了15%左右,部分地區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遏制。但是,總體形勢仍相當嚴重,我國污水的排放量已從80年代的310億噸增加到2000年的620億噸,佔全國年用水總量的10%以上,自凈能力已是杯水車薪;受污染河段已超過總河長的1/3;水生態系統蛻變嚴重。這不僅見於統計數字,甚至於每個居民都能接觸感覺到。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有限的水資源被污染,使得供需平衡雪上加霜;我國南方嚴重的水污染已經使相當多的地區出現水質型缺水,使守著滾滾長江的太湖流域缺水喝;我國西部大開發,隨著資金的投入,工礦業的發展,水污染加劇已見端倪,如此下去,將使那裡十分缺乏的水資源難以為繼;西南地區水資源量較為豐沛,但日益加劇的水污染已成隱患。因此,在21世紀對我國的水污染防治,需要高度的重視、創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

節水是從量上保護水資源,防治污染是從質上保護水資源,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節水本身就減少了污染總量;污染的防治則實際上減少了不可利用的水量,等於節水。水利部門應該狠抓節約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與生產、環保等部門一起切實保護短缺的水資源,以水資源量和質的可持續利用來保障可持續發展。

一、人類對水污染認識的四個階段

實際上人類對水污染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

(一)漠視階段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廢物傾泄於河流,同時又從其中汲水飲用,河流既是「自來水管」,又是「下水道」,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但是,這種做法也有科學依據-利用了河流水體的自凈能力。由於當時污染總量很小,在水體對污染的承載能力之內,水污染並未對人類的發展構成威脅,這個矛盾還不突出。這就是人類對水污染認識的第一階段-漠視階段。

(二)重視階段

20世紀50年代,由於世界范圍內工業化的發展,污染總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了水體對污染的承載能力。倫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納河氣味四溢,魚跡不見。西方發達國家認識到並開始著手水污染的防治,投入了不小的力量,但是,當時認為只要發展生產就必然有大量污染。這是人類對水污染認識的第二階段-重視階段。

(三)認真治理階段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污染防治已成為世界上幾乎人人皆知的一件大事。除了更高度的重視,更大的投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以外,還提出了水污染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清潔生產等新思想。開始提出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開始重視水污染的預防,但仍然認為工業生產和污染是孿生兄弟,仍沒有以水體對污染的承載能力為發展生產的標准。這是人類對水污染認識的第三階段-認真治理階段,也是我國目前所處的階段。

(四)節水防污、生態生產階段

新世紀已經到來,嚴重的水污染迫使我們創新思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引導我們創新思考,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們創新思考,人類對水污染的認識將進入節水防污、生態生產,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二、水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機理

(一)水污染產生的原因

回顧半個多世紀對水污染的斗爭,全世界,尤其是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創造幾千億的產值,治污就需要逾千億的投入,而污染日趨嚴重的形勢還難以遏制!我們需不需要有些新思想呢?污染產生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指導工業化的西方經濟學指導思想已不能適應現代工業化的新發展。從亞當·斯密和李嘉圖起,西方經濟學的指導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自然資源,尤其是稀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代代最大限度地開發,後代不就所剩無幾了嗎?如何符合代際均衡的原則,怎麼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呢。多創造社會財富是沒錯的,但是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害物,我們能夠允許財富和害物的創造並行發展嗎?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什麼是利潤呢?從經濟學上來講,利潤是產出減去投入的凈所得,治污的投入也是投入。如果治污的投入不被考慮在內,高利潤、高污染的產業導向就會使污染愈演愈烈,人們的真正受益就越來越小。

污染實際上是把有用的資源以錯誤的數量,在錯誤的時間,放到了錯誤的地點。目前水污染的重要指標是富營養化,實際上有機營養物就是食物,正是人類至今還缺乏的東西;目前水污染的另一重要指標是重金屬,實際上這些重金屬正是珍貴的工業原料。因此20世紀提出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並重,主要出於照顧人們對傳統經濟的認識;從21世紀的知識經濟理論來看,僅從經濟效益-利潤來看,對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水污染也是減少利潤的。過去的情況,只不過是由於認識片面,政策不同,改變了利潤的分配罷了。在新世紀人類開始了對水污染認識的第四階段-清潔生產、資源循環階段,就是從大系統看問題,工業生產和污染不一定是孿生兄弟,可能優生,即只有生態型生產這個獨生子。

(二)排污就是用水

過去人們只認為從水體中取水,改變了水資源的量是用水,水體在量上有承載能力問題;而向水體排污,改變了水資源的質則不是用水,水資源在質上不存在承載能力問題,這種思想是不科學的,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人類不管從量上還是質上改變水資源,都是對水資源的利用,鑒於水資源已是短缺資源,量和質都要合理利用,科學配置,都要受到限制。排污實際上是擠佔了環境用水,所謂「環境用水」就是必要保持一定量的凈水-即維持水體的自凈能力。而「生態用水」則是維持植被、動物群落和地下水等整個生態系統要素的用水。

因此,首先我們要修改1993年發布的《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把它改為《用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因為有取水性用水,還有非取水性用水,如長江旅遊業,太湖的網箱養魚,都已經成了破壞水資源的重要原因,必須加以限制。

其次我們要與環保總局一起修改1982年制定的《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限制排污不僅是為了保護環境,同時要從保護水資源的需要出發,因此向水體排污一定要根據水體的納污總量制定標准,一定要根據水功能區的劃分設置排污口。

(三)發展是治污的根本

在朱總理出席開幕式的,在美國國務院召開的中美第二屆環境與發展論壇的首席發言中,我提到兩個觀點,一是工業革命帶來了今天的物質文明,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但是,也帶來了污染生存環境和破壞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進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同時也積累了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中國歷史上的農業經濟是本著天人合一的維護生態系統的指導思想發展的,雖然保護了地球上部分的生態系統,但是生產力低下,隨著人口的增加,日益貧窮。今天我們共同追求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不要指責發展中國家污染嚴重、環境惡化,應該回顧自己的發展歷程,幫助發展中國家治理污染,更不要只為商業利益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企業;而發展中國家也不要過多指責發達國家污染的歷史積累和今天仍佔主要地位的份額,而是認識生存環境和生態系統破壞的嚴重性,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盡最大努力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系統。雙方應該攜手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

另一個觀點是發達國家今天能比較深刻地認識環境與生態問題,正是因為汲取了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否則連今天的環境與生態科學知識也沒有,因此,既不能以環境破壞為代價尋求非理性的發展,也不能以環境問題來限制發展,因為不發展就不可能深刻認識這個問題,也沒有經濟力量和先進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發達國家也不要以為今天你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認識就很科學、很全面了。生態系統是一個非平衡態的超復雜巨系統,至今計算機無解。例如對華盛頓特區這個生態系統,在座的諸位誰能說出,有多大的水資源量就是一個好的水生態平衡。當時,美國總統科技事務辦公室主任萊恩未表異議,不少美國部長和其他官員連連點頭。所以人類對某些經濟建設如大壩建設、調水等工程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並不很清楚,還要隨著發展進一步研究認識,不能隨便指責他人。當然,實踐已經證明對生態系統產生大擾動的,肯定會對其有破壞作用的建設不能搞,如調水不宜超過河流流量的20%,企業超量排污必須制止等。此後的美方發言,再沒有指責中國的環境問題,會後美國海洋和氣象局局長找到我說:「您講得精彩。」朱麗蘭部長事後說:「吳季松司長的發言對後來的會議做了導向。」

(四)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在上述新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逐步建立治污的新機制。

1、不要「先污染,後治理」,應通過清潔生產把污染擋在上游

清潔生產的思想在上個世紀後半葉逐漸轉變,上個世紀主要從工藝上考慮清潔生產。在新世紀,清潔生產的新概念是:從原料選擇到產品設計,從產品設計到工藝設計,從產品銷售到產品維修,從產品使用到產品廢棄,在設計、生產、消費和廢棄的全過程中,都要考慮到選擇適宜原材料,盡量節約原材料,減少廢棄物,不能增加污染,不斷促進廢棄物的利用和資源循環。也就是說「防治污染是生產鏈條中的組成部分」,缺了這一環節等於沒有完成生產,或者生產了廢品。這一指導思想改變了傳統工業「拚命生產,拚命浪費」的指導思想,把污染擋在生產的上游。應該從大學教育和工程師、技術員的再教育做起,宣傳清潔生產的新思想,再加上政府的宏觀政策導向,和傳統的污染生產一樣,清潔生產同樣是可以實現的,真正實現清潔生產只會帶動新的經濟發展,而不是相反。以我自己在幾種儀表設計和生產中的實踐,幾乎每一個產品,每一道工序,都大有改進的餘地,以至最終實現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不僅降低成本,還能促進產品銷售。

2、集中治污,提高治理水平,實現污染物資源化

「誰污染,誰治理」在污染治理的初期起到了警示、制約和初步治理的作用,但在法理和實踐上存在一些問題。從法理上看既然一個法人有能力治污,他本來就不該製造污染,如果後果嚴重觸犯了《水污染防治法》,觸犯法律的主體不能是糾正其後果的主體。從實踐上來看,越是資金缺乏,技術落後,管理不善的企業,其污染就越嚴重;就越沒有能力真正治理污染,有些所謂的「治污」實際上是應付檢查,時關時開,偷排漏排,污染轉移。污染物不入河道,排往他處,仍會通過土壤滲入地下,再匯回江河。這就是為什麼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大,而水體狀況改善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這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5萬元(3000美元)的地區,如按傳統工業化的老路發展,污染會日益嚴重,西方傳統工業的發展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5000美元(現值)的階段,由於技術水平,投資強度和投資周期所限,正是大上污染企業的階段。對於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產業預測證明了這一點:入世7年後紡織業增加就業282.5萬人,商業(主要是旅遊業)增加261.5萬人,食品加工增加31.6萬人,皮革製品增加21.9萬人,這些都是高污染,大耗水的產業。長江旅遊業的發展已經使白色塑料餐盒滿江遍布,珠江三角洲上述產業的引進,已經使東深供水工程無法給香港增加供水,如果不導向投資,防治污染,太湖流域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也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目前上海、蘇州、無錫等地都因為嚴重的水污染不得不另找城市水源地。隨著經濟發展(目前人均GDP為1000-3000美元),如果不高度重視產業結構優化,經濟按老路子增長則污染將進一步加劇,最後到那裡去找水?必須按流域保護水資源,加強流域治理,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技術進步,把污染擋在地域和生產的上游;必須集中治污,不能讓污染轉移;必須在清潔生產的同時,不斷促進技術進步,提倡高技術、高成效的集中治污,必須化學和生物治污,不能搞簡單的物理轉移。

3、科學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

盡管實現了清潔生產、甚至生態生產,在生產過程中也還是會有廢物排放,因此,要科學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才能促進資源永續利用。自然生態系統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例如40-80倍的水量可以把絕大部分污染物稀釋到無害程度。簡單推算,長江可以稀釋約200億噸達標排放的污水,這個能力就是納污總量,與科學設置的排污口結合就可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修復能力。

4、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大治污投入

水污染防治在充分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的同時,還必須有效掌握和運用市場規律。上個世紀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治污投入主要是政府的公共財政投入,到上個世紀末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私人資本對供水和治污的投入大大增加。我國是一個水污染十分嚴重的大國,又是一個不富裕的國家,調動各方面的投入,包括以各種形式引入外資,加大治污力度更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以清潔生產為指導思想,真正認識到治污是生產鏈條的組成部分,就該認為比電鍍使產品美觀更為重要。如果承認污水處理也是在生產一種產品的話,那麼污水處理的產業化,直至實行生態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就勢在必行。為此應採取以下措施:

(1)大力提倡國際標準的ISO-14000生態產品認證,提高到同質量信得過產品一樣的高度。如果本廠污水處理達不到高標准,向污水處理廠付費治污,同樣可以達到認證,就象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把多道中間工序分散到小公司一樣,由污水處理廠給ISO-14000認證廠家完成污水處理這道工序,使得污水處理廠成為有源之水。

(2)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規劃中就統籌考慮其市場前景和運行機制,就象豐田汽車公司的配件公司一樣,能夠自持運行。

(3)政府宏觀調控水價中的污水處理費用部分,使人們認識到象衣食住行中的食品是生活消費,田間清理為來年耕種要計入成本一樣,使用過的水再處理也要計入成本。當污水處理廠運行困難的時候,要實行污水處理費的保護價,使之能保本微利。

8、2021合肥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審好材料立意 寫好申發論述?

申論公務員考試中,申發論述一直是重中之重。作為考試的重點也是分值最高的題型,掌握好申發論述的寫作就是掌握了申論考試的「半壁江山」。而要想拿下這座大山就需要找准文章的立意,只有牽住了這個「牛鼻子」才能為寫作打好基礎。今天中公教育就以一道題為例向大家講解如何來尋找文章的立意。
【題干】
根據給定資料 6,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 分)
要求:角度新穎,觀點明確,結構完整,思路清晰,論證充分,語言流暢。1000~
1200 字。
【講解】
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看到本道題中並沒有從材料中選取一句話讓我們進行理解,因此通過題干點睛法確定關鍵詞以及關鍵詞之間邏輯關系來確定立意的方法並不能使用,因此必須要回到材料中尋找立意。
同時題干中出現「根據給定資料 6」字眼,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立意或總分論點必須出自於給定資料6,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閱讀給定資料6來確定總分論點。
【材料】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創新推動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新驅動一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房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著力,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年兩會的必談話題(黨和政府一直重視創新驅動)。縱觀世界,科技創新在改善環境、推動進步方面一直都是不斷向上延展的(創新的作用)。美國的一家公司把納米導線硅引入熱電材料,將導電和導熱分開,大大提高了發電組的轉換效率,同時還能從汽車尾氣中回收電,再回饋到汽車電池中去,兼具省油和降低碳排放的。減少污染、為大自然減負,科技突破為我們展現了更廣闊的進步空間(再一次強調可以創新可以改善環境)。
與此同時,美國為了保護濕地,實行「緩解銀行」制度,緩解銀行就是提供生態補償信用的機構。該制度的產生主要源於美國對濕地開發的限制,當大量濕地被開發破壞以後,美國政府意識到了濕地保護的重要性,於是出台了濕地開發的許可證辦法,要求濕增開發方在開發之前即做出補償動作,根據開發對濕地的影響,補償分為修復、創建、優化、保留四種,要達到濕地補償的評估要求,才能獲得開發許可證。作為濕地保護方面的一項制度創新,「緩解銀行」制度在保護濕地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使得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制度創新能夠推進環境改善)。
【分析】
通過閱讀給定材料我們可以看到:
一、在第一自然段的前兩句話中一直在強調創新的作用。所以文章話題應與創新有關。
二、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話講述的是科技創新的作用,其中科技創新很明顯屬於創親驅動的一部分。
三、第一自然段後半部分通過美國公司的例子告訴我們科技創新可以改善自然環境。
四、通過第二自然中美國「緩解銀行」制度的例子可以得出制度創新可以推進環境改善。而制度創新很明顯也屬於創新驅動的一部分。
【總結】
文章應是圍繞創新與環境保護展開的。通過材料案例的閱讀會發現二者之間的關系為創新對環境有改善的作用,此為文章的核心話題。而在文章中將創新分成了兩個部分,分別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者都能夠促進環境的改善。因此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應為文章的兩個分論點。
所以,本次文章的總分論點為:
總論點: 用創新給環境友好的擁抱
分論點: 以制度創新突破環保「乏力」的瓶頸。
以技術創新突破環保「無力」的困境。
【例文展示】
用創新給環境友好的擁抱
美國管理學大師托馬斯·彼得斯曾經說過: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改革開放的中國巨輪,劈風斬浪四十年,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然而,卻也面臨著水域開闊而暗流涌動、大河奔騰而泥沙俱下的現狀,昔日被稱為「西部金腰帶」的河西走廊如今卻成為生態失衡的「難民營」;「黃鸝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而在今天,詩句中的湛藍天空已被一片霧霾所代替,清澈的河流也是污跡斑斑。這些環境問題的出現無不對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環境保護已經成為限制社會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阻礙。因此,只有打開視野,銳意創新,才有可能給生態環境一個更「友好」的擁抱。
以制度創新突破環保「乏力」的瓶頸。每到冬天,全國各地便增添許多「霾愁」,各種違法排放行為的危害顯得尤為突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中如畫般的景色,現如今已經被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的境況所代替,而幾乎每一起污染事件都指向飲鴆止渴的粗放發展模式,成為社會公眾的共同痛感與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考量。二氧化硫頻頻爆表卻在曝光後數據突降,「壯士斷腕」的治理力度讓人嘆為觀止,凸顯出制度的漏洞;「環保審判無錫模式」評定為全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制度創新最佳事例,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只有張開制度創新的臂膀,才能早日展現「天藍藍」、「水綠綠」、「山青青」的綠色畫卷,才能為環境提供寬廣胸膛。
以技術創新突破環保「無力」的困境。我國傳統的能源開發主要是以煤和石油為主,然而隨著非可再生資源的不斷開發,能源危機的警報也一再拉響,不僅限制了經濟的發展,而且傳統能源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顯現。當前的環境形勢是不容樂觀的,只是簡單的進行整頓和修修補補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難題的,我們應該在技術革新上下大力氣。美國加州努力開發先進技術,實現了節能減排,促使環境持續向好成為現實;青島焰火晚會使用了無硫技術,不僅確保燃放安全,而且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由此說明,只有實現技術的創新,才能為環境改善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只有張開技術創新的臂膀,才能迎接環境友好的未來。
誰不渴望藍天常在?誰不嚮往綠水常流?然而現實卻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牽著你的手卻看不到你的臉。」面對洶洶而來的新一輪霧霾,諸多類似調侃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迎擊霧霾之痛,不僅需要短期的應急措施,也需要著眼長遠綜合治理,讓創新發展深入生態環境人心,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水青山」。

9、誰可以推薦一篇關於環境的申論作文給我,謝謝!

環境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造成變化的根本就是人類。
過去
茂密森林,無際草原,湛藍天空,清澈小溪,還有那撲面而來的清洗空氣,一切都十分美好。躺在草地,望天空白雲飄忽不定,聞甜蜜花香。靠著柳樹,看水中月亮潔白無瑕,享陣陣清風。走在林間,瞧「自然」多姿多彩,聽水濺鳥鳴。
散步於田間小路,總是看到忙碌的身影,無論夏秋,嬉戲於清澈小溪,快樂的笑聲總圍繞身邊。
現在
機器轟鳴,土地惡化,風暴不斷,原本的「美好」早已不見蹤影。塵土飛揚,來自各個工地。汽車擁擠,不見半點綠色,過度開墾,仰望天空不再湛藍。眺望河水不再清澈。那一抹抹灰代替了一切。時代變了,變成了高樓大廈,變成了科技發達,但環境也變了,再沒有翠綠和湛藍。
空氣不再新鮮,霧霾隨處可見,水質不再達標,內含的重金屬等物質無時無刻不再傷害著大家。稀稀疏疏的大樹不再挺拔,摸一摸低矮的樹葉上粘滿了塵埃,也許最後一滴水真是人類的眼淚。
未來
未來是個不定向的詞,也許環境逐步變好,也許繼續惡化。
讓地球回復青春,回到美好不在於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在於點滴的小事。希望「保護環境」的種子種到每個人的心中。讓風吹走昨日的塵埃,讓水源回到往日的清澈,讓白雲凈化天空,用一顆顆愛護環境的心撫平地球的傷口。
讓環境的壓力變成行動的動力,希望大家踐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願未來,不再沙塵肆掠;想今朝,青山綠水人歡唱。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