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創新故事
1、請你列舉我國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的例子各一個?
技術創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 制度創新 一國兩制 文化創新:從馬克思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思想到科學發展觀
2、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是什麼?
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是:
1、「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商業運行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躋身世界前列,上萬名建設者常年奮戰,5300多家設備製造企業大力協同,自2015年5月開工以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便開始了「加速跑」,並終於在5年多後交出成績單。
2、「海牛Ⅱ號」下鑽231米
刷新深海鑽機鑽探深度紀錄,高7.6米、「腰圍」10米、體重12噸,在南海超2000米的深水成功下鑽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這一紀錄的創造者,是湖南科技大學牽頭,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系統。
3、「深海一號」海中送氣
年供氣量可達30億立方米,向著更深、更遠的「深藍」挺進,永遠沒有終點。
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這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邁向「超深水」。
4、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
實現100萬千瓦滿負荷發電,在現場沸騰的歡呼聲中,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完成72小時帶負荷連續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
左岸1號機組、右岸14號機組兩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高速轉動,將金沙江的水能資源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送往華東地區。
5、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線
僅3分半鍾從零加速到時速600公里,硬朗飄逸的雙側堆疊棱線、獨特的「抱軌」結構、更強大的爬坡能力。
由中國中車承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3、我國科技創新的事例有那些?
我國科技創新的事例有:
1、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
2、「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3、曙光5000A
曙光5000A屬於超級百萬億次計算機,於2009年5月中旬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曙光5000A投入應用後,將為氣象、海底隧道、環保、船舶、大飛機製造、汽車、建築、鋼鐵、石油、機電、高校、科學院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計算服務,為城市減災防震提供安全保障。
4、「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
5、結晶牛胰島素
結晶牛胰島素是牛的胰島素結晶。牛胰島素是牛胰臟中胰島β-細胞所分泌的一種調節糖代謝的蛋白質激素。其一級結構1955年由英國桑格(S.Sanger)首先確定牛胰島素中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
(3)國內創新故事擴展資料:
創新思維
進行科技創新,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科技創新思維要講求縝密性和前瞻性,還要藉助於一些科學的思維模式。
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創新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對科研難題時設法尋求解決之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取得科學研究的優異成果。科技創新的思維方式,包括類比式、聯想式、跨越式等思維模式。
類比式思維是通過比較而進行的思維,常常是把較為陌生的事物與較為熟悉的事物加以類比,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指出,類比作為一種推理方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通過類比得到的推論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才能加以認可。
盡管如此,類比式思維提供的「可能性」為解決問題拓展了思路,依然是彌足珍貴的。類比式思維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模式。譬如,聲音和光線都是直線傳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現象等,而聲音呈波動狀態,由此可得出推論:光也呈波動狀態。
聯想式思維,是不同事物的表象之間存在的某種關聯引發了人們的想像,進而產生的思維活動。聯想式思維在科技創新中有重要作用。譬如從變色龍到偽裝服的研發思路。
研究者從變色龍能夠適應環境色彩變化而改變身體顏色的特性中得到啟示,研發出了用於軍隊的偽裝服。這是聯想式思維的一個成功範例。
4、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3、九章量子計算機
「九章」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求解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4、國產和諧號高速動車組
和諧號電力動車組是2004年中國引進德國、日本等國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生產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的總稱,是中國鐵路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類的視野,用於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5、中國創新的例子
比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天問一號探測器、九章計算機、嫦娥五號航天器、「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2021年7月23日,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邁向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中國創新的例子
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實驗顯示,九章對經典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計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1000000億倍,從而在全球第2個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奮斗者」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是我國的又一大創新之舉。
6、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北斗全面覆蓋:中國人的全球夢
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作為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北斗系統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七大系統組成。從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年的發展歷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的「全球夢」。
2、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截至12月1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里程約3.6億公里,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里,飛行狀態良好,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天問一號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3、九章量子計算,創造中國速度
九章計算機200秒的「量子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科學》雜志公布的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讓世界矚目。在谷歌「懸鈴木」計算機之後,九章練字計算機再次成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去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宣布研製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問題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要2天,因此他們在全球首次實現了量子優越性。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名「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實驗顯示,九章對經典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計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萬億倍,從而在全球第二個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4、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這個不必多說,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是40多年後,再次有人類航天器重返月球並採回樣品。對中國和全球航天界,這都是一項巨大的科學成就。歷經23天,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歷經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1731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嫦娥五號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完成,中國已成為航天大國。40多年來,全球航天領域科學家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月壤,此次帶回來的樣品,也將為中國對於宇宙研究提供很多的參考。
5、嫦娥上天,「奮斗者」下海
載人深潛10909米後,「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11月28日勝利返航。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0月27日,「奮斗者」號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斗者」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作業,並進行了視頻直播。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此次的研製及海試的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技術裝備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推動了潛水器向全海深譜系化、功能化發展,為探索深海科學奧秘、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又一利器,為引導公眾關心認識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7、有哪些體現創新精神的例子?
創新意味著另闢蹊徑,與眾不同……
在當今社會,人們格外推崇一種精神——創新精神。所謂創新我認為就是在有一定的理論科學根基的基礎上走自己的路,不同於前人,不同於大眾的路。
這樣的不同需要極大的勇氣。
周紅玲在面對究竟是「拆與不拆」火箭的兩難問題上,選擇了後者。這意味著一次極大的挑戰,不拆火箭可能會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周紅玲選擇從未有人嘗試過的答案,她的勇氣讓人欽佩,這是一次極富挑戰意義的創新。
創新需要堅定的意志。
南存輝的故事讓人感動,從一個小小的擦鞋匠,從忍受錐釘刺手開始,他的那種執著精神就深深叩擊著我的心靈。這種執著也化作了他的堅定,他的創新。如果說從一個當時社會的大眾的角度來看,無疑他給自己的企業的定位是有別於其他鄉鎮企業的,或者說是一種南轅北轍,是一種全新的思想,一股全新的力量。可是他無視這樣的突兀,他堅持著繼續自己的創新,堅持著保證產品的質量,並且追求工藝上更進一步的求精,最終改變了他自己一生的命運,甚至就憑借著他自身的力量,為中國在世界上留下了一筆燦爛。這是一次對於信念考驗的創新。
創新需要科學先鋒意識。
任何的創新走的都是前人從未走過的路,這也才使之成為「創新」。而先進的科學知識又始終代表著人類思想的先鋒,對於科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才能為每一次的獨特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是「曹雪濤為免疫學填補空白」還是「白廷輝屢破世紀級難題」,這其中都融會著他們的科學先鋒意識,融會著一個先鋒者的科學思維。
創新需要細微的觀察。
前一階段,我作為學校的科學實踐活動的成員之一,參加了上海市的創新大賽,賽會上各位參賽選手所帶來的各種與眾不同的作品讓我感觸很深。其中有一個作品是「用洋蔥汁噴灑蔬果表面以求蔬果的保鮮」,參賽選手坦言靈感就來自於生活,來自於洋蔥汁的怪味讓人覺得惡心,正是對於這一生活細節的重視,他設計了這一課題。
創新精神應該成為我們這一代的永遠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敢於創新才可能帶給我們更廣大的思想領域,才可能有所突破。尤其是現在,我們都是有著活躍思維的年輕一族。年輕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不願意受拘束。那就讓我們的思想隨著我們身心一同放飛。我們不會願意一輩子走的都是前人留下的路,這會使失去它原有的精彩。我們要另闢蹊徑,創造出我們的與眾不同。
8、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簡短有哪些?
如下:
1、何繼善: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他最擅長的就是給地球做「CT」,他的「CT」結果為我國探明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就是何繼善。
何繼善,81歲,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國際同行評價: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製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之一。
2、劉興勝:給激光器安上中國「心」
激光器是先進製造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高功率激光器過去一直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要打破壟斷,必須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疊陣」技術。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劉興勝,就是這樣的一位「破陣者」。
最近,劉興勝和他的團隊正在對「無銦(yin)化」疊陣的新一代應用產品進行測試,新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收到了國內外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保守是創新最大的障礙。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
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范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9、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有哪些?
1、李四光
在舊社會走過的道路,盡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畢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終達到的高度,以及對祖國和人民作出的貢獻,在當代中國科技界、知識界,的確是一面旗幟,無愧於黨和人民給予的這個高度評價。
2、華羅庚
從小就有強烈愛國夢的數學家華羅庚,他放棄美國優越的條件,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刻苦鑽研用數學解決了很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3、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以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域領先世界水平,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
4、鄧稼先和錢學森
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們始終保持一顆愛國心、始終走在中國武器製造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核和核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世界的先進水平歷史波濤滾滾向前,從不回溯,但無數閃光的名字及不朽的篇章、璨若星河。
5、於敏(中國「氫彈之父」、著名核物理學家)
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