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藍領創新工場

藍領創新工場

發布時間: 2022-05-22 22:50:06

1、江蘇省南通藍領技工學校好嗎

江蘇省南通藍領技工學校還不錯,雖然只是一所技術學校,但是學校專注於人才的培養,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每位學生可獲得3-4個技能證書,學校定期開展校園技能大賽,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各級技能大賽,促進學生技能成才。

歷年來,學生在「全國建設職業技能競賽」、「南通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全國青少年才藝大賽」等各類賽事中不斷獲獎,走出了一個個優秀技能人才。



(1)藍領創新工場擴展資料:

教學環境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教學水平高、實踐教學能力強、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歷年來,學校教師在省市教研活動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多次獲「南通市優秀教師」、「南通市優秀班主任」、「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學校設有機電系、交通系、建築系、軟體系、經外系、人文系、國際部和高技部,共六系二部,每個專業都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學校擁有完善的實訓工場,設有數控類、機械電氣類、建築類、汽修類、幼教類、護理類、商務類、軟體類、人工智慧、無人機應用技術等實訓工場。



2、人工智慧應該如何盈利?

第一原則——可控原則。可控原則是指,我們所發明出的人工智慧產品,無論是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或是超人工智慧,都必須是可控制,必須能夠完能全被人類所控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不能把它製造出來,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事實上,人類的其它任何發明也都應該遵循這一則,比如,飛機、汽車、電燈、原子彈等各種產品都是可控的,如果汽車開出後無法控制,不能停止下來,那將是非常危險的,這樣的產品不能投入使用的。

為了避免人工智慧的危害,可控原則是一個必須尊守的原則,目前的計算機軟、硬體都是可控的,控制它們的方法可以是按下終止按鈕或切掉電源等,將來的人工智慧也要有類似的方法加以控制,以便隨時發起、調整或終止其運行。

第二個原則——分工原則,又叫分而治之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對於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這三者一定要分開使用,避免三者合為一體。弱人工智慧是指智能水平低於人腦的人工智慧,如現在的機器人、無人機以及各種智能硬體等,強人工智慧是指智能水平和人類相當的人工智慧,也就是和人類一樣聰明的人工智慧,這種人工智慧目前還沒有出現,我估計將來也不會出現,因為人工智慧事實上只會出現兩個狀態,要麼不如人腦,要麼遠超人腦,因為計算機和人腦相比,人腦的特點是全面而復雜,計算機則是單純而卓越,人腦既有認知,又有情感和慾望、動機等心理要素,非常復雜,而計算機呢?無論它的軟體還是硬體都屬於非生命物質。

因此,它永遠也不會具備情感和慾望、動機這些生命物質特有的要素,因此,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永遠也不會全面超越人腦,但由於計算機的信息存儲量和運行算速度遠快於人腦,所以,它在某些智力活動和思維方面可以遠超人腦,表現得非常卓越,比如,在數字計算和記憶方面(搜索引擎),今天的計算機都已達到了人腦的數億倍。

另外,在簡單邏輯判斷方面,計算機也已遠遠超過了人腦,因為它的邏輯判斷速度遠快於人腦,可見,計算機有這樣一個特點:在智力能力方面,人類教會它們哪一方面的能力,它們就能在哪項能力方面遠超人腦,將來如果我們能教會

3、關於世界經濟的問題求救

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兼論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階段劃分
1.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合稱.科學革命是指人類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上的質的飛躍;技術革命是指人類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發明和突破,即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上質的飛躍.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在時間上往往是交錯展開的,社會發展中產生技術突破的需要,人們便會利用已有的科學知識進行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和實踐活動有能極大的推進科學的發展.二者的互動關系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日益明顯,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將兩個概念合起來稱為科技革命.
按照歐洲中心論者的觀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內生地發源,發生於西方世界.這容易讓人產生疑問:什麼是科學和技術 古代中國有沒有科學和技術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算什麼 中國古代文明對世界文明有沒有貢獻
科學是建立在事實檢驗基礎上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技術則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的觀點,中國燦爛的文明中有先進的科學和技術,當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學和技術.中國在十六世紀以前已具有了較完備的科學技術知識體系.沈括在1086年完成的《夢溪筆談》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記述了當時的科學成就,自然科學有數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工程學,冶金學,建築學,生物學,農藝學,醫葯學等學科,人文科學有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可見科技知識之豐富.
依附理論代表人物之一的貢得·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用大量的史實說明十五至十八世紀,中國及印度的技術和科學思想傳播到了西方,並構成了西方世界興起的重要原因.這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世界經濟史和科技革命的問題.
2.科技革命的階段劃分.考慮到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在時間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階段的劃分便以技術革命是否發生為標准,因為認識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學革命的成果仍要通過技術革命來體現.以16~18世紀西方世界的興起為界,科技革命大體上分為兩個大的時期:古代農業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來工業文明的科技革命.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的揚棄,二者之間是繼承和發揚的關系.根據李約瑟的研究,公元1世紀到18世紀,至少有26大項超前約十個世紀的技術發明由中國傳到西方,而同時西方傳到中國的技術發明只有4大項.這足以說明近代以來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東方先進科技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
古代科技革命由於本身零散的特點和缺乏資料,很難細分出階段來.我國朱寧等學者在《變亂的文明》一書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個技術性標志:煉鐵,造紙和印刷術.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古代科技有著豐富的內容,其中凝聚了古人的實踐和智慧,並且構成了近代以來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礎.
近代以來科技革命按傳統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稱為產業革命或工業革命,在18世紀60年代前後開始,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以電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從20世紀40 年代開始,以電子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
科技革命影響世界經濟的範式和規律
1.技術—經濟範式(tech-economic paradigm).範式(paradigm)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學學專家托馬斯·庫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來的,本意是指科學理論研究的內在規律及演進方式.1982年技術創新經濟學家G·多西將這個概念引入技術創新研究之中,提出了技術範式的概念.1983年,C·佩雷茲(C. Perez)在發表於《未來》雜志的論文《社會經濟系統中的結構變遷與新技術吸收》中提出了技術—經濟範式這一概念.1988年,技術創新經濟學家弗里曼與佩雷斯在合作發表的《結構調整危機:經濟周期與投資行為》又發展了這一概念,認為其重要特徵是"具有在整個經濟中的滲透效應,即它不僅導致產品,服務,系統和產業依據自己的權利產生新的范圍;它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濟的幾乎每個其它領域,即它是一個'亞模式'".我國學者王春法(2001)將技術—經濟範式定義為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技術結構以及由此決定的經濟生產的范圍,規模和水平.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其一,以相互關聯的各種技術所組成的一個或者幾個主導技術群構成了不同時代經濟增長的技術基礎;其二,一定時期內經濟增長的方式,軌道和規模也隨著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一國乃至世界技術—經濟增長範式的更迭.技術—經濟範式變遷的過程就是打破常規和建立新範式的過程,而技術創新是技術—經濟範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技術—經濟範式的結構圖標如下:
圖中的關鍵要素概念是由克 弗里曼等率先提出,並且有三個重要特徵:其一,成本較低並且相對成本迅速下降;其二,在長期內幾乎無限的供應能力;其三,在整個經濟系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關鍵因素即是所在技術—經濟範式中科技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又決定著該技術—經濟範式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因而在各種不同的技術—經濟範式中居於核心地位.
2.技術—經濟—社會範式
技術—經濟範式有助於解釋科學技術革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路徑,但是局限之處在於只討論了技術與經濟兩個范疇,而對社會變革沒有涉及.這可能是因為在西方經濟學家眼裡,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是不會變化的.所以這一範式不能揭示技術,經濟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不可能揭示技術變革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深遠影響.筆者在技術—經濟範式的基礎上,提出一種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的技術—經濟—社會範式.結構圖標示如下頁:
這種範式可以解釋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如果承認農業文明中有科學技術進步, 就應該說明科技革命如何使農業文明邁向工業文明,說明這其中的變革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3.科技革命影響經濟活動的深層規律
經濟活動是指人們以較低成本獲得較高收入的生產和交換活動.技術進步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圍繞人類自身的解放而展開的,這與人類生存的需要也是相一致的.首先是人類從自然界奴役的狀態下解放出來,畜牧技術,農耕技術,醫葯知識,天文地理知識等使人類步入了農業文明,保證了人類的生存繁衍,並有了可以交換的剩餘產品.其次是人的身體由低級到高級的逐步解放.這個過程在農業文明時期便已開始,如輪子的發明使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各種金屬工具,刀具,機械的發明都使人類從笨拙的體力勞動轉向技巧性勞動.在近代工業文明來臨的前夜,人類的
科學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人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近代以來的三次科技革命使這一進程加速.各種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使人類掌握了超過自身無數倍的動力,實現了歷史上無法創造出的經濟奇跡.電的發明和應用不僅是一場能源革命,而且是一場控制技術革命的開始,微電子技術使生產可以達到自動化控制.如果說能源動力革命是人的體力的解放,控制技術革命則是人的神經指揮系統的解放.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人的大腦的搜索和儲存信息功能也會部分地得到解放,人們便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把精力集中與大腦的思考和創造發明,這將極大地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隨著每一層次的人的解放,便會興起一個新的產業,經濟便會躍上一個新的台階.農業,工業社會莫不如此.世界經濟的萌芽,形成和發展也是隨著科技進步帶來的人的解放而逐步展開的.
4.科技革命與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著作《長波周期》中,研究了資本主義140年中36種價格,價值額和產品生產量指標的時間序列,提出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半世紀左右的長期波動, 從1780年到1920年共分為兩個半長周期, 20年代正處於長波的下降波.這一理論被後來的30年代大危機所驗證.他認為,經濟長波的產生是因為主要固定資本產品更新換代在經濟生活中所引起的長期平衡周期.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業循環》中第一次提出,技術革新是資本主義經濟長期波動的主要起因.他用技術革新來解釋經濟長期波動的理論被後人稱為長波技術論.
以熊彼特的長波技術論為基礎,以西歐現代長波技術論為主體,由包括西歐大部分長波學者和美國一些長波學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長波學派之首的現代長波技術論學派.這一流派高度強調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在這一流派中,英國克·弗里曼的勞工就業長波論,美國格·門施的長波變形模式論,荷蘭馮·丹因的創新壽命周期長波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長波理論.他們都把基礎技術創新看作制動長期波動的主要杠桿和最根本原因.
關於長波理論仍有很大爭論,誰是誰非有待事實去驗證.我的看法是,技術創新是經濟長周期波動的首要原因.我的技術—經濟—社會範式有助於說明這一點.
科技革命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進步
1.科技革命引起生產力諸要素變革
(1)勞動資料的變革.勞動資料(主要包括工具,機器和設備)是人類勞動經驗,技能和科學技術知識的結晶.勞動資料的水平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顯示器.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資料的性質,結構,功能等都發生了巨大變革.以前的機器只包括工具機,傳動機和動力機三個部分.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由於控制論,資訊理論和微電子學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機器系統的結構發生了質變,增加了控制機部分,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利用電子計算機還可以實現對生產運行的全程監控.另外,工業機器人進一步擴展了人類勞動的職能和范圍.勞動資料變革的趨勢是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
(2)勞動對象的變革.由天然材料到各種金屬材料,再到橡膠,樹脂,塑料和化學纖維等新型材料.每一種材料的變革都能帶來相關產業的興起.例如鋼鐵工業和化學工業等.由於量子化學,結構化學和固體物理學的發展,人們對材料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微觀層次.納米技術將創造很多新興的材料.勞動對象變革的趨勢是日益人工化,合成化和微觀化.
(3)勞動者素質的變革.隨著人類自身從體力到腦力的解放,對勞動者素質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靠體力和熟練勞動已不適應生產力進步的需要."藍領"人數相對下降,"白領"人數相對上升的趨勢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以適應更加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勞動者素質變革的趨勢是日益專業化和智力化.
(4)組織與管理的變革.組織與管理是一切具有一定規模的共同勞動的機構所具有的職能,它也是一種生產勞動,屬於生產力系統的運籌性要素.現代化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發展到了很高水平,組織管理的科學化成為決定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和管理中計算機及網路的使用,使管理可實現全球范圍的高效運作.
2.科技革命引起生產力內在結構的變革
在生產力系統內部,科技,教育,信息,組織管理等非實體性要素的作用日益增大,而實體性要素的作用在相對減小.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也主要地依靠非實體性要素的改善和提高.科學技術已經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科技革命帶來產業結構的變革
產業結構是生產力的組織形式,是一個經濟體所擁有的資源在各產業間的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
各產業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的變化關系.產業結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其變化的基本特徵,就是產業結構重心的轉移.這種轉移一般在兩個層次上進行,即產業內部結構重心的轉移和產業部門之間結構重心的轉移.
農業結構的進化
農業中分化出了手工業,後來發展成現代工業,而農業本身也在科技革命和工業化的推動下發生
著持續的結構性變革.特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明顯加快,出現了農業全盤機械化,化學化,良種化和工業化的趨勢,使農產品產量,質量以及品種數量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畜牧業由於更適於高科技的規模化生產,其發展明顯快於種植業,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肉蛋奶等畜牧業產品的需求.面向農業的服務業,農用加工製造業,石化工業,生化育種等行業蓬勃興起,也大大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隨著農業結構的進化,農業就業結構也發生著變化,農牧業人口不斷下降,並向服務業和工業部門轉移.
工業結構的進化
隨著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工業結構也發生了三次重大變化.第一次是以輕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化,
生產的紡織品主要是滿足廣大農業世界對衣著的需求;第二次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化,主要是由於機器生產在輕工業中的擴展,推動著機械工業及為其提供原材料和動力的鋼鐵,煤炭,石油等重化工業的新技術群和產業群的興起,有效克服了重化工業對資源和能源的浪費,並推動了工業產業的高科技化.總的趨勢是以輕紡工業到重化工業,再到高科技工業,從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工業轉入知識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科技投資和治理投入大幅度提高,整個工業結構向自動化,高科技化,智能化發展.
三大產業比例關系的變化
在原始社會末期形成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和可以說是近代三大產業的雛形.歷史上產業重心發
生了兩次大轉移.第一次是由農業向工業的轉移,也就是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從原始社會末期到產業革命前期,農業一直是主導產業,產業革命後,工業產值和就業人口比重上升,上升為主導產業部門.第二次是由工業向服務業的轉移,也就是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移,從戰前起開始,並由於戰後科技革命而大大加速.其基本特點是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急劇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由停止轉為逐漸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迅速上升.這一過程以科技革命帶來人的逐步解放的進程是相一致的.
科技革命與生產關系的互動
按照馬克思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科技革命與生產關系或制度之間仍然存在這
樣一種辯證關系.
三次科技革命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三次調整.
科技革命首先是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變革必然引起新興產業部門的興起,產業結構也隨之發
生變化,陳舊的產業及其生產關系的地位必然衰落,而新興部門及其生產關系會占據主導地位,因而也必然到來生產關系的革命性變革.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機器大工業戰勝了工場手工業,工業資本主義得到確立和發展;第二次科技革命是重化工業,飛機汽車製造業,電力通訊,軍工等資本密集型產業群興起,由於產業本身發展的需要,加速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使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第三次科技革命則促使高技術產業的崛起,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大量跨國公司的出現,同時大量擁有高技術的中小企業涌現,風險投資業蓬勃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呈現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與中小高技術密集型產業並存的局面,一方面通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傳統產業推行全球化戰略尋找市場,另一方面又保證了科技領先的產業的發展.
制度對科技革命的重要作用

4、喬布斯為什麼成功了?

1.漂亮的設計

斯庫利表示,他和喬布斯都喜歡漂亮的設計,而喬布斯還認為,應當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去開始設計。他們曾學習義大利設計師,包括汽車設計師。他們學習汽車各方面的設計,包括舒適性、材料和顏色等,當時在矽谷沒有人這樣做。斯庫利表示,這樣做並不是他的想法,而是喬布斯的想法,不過當時他的專業背景是設計。蘋果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計算機,還包括產品設計和營銷設計,這是一個有關公司定位的問題。

2.用戶體驗

喬布斯總是會考慮這樣的問題,即產品的用戶體驗是怎樣?用戶體驗是一個端到端的系統,也與產品的製造、供應鏈、營銷和零售有關。

3.不進行小組討論

喬布斯曾表示:「如果一個人根本不知道基於圖形的計算機是什麼,我怎麼可能詢問他基於圖形的計算機應該是什麼樣?之前沒有人見過這樣的東西。」喬布斯認為,向他人展示一款計算器無助於解釋計算機的工作方式,因為跨越太大。

4.完美主義

喬布斯認為每一步都必須做好,他對一切事都講究方法,並且非常謹慎。喬布斯實際上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5.前瞻性

喬布斯認為,計算機將成為消費類產品。在80年代早期,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想法,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個人電腦只是體積小一點的大型機。這也是IBM的看法。另一些人則認為,個人電腦可能類似游戲機,因為當時已有數款游戲機面市。但喬布斯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認為電腦將改變世界,幫助人們獲得此前不敢想像的能力。電腦並不是游戲機,也不是將大型機小型化。

6.最小化

喬布斯的方法與眾不同的一點在於,他認為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你應當做哪些事,而是你不應當做哪些事。他是一個最小化主義者。喬布斯總是在削減一些元素,使產品達到最簡的水平。當然,喬布斯並不是讓產品過分簡單化,他只是使復雜的系統簡化。

7.招聘最優秀的人才

喬布斯總能找到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他有領袖氣質,能吸引他人加入他的團隊。此外,他也能在沒有實際產品的情況下使人們接受他的看法。喬布斯總是去接觸那些他認為在某一領域最優秀的人才。他總是親自負責自己團隊的招聘,而不是將招聘工作交給其他人去做。

8.完善細節

喬布斯的一個理念是「改變世界」,另一方面喬布斯也非常關注細節,例如如何開發產品,如何設計軟體、硬體和系統,以及產品應當有什麼周邊設備。他總是親自參與廣告、設計和一切事情。

9.保持較小的規模

喬布斯不喜歡大公司,他認為大公司充滿官僚主義,缺乏效率。他將這些公司稱作「笨蛋」。喬布斯曾經認為,Mac團隊的成員不應該超過100人,因此如果有人想加入,那麼必須有人離開。喬布斯曾表示:「我無法記住超過100個名字,而我只希望與熟悉的人共事。因此如果規模超過100個人,那麼我們必須改變組織架構,而我無法以那樣的方式工作。我喜歡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觸到所有事。」

10.拒絕糟糕的工作

斯庫利認為,蘋果就像一間藝術家的工作室,而喬布斯則是一名熟練的工匠。一名工程師曾經向喬布斯展示剛剛寫好的軟體代碼,而喬布斯在瀏覽了之後就表示:「還不夠好。」喬布斯總是迫使他人做到他們能達到的最好水平,因此蘋果的員工總是能完成一些他們原本認為無法完成的工作。

11.良好的品味

喬布斯與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人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喬布斯有良好的品味。蓋茨等人總是關注那些能佔領市場的產品,推出的產品總是為了搶占市場。但喬布斯從不這樣做,他認為應當做到完美。

12.從系統角度考慮問題

iPod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反映了喬布斯對用戶體驗,以及整個端到端系統的關注。喬布斯總是關注端到端系統,他並不是一名設計師,而是出色的系統

5、江蘇省南通市藍領技工學校 怎麼樣?

南通市藍領技工學校是江蘇省重點技工學校,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於一體,學校設崇川校區和濱海校區,現有三年制中技、五年制高技、3+3中高職銜接教育、3+4中泰留學等多層次辦學。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教學質量優質,育人氛圍濃郁,具有良好的社會知名度。

南通市藍領技工學校是江蘇省重點技工學校,設崇川校區和濱海校區兩個校區,學校秉承「真心辦學,良心育人」及「一切為了學生的就業和發展」的辦學理念,注重強化技能訓練,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培養學生實用技術和實踐操作技能為特色。

開設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幼兒教育等熱門專業28個,擁有數控類實訓工場,機械電子類實訓工場,建築類實訓工場,汽修類實訓工場,工商管理類實訓工場,多媒體教學機房等完善的各類實驗實訓設施,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教學質量優質,育人氛圍濃郁。



具有良好的社會知名度。先後榮獲「江蘇省重點技工學校」、「江蘇省教學管理規范校」、「中國社會組織評估AAA單位」、「江蘇省百強千優團組織」、「南通市五四紅旗團委」、「優秀科教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優秀創新創優項目單位」、「教育事業優秀團體」等榮譽。

6、求2010形勢與政策答案~~

調的「干中學」, 而非我們觀察到的「試中學」,那麼老牌工業國英國將仍然統治世界,沒有後起的德國、美國的崛起機會。事實是,新興的產業往往淘汰落後產業,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就有嚴肅的選擇和消化問題。中國引進外資時有嚴格的產業政策,阻止夕陽產業和污染產業的流入,比東歐轉型國家更能有選擇地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像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這樣的後起之秀,敢於挑戰汽車行業的跨國公司,在於敢於創新的勇氣,而非「知識積累的優勢」。

新古典理論之三是經濟學與政治學的民主理論。西方理論家一直看好「民主國家」印度而非中國,其理論依據是自由民主更符合人類的自私本性。

沒有在西方長期生活的人,很難想像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實質是維護利益集團現狀的制度,卻不是改革不合理現狀的制度。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明確指出,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美國政府被金融財團俘虜,只有拆散金融財團,才能擺脫金融危機。但是,至今觀察到的美國救市措施,花了上萬億美元拯救金融寡頭企業,比十年內醫療改革的總成本還多。美國政府大規模動用納稅人的錢挽救金融巨頭的資產,卻無力打破金融寡頭的壟斷。美國標榜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造成軍工、金融、律師三大利益集團主導美國政治、阻擾社會改革的政治局面。美國的議會民主制無力約束軍火工業、金融寡頭和跨國企業對經濟的操縱,因為政客競選依賴財團的政治獻金。美國最高法院最近裁決,否決對企業政治獻金的限制,把金錢干預政治說成是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赤裸裸地暴露美國金錢政治的本質。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經濟學家普遍觀察到貨幣政策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有限。中國政府的財政政策立竿見影,西方政府的財政政策卻舉步維艱,原因是發達地區的選民不願補貼不發達地區的基礎建設,怕企業出走到勞工便宜的地區。換言之,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議會民主制傾向於維護地區差距,客觀阻礙國家整體的結構調整。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技術升級和抗危機能力,顯示中國的宏觀管理體制,能更好地兼顧全民利益,走出新的宏觀經濟學道路。中國的結構調整之快,超越了凱恩斯經濟學單純拉動內需、維持就業的目標。

三、中國經濟崛起的社會學與歷史學難題

不但西方經濟學難以理解中國的經濟崛起,傳統的西方社會學和歷史學也覺得中國經濟的發展謎團重重。西方左翼思想家難以理解為何發達國家的工會目前成為改革的阻力而非動力。西方政治學家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窮人的信仰,只要經濟發展催生中產階級,中國的政治體制必然回歸西方的自由民主法制,他們認為這是人類社會的普適價值。奇怪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打破了這些傳統的思維。幾個事實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新思想影響下中國農民的創造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勢之一。不但中國革命依靠農民,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始於農民創造的包產到戶。中國農民的教育普及率遠在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之上,給農民工進城奠定了基礎。中國鄉鎮企業的崛起,促進中國國企的改革,制約了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獨大局面。中國農村的集體土地所有制,更是中國廉價社會保障的基礎。中國農業的技術進步,不但可以養活中國人口,還有出口競爭力。看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離開農村的發展就是空話。中國的新農村建設,走出了西方大農場以外的新路。

第二,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資本積累的新經驗。資本主義的歷史經驗認為窮國多的是勞力,缺的是資本。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中,儲蓄率和投資率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積累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發展中的中國竟然資本輸出到最富強的美國。中國的高儲蓄率和高技術進步率,不能不說是經濟史上的奇跡。說到底,中國自然資源的公有制,創造了經濟發展中的最大信用。中國政府的效能,又將信用轉化為資本,大幅降低創業風險,大幅提高資本收益率。這是傳統資本理論沒有預見到的中國創新。

第三,中國的開放政策不僅是對外開放外資,而且是對內開放移民。西歐殖民主義400年間對外移民僅幾千萬人,為此佔領非洲、美洲、澳洲的大片領土,販賣人口、奴隸與毒品,消滅當地的民族與文化,還引發兩次世界大戰。而中國30年間約兩億農民工進城,不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動盪,更沒有引起世界戰爭,帶來的是中國城市化的擴展和全球消費品供給的繁榮。中國放鬆農民進城限制的速度,遠勝於西方發達國家放寬移民限制的遲疑。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和二戰後戰敗的德國與日本不同,不是美軍佔領下的被迫選擇,也不是蘇聯在西方挑戰下的自我瓦解,而是中國領導集體的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中國全方位的學習實驗,擺脫以往意識形態和文化偏見的限制,來源於自己不斷戰勝困難的歷史與信心。

第四,中國的改革進程解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矛盾。中國技術進步的速度打破了發展中國家科技進步依賴於經濟發展的常規,表明中國儒家文化提倡的教育傳統深入人心,比基督教和猶太教文化還能適應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再窮的農民家庭,一旦進城打工獲得收入,首先投入的是子女教育,而非物質消費。中國的鄉鎮企業家敢於和國有企業和跨國公司競爭。中國溫州商人和福建農民走出去的冒險精神和創業能力,超過西方殖民主義在炮艦政策支持下的擴張能力。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面對西方的反華浪潮,中國留學海外的學子與旅居海外的華人表現出舉世震驚的團結。中國2000年的統一歷史造成的中國文化的凝聚力,超出西方媒體的想像,也打破了民族國家和民主意識等西方概念的局限。中國地方政府對鄉鎮企業、外來投資的整合能力,超越亞當•斯密時代政府僅僅扮演守夜人的角色。在四川汶川地震中,中國軍隊、企業界、民間團體、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協調能力,給世界全新的印象。

人們要問,中國崛起是否能超越日本與東亞模式的局限,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華盛頓共識之外的思路?這也是我們要討論的又一問題。

四、中國之道的觀察與探討

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條經驗,是混合經濟的健康發展,遠勝過東歐的全面私有化。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中國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中國非盈利事業的學習能力,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色。中國的社保成本低,中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主要不是依賴社會保障稅,而是集體所有制的土地。這次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大減,日本、德國受到的沖擊超過美國。然而中國2000萬農民工返鄉,不僅未造成社會動亂,反給農村現代化帶來新的動力。東歐、南亞和拉美以私營經濟為基礎的國家,在經濟危機下就難以維持社會的穩定。經濟特區在印度這樣土地集中、貧富懸殊的國家也難以推行。中國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平衡發展的混合經濟。過大或過小的民營經濟或國有經濟都不利於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沒有非盈利的教育科研和醫療的發展,社會也不可能長治久安。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條經驗,是政府角色「規劃協作之手」的重新定位,遠超過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給政府派定的「守夜人」角色。守夜人只看護有產者的財產,無需顧慮窮人的就業和脫貧。勞動分工的發展使社會協調的任務遠比亞當•斯密的工場手工業時代復雜。夕陽產業的利益集團往往用政治經濟和法律手段阻撓新興產業的發展。全球化時代的不平等競爭也使發展中國家的趕超需要民族國家的支持。技術革命的創造性毀滅使夕陽產業的結構轉型矛盾尖銳。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使市場監管往往落後於市場的發育。知識經濟的共享特性使私有產權的保護日益局限。國際勞動分工的新局面使政府在全球化中承擔的國家保險地位大為加強。中國的地方政府在扶持產業調整、創造就業和技術創新上扮演了組織者、協調者和催化者的角色,中國的中央政府在改革開放中利用宏觀調控和地區協作,承擔了企業和地區創新實驗的社會保險,大大降低了內資和外資企業的啟動風險。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各級政府介入民營企業的重組整合,效率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通過法院的破產兼並程序和財政部的注資運作,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效率,居於世界之冠。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條經驗,是政府和企業發現,市場是國際競爭的手段,而非發展戰略的主宰。蘇聯、東歐激進的價格與外貿自由化,摧毀了社會主義的工業體系。中國雙軌制下的價格並軌,給企業創造了學習調整的空間。中國的匯率政策和關稅政策因時制宜,在國內企業還不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時候,提供了初生產業的適當保護。經濟特區的開放窗口,又提供了外向型企業的戰略信息。當中國企業的技術競爭能力逐漸增強時,中國又主動引進國際標准,降低匯率和稅率,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都比拉美東歐在西方國家主導下的片面市場自由化措施,更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條件,有利於把握國際競爭的機遇。中國善於適應和把握國際市場的走向,避免成為西方主導的國際市場的附庸。相反,中國的崛起,有助於制約跨國公司的短期行為和西方大國的自利格局,使國際經濟秩序能向更加公平的方向轉化。目前金磚四國的貨幣互換協議,有利於規避美元貶值的風險,這是中國對改善國際金融秩序的重大貢獻。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條經驗,是中國創造了市場經濟下民主制衡的新方式。我們注意到,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破產危機,顯示西方發達國家傳統的資方與工會的對立制衡,難以實現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國際競爭。美國企業的創新和競爭能力,被美國社會協作的低效拖垮。

以美國的醫療改革為例。美國醫療技術世界領先,但人均醫療成本是歐洲、加拿大的2倍,日本的3倍,導致保險公司發財,製造業衰落出走。令外人驚奇的是,美國民主黨奧巴馬總統的當選,依靠力量之一是工會,改革醫療體制是民主黨最重要的競選訴求。非美國的觀察家預料,這一次美國的醫療體制改革該有希望,尤其應當洗刷世界上最富的美國卻有5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障的恥辱。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最近美國馬薩諸塞州補選民主黨大本營肯尼迪總統弟弟愛德華•肯尼迪去世留下的參議員空缺,民主黨卻失去核心地區的參議員議席,失去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多數,對奧巴馬總統的醫療改革計劃以嚴重打擊。投票給共和黨的正是歷來支持民主黨的藍領工人。美國政治為何如此「反常」?我請教了資深民主黨元老,方知資本主義體制下每個利益集團都只管自己的短期利益,沒有國家利益或是階層利益下合作的概念。對改善美國國際競爭力有利,應當也對美國人保住就業有利的醫療改革方案,竟然得不到民眾支持。利益集團的宣傳之下,可以歪曲事實,幾乎人人都覺得自己是輸家。令我驚奇的是,最反對醫療改革的竟然是民主黨的支柱——強大的工會。因為美國工會是按行業與企業組織的。壟斷大企業的大工會和企業資本家的討價能力強,得到的退休和醫療待遇就高於中小企業。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險,意味著抽肥補瘦,大工會覺得自己得不償失。窮困老人反對,因為只要過了退休年齡,就可享受現有的醫療低保。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參加政府的強制醫療保險,因為覺得年輕不容易生病,不願意交稅補貼病人。最後剩下又窮又病的中年人,也對醫療改革不熱心,因為他們的頭號憂慮是就業,據說醫療改革會提高企業成本,降低就業可能。只剩下以醫療改革作為競選口號的政治家還在堅持,為美國未來著想的醫療改革竟然遭到如此結局,美國要恢復國際競爭力談何容易?難怪奧巴馬國內改革不成,又在中國的匯率和西藏問題上作秀來補償國內的民意下跌。

中國人從小就准備吃苦而非追求享樂,因為中國的人均資源遠比西方國家低。中國的歷史從來教育民眾和領袖愛惜人才,因為民眾的短期利益只有在長遠利益的引導下才能得到保障。中國自下而上的實驗創新,分散了試驗風險。地區試驗成功後,再由其他地區仿效,中央總結推廣,使中國在過去30年間,廢除舊規建立新規的速度和社會效果,遠在西方發達國家推行的繁瑣法制和放鬆規制的兩難之上。可以說,中國政府官員的「政績競爭」優於西方議會競選的「許諾競爭」。中國開創的「機遇、協商和實驗」的社會改革模式,和西方傳統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社會運作模式相比,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選擇。

7、司馬南談藍領備受爭議,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工廠上班?

如今的社會發展飛快,地方經濟也得到提高,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賺錢養家的工作,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內心更渴望體面的白領工作,不僅能夠滿足虛榮心,還能收獲外人的羨慕與尊敬,雖然工廠上班工資更高,但他們卻不願意接受成為工人的想法。在敢想敢做的年輕人眼裡,他們認為只有體面安穩的工作才能配得上自己,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畢竟人往高處走,有時候的高收入需要更多付出與汗水,雖然工廠沒有加班,每月工資甚至可以到達兩萬,但背後是枯燥無味的流水線和體力勞動,只有極少部分拚命的人才能拿到高工資,在經過一番對比之後,我想年輕人心裡的答案很清楚,他們寧願選擇收入不高的體面工作也不願在工廠中度過平平淡淡的人生。

一、白領是更體面自由的工作

白領有著規律的工作時間,在閑暇之餘可以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雖然收入不高但並不存在風險,能夠讓人輕輕鬆鬆度過一輩子,而且在外人眼裡更值得尊敬,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安慰。

二、高收入需要更多的汗水和勞動

我們只看到藍領的高收入,殊不知這些回報都是靠大量重復的體力勞動來換取,為了養家糊口他們拚命工作,不顧身體的勞累和疾病折磨,生活從來就是如此,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

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抉擇

年輕人的想法更加自由,他們渴望得到不一樣的人生精彩,至於職業只是掙錢養家的工具,尊重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才最重要,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人生選擇,過多在意外界看法會束縛自己,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遵從內心。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8、無錫健鼎電子廠是做什麼的?

健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在台灣桃園平鎮工廠正式量產, 主要從事印刷電路板(PCB)的生產與研發。歷經十餘年,健鼎科技在台灣平鎮、江蘇無錫及湖北仙桃三地創建了生產基地。公司客戶涵蓋中國﹑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共設立20多個銷售服務點。

健鼎科技致力於發展成為全球PCB的研發和製造中心。2017年全球PCB企業產值綜合排名第六,2017年中國印刷電路行業排行榜綜合PCB企業排名第二。

2017年無錫廠獲得「江蘇省(健鼎)印刷電路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無錫廠與仙桃廠皆獲得省高新企業稱號,並分別於2017年及2016年獲「兩化深度融合創新試點企業」。

(8)藍領創新工場擴展資料:

由於這類操作工不需要經過嚴格的職業訓練,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要求並不苛刻,員工中有些是具有相關經驗就可以,有些經過企業培訓後就可以立即上崗。外出打工人員主要以傳統方式就業,通過熟人介紹,和老鄉或朋友結伴出來打工。民工荒同樣引發了生產線操作工的嚴重缺乏,企業急需此類工人。

企業採取的措施主要是通過人力資源公司代招,於此同時,近年衍生了一種新型就業渠道,就是通過網路平台實現勞務信息的對接。發展較快的有民工網、藍領技工網和中勞網。根據民工網相關負責人統計信息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逐步認可這種就業方式,但急需解決的是用人單位的誠信問題。

9、喬布斯的生平簡介

喬布斯的生平簡介如下: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世就被父母遺棄了。幸運的是,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一對好心的夫妻領養了他。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裡成立了蘋果公司。

公司的名稱由喬布斯定為蘋果。而他們的自製電腦則被追認為「蘋果Ⅰ號「電腦了。

蘋果公司成立初期,蘋果機的生意清淡。1976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演示完電腦後,決定訂購50台整機,這是做成的第一筆生意。

從蘋果辭職之後,於1986年喬布斯花1000萬美元從喬治·盧卡斯手中收購了Lucasfilm旗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Emeryville的電腦動畫效果工作室,並成立獨立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1996年蘋果公司經營陷入困局,其市場份額也由鼎盛的16%跌到4%。與之相對應的是喬布斯公司由於《玩具總動員》而名聲大振,個人身價達到10億美元。

但是喬布斯還是於蘋果危難之中重新回來,回來後的喬布斯大刀闊斧改革,停止了不合理的研發和生產,結束了微軟和蘋果多年的專利紛爭,並開始研發新產品iMac和OS X操作系統。

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並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隨後蘋果又推出Mac OS X操作系統。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他還在辭職信中建議由首席營運長蒂姆·庫克接替他的職位。喬布斯在辭職信中表示,自己無法繼續擔任行政總裁,不過自己願意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或普通職員。

北京時間2011年10月6日,蘋果董事會宣布前行政總裁喬布斯於當地時間10月5日逝世,終年56歲,葬禮於10月7日舉行。

(9)藍領創新工場擴展資料:

不要神化喬布斯:

喬布斯突然辭世,傷心悲痛者有之,追懷思念者有之,藉此追捧美國者亦有之。

不可否認,喬布斯是一個傳奇,他引領的科技創新極大地方便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他的辭世讓蘋果粉絲們扼腕不已,紛紛以各自的方式表達哀思也無可厚非,關於喬布斯的新聞一時鋪天蓋地,放眼望去,各大小媒體的關注點均是那個經典的黑衫加仔褲搭配。

有人甚至說,上帝給了人類三個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被喬布斯握在了手裡,三個蘋果開啟了人類的新世界。

將喬布斯吹捧為「神」,不得不說論之狹隘,失之公允。喬布斯並非完人、神人。中國媒體不假思索,並有愈捧愈高之勢,實是不必。評價一個人,看待一種現象,我們不能神化,不能絕對化,更不能只知人雲亦雲,輿論風向隨別人起舞,而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客觀判斷。

如果將眼光從美國拉回來,會發現在中國本土,同樣有許多投身創新、貢獻卓越的人,他們更值得我們尊敬贊揚。

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航天獎功臣劉紀原,再到因獲得美國拉斯克醫學獎才走進公眾視線的屠呦呦,中國媒體是不是可以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本土傳奇之上,中國社會可以將更多資源投注到培養和善待中國的創新者之上。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