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創新者
1、數字經濟對個人來說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軟體
IDC(國際數據公司)的一份研究說服務軟體將以每年90%的速度往上漲,到2004年,該軟體市場價值將達到78億美元。在未來12個月里,應用軟體將從個人機向網路伺服器和網上應用服務轉變。
信息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
它對於網路內容提供商來說簡直就是最大的財富,但它們必須把生活真實的一面告訴讀者。代表許多提供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簡稱ISP),大多數網上信息是免費的,這對ISP是一個嚴峻挑戰。為了應付這一挑戰,ISP必須將互聯網產業和傳統產業結合起來,並且必須同科技專家共同努力以保護自己的產品。
教育
對孩子和成人都一樣,是數字世界一個迅速增長的因素,教育科技手段將在未來幾年裡產生重大變化。SIIA說:「ISP和互聯網公司正將它們的商業模式轉向B2B(在這里當然指ISP或其它互聯網公司提供學校教育和公司培訓)和B2C(指ISP等提供業余培訓和遠程函授等方式)。」
顧客權利
SIIA稱顧客權利在過去的幾年裡也成為影響數字經濟並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這種權利還必須擴展,必須保護用戶信息和地址等私有問題,必須發現顧客的真正需要。電子商務銷售商必須在未來的12個月里詳細了解提供嚴格的個人隱私保護政策。
商業數字化
在過去10年裡,美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數字化了。從會計到倉儲,從人事到日程安排,數字技術無處不在,通過這種數字化進程,美國的企業也都嘗到了甜頭。在未來12個月里美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還將繼續,並且B2B將獨領風騷。
數字經濟政策
當然,這么多公司湧入數字經濟,它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行業法規,尤其在個人隱私和電子商務收稅這幾個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評估和建議,數字經濟的未來只能停滯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而絕不是那些將數字經濟變為可能的創新者和企業家手裡。
2、數字經濟有哪些不足?
一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均衡不充分。具體表現為,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推進通信網路、大數據、5G等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還不夠;傳統的高速寬頻網路、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我國有利於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在區域分布上呈現出不均衡不充分的狀況,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的欠發達省份,這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落後於東部發達省份,農村地區也明顯落後於城市。
二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尚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很多不足,特別是在產業融合發展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現有的數據挖掘利用能力還跟不上數據爆發式增長的現實態勢,在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術創新成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不匹配;從微觀層面看,企業和行業對相關產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價值識別以及主動作為的意識還不夠,在具體實踐中存在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資源整合力量薄弱等問題。
三是數字經濟人才短缺問題突出,關鍵領域的基礎創新能力較弱。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速度較快,很多科技型企業、研究機構在核心技術研發、大數據挖掘應用等領域的人才儲備不足,自主創新研發能力較弱。特別是在一些重點行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研發方面,人才短缺問題比較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數字資源的更好開發利用。
四是有助於數字經濟規范有序發展的政策環境還需進一步完善。國家層面已經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為經濟主體依法規范開展數字經濟活動提供了依據。但也要看到,在信息安全、企業行業有序競爭以及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等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還相對滯後。
3、華為為全球數字經濟作出過哪些貢獻?
華為對全球的數字經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以下我將根據華為官方數據一一列舉:
①推動無處不在的鏈接。華為引領全球5G商用,在歐洲與運營商一起設立了5G聯合創新中心,持續推動和促進5G商用和業務創新,與全球運營商、各大行業夥伴進行超過300個5G垂直行業應用的探索項目。且創新推出RuralStar Lite解決方案,RuralStar系列解決方案已累計為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萬偏遠區域人口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為全球做了突出貢獻。
②使能無所不及的智能。華為在自研晶元開始以來發布了兼容ARM的處理器鯤鵬920,推出基於鯤鵬920的TaiShan系列伺服器產品和雲服務。發布最強算力AI晶元升騰910、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推出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及華為雲升騰集群服務,與100多家AI領域ISV夥伴形成合作,服務500多個行業項目,與18家主流車企和集成商在自動駕駛等領域深入合作。在AI智能,運算模擬等方面率先發展服務全球的各行各業,並孜孜不倦。
③促進個性化體驗。華為致力於推動構建和開放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基於開放的“芯-端-雲”能力,為開發者提供包括地圖、機器學習、統一掃碼、通知、應用內支付、廣告等在內的HMS Core能力,高效觸達全球6億華為終端用戶。全球集成HMS Core的應用數量已超過5.5萬款。在操作系統領域,憑借在編譯器、分布式技術等底層軟體技術領域的突破,實現了從上層UI界面優化向全場景終端操作系統開發的全面轉變,為實現“多屏協同”、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提供了操作系統支撐能力。這些技術的應用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與高效。
④打造數字平台。華為推動構建以雲為基礎,整合了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視頻、融合通信、地理信息系統等多種新ICT能力的沃土數字平台,實現數據融合、業務協同和敏捷創新,打造未來數字世界的底座。加速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聚焦客戶價值創造,全球已有700多個城市、228家世界500強企業(含58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夥伴,在城市、園區、交通等多行業落地,使得全球的數字化平台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拓展。
4、「數字經濟」對個人來說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可能人們難以預測這些提升會對以後的經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變革,沒有任何歷史參照。但在生命史上,卻不是首次出現。
類似的變革還發生在約6億年前單細胞生物演化出多細胞生物的時段。隨後的大事件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與互聯網起相同作用的就是神經細胞所形成的神經網路。
而與各種平台起相同作用的就是運動、情感、語言、思考等功能對應的網路。在同一套交流系統的支持下,所有細胞最終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個體,也徹底改變了單個細胞與新個體的交互方式。而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徹底顛覆個人與社會的交互方式。
5、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比何時都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17日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專場集體采訪上對媒體表示,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驅動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他表示,數字經濟是數字化的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因而數字經濟也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會因數字化而放大,從而實現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數字化可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11月17日下午,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專場集體采訪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網劇場舉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滲透,催生了對我們生活影響深遠的數字經濟。齊聚烏鎮的諸多黨政企代表認為,數字經濟是一個比過去更需要創新的時代。 貴陽市副市長徐昊表示,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在這種情況下,要實施經濟增長的動能轉換,數據和數字化便是推動新引擎、新動力的新能源。我們貴陽開展了一項「千企改造工程」,對貴陽規模以上的企業用五年的時間進行數字化改造,把我們的傳統工業生產方式轉變為數字化生產方式,進而向智能化生產方式轉變。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全球化的重要部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有趨勢顯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就業機會產生較大影響。未來互聯網為大眾帶來的是便捷多一些還是沖擊多一些,可能是下一步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禕表示,隨著萬物互聯的趨勢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大量基礎設施、工業設施和智能硬體設備接入互聯網,整個網路的網路節點數目將會呈指數級增長趨勢,使整個網路的規模有可能比現在擴大數百倍。與此同時,一些軟體漏洞會讓網路安全面臨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們在發展數字經濟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網路安全。此外,面對網上各種各樣的犯罪和網路恐怖主義攻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袖手旁觀,沒有任何國家能成為倖存者。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認為,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發展數字經濟都離不開計算和數據這兩個基本要素。就數據要素而言,只有數據流通起來才能對企業發展數字經濟產生價值。我們要將行業數據釋放出來,流通起來,讓更多的企業受益。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余承東表示,任何行業要想有好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字經濟。數字經濟不僅在發展速度上快於傳統經濟,還可以促進傳統經濟發展。企業要在發展數字經濟過程中取得成效,就必須不斷地投入人力、財力進行技術創新,賦予產品更高的價值,才能保持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才能做到領先對手。
6、馬雲在聯合國任什麼職
馬雲在聯合國任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
馬雲,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 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
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
(6)數字經濟創新者擴展資料
馬雲相關經歷:在出席2019達沃斯會議前夕,馬雲去了趟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主持召開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遠在紐約的秘書長古特雷斯還專門以視頻方式參與了討論。
這場會議的主題就是討論數字經濟發展,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阿里巴巴已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互聯網科技企業,馬雲也因而成為"數字經濟的創新者"。
他在發言中提出,數字技術領域的規則制定必須具有前瞻性,靈活性和包容性,要從過去的強監管向智能監管轉變。他認為,數字技術具有包容性和普惠特徵,對人類社會的正面積極作用遠遠超過問題和挑戰。
提到數字經濟監管問題,馬雲認為應留下充分空間,他還做了個非常貼切傳神的比喻,"就好像為一個三歲小孩做了一雙鞋子,這個小孩以後一輩子都要穿。" 畢竟,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化進程尚未開始,現在就著手制定數字經濟監管規則,時機還遠未成熟。
對於馬雲的想法,以及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的工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忍不住當場點贊,對小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古特雷斯也認為,不能用傳統的治理辦法來處理技術問題,應該制定新的靈活機制和體系。
7、改革開放40周年風雲人物有哪些
馬雲馬化騰柳傳志等人
8、數字經濟的通俗解釋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路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落後國家後來居上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數字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工業4.0或後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徵,是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於數字經濟提供的歷史機遇,使我國得以在許多領域實現超越性發展。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數字經濟
外文名
Digital Economy
類型
經濟系統
定律
梅特卡夫法則,摩爾定律
定義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釋義1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路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落後國家後來居上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數字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工業4.0或後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徵,是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於數字經濟提供的歷史機遇,使我國得以在許多領域實現超越性發展
釋義2
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路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運轉良好,因為它創建了一個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環境。
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數字經濟企業;市值前20強的企業中有9家屬於數字經濟企業。
詞語介紹
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
數字經濟的發展給包括競爭戰略、組織結構和文化在內的管理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先進的網路技術被應用於實踐,我們原來的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戰。企業組織正在努力想辦法整合與顧客、供應商、合作夥伴在數據、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和工作實務等方面的業務,而他們又都有各自不同的標准、協議、傳統、需要、激勵和工作流程。
基本特徵
數字經濟受到 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快捷性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
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
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
自我膨脹性
數字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在數字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贏家通吃」的壟斷局面。
邊際效益遞增性
主要表現為:一是數字經濟邊際成本遞減;二是數字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
外部經濟性
網路的外部性是指,每個用戶從使用某產品中得到的效用與用戶的總數量有關。用戶人數越多,每個用戶得到的效用就越高。
可持續性
數字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質
數字經濟的本質在於信息化。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等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具體說來,信息化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即信息的生產和應用兩大方面是其中的關鍵。信息生產要求發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術及產業,既涉及微電子產品、通信器材和設施、計算機軟硬體、網路設備的製造等領域,又涉及信息和數據的採集、處理、存儲等領域;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上。
當今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有史以來最為迅速、廣泛、深刻的變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突飛猛進,以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徵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信息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深刻影響,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信息化,把加快推進信息化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數字革命創造的信息產業是一種戰略性產業。
它既可進行製造業活動,又可提供服務性業務,或者同時從事兩種活動,成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混合物而被稱為「液態混合體」。20世紀9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3倍。在許多發達國家中,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有研究成果表明:1998年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7%,考慮到產品和服務價值下降因素,實際貢獻率超過25%;1999年全球信息產業的並購交易總額達到了1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00%。這也表明,對於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的投入,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動力。
發展趨勢
• 趨勢一:速度成為關鍵競爭要素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和競爭對手不斷出現,產品與服務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這要求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對市場做出反應、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戰略並加以實施、以最快的速度對戰略進行調整。
迅速反應和迅速調整都要求企業建設自身的「數字神經」平台,未來幾年中,百分之七十的中國企業將建設自己的信息共享平台。
• 趨勢二:跨企業的合作成為必然選擇
速度的壓力使得企業必須通過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和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規模經濟的要求、新產品研發等巨額投入的風險也迫使企業必須以合作的方式來分擔成本,甚至是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形成合作競爭的關系。
信息技術手段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極大地降低了合作溝通的信息成本,使得廣泛的、低成本的合作成為可能。通過信息平台而不是組織整合平台,夥伴間形成了虛擬企業。這樣的虛擬企業既具有大企業的資源優勢,又具有小企業的靈活性,為合作的各方帶來極大的競爭優勢。未來中國企業百分之六十的網路應用是用於內部業務和夥伴的業務溝通。
• 趨勢三:行業斷層、價值鏈重構和供應鏈管理
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沖擊之下,許多行業出現了大的斷層,產業的游戲規則在變化、新的對手來自四面八方、新的供應商隨時產生。這種斷層既對行業中的現存者提出了挑戰,又為新生者提供了機會,各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業重新洗牌的機會。許多中間環節面臨消除的危險,他們被迫提供新的、更大的價值;許多企業進入價值鏈的其他環節(上游或下游);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或在價值鏈中重新定位(如從品牌製造商轉為OEM製造商)等;供應鏈。中國金融(招商銀行和平安保險)和家電行業(海爾及美的)已經開始了行動。
企業主動或被動地利用數字化手段以對應價值鏈重構:或重新抓住自己的客戶;或重組優化自己的供應商隊伍。
• 趨勢四:大規模量身定製成為可能
傳統經濟中,商品或服務的多樣性(richness)與到達的范圍(reach)是一對矛盾。大眾化的商品總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製的商品只有少數人能夠享用。
但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企業現在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戶的資料和需求,通過靈活、柔性的生產系統分別定製。國外汽車和服裝行業提供了許多成功的例子。大規模量身定製生產方式將給每個客戶帶來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求企業具備極高的敏捷反應能力。
影響要素
軟體
IDC(國際數據公司)的一份研究說服務軟體將以每年90%的速度往上漲,到2004年,該軟體市場價值將達到78億美元。在未來12個月里,應用軟體將從個人機向網路伺服器和網上應用服務轉變。
信息
它對於網路內容提供商來說簡直就是最大的財富,但它們必須把生活真實的一面告訴讀者。代表許多提供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簡稱ISP),現在大多數網上信息是免費的,這對ISP是一個嚴峻挑戰。為了應付這一挑戰,ISP必須將互聯網產業和傳統產業結合起來,並且必須同科技專家共同努力以保護自己的產品。
教育
對孩子和成人都一樣,是數字世界一個迅速增長的因素,教育科技手段將在未來幾年裡產生重大變化。SIIA說:「ISP和互聯網公司正將它們的商業模式轉向B2B(在這里當然指ISP或其它互聯網公司提供學校教育和公司培訓)和B2C(指ISP等提供業余培訓和遠程函授等方式)。」
顧客權利
SIIA稱顧客權利在過去的幾年裡也成為影響數字經濟並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這種權利還必須擴展,必須保護用戶信息和地址等私有問題,必須發現顧客的真正需要。電子商務銷售商必須在未來的12個月里詳細了解提供嚴格的個人隱私保護政策。
商業數字化
在過去10年裡,美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數字化了。從會計到倉儲,從人事到日程安排,數字技術無處不在,通過這種數字化進程,美國的企業也都嘗到了甜頭。在未來12個月里美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還將繼續,並且B2B將獨領風騷。
數字經濟政策
當然,這么多公司湧入數字經濟,它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行業法規,尤其在個人隱私和電子商務收稅這幾個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評估和建議,數字經濟的未來只能停滯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而絕不是那些將數字經濟變為可能的創新者和企業家手裡。
發展優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抓住了數字革命的機遇,創造了10多年的經濟繁榮。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也緊緊追隨著美國,積極推進數字革命,產生了巨大的成效。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數字革命更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在數字時代中,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數字經濟中的後發性優勢,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數字鴻溝。印度就是利用數字經濟的後發性優勢,使其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強大競爭力,從而推動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典型案例。
• 邊際報酬遞增的後發性優勢
數字經濟的特徵表明,在知識的創新階段,知識應用的范圍越廣泛,涉及到的客戶越多,就能創造越多的價值。在知識的普及階段和模仿階段,由於時效性問題,知識在發達國家的邊際報酬下降。在發展中國家卻能維持很高的邊際報酬。因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些知識仍然是最新的、最具時間價值的。信息技術進入21世紀以來正處於普及和模仿階段,向發展中國家擴散符合發達國家的最高利益,這可以大大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信息化速度。
• 工業化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西方國家經歷了漫長的工業化過程之後,才進入信息化發展階段。21世紀以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製造業生產,已成為很多發達國家提升產業結構、重點發展數字經濟主導產業的重大戰略舉措。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會帶來三重利益:
一是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成就。包括技術上的成就和制度上的成就,大大縮短工業化進程,加速本國的經濟發展;
二是發展中國家可以將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和高科技促進工業化發展,徹底改造傳統產業,重塑自己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
三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大規模利用信息技術,在全社會范圍內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加速培育市場關系,逐步形成強大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推動市場經濟走向繁榮。
客戶資源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增長迅速,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其市場潛力遠非發達國家所能比擬,這就形成了發展中國家第一層次的網路比較優勢。如果考慮到發展趨勢,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市場。
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客戶資源與發達國家豐富的知識、網路資源相結合,將會大大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的強大吸引力,會促使發達國家的技術、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和人力資源都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從而縮小數字鴻溝,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收入水平和生產力水平。
• 知識能力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一些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和科學技術,使得知識要素的稟賦在增加,尤其是獲取知識、傳遞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得格外迅速,這就形成了發展中國家第二層次的網路比較優勢,使之在國際分工中占據了一個比較有利的地位,帶動本國的數字經濟出現跨躍式的發展。例如,印度軟體業的「離岸開發」,已經成為帶動全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
• 信息技術方面的後發性優勢
一是信息化的特點: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信息化比工業化更容易追趕,這是由於信息化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點:與製造業相比較,設備投資成本較小;技術已經標准化,學習成本很低;知識的共享性和外溢性等等。
二是信息技術的潛力:
信息技術本身的巨大潛力和無窮無盡的機會,也為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信息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較落後,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轉換成本較小,就有可能瞄準技術前沿實現跨越式發展。由於有大量現成的技術可以利用,發展中國家可以把研究與開發的重點轉向有原創性、突破性的技術上,如塑料晶元技術、生物晶元技術等。一旦出現突破。
技術、經濟和產業格局就有可能出現重大改觀,就有可能帶動一國經濟走向興旺發達,甚至萌生出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在數字經濟時代,網路和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是能夠提高一切領域工作效率的強有力的工具。只要發展中國家善於學習、善於利用這個工具,就能使之成為縮短數字鴻溝和貧富差距、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強有力手段。
9、數字經濟新時代如何轉型升級新動能?
國富民強離不抄開堅實的經濟基礎。如今,數字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重要一極。
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一期工程正在進行最終的調試。12月10日開港投入運營後,它將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碼頭裝卸現場,只見起重機械和自動引導運輸車忙碌,卻空無一人。這些自動引導運輸車,取代了傳統碼頭上的集裝箱卡車,它們會通過地下埋藏的61199根磁釘,感知自己的位置。
未來將有130輛這樣的運輸車同時工作,根據實時裝載需要和路況,選擇最佳路線。智能碼頭作業效率預計提升30%,意味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在這里裝卸能比以前節省10個小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制定和實施了「互聯網+」、大數據等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以互聯網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僅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2.4萬億,數字經濟對國家GDP的貢獻率達到了30.1%,並保持著幾乎全球最快的年均增長速度,數字經濟正帶動中國經濟整體升級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