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1、主要成果及創新點
項目聯合了省內外18個部門和單位,集聚了多學科、多專業的專家,投入了巨大的實物工作量,獲得了數以百萬計高精度的實測數據,編制了近千張各類圖件,全面更新了浙江省土壤地質-地球化學資料,查明了農業地質環境現狀,首次發現並評價了浙江省的富硒土壤資源,較深入地研究了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對農業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升了環境地球化學的研究水平。根據調查研究成果,結合浙江省實際進行了農業綜合區劃,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並對農業地質環境的保護提出了一系列建議與對策,所獲得的調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多領域的實際應用價值,部分成果已在實際應用中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一)主要成果
1)獲得多介質、多元素、多指標的高精度實測數據,編制了系列基礎性地球化學圖件,全面更新和充實了浙江省區域地球化學資料。
2)查明了浙江省主要農業經濟區的農業地質環境現狀,達到了「摸清家底」的目的。
①查明了土壤環境質量現狀和土壤污染問題;②查明了農田淺層地下水的環境質量狀況和污染現狀;③查明了灘塗及近岸淺海沉積物的環境質量現狀;④查明了土壤營養微量元素的豐缺現狀;⑤基本查明了浙江省主要優勢農產品安全現狀。
3)研究了浙江特色農產品的立地地質背景,建立了適生的地質地球化學模型,進行了種植適宜性評價,為特色農產品的區域布局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4)首次發現並評價了富硒土壤,為浙江農業提供了新的自然資源,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現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
5)提出了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標准,為地方土壤質量標準的制定、農業地質環境的監測與管理奠定了基礎。
6)首次把地學研究成果引入農業區劃工作,「浙江省農業綜合區劃」提升了傳統區劃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強了區劃工作的科學性。
7)開展了具有針對性的有關土壤地質、農業地質環境變化預測預警、城市及周邊土壤污染及生態影響和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方法技術體系方面的專題研究評價工作,深化了對浙江農業地質環境的認識,提高了綜合研究水平。
8)示範區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9)綜合運用系統集成技術,建成了「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
10)提出了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問題的若干對策與建議。
(二)主要創新點
1.觀念創新
在項目實施中,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中解放出來,走創新之路。在浙江省聯席會議和聯合領導小組的支持下,對項目的組織管理形式進行了創新,主要體現在:
(1)把握項目研究方向,優先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技術服務
將項目定位於為浙江省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先行基礎工作,確定項目首要目標是為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優勢農產品區劃服務,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技術支持;提出了以「評價、標准、示範、推廣、應用」為重點、以評價為主線的工作思路;加快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成果向生產力轉化,體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2)轉變觀念,打破部門和單位界線,實現多學科多專業的技術融合
農業地質環境是一個多相態、多介質、多層次復雜的表層系統,必須注重地學與各相關學科的融合集成。項目實施過程中,打破了部門和單位界線,實行開放式的項目運行機制;在充分發揮地質學及地球化學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評價中基礎性作用的同時,跳出傳統地質學的領域,與農學、生態學、環境學等相關學科相互融合;千方百計整合省內外各方面的技術力量,集聚了各專業的優勢,並科學、嚴密地加以策劃和管理,採用聯合、協作、互補的新管理機制,組成了有18個部門和科研院校的攻關團隊,包括地質、農業、環境、區劃、信息、分析等180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充分體現多部門合作、多學科融合、多專業協同的特點。
(3)以服務為宗旨,狠抓項目成果轉化
在項目實施中,隨時跟蹤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需求,堅持技術創新,以市、縣示範區為突破口,從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著眼,緊緊圍繞政府規劃和浙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際,以優化區域布局為方向,實現不同角度的融合,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加強綜合研究和階段性總結,及時推出了一批實用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成果轉化。
(4)努力探索,實現管理機制創新
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的組織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在管理機制上大膽創新,才有可能實現成果的突破與創新。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建立了由省政府有關部門領導組成的項目工作聯席會議及辦公室,成立了由省、部有關部門領導組成的項目聯合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聘請省內外資深專家組建了專家指導組,對項目工作進行全程指導,保證了項目的科學性;建立並健全項目的各項管理制度,以制度管項目,達到了各負其責、協調管理,發揮整體功能的目標。這些創新性的管理機制,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半封閉項目工作和管理模式,促進多部門、多學科、多專業的結合,有力地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開展和應用性成果的轉化。
2.技術創新
(1)以結合為創新點,實現了勘查地球化學調查方法技術應用的新突破
盡管中國的勘查地球化學調查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但調查仍以元素在各種介質中的總量為主,在多目標應用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本次調查充分考慮到勘查地球化學調查資料的社會需要,第一次提出並實現了元素地球化學總量與有效量(或可浸提量)和形態分析的結合、無機元素與有機污染物的結合、地球化學環境調查與生物效應調查的結合,既豐富了調查內容,又大大提高了資料的有效利用程度,縮短了認識過程。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元素總量與有效量(或可浸提量)關系的研究,引出「有效度」的概念,在對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污染程度評價中,「有效度」可作為一個新的指標。
2)通過土壤重金屬元素的形態研究發現,不同的pH環境下土壤元素形態組成有很大差異,預示著土壤環境變化有可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屬活化而導致生態風險;土壤中不同種類重金屬元素的形態組成比例相差甚大,以Cd可溶態比例最高,這是決定土壤重金屬污染生態風險的重要因素,從而為元素的生態環境風險評價提供了依據,具有學術意義和應用價值。
3)通過無機元素與有機污染物(如多氯聯苯、六六六、DDT)的調查,推進了環境綜合評價的深度和廣度,使評價成果更具有實用性。
4)通過環境與生物效應的研究,確認了富硒農產品與富硒土壤的關系,為富硒土壤定級提供了依據,為功能性農產品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同時為安全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了依據。
(2)以實踐為基礎,以多學科、多專業結合為創新點,建立了農業地質環境評價體系
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本身就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探索性強。評價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始終處於核心地位,評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是建立農業地質環境評價體系的主導原則。與一般評價體系所不同的是,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具有多目標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另一個值得說明的是,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也是調查工作不斷深化的過程,評價體系的科學性不僅來自理論指導,並且源於生產實踐,在當前全國開展的同類項目中具有示範性。
(3)首次提出了「浙江農業地質環境質量推薦標准」
在研究了現行的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15618—1995)及相關部分標准後認為,土壤系統的復雜性要遠大於水和大氣。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地質背景、土壤性質差異甚大,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同一標准進行評價存在很多問題。盡快地建立適合浙江特點的地方標准,一直是大家的期待。
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的啟動,為地方標準的研製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以豐實的區域調查數據為基礎,以土壤與農產品中重金屬相關性研究成果為支撐,提出的「浙江農業地質環境質量推薦標准」,與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准中的一級標准相對應,並初步研究了作物—土壤元素的含量關系,提出了浙江省土壤安全臨界值,為制定適合浙江特點的地方標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在全國尚不多見,也是本項目工作的一個突出成果。
(4)應用特色農產品適生地質模型進行適宜性區劃,實現了由研究到應用的轉化
基於一些名優特農產品對產地地質背景具有強烈的依賴性這一特點,通過對浙江名茶、優質竹筍、臨安山核桃、諸暨香榧、長興銀杏、常山胡柚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的產地地質、地球化學調查與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建立了浙江特色農產品的適生地質模型,且以適生模型為依據,進行區域種植適宜性評價和區劃(適宜區、較適宜區和不適宜區),使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區劃科學性增加,方法技術具有創新性。
(5)提出了土壤地質單位新概念,進行成土母質分類,提高了土壤母質研究程度
土壤母質是自然環境中客觀存在的地質實體,一直為土壤學和地質學所共同關注。調查表明,不同空間范圍內同類母質所形成的土壤類型往往性質差異極大,同一類型土壤可覆蓋不同的母質。為使調查成果更好地與土壤分類相銜接,開展了以土壤母質為重點,以土壤母岩—土壤母質—土壤系統為對象的綜合研究,把浙江土壤母質劃分出36種類型,並對各母質類型的岩性特徵、礦物學特徵、地球化學特徵等進行了總結,編制了浙江省土壤地質圖,使土壤地質研究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6)綜合運用「3S」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研製了首個省級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資料庫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是在全國率先編寫的農業地質資料庫建設的規范,統一了空間和非空間資料庫建設的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解決了數據生產的標准化問題。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AGEIS)採用海量地形與影像管理技術、快速三維顯示技術、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一體化管理技術以及組件式GIS(COMGIS)技術等關鍵技術,應用先進的金字塔模型來管理地理、地球化學等柵格數據,解決海量數據高效索引機制及實時讀取和剪裁,通過優化OpenGL指令次序和條帶化顯示數據模型實現三維數據快速顯示,真正做到了顯示內容與數據大小無關,這在國內並不多見。
2、簡述技術創新的關鍵點
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換句話說,從經濟的角度他提出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從未有過的組合。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
一個產品創新,就是生產一種新的產品,要採取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工藝創新,要開辟市場,市場開辟,市場開拓創新。要採用新的生產要素,要素創新。第五,制度、管理體制、管理機制,制度的創新,他提出了五個方面。美國另外還有個管理大師,學經濟 學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這個人叫德魯克。他第一次在20世紀50年代,上一個世紀的50年代,把創新引進管理領域,有了管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現在「創新」兩個字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講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分配創新。
3、論文的創新點怎麼寫?
論文的創新點寫作技巧如下:
想要一篇有創意的論文,那麼你的理論一定要要是足夠創新的。理論創新的技巧可以按照以下思路來寫。論文的創新,主要是一種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指人類在開拓進取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理論分析和理論解答。
對認識對象或實踐對象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變化的趨勢作出新的揭示和預見,對研究對象作出新的理性升華。理論創新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解釋原則、模式和視野的創新,即方法層次的創新,它對新的理論觀點、理論原則、理論體系的形成,具有某種決定性的作用;
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及人的思維規律、有效探索社會實踐新領域的基礎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觀點、新范疇,特別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學體系;
三是從發展著的社會實踐出發,並以此為檢驗標准,對前人創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繼承的基礎上作補充,進行新的論證和發揮,對其中錯誤的成分加以糾正,陳舊的成分加以揚棄;
四是根據實踐的需要,對前人科學的思想資料和理論觀點進行重新梳理,清除由於後人的錯誤理解而混雜其中的不正確的或隨意附加的東西,重提或凸顯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夠反映當今時代精神的理論原則和觀點,並賦於其新的意義。
(3)關鍵技術與創新點擴展資料:
撰寫英文題名的注意事項
1、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
2、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3、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4、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5、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4、技術難點與創新點
1.技術難點
1)研究區內遙感影像蝕變信息提取及重磁數據的處理。全面搜集研究區及其鄰區的ETM+數據,對其進行遙感解譯,獲取研究區蝕變遙感異常;搜集重、磁數據並進行處理,對重磁異常進行解譯;充分利用所取得蝕變遙感異常和重磁解譯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取得區域性的成礦地質背景資料,包括區域控岩控礦構造、岩漿岩帶等的規模、分布規律以及與成礦帶和礦床之間的空間關系等;蝕變遙感異常提取,獲得大型礦集區的蝕變遙感影像特徵。
2)對各個成礦帶中的重要礦床類型及典型礦床進行解剖,研究成礦作用及礦床成因,總結找礦模型。
3)基於ArcGis平台的地質礦產資料庫(包括物化遙)的建立。
4)基於地理信息元組的分類預測理論,採用 「SDM」 模塊中證據權模型和加權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成礦有利度評價。
2.創新點
(1)基於空間資料庫的成圖、編圖及預測空間數據處理技術研究
成礦帶內不同類型的關鍵控礦因素和找礦標志的優選和提取,是本專題進行找礦預測及遠景評價的理論依據和基礎。研究基於空間資料庫的成圖、編圖相關技術研究,初步完成研究區成礦帶對比研究所需各類圖件的成圖工作(主要1:20萬地質圖和1:5萬地質礦產圖),為成礦規律成礦預測圖編制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根據綜合分析成果完善空間資料庫,使成圖和編圖具備多視角、多層次可視化內容;基於空間資料庫,探索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定量化研究空間分析方法組合。
(2)找礦信息的數據挖掘技術
不同類型地質數據和不同類型地學數據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地質體理化特性的不同側面,它們可能與成礦作用存在某種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系,數據挖掘技術就是要從大量的、不完全的、不同比例尺度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出隱含的、潛在有用的致礦信息。
在多源數據集成和多元成礦特徵提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分類、回歸、聚類、序列、關聯等數據挖掘模式,探討研究區多源數據集隱含的成礦特徵和潛在規律;結合成礦理論和礦集區具體地質背景和成礦條件,建立研究區鐵礦礦產資源評價模型和表達方法。研究地學空間多元數據的多尺度集成和制圖方法,建立造山帶不同尺度地質信息數據統一標准,建立標准化制圖規范以及操作流程。
(3)多元找礦特徵關聯技術
集成多元信息預測的前提是信息相關,即要保證集成信息的一致性,同時也要對信息可融性判斷,所以要從空間上、時間上和成因機理上進行關聯,特別是成礦要素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以及輔助信息的關聯,並建立關鍵字進行關聯,實現圖面、柱狀圖、圖例以及剖面圖信息間的交互查詢和可視化。最為重要的是基於空間資料庫的地質圖是一個開放系統,可以通過關鍵字源源不斷地將各種最新研究成果關聯到地質圖中具體的地層和岩體中,並進行可視化,這一優勢無疑對中尺度的成礦帶對比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5、科技項目申請驗收和成果鑒定時,需提交工作總結和技術總結,請問這兩個總結最主要的區分點是什麼?
最主要區別是:工作總結著重闡述該成果從立項到完成計劃任務的整個工作過程及結果。技術總結又稱研究/制報告,以反映項目的主要學術、技術內容為主,是評價成果水平的主要依據。
(一)總結報告主要闡述項目研究的起始情況及總體方案組織實施的過程,包括:
1、立項情況(項目來源);
2、項目的依據、目的和意義;
3、起始時間;
4、研究過程。
總體方案及實施過程、試驗的投入和形成的規模、試制產品產量、質量。
5、項目完成情況
是否達到原定計劃或任務要求,解決了哪些技術問題,研究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今後的發展方向。
(二)技術總結報告應反映該成果技術研究工作的全貌。具體來說,一般包括:
1、立題依據與設計指導思想:主要表明該項研究的選題針對性;採用的技術路線;國內外同類研究的動態;開題的理由;試驗具備的條件;主要內容創新的程度;在研究中總體設計和關鍵技術的實施方案以及採取的措施,主要技術內容達到的規格、指標和技術、經濟效果。
2、試驗材料與方法。
3、試驗過程與結果:每個階段的試驗與結果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闡述。特別是在試驗研究過程中理論上的新發現,及應用技術的發明與創新、改進與提高、發展與完善等新穎性內容,加以歸納說明。附上必要的表格等。
4、技術關鍵與創新點:這是技術報告的核心部份。是反映成果技術水平的重要內容(技術保密內容應事先向組織鑒定單位和鑒定委員會講明,按規定進行劃密),可通過綜合對比方法,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的主要結果進行比較,說明本研究的創新程度與技術水平。
5、技術重點與適用范圍。依據本研究重要技術內容的特點,確定出適宜應用的范圍,並闡述在生產或科研中應用時應注意的事項以及具備的條件。
6、推廣應用情況及存在不足。重要敘述成果在實踐中應用情況及效果,以及應用中發現的問題和原因,今後改進意見。研究報告是評價成果水平的主要依據。
我在企業裡面也是從事項目申報方面工作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學習。
§
6、申請專利報告書中創新點技術關鍵和主要技術指標有什麼區別?
關鍵技術創新點是指該技術的核心創新點,而技術指標是指達到的技術參數指標且可衡量的,比如你發明的一款新能源電池,其關鍵的創新點指與其他新能源電池有什麼區別,技術指標是摜技術上的參數,如電池的容量、續航時間等指標吧。
7、關鍵技術及創新點,獲自主知識產權情況,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情況怎麼寫
項目可行性報告及經費概算編寫提綱一、項目可行性報告(一)立項的背景和意義。(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三)項目主要研究開發內容、技術關鍵及主要創新點。(四)項目預期目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社會效益、技術應用和產業化前景以及獲取自主知識產權的情況)。(五)項目實施方案、技術路線、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六)計劃進度安排。(七)現有工作基礎和條件。二、經費概算凡申請財政分期補助的項目,均應當編制科研項目經費概算。經費概算包括兩部分:一是經費概算列表,二是經費概算說明。經費概算列表的表式見本提綱附表《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概算表》。經費概算說明包括:對承擔單位和相關部門承諾提供的支撐條件進行說明;對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與項目研究的相關性、概算方法、概算依據進行分析說明;對其他來源經費進行說明。項目可行性報告及經費概算編寫應當迴避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成員相關的信息,否則作無效申報處置。附表: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概算表項目名稱:金額單位:萬元序號概算科目名稱合計省財政撥款經費地方部門配套經費自籌經費(1)(2)(3)(4)(5)1一、經費支出(合計)21、設備費3(1)購置設備費4(2)試制設備費5(3)設備租賃費62、材料費73、測試化驗加工費84、燃料動力費95、差旅費106、會議費117、合作、協作研究與交流費128、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139、人員勞務費1410、專家咨詢費1511、管理費1612、其他開支1二、經費來源(合計)21、申請省財政經費32、地方、部門配套撥款43、自籌經費5(1)單位自有貨幣資金6(2)其他資金省財政科技經費撥付進度申請第1年第2年第3年金額比例(%)註:支出概算按照經費開支范圍確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經費來源編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同時在財政撥款經費和自籌經費中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