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革與創新
1、針對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你有什麼建議?
如何鞏固和擴大扶貧攻堅成果,促進其與農村振興的有效結合,關繫到民生和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農村振興,鞏固和擴大扶貧攻堅成果,加快農業現代化,啟動農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對此,出席市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們一直在熱烈討論,積極提出建議和意見。
同時要做好農村教育、養老、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作為一名基層林業工作者,清澗縣林業局副局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曹認為,農村振興要以生態宜居、產業繁榮為重點,搞好民生林業,繼續推進特色產業富民,提高紅棗林質量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鞏固扶貧攻堅成果,嚴格執行連續性政策,切實與農村綜合振興對接。
市人大代表、衡山區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韓說,目前,果業已具備依託大基地、實現大發展、形成大產業的條件,果業發展正面臨重大轉折,由傳統果業進入現代果業新階段。韓建議加強水果基地建設,全面加強水果產區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果園機械化裝備水平,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提高標准化管理水平,加強營銷體系建設,扶持龍頭企業,擴大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整合整個產業鏈發展,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增強水果企業發展信心。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大力發展我國農業產業,為農村經濟社會大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在此背景下,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以產業振興推動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填補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滯後的不足,實施和實施中國農村振興戰略,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把握振興農業產業與深化農村改革的內在關系,農業產業發展研究必須順應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推進我國農業產業體系創新,以改革創新思維的視角重新審視新時期我國農業產業的振興。
2、改革和創新將有助於鄉村經濟的發展嗎?
據報道,12月29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明確了鄉回村振興戰略的時答間表和路線圖,依靠改革和創新兩大動力鄉村經濟將獲得快速的發展!
報道稱,未來農業部將通過一方面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依靠的兩大動力,明年抓緊研究制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在創新方面,一是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重點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示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與此同時將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重點研發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優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結構與布局,以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為抓手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產學研融合。
希望農村經濟可以快速發展起來!
3、鄉村振興需要哪些創新
法律分析:(一)鄉村重大補貼項目類
(二)觀光採摘休閑農業類
(三)科技示範園等觀光與科普一體的休閑農業
(四)所有休閑農業園區都有機會申請的補貼
(五)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
(六)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
(七)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
(八)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範項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四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
(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維護農民根本利益;
(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四)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鄉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五)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循序漸進,順應村莊發展規律,根據鄉村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分類推進。
4、深化農村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深化農村改革的措施包括堅持農村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保障農民權益、堅持統籌兼顧、堅持循序漸進、試點先行、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法律依據:《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 第一條 第三款 (一)堅持農村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基礎上,加強對農村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農民家庭合法財產權益的保護,賦予農村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同等的市場主體地位,保證其依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農村集體經濟、農戶家庭經濟、農民合作經濟、各種私人和股份制經濟、供銷合作社經濟以及國有農場林場等國有經濟共同發展。 (二)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把握好土地集體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經營的關系,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實行「三權分置」。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 (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調整不適應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促進農業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 (四)堅持保障農民權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農民合法經濟利益,尊重農民民主權利。(五)堅持統籌兼顧。統籌考慮農業和農村發展,統籌考慮城鄉改革發展,統籌考慮公平和效率。(六)堅持循序漸進、試點先行。發揮好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在把握方向、堅守底線前提下,鼓勵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允許採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認真組織好農村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對突破現行法律法規的重大改革,要按程序報批,取得授權,在一定范圍內開展試點。 (七)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必須始終把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提高依法做好「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積極穩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
5、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重大原則是什麼?
《決定》明確提出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5項重大原則。這些重大原則完整回答了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如何推進的重大問題,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總體思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領會《決定》精神,必須重點把握這幾項重大原則。准確把握這幾項重大原則,需要把握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五個始終。即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第一這「五個必須」和「五個始終」,全面完整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原則問題,構成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總體思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如何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了明確導向,是新形勢下我們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導,是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健康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我們必須按照這幾項重大原則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使農村改革發展健康順利進行。
第二,這幾項重大原則是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寶貴經驗的集中體現。我國30年農村改革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這些經驗是農村改革發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是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決定》提出的5項重大原則,進一步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強調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強調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強調維護農民的各項權益,強調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深化農村改革,完全繼承了3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時又充分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是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成功經驗的集中體現。堅持這些重大原則,就是堅持3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
第三,這幾項重大原則是一個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5項重大原則中,第一項原則主要講農業問題,核心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強調要加大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深入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業全面穩定發展,主要立足國內生產實現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第二項原則主要講農民問題,核心是維護農民權益,強調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農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益,促進農民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緊緊依靠億萬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三項原則主要講農村問題,核心是深化農村改革,強調要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調控和引導,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調整不適應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第四項原則主要講城鄉關系問題,核心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強調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鞏固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使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第五項原則主要講黨的領導問題,核心是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強調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完善黨管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保持黨同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形成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強大合力,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政治保證。這幾項重大原則,在內容上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於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中。
6、為何要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
界的疫情,疫情剛穩定,糧食又開始傳言要漲價,更有一點值得大家關注,並且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是,在去年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從今年開始要施行了,農村土地大變革,農民們將農村人進城市務工,各取其利。以市場資源分配方式平等交換。這樣就廢除了城多二元結構,同時釋放了城鄉優質資源配套。更加提高了農村土地生產效率。
西北部土地也以國家統一管理開發,企業承包經營,這為下一步土地流轉打下基礎。不願意種地的人可以把自家的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再由村上統一發包給種植大戶。土地流轉後農民能收到地租,經營權交給種植大戶,這樣農民就能放心的外出打工。有的農村由於大樣中國科學的大面積種植。安排農民在就地打工就業,同時把農村55歲以上的女性和60歲以上男性的養老問題徹底解決好(1500元/月左右),再把農民的住房解決好,不是修那種高樓。
可修體現新農村特色的住房。土地如何開發利用,讓土地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也成為土地改革需要面臨的考驗。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的疫情蔓延,讓一切都開始出現了停滯。隨著我國的形勢得到好轉,但全球的形勢依然相當的嚴峻什麼都再漲價,唯獨農民的糧食不漲現玉米的價格0.9元左右,如果農民以種地為生那麼就得去黃土高坡上喝西北風。農村70歲左右的老人為了生存還在奔波打工,不打工何以為生。所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是要真真正正的干出一些事實來,特別是馬上要迎來的土地大改革。土地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所以怎麼改,改成什麼樣我們農民都是比較在意的。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土改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7、如何推進改革創新,加快農村制度建設?如何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
制度建設是體制創新的集中體現和最終成果。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決定》從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方面提出了改革創新和規范完善的新舉措。農村體制改革的突破,將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為今後農村改革,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入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一、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決定》指出: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決定》指出: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這是全會的一大亮點,意味著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關系在現有基礎上還將保持更長久,將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間。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決定》指出:家庭經營要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這一規定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政策導向。
二、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決定》指出: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為保持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不突破,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決定》規定了最要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底線。即「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並提出進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既保護了農民的經營權,又確保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不突破有了嚴格的制度底線。規范土地管理制度,農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有了合法化的界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這為土地經營權流轉提供了更寬廣的探索空間。《決定》對土地的使用和收益作了限定,即「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既保護了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又有利於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有序和漸進式發展,也遏制了非法進行土地流轉的勢頭,規范了農地徵用、徵收行為。
三、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意味著我國將從農業投入、農業補貼、農產品價格等多方面完善相關政策,不斷強化對農業這一國民經濟基礎和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決定》提出了「三個大幅度」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決定》指出了我國「三農」問題的重點: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三個大幅度的投入機制的形成,為「三農」重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機制保障。
四、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
《決定》指出: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這一制度建設意在為農村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決定》突出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政策方面,加大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綜合運用財政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都要積極支持農村改革發展,以確保農村改革進程中的資金充足。二是金融准入制度方面有了新的制度設計。《決定》指出:放寬農村金融准入制度。指出將在加強監管和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前提下「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地區中小銀行,大力發展小額貸款,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服務。」並「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同時強調「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健康發展。」這一系列的金融准入政策將加大改善農村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並拓寬融資渠道,將引導各種金融機構及全社會的金融服務廣泛地參與到農村改革發展中來。
五、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
「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旨在從根本上破除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基礎。《決定》關於這一制度建設的最大意義就在於給農民應有的平等發展機會,從而實現城鄉發展資源和發展機會上的「均等化」。要加快形成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特別是盡快在城鄉建設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勞動就業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良性互動,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針,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決定》指出重點做好五個統籌。即: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統籌城鄉勞動就業;統籌城鄉社會管理。特別是對保護農民工權益、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決定》提出: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方面,《決定》強調: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增加對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財力與事權相匹配。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優先將農業大縣納入改革范圍。
六、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
「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於加強村民自治機制建設,不斷發展農村基層民主。《決定》中「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健全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被明確列為當前發展農村基層民主的重點。「擴大有序參與」,涉及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擴大農民在縣鄉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農民的聯系」、「深入開展以直接選舉、公正有序為基本要求的民主選舉實踐」等內容。「推進信息公開」涉及村一級的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和鄉鎮政務公開等內容,也體現了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對接。「健全議事協商」涉及「完善與農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的鄉鎮治理機制」等關鍵性改革內容,有望將農民的民主協商層面提至鄉鎮一級,依法保障農民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強化權力監督」涉及深入開展「以村務公開、財務監督、群眾評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實踐」等內容。中國農村民主制度設計開始全面升級。
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已進入依靠制度創新的新階段。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並作出全面安排,必將從根本上優化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環境,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8、農村兩項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農村兩項改革的內容如下:
1、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2、同時統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征地制度和農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農村綜合改革是農村稅費改革進入取消農業稅的新階段,中央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和動力源泉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農村綜合改革涉及調整農村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某些環節和方面,目標是逐步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以及農民增收減負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法律依據】
《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運行管理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中的試驗區和試驗項目,是指經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審議並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由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批復的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第三條 各試驗區要根據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試驗項目為依託,在農村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探索試驗和制度創新,為全國深化農村改革探索路子,為促進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制定完善有關政策法規提供依據。第八條 農業部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一)承擔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二)做好與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溝通協調、情況匯總工作;
(三)研究擬定試驗項目管理辦法;
(四)具體承擔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申報受理工作;
(五)具體實施試驗區工作考核評價和試驗項目總結驗收工作;
(六)組織開展試驗項目論證、幹部培訓和專題研討工作;
(七)負責與地方和試驗區的日常聯系工作;
(八)完成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工作。
9、振興農村我們應該怎麼做?
1、以加強科技興農助力鄉村振興。科技興農即根據各地情況及特點,依託科學技術解決「三農」現實痛點,促進「三農」高質量發展。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科技興農是針對現實國情的正確選擇,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助力器,是激發鄉村振興活力的源動力。
首先,因地制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相關流程、機制和示範基地建設,實現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例如北京通州漷縣鎮種植園,採用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了收益。
其次,提升農業技術水平,依託科技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等新模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並利用雲技術、大數據及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發展認養農業、共享農業、「網紅+農產品」等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營銷模式,打造平台農業。
再次,實施「引進+創新」戰略,借鑒成功經驗,排除發展痛點,充分利用獨特資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最後,注重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創新工作機制。增強農專科技人才團隊建設與培育,深入落實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基層科技人員素質;築巢引鳳,工農結合,以工補農,加快實現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協同發展。
2、以促進教育興農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應優先發展鄉村教育。教育興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發展鄉村教育,應全面統籌規劃鄉村基礎教育學校,逐步完善義務教育學校配套設施,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逐步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縮小城鄉差距。
教師是推動鄉村教育發展、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的重要主體,地方政府應關注鄉村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與人才質量提升,逐步改善鄉村教育人員教學條件和福利待遇,完善鄉村教育人才政策。充分吸收好家風、好民俗等地方文化精華,結合我國德育及教育的基本要求,打造獨具鄉村特色的德育教育課程體系。
藉助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線上+線下」「課堂內+課堂外」的多維融合教學模式,促進資源共享。
3、以促進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統籌城鄉融合總體戰略布局,促進城鄉資源互補互惠,為城鄉共同發展提供新動力。推進鄉村建設工作,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加強鄉村環境治理,改善鄉村風貌,助力鄉村振興。
不斷推進農村改革與創新,鼓勵開拓多種經營形式。繼續落實土地承包三十年政策,鼓勵扶植成立農民合作社,打造家庭農場,積極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結合新階段我國城鄉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推動形成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保持鄉村特色的基礎上推行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建設模式,注重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4、以實現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應深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創造了中華民族扶貧史上的一個奇跡,形成了值得弘揚與傳承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精神。
在扶貧攻堅過程中,我國不斷完善精準扶貧組織保障體系,不斷創新扶貧方式,積極探尋扶貧長效機制,加強區域協作與對口支援,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協同力量,打造專項扶貧、產業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的多元化扶貧格局。
進入新發展階段,踏上鄉村振興新征程,應繼續穩固脫貧攻堅基礎與成效,加強致貧返貧監測,不斷完善防止致貧返貧預警體系。防止返貧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應積極進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工作方案,科學預防,從根本上阻斷致貧返貧。
5、以創新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實施的關鍵影響因素。進入新發展階段,創新鄉村治理,應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積極鼓勵多主體參與,加強自治、法治與德治的「三治」融合。
首先,自治是居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自發性與主動性的體現,應積極引導並鼓勵村民自治,科學組建村民自治組織,完善自治管理流程及相關配套制度,激發鄉村治理新動力。
其次,法治是鄉村治理的法律保障與科學武器,應加強鄉村法治宣傳與法治教育,提升居民法治意識,注重鄉村法律服務平台搭建,夯實鄉村治理的法治基礎。
最後,德治是鄉村治理的道德後盾,應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播榜樣力量,彰顯社會正能量。
積極宣傳與引導善行義舉,提升村民道德情操與綜合素養,提高居民遵紀守法、助人為樂的自覺性與主動性;鼓勵並扶持鄉村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提供資金支持與專業指導,讓鄉村文化遍地開花,推動鄉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構建新階段鄉村文化新生態。
以上內容參考:中新網-打造鄉村振興新格局
10、如何全面推進農村改革
1、當前已經進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關鍵階段。35年前,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我省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農村分工分業深化,分散的農業經營方式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村資產資源不活,農民財產權利缺失,拓展財產性收入來源、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要求日益迫切;農戶分層分化加快,農村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刻不容緩;農業農村資源要素流失加快,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亟待健全。「三農」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2、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必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要加快推進「四化同步」、城鄉發展一體化,必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要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攻堅戰」,實現河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必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撐;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和諧河北,必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切實維護和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重要舉措,是加快河北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充分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不斷開創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