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創造力
1、創新的理解和認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先進的專科技、發達的屬通訊、便捷的交通、更寬廣的平台,更引領著人類的進步,推動著整個社會的發展。
創新與守規矩不是絕對的矛盾對立關系,而是緊密聯系、辯證統一的,規矩是基礎,創新是發展。對於一些不能適應情況的陳規陋習,我們應該打破常規勇於創新,不能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但創新不是一味的冒進,而是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進行的創新,也唯有這樣的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才能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2、談談創新的重要性和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求知慾。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青年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其次,培養好奇欲。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第三,培養創造欲。不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第四,培養質疑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要鼓勵青年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青年的思維能力,激勵青年創新。鼓勵青年提問,大膽質疑,是培養青年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3、創造力和創新的關系是什麼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出類拔萃、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觀察力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汪洋大海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
4、什麼是創新創造性思維
什麼是創新思維
有人將其定義為: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外在有機的聯系,具有新穎的廣義模式的一種可以物化的高級思想、心理活動。
還有人將創新思維定義為: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系,而且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獨創、具有明顯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也有另一種說法:創新思維是指具有新穎性,能解決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維過程及其功能。
無論有多少說法,但反映創新思維的本質是一樣的。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所以,創新思維比之上述思維的其它形式,更能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
創新思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一般認為人們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切對創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維活動,均可視為廣義的創新思維。而狹義的創新思維則是指人們在創新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創新成果的思維活動,諸如靈感、直覺、頓悟等非邏輯思維形式。
關於創新思維的含義,已有許多不同表述,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邏輯學會秘書長張家龍認為:創新思維是人們自覺地、能動地綜合運用性和開拓性成果的一種思維。在創新思維中,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是交織在一起的。邏輯思維可以發現新真理,這已為無數的科學實例所證明。在創新思維過程中,人們還應用非邏輯思維,靈感就是一種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人人皆能具有,只是需要開發。南京金陵思維研究所、「邏大」創新思維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所長黃浩森則認為:創造力的產生要靠思維能力、想像力和觀察力,集中在一起就形成創造性思維,即人的智力。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高校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培養和訓練增強自己的創新
5、創造力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想法;2。創新更多的時候是指產生新觀念、適宜的(有用的、高質量的:1、創造性的人格,(innovation),又有不同的定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滿足任務制約的)工作的能力、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創造力(creativity)是指產生新異的(首創的,常與發明聯系在一起,主要是發散思維的能力,如社會創新。同時在不同的領域,出人意料的)
6、創造力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2、創造力指的是在零基礎上,進行發明製造生產的能力,比如中國的核工業。創新則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技術更新和升級,比如當下人們關注的企業轉型。
3、創造力是一種能力,而創新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6)創新是創造力擴展資料: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7、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抄特有的一襲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
(7)創新是創造力擴展資料
影響因素:
1、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8、創新力是創造能力的核心
(創新思維)能力是主體創新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創新能力是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
9、創造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2、創造力指的是在零基礎上,進行發明製造生產的能力,比如中國的核工業。創新則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技術更新和升級,比如當下人們關注的企業轉型。
3、創造力是一種能力,而創新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9)創新是創造力擴展資料: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ex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參考資料:網路—創造力
網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