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中創新
1、現代設計中,如何找創新點
點和面的勾畫以及色調搭配構成視覺沖擊,這是現代設計中一直試圖追求的藝術之一,也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地方~~
我復制的別處的論文
高新技術的生產和現代工業的發展,對傳統藝術方式造成巨大沖擊,不僅導致所有傳統藝術形態的升級換代和現代更新,而且創造了大量嶄新的藝術形式。文化藝術領域內部發生了行業內的大調整、大改組,新的藝術傳播媒介如電視、衛星電視及網路文化的發展,使得一些昔日文化藝術界的「龍頭老大」風光不再,轉而成為電視業、音像業的補充,而網路文化則為人類創造了數字化生存的新方式。
在世紀之交文學藝術發生的文化「轉向」中,最為搶眼的景觀是視覺圖像的「轉向」。今日的視覺圖像鋪天蓋地,無所不在,它已經「帝國主義式」地佔領了文化的大片領地。不管是觸目皆是的街頭廣告,還是熱浪疊起的居室裝修,不管是電視台的「歡樂總動員」,還是電影《大話西遊》,不管是流行歌曲MTV,還是電視報道美國轟炸阿富汗塔利班,不管是城市白領們翻閱的時尚雜志,還是打工仔喜歡的卡通讀物,我們都離不開圖像,我們生活在一個視覺圖像的時代。
2、6.(論述題, 50 分) 如何理解設計的「創新性」?這對中國當代設計有哪些啟示
現在社會存在幾個大的文化走向—— 「西化」和所謂的「現代化」、「全球化」問題,學生受這些東西的影響很大,當然這與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有關系。我也有這種感覺,就是當不同國家的學生作品放在一起時,我們自己的特點在哪兒?設計最終落實在視覺語言上,視覺語言的表現要靠知識的積累、文化的積淀和藝術的表現,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很多設計作品僅從創意或造型上來看很完美,我們不能說它不好,但是缺乏自己的特色,或者說缺乏具有原創性語言的表現。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設計應該與生活息息相關並引領生活。
關於設計與生活的關系,讓我想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都知道鐵路上鋪設的枕木,它的排列方式是經過科學計算的,包括它的大小和承重能力等等,但是這個間距的設置卻剛好是人邁出一步的距離,所以總有人在鐵路上行走,這樣就經常發生事故。後來把枕木的間距設計成一步半,人在上面走起來就不那麼舒服了,這樣就避免了事故的發生。這就是個很巧妙的設計,設計裡面除了我們常說的美觀、大方,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實用功能
以人為本」應該是設計的最終原則,這正應驗了田自秉 先生的觀點:設計應該「經濟、實用、美觀」。實用這點對於設計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消費者更看重設計的實用性。比如剛剛我們在民藝博物館看到的那把燒水用的水壺,是日照兩城文化演化而來的黑陶。看似簡單的一把壺,外形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當我們把水壺反過來的時候,可以看到壺底被設計為凹進去的,這樣做的目的是攏火,水開的就比較快,既可以節約時間又可以節約柴火。老百姓從來不知道何謂「節約型設計」,但民間的「設計師」們關注生活,早在沒有「工業設計」概念的時候,就已經在生活中使用了自己設計的「節約型產品」。這些優秀的設計恰恰來自於我們所忽視的「民間」。而且,我們越是深入的了解民間文化,就越能體會到它的博大和深厚。我們會在民間發現許多巧妙的設計,它的巧妙之處有很多確實是現代人所想像不到的。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積淀了太多優秀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值得我們深入挖掘並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去。將中國傳統的、民間的文化作為我們設計靈感的源泉,一定會產生更多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包含中國元素的現代設計。
日本的設計一度引領亞洲,況且在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領域創造了許多現代東方式的風格,並一直影響周邊國家的設計潮流。同時他們的設計元素特別是平面設計,從漢字和日本形式感上做文章,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讓人們一看到這種風格就知道這是日本設計師的作品。
有這樣一個例子:在日本本國生產的美能達相機能賣到15萬日圓,但在中國生產的只賣5萬日圓,同樣是美能達的相機,為什麼價格相差這么多呢?就差在做工上,我們的做工不夠認真、精細。所以,中國人一定要把「認真」做到位。中國人不是不能認真,唐代、宋代的工藝品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現代人太浮躁。「認真」的精神要從學校里培養,不能讓學生們浮躁。學校不僅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精神。西方藝術是科學的、技術的、形象的;東方的藝術是哲學的、人文的、意象的。關於中國造物中「天然」的問題,實際上是中國民間手工藝一直提倡的「就材加工、量材為用」的原則。那些精湛的陶器、石器、玉器,都是根據它的形制、材質去雕塑的。為什麼中國的民間工匠意象那麼優秀呢?恰恰是體現了人們對造物的追求,追求自然造化,崇尚人與物的交流,倡導材質美、自然美和技藝美的規律。我們的藝術創作,不僅僅是東方與西方的區別,民族與民族的區別,還有地方與地方的區別。區域性的差異與聯系,在民俗學研究中是個很重要的領域。
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器物設計,怎樣才能體現地區文化,怎樣才能體現人們對生活的理解,是現代設計實踐和設計教育應當關注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中國傳統的設計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就材加工、量材為用」的觀點。也是《考工記》所提出的四項造物原則:即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這跟生活方式的選擇和自然環境有關。做這樣的選擇是為了後代能在特定地區世代生息繁衍下去,是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所以說,「美」不僅僅指所謂的「純藝術」,它是文化概念上的「美」,滲透在一切事物和行為當中。我覺得這是大家都認同的一個觀點。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要強調地方標志性文化的建設。我們做設計時,要了解更多地方特色的東西,以便更好地為地方服務。設計需要「全球化」,但是不能都去搞「全球化」,我們需要有地方特色的設計。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我們要讓學生了解更多民藝、民俗方面的知識。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讓他們知道一些具體的知識,而是教給他們怎樣看待地方文化,如何從中吸取養分。現在有很多設計作品都求新出怪,認為那才是有個性,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美」應該是和諧中的「美」,那些怪異的所謂「設計」是沒有文化的「根」的,我們要讓學生知道祖先是怎樣創造的,是怎樣設計的。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文化」,從我們的傳統藝術中尋找自己創作的營養。
當今社會的一些「垃圾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太大,這也是學生作品沒有自己原創特色的原因之一。劉鐵梁先生提到的「建設地方標志性文化」的觀點,我非常贊同。就我們國內的城市建設來說,有自己特色的城市不多。我認為城市應該是生長出來的,是文化哺育出來的。但是我看到歐洲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作為公共設施的垃圾箱,在這個城市的是這樣的,跟它相鄰的城市就一定不會跟它相似,從生活中的設計就能區別城市的不同風格。我覺得「地方標志性文化」的提法有必要在設計界深入展開討論。
3、時裝設計中,我們應該如何應用唐三彩?並且與此同時進行一些創新呢?
1.設計師們加強對唐三彩藝術的了解
對唐三彩的了解是設計師們對唐三彩藝術元素進行運用的前提和基礎,設計師們對唐三彩藝術的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對於唐三彩藝術元素的運用水平,因此,設計師們在從唐三彩身上尋找靈感之前先通過看書、查資料等方式加強自身對唐三彩的了解。
2.對唐三彩色彩元素的創新
對於唐三彩色彩元素運用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服裝設計的三大元素之一就包括色彩,色彩的搭配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所有顏色都是美的,關鍵是要看怎麼進行搭配,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不僅如此,不同的顏色搭配還會讓人從心底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對於顏色的運用十分重要,作為我國優秀傳統藝術文化的唐三彩可以為設計師們提供色彩運用的靈感,設計師們在從唐三彩中尋找創作靈感的時候應該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從而不斷推陳出新,免於落入俗套,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藉助唐三彩提高自己作品的藝術價值。
色彩調研從服裝設計的初期延續到成品製作的末尾,一個成熟完整的主題表達需要形成邏輯閉環,也就是前後要有呼應,色彩作為連接創作要點之間的重要視覺元素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色彩提取的時候就可以試著在唐三彩中尋找靈感,在這一過程中,設計師應該多找一些資料,唐三彩雖然被稱之為唐三彩,但是除了黃、綠、白三個主色外還有其他的顏色,所以對於唐三彩顏色的借鑒可以選擇主色之外的顏色進行借鑒。在進行設計之前,還應該根據主題選擇適合的顏色進行借鑒,舍棄不適合的顏色,從而保證作品整體的協調性。設計師們還可以反其道而行,先確定顏色,再進行主題的確定,必將色彩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故事表現力,在確定了顏色之後,還應該嘗試用同樣的色彩和不同的面料之間進行搭配,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對色彩心理學的運用,將色彩所代表的模樣傳達出來,之後再結合面料與廓形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唐三彩藝術元素進行運用。
在對唐三彩的色彩元素進行運用的過程中,不要糾結於唐三彩色彩的代表性,可以將借鑒的重點放在顏色的搭配上,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將唐三彩的色彩原封不動地拷貝到時裝上,而是注重對同一色系不同色號的運用,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材質上會有不同的表現效果,同樣是唐三彩中常用的黃色、綠色和白色,在瓷器上的表現和在布料上的表現會是不同的感覺,同樣的顏色在不同的面料上表現出來也是不同的感覺,比如同樣是紅色,Max Mara2017 年秋冬秀場,正紅色配上絲絨質感的面料,給人奢華的感覺。而Fendi2018 年的秀場款式,正紅色配上了毛呢質感的面料,則給人沉著穩重的服裝感受。
3.對唐三彩造型元素的應用創新
一方面可以從唐三彩的造型中提取出一些圖案元素進行運用,另一方面可以結合唐三彩中唐代人物造型進行時裝設計。服裝中的圖案與裝飾同樣是服裝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很好的體現設計者的創作主題與文化引導,因此在對唐三彩原色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可以選取一些元素作為服裝的圖案和裝飾,比如當設計者從絲綢之路上的唐三彩上尋找設計靈感時,可以將唐三彩上的器皿、動物模具中具有特色的紋樣進行提取,包括馬、牛的一系列靜態與動態模具、以及器皿中的寶相花紋,他們的形態進行勾勒之後,用塗鴉的方式把模具的生動以及肅嚴的神態活靈活現的展示在服裝上。這些傳統的紋路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如果運用得當的話,將會呈現相當好的藝術效果,同時可以很好的展現我國的傳統文化。
4、設計的創新性對中國當代設計有哪些啟示?
把產品的核心從裝飾拉回到功能性上,從浮而華轉向廉而易,提高產品普及性,減少浪費,讓人認識了人,機,環境和諧共存共同發展的完美關系。
現代主義設計是從建築設計發展起來的,20 世紀20 年代前後,歐洲一批先進的設計家、建築家形成一個強力集團,推動所謂的新建築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非常龐雜,也包括技術上的進步,特別是新的材料鋼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鋼材的運用。
現代主義設計的新的形式反對任何裝飾的簡單幾何形狀,推崇功能主義,從而把千年以來的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打破了,也把幾千年以來建築完全依附於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打破了,新的設備、機械、工具不斷被發明出來。
現代主義設計以現代社會、現代生活為舞台背景,以工業革命發生以來的技術革命作支持,融匯各門類藝術於基礎訓練之中,加強實踐性,推崇既有理論素養,又具備動手能力,強調創新設計,反對模仿因襲,墨守成規。
5、不同的圖案在服裝設計中應該如何進行創新和運用呢?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嗎?
圖案設計是服裝設計的重要環節,其設計質量對服裝設計成果有很大影響。為了進一步強化服裝設計效果,設計師應積極探索圖案設計的技法創新。
一、重組原有圖案
重新組合原始圖案,是服裝設計常用的一種圖案設計方法,主要指通過拆分原有圖案,保留其中有重組價值的元素,經過美術工藝加工形成一種新的圖案。在服裝創意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在創新圖案設計的過程中把握原始圖案的設計規律,提取原始圖案設計中的優秀元素,將自身的創新思路和想像融入服裝圖案設計,全方位構思服裝圖案大體圖樣。
值得注意的是,服裝圖案重組並不是簡單地將圖案拆分、整合,組成新的圖案,而是要求設計師本著創新的目的,分析原始圖案中的可用元素,把握服裝圖案設計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展現圖案設計中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對原始圖案加以改造,在保留原始圖案設計特點的同時,不斷注入新時代的元素,豐富服裝圖案設計內容,盡可能地豐富服裝圖案設計的文化底蘊,體現服裝圖案設計的包容性,進而達到創新圖案設計的目的。
二、從自然中汲取圖案設計靈感
服裝圖案設計創新需要設計師從多方面尋找設計靈感,增強創新意識,不斷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突出服裝圖案設計的創意性。自然界能夠為服裝圖案設計提供豐富的設計素材,設計師可以從自然界中獲得設計靈感,圍繞自然界的景象和事物發散思維,提高服裝圖案設計的質量。如,設計師可以借鑒自然界中的雲、雨、雪等氣象變化,參考花卉、樹木等景物,通過觀察樓台等工程構造獲得靈感,將自然景物以圖案設計的方式呈現在服裝上,提高服裝產品設計品位,為服裝圖案設計帶來更大的創新發展空間。
三、增強服裝圖案色彩搭配
服裝圖案的色彩搭配與繪畫藝術的色彩調和有異曲同工之處。設計師在用圖案進行服裝設計創新工作時,應注重服裝圖案色彩比例調和與色彩搭配設計。現階段服裝圖案色彩設計中存在色彩搭配不合理、色彩設計脫離服裝圖案設計特徵等問題,導致部分服裝圖案設計缺少藝術性和審美性,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針對這一問題,設計師要不斷完善設計工藝,了解服裝圖案設計的發展走向,借鑒他人的優秀設計成果,並結合自身的設計經驗,基於美術彩色系顏色的基本特徵,合理調和、搭配服裝圖案的色彩。
6、1、如何理解工業設計中的創新( )
創新一詞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世界各個行業對其都有了不同的解釋,但其目的始終沒有變化,其核心仍舊是人類本身。形式的變化始終不能代替其本質的意義,在工業設計領域中的產品創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滿足於人類的需求,實現其產品的人性化,使人與物、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