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經濟開放
1、如何理解開放和創新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起關鍵作用?
只有秉承開放和創新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大局的發展和前進,所以開放和創新的思想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將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2、開放式創新模式的優勢包括什麼?
開放式創新模式的優勢包括開放性、高效率。
開放式創新是將企業傳統封閉式的創新模式開放,引入外部的創新能力。在開放式創新下,企業在期望發展技術和產品時,能夠也應該像使用內部研究能力一樣借用外部的研究能力,能夠也應該使用自身渠道和外部渠道來共同拓展市場的創新方式。
企業引入開放式創新的意義:
(1)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縮短研發的周期,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技術的廣泛傳播在競爭對手、消費者、供應商、大學、研究機構、行業組織和新建企業之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技術蓄水池,企業不必在基礎階段就參與創新,可以在新技術開發出來後,從外部購買或者收購新建企業獲得,然後充分挖掘創新技術的潛在用途或重構價值鏈,實現價值突破,這樣可以節省前期研發的時間和成本,縮短產品研發的周期,從而提高研發的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降低企業研發成果外泄風險,增加企業的收益,促進研發的良性循環
在開放式創新中,資源可以跨邊界流動,從而應對資源的過剩或者不足。創意或研發項目擱置後,不但面臨著外部選擇的誘惑,還面臨著技術更新帶來的折舊壓力。通過開放式創新,尋求買主或合作夥伴,把創意或技術轉化成經濟收入,既可以把降低技術外泄的風險,又可以減少研發損失,為企業帶來收益。
(3)加快創新速度,提高創新成功率,迅速佔領市場,提高企業的影響力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很多領域技術更新速度以月計算,因此,創新速度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麥肯錫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開發預算但及時將新產品導入市場的項目要比未超出預算但延遲進入市場的產品獲得更多的利益。
(4)降低創新風險成本,提高創新成功率
開放式創新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不是集中在一個企業內完成,不同的創新主體分擔了企業創新風險,提高了成功率。由於不同的機構在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市場化方面的專長是不同的,他們在通過合作的方式擴展了各自的慣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創新成功的機會,降低了失敗的風險,這是一個聚集優勢的過程。
3、我國當前應如何不斷提高開放經濟水平
1、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轉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寄的開放格局。
2、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形成品牌,技術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優勢。
3、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政策,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4、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5、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並且同各國人民齊心協力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式,我們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優化結構、括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外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3、基本戰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4、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5、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6、要有規則意識,要有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有經濟安全防範意識
7、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4、如何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新的發展理念。要求2000字。
關於創新發展
創新,意味著經濟發展動力機制的轉換。創新發展理念不限於我們平常講的狹義上的科技創新。從《建議》提出的創新發展理念上看,至少包括以下多個內涵:首先是一個整體和全局的宏觀概念,內容極其豐富,豎到底、橫到邊,立體化、全覆蓋。正如全會提出的,「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第二是一個發展模式和發展類型的理論概括,這種模式,《建議》命名為「引領型發展」。這個新命名,發人深省,顯然是針對原先「跟隨」和「模仿」發展類型方面存在的問題。這種「引領型發展」,創新必須成為發展基點,在創新的體制架構下,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引領經濟發展;第三,在微觀層面上,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第四,在中觀層面上,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第五,在產業布局上,涵蓋一、二、三產在內的各個產業創新戰略布局;第六,在戰略重點上,緊跟科技發展新趨勢,提出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第七,在構建創新發展體制上,提出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第八,在政府作用上,強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第九,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上,提出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這樣看來,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就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創新發展,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與傳統資本對利潤追求不同,創新的動力不能用經濟人動機來解釋,熊彼特對此做過專門的解釋。
關於協調發展
協調一般是指各主體之間行為的相互適應、避免相互掣肘。協調發展新理念,不僅包括部分之間的靜態協調,還包括部分與整體的協調整合。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同時,協調必須促進發展,部分之間的協調,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建議》強調,必須著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發展,涵蓋了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而我們現實的經濟發展,各方面都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協調,部門分割、地方封鎖、行政藩籬等掣肘的現象還處處可見,阻礙著經濟發展。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分工與協作產生新的生產力;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這一原理會以新的表現形式發生作用;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協調發展一定會釋放出新的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能。協調發展的本質是實現經濟按比例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實現無計劃按比例,是一次偉大的創新,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關於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的本質是處理好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過去的高速發展,在獲得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極大地破壞了這個基本條件。不但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短缺、資源告罄的制約,難以持續;而且基本生活條件也受到嚴重威脅,人們已經身陷其中、深受其害、難以忍受。所以,過去與發展不直接相干、甚至相悖的生態保護,今天必須與發展統一起來,形成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復合概念——綠色發展。生態保護、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一種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關於開放發展
經歷閉關鎖國的中國,已經感受到開放帶來的巨大利益,歷史已經給出明確結論: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們在開放上也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完善之處;還有許多短板需要補齊。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更要把開放發展作為新的發展理念。開放發展,把開放和發展合成一個概念,作為一種理念,意義深刻。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關於共享發展
共享是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是社會主義的真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初提出的允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大政策,就是要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在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提出共享發展理念,不僅是強調共同富裕發展目標的實現,而且賦予了發展動力、發展過程、發展方式和發展性質的新內涵。共享發展,不能僅僅理解為發展後對發展成果的共享,而是把共享賦予發展的全過程,形成共享式發展。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彼此之間有聯系、成結構的體系,除分別認識理解外,還要整體把握。要看到,每個發展理念,都對其它發展理念有滲透、有體現,都不會孤立存在。
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整體結構
對新理念的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前提是對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真正理解。因此必須對五大理念逐條分析,每一條都要明確其理念提出的針對性,在正向理解的同時,必須進行逆向思考,發現我們原有發展中的偏誤和短板,分析問題的成因,理解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同時,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整體結構。
5、如何理解未來中國經濟關鍵在創新和開放?
實踐證明,閉門造車不可取的,中國經濟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世界經濟是一體的,所以人才的競爭會日趨激烈,創新是今後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
6、如何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理解與解讀:五大發展理念的基點是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是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共贏。這樣一個發展理念,真正樹立起來,是革命性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五大發展理念將會形成中國特有的發展文化,長期影響國人的價值觀和是非標准五大發展理念將催生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就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
協調發展新理念,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同時,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6)創新經濟開放擴展資料:
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戰略機遇、疊加矛盾、風險隱患和嚴峻挑戰後,鄭重宣示:我們要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同時,重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求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新的發展理念,是五中全會賦予「十三五」的靈魂。
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號召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7、什麼是創新型經濟?
創新型經濟是體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識和人才作為依託,以創新為主要的驅動力,以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和新產品為著力點,以創新產業作為標志的經濟,現在談經濟轉型升級。轉型最重要的就是增長方式轉型,發展創新型經濟實現經濟轉型,主要靠物質投入的推動轉向創新要素驅動。這個創新型經濟有三個特徵,一是以創新知識密集產業和綠色技術產業作為標志,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互動結合,第三知識創新為主體,也就是大學、科研機構同技術創新主體緊密合作。 在領先發達的地區應該領先發展創新型經濟,這里概括沿海過去兩次機遇,第一次機遇是沿海經濟發展鄉鎮經濟,實現農村工業化。第二次機遇,開放型經濟,實現經濟的國際化。現在這兩個發展經濟的活力和動力在沿海地區充分釋放,優勢不再明顯,因此創新型經濟成為第三個發展機遇。
8、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
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五大發展理念
:
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