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知識創新
1、企業創新都有哪些方面
企業創新的內容幾乎包括了企業系統的每一個層面,然而於提到企業高層來決策的創新項目來說,則只涉及到與
企業的生存、發展悠關的重大問題。比如一個企業實施提高競爭力的戰略,其決策的重點在於提高規模效益,增強競爭力,而且必須明確所追求的足"效益",而不是"規模",是為了"提高效益"而增強競爭力,而不僅是為了"擴張規模",所以,決策的要件是效益,關聯的問題是規模。對企業的高層決策來說,創新決策包括如何尋找創新的突破口,對創新機遇進行預測;如何保證市場的份額,對以創新為基礎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各種商業活動的決策;如何通過創新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組織形式,建立最佳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的管理決策。
機遇預測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面臨著許多環境條件隨機變化的情況,由於條件的改變,企業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機會,企業的競爭地位會受到巨大的威脅,也會因此使員工喪失使命感而使企業的凝聚力被削弱。同時,將給企業的創新帶來機遇,一方面是市場向著本企業發展戰略所設定的方向發展,或者是激發企業原來潛在的創新活力,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各種商機;另一方面是由於員工在市場壓力的條件下迸發出創新的慾望和激情,或者是環境變化給企業員工的創新帶來新的機會。這內外兩方面的創新機遇將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和躍遷產生可能性。因此,企業把握創新機遇,預測成功率,對於制定創新企業的經營戰略和部署是關鍵的環節。
創新機遇的預測需要企業有良好的運作組織,高層決策者要有極為敏銳的觀察發現能力。這是因為:不論是引人注目的創新還是微不足道的改進,大多數創造性活動不僅事先未曾計劃好,而且完全出乎企業的意料。事實上,有可能存在的情況是員工在沒有企業管理層直接授意和指導的情況下提出了創新或具有潛在用途的新嘗試,如果企業的決策者沒有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很可能企業的創新機遇在瞬間就會消失掉。因為這些創新萌芽都不是企業管理層規劃的結果,任何人,包括管理決策層,甚至創新者自己先前都沒有想到這些創意會有何特別的創造性。
創新機遇的預測和把握,對企業的決策來說太重要了,把握得准,可以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把握不準,則會給企業帶來災難。
營銷創新
在市場經濟時代,企業家和市場都認可這樣的說法:那些不能創新的經營者,終將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企業通過創新經營,在市場的某些領域或層次能捷足先登,就能與企業對手拉開差距,這是確定企業優勢的最重要的手段。如前所述,筆者認為,對於企業本身來說,只要企業沒有做過的、為了達到發展的目的去設計以及策劃並付諸實施的事情都屬於企業創新。比如,某個從事電視機經營的企業,現在策劃而且進入計算機設計和生產領域,這對於該企業來說,就是創新的行為。
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們認為,市場營銷創新決策從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就有不同的內容。例如,從企業的經營行業來看,商業創新決策包括單一經營行業的創新決策和多元化經營創新決策。多元化經營創新來說,並非僅僅擴大經營領域這么簡單,對於進入一個陌生行業的企業,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則可能會碰個頭破血流。
管理創新
管理決策是組織在內部范圍內貫徹執行戰略決策過程中的具體決策。它旨在實現組織內部各環節活動的高度協調和資源的合理使用。例如企業的牛產計劃、銷售計劃、更新設備選擇、新產品定價、資金籌措等問題的決策即屬此類。管理決策不直接決定組織的命運,但其正確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管理效能的高低,進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管理創新決策涉及的就是管理范圍的各個重要方面的創新的決策。
管理創新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早在20世紀70年代,從日本開始的以"全面質量管理"為核心的戰後第一次企業管理大變革,是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生產管理模式。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從美國掀起並涉及日本和歐洲的新的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則是"企業重新構建",其主要內容是:一方面企業颳起國內和國際並購風潮;另一方面企業從"金字塔型"向"網路型"轉變,即變縱向管理為橫向管理。此外,還出現企業管理概念的創新、公司組織結構的創新、企業管理方法創新、企業社會形象創新和企業產品創新等新內容。
從企業管理創新的內容可以發現,企業管理創新決策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重要,其重要性越來越接近企業的戰略創新。例如,前面提到的企業的組織結構的創新,盡管並沒有與企業的命運直接相關,但是組織的擴大對企業的生存影響程度已經很高;又如企業形象和文化創新是企業的精神狀態、企業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的表現,而這是企業的生命力強弱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須把管理創新決策列為企業高層決策的重要內容。
2、企業的創新行為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一)信息影響因素
用戶是決定企業創新力形成的根本,企業的利潤來自用戶對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認可。因此,如何捕捉用戶信息、了解並滿足或超過用戶所需便成為創新追求的目標。企業提供新產品的過程中,其研究開發一般要耗費很高的成本,但是精確地了解用戶所需卻並不容易,因為用戶掌握著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信息(顧客所需)和企業掌握著解決方案的信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傳統)之間存在矛盾,而且其需求通常是非常復雜、微妙,快速變化的,企業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用戶需求信息。為了減少企業研發成本,可以小范圍地挑選用戶使用創新樣品,使其在使用中獲得對產品的某種需求,企業對所獲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並改進產品,經過若干次的循環改進,達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因此,產品開發過程是一個反復試驗的過程。用戶成為信息源可以緩解上面提到的矛盾,減少試驗成本,使用戶與企業之間達到雙贏。此外,企業必須關注內外環境變化,綜合收集有用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的創新能力,實際上是依附於以用戶為主的信息收集能力。當然,企業還要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提煉整理有效信息。同時,相關服務部門能否為企業及時提供各種創新信息,對企業的創新提升也有重要影響。因此,與用戶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橋梁。
(二)知識影響因素
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企業的知識積累是一個動態性和途徑依賴性相結合的過程。Galunic&Rodan(2002)認為一件熟練完成的事情要依賴於這些在可接受范圍內的變數,如完成者身體的各個方面,以及空氣壓力、光照、地心引力等情況。因此,知識的專用性與特定環境密切相關,對企業創新有很大影響。企業知識資源指的是為指導組織行為的資源的利用原則、技巧和流程。企業的知識資源與有形資源互補性相結合,通過整合作用把企業各部門組織起來,形成可執行生產性創新任務。根據阿羅建立的「干中學」模型,他認為,邊干邊學是經驗的產品,經驗具有遞增的生產力,隨著經驗的積累,單位產品成本隨生產總量遞減。所以,擴大資本投入的同時,知識水平也隨之變化,企業就有可能實現遞增的收益。知識尤其是默會知識根值與企業的環境和文化內,部門間合作和信任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和擴散,知識資源通過工作設計、工作輪換,使其在企業內實現有效地轉移和積累,並在各部門之間准確傳遞,企業也就最大程度地獲取創新所需的各種知識,大大加快了企業的創新的速率,反之又使整個企業的知識積累增強,增強成員間相互學習的機會,促進了信息的循環和反饋,加快了技術轉移、擴散的速度,為持續創新注入新的動力,使企業創新水平形成一個極強的正反饋過程。因此,知識能力是形成和提高企業創新力的關鍵。
(三)組織影響因素
企業的組織因素包括:企業成員素質、企業文化、決策等。在整個創新過程中,企業家是創新主體的核心,其自身創新意識、營造創新氛圍、決策和監督創新過程對創新成功與否具有很大影響。工程技術人員是技術創新中技術機會的重要發現者,也是新技術知識在企業內擴散的傳播者,技術工人保證了按照新生產系統的要求形成新的綜合生產力,並不斷提出和實施各種創新改進,他們是創新過程的執行者,營銷人員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迅速捕捉市場信息,他們是創新市場機會的發現者,在整個創新過程中,企業的組織不斷完善,保證成員各盡其職,相互理解基礎上的和諧氣氛以及充分發揮個人創新積極性的平等竟爭環境對創新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創新活動在評價上較為模糊,對創造性勞動的准確評價計量較為困難。因此對創新人員的獎勵不能偏廢,不能只注重對後期人員獎勵而相對忽視對前期人員獎勵,只有建立合理的評價創新績效,才能充分發揮企業成員的創新積極性。企業創新由領導層最終決策,但影響領導層作出最終決策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在一定時間內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從整體上決定了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發展願景,以及為制訂企業的創新戰略提供了指導和依據;二是企業創新決策機制,從組織學上看,創新決策機制與不同的組織結構特徵間有強相關性,而柔性和靈活性組織比機械性組織結構更能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創新力,最根本的是不斷改善企業內部組織環境和創新激勵制度,提高成員的素質,同時在掌握充分信息量的基礎上形成合理創新決策。因此,組織結構是形成和提高企業創新力的保障。
(四)技術影響因素
技術是企業創新的根本手段,創新的過程主要是技術變化及其實現的過程。技術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企業整體技術水平、技術結構。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包括物化技術和組織管理技術,其直接影響企業創新的全過程:企業快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使企業能及時准確地發現創新機會;較高R&D水平,保證企業能較低層次,較高層次上自我創新;廣泛而靈活的銷售網路為新產品的成功上市奠定堅實基礎。合理的技術結構和技術力量配置,使企業的創新力得到充分發揮。創新的技術結構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創新活動技術構成,創新既要有主要技術對象,同時也需要相關輔助技術的改進配合,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滿意的效果。第二,創新活動技術力量配備。創新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概念,創新活動的投入產出引起企業內部利益分配變動,並由此決定了企業有關經濟因素對創新力的形成和影響。企業創新投入資金不論是貸款還是自籌,可供投入資源增量和可調整利用資源存量等經濟實力都直接決定創新規模強度,而創新規模強度又對創新決策優化與實現效益有直接影響。因此必須挑選各方面的精幹人員參加,通過嚴格分工協作,形成強有力的創新班子。總之,企業整體技術水平、技術結構都直接影響到企業創新能力。只有充分挖掘和不斷提高企業技術潛力,通過合理的技術結構,發揮各方面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才能為企業創新力的提高提供技術保障。因此,技術狀況是企業創新力形成和發展的平台。
(五)外部環境與制度影響因素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其一切活動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同樣,企業創新能力作為國家創新能力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市場聯系最密切,其成功和外部環境密切關聯。企業的外部條件包括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市場與法制環境、教育培訓環境、情報信息與服務環境,以及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環境企業的產權結構、經營制度、要素配置、利益分配等。同一制度模式下,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決策者所執行的政策體系可能會相差很大,對於企業創新來說,制度環境不僅規定了要素運動原則,更重要的是決定了具體的運動方式。利益分配政策決定了企業與國家、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創新效益分配方式和具體分配數額比例,是切實關繫到企業和職工切身物質利益的根本政策。利益分配政策直接制約著企業創新系統的主體——人的行為。設立專門的風險投資機構、對高新技術項目投資給予優惠、國家財政撥款籌建新技術開發園、對風險性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等,都為企業創新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以促進創新成果擴散和產業化。是否有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企業在同等創新條件下是否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是否有公平的技術知識產權與貿易保護法律體系,也極大左右企業創新熱情和創新能力。因此,外部環境與制度是提高企業創新力的孵化器。
(六)教育培訓和國家創新影響因素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但有一點則是共同的,就是對技術研究與開發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長。80年代以來,伴隨著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大量傳統產業技術和資本湧入發展中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還引進了大量先進技術設備,如何消化吸收這些技術,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是它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這方面,多數國家都經受著研究與開發人才不足的困擾。中國正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賴面向市場的自主創新,一方面許多企業存在著大量人才積壓,另一方面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研究與開發人才嚴重不足,影響了企業創新進程。一個國家的全民教育水平高低,決定了企業就業人員文化技術素質水平,而人員的知識能力是企業創新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教育培訓可以保證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的出現,同樣對於國家創新系統來說,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是重要的要素,它主要為企業提供最新科學知識和技術發展信息,接受企業委託,幫助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等。因此,教育培訓和國家創新水平是提高企業創新力的強大後盾。
總之,企業的創新力形成和提高不僅是一個在企業內部創造新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從企業外部吸收信息和知識的過程。除了企業的內部因素外,企業的外部因素也是創新成功與否的重要原因。與外部組織之間的關系決定了一個企業獲取相關信息、資金和知識等資源的能力,影響著企業的創新績效。因此,企業在創新力的培養和提高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其影響因素,通過建立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內外關系網路以獲取所需的各種資源,提高企業的創新力,培養企業的競爭優勢。
3、從知識管理的角度談怎樣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如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策略
加強知識管理制度化規范
管理制度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管理過程中,企業在生產加工以及運用方面出現了新的形式,推進新型管理制度會加快企業管理制度化的規范和創新。在知識管理推行過程中,要想成為知識流動和運動核心的體系,就要規范知識管理,網路以及投入方面的工作,依靠組織和經濟的力量來創建知識管理的目標以及制度結構,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推行知識管理工作中,應該創建科學考評制度規范,從生產知識,管理以及應用方面下手,來科學考評知識管理工作的細節,讓知識管理變得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起到很好的鼓勵作用。在推行知識管理工作中,需要設立獎懲制度,利用市場化制度和新型支付方式來增強知識的價值,用物質獎懲來完成對知識管理的重視程度。
完善創新制度
企業的創新制度規范著企業大多數部門,這要求企業各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積極溝通。各個企業都會擁有自身的創新制度,完善創新制度,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工作質量。企業的創新人員的文化知識水平決定了企業創新能力的高低,企業通過完善創新機制,不但積累工作經驗,也幫助了企業新員工積極參加創新活動。知識管理的過程不僅僅是對知識進行歸類整合,而是把知識和企業活動結合起來,讓企業活動變得規范化。以便企業工作人員快速掌握創新知識,提升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環境的改變,隨時完善企業創新制度,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
提高創新體系能力
企業進行創新能力通常是根據項目的形式來實現的,需要依附整體的力量配合來完成。提高創新體系能力需要先進科學技術,完善的理論知識,創新的設計方案,具體的操作流程,嚴謹的組織能力,嚴格的審查制度。所以,創新體系能力水平直接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高低。
培養創新人才
提高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是新時期社會經濟進步對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員工創新能力的培養涵蓋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和技能、創新品質等幾方面的內容。應該從培養模式、實踐平台、評價體系等方面著手建立一套系統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切實提高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4、企業創新的意義
企業創新的意義在於決定公司發展方向、發展規模、發展速度。
企業創新的內容幾乎包括了企業系統的每一個層面,然而於提到企業高層來決策的創新項目來說,則只涉及到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悠關的重大問題。
比如一個企業實施提高競爭力的戰略,其決策的重點在於提高規模效益,增強競爭力,而且必須明確所追求的足"效益",而不是"規模",是為了"提高效益"而增強競爭力,而不僅是為了"擴張規模",所以,決策的要件是效益,關聯的問題是規模。
對企業的高層決策來說,創新決策包括如何尋找創新的突破口,對創新機遇進行預測;如何保證市場的份額,對以創新為基礎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各種商業活動的決策;如何通過創新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組織形式,建立最佳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的管理決策。
(4)企業知識創新擴展資料
企業創新的涉及:
1、組織創新,任何組織機構,經過合理的設計並實施後,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如向生物的機體一樣,必須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和變革,才能順利地成長、發展,避免老化和死亡。
2、技術創新是以創造新技術為目的的創新或以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創造的資源為基礎的創新。前者如創造一種新的激光技術,後者如以現有的激光技術為基礎開發一種新產品或新服務。
3、 管理創新(Management Innovation)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於1912年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 創新是指以獨特的方式綜合各種思想或在各種思想之間建立起獨特的聯系這樣一種能力。能激發創造力的組織,可以不斷地開發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4、戰略是以未來為主導,與環境相聯系,以現實為基礎,對企業發展的策劃、規劃,它研究的是企業的明天。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5、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生存、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迅速增強,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一是完善和落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特別是與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相關的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使企業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帶來優惠,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好政策實施的評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蹤研究和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更多地承擔國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項目。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面向企業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建設一批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管理和開拓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
三是加強企業研發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在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支持企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開展各類人才的培訓,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養技術人才。鼓勵企業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組織和動員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利用科技中介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搭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派一批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研發技術、開發產品。特別是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鼓勵科技人員直接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創業。
6、企業如何鼓勵創新(舉例說明)?
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比如介紹企業最新的創新成果,讓員工實實在在感受到創新就在自己身邊。在企業舉辦創新論壇時,管理層也應該積極參與,不只是發表歡迎致辭,而是作為表率深入參與創新,讓員工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並積極將之落到實處。搭建網路交流平台,鼓勵全員建言獻策。
人是創新的主體
要把全員的創新潛能挖掘和釋放出來,形成企業創新的整體實力,重視員工的建議,為員工提供平等溝通和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走出「創新是專家教授的事,普通人做不了」的認識誤區。給員工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學習機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再好的創新,都需要技術的支撐
企業要與時俱進,結合自己的業務,引進新的技術,加大生產技術、產品技術、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建立好的獎懲機制
比如在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引入股權激勵後,對公司業績的考核不但關注本年度的財務數據,而且更關注公司將來的價值創造能力。
7、談談企業如何通過知識管理,實現企業知識的生產,共享,轉化和創新
全新一代積分制管理 微認可 通過積分認可幣的形式幫助企業在員工的業績、行為、創新、成長、協作掛鉤,全面評價員工價值。對於你所述的企業知識的生產,共享,轉化和創新,都可通過積分認可幣的形式把企業所倡導的知識文化進行積分量化 。通過把企業所倡導的行為 進行設計成一些徽章,當員工的行為匹配這些徽章的行為的時候 企業組織以及團隊都可對這類行為進行認可 這樣子好的行為就能廣而告之,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文化推廣。
8、如何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
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的方法:
一、樹立適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的科學管理觀念
1、樹立 「信息至上」的觀念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全球信息網路化等高新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信息管理已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不停地與外界環境交流信息如:科技發展信息、市場行情信息、競爭對手信息和科學管理信息等;在企業內部還有一個人、財、物、產、供、銷等各個管理環節的信息。這些企業內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傳輸和使用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前提。企業必須首先樹立「信息至上」的觀念,以開放的頭腦及時地把握各種不斷變化的企業內外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管理創新。
2、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
在傳統經濟概念中,生產取決於所用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資本、設備和資源的數量,知識被視為外部要素,並不是生產函數的完整組成部分。而在經濟增長的新概念里,經濟增長更直接地取決於知識的投資,這是因為知識所包含的價值越來越大。具體說來,就是知識作為全社會能夠共享的無限資源,它不僅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消耗,而且可以通過創新不斷增值;不僅可以擴大傳統生產要素的生產能力,而且可以提供調整生產要素創造革新產品和改進生產程序的能力。因此,在知識經濟中,中小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不僅取決於投入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生產要素,且更取決於進入或創造與知識相關的市場的能力,以及將這些知識以快捷的方式融入產品或服務中提供給用戶的能力如何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如何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由此說來,改變對知識的傳統觀念,確立知識是創造價值主要的、直接的因素的新觀念,對於我國中小型企業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決定企業經濟連續增長、報酬遞增的關鍵性要素,產品中組含的知識量(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競爭中最有利的武器。企業應改變傳統狹隘的重視有形資產,輕視無形資產的觀念,要強化無形資產意識,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首先,要重視知識要素的開發。在企業中,應當建立和完善研究與開發機構,以便結合經營進行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推進企業的技術、管理創新。目前許多企業機構龐大,非經濟人員過多,而研發機構缺乏或形同虛設,對此,企業應當從經營戰略高度給予重視和改變。其次,注重無形資產的保護和管理,加大無形資產投入。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負責無形資產的創新、設計、引進、應用,並設立知識主管,實施對無形資產的分類、評估、投資以及建立知識檔案,為無形資產投資交易和共享創造依據,為企業資產的流動創造產權細化條件如何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文章如何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企業應積累和擴大無形資產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不斷拓展無形資產的范圍,要注重對知識產權類和流通領域的無形資產的積累和投資,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科技人才是知識的創造者,是實現企業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的決定性因素。企業要建立良好的研發環境和激勵機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注重對人力資本中無形資產的積累和開發使用,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力資本的知識含傲,以提高人力資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
3、樹立「能本管理」的觀念
信息時代的到來,迫使企業具備「以快應變」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應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集中體現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的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同時企業的管理方式也在發生歷史性的演變,從物本管理過度到人本管理,進而深化為以人的能力為核心的管理,更確切地說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時代,知識、信息、智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人作為知識的載體,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技術的運用者,其智力資本的貢獻率是人力資本貢獻率的主導成分,並遠遠高於非人力資本的貢獻率,企業間競爭的實質就是高素質、高創新能力的人才的競爭。企業的管理核心也應該演化為培養人的學習能力、發揮人才的創造性,側重於人的智力和創新能力開發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級階段。
4、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循環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目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效率不佳與企業家缺乏不無關系,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和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一是創造性思維,善於洞察和想像,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學性;二是風險意識,有遠見、不怕失敗、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三是創新的技巧,在創造思維和不怕風險的同時,還必須有科學依據,有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新時代的風格,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要善於學習,敢於實踐,善於團結合作,尤其要善待創新失敗者,永不滿足,經常自我挑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關鍵如何在企業管理方面進行創新論文。有人指出,企業家活動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產品性質,因為其風險由白己承擔,而他們的成功卻往往使全社會受益。因此,國家應使一些措施制度化來扶持和鼓勵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政府在制度設計上,應著眼於為企業家提供一個開放和寬松的環境,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在責、權、利不一致的原則下,完善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一套科學、公正的考核、晉升體系,使經營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在人事制度上,引進競爭機制,建立經營者人才市場,使企業家這種生產要素,通過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國家要採取措施建立企業家人才交流市場、資格認定系統、繼續教育培訓機制等,以促進我國企業經營者職業化。
5、推行全員創新
企業家的活動只是企業整個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企業管理創新應當是以企業全體人員為主體的全員性創新。實際上,在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普遍推行的今天,企業員工已不是被動的受雇者,而是企業管理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已成為企業管理活動的主體。因此,企業管理創新沒有員工的理解、合作與參與,是無法取得成功的。企業管理的邏輯特點最終反映在如何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上,按照國外的研究,積極性的一般發展規律是「參與——負責——創新」。「參與」是積極性的形成階段,表明員工介入某項工作,承諾某些規定責任,完成一定任務定額;「負責」是積極性的上升和穩定階段,表明員工明確了責任感,能自覺地履行職責;「創新」是積極性的高漲階段,表明員工己主動「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自覺為企業出謀劃策,傾心傾力,貢獻力量。企業家要充分認識積極性的一般發展規律,尊重員工、關心員工、依靠員工、激勵員工,讓企業員工積極投身到管理創新中來。
9、企業為什麼要創新 ?
「不創新就會被淘汰」,是過去20多年許多成功企業所奉行的信條。我們想成為成功企業,我們想做百年企業,所以需要持續的創新。
創新不是一種時尚,它是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當今時代,生存是經營企業的至高境界,企業就如同一個人一樣,只有首先生存下去,才能為社會做貢獻。比如說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問題,對於我們的企業其實60%的社會責任是在企業內部實現的。第一層責任是我們目前直營店1000餘名員工的生存吃飯與成長發展問題。只有企業存在,這些人生活才能有保障,只有企業發展,我們的員工才能得到成長;第二層責任是在加盟店、農家店、書報亭就業的2000名社會員工,他們也需要就業,也需要成長;第三層責任是員工的家庭,按每個家庭三口人計算,我們承擔著近萬人生活的社會責任。外部社會責任占企業社會責任的40%比重。第一層是對顧客的責任。在城市,我們擔負著每日近10萬名顧客安全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的責任,提高顧客的生活品質,圍繞著居民的生活永不停止的創造便利需求,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在農村,我們也擔負著凈化農村消費環境,提高農民消費品質的責任;第二層是我們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廠商,我們有責任通過企業的發展,讓他們能夠與我們共同成長;第三層是我們承擔的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責任。我們所選擇的經營領域都是低毛利,低回報的行業,因此我們企業經營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種公益事業,因此在這里,我明確的提出一個觀點:「把公益當成事業來經營。」以上闡述的是企業存在的社會意義。那麼,企業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呢?那就需要發展,需要創新。發展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永恆的主題,發展一方面是擴大企業的規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企業的經營品質,耗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回報。發展就如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它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瓶頸與難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用創新的辦法來解決。
創新不是「點子大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活動起於創新意識,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創造性活動。創新意識主要有好奇心、求知慾、懷疑感、創造需求、思維獨立性與創造性思維所組成。產品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都離不開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一種求變意識,「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法」也是一種創新。第二,鼓勵全員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幾個人的事,而是全體人員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范圍,創新就是在以前的工作方法、工作習慣的基礎上,多問幾個為什麼,做一下改變,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第三,執行力是創新成敗的關鍵。僅有幾個點子,而不注重操作,不重視執行過程,創新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注重創新的風險管理,據統計,創新的成功率在20%左右,也就是說,有十個金點子,往往只有兩三個點子能變成現實。是什麼原因呢?關鍵問題在執行。要樹立一個這樣的觀念:想點子人人都會,誰能把點子變成業績,變成成果,誰才是真正的創新者。第四,完善創新機制,建立創新型的企業文化。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階段性的一場運動,創新是一種企業基因(DNA),柔性企業最主要的核心基因就是創新,我們需要建立一種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創新的源泉。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學習是創新的源泉。我們要建立一種學習型的組織,學習型組織涉及到兩個學習能力的問題:一個是組織的學習能力,一個是企業內部每個個體的學習能力。組織的學習能力就是它對周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其實質就是創新能力。組織的創新能力是當代新型企業最主要的核心能力。接下來講一下組織內個體的學習能力問題。我認為學習能力就是一個人的消化吸收能力。胖子與瘦子吃的東西一樣多,為什麼一個胖一個瘦呢?關鍵是吸收能力不一樣。在我們的企業流行著一個知識折舊律,折舊期是一年。比如新來的三個畢業生,一個是中專生,一個是大專生,一個是本科生,最初的一年,在工資的待遇上是有所區別的,但一年之後的起點就變成了同一個起跑線。接下來比的不是知識多少,而是學習能力的強弱。有的中專生經過努力已經當了主管,有的本科生還是店鋪的員工。原因就是學習能力不同。學習能力代表創新能力,學習力強的人創新力就強,就能在崗位上干出成績來,就能得到晉升。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全部。學習力強的人讀書一小時勝過學習力弱的人讀書一個月。學習力強的人拿到一本書,看一下書名,看一下書的前言,精讀一下目錄,順便根據目錄把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一下延伸閱讀,總共不到一小時,就找出了改進工作的若干個金點子,這就是讀書的學以致用原則。學習能力不強的人讀書一個月,逐字逐句終於把書讀完了,但就是對工作一點啟發也沒有,這就是讀死書,死讀書,裝了一腦子的垃圾,一點也變不成營養。未來的競爭力就是學習能力、學習速度的競爭。要想出人頭地,就需要盡快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創新分兩種,一種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一種是技術上的創新。
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就象網約車,訂餐網等,將原來的行業,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整合,形成新的領域。
技術上創新,則是技術研發的突破,但技術上的創新並不意味著能有新的市場和經濟效益,新的技術能否受用戶青睞,能否帶來良好的市場回饋,不是單純從技術角度考慮的。
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也是很難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力、財力。由於和市場相關聯,也少有公司能有實力做到技術上的創新,多數公司的創新是技術上的整合,例如將GPS加入到汽車上。
這樣的整合是國內企業最容易做的,也是導致國內企業原生力差的主要原因,模仿,整合,抄襲。
然後,創新未必是創業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這個是個偽命題。舉個例子:市面上這么多做美女視頻直播的,他們都是在復制這個模式,談不上什麼創新,頂多是以自身流量來圈用戶,做做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