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訪談報告
1、毛鄧三調查報告
號召大學生創業並以創業帶動就業是響應國家號召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新舉措,也是我國高校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要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同時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以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作為個案,在通過調查獲得實證材料的基礎上,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條件下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新情況,以及創業的實施對高校就業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並從學生的角度和實際需求出發,提出了推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思路和建議.意在提出適合大學生創業實際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的思路和對策.本次調研:
1,調查目的:著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了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2.調查內容: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風險問題的考慮,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困難及願意從事的行業.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分兩個部分進行. 問卷部分:本次調研共發放了55份問卷.回收51份有效問卷,有效率93%,主要選取三,四年級的學生作為調研對象,問卷涉及大學生對的創業動機,創業困難,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訪談部分:結合對問卷的分析,本次調查共選取四個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座談,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學生對學校在當前情況下採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的評價,以及學生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和要求等多個問題.
一,當前農科畢業生就業的基本去向
(一),擇業的地域傾向.從園藝學院2008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看,畢業生中去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佔1.5%;考取研究生,雙學位繼續升學的佔20%,到中小城市國有,民營,三資等省內外企業的佔69.56%.派回地市二次就業的約佔9%.可以看出學生在擇業的地區傾向方面,趨向於城市的多,回家鄉的少.本次調查問卷也顯示出畢業生明顯的擇業地域傾向: 38%的同學選擇到發達城市,49%的同學選擇到中小城市,只有 1.8%的同學選擇到鄉鎮,在 "您不願意到基層,農村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的問項分析中,認為國家的政策與待遇不完善的,個人發展空間不大的所佔比例較多.
(二),下基層到農村就業的積極性不高.解決"三農"問題已成為共識,農科大學生到基層創業是我國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但從以上畢業生就業去向看,農科類畢業生通往農業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就業渠道不太通暢.近年來,雖然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通過選調生,選聘生的方式引導大學生下基層鍛煉,作為後備幹部培養,但人數有限.通過進一步訪談,了解到農科學生下不去的原因如下:一是受傳統觀念約束,父母反對,朋友不理解,本人又無法徹底擺脫他們的"精英情結",因而表現出極為矛盾的就業價值觀,一方面他們既表現出實際化的就業去向,又有理想化的特徵.因此在擇業的地區傾向方面,趨向大中小城市;在擇業崗位上,趨向事業單位及大中企業.在" 您是否願意到基層,農村工作"的問項中,選擇實在找不到工作時才去的佔7%.二是低水平的技術和管理從根本上限制了對農科畢業生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產業化程度低,集約經營程度低,農副產品商品率低,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程度低,畢業生去了容易被閑置起來.學生既然不願意到基層就業,那麼願意到基層創業嗎 調查結果如下.
二,農科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
(一) 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在調查中發現7.8%的人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開辦一個企業(公司),75%的人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只要開創一份事業就可以叫創業.可見狹義的創業就是辦一個公司,廣義的創業則是獲取一定的資源來實現一種創新的想法,最後使它成為一種服務.在調查大學生願意從事的創業領域時,20%的同學選擇與專業相結合的領域,45%的同學選擇感興趣的領域,只有2%的同學選擇往當今熱門的方向發展(如軟體,網路等高科技行業).在調查大學生創業的地域選擇時,選擇自己家鄉的比例佔45%,選擇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比例佔18%.在"調查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時,您創業的最大動力是什麼 "問項中,選擇賺更多的錢的比例佔41%,選擇想自己當老闆的比例佔29%,選擇解決就業的比例佔18%,少數同學選擇實現自身價值,同時也要解決生存生活需要.
(二) 大學生創業的現狀.自2008年,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2009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條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一時起,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很少.調查顯示2009屆畢業生中,在學院和基層企業共創平台的基礎上,只有10多人到基層參與創業(占畢業生總數的4%),1人回鄉自辦農業企業.在"您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選項中,選擇認同,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的比例佔41%;選擇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的的比例佔53%,選擇反對的只有 2%. 可見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參與者為少數,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佔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創業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大學生對創業為什麼有熱情沒有行動呢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障礙.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困難
在"您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問項中,選擇資金不足,沒有好的創業方向的比例佔29%,選擇面對風險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比例佔25%,選擇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系的比例佔14%, 少數同學選擇要考慮繼續深造和其他.在"您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的選項中,選擇沒有指導幫助的比例佔63%,選擇准備還不充分的比例佔39%,少數同學選擇沒找到合適的創業平台.可見大學生創業存在以下困難.
(一)經驗困難.受年齡和相應學識的限制,大學生對社會缺乏了解,特別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多人只會"紙上談兵",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的誤區.創業過程中,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知識,也就無法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資金困難.本次調查顯示,有三成的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的最大困難".因此,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學生要開拓思路,多渠道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
(三)項目選擇困難.用智力換資本,這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之路.因此,打算在技術領域創業的大學生,如何進行技術創新,開發具特色的產品,打開市場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調查顯示大多數同學處於迷茫狀態,信心不足.在"您認為在創業過程的時候,您的困惑是什麼 " 選擇找不到方向的比例佔49%,選擇沒到合適的時候的比例佔27%.
(四)能力困難.大學生不熟悉經營"游戲規則",技術上出類拔萃,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創業獲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在"您認為您現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創業的要求嗎 "選擇不滿足的比例佔61%,選擇說不清的比例佔27%,選擇基本滿足的比例佔10%.
(五)心理困難. 擁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並充分擁有應對風險的心理准備,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由於大學生受年齡及閱歷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對創業風險有清醒的認識,缺乏對可能遭遇到風險和失敗的必要准備.而創業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調查顯示,當今大學生因種種困難缺乏創業勇氣,滿足於找一份工作先就業再說.
四,對策和建議
(一) 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提供的幫助.
1,倡導創業精神,加強創業教育.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要大力加強對創業人物及其創業事跡的宣傳,發揮媒體的作用,在全社會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營造創業氛圍,樹立典型,倡導創業精神.激勵大學生在創業中就業,在就業中創業.因而高校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內容和形式.大學生們表示,走自主創業之路希望得到學校和專業教師的更多指導和幫助,問卷顯示有82%的同學希望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因此把創業指導納入就業指導勢在必行,也可以將創業指導納入必修科目,貫穿四年,學校可在創業課程設置上動點腦子.那麼創業指導的內容如何安排呢 在"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您希望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一方面 "的問項中,選擇市場營銷的比例佔20%,選擇財務稅收的比例佔18%,選擇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的比例佔50%,選擇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的比例佔47%.可見學生期望得到專業教師的更多指導和幫助,建議專業教師可以結合專業進行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針對不同群體的創業意向進行個性化輔導.在"你期望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提供的形式有哪些 "問項中,40%的同學選擇授課形式,60%的同學選擇建立創業孵化基地,45%的同學選擇舉辦企業家講座.可見學生盼望學校對其加強創業技能的培養,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講座和實踐,從而提高創業技能.訪談中,部分同學談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機,如何籌資,如何寫創業計劃,如何承受壓力等等都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建議學校開展多種多樣的模擬創業的運作活動.
3,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創業做准備.大學生創業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的體現,彰顯了素質教育的內涵,也是對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創業是一個復雜而又艱巨的過程,它對創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創業者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商務,稅務,投資,法律知識,和專業知識等.另外,還必須培養一些獨特的創業素質,包括自立,自強,進取,意志,創新等.再者,還需有合理的能力結構,包括實踐能力,開拓創新,組織領導,協調協作和溝通能力,創造創新能力,和社會交往等能力.因此高校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加強素質教育,讓他們在社會實踐等活動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積累創業經驗.目前高校舉辦的創業大賽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可以提升自主創業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有一定影響,但由於參與面小,導致這些創業大賽沒有太大影響,和一般學生活動無差別.因此,大學生創業前要做的准備工作很多,可以把第二課堂延伸到企業等場所,去企業打工或實習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也可以舉辦創業培訓,讓學生接受專業指導,積累創業知識,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
4,構建不同形式的創業模式,為學生搭建創業平台.一是校企合作模式.即學校和企業共建創業基地,把產學研基地拓展為產學研創具有四項功能的基地,為學生搭建創業平台.二是院企合作模式.創業需要依託學院專業教師的技術力量,園藝學院在院企合作共建大學生創業基地(園)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學院與農業企業合作共同孵化學生,從而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目前已經有10多人在基地創業,收到良好的效果,努力實現三贏.三是個人加企業模式.企業利用現代化資源和先進管理模式, 積極地吸納有創業熱情的同學走上創業之路.四是自主創業模式.由個人或幾個人組成創業團隊白手起家,在管理上主要是採取自我僱傭的業主組織形式,產權關繫上以個人獨資或合夥投資經營為主.
(二) 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提供的幫助.
在"您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什麼 " 的問項中,選擇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的比例佔39%,選擇得到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的比例佔57%,選擇社會提供的各類創業培育和服務的比例佔16%,可見大學生創業呼喚社會的支持.政府可從行政手段,資金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1,政策上細化措施,落實扶持政策.目前國家以及各地方已經出台了許多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措施,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光有這些好的政策還不夠,還要通過各種高效,有力的渠道將這些優惠措施落實下去,使他們真正感覺到國家對於他們創業將給予極大的扶持力度.在努力落實現有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建議根據大學生創業實踐出台符合當地的創業政策,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
2,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後盾.大學生剛步入社會,自有儲蓄少,資金問題一直是限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之一,可以設立創業專項基金,讓學生立項,申請,彌補為其提供小額創業貸款的不足,並在貸款利率方面給予適當的國家補貼.還可設立風險基金,允許大學生創業失敗並把失敗的損失降到最小.
3,理順人事勞動保障關系,解除後顧之憂.對於高校畢業生以從事自由職業,短期職業,個體經營等方式靈活就業的,各級政府都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在戶籍管理,勞動關系形式,社會保險繳納和保險關系接續等方面要提供保障,消除靈活就業畢業生的後顧之憂.在法律方面,簡化企業注冊登記的程序,貸款程序.參與創業的學生並不是就業困難的學生,為什麼還要失業登記後才能貸款呢
4,重視創業培訓.各地政府已把建立孵化基地,開辦創業園區,開展創業實訓等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但還不夠深入,許多學生覺得創業無門,建議政府開通創業指導咨詢熱線,為其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注冊登記,稅務核算等方面的問題提供快速解決通道.一定要把大學生創業培訓與下崗工人返鄉農民工培訓區別開,成立大學生創業的專門管理服務機構,為大學生貸款和創業培訓提供快捷服務.
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支撐著許多大型的農資企業,大部分農業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正在走出低谷,展現朝氣蓬勃的活力.廣闊的農村和邊遠落後地區也強烈呼喚大學生去發展農業產業,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實現全面小康.作為農科類大學生,應主動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洪流中,利用所學知識,帶領廣大村民齊奔小康,完成學農,愛農,奉獻"三農"是歷史賦予的使命.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畢業生到農村自主創業必將會成為新的趨勢,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學生能走上創業之路,把個人理想和祖國需要結合起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職業人物訪談報告怎麼寫
生涯人物訪談記錄
訪談時間:2011年8月3日
訪談方式:面對面
被訪談人:黃先生,大學本科學歷計算機專業,現任海鷗公司旗下益成茶行市場部主任
訪談內容:
問題1:您是如何找到工作?
答:是通過熟人介紹的,經過數月實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從銷售一步一步干到了主管。
問題2:您認為具有什麼樣的精神品質、性格和能力對工作來說是重要的?
答:堅持。對於經驗來說,都是需要用時間來培養的。堅持一份工作,就會產生經驗,從而會有更大的發展。還需要踏實的性格,畢竟這種工作並不會短時間就能有一個很滿意的收入,所以需要踏實。其實做這行還需要對市場的敏銳的觀察力,因為每一個行業都有競爭,如果做不好,那麼只能被淘汰。只有搶先抓住市場的動向,知道顧客需要什麼,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問題3:這項工作所需要的個人品質、性格和能力在同別的工作要求的有什麼不同?
答:首先是有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且最好是這種能力特別強,因為在賣場銷售的時候,就是面對面的與顧客交流,如果溝通不好的話,首先會影響你的銷售業績,其次甚至會引發矛盾,遭到投訴,工作不保。溝通能力是一方面,還要有想上一個問題中提到的堅持、踏實和耐心,這些即是所有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我這份工作的成功因素。像我現在的工作,還需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並將其總結,把每一個店在銷售中的問題,歸納匯總,製成文字材料經典案例,在日後給所有的銷售講課的時候教授給她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提到給銷售講課,我的工作還需要一些勇氣,不能怯場。當然也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如果不是我也是從基層的銷售干到主管,也許會與銷售們有距離。所以也許有基層的鍛煉。
問題4:剛參加工作時會有什麼培訓?
答:剛進入工作,公司會對企業文化和公司產品經行培訓,而且產品推新的時候,也會有培訓。
問題5: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幹些什麼?
答:在辦公室中處理各個經銷商的問題與銷售業績統計。根據最新的市場銷售信息反饋,判斷消費者的需求,定期組織市場調研、收集市場信息、分析市場動向、特點和發展趨勢,從而確定銷售策略,建立銷售目標,制定銷售計劃。
問題6:男女工作者在這份工作上機會均等嗎?
答:現在的工作基本是男女平等的了。工作嘛,都是有能者居之。只要自己有這個實力就去勇敢拼搏,你就能夠爭取到自己想要的。
問題7:覺得現在實現您的人生價值了么?家庭對您的工作滿意么?
答:我覺得我已經實現了人生價值,我的人生價值並不多麼偉大,只是想讓家人溫暖就好,只要滿足這一點我就心滿意足了。家裡對我的工作也很滿意,我們公司的休假是和國家頒布的放假一致,這使我有充足的時間來陪伴我的家人。
問題8:您對我們大學生有什麼建議嗎?
答:在學業上,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無論什麼專業,只要它存在就有它的價值,所以不要渾渾噩噩的度過大學時光。在生活中,要吃苦耐勞,用於實踐,要知道實踐出真知。
活動感受:
社會的復雜多樣,變幻莫測,是在書本、網路和學校里無法感受和洞悉的到的。沒有親身的經歷,就無法清楚地了解當今就業形勢的真實狀況,就只能讓自己繼續隔絕於社會之外。
這次的假期實踐以及生涯人物訪談都給了我很大的感受,對我也有很大幫助。我也就此次活動的感受進行以下幾點總結:1.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麼合適,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2. 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3. 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人還不錯,做事還行。4. 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5. 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6. 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裡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我們在大學這個小社會圈裡就應該為我們進入大社會做好充分的准備。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積極關注社會動態發展,學習好專業知識,積攢社會經驗,擴寬自己的人脈,為自己的未來道路鋪好路基。
3、人物訪談報告怎麼寫
生涯人物訪談記錄
訪談時間:2011年8月3日
訪談方式:面對面
被訪談人簡介:Xx,建築工程師,室內設計師,副教授,公司總經理。畢業於湖南工藝美術職工大學,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建築學院,進行基層工作。經過幾年的打拚後,徐某終於創辦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實現了他職業發展的成功。徐某對於成功的座右銘是:愛拼才會贏。正是他的這種拼搏精神使他取得個人職業發展的成功。
訪談內容:
1、問:您什麼時候創辦這家公司的?最初的創業動機是什麼?
答:最初創辦這家公司是在97年,那時不叫***公司(現有公司的名稱),而叫***(以前公司名稱),最開始想創辦公司是找到了一種商業動機,那時建築裝飾行業剛興起不久,人才需求量極大,而入門起點也比較低。
2、問:您在大學里學的也是室內設計專業嗎?在校期間可有相關實習?畢業後是不是直接去的室內裝飾公司呢?
答:一般來說,要求也不是特別高,只要你肯認真做事,積極完成任務也就好了。員工剛來公司時,通常不會進行專業的培訓,有什麼不懂得可以互相之間交流。一般會做些基本的工作,比如繪圖,量房,打電話,跑下業務之類的。
3、問:據網上了解,目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有所下降,您認為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培養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素質?
答:多看些人文素養方面的書籍啊,學一學心理學,沒事呢聽一下與品性相關的講座,然後就是要多到外面走走,多與人打交道,學會溝通技巧。
4、問:現在很多求職者選擇進什麼樣的公司,一般會考慮進一家公司是否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我想問一下從事這份工作的人的發展前景或晉升機會如何?大概薪資怎樣呢?
答:雖然目前這個行業有較大的競爭力,但總得來說,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入了行的,通常薪資應該都還不錯。現在大學生實習機會較多,只要專業扎實,其他各方面素養也行,未來還是相當不錯滴。
5、問:您認為如何才能做好室內設計工作?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或者經驗之類的?
答:在校很多學生都局限地認為只要學好3大軟體(3D,CAD,PS)就可以了,事實上,這只是這個專業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虛心地學習與其相關的各種知識。一個好的設計師,要有良好的美術功底,要多寫生,培養自己的設計靈感,積累設計素材。因為業務需要,也要懂點營銷,法律等方面的知識。
6、問:在一個設計團隊中,要是都從設計的觀念出發,有時可能會在見解上存在分歧,應該如何去調解這些情況呢?
答:一般都是通過協商,多加分析,最終決定哪個更合理採取哪個,互相尊重而不是抨擊,不要影響團隊的協作能力。
7、問:學我們這個專業的,是不是有必要懂點外語?
答:我個人的觀點,如果能掌握好一門外語,比如英語啊,那固然是好的,特別是想要成為高深或首席設計師的話,那尤其重要,這樣也便於以後能看懂國外的設計圖紙,做到與國際化接軌。
4、j,c,n,m 我的朋友發在朋友圈,我不懂是什麼意思?能給我答案?
現在是凌晨1點20,我正在上海飛往深圳的飛機上。整整2年,我每周都是這樣,周初天不亮就出門去機場,周四半夜的廉價回深圳,周五凌晨到家。杏仁發布之前,我們不知道做到什麼樣才算「夠」或「不夠」,可杏仁正式發布的這4個半月,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我們原本的規劃,也正是如此,現在這幾萬的用戶,讓我深深感知到:我們做的遠遠不夠,前方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這對於創業者來說尤其重要。以下是Ciline今天發在朋友圈的文章杏仁團隊走到今天,可以說是各種僥幸,死裡逃生。我們經歷過的焦慮、彷徨、掙扎,付出的辛苦和正在付出的辛苦,我想只有我們這個團隊自己最最清楚,外界的評價、褒貶、揣測都離我們很遙遠。兩年前的現在,我們只有幾個人,一年前的現在,我們只有十幾名員工,早期的時候,沒有人相信我們,招募每個人我和馬丁都要苦口婆心勸好久。 年我們小擺了不少方向,做了不少東西但是最後馬丁不同意推。馬丁一直說陌生醫患的遠程問診根本就是不對的,互聯網上隨便聊聊不可能聊出靠譜的結果,治療應 該是個不斷監控和循環調整的過程……不懂醫學的我們總覺得他太固執,認為是因為傳統行業不相信互聯網。馬丁也很糾結,他什麼都願意嘗試,但又覺得實在太 錯。13年11月的時候,我和馬丁陷入深深的焦慮。我們知道方向錯了,但卻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對的。我們討論了很多很多方向,都覺得不太靠譜。去年年會的時候,大家玩得很開心,但其實好幾人已經打算離職,也有幾人我們打算請走,我們最早的合夥人之一汪院因為癌症要動手術,手術後他就打算退出了。業務如果不往上走,員工就會沒有什麼成就感,沒有動力也沒有忠誠度。那 真是最艱難的一段。一位跟了我們很久的實習生找我談,他快畢業了,頂尖優異的他前途大好,所有親朋好友老師都反對他選擇我們,他內心很難受,雖然我也 不知道能不能走過年中,我還是對他說:「請你相信我,我一定不會辜負你,我一定會帶你們走到成功。」我是個答應別人就會做到的人,那可能是我人生第一 次說那麼沒把握的話,然後我想:Shit!我怎麼就這樣承諾了,那我必須兌現我的承諾啊——帶他們走到成功。所以未來的未來任何時候回過頭來,我最想感激的都會是陪走過艱難的每位員工,其實他們內心經歷的掙扎沒比我們好到哪裡去,但是他們也撐過來了,他們選擇了相信,相信我們的未來。有一個周五我在深圳,馬丁給我打。他聽起來很激動,他說他想明白了什麼才是對的。我們從早晨聊到中午。馬丁說我們就應該做端、連接自己的患者、產生收費和付費、在醫患溝通過程中幫患者積累他的病歷資料。這在醫學上、商業上才是通的。馬丁在這個想法上非常堅定。於是我們開始做杏仁的雛形,叫做看處方私人專科。我 們的私人專科剛做出來,bug超多,功能單調,體驗極差,那時我們只有一個初級的Android,完全沒有IOS,所以我們做了個極其簡陋的 Android版本。找了一些幫我們試用。當然很多不感興趣也不看好,最多敷衍一下。但也有一些他們也選擇了相信我們,幫助我們不斷地完善產 品,受著那麼難用的東西,但還是持續去用,持續提建議。這些也是今天我們整個團隊常在里提起就非常感激的們!其實,們的心地都很善良也很 純凈。我們從未想過要去動用的資源和關系去推,一心一意就把產品做好,每周快速迭代版本,不斷完善不斷優化。沒想到後來科室主任來找我 們,院長來找我們,曾經把我們的BD轟出去的也來找我們了。我們經常在後台發現在中國某個遙遠城的某個整個科室都在用。我相信只有一款真正好有 價值的產品才會有這樣的效果。我們定在9月3日對外發布杏仁。在那之前馬丁非常忐忑,多次來找我說:「我很擔心我們的產品還不夠好,我 們要不要推遲一周發布?我可以接受再延一周的。」我說:「馬丁,我們真的已經ready了!」 就像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小學的父母,總擔心孩子太小還跟不上,但是其實他早已經准備好了。9月3日,我們發布了。每天都有幾百 上千位進入。因為認證的消息會發通知到我的上,我每天早晨7點就被密集震醒,一直忙到凌晨1點多才慢慢安靜下來。這么超乎意料的場表 現,讓大家都很振奮,發布前那天我們搞了個競猜,猜第二天的新增注冊量,誰猜得最靠近答案誰就有個獎。結果幾乎是全都輸了,當然猜得最高的那位同 學得了獎品,雖然他離得也很遠。發布第一天,大家在白板上公布當前新增數字,為了一個賭局。然後我發現我們並不是跳上了一台 高速火車,而是跳上了一台高速運轉的跑步機。只能用身不由己來形容,我忙得沒有時間吃飯和睡覺,每天只有空吃1餐最多2餐,也基本是在辦公室里解決。杏仁 的小夥伴們也是夜晚、周末都在瘋狂工作,幾萬在用,問題和反饋不斷地涌過來,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停下來。從發布到現在,我們又已經迭代了 幾十個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和版塊,每一個都是在傾聽之後做的——所有發給助理小杏的消息、所有bug反饋、建議都會通知到團隊每個人上; 的核心員工必須每周都要和至少一位通,訪談報告累計了近百封郵件……團隊能這樣堅持做下來,有個很重要原因是我們倡導的杏仁的核心理念是 ——「值得應有的尊重」,這句話無數次出現在我們的討論、、專訪、感謝卡、APP、內……杏仁運營團隊付出了巨大的艱辛(等有 空我會專門寫一篇關於運營的經驗教訓),所有人幾乎7x24小時應對各種問題,小杏團隊從早晨7點就開始工作,直到凌晨一點,12月我們量暴漲的時 候,小杏團隊幾乎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我們保持每個月都會推1-2個運營活動,盤活整個平台,運營團隊常聚在一起討論運營想法,我總是對大家很嚴 苛,經常在腦暴了幾十個ideas後還拍桌子問「創意呢?你們的創意呢?」;當每次有運營的熱點出現,不管那是半夜還是周末,大家都會聚集在里討論 不斷,直到快速執行出來;我們運營的每一條文字、每一張圖片我們都會反反復復修改幾十個版本,直到把自己逼瘋……上上周請研發幫跑了一下來源數據。我們發現我們只有27%的是直接觸達的,另外73%是這27%通過12度以上的傳播影 響來的。作為一個互聯網的孩子,這是一份值得動容的成績,雖然和純互聯網項目比(如農場),73%真的不算什麼,但在傳統行業尤其是行業,實現這 樣的模型非常有開創意義,因為這個模型證明了互聯網可以改變傳統行業的希望,證明了產品的價值而不是關系的價值,證明了口碑傳播的意義,而不是搞定領導的 意義。(截止年底杏仁用戶的傳播模型,真實數據,第一度是27%,通過12度以上的傳播,擴展了另外73%)但就這樣……我們還是有很多很多問題,團隊還小,精力有限,很容易顧此失彼。我每次和通,某些建議被反反復復被提起,但我們都還沒來得及做,我就十分著急……新上的版本,總發現有bug,想到審核又要等很久,那麼多進來發現我們這么糟糕,我就會心塞到不行。這 幾個月我沉醉於如何將產品和運營做得更好,如何幫助解決實際的問題,幫他們改善現有的工作方式和環境。我們今天做得遠遠不夠好,但是我們願為做好這件 事情去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我們從不遮掩隱藏我們的實際現狀,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新生的我們一定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不做假、不作惡、不會停 滯前行。有時候團隊同學們會因為有同行在效仿我們或者黑我們而義憤填膺,我都會說「同學們,我們是行業標桿了,要努力做得更好讓他們fo 啊!」我們對這個行業的前輩們充滿敬意,也希望同行們一起加油,期待有更多、更優質的創意不斷涌現,共同探索與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我想我們一起幫助醫 生,推進、醫學,才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5、幫我做個大學生成功創業者素質訪談調查表
內容提要:
經濟轉型時期,企業家呈「群聚式」出現,一方面社會需要新型創業者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社會本身也產生許多創業機會。在這一形勢下,不少高校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了創業的內容。然而,由於我國創業研究起步比較晚,教育者對當前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狀況了解不夠,導致教育針對性不強。本文是在對廣東省內5所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大學生創業能力進行描述的調查報告。調查顯示,盡管大學生創業意願強烈,但對創業的理解還存在偏差,實際的創業動能並不高,而且創業精神、創新意識、資源獲取能力、企業運作和市場知識等創業的核心能力不強。本文提出創業教育要注重加強針對性的觀點。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創業能力 調查報告
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新型高學歷企業家不斷出現,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一定的示範效應;伴隨著擴招而導致的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加大以及大學創業教育的不斷開展,大學生創業熱情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少大學畢業生或即將畢業的學生試圖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然而,幾年的實踐顯示,大學生的創業水平並不盡如人意,創業的成功率也相對較低。
創業成功與否,取決於創業者創業能力的高低,同樣的環境下,創業能力越強的人抓住機遇、成功創業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謂創業能力,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發現和捕獲商機,將各種資源組合起來並創造出更大價值的能力,即潛在的創業者將自己的創業設想成功變為現實的能力①。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決定了創業的總體水平和創業成功率。雖然創業能力難以量化,但可以分解,可以比較,本課題試圖以廣東省大學生為典型,著重分析處在經濟發展前沿的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分解狀況。大學階段是素質培養和能力訓練的重要時期,當前,我國的創業教育在創業精神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創業能力訓練方面需要提高針對性。
一、相關研究
國內外研究者通過對大量的新興企業進行研究,通過對創業者的群體進行研究,在創業經驗和創業者素質方面得出不少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對本課題有借鑒意義的至少涉及以下幾方面內容。
1、創業動機
有研究者明確指出:「大多數新企業的創立都出於個人尋求自營職業的動機,而不是處於發展新產品、新市場、新技術等企業家式的沖動」。②另外一項研究則表明,進入自雇行業或自我創業的人,往往都是在支薪工作崗位中表現不如人意、收入偏低的人。
2、創業要素
成功創業因素既包括外在的環境因素、資源因素,又包括企業家內在的素質,如觀念和事先經驗、資本束縛、自主性、創新性、風險承擔、超前認知與行動、競爭積極性、自信等等。而成功創業的決定性因素是機遇與企業家的創業品質。霍茨依金(D. Holtz-Eakin)的研究認為,資金是最重要的,年輕人自己的資金又比不上父母的資金重要,而父母的創業經驗則更重要。也就是說,如果有創業經驗的父母能向兒女提供資金,那麼兒女創業的機率是最高的。而阿瑪爾.畢海德(Amar V.Bhide)分析認為,「對於大多數想創業的人來說,面臨最大的挑戰不是籌集資金,而是在沒有資金之時,具備創業的智慧和動力。」 ③他還進一步分析,不論是經驗、家庭背景還是受教育程度與創辦有前途企業的可能性之間都存在「倒U型函數「關系,太少的人力資本或極為貧困的家庭背景會減少創辦有前途的企業的幾率,而巨額財產的繼承人通常不會費神從小生意做起,他們對創業是有興趣的,不過他們更願意嘗試一些規模足夠大的機會。④
3、創業者品質與能力
早期的研究者利用問卷調查、大量的訪談和接觸歸納出企業家的一些特性,這些特性涵蓋范圍廣,更有學者從創業失敗者的身上找出創業失敗的原因,這些原因歸納起來也有三十多種,涉及范圍也很廣。阿瑪爾.畢海德(Amar V.Bhide)在《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中通過對現有的發展前景的企業分析推論,得出企業家創建有前途的新企業需要一些特殊的品質,起決定作用的重要品質有:(1)受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經驗所影響的創業傾向;(2)適應性調整能力,如果斷、開明、控制內心沖突的能力、發現因果關系的能力等;(3)獲取資源的能力,如應變能力、自製力、洞察力和銷售技巧等;相比較而言,如承擔風險、創造性活動、願望與遠見、雄心壯志、領袖氣質、運用權力、管理才能等是次要的品質。
國內也有學者根據對中國創業者的調查,得出成功企業的領導人應具有以下品質:(1)誠實、謙虛以贏得別人的信任;(2)克制、忍耐以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3)熱情、富有責任感以保持克服困難的決心,並感染別人;(4)積極性的心態和創造精神使創業者充分發揮潛能,不被束縛,開創新局面等等。此外,公道正派和自信心也是創業者的重要品質。
二、大學生創業能力調查結果分析
以往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創業者的能力是決定創業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旦機遇來臨,具備創業能力的人更能順利地創辦企業並使企業發展。幾年來,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引導方面加大了力度,但研究資料表明,有創業沖動的大學生很多,但成功創業者寥寥,85%的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失敗告終。大學生創業能力是大學生將自己的創業設想成功變為現實的能力,我們可以將其分解為大學生創業傾向、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自我管理與資源獲取能力、了解並把握市場的能力等方面。
本研究借鑒了以往的研究成果,通過觀察法和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意願、創業傾向等方面進行調查;同時,對創業者的能力進行了認知和自我評價調查。本次調查在廣州市內5所高校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2份。同時,筆者長期從事教學工作,關注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並長期與本校創業社團的學生交流和接觸,這些對本文觀點的形成都有直接作用。
(一)大學生的創業傾向
從調查的總體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業熱情比較高。問卷中針對「如果有機會,我非常希望去自主創業」這一觀點大多數人持贊成態度,持反對觀點選擇「比較不認可」」和「非常不認可」的僅有9.7%;同樣,對「我渴望擁有自己的業務」這一廣義的創業意願僅有6.8%的人持反對意見,選擇「比較不認可」」和「非常不認可」。
成功創業者——不論是媒體宣傳的知名人物,還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對大學生創業有導向作用,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企業家是李嘉誠和比爾.蓋茨,選這兩者的比例就達72.5%。
良好的創業機會和近幾年的創業教育,使許多大學生都有創業的理想,但是否真正開展創業活動則受外界環境和自身條件的限制。
1、資金和經驗
大學生們盡管有較強的創業意願,但種種條件的制約,絕大多數大學生並不急於實現創業願望。在關於畢業後的打算的問題上,有59.80%的人選擇「先就業」,有16.00%的人選擇「先深造或進修」,另外還有23.10%「看情況」,僅有1.10%的人選擇「先創業」。顯然,大學生的選擇是理性的,他(她)們認識到了自身條件不足所帶來的創業風險。進一步被問及「對您來說,創業最大的困難」時,34%的人認為是「資金不足」,約33%的人認為自身「經驗不足」和「對市場了解不夠」。(見表一)大學生對自身的條件較明確的認識,使其更加理性地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
表一:對您來說,創業最大的困難是:
對您來說,創業最大的困難是: 合計
市場風險大 稅務負擔過重 專業技術知識不足 資金不足 對市場了解不夠 缺乏經驗 缺乏社會關系 缺乏創新的天賦能力 創業動力/願望不足 其它
% 8.30 1.20 5.10 34.00 9.90 22.90 7.90 4.30 5.10 1.20 100.00
2、創業動能
創業的動能取決於成本和收益的比較。創業的預期收益有:獲得高收入,取得較高社會地位,甚至是實現自我價值等等;創業成本需要考慮:創業所需要的資金成本、所需付出的額外努力以及必須放棄可獲取一定經濟收入的工作崗位的機會成本等。與現實相比,理想常常顯得遙遠。調查中盡管有大多數人「渴望擁有自己的業務」,並表示「如果有機會,非常希望去自主創業」,但對「我願意失去一些經濟收入,以換取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的認可程度就大大不如前兩者(參見表二)。另外問卷中對創業目的的理解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短期內不會選擇創業,有45.6%的學生認為創業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自我價值」,只有22.3%和9.7%的人將創業理解為「改善經濟處境」和「避免就業壓力」的手段。對於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而言,只有先謀生,然後才能考慮「實現自我價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已經做了非常清楚的表述。
3、創業信心
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來自於對風險的認識以及對自己創業能力的判斷,創業信心是決定創業選擇的關鍵因素。調查中有一問題反映出大學生的自信心狀況,「我能在不同環境不同角色下都取得成功」,對這一陳述表示的認可程度結果為,表示非常認可和比較認可的分別佔11.70%和25.20%,表示「一般」、「比較不認可」、「和非常不認可」的各佔47.40%、12.50%和3.30%。
創業的信心還受大學生對創業者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的理解影響。針對問卷所列舉11種具體因素,大學生理解的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排在首位的是「創業者的領導能力」,65.4%和25.2%的人認為「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認為「非常不重要」、「不是很重要」和「一般」的總共不足10%。盡管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和委婉說服他人的能力對大多數新企業成功來說很重要,但事實上,許多創業初期的企業家並不具備領袖氣質或領導能力⑤。除了創業者的領導能力外,還有資金、管理經驗等被誇大了重要性,是令部分大學生對創業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
此外,42.40%的人做過兼職,57.50%的人家族或好朋友中有人創辦企業,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大學生的創業傾向。
(二)創業能力的相關測試與自我測評
為了測試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我們在創業意願與創業精神、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自我管理與資源獲得的能力、對企業運作與市場知識的了解等方面共設計了20個相關問題,通過被調查者的自我評估,比較大學生上述能力的高低。對有關能力的測試問題給出:非常認可、比較認可、一般、比較不認可和非常不認可五個選項,統計人員依次按5、4、3、2、1記分,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出被調查者在每個問題上的分值,平均分值越接近5,表明大學生在某個方面的能力越突出,或在該方面越有自信。總的來看,被調查者在20個問題上的簡單平均分值為3.635。其中,創業意願和學習意願最強,分值為4.046和4.035,最低的是市場知識和產品推廣能力,分值為3.132。
1、創業意願與創業精神
正如前面所分析,理想和行動的差異,總會在很多人身上體現出來,表二顯示,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創業精神並沒有其創業意願強烈。在筆者指導創業社團的過程中也發現,同學們滿腔熱情參加創業社團,對創業充滿憧憬,可一旦需要自主造機會學習和鍛煉,則很少有人願意付出努力。
表二:對有關創業意願與創業精神方面表述的認可程度分布和分值
創業意願與創業精神 非常不認可 比較不認可 一般 比較認可 非常認可 分值
我渴望擁有自己的業務 2.40% 7.30% 15.30% 33.30% 41.70% 4.024
如果有機會,我非常希望到外面去創業 1.30% 5.50% 21.30% 33.30% 38.60% 4.046
我願意失去一些經濟收入,以換取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 2.40% 9.40% 29.90% 37.00% 21.30% 3.654
2、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有強烈的學習願望,有較強的知識更新意識和學習能力,表現出了在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學習能力並不一定轉化為創新,僅僅是出於危機感和終身學習的需要而學習,則與創新不一定相關,只有研究式的學習,帶著好奇、探究和懷疑的學習,才會取得創新的成果。創新除了繼承和學習之外,其活力在於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批判地繼承才是創新的實質。從表三看出,問題(1)反映出大學生在學習意願的分值最高,問題(2)(3)(4)反映出其知識更新意識和過程學習以及知識轉化能力分值其次,問題(5)至(8)反映的創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較薄弱,各項分值均低於平均值,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引導。
表三:對有關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方面表述的認可程度分布和分值
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 非常不認可 比較不認可 一般 比較認可 非常認可 分值
(1)我有強烈地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願望 1.30% 3.50% 19.40% 41.80% 34.00% 4.035
(2)我喜歡及時地拋棄過時的知識,更新自己的觀念 1.30% 4.00% 29.40% 38.30% 27.00% 3.854
(3)我能夠耐心從錯誤、失敗中學習,而且收獲很多 0.80% 4.70% 27.10% 44.20% 23.20% 3.842
(4)我善於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工作中 0.80% 3.20% 43.00% 35.10% 17.80% 3.659
(5)我喜歡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1.10% 5.00% 42.50% 35.40% 16.10% 3.604
(6)我善於突破常規,大膽實施自己的設想並取得成功 0.80% 11.40% 47.00% 27.60% 13.20% 3.411
(7)我經常懷疑現有思想、技術、方案,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1.00% 13.10% 45.90% 27.00% 12.90% 3.375
(8)我很少循規蹈矩,喜歡發揮想像力去做事 2.40% 13.10% 47.80% 24.40% 12.30% 3.312
3、自我管理與資源獲取能力
所謂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自我發展規劃、自身的時間管理、學習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關系處理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表四中的問題(1)(2)(3)顯示,被調查者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較有信心,分值較高。問題(4)(5)(6)顯示大學生在資源獲取能力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已有的研究表明,企業家獲取資源的能力在創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創業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表四:對有關自我管理與資源獲取能力表述的認可程度分布和分值
自我管理與資源獲取能力 非常不認可 比較不認可 一般 比較認可 非常認可 分值
(1)我為人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1.60% 2.70% 10.80% 37.30% 47.60% 4.265
(2)為了把事情做好,我有能力爭取到別人的幫助 0.80% 3.00% 28.60% 43.40% 24.30% 3.873
(3)為了把事情做好,我能爭取足夠的時間,以按應有的方法進行 1.10% 4.90% 31.70% 38.80% 23.60% 3.789
(4)為了把事情做好,我能爭取足夠的資本,以使方案順利進行 0.80% 8.90% 39.00% 34.10% 17.20% 3.581
(5)我能憑現有信息准確估計到未來一段時間的變化 1.80% 13.90% 44.60% 28.90% 10.80% 3.328
(6)我能在不同環境不同角色下都取得成功 3.30% 12.50% 47.40% 25.20% 11.70% 3.295
4、對企業運作、市場知識的了解
從表五看出,大學生在企業運作知識和市場知識方面缺乏自信,在各項測評中分值最低。這正是創業教育的難點所在。
表五:對有關企業運作知識和市場知識了解程度的分布和分值
對企業運作與市場知識的了解 非常不認可 比較不認可 一般 比較認可 非常認可 分值
我對公司的運作知識與運作程序有著較深的認識 5.40% 15.30% 39.00% 26.90% 13.40% 3.277
我有著豐富的市場知識,使我能較好地推廣公司產品/服務 9.40% 15.60% 41.10% 20.20% 13.70% 3.132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試圖通過對廣東省大學生抽樣調查,了解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狀況,目的是為制定創業教育政策提供信息。盡管研究手段還存在不足,創業能力測評的指標體系還不盡完善,但至少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觀點。
首先,大學生創業教育非常重要。教育目標有兩個層次,一是在於引導和鼓勵一小部分有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走上創業之路,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對大部分人的作用則主要是使其在各自的職業生涯中更有保持活力,更好地發展,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更大的價值。
其次,我們的創業教育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大學生對我國當前的創業教育的效果評價不高,大學生的創業技能也存在差距,主要因為目前的創業教育還缺乏針對性。調查結果顯示,要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必須在創業能力建設方面有所突破。其一,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創業導向上,應從大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責任感培養開始。加強主動性,使其在學期間脫離對家庭的依賴、對學校的依賴,形成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觀念和能力。其二,要加強市場知識的教育和營銷能力的訓練。滿足需求,面向市場,推廣產品或服務是所有學科都將遇到的,建議大學設置相關的公共基礎課。其三,注重實踐環節,加強技能訓練。行業知識和市場意識是在實踐中鍛煉和學習的,增加相應的技能訓練比理論灌輸更重要。(問卷統計:陳萍)
參考文獻:
①郁義鴻、李志能、羅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 D.Hisrich)編著《創業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9頁;
②[美] 阿瑪爾.畢海德(Amar V.Bhide)《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魏如山、馬志英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頁;
③阿瑪爾.畢海德等著《創業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頁。
④[美] 阿瑪爾.畢海德(Amar V.Bhide)《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魏如山、馬志英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105頁;
⑤[美] 阿瑪爾.畢海德(Amar V.Bhide)《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魏如山、馬志英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126頁。
本課題獲准共青團中央2004——2005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項,主持人:李丹儀、王義明,參加者:林佩鑾、王廣文、張敏、陳志濤等。
6、關於創業的論文3000字?
20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為緩解就業壓力,大力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國家開始提倡創業教育。十多年來,創業教育在國內愈來愈多的高校廣泛深入開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提出:"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於創業的新機制".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自然稟賦"就會充分發揮,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動機"就會更新換代升級。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中國經濟正處於深層次矛盾凸顯和"三期疊加"的階段。要使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關鍵在於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充滿活力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二是大學畢業生創業率。中國目前每千人企業數約13個,發達國家水平為約40~50個[1].大眾的創業激情被點燃了,但創業能力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導致實際創業率和創業成功率不高。由此看來,要貫徹落實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從微經濟視角提升大眾創業者的創業能力---微創業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點關注和積極破解的重要課題。
一、微創業能力的概念內涵
關於創業能力的研究始於20世紀末期,本世紀初起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早期部分學者主要通過理論研究定性分析了創業能力的概念內涵和重要意義,但隨著創業能力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方法逐漸豐富,內容更為廣泛深入,研究對象也細化擴展至高職學生、大學生、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工等[2].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在日本東京召開了"提高兒童、青年創業能力與革新教育"研討會,會議報告將創業能力界定為從事產生收入的活動並獲得成功所需具備的能力,包括激發行動的能力、能夠行動的能力、繼續行動的能力和操作行動的能力[3].肖紅偉、晏紅潔(2008)認為,創業能力是目標人口為了能從事承擔風險的開拓性活動應具備的一系列心理特徵,在各行各業創立新事業開拓新領域的實踐活動應具備的能力[4].唐靖、姜彥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管理學、心理學角度,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創業能力包含機會識別與開發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的兩階六維度概念,即機會識別與開發能力可細分為機會識別能力、機會開發能力等兩個二階維度,運營管理能力可細分為組織管理能力、戰略能力、關系能力和承諾能力等4個二階維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認為創業能力是使創業者成功創業的創業態度和創業行為兩方面的特徵[6].由於來源於不同學科,研究對象和所持視角差異,迄今為止,學界對創業能力的概念內涵和構成要素還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認識。
當然,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界定和內涵構建,首先需基於對"創業"的准確把握,並同時結合特定研究對象和國家及區域實際。傳統觀點認為,創業即創立基業,指從零開始創建新事業,或者是在一個有問題的企業中創立一個重煥生機的企業。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過於狹隘,無形中將某些個體工商戶、開辦工作室、創意自由職業等具備創業特徵的自我僱傭者排斥到了研究領域之外。這些微創業活動看似無足輕重,卻是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的萌芽,是新企業誕生和成長、推動社會創新的發動機。因此,創業應該是創立、創設、創新某種事業或職業崗位,即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也就是說,包括利用微少資金創業和在細微領域創業的微創業活動。
基於微創業與傳統創業活動的區別,筆者將微創業能力定義為:個人或團隊利用微少資金或在細微領域進行創業的動機和能力。結合文獻分析,以及筆者問卷調查數據和對M學校29名微創業者的訪談,具體從4個維度表徵微創業能力:創業動機、自我效能與風險承擔、創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創業學習與實踐能力。其中創業動機是個人對創業所持的一種主觀態度,是激發、維持、調節創業者從事創業活動,並引導創業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與個人價值觀、創業認知等密切相關。自我效能與風險承擔包括自我評估、完成創業任務的自信程度、風險評估和承受能力。創業機會的識別和把握就是創業者發現亟待滿足的市場需求的能力,並充分整合資源,積極創新、強力執行,滿足市場需求。創業學習和實踐能力包括學習方式、內容和水平。之所以沒有將網路關系能力、組織能力、戰略能力和承諾能力等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要素納入微創業能力表徵的核心維度,是因為微創業規模、風險一般相對較小,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許在微創業活動中學習和進一步獲得。
二、影響微創業能力的關鍵因素
基於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文獻分析,本文從個體因素(內部因素)和環境因素(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闡述影響微創業能力的關鍵因素。
(一)影響微創業能力的內部因素
(1)創業者的特質。人格特質是個體經過長期積累,受外界環境、教育等長期影響而潛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徵,比如成就感與進取心、自信與獨立性、警覺敏銳性、毅力與責任感等。這些心理層面的正向含義對於創業者進行創業選擇,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以積極心態面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和支撐作用,但是具備正向特質創業者並非百分百都能獲得創業成功。
在特質論上,管理學派秉持可學習訓練的觀點,而認知學派則認為警覺天賦不可訓練[7].這種矛盾似乎給人們通過學習和訓練提升對機會的識別和把握能力設置了理論上的障礙,但是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格特質也是受環境和後天習得影響的。張玉利和王曉文實證檢驗了創業者先前經驗對創業能力的影響,以及創業者學習風格的調節作用[8].孫燁也認為個人特質是個體經過長久積累,受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等因素長期影響而養成的,個體的主觀努力同樣也可以改變個人特質[9].因此,我們應該將創業者的優秀特質作為可以學習和培養的因素應用到創業教育中。
(2)創業者創業動機。創業動機是驅動個體創業的心理傾向或動力,它是個體在環境的影響下,將自己的創業意向付諸於具體行動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創業動機包括主動型和被動型,主動型創業者偏向創新型機會開發,被動型創業者偏向均衡型創業機會的開發和利用[10].不同類型的創業者其創業動機不同,機會型創業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實現等非物質回報,而被動型創業者多受生存壓力所迫而創業,首要目的是為了創造財富。但無論是哪種動機,其意願越強烈,越有助於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和加深對創業的認知。巫程成(2014)等通過歸因分析得出創業動機對創業能力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創業動機越強,創業者越傾向將創業動機歸因於能力與努力,從而提升創業能力。
(3)創業者先前經驗。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經驗對創業過程起著重要作用。工作經驗有助於提高創業者的認識水平,相比不具備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關工作經驗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創業者能更好地識別機會。買憶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創業者先前的工作經驗除了對創業具有積極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消極作用[11].
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創業者工作內嵌入越高,早期創業活動的集中性就越低,積累的技術和技能也越單一,而創業者需要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項單一的工作技能。
(4)創業者受教育程度。創業者受教育程度不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更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現。比如除國民教育體系之外,創業者在工廠、門店等接受的學徒教育對其未來創業的幫助也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與創業技能相關性因年齡階層、年限、內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顯著差異。Stuart和Abetti(1990)經實證研究發現,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創業績效負相關,即創業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績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學歷創業者理論知識儲備較少,思維禁錮就少,在機會識別和把握上反而更開放、更大膽,在創業實踐方面更積極,更具創業經驗。尤其對於微創業活動,多數屬於均衡型創業,創業者是否具備前期的科技創新或者模式創新能力並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隨著國家支持創業的各項政策逐步出台,大眾創業環境得以改善,在市場引導下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並共享,創業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降低,創業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二)影響微創業能力的外部因素
(1)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因素對大學生進行微創業有重大影響,而且其對創業者的影響高於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因素[13],這與筆者的調查結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創業或經商背景、經濟狀況、成員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響其創業動機形成、機會識別能力的因素。筆者調查顯示,家庭成員有經商或開辦企業背景的學生創業率顯著高於其他家庭。有經商或開辦企業家庭背景的人,其創業可能性和成功率顯著提高,這是家庭文化氛圍通過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間的人從小就有了接觸創業知識、技能的機會,父輩中的成功創業者起到示範和激勵作用,創業失敗則給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調查還顯示,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學生創業動機顯著高於家庭經濟情況較差的,但同時也存在這種現象:家庭經濟情況較差的學生進行微創業,成功率反而高於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
(2)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包括社會輿論、政府支持、融資環境、政策環境等,這些因素對大學生微創業活動的開展和創業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社會輿論主要指民眾對創業的支持度和對創業失敗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勵創業的政策,如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加大對新辦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提供更多創業資訊服務等。社會環境與創業能力關系的相關實證研究表明,區域創業氛圍越濃厚,來自政府層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稅收政策、咨詢服務等越完善,就越有利於微創業活動的開展和創業能力提升[14].
(3)學校環境。學校層面對學生微創業能力的影響主要來自創業教育、創業競賽、創業氛圍等方面。學校創業教育的影響效應雖然低於家庭創業支持和社會創業氛圍,但是卻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增強學生的創業實踐技能等[13],這給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第一,創業教育使部分學生潛在的創業意識變為顯現的創業動機,這幾年創業教育開展較好的學校,學生創業率明顯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創業園、創業孵化器、創業論壇等平台,給予學生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一些在課堂難以學到的機會識別能力、領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學生微創業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功創業的校友不僅能激發和強化在校學生創業動機,而且他們積累了大量創業知識和技能,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第四,學校濃厚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創業,學習創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微創業能力。
三、提升微創業能力的策略
改革開放掀起了一次創業大潮,催生了一大批個體戶、私營企業主等微創業群體。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孕育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五次創業高潮,大眾創業激情被點燃,創業活動十分活躍,並持續至今[15].但相較於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的局面,當前政策環境和商業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對創業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說,如何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創新創業,核心是提升微創業者創業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創業環境積極影響創業者創業動力,通過創業教育可以使具備創業潛質的人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因此,積極構建良好的社會創業環境,完善學校創業教育,搭建創業實踐平台有利於微創業者創業能力提升,會為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社會創新起到積極作用。
(一)社會創業環境是催生微創業的土壤
1.加大宣傳,營造良好的微創業輿論環境。創業者創業動機取決於個體特質,但也受後天環境影響,特別是個體所處的文化環境。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對創業機會的把握和創業行為的實施來源於內外兩方面因素影響,但是從地區整體創業活躍度評價,外在文化的影響則更為顯性[16].
社會輿論環境首先表現在對創業的認可和支持上。創業不僅包括從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等角度創辦新企業,也包括為彌補市場需求空缺,在細微領域的微創業。雖然教育界已經開始審視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職業教育,還應有創業教育,但是創業教育目的和定位還是很狹隘,使得創業者的群眾基礎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陸步軒在西安開了"眼鏡肉店",開始微創業---操刀賣豬肉,並與同門師弟陳生一度將全國連鎖的"壹號土豬"店鋪和"屠夫學校"經營得風生水起,但經不起媒體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會輿論的壓力,創業十餘年後黯然回到了體制內。社會輿論環境其次是表現在對創業失敗的容忍度上。高風險是創業活動的本質特徵,即使微創業也是存在風險的。
良好的創業環境應是對創業者持認同和尊重的態度,即使創業失敗也應該是同情而不是嘲諷,這樣才有利於創業者吸取教訓,重新步上創業的康莊大道。因此,政府、媒體和全社會需重新審視創業的真內涵,大力宣傳,冰釋廣大家庭和民眾對於創業的誤解,大力支持微創業,為微創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政府層面完善微創業相關激勵政策。當前,支持高校創業教育和青年創業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共識,但是政府部門在政策制定和落實上往往緊盯高新技術創業、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業等領域,而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微創業卻被遺忘。微創業雖然規模小、雇員少,但是創業成本低、見效快,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就業再就業等方面同樣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政府層面應針對微創業專門制定相應政策,對創業者微創業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創業門檻、實行稅收優惠、提供融資擔保等,並確保能執行到位。
同時政府還應強化創業培訓,聯合高校、社區、企業等對高校學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中具備創業潛質的人員進行微創業培訓,提升其創業技能,降低創業風險。
(二)學校創業教育是提升微創業能力的加速劑
1.合理定位培養目標,分層培養。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對高校創業教育培養目標作出了宏觀指導,但是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高校和學生,其創業教育培養目標顯然是應該有所差別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強技術創新型創業教育,提升科研轉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地域文化和產業特色,著力於微創業教育則更為可行。
同時,高校創業教育對象也不能僅局限於在校學生,還應輻射到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中具備微創業潛質的人員,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優勢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
2.構建微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第一,在教學內容上,緊貼微創業活動特點,與學校、學生和地方實際相結合,注重實用創新的原則。第二,在課程體系構建上,微創業課程體系可以作為創新型創業課程體系的基礎。第三,在教學方式上遵從"務實、高效、靈活"的原則,比如可借鑒浙江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多提供微創業實踐或模擬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課堂學習和交流尋求問題解決之道,然後返回到實踐中解決問題。第四,在課程開發上,可以聯合創業教育教師、微創業者、小微企業創辦者和政府部門從事創業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詢服務的相關人員,共同開發科學實用的課程體系。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通過務實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相長,才能給微創業者實質性的建議和有意義的幫助。
3.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微創業教育,提升創業者微創業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創業教育教師遴選,打造知識型、企業型、創業管理型多元化師資隊伍。第二,做好創業教師專項培訓,針對微創業教育,不僅要加強教師理論知識儲備,同時還需多派遣教師到小微企業和政府部門交流或掛職鍛煉,增強教師的微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第三,針對目前國內高校創業教師師資隊伍普遍不強的現狀,一方面我們可以走"專兼結合"的思路,在兼職教師方面發揮好本校專業教師的優勢,走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之路,提升科技轉化率,同時,引進小微企業和政府部門熱心和善於創業教育教學的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進行校外指導;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類別高校創業教師之間可探索協同教學教研之路,實現創業教育開放辦學,不斷提升師資水平和創業教育水平。
4.加強微創業教育輔導組織建設。首先,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例如可充分發揮校友會、電子商務創新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組織的作用,將校友會中成功創業的校友、各創新實驗中心教師納入微創業教育課外輔導團隊,實戰式為學生講解微創業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及防範措施、專業學習與將來創業的關系、如何將科技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等,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群體的主動性,鼓勵和支持學生自發創立創業社、工作室、淘寶協會等創業類協會組織,通過學生間的創業交流,培養其領導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三)創業實踐平台是微創業成功的保障
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核心環節,是學生創業能力獲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徑。創業實踐平台包括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和孵化平台。
1.建立完備的微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微創業教育實踐平台的構建要與學校、區域實際結合,重視學生的參與面和體驗感,在實踐中提升和檢驗學生創業能力。比如構建創業模擬實訓平台,讓學生在虛擬商業環境中,進行企業創建和企業經營管理等創業活動的學習與演練,在真實體驗中了解並掌握企業注冊、稅務登記、人員管理、資金管理、市場營銷等,幫助其樹立穩固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或者讓學生以助手或職員的身份參與到教師的工作室中來,在工作中發現微企業運行現狀、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這些創業實踐對學生積累創業經驗,增強微創業能力,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和企業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
2.建立小微企業孵化平台。微創業和創業教育不能一直局限於校園,終將走向社會,而創業孵化器則是具備潛質的微創業者起飛的平台,真正實現創業教育與社會需求對接。目前創業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兩種,主要為初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融資幫助等,起著"扶上馬送一程"的作用,對小微企業實現健康運行有重要意義。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創業(孵化)園屬於公益性平台,具有覆蓋面廣、針對性強的特點,但也存在與市場結合不夠緊密、資金不足的缺陷。
由風投資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業,彌補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質決定了他對創業者考核要求相對要高很多,覆蓋面也會變窄。因此,從微創業扶持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發揮政府、高校、企業的優勢,將三者聯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建立類似淘寶創業村、藝術創業園等的孵化器,揚長避短,實現微創業孵化平台的良性運作。
綜上,微創業者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激活市場,推動創新創業的重要生力軍,積極構建良好的社會創業環境,完善學校創業教育,搭建創業實踐平台,著力提升創業者微創業能力,發揮好這批優質人力資源的作用,不僅緩解就業壓力,還能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沈文金,向松陽。珠海每千人商事主體數居全國前列[N].南方日報,2014-10-23.
[2]尹苗苗,費宇鵬。創業能力實證研究現狀評述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0):22-30.
[3]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情報研究室。國際教育界研究的一個新課題---提高兒童、青年的創業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8.
[4]肖紅偉,晏紅潔。對創業能力本質特徵的再認識[J].企業經濟,2008(7):66-68.
[5]唐靖,姜彥福。創業能力概念的理論構建及實證檢驗[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8):52-57.
[6]SarwokoE.-[J].,2013,7(3):31-38.
[7]池軍。重新審視特質論、認知論及有效導向理性工具對創業者及創業過程的作用[J].現代財經,2010(10):69-75.
[8]張玉利,王曉文。先前經驗、學習風格與創業能力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11(3):1-12.
[9]孫燁。青年人格特質與創業傾向探析[J].學術交流,2014(7):221-224.
[10]王旭,朱秀梅。創業動機、機會開發與資源整合關系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60.
[11]買憶媛,辜雪娜。工作經驗一定有助於創業過程嗎:基於工作內嵌入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1(2):144-149.
7、采訪一位成功人士的報告
人物
楊 吉:浙大城市學院法學01級畢業生。浙江大學法學博士、律師、專欄作者和文化產業投資顧問。創業體會:成為文化產業的民間力量。
楊吉把自己的創業項目釘在了文化產業這根柱子上。
「我做的就是文化產業的觀察和評論,同時做投資咨詢項目。文化產業很寬泛,我們先 做小,像財經圖書出版策劃、藝術設計、給浙江中小型民營企業做文化產業投資咨詢顧問等,是我們的主要經營范圍。」楊吉談起文化產業,很有看法,「我另外創 立網站,不是為了盈利,是通過對國內外文化產業新聞資訊的評點,從商業的角度、產業的高度給讀者一個啟發,讓讀者知道生意是這么做的。」
由此,楊吉的工作室就定位在打造顧問和專家的角色,「就是要區別於一般的團隊,讓自己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有生的民間力量,成為文化產業的專業投資咨詢機構,成為文化產業的Morgan Stanley。」楊吉說得異常堅定。
人物
許欣兒: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分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01級畢業生,現為杭州瀾景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創業體會:找准空子鑽。
互聯網最能創造暴富神話,「我們就是看準了互聯網的門檻較低,投入資金不大等特色,」許欣兒說,不過,單純的網站,再怎麼創新,第二天難免會被強大的對手復制,消滅。所以,要「找准空子鑽。」
2006年與合作八年的夥伴共同建立杭州瀾景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UniCache已經成為中國CDN(分布式網路)服務領域三大名牌之一。現公司已受到國內外著名風險投資者青睞。
他說:「除了傳統業務,我們最主要是建立網路信息高速公路,為國內大型網游、播客、門戶網站提供內容加速服務,使信息更快地到達用戶手中,這才是空子。」
「找到個好的方向,進入一個好的領域。」這是許欣兒的建議,這也是他現在能夠為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運營商服務的原因。
人物
余家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分院廣電專業02級畢業生。創業體會:做最前沿的項目。
「希望要創業的同學不要學我。」余家漢說,但是他堅持自己不願意放棄喜歡的造型。
由於原本當過主持人,所以,他堅持要在娛樂業上搞創業。大四時候與同學一起創辦了電視購物公司,在公交移動電視上首創購物欄目。之後創辦了GUESS CLUB益智推理游戲有限公司。
今天兩個公司都已經賣了,有人認為他潦倒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記得大三的時候,看到報紙上經常有團購的活動,讀者參與度很高,似乎很受歡迎,於是就聯合同學,投入一定的資金與公交電視公司合作推出電視購物,」余家漢回憶,「之後,又發現全國各地都非常流行一款電腦游戲,於是就成立了一家益智推理游戲公司。」
做最前沿的項目,這是余家漢的創業思路。「我是希望做娛樂方面的推廣工作,通過建立網路平台,推廣益智游戲,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帶動文化發展。」余家漢沉思了一會兒,「當然,這有些難,因為中國人都很傳統,接受新事物還需要過程。」
人物
楊 傑: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廣告專業03級畢業生。創業體會:給房交會增加技術含量。
近些年,房地產在中國逐漸升溫,樓價上升異常迅猛,這讓楊傑受了些啟發,「當初就看重中國這火爆的樓市了。」
「當初想,杭州每年有兩次實地房交會,非常火爆,但成本很高,時間又短,成效不一 定顯著,消費者想買房也非常辛苦。那能不能把實地的房交會搬到網上來呢?我就這樣開始我的創業路,」楊傑有些得意,「之後我們就通過摸索與技術創新,建立 了網上的房地產交易平台,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在電腦前看房買房,這樣就可以使房交會永不落幕了。」
他在2007年1月創辦杭州中地網博廣告有限公司,與眾不同的是——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使舉辦網上房地產博覽會成為可能。目前,已開設四個省市分站,與百餘家企業達成服務協議,並與建設部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