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德育融合創新

德育融合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5-07 15:20:06

1、如何選擇德育方法?如何提高德育方法的有效性?

如何選擇德育方法,如何提高德育實效性,既是一線德育工作者經常思考的問題,更是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的問題。因此,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明確提出德育工作特性和要求的同時,概括地回答了如何選擇德育方法。即通過「兩性」、「兩力」排序,強調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必要前提,是選擇德育方法的依據。而德育「實效性」的提高,既是德育工作的落腳點,又是評價德育工作及其方法的標准。
《綱要》還要求「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從「育人」的高度,指出了當前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即在具體工作和行政管理中,為了強調德育、突出德育,往往把德育從其它「三育」中「剝離」出來,以至影響了德育實效。通過加強「四育」有機融合的方法來提高德育實效,是今後的努力方向。讓德育成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將成為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則具體地提出了「三個貼近」「四個多用」,既原則、又具體地指出了怎樣選擇德育方法。在原則上強調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在方法上指出要「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強調「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
在德育工作與其它工作的關繫上,中共中央在《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顯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明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十分明確的強調了「文化育人」「全面育人」與德育實效性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明確地指出:「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不但進一步強調了「以人為本」「文化育人」「全面發展」在提高德育實效性上的作用,而且明確了選擇方法的方向。
處於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即德育工作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要考慮「針對性」。例如,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德育方法要有區別,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方法要有區別,農民工子女、富二代、官二代的德育方法要有區別……
德育方法的選擇更要重視「吸引力和感染力」。無論德育對象有什麼不同,在選擇德育方法時,都要在確保方向性、科學性的前提下,重點考慮方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為只有具有「兩力」的德育,才能真正調動受教育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引導他們在參與中得到感悟、得到提高。
德育方法的選擇,既要防止「假、大、空」,又要防止專為「上面」看著熱熱鬧鬧的形式主義。德育方法要讓學生感到德育親切、可信、愉快、有用,能讓學生感受德育的快樂。因為只有快樂的德育,才能對學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完成教育與受教育的辨證統一,才能把外在的一定社會要求轉化為個體內在品質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即德育落實在個體內在品質的形成上,成為有效的德育。


2、小學創新性的德育活動有哪些內容

小學創新性的德育活動有哪些內容
學校德育原則
(1)方向性原則。
方向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根本原則,它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這個原則是由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我們要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學校要培養「四有」、「兩熱愛」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堅持方向性原則。
(2)知行統一的原則。
知行統一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實際鍛煉結合起來,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言行一致的人。
(3)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
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依靠和發揚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學生消極落後的一面,長善救失、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優點和缺點、先進和落後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是這種矛盾斗爭轉化的結果。德育的規律決定了發揚優點與克服缺點必須同時進行。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學生個人的尊重、信任和愛護結合起來,使教師的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嚴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黨和國家規定的標准,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學生就是熱愛學生,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護和關懷。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他們的自尊心,相信他們的能力。
(5)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培養學生集體的過程中,通過集體的形成教育每個學生,又通過每個學生的進步促進集體的鞏固和發展,把培養集體與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統一起來。要培養堅強的集體,就要依靠集體,培養、教育和健全學生集體。教育每個學生關心集體,自覺地為實現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而嚴格要求自己。通過集體建立全班的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的班風,以影響集體的每一個成員。教師要把集體當作教育的主體,先向集體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自由與紀律的關系、民主與集中的關系。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學會處理各種關系。要加強個別教育,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6)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
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要向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啟發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進步。貫徹正面教育和引導相結合的原則,應做到以下幾點:
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育者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及時教育指導。
在德育中要擺事實,講道德,要以理服人。
培養典型,樹立榜樣。
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7)教育與學生年齡特徵相一致的原則。
教育與學生年齡相一致的原則是指為了達到德育的預期效果,教育者應使教育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等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適應,使每個學生品德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中小學生的發展大致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這幾個階段。每一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都各有特點,教育者必須研究掌握這些特點,特別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特點,從而使德育要求、內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統性的同時符合學生年齡特徵,才能使德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8)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
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是指學校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的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達到前後連貫地進行下去,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學生的品德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長期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這些影響紛繁復雜,不僅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與對立,而且往往前後並不連貫。如果不加以組織則必將削弱學校德育對學生的影響。尤其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學生活動和交往的范圍擴大,通過書、刊、影、視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有效地教育學生,必須加強學校對各方面教育影響的控制和調節。以便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確保學生的品德按照社會的要求健康成長。
(9)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理論對於人們的行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於理論,即用共產主義思想及無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武裝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從被教育者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工作做到點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做到思想教育的系統性、開放性和針對性。
(10)循循善誘的原則。
學生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學生的年齡小,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大道理的,教師、學校領導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遵循學生們的思想認識規律,反復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11)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脫離其他工作來進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寓教育於疏導之中,圍繞育人成材這個根本目標,實行德、智、體、美、勞相結合;各科之間教書育人相結合;校內各職能部門,各種教育力量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形成一股合力,齊抓共管,這種綜合教育的原則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3、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方法有哪些

初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創新
1.培養學生的整體政治、思想、道德的提升
道德教育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不能用強硬的態度進行道德指令和道德禁止,生硬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產生更多地好奇心理趨勢嘗試犯錯誤。德育教育主要是運用道德事件的描述來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由此規范學生的行為准則。初中階段正值學生青少年期的發育階段,應當運用倡議、激勵的形式進行德育的教育,如樹立目標,運用結果導向引導學生自發的遵守規則。要進行比喻形式的教育,考試不能作弊,要培養學生的誠信教育;要對老師尊敬不僅是尊師重道亦是長幼有序的教導;要愛護花草樹木和公物,培養學生公德心的建立;要講文明懂禮貌,待人接物要有一定修養,等等。通過整體的德育教,再進行面到點的細化育提升進行,激勵著學生努力踐行道德行為。要進行基本的道德規范,它包括行為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建立。通過規則性引導,進行整體的培育。
2.注重課堂上的教學德育鍛煉
初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的時候要運用一些方式、方法指引學生。首先,是進行內容的創新。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傳記舉例子進行引導,在挖掘人物發展的狀態下用德育的教育進行描述。比如,講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該人物在故事描寫中守護唐僧去西藏取經,許多細節表示出了尊師重道的一面。其次,要合理利用校內的資源進行德育教育的匹配,要聯合各學科的老師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育,在學習各科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引導。再次,要充分的調動學校外部的資源進行互動,可以帶領學生下社區、進農場,了解當地的生活狀態更好地尊重社會每個工作崗位。進行戶外的德育教育基地,多帶領學生進入非課堂的地域進行德育的培養。最後,要根據初中學生的是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開展適用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課程,針對年齡的成長狀態劃分不同的德育培育課程,不僅要創新還要形成一定的特色。
3.通過組織團體活動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喜歡集體活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團體活動組織,不僅能夠形成初中學生的團隊意識也能逐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情操。要在生活中加強對學生德育的主體狀態,由此構建出以教師組織的團體活動體系。比如,進行戶外的踢毽子活動,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比拼,聯動學生的運動狀態培養其團隊意識等。在德育教育本身,教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過教師自身的德育榜樣引領學生組織團體活動,能夠事半功倍。
4.與學生家長共同進行學生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的是教育的基礎,加強家庭教育在德育生活化中的地位,同時借社會力量,參與德育教學。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能夠嚴重影響學生,使得在成長過程中的難以辨別事物的真偽以及正確認識社會的過程。有些家長更注重學生學習成績不在意學生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問題、有些家長甚至教導學生要以自我為中心處理問題。這樣都是難以正確地認識道德的,更不用提學生成長以後擔負的社會責任。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要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要引導家長配合,進行良好地家庭教育,要多角度地感染家長的觀念,使德育教育逐漸生態發展。比如,設立家長委員會,並進行工作職責的調配,將家庭德育教育納入計劃當中,教師要定時進行回訪和督促。同時,可以拿出好的模範家庭德育教育進行宣講,調動起家長級學生的積極性,正確促進學生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發展。
5.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早已經是不再陌生了,面對現今的環境變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現今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德育教育的主要戰場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操並側重於預防學生的德育偏差。因此,要打造一支精良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通過專業的教導進行德育教育的教學。
6.運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
現如今的互聯網飛速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育,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更多的內容,或者通過有教育意義的視頻觀看進行德育教育的指導。但要值得注意的是,選好教育的角度,同時屏蔽互聯網中負面能量的干擾,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4、如何實現德育與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都要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而,這一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用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於知識教學中。如:在復習「時、分、秒」的教學,以課件出示北京申奧成功人們的喜慶場面為畫面。抓住這一素材,教育學生:中國申奧成功了,我們中國人期盼了多年的夢想,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們身為中國人,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數學家早一千多年。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六年級在復習「讀數、寫數」 的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本地有教育意義的數據。還可以介紹我國的地形地貌特徵,如我國地域遼闊,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境內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長江,全長6300千米。教學「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農業、科技、衛生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通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5、從一日常規到成長之旅,怎樣促進德育創新?

從一日常規到成長之旅,
促進德育創新,
積極探索培養德育管理隊伍的新途徑,
建立健全班主任例會制度,
切實提高班主任思想道德素質,
通過各種途徑提升班主任的知識能力和管理技能,
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6、如何在德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

知識化、全球化、信息化、網路化時代的到來,對人的素質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每一個人能適應社會的生存環境,迎接未來社會各方面的挑戰,更好地與社會中的人交往與合作,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立足於社會,服務於社會,貢獻於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少年兒童是未來的社會主義公民,他們的道德素質與能力將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因此,學校教育要體現以人為本,教學生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有用的社會人,這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道德素質與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學生的活動,道德教育的理論核心是人格——活動——發展。人格發展的程度如何,發展到什麼水平,要由學生的內化起作用。而內化與外顯都以活動為中介實現的。活動是人格形成的中介。自主性德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適合人格發展的條件,幫助學生挖掘潛力,通過活動,促使其人格得到和諧、全面、充分地發展。創新教育的學生發展觀認為,學生的生命本體能否不斷獲得健康發展,特別是能否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素質,主要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學生是在實踐活動中實現發展的,離開實踐活動,學生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二是學生的發展是由自己自主決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基於以上關於學生發展的觀點,我們提出了「」課題研究,希望通過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二、概念的界定所謂「德育活動」是指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活動,是把社會的思想觀點,行為准則和道德觀念,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自主創新」主要表現為學生在活動中是主人,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出主意,有主見;是活動的主體;能對事物進行判斷、比較、解決問題;在活動中敢於競爭、勇於創新、學會合作。活動教學認為,活動與發展是學習的一對基本范疇,活動是實現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生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發展的基礎,無論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教育要改變學生,就必須首先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生瘋狂學習的自主活動中實現的,不是外界強加於學生的。從這個角度看,創新教育的關鍵或教學的直接任務,是要創造出學生的活動,是要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目標和活動對象,以及為達到創新精神培養目標所需的活動方法、條件和環境。三、理論依據1、在德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意識自古有之。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的「兒童游戲場」強調給兒童講故事,做游戲,通過音樂、歌唱等活動方式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培養兒童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18世紀法國啟蒙教育家盧梭非常注重「直接經驗」強調「世界以外無書籍,事實以外無教材」,主張適應自然的新的教育模式,實際上已經蘊含了「活動教育」的基本思想;現代意義上的活動教育概念的提出可以說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認為道德教育不能只能灌輸「關於道德的觀念」,而要養成「道德觀念」。認為讓兒童參與共同的合作活動是養成品格的一條重要途徑,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如何合理的組織各種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兒童的道德思維,豐富道德經驗,形成道德行為習慣。2、我國在1992年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課程計劃(試行)》,開始明確把「活動」納入學校課程計劃,並指出「活動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活動式課程也成了德育課程中的主幹部分和主導課程。3、德育教育規律提醒我們:「良好的道德素質必須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道德實踐活動積極建構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知道真理只有在被學生親自獲得,親自體驗,並成為他們自己個人的信念之後,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精神財富。」傳統德育教育最大的缺陷是人為地將德育從生活實際中剝離出來,使我們對德育的投入與產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讓德育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王國中走出來,回歸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中去。開展自主性的德育活動,讓學生自主地活動,在活動中成為主人,主動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親身體驗,積累自我實踐的經驗,激發他們自我教育的願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自主創新的精神。四、課題研究目標、內容通過開展自主性德育活動,突破封閉的教育模式,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自我體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培養規則意識,發展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自我保護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會關心與合作,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具體目標:1、針對傳統教育中重知識灌輸,輕思想品德教育;重說教,輕實踐的狀況,通過開展自主性的德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德育實效性。2、根據現代兒童存在的社會不適應性:例如獨立意識差、生活體驗少、責任心淡薄、交往能力下降、受挫力弱,以及價值觀念有偏差等現狀,開展體驗性、探索性等自主性德育活動,提高德育的針對性。3、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社會應有的素質與能力,要不斷完善和調整德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探索德育的適時性和現代性。研究內容:依據《小學德育大綱》、《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試行),根據我校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德育需求,結合本校積累的開展德育活動的成功經驗,以晨會、主題班隊活動、各類實踐活動、學校傳統教育活動等四大系列活動式德育課程為載體,運用新課程理念,研究「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德育為內容」的小學活動式德育教育。五、研究方法、手段、途徑等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探索「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德育為內容,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目的」的德育教育體系;並輔之調查法。 研究方法途徑:1、運用調查問卷法,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以掌握學生對德育活動內容的需求,對德育活動途徑的認可程度及規律性分析,確定課題研究內容的可行性。 2、建立德育活動課程網:一是依託班隊活動和晨會,完善班隊活動課程和德育晨會;二是依託少先隊活動、重大節日紀念日、常規性主題教育活動。研究具體的德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的設計與實施,使德育活動呈現其系統性和科學性及可行性。並通過等級評定法給予實效性認定。 3、教師進行德育活動方案設計與實施,提高教師駕馭德育活動課程的能力。通過對學生德育活動需求的了解,從學生實際出發,組織教師開展體現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教育思想的德育活動方案設計,通過設計、交流、研討、修改、完善等步驟,確立適合我校的德育活動方案。六、研究的主要步驟1.起始階段(2006.3.—2006.6.)。(1)文獻研究、制訂方案。(2)課題論證。(3)組建研究隊伍,研究人員培訓。(4)搞好實驗前的前期測試工作,起始數據積累。2.全面實施階段(2006.9.—2008.6.)(1)課題研究。(2)階段性總結,調整充實方案。(3)繼續研究、調整、完善。3.總結階段。(2008.9.—2008.12.)(1)對研究中所獲得的材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2)撰寫研究報告、匯總、整理實驗成果。(3)課題鑒定、結題。七、課題組主要成員周政龍、金菊八、預計研究的成果1、實驗報告。2、研究論文。3、實施經驗。4、活動方案設計。5、教學課見。6、其他

7、學科教學中如何融合德育

一、結合教材內容德育教育滲透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教育,這是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尋找德育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我們家鄉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體會自豪感。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把德育滲透到具體學科中,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的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同時,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實有效。但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一定要抓住有機的聯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識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適宜、適時、適度地進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強,否則,便會顧此失彼,達不到預期的綜合效果。
二、結合訓練內容透、德育教育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樹立「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堅持在教好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專業知識與進行德育滲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因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必須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自覺地把個人學習與國家的前途、社會主義事業聯系起來,因此,對於一個專業課教師來說,專業知識教的越好就越容易在學生中建立較高的威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結合起來,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越有利於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品德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做一個盡心盡責的人。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注意和防止學生出現單純追求專業知識的思想,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思想狀況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明辨是非,尤其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有的人說專業課中沒有那麼多的德育工作可做,其實只要你認真去想,去琢磨,是完全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8、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都要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而,這一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用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於知識教學中。如:在復習「時、分、秒」的教學,以課件出示北京申奧成功人們的喜慶場面為畫面。抓住這一素材,教育學生:中國申奧成功了,我們中國人期盼了多年的夢想,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們身為中國人,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數學家早一千多年。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六年級在復習「讀數、寫數」 的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本地有教育意義的數據。還可以介紹我國的地形地貌特徵,如我國地域遼闊,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境內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長江,全長6300千米。教學「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農業、科技、衛生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通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三、結合教學過程,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也不是少先隊活動,它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夠整節課對學生進行品德、說理教育,只能結合教學過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進行滲透。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節約用水、用電、改革前後的人均收入等,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在學生初步建立了時、分、秒的概念後,通過讓學生數心跳、讀書、寫字、拍皮球等,讓學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長,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節課40分鍾里有多少個1分鍾。從而適時地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在教學「元、角、分」時,可教育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財產,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我們應該愛護好人民幣。另外就拿教學方法來說,教師可以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要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嚴格要求,強化訓練。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或者抄掉的現象?先計算什麼?再計算什麼?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微杜漸,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必須寫清楚、規范,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聯系生活實際,收集有關信息。
數學是一門聯系性極強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學「時

9、傳統文化和和德育結合,能夠採用什麼方式?

引言: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與時俱進,充滿新鮮活力。新時期的我們要充分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的強大德育力量,利用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來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用優秀的文化來熏陶學生,感化學生,塑造學生,培養學生的行為美、德育美。



將傳統文化納入學科教育

從目前的教育態勢來看,教師講課往往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考試來說過於困難,教育目標過於單一。特別是與道德規范密切相關的語文教學等文學、語文教學、政治教學等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創新,要有效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紅色古典教育。我們要改變教學方式,改變枯燥的知識點灌輸。將傳統的教育模式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深刻挖掘文學教育的德育資源,使學生不再枯燥被動地學習文學文化。

積極營造校園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圍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和重要陣地。通過課後文化活動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更有利於學生培養情感,凈化心靈,凈化純潔思想,對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重大節日、重要事件、人物進行主題班會教育活動或郊遊活動,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文化遺產。

充分利用網路平台宣傳傳統文化道德教育

今天,媒體網路的發展已經不容忽視。利用好網路平台,一定會加強傳統文化傳播,促進德育發展。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數字圖書館。例如,通過編碼,可以登錄閱讀界面,選擇閱讀種類。也可以利用大學開放平台、微信平台、類QQ群等傳播優秀的文化成果,或者推送優秀的文化文學作品。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