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創新作文大賽
1、十二屆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四川綿陽賽區初賽獲獎名單
好象非常難。要想讓大學特招,除非你的過人才華。要知道,錢鍾書數學不及格可以進北大。但是韓寒的文學創作再好也上不了大學!國家級國際級別的比賽,獲獎選手在高考時候有加份政策。10份到20份不等。以下賽事信息來自賽才網:2009年「99杯」第十二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11-25)2009年第十屆華人少年作文比賽徵文大賽(海外)(參賽截止:2009-10-31)2009年「平復帖杯」國際書法大賽(參賽截止:2009-7-31)2009年第四屆國際中學生作文大賽(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2009年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年5月31日)2009年第十屆「中國少年作家杯」全國徵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5-13)2009年「海露杯」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6-30)2009年第一屆「中少杯」全國中小學生原生態作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5-31)2009第三屆奧林匹克國際青少年兒童書畫大賽(參賽截止:2009年7月20日)2009年臨汾市第二屆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徵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6-15)2009年第十七屆奧林匹克杯全國作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6-30)
2、第十二屆創新作文大賽復賽獲獎名單(四川賽區)
夜晚,我沉沉的睡,身邊當然少不了小熊布偶「小藍」的陪伴。它有顆像球一樣圓滾滾的頭,再配上它那藍藍的鼻子,就顯得更加可愛了。它的脖子上還打了個藍色的蝴蝶結,因為這滑滑的緞帶,看上去就更顯高貴了。
它身上有個白色的肚皮,摸起來感覺軟綿綿的,好柔軟! 每次我只要一想到那毛茸茸的身體,都會把煩惱全拋在腦後。最特別是它的顏色,因為它全身居然都是藍色的。但是,某一天我不小心讓小藍被黏答答的果醬纏上 了,所以只能難過的把它浸到水裡,默默等著它恢復干凈。過了三天後,當我要去冰箱拿冰冰涼涼的可樂時,突然,看到一旁干凈的小熊布偶,我急忙跑到它身邊抱 起,可惜它全身還濕漉漉的,看來要再等一下,它才能回到我身邊。於是,我把它放在暖烘烘的椅子上,過了一段時間它終於完全乾了,不過它變得滑溜溜的,摸起 來跟以前不太一樣,好不習慣!
我和以前一樣,跟它一起在硬梆梆的床板上睡著了,突然,一陣涼颼颼的風吹進來,沒想到小藍居然飛走了,我難過的大喊:「小藍!」突然,我醒來了,原來這一切只是一場夢,慶幸的奔去吃早餐,剛好有一顆白嫩嫩的蛋,這讓我想起了小藍的肚皮,謝謝老天爺,幸好我只是在做夢,沒有真正的發生。
3、全國十二屆創新新作文大賽四川省復賽時間
從 1997年末上海《萌芽》雜志社與7所高校聯合發起「新概念作文」大賽以來,盡管人們對此說法不一,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新概念」作文這一提法,「新概念作文大賽」這一形式,沖破了傳統作文教學的大堤,對作文教學改革確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 鼓勵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歷 二、激發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 三、引導抒發個性化的審美情感 五、提倡使用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因此,對文體不做要求。樂:文學回歸與新概念人群誕生 新概念的誕生,與《萌芽》的改版息息相關。 雜志主編趙長天告訴記者,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文學期刊大滑坡,《萌芽》雜志開始考慮改版,定位面向青年學生,並將原先的「作家夢想」改為激發青年文學興趣、提高青年文學修養。但是在向學生們組稿的過程中,編輯們卻發現「學生作文很多不能讀,而且學生自己也不願讀」。有的教授形容當時學生的作文:「十個人的文章有九個像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都是按著高考作文的要求訓練的『八股文』」。 根據當時的情況,《萌芽》因此提倡學生思維創新,寫作包含真情實感。這個倡議名義上雖然頂了個「新概念」,實質上卻是返璞歸真,回到了文學本身。 新概念作文大賽一推出,立刻在學生中得到熱烈響應。第一屆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新秀如韓寒、陳佳勇等,這些獲獎者的作品,專家們稱贊「耳目一新」、「迎面一股清新之風」,學生們則驚悉「原來作文可以這樣寫」、「寫作文是件開心的事」。市場也給予了積極回應———第一屆新概念大賽的作品選迄今已發行了68萬套,在大中校園中影響巨大,甚至對中學作文教育改革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幾屆徵文情況看,專家們一致認為,學生們的文章體現出題材的廣泛、文體的活潑以及無法抑制的青春激情等符合他們年齡的特色。 除了激發青年對文學的興趣,被譽為「文學界與教育界聯姻」的新概念大賽,還誕生了一個「新概念人群」,而其中的意義已經超出了文學本身。 一提起新概念人,就想到韓寒,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思維定式。然而,當我們的注意力從韓寒的另類上轉移時,卻會發現,新概念獲獎群體其實就是校園里一群普通的學生。 這些獲獎學生中有品學兼優的,也有稍偏科的,但都在文學方面體現出不俗的才能和潛力。文學新人的嶄露頭角,也引起了北大、清華、南大等名校的關注。在高校擴大自主招生權的改革趨勢下,新概念成為高校優秀文科後備人才輸送的一條獨特途徑。每年,北大清華等國內10所名校,都會根據新概念獲獎者的平時成績、文學專長進行謹慎細致的考察,發現人才。 而根據各高校教師的反映看,這些學生無論專業情況還是寫作才能,都非常優秀。北京大學程郁綴教授告訴記者,陳佳勇如今已是北大中文系學生會主席,並出版了《所謂青年》、《在北大散步》兩本書,表現相當優秀。 新概念為一些文科特長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可能通道。有專家表示,新概念寫作調動了青年人的文學興趣,誕生了一批蓄勢待發的「新概念人群」,假以時日,這些年輕的生力軍將很快成為文壇的中堅力量。 路:新概念怎樣才不會老去 人氣旺盛的新概念並非高枕無憂。連續5年擔任新概念評委的作家方方坦言:「這一屆,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少了。」 這也正是主辦者和評委們普遍擔憂的。走了5年的新概念,因為各種原因,如今開始面臨著變成「舊概念」的挑戰。寫作功利性的滲透,是主要原因之一。 5年來新概念樹立了青年文學大獎的權威,並為特長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然而,由於部分媒體片面宣傳「一篇文章定終身」,令不少參賽者的目的變得功利了。有的評委表示,發現有的學生開始捉摸命題、評委喜好,研究起評分的標准來了,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專門的輔導班。主張個性的新概念就逐漸被捉摸成了程序化的「舊概念」。 這樣的環境反映到參賽作品上,還造成了初復賽作品落差大的結果。 作家馬原表示,目前初賽作品質量高於復賽,不少參賽者初賽作品相當漂亮,讓人驚喜,但相對而言復賽作品卻令人失望,對比之下顯露出較明顯的請人捉刀或參照範本痕跡。初賽作品注水的風氣破壞了大賽公正性,更直接影響了整個大賽的水準。作家蘇童因此建議,修改初賽程序,看能不能建立更科學的監督機制,比如現在大賽是按初復賽五五制評分的,是否可以增加復賽佔分比率等。 另外,還有不少學生為了吸引評委注意,刻意追求文體的標新立異,卻忽視了作文內容本身。有評委表示,在前幾屆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書寫日常情感的「體驗型」佳作,讓讀者很容易產生共鳴。但今年的學生作品中,幾乎很少看到描寫人物內心細膩情感的文章了,作品基本為小說,寫作行文很創新,但過於注重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在熙熙攘攘的頒獎現場,上海作協主席、作家王安憶說她為文學有那麼多新生代愛好者而高興,但也要說幾句「掃興」的話提醒年輕人:「文學是有一定高度的,她不會因為你的年齡而寬容你,縮短與你的距離。」
4、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初賽一等獎獲得者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TCB200806020.htm
這上面只有部分名單
5、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創新作文大賽前50名次
你好: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銘記的日子。並且,正是「這一天」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這一天讓你,讓你從清晨倒日暮都變的那麼不尋常;「這一天」讓你從此變得不同凡響,「這一天」
生命中的這一天,讓我銘記
考試失利了,我就一個人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那時的感覺彷彿是世界都是灰色的,不經意間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顆不起眼的樹幹上,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走了過去。
那是一個蝶蛹,裡面已從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生命正在努力從蝶蛹中掙扎出來。我本想幫他但又想倒同樣失敗的我還有什麼資格幫助他呢,剛伸出的手又冷冷的縮了回去。
蝶蛹被一點一點破開過了一會裡面的生命似乎累了,停止了掙扎。我諷刺的笑道:「看,你不也一樣不能成功嗎?」
正當我想要走的時候,蝶蛹又重新動了起來,裡面的小生命又開始了掙扎。我被如此幼小的昆蟲的生命力震撼了。
一會,蝴蝶完全從蝶蛹中露了出來他將雙翅展開,我的眼前變成了五顏六色。
它的翅膀最外邊是有一層紫色圍城,接著是明亮的金色,紅色的兩個點彷彿是他的翅膀上長了眼睛,而最里層的橘更像是為他的生命喝彩!此刻他彷彿是在想我炫耀:「哈哈,我成功了!
我的確被她的美麗震撼了,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他那種強大的生命力。
他飛走了,我卻依舊站在那裡,獃獃的望著,考試失利的心情頓時全部消散了,心中的烏雲飛走了。那麼大的難關,一個小小的昆蟲都能闖過去,兒那麼一點小小的困難我怎麼能被嚇到。。。。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6、十二屆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怎麼參賽
以「創新與夢想」為主題,作品題目自擬,文體不限。小學組800字以內,初中組1500以內,高中組3000字以內,海外組字數不限。每篇作品署名一位作者和一位指導教師。作品必須為原創,嚴禁抄襲。
全國初賽題目(小學組)
萬事萬物來到世界上,都不是一個孤獨的存在,我們總是會和這樣那樣的事物發生各種聯系。有的聯系讓人開心,比如「媽媽和新衣服」;有的聯系讓人郁悶,比如「我和第二名」;有的聯系讓人憧憬,比如「太空和未來」;有的聯系讓人思索,比如「學習和娛樂」……
請你將「______和______」補充完整,並以此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寫實想像均可。
全國初賽題目(初中組)
1.縫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天空的、大地的;生命的、網路的;有形的、無形的……請以「縫隙」為題,寫一篇作文。
2.請選擇貼近自己生活的對象,以「我想與你談談」為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要求:請以「真實的體驗、新鮮的表達、獨特的感悟」為理念,任選一題寫作。根據自己的寫作特長和題目特點,可敘述故事,發表觀點,抒發感情,改編經典,創寫小說,科幻想像,編寫童話等。文體不限,1 000字以內(詩歌不少於30行)。
7、十二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人氣選手
是沒有用的,語文報社發動多所學校組隊參賽,團購《輔導專輯》,最後能不發證書嗎,凡省級獎全是廢紙一張,而國家級獎僅有二等獎及以上獲得者可以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被「優先」考慮。
但是,每年又有多少人因為得獎而被名牌大學選中參加考試?語文報杯中學生作文賽僅僅比一次,幾乎看不出選手的水平,說不定還有教師故意拔高或者別人代寫的,況且期間的評獎過程很不透明,哪些大學腦子里進水了選獲獎選手?大學招辦寧可選新概念作文大賽、創新作文大賽等大賽獲獎者,畢竟也是多次比賽磨練出來的孩子。另外有個語文報杯現場作文大賽也不咋的,交那麼多錢到山西參賽,最終得獎又怎麼樣?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所謂省級一等獎是沒有用的,不過還可以糊在牆上顯擺哦。
「可惜沒有獎品」,這話是組委會最不願意聽的,他們會苦口婆心地教誨:要獎品干什麼,重在參與,學生不能這么功利,有證書就行了。搞得跟北大錄取通知書一樣。這個年代證書不要太多,估計一些組織的公章是會被磨鈍的,呵呵。要參賽也得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吧,譬如新概念作文大賽、創新作文大賽(北京大學&課堂內外社舉辦的)。
權威大賽不是在紙上寫上「咱是權威」就是權威的。倘若將大賽變成盈利工具,那就太可恥了。
你作為學生,參加大賽也不要功利,不是要像某些「新生代小作家」一樣在自己的簡介里寫著冗長的獲獎記錄,有些名詞讀者們也是第一次聽說,不要像「小作家」們這樣丟人現眼,好不?
至於這張證書吧,你就收起來吧,以後給自己的孩子展示你的輝煌吧。
我的建議你采不採納我都無所謂了,隨你便。
8、關於舉辦第十二屆全國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高中組初賽題目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說,他們小時候在農村拜年,差不多是步行前往的,也有騎自行車子的,像騎摩托的很少,開車去的就更寥寥無幾了。那時候物質也不豐富,帶的禮品也很簡單。收到的壓歲錢有2角的、5角的,1塊的都不多。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高了,不光交通工具也發達了,帶的禮品也豐富了,孩子們的壓歲錢也跟著漲了。這全是黨的政策好啊!
9、2017第12屆創新作文大賽復賽有閱讀嗎? 還是只用寫個作文?
由學校組織學生統一參賽、中國科技大學、全國語文創新教育研究中心專家親自命題,收集初賽作品50萬余篇、復賽,評選出9000餘名作文高手並在成都舉行復賽取得了優異成績。計有26名同學進入清華;由四川省教育學會教育學專業委員會;評選出優秀指導教師600餘名、《創新作文》編輯部承、東北師范大學;授予168所學校為創新作文教育實驗基地;由成都七中、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決賽:我省自第四屆創新作文大賽開展以來得到了教育局、本次大賽分為初賽、成都石室中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全國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重點大學指導,在老師和家長指導下完成,由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四川組委會、雙流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協、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為將本次活動圓滿順利舉行、川師大附屬實驗學校。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已成為省內作文大賽第一品牌;由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學校;298名同學進入四七九等省內名校、北大,參賽學生60餘萬人。復賽、全國語文科學學習專業委員會、華中農業大學,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大賽概況、決賽題目將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第十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四川初賽於2013年9月正式啟動、家長的大力支持、復旦、《創新作文》編輯部組織初賽成績優秀學生在成都現場舉行!二。初賽題目由命題專家組擬定(詳見初賽試卷)、全國語文創新教育研究中心主,本次活動由全國語文科學學習專業委員會。全國總決賽擬於2014年7月底舉行
10、第12屆創新作文大賽該怎麼寫格式
本次競賽包括閱讀和作文兩部分,參賽者兩題必做。
一、閱讀能力測試(100分): 請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進行閱讀能力測試。
不到5歲便夭折的兒童每年有900萬。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產婦死亡概率為33%,這一比率在發達國家僅為0.018%。全球至少有25個國家,大多數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其人口的平均壽命不超過55歲。僅在印度一國,就有超過5000萬的學齡兒童連簡單的課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這段文字,或許你只想把書扔到一邊,不去想世界貧窮這件大事。因為這個問題看上去太寬泛、太棘手。然而,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勸你不要那樣做。
賓夕法尼亞大學近期的一項實驗表明,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會令我們無比震驚。研究人員發給每個學生5美元,讓他們填寫一份簡短的調查表,然後再給他們看一份傳單,請他們為「拯救兒童」(全球慈善機構之一)捐款。傳單有兩種不同的類型,有些學生所看到的傳單是這樣的:
馬拉維的食品短缺影響著超過300萬兒童;在尚比亞,自2000年以來的嚴重乾旱已導致糧食產量下降42%。因此,300萬尚比亞人將面臨飢餓;400萬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已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超過1 100萬衣索比亞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學生所看到的傳單上畫著一個小女孩,還有這樣一些文字:
羅西婭是一個來自非洲馬里的7歲女孩,她過著極度貧窮的生活,甚至面臨著挨餓的危險。然而,您的經濟援助將會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兒童」將與羅西婭的家人以及社區里的其他人一起幫助她,讓她能吃飽飯,接受教育,具備基本的醫療及衛生常識。
看了第一份傳單的學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傳單不同,第二份傳單展現了一個而不是數百萬人的困境,看了這份傳單的學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這樣看來,學生們願意為了羅西婭而承擔一點兒責任,但在面對廣泛的全球性問題時,他們就不免有些泄氣了。
接下來,研究人員又隨機選定了一些學生,先告訴他們這樣一個現象,即人們不願關注那種泛泛的信息,他們更有可能會捐錢給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後再給這些學生看那兩份傳單。結果顯示,看了第一份傳單的學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與事先不知道該現象的學生所捐的錢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傳單的學生在得知這種現象之後,平均每人僅捐了1.36美元,遠遠低於不知道該現象的學生所捐的錢。鼓勵學生們再想想反而使他們對羅西婭不那麼慷慨了,但馬里人民也沒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學生們的反應是一個典型案例,說明了大多數人在面對貧窮等問題時的感覺。我們的本能反應是慷慨,特別是在面對一個身陷困境的7歲小女孩時。然而,正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們一樣,我們在重新考慮之後常常失去信心:我們捐的那點兒錢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且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這本書會讓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擺脫那種「貧窮的問題難以解決」的感覺,從一系列具體問題出發,重新審視這一挑戰。這些問題只要能得到恰當的定位並為人們真正理解,就能夠逐一得到解決。
遺憾的是,關於貧窮的辯論往往不是這樣展開的。很多侃侃而談的專家並沒有討論怎樣抗擊痢疾和登革熱最有效,而是專注於那些「大問題」:貧窮的最終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場?窮人能夠受益於民主制嗎?外來援助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等等。
傑弗里•薩克斯是聯合國顧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時也是一位貧窮問題專家。他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貧窮國家之所以貧窮,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往往都氣候炎熱、土地貧瘠、瘧疾肆虐、四周被陸地所包圍。因此,如果沒有大量的原始投資助其解決這些地方性問題,這些國家很難提高自己的生產力。然而,這些國家卻因為貧窮,無法支付投資回報——這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謂的「貧窮陷阱」。除非這些問題的解決能夠落到實處,否則無論是自由市場,還是民主制,都幫不上什麼大忙。外來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能啟動一種良性循環,即輔助窮國在關鍵領域投資,從而提高其生產力;由此而產生的更高收入會帶來更多投資,收益將呈螺旋狀上升。薩克斯在其2005年《貧窮的終結》(The End of Poverty)一書中稱,如果富國在2005~2025年間每年拿出1 950億美元的資金來援助窮國,那麼貧窮問題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決。
然而,還有一些侃侃而談的人認為,薩克斯的回答是錯誤的。曼哈頓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戰了紐約大學的薩克斯,隨著其著作《在增長的迷霧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負擔》(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經成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之一。丹比薩•莫約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資公司及世界銀行任職的經濟學家,她於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書,並在書中對埃斯特利的觀點表示贊同。他們都認為,援助的弊大於利:援助使人們停止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腐蝕地方機構並削弱其作用,導致一些援助機構形同虛設。對於貧窮國家來說,最好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只要有自由市場和恰當的獎勵機制,人們就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國人或自己政府的施捨。從這個意義上講,在看待世界運轉的方式上,對援助持悲觀態度的人實際上表現得頗為樂觀。埃斯特利認為,「貧窮陷阱」並不存在。
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是相信那些認為援助能解決問題的人,還是相信那些認為援助只能使問題惡化的人?這一問題無法從理論上得到解決,我們需要的是證據。然而,遺憾的是,那種常常用來解答大問題的數據並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聞軼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來支持任何立場。例如,盧安達在遭受種族滅絕之後的幾年裡得到了大筆捐款,整個國家逐漸走向繁榮。由於國民經濟得到了發展,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開始制定政策,盡量不再接受援助。那麼,我們應將這個例子看作是援助好處的證明(薩克斯的觀點),還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約的觀點),還是二者兼備?
由於諸如盧安達這樣的個例沒有最終定論,大多數研究哲學問題的人更喜歡在多個國家之間作比較。例如,針對世界上幾百個國家的數據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國家並不比其他國家發展得快。這常常被認為是援助無用的依據,但實際上,這也可能意味著相反的觀點。或許,援助使某些國家避免了一場災難,沒有援助的話情況會更糟。對此,我們並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測而已。
然而,假如沒有支持或反對援助的依據,我們又該怎樣做呢?——放棄窮人?這種失敗主義的態度不是我們所應持有的。實際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這本書整體上就採用了一種答案延伸的形式——不過不是薩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歡的那種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訴你的不是援助的好與壞,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帶來了好處。我們雖然不能斷定民主制的效力,卻可以就是否應改變其組織方式談談感想,使其更有效地運行於印尼的農村等地。
無論如何,對於某些大問題(如外國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們有時聽到的那樣重要,我們尚不明確。無論是倫敦、巴黎或華盛頓特區那些熱心於幫助窮人的人,還是不那麼熱心於此的人,他們都認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實際上,援助只佔每年給窮人所劃撥的款項的一小部分,大多數針對全球窮人的計劃都由各國自身的財政部門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間,印度為窮人的基礎教育計劃投入5 000億盧比(310億美元)。即使是在非洲這樣急需援助的地方,這一數字也只佔政府2003年度全部預算的5.7%(如果我們排除奈及利亞和南非這兩個幾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國,那麼這一比例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發了無數沒完沒了的爭論,這模糊了真正的重點——錢的去處。這就意味著政府要選擇正確的資助項目——該項目對窮人有好處嗎?是該給老人發養老金,還是為病人建診所?然後,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樣的。比如,診所的運作及人員配備可以採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為援助問題而爭論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個前提,即我們應在力所能及時向窮人伸出援助之手。這也在情理之中。哲學家彼得•辛格曾寫過關於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則,他評論說,大多數人都願意犧牲一件價值1 000美元的衣服,換取一個落水兒童的性命。辛格還認為,這名落水兒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歲的900萬兒童之一。經濟學家、哲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觀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他認為,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用他的話來講,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一個來自非洲的貧窮小女孩即使很聰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幾年學。她很可能由於營養不足而無法成長為世界頂級運動員,而且即使她有什麼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沒有啟動資金。
的確,對於發達國家的人來說,這種對生命的荒廢可能沒有什麼直接影響,但對於這個非洲小女孩來說卻影響很大:她可能淪落為攜帶艾滋病毒的妓女,將病毒傳染給一個來到非洲旅遊的美國人,而這個美國人又會將病毒帶回自己的國家。或者,她可能會患上一種耐抗生素的肺結核,這種病毒最終可能會傳播到歐洲。如果她當初接受了足夠的教育,她可能已經研製出了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良葯,或者就像中國小姑娘戴滿菊一樣,她上學的機會來源於銀行職員的一個疏忽,這可能使她最終成為僱用上千人的商業巨頭。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麗•吳頓在其著作《半邊天》(Half the Sky)中講述了這個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沒有這樣的際遇,我們又有何理由不給她一次機會呢?
我們知道幫助窮人的有效方式嗎?當我們回到這個問題時,分歧便會顯現。
辛格關於幫助別人的觀點中隱含了一個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會游泳的前提下,甘願犧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則便顯得蒼白無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書中,辛格不辭辛苦地為讀者列舉了很多實例,告訴他們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網站上,這部分內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麗•吳頓也是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只談世界上存在什麼問題,而不去談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樣只能導致社會癱瘓,而非進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從實際問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出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空談外來援助。例如,世界衛生組織稱,瘧疾在2008年造成約100萬人喪生,其中大多數是來自非洲的兒童。對此,我們認為,讓人們睡在經過殺蟲劑處理的蚊帳中,這樣就可以挽救很多條性命。研究表明,在瘧疾傳播嚴重的地區,讓人們睡在經過殺蟲劑處理的蚊帳中,可以將瘧疾的感染病例減少一半。那麼,怎樣做才能保證兒童都睡在這樣的蚊帳中呢?
只要拿出約10美元,一個家庭就能得到一個經過殺蟲劑處理的蚊帳,還會有人教他們怎樣使用這種蚊帳。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是否應向家長們免費提供這種蚊帳?或者按優惠價賣給他們?還是讓他們自己去市場上按全價購買?這些問題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卻不甚明了。很多「專家」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十分強硬,卻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證據。
瘧疾是一種傳染病,如果瑪麗睡在蚊帳中,約翰就不太可能被傳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帳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沒睡在蚊帳中,他們被傳染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問題是,睡在蚊帳中的孩子的人數還不到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對於馬里及肯亞的很多家庭來說,10美元的花費有些高。考慮到使用者及社區中其他人的利益,以優惠價銷售蚊帳或免費贈送蚊帳似乎是個好辦法。的確,免費發放蚊帳正是傑弗里•薩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約則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如果人們不花錢就得到了蚊帳,那麼他們就不會對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會去用。即使他們用了,也可能會因此對施捨習以為常,在以後需要自己花錢購買蚊帳時便會退縮,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時也不願自己花錢,而是等著別人免費贈送。這種情況會摧毀運轉良好的市場。據莫約講,一位蚊帳供應商就曾因一項免費發放蚊帳計劃而破產。在該項計劃停止之後,再也沒有人願意以任何價格提供蚊帳了。
要想解釋這一爭論,我們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如果人們必須以全價(或者至少是全價的一大半)購買蚊帳,他們是否會放棄購買?第二,如果蚊帳是免費贈送的,或是以優惠價賣給人們的,他們是否會使用這些蚊帳,還是將其浪費掉?第三,如果人們以優惠價購買了蚊帳,那麼一旦以後價格不再優惠,他們是否還願意去購買呢?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觀察並比較幾組人在面對不同程度優惠價時的行為。這里,我們著重於「比較」,自己花錢購買蚊帳的人與免費得到蚊帳的人相比,他們的表現常常是不一樣的。
那些自己花錢購買蚊帳的人可能都比較富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這種蚊帳;而那些免費得到蚊帳的人可能是因為貧窮,才會被某家非政府組織選中。不過,情況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費得到蚊帳的人社會關系優越,而窮人由於封閉只好以全價購買。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無法從他們使用蚊帳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結論。
因此,這些問題最簡潔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醫學中為評估新葯的效力而採用的隨機對照實驗(RCTs)。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亞開展了這樣一項實驗,隨後,其他研究人員分別在烏干達和馬達加斯加進行了類似的實驗。在迪帕的實驗中,隨機選定的幾個人在購買蚊帳時享受了不同程度的價格優惠。通過對幾個小組在接受不同價格時的行為進行比較,迪帕便能回答我們前面列出的三個問題,至少在這項實驗的背景下是這樣的。
在本書的第三章,我們將詳細描述迪帕的研究發現。盡管有爭議的問題仍然存在(例如,這些實驗並沒有告訴我們,將進口的蚊帳以優惠價出售是否會損害當地廠家的利益),但這些實驗結果還是使這場爭論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並極大地影響了這方面的政策導向及言辭。
從泛泛而論轉向具體剖析,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一旦我們了解窮人是否願意花錢購買蚊帳,以及他們是否會使用免費得到的蚊帳,那麼我們所了解的就不僅是發放蚊帳的最好方式了;我們還會了解,窮人是怎樣做出選擇的。例如,蚊帳得到廣泛應用的最大阻礙可能是人們不了解這種蚊帳的好處,可能是窮人買不起蚊帳,也可能是他們的頭腦完全被當前的問題所佔據,根本沒空去擔心以後的事。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能了解窮人的特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他們除了手裡沒有多少錢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樣的嗎?或是他們極度貧困的生活與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質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們的生活有什麼特殊之處,他們是否會因此而掉入「貧窮陷阱」?
(選自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1.作者認為,人們對貧窮認識的誤區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上述材料,歸納概括要點。(30分)
2.你認為未來的世界會更貧窮還是更富有,抑或會呈現其他面貌?請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調查數據及其他理論等,來闡釋自己的觀點。300-500字。(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