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洞察驅動創新

洞察驅動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5-07 13:30:06

1、什麼樣的洞察才能做到成功的營銷

市場營銷策略(簡稱 4P's) 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現代市場營銷策略還要加上 政治權利、公共關系策略 簡稱6P's),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市場營銷策略的特徵 目的是創造顧客,獲取和維持顧客;要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如何有效地戰勝競爭,立於不敗之地;注重市場調研,收集並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有很大不確實性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積極推行革新,其程度與效果成正比;在變化中進行決策,要求其決策者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有像企業家一樣的洞察力、識別力和決斷力。 制定市場營銷策略的條件及環境因素 市場營銷目標應包括:量的目標,如銷售量、利潤額 、市場佔有率等;質的目標,如提高企業形象、知名度、獲得顧客等;其他目標,如市場開拓,新產品的開發、銷售,現有產品的促銷等。經營理念、方針、企業戰略、市場營銷目標等是企業制度市場營銷策略的前提條件,是必須適應或服從的。一般是既定的,像市場營銷目標也許尚未定好,但在市場營銷策略的制定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的就是市場營銷目標。確定目標時必須考慮與整體戰略的聯系,使目標與企業的目的以及企業理念中所明確的、對市場和顧客的姿態相適應。 市場營銷十大新理念 知識營銷 知識營銷指的是向大眾傳播新的科學技術以及它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科普宣傳,讓消費者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產品概念,進而使消費者萌發對新產品的需要,達到拓寬市場的目的。 網路營銷 就是利用網路進行營銷活動。當今世界信息發達,信息網路技術被廣泛運用於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尤其是營銷環節,形成網路營銷。 綠色營銷 是指企業在整個營銷過程中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和社會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有利於節約資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會道德准則的商品和服務,並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生產和銷售方式,引導並滿足消費者有利於環境保護及身心健康的需求。 個性化營銷 即企業把對人的關注、人的個性釋放及人的個性需求的滿足推到空前中心的地位,企業與市場逐步建立一種新型關系,建立消費者個人資料庫和信息檔案,與消費者建立更為個人化的聯系,及時地了解市場動向和顧客需求,向顧客提供一種個人化的銷售和服務,顧客根據自己需求提出商品性能要求,企業盡可能按顧客要求進行生產,迎合消費者個別需求和品味,並應用信息,採用靈活戰略適時地加以調整,以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協調合作來提高競爭力,以多品種、中小批量混合生產取代過去的大批量生產。 創新營銷 創新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企業經營的最佳策略就是搶在別人之前淘汰自己的產品,這種把創新理論運用到市場營銷中的新做法,包括營銷觀念的創新、營銷產品的創新、營銷組織的創新和營銷技術的創新,要做到這一點,市場營銷人員就必須隨時保持思維模式的彈性,讓自己成為"新思維的開創者"。 整合營銷 這是歐美90年代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營銷思想在傳播領域的具體體現,起步於90年代,倡導者是美國的舒爾茲教授。這種理論是製造商和經銷商營銷思想上的整合,兩者共同面向市場,協調使用各種不同的傳播手段,發揮不同傳播工具的優勢,聯合向消費者開展營銷活動,尋找調動消費者購買積極性的因素,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的目的。 消費聯盟 以消費者加盟和企業結盟為基礎,以回報消費者利益的驅動機制的一種新型營銷方式。 連鎖經營渠道 這是一種縱向發展的垂直營銷系統,是由生產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組成的統一聯合體,它把現代化工業大生產的原理應用於商業經營,實現了大量生產和大量銷售相結合,對傳統營銷渠道是一種挑戰。 大市場營銷 大市場營銷是對傳統市場營銷組合戰略的不斷發展。該理論由美國營銷學家菲利浦?科特勒提出,他指出,企業為了進入特定的市場,並在那裡從事業務經營,在策略上應協調地運用經濟的、心理的、政治的、公共關系等手段,以博得外國或地方各方面的合作與支持,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綜合市場營銷溝通 這是一種市場營銷溝通計劃觀念,即在計劃中對不同的溝通形式,如一般性廣告、直接反應廣告、銷售促進、公共關系等的戰略地位作出估計,並通過對分散的信息加以綜合,將以上形式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明確的、一致的及最大程度的溝通。這種溝通方式可以帶來更多的信息及更好的銷售效果,它能提高公司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把適當的信息提供給適當的顧客的能力。 企業營銷的基本原則 1、 誠實守信的原則 誠實守信又是基本層的道德要求的最基礎部分,它是企業經商道德的最重要的品德標准,是其它標準的基礎。在我國傳統經商實踐中,它被奉為至上的律條。 誠實守信當今仍應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中把握道德界限的重要基礎規則,具體地應當包括產品質量上的誠實,不假冒;廣告中要誠實相告;價格上明碼實價,叟童無欺;交易中履行合同責任,信守承諾,以及市場調查數據真實等等許多方面。 2、義利兼顧的原則 義利兼顧的思想既是西方倫理學在道德評價中主張道義與功利相結合思想體現,同時與我國傳統的義利並重的思想也是一致的。義利兼顧的思想是處理好利己和利他的關系的基本原則。 義利兼顧是指企業獲利,要同時考慮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利益,是否符合社會整體和長遠的利益。利是目標,義是要遵守達到這一目標的合理規則。二者應該同時加以重視,達到兼顧的目標。 3、互惠互利原則 互惠互利是進一步針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的性質,提出的交易中的基本信條。 互惠互利原則要求在市場營銷行為中,正確地分析、評價自身的利益,評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自己有利而對利益相關者不利的活動,由於不能得到對方的響應,而無法進行下去。而對他人有利,對自己無利的,又使經濟活動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企業本身是獨立的經濟實體,獲利應是理所應當的行為,只要不損害他人的利益,有效的經濟活動本身就具有倫理性,只有繁榮的企業,才能生產出有意義的產品,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等等。 4、理性和諧的原則 理性和諧的原則是企業道德化活動達到的理想目標模式。 在市場營銷中,理性就是運用知識手段,科學分析市場環境,准確預測未來市場發展變化狀況,不好大喜功,單純追求市場佔有率,而損失利潤;或象營銷界一直抨擊的秦池一樣,不問自身的生產條件,只為"標王"而付出高昂的代價,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和諧就是提倡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應保持在適度競爭的水平上,過度的競爭導致資源浪費,兩敗俱傷的結局。在市場營銷中的和諧就是正確處理企業與市場各相關利益者的關系,以和睦相處為基本原則,創造出天時、地利、人和的氛圍。 市場營銷策劃的幾種戰術原則 市場營銷防禦戰原則:(1)防禦原則之一:只有市場上的領導企業才應該考慮處於守勢。但是不要盲目的認為自己是某一個領域的領導企業。(2)防禦原理之二:最好的防禦戰略,就是勇於攻擊自己。攻擊你自己也許會犧牲短期利潤,但它們保證你的根本利益。它可以保護你的市場份額,因此,是任何營銷戰爭中最基本的武器。(3)防禦原理之三:強有力的競爭運動總是應該被阻止的。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好好地攻擊改變自己,往往還可以通過競爭來恢復陣地,但是一定要在進攻者立足未穩之前,迅速地展開活動。 市場營銷進攻戰原則: 領導企業應該打防禦戰,而不是進攻戰,進攻戰是為一個行業中的第二號或第三號的企業所准備的。這意味著一個企業足夠強大,以致可以向領導企業發起一場持久的進攻戰。(1)進攻戰原則之一:如果你的公司是足夠強大,那麼你應該發動一場進攻戰。(2)進攻戰原則之二:在領導者的力量中尋找薄弱之處,並向它發起進攻。如果你向領導企業的強項發起挑戰,那麼你可能永遠也贏不了。(3)進攻戰原則之三:盡可能地在一條較窄的戰線上發起攻擊。最為可取的是在某一單一產品上發起進攻,全線進攻代價太大,它只有領導企業才能承受得起,進攻戰應該在一條較窄的戰線上展開,盡可能地在單一的產品上進行。 市場營銷側翼戰原則:(1)側翼戰原則之一:一場漂亮的側翼戰應是如入無人之境。市場營銷側翼戰不一定要推出與眾全然不同的新產品,但它必須有創新和獨到之處。因此,潛在顧客一定會將其歸入新產品系列。(2)側翼戰原則之二:戰術奇襲應成為計劃的重要因素。從實質上講,側翼戰是一場奇襲戰。突襲性越大,行業領導反擊和收復失地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3)側翼戰原則之三:追求與進攻本身同等重要。在實現市場營銷初期目標之後,你還應該繼續努力。 市場營銷游擊戰原則:(1)游擊戰原則之一:在市場上尋找一小塊你足以防禦的市場部分。這種"小",可以是地理意義上的,也可以是數量意義上的,還可以是其它一些大公司難以進攻的方面。(2)游擊戰原則之二:不管你多麼成功,但永遠也不要像領導企業那樣行事。對一個開展游擊戰的公司來說,它為其董事長訂購第一輛卡迪拉克大型高級轎車的日子,也即是這一公司將走下坡路的開始。(3)游擊戰原則之三:一旦被注意,就要准備著撤離。一個撤退了的公司還可以在某一天再次出現並展開戰斗!如果戰斗轉為不利於你,那麼就要毫不猶豫地放棄一個陣地或某一產品。一個開展游擊戰的公司不應將資源浪費在一場失敗的戰爭中,它應該迅速地放棄掉它,轉移到其它地方去,這也就是機動靈活性的優勢所在,是一個簡單的組織結構真正得到報償的地方:一個開展游擊戰的公司無須經受大公司所常遇到的那種內部摩擦或壓力,就可以開辟一些新的戰場。 適用中國的營銷策略 一、 功效優先策略:國人購買動機中列於首位的是求實動機。任何營銷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有一個功效好的產品。因此,市場營銷第一位的策略是功效優先策略,即要將產品的功效視為影響營銷效果的第一因素,優先考慮產品的質量及功效優化。 二、價格適眾策略:價格的定位,也是影響營銷成敗的重要因素。對於求實、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國消費者,價格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購買行為。所謂適眾,一是產品的價位要得到產品所定位的消費群體大眾的認同;二是產品的價值要與同類型的眾多產品的價位相當;三是確定銷售價格後,所得利潤率要與經營同類產品的眾多經營者相當。 三、品牌提升策略:所謂品牌提升策略,就是改善和提高影響品牌的各項要素,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策略。提升品牌,既要求量,同時更要求質。求量,即不斷地擴大知名度求質,即不斷地提高美譽度。 四、刺激源頭策略:所謂刺激源頭策略,就是將消費者視為營銷的源頭,通過營銷活動,不斷地刺激消費者購買需求及慾望,實現最大限度地服務消費者的策略。 五、現身說法策略:現身說法策略就是用真實的人使用某種產品產生良好效果的事實作為案例,通過宣傳手段向其他消費者進行傳播,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現身說法策略的形式有小報、宣銷活動、案例電視專題等。 六、媒體組合策略:媒體組合策略就是將宣傳品牌的各類廣告媒體按適當的比例合理地組合使用,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樹立和提升品牌形象。 七、單一訴求策略:單一訴求策略就是根據產品的功效特徵,選准消費群體,准確地提出最能反映產品功效,又能讓消費者滿意的訴求點。 八、終端包裝策略:所謂終端包裝,就是根據產品的性能、功效,在直接同消費者進行交易的場所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終端包裝的主要形式:一是在終端張貼介紹產品或品牌的宣傳畫;二是在終端拉起宣傳產品功效的橫幅;三是在終端懸掛印有品牌標記的店面牌或門前燈箱、廣告牌等;四是對終端營業員進行情感溝通,影響營業員,提高營業員對產品的宣傳介紹推薦程度。調查顯示,20%的保健品購買者要徵求營業員的意見。 九、網路組織策略:組織起適度規模而且穩定的營銷隊伍,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營銷網路組織。網路組織策略,就是根據營銷的區域范圍,建立起穩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協調的各級營銷組織。 十、動態營銷策略:所謂動態營銷策略,就是要根據市場中各種要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營銷思路,改進營銷措施,使營銷活動動態地適應市場變化。動態營銷策略的核心是掌握市場中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要掌握各種因素的變化就要進行調研。 當前企業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 企業的營銷觀念沒有轉變。在計劃經濟根深蒂固的當今時代,一些國有企業對買方市場仍然奉行傳統的生產觀念、產品觀念和推銷觀念。 第二,高層營銷管理缺位,導致營銷部門以外的其它部門不能充分發揮營銷職能。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比較重視營銷工作,但是,這種"重視"具有明顯的局部性、不確定性和非過程性,不系統、不全面、不到位,從而造成高層管理缺位。 第三,許多企業沒有營銷戰略。 第四,開發新市場的能力欠佳。市場開發是企業自下而上發展的重要環節,而許多企業正是因為處於這樣或那樣的誤區而不能做到合理地開發、啟動自己可得的新市場。 第五,忽視了營銷網路的功能。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的多數企業並沒有在市場網路上下過功夫,它們只注重產品生產,無計劃、無目標地銷售產品,這樣,不僅浪費營銷資源,而且無法取得好的營銷業績。 另外,當前企業的市場定位、促銷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 企業如何進行營銷 企業欲想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對其營銷策略做出科學的抉擇。營銷策略一般分為三種:無差異營銷;差異營銷;集中營銷。企業要對上述三種營銷策略擇其優者而用之,且用得恰到好處,使其收到預期的成效,通常應考慮以下因素: 1.企業的資源能力。 當企業資源能力有限無法佔領比較大的市場時,唯一比較切實可行的選擇就是採用集中營銷策略,即針對一部分特定消費者群的需求,進行專業化生產,將力量集中一個或少數幾個目標市場,以在小市場中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 2.產品的同質性。 即購買者對產品特徵的感覺相似的程度。若企業投放市場的是同質的或相似的產品,如汽油、食鹽等,那就採取無差異營銷策略,以通過大批量生產定單、大量營銷來迎合市場上最大多數人的需求,從中贏得利潤。 3.市場的同質性。 即各細分市場中的消費者的需求、偏好、消費習慣、購買行為及各種特徵相似的程度。若市場同質性較高,各市場購買的數量相同或相似,對營銷刺激的反應也大致相同,則最好採用無差異營銷策略。 4.產品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 所謂產品生命周期,就是指產品從投放市場起到退出市場的全過程。它一般分為導入期、成長期、飽和期、衰退期幾個階段。當企業推出的一種新產品處於導入期時,廣告宣傳應針對消費者對該產品一無所知的狀況,大造聲勢,偏重於介紹其產品的基本性能、用途、特點等,以逐步消除消費者對產品的陌生感,並不斷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良好印象,故宜採用無差異營銷策略,或者全力以赴投入某目標市場,採用集中營銷策略。當產品進入成長期時,廣告宣傳的重點就要轉移到誘導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和偏好上來,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並進而變為購買行動。而當產品進入成熟期,鑒於產品已在消費者中享有一定的聲譽,加之市場上已有不少同類產品參與競爭,因此,為使消費者不"喜新厭舊",對其產品仍有一種"懷念感",企業應在廣告宣傳中突出宣傳該產品的獨到之處,即與同類產品相比有的"差別性優勢",運用差異營銷策略,使消費者通過比較,對該產品仍有信賴感,以激發其購買欲,使其生命周期得以延長。 5.競爭者的營銷策略。 當競爭者使用差異營銷時,本企業仍以無差異營銷策略則勢必敗北;若競爭者採用無差異營銷策略時,如果某些其他因素對自己有利,則可採用差異營銷策略與之競爭。 6.競爭者的數目。 若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寥寥無幾或企業推出的產品不愁銷路,就不可不必採用成本較高的差異營銷策略。反之,當市場上同類產品的競爭對手眾多時,企業為突出其產品與同類產品所存在的差異性,強化購買者對該產品的印象,使不同的消費者群都對本企業產品"一見鍾情",以擴大其市場覆蓋面,自然以差異營銷為上策。 總之,企業在選擇目標市場營銷策略時,必須根據主客觀條件進行通盤考慮,充分考慮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選擇。 扼殺企業的營銷誤區 1. 經理僅靠個人判斷做出重要的營銷決策,或者墨守成規。 2.公司把對競爭形勢的分析作為抓住機遇的指南。 3.最高管理層追求短期營銷成果,注重行事快捷,卻不管其路子對錯與否。 4.整個公司結構存在缺陷,使經理們推出的營銷計劃根本不是滿足顧客實際需求、解決其實際問題的真正方案。 5.公司選拔營銷經理時,往往看重那些喜歡"別出新裁"、"富有創意"、"令人激動"或"具有性別魅力"的人,而不太重視精明和見識。因此,最終只能接受他們推出的那些品牌和營銷計劃。 6.營銷計劃嚴重地或完全地依賴於那些自殺性的市場調查,包括世界上最靠不住、最無效的調研方法,如重點顧客群、市場分區電話調研以及評估顧客滿意度的冗長信函調查等。 7.在制定營銷決策及相應的營銷調研過程中只考慮五個、甚至更少的決策項:五個以內的營銷目標、定位、廣告策劃、定價標准、傳媒開銷、產品/包裝規格等。 8.對於營銷決策項要麼沒有進行認真分析,要麼在分析時片面強調消費者的所想所需、或口頭承諾要買的東西,而很少或根本沒有分析贏利性。 9.對整體營銷計劃及其組成部分,如廣告等,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也沒有將來用以評估目標實現情況的衡量體系。 10.營銷總監不了解、也無意了解生產成本和職權范圍外的其它成本,因而對營銷計劃的投資回報率心中無數。 一個公司的營銷計劃如果常犯一兩條上述錯誤,尚有可能存活。但若有五條以上這些症狀,就差不多無葯可醫了。這種營銷簡直是自尋死路。除此之外不要相信以下營銷誤區: (1).觀察對手的所做所為是捕捉營銷機會的捷徑。 了解對手的舉措及其成效如何,的確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銷技巧,但千萬不要只看一個方面。 (2).市場份額決定盈利。企業須永遠爭做市場領先者。 其實,市場份額既非國王,亦非王後,從好的方面來說,它大致反映出了投資回報率;而從壞的角度來看,則是誤導企業走向衰落。至關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把它與具有真正價值的因素,即投資回報率,混淆起來。 (3).品牌忠誠的時代結束了。 品牌不僅意味著商品的名稱,還記載著商品簡史,即商品的成功、績效和卓越品質時,人們才會趨之若鶩。由此看來,品牌忠誠生機依舊。 (4).必須提供品質卓絕的產品 這個觀點蘊含的推論是:質量越好,營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在使品質盡善盡美上投資,不見得是上策。企業應該在兩方面之間尋求最佳平衡,一邊是顧客的需求和願望,另一邊是公司現有的資源、生產能力及維持品質標准所需的成本。 (5).拓展產品系列是風險最小的推介新產品的方法 品牌延伸戰略往往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因為一個強大的品牌,往往能夠使延伸產品迅速得到市場認同,因而節省廣告和促銷開支。這也是在核心品牌漸趨成熟後用來鞏固品牌或市場、維持銷售量和利潤水平的傳統方法。但品牌延伸也有風險,原因如下:首先,某產品的失敗會打擊品牌,損害核心品牌的聲譽;其次,即使新產品表現不俗,核心品牌也不一定適合它,反之亦然;再則,用得過濫會使核心品牌喪失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獨特定位,僅僅留下一堆看似同類卻聯系鬆散的品牌。 (6).產品越誘人就越有可能成功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有一個研究結果是,最誘人的產品構想卻往往最沒有利潤可求。很可能你的新產品很誘人,但卻成本太高,這樣你就別想賺到錢,或者說別想賺到大錢。所以必須分析每一個環節。

2、怎樣洞察品牌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2019年中國餐飲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敢於融入創新,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1、中國有望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餐飲市場

2018年我國餐飲產業規模比1978年增長780倍,復合增長率達到18.1%,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餐飲市場。研究表明,中國有望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餐飲市場。」7月13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昆明學院今天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該報告執行主編於干千先生在致辭中發布的數據引起廣泛關注。

事實上,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取得了世界人類發展歷史上的驚人成就;中國餐飲業在這樣的歷史大潮中,乘風破浪,用四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產業發展歷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餐飲業從一個50億元規模的傳統服務業跨越發展成為,超過4萬億產業收入的生活服務消費產業、超過2千萬就業人口的社會民生產業和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民族文化事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餐飲業發展之路。

2、餐飲業收入持續高速增長,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二

從改革開放40年發展來看,餐飲業長期保持了快速、穩定增長。產業收入從1978年的54.8億元開始,1983年突破百億元,1994年突破千億元,2006年突破萬億元,2011年超過2萬億元,2015年超過3萬億元,在2018年超過4萬億元,達到4.27萬億元,比1978年增長近780倍,復合增長率高達18.1%,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餐飲市場。以1978年中國餐飲產業收入為基點,餐飲收入突破1萬億元歷時29年,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歷時5年,而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僅用3年,也只經過3年,2018年中國餐飲產業收入突破4萬億元,達到42716億元,不斷被刷新的產業規模和增速,是世界餐飲產業發展史上的奇跡。以近三年中國、美國的餐飲產業收入的平均增速預估,中國餐飲業有望在2023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餐飲市場。

2010-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2年收入增速為13.6%)

3、滿足消費需求,經濟貢獻穩居三產前列

餐飲產業的穩定、持續、快速增長使其經濟貢獻穩居服務業前列。

——從消費來看,四十年間,餐飲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1978年的3.5%開始快速上升,到1992年超過了5%,到2001年超過10%,近幾年穩定在10%~11%的水平,而且餐飲收入增速在較長時期內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這反映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溫飽階段向小康、富足階段發展的進程中,飲食消費從自我服務向社會化服務的轉變。

盡管煙酒食品類支出比重呈現下降趨勢,恩格爾系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60%下降至2017年的29.3%,但居民對社會化餐飲服務需求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外出就餐比例持續提高,人均餐飲消費支出從改革開放時的5.7元增加至2017年的約2850元,增長了474倍,推動了餐飲消費支出持續穩定增長。

——從投資來看,在景氣預期下,餐飲業在增長期和成熟期中,持續成為民營資本、外資的活躍投資領域之一,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和轉型期前,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多年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從關聯產業發展來看,餐飲業是緊密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產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度,對包括農業、食品加工製造業、餐廚用品及設備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在內的上下游相關產業具有直接的帶動作用,每年消耗農產品、食品調味品等原材料近兩萬億元;同時,餐飲業作為基礎消費產業與旅遊、文化娛樂、批發零售業等產業都有較強的產業協同效應,特別是在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的時期,餐飲業的體驗經濟屬性使其成為跨界融合的焦點,已經成為旅遊休閑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批發零售業的重要協同產業;餐飲業態成為城市商圈、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的重點業態。

3、穩定吸納就業,民生保障作用日益凸顯

餐飲業作為門檻較低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是中國吸納技能勞動人口和農村轉移人口就業的重要產業,就業貢獻突出。四十年間,餐飲業在吸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78年全行業從業人員約104.4萬人,僅佔全社會就業的0.26%。到2016年,住宿與餐飲業就業人口持續上升至2488.2萬人統計數據為住宿和餐飲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與住宿和餐飲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之和。,占統計就業人口的5.1%,其中住宿與餐飲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2218.5萬人,占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的7.2%。考慮因餐飲業發展而帶動的農業、製造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其對就業的貢獻更大。

4、加強行業監管,食品安全水平穩定提升

餐飲產業四十年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行業監管和行業協會行業自律管理的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一方面,四十年來,政府行業監管完成了在餐飲市場中從參與者向監管者的角色轉變,當好市場「守夜人」的角色,監管方式從「九龍治水式」監管向依法監管轉換,特別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進一步推動了行業依法監管的發展;另一方面,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烹飪協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以及各個地方行業協會在餐飲業安全、規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行業自律和專業化服務作用,通過制定行業標准,開展行業研究、培訓、展會、國際交流等行業服務,引導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5、堅持市場改革,成為民營經濟的「晴雨表」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餐飲業是最早進行市場化改革的行業之一,市場化改革激發了餐飲業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了以個體、民營企業為主體,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外資和合資企業並存的多元所有制結構,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6、勇於對外開放,成為國際化發展的「窗口」

中國餐飲產業既是改革的先行者也是開放的開拓者,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一直堅持開放包容式的發展,既歡迎外企餐飲企業來華投資發展,也鼓勵中國餐飲企業「走出去」,為國家發展開放型經濟做出積極的貢獻。一方面,中國積極吸引外資餐飲企業進入中國,外國烹飪大師來中國交流,推動了中西方餐飲技藝和文化的交流與學習,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和在華外國友人的飲食和文化交流需求。另一方面,中國餐飲業鼓勵中餐立足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服務全球消費者。此外,中國多個城市也在通過建設國際美食之都,擴大城市國際影響力。經過多年發展,成都、順德、澳門已經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美食創意城市;揚州、廣州、西安、長沙等城市已經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評為「國際美食之都」。

7、敢於融合創新,成為服務創新的「聚集地」

中國餐飲業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進程中,敢於進行融合創新,已經成為服務創新的「聚集地」。科技進步推動餐飲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自動化生產和控制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中國中央廚房的發展,變革了傳統的餐飲供應鏈管理模式和門店生產模式,促進了中國餐飲品牌連鎖模式的快速發展。

2)中國餐飲業的信息化水平、數字化能力隨著信息技術應用成本、學習成本下降而不斷提高,特別是基於雲計算的SaaS軟體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餐飲平台的快速發展,餐飲業的管理和渠道正在快速數字化,加快了從傳統服務業向數字化服務業轉型的速度。

3)互聯網推動餐飲產業平台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與餐飲的融合發展推動了餐飲外賣市場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外賣平台的出現是餐飲外賣市場的重要商業模式創新,極大地推動了外賣市場的發展,同時也對餐飲門店、傳統外賣企業乃至餐飲企業的經營模式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2018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2500億元,是2011年的近10倍,發展勢頭強勁;在線外賣用戶超過4億人,比2015年增長2.9億人,滲透率達到49%。

4)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逐漸成熟,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壓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餐飲業智能化發展加速,以烹飪和服務機器人(等科技應用為特色的智能餐廳、無人餐廳興起。

8、承載文化傳承,成為文化自信的「流行語」

中餐傳承了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的農業生產發展、生活習俗、烹飪技藝和飲食文化,是中華民族5000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凝結和典型代表。正是餐飲業這種鮮明的文化活化特徵,使其越來越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傳播的重要產業;長期以來,中餐伴隨著華人華僑的全球流動而廣泛傳播,擁有大量全球消費群體,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中餐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類非遺的申報和保護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3、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洞察力力阿?高手指教.錄取的我會加追20分.謝謝

洞察力——「悟」的學問
為什麼有許多人在大學時是高材生,但在科研上卻做不出成績,遇到復雜問題就一籌莫展?歸根結底在於缺乏直覺和洞察力。國外的科學家評價一個人,最喜歡說的是某某人對科學有很好的感覺,也就是很有直覺和洞察力。
這些能力是不能靠上一門課或讀一些書獲得的,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在實踐和濃厚的創新氣氛中自己「悟」出來。世界上的一流大學大都是研究型大學,它們通過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在學校里營造出濃厚的研究氣氛,來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成長。特別是這些學校都有許多學術大師,學生有機會與大師直接交流。這些交流容易產生火花,讓學生領悟對科學的直覺和洞察力。
注意力——決定思維的深度
創新能力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是勤奮工作和集中注意力。「刻苦」這種素質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也有很多典故。現在,對自然科學來講,用「刻苦」這個詞不是很貼切,因為如果你有好奇心和興趣,從事的專業研究是你感興趣的就無苦可言,只有樂趣。一旦有了樂趣,你可以把你的業余時間都花在上面,這樣自然就很勤奮。
勤奮是一個人有創造性地工作的前提,不勤奮的人什麼事也做不好。勤奮必須以能集中注意力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決定著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一個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和社會原因。學校有責任,不僅應該讓學生具備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且應該營造出有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環境。

另附詳細一點的建議.~LZ可以去試著多下下四國軍棋一類的棋類.個人感覺有助於培養洞察力和直覺.
另外也可以嘗試多用左手.開發右腦.右腦分工著知覺.對洞察力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希望能幫到你.

4、大數據離不開 「厚數據」

大數據離不開 「厚數據」

當前,全世界各種規模的公司都在被告知需要大數據 —— 大數據是驅動下一輪創新的源動力。風投公司專門確立針對大數據的投資組合,初創公司對外宣稱自己是 「大數據」 公司,成熟的巨頭企業會成立專門做大數據項目的數字創新團隊。面對先進的計算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許多初創公司和大型企業不惜以犧牲人的洞察為代價,過度地專注於收集定量數據。這種把定量數字凌駕於定性洞察之上的做法著實令人擔憂。我就曾親眼見證了一家公司為此遭受到的重大影響,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希望遵循這種做法。

2009年 的時候,我在諾基亞做調研工作。諾基亞是當時新興市場最大的手機公司。我在研究中發現,這家公司在整體商業模式上正面臨挑戰。經過多年在中國的人類學研究工作,不論是與外來打工者一起生活,體驗街頭小販的辛酸苦辣,還是沉浸在網吧世界,這些都讓我看到了大量的市場信號,我有理由相信,低收入消費者已經准備好為更昂貴的智能手機買單。 

當時我的結論是,諾基亞必須轉變他們當前的產品開發策略,從製造價格昂貴、面向精英用戶的智能手機,轉而開發價格適中、面向低收入用戶的智能手機。我把我的研究報告和相關建議匯報給了諾基亞總部。但諾基亞在看過我的研究發現後卻不知道該怎麼做。他們說,我的樣本量只有 100 個,和他們成百上千萬的樣本量相比,簡直就是微不足道。另外他們還說,根據他們現有的數據資料,我的洞察發現根本就沒有任何根據可言。

當然現在,我們所有人都知道諾基亞後來發生了什麼。微軟在 2013年 收購了諾基亞手機業務,目前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僅占 3%。諾基亞的衰落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但其中最嚴重的原因之一,也是我親歷的一個原因就是,諾基亞過度依賴數字。他們過於注重定量數據,以至於在面對難以衡量或現有報告里沒有的數據時,就變得不知所措。原本可以成為諾基亞的競爭籌碼,最後卻幫了一個倒忙,導致它走向衰亡。

自從諾基亞的那次工作經歷以來,企業組織這種過度重視定量數據而忽略定性數據的做法就一直讓我感到非常不解。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崛起,我發現這種情況開始愈演愈烈,一些公司不惜扣減花在以人為本調研上的預算,而寧願花重金投資在大數據技術上。人類學定性研究工作在大數據時代下的生存現狀讓我深感憂心。

在當前這個以數據為驅動的世界,人類學研究工作(經常以市場調研、設計調研和定性調研的形式在行業里出現)正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認識誤區。經常會聽到人們談論說,人類學研究的數據樣本量太小,人類學研究數據是 「小數據」,就像當時諾基亞高層說的一樣。

由於缺少概念性文字來快速界定人類學研究在大數據時代的價值,自去年開始我一直在用 「厚數據」(在此向 Clifford Geertz 致意!)這個詞來表示我對綜合性研究法的提倡和支持。厚數據是指利用人類學定性研究法來闡釋的數據,旨在揭示情感、故事和意義。厚數據難以量化,但能從少量樣本中就解讀出深刻的意義和故事。厚數據與大數據截然不同,定量數據需要依賴大量的樣本,同時藉助新技術來捕捉、存儲和分析數據。要讓大數據變得可分析,它就必須經過一個正常化、標准化的定義和歸類過程,這個過程會在無形之中剔除數據中所包含的背景、意義和故事。而厚數據恰恰能防止大數據在被解讀的過程中丟失這些背景元素。

「厚數據是指利用人類學定性研究法來闡釋的數據,旨在揭示情感、故事和意義。」

整合大數據和厚數據能讓企業站在全局的高度,更全面、更徹底地把握任何情形。企業要縱觀全局,就必須同時運用大數據和厚數據,從中獲得不同類型的洞察,獲得豐富的廣度和深度。大數據需要藉助大量樣本來揭示特定模式,而厚數據只要藉助少量樣本就能從深層次解讀出各種以人為本的模式。厚數據依賴人的學習活動,而大數據依賴機器的學習活動。厚數據體現著各種數據關系背後的社會背景,而大數據體現的是從一系列特定定量數據中提煉出的洞察。厚數據技術能包容不可化約的復雜性,大數據技術則是通過分離變數來明確模式。厚數據缺少廣度,大數據缺少深度。
 

運用大數據存在風險

企業組織在運用大數據時,如果沒有一套整合框架或權衡尺度,那麼大數據就會變成一個危險因子。Steven Maxwell 指出:「人們過度沉迷於數據信息的量,卻忽略了 『質』 的部分,也就是分析法所能揭示的商業洞察。」 量越大並不意味著生成的洞察就一定越多。

另一個問題是,大數據往往過於注重定量結果,而貶低了定性結果的重要性。這就會導向一種比較危險的看法,即認為經統計分析得出的標准化數據要比定性數據更有用、更客觀,從而進一步肯定了定性數據就是小數據這一觀點。

以上兩個問題導致企業組織幾十年來僅僅憑借定量數據來做管理決策。一直以來,企業管理咨詢顧問都是利用定量數據來讓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和贏利。

利用大數據的風險在於,企業和個人會開始依賴運演算法則,把它作為衡量標准來做決策和優化表現。

如果沒有一種平衡力量,大數據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和個人總是依據從運演算法則得來的標准來做決策和優化。在這個優化過程中,包括人、故事、真實的體驗在內的一切都會被忽視。正如 Clive Thompson 寫道的:「把人的決策因素從這個等式中抹去,就意味著我們會與深思熟慮的做法漸行漸遠,而這些深思熟慮的時刻恰恰是我們從道德層面反思自己行為的機會。」


釋放大數據與厚數據的整合效應

大數據產生的信息量實在太過龐大,以至於不得不藉助其他方式才能填補和 / 或揭示知識缺口。而這恰恰是人類學研究工作在大數據時代的價值所在。下面,我會分享一些有關企業如何整合使用厚數據的方式。

厚數據是勾勒未知世界的最佳方式。當企業組織想了解他們並不了解的領域時,就需要厚數據的幫助,因為它能帶來大數據所沒有的東西——靈感。收集和分析故事有助於生成洞察。

當企業組織想要了解並不熟悉的領域時,就需要 「厚數據」 的幫助,因為它能帶來大數據所無法帶來的東西——靈感。收集和分析故事有助於生成洞察。

故事能激發企業組織探索通往目的地的不同途徑,這個最終目的地就是洞察。打個比方,假設你在開車,厚數據能讓你瞬間移動到想去的地方。厚數據常常會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發現,既讓人困惑又讓人驚喜。但不論怎樣,它都能帶來靈感啟發。只有在富於想像力的企業,創新才能賴以生存。

當企業想要與利益相關方建立更穩健的關系時,他們就會需要用到 「故事」。「故事」 包含著情感,而這是經分析過濾的標准化數據所不能提供的。數字無法折射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感:信任、脆弱、害怕、貪婪、慾望、安全、愛和親密。很難用算術法則來表示一個人對服務 / 產品的好感程度,以及這種好感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怎樣的轉變。相對地,「厚數據」 分析法能深入人們的內心。畢竟,利益相關方與企業 / 品牌的關系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厚數據和大數據的未來整合機會點

大數據概念的提出者 Roger Magoulas 強調了故事的必要性:「故事能很快傳播開來,把數據分析法的經驗教訓擴散到企業組織的各個角落。」

僅僅使用大數據會帶來問題,關鍵是要懂得如何同時利用起大數據和厚數據,讓兩者相輔相成。對於定性研究者來說,這是他們在以定量結果為主導的大數據時代定位自己工作性質的絕佳機會。像 Claro Partners 這樣一些公司甚至已經開始重新界定我們如何問有關大數據的問題。在他們的個人數據經濟(Personal Data Economy)研究中,他們並沒有問大數據對人類行為的啟示這類問題,而是反過來問了人類行為對大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啟示。他們還為客戶開發了一套工具,幫助他們轉變思維視角,「從以數據為核心轉變為以人為核心。」

有關大數據和厚數據如何在企業組織中發揮協同效應,我梳理了以下機會點(當然並不僅限於這些):

健康醫療 

隨著個人能越來越方便地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態,自我量化值正在成為一種主流。醫療服務提供者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收集到各種匿名數據。像 Asthma Files 這列項目可以讓你迅速展望厚數據和大數據將如何共同解決全球健康問題。

重新定位來自移動運營商的匿名數據 

全球各地的移動公司已經開始重新包裝和出售他們的顧客數據。市場營銷者不是唯一的買家。城市規劃者正在用 Air Sage 的蜂窩式網路數據來了解當地的交通狀況。為了保護用戶隱私,這些數據會採取匿名或抹去個人通信記錄。當然,沒有了關鍵的個人詳情,數據也就丟失了關鍵的背景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若沒有厚數據,企業就很難破譯這些因個人信息被抹去而丟失的個人情況和社會背景,也就無法真正解讀數據。

社交網路分析

社交媒體能產生大量數據,這些數據能讓社交網路分析法變得更為豐富。目前,包括 Hilary Mason、Gilad Lotan、Duncan Watts 和 Ethan Zuckerman (以及他在 MIT Media Lab 的實驗室) 在內的研究科學家都在研究信息在社交網路上的傳播方式,以及同時會產生哪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只能藉助 「厚數據」 才能回答。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把社交媒體作為衡量尺度,對此企業必須謹慎對待,不要誤認為僅僅透過數據就能看到 「影響因素」。媒體對 Cesar Hildalgo 工作的誤讀就是大數據網路分析結果被曲解的一個實例,意指維基網路可以成為文化代理。(點擊此處查看 Heather Ford 對此做出的糾正。)

品牌戰略和生成洞察

一直以來,企業都習慣於依賴市場分析來制定企業戰略和生成洞察。如今,企業正在轉向用一種更為以人為本的方式,也就是立足於 「厚數據」。《快公司》雜志(Fast Company)在最近一期 Jcrew 的報道中明確指出,在以大數據為驅動的管理咨詢法宣告失敗後,帶領品牌走出困境的恰恰是那些真正懂得消費者想要什麼的員工。其中,一位叫 Jenna Lyons 的員工有機會與消費者一起反復嘗試、修改和實時測試產品。她的這套方法在消費者中引起了反響,最終成功地把 Jcrew 轉變為一個讓人頂禮膜拜的品牌,營收翻了三番。

產品 / 服務設計

單單藉助運演算法則並不能解決問題,但仍然有很多公司依賴運演算法來指導產品和服務開發。施樂公司(Xerox)就是利用大數據來為政府解決問題,但它同時還藉助了人類學研究法作為數據分析法的補充。施樂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人類學家 Ellen Issacs 在提及厚數據對設計工作的重要性時這樣說道:「即使你對某項技術有著清晰的概念,你仍然需要把它設計出來,確保這套概念符合人們對自己行為活動的看法……你必須看他們怎麼做。」

落實企業組織戰略

厚數據可以作為大數據的補充,與大數據相輔相成,以減少經過規劃的企業轉變所造成的顛覆性影響。定量數據可能會顯示必須做出某種轉變,但企業組織內部的顛覆代價是巨大的。重新布局企業組織架構圖,重新撰寫職位描述,轉換工作職能,重新設定成功標准——所有這些顛覆式轉變都要付出昂貴代價,而這一後果可能並不會體現在大數據計劃中。企業需要厚數據專家與業務領導一起協作,共同了解轉變會帶來的影響和發生背景,從文化的角度決定哪些轉變是可行的,以及如何設計整個流程。Grant McCracken 把厚數據專家叫做首席文化官(Chief Cultural Officer),他們就好比是 「企業的眼睛和耳朵,會敏銳地嗅出即將發生的轉變,即使這些潛在轉變只是發出非常微弱的信號。」 首席文化官就是厚數據專家,負責收集、講述和傳播故事,保持企業組織的靈氣和靈活性。大數據概念的提出者 Roger Magoulas 強調了故事的必要性:「故事很快就能傳播開來,把分析總結帶來的習得散播到整個企業組織。」


綜合運用同理心和數據資源進行創新

除了所有這些有待挖掘的機會點,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大數據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高德納咨詢公司(Gartner)的研究顯示,在投資大數據能力的公司當中,只有 8%的公司在利用大數據做一些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情。其餘公司僅僅只是用大數據來拉動漸進式增長。這意味著很多公司雖然都在談論和投資大數據,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利用起大數據來推動真正的變革。

我認為,企業和機構要想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潛力,就必須結合運用厚數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從事以人為靈感來源的研究工作者,不論是人類學家、市場調研者、設計調研者、設計師、產品經理、紀錄片導演、製片人、作家還是社交媒體經理,因為這類研究工作者是始終帶著同理心在收集和分析數據。最有創新力的公司往往就是那些懂得如何綜合運用大數據與同理心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巴巴、網路和騰訊這些公司得以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他們總能閃電般地迅速掌握實際用戶所處的情境,以此來驅動他們的技術革新。未來,中國的創新將同時有賴於情境和數據。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離不開 「厚數據」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5、如何引領發展方向,在崇尚創新中,推進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6、上海拜卓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OIB.CHINA是中國領先的時尚消費品創意與品牌孵化平台,公司於2017年初獲得鍾鼎投資注資,是中國第一家獲得資本投資的時尚消費品品牌孵化平台。業務覆蓋市場研究、渠道咨詢、品牌管理、營銷推廣、視覺策略、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新視覺創意、數字化傳播等新一代品牌管理的各個領域。
法定代表人:吳志剛
成立時間:2012-04-09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300096006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呼蘭西路100號6幢101-1室

7、如何洞察品牌的發展趨勢?

任何一個企業在經營或戰略擴張中都會面臨品牌策略的選擇,是品牌延伸還是創新品牌,並沒有正確的答案,只有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企業才能破繭成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品牌發展道路。樓主可以考慮利用數據驅動品牌的發展軌跡,建議你去MobTech平台看一看,可以利用數據驅動全景品牌業態,結合線上線下融合思維,提供全景大數據服務,為企業解決管理、運營、營銷、數據問題。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