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新模式
1、以深圳為例,論述其如何依靠創新謀發展的?
像深圳這一類的城市,之所以會實現如今的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一個比較獨特的經濟上升方式,其實都是來依賴或者來源於國家政策的輔助。而在脫離國家政策之後,其實深圳的經濟發展也有他自身的有利條件。具體操作為:
深圳的政府給予了很優惠的政策。比如說在人才引進方面,深圳的人才引進政策是十分有利的。對於那些有真正技術或者高端前沿性的人才施行比較好的引入政策,爭取在優質的人才儲備下,創建出一個具有創新型的創業生態鏈,也能夠讓這些高端型人才來組建和構成深圳的生存是經濟發展模式。
同時,在深圳的科技型產業和金融產業進行高速增長的同時,其實他同樣沒有忽視對於社會大眾所關注的民生事業的發展。對於一個相對於高科技術人才差不多的地區而言,其社會民生也可以說是佔有重要比重的,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發展城市上面,都會對於他給予更多的關注。
其中就業,醫療和公共支出以及教育行業為主,尤其是教育行業成為了深圳如今想要重點發展的基礎性行業。
深圳靠創新謀發展做法的借鑒意義:
其實這種政策對於大部分地區是非常管用的,尤其是在一些西部經濟發展地區,以省會和較發達城市為主所進行的輻射經濟發展,成為了區域經濟進步的主要方向。
在深圳未來的經濟發展目標當中,是要著重打造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也就是技術型佔比在深圳各行業以及各企業當中的比重是逐漸提高的。因此需要更多的政策以及進行產業的升級,這樣才能夠促進深圳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成。
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有他固有的有利條件,也有國家政策的幫助。在深圳成為如今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同時,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產業升級和經濟模式的開發。
在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深圳在深層次經濟開發當中所遇到的問題,積累出一定的有效經驗,為之後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模式支持。
2、進入新世紀深圳成為了三新一高的創新典型這三新一高是指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緊密關聯,推進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三者緊密關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最鮮明的特色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緊密結合,在推動發展上擁有強大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制度優勢、文化優勢。
3、時代發展催使地區的進步,你覺得深圳40年最大的成功是什麼?
2020年10月14日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重大日子,在這天深圳舉行了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這40年來深圳有一個落後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這種滄海桑田的變化是證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以及深圳人民自力更生的努力。筆者認為這40年來深圳最大的成功就是它的不斷改革,不斷創新。
深圳的建立就是一種模式的探索,這就是為什麼他的名字叫經濟特區,就是當時為了探索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而進行的試驗田。在當年的深圳,曾經創造出了三天一層樓的奇跡,那麼這奇跡的背後是政策的創新以及施工方式的創新,只有這些創新才能夠引領深圳走向不斷的成功,取得更大的發展。這些年來國家在深圳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政策以及創新性的方式,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和試驗田,這些政策證明了是行之有效的,是適合中國的,是能夠使中國不斷進步的。
這些創新性的政策主要有土地要素配置市場化的改革、勞動力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這些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運用,使深圳成為了當今中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這里的民營經濟非常發達,而且高新技術產業異常活躍。也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前往深圳創業創新,為深圳這場這座活力之城帶來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市場要素配置的創新激發了市場的活力,使深圳有了更大的發展。
深圳的昨天是不斷創新和改革的昨天,而深圳的明天也是不斷創新和改革的明天。在的深圳正在努力朝著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先試示範區的偉大目標向前。未來的深圳一定會更加美好。
4、深圳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深圳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四十年經歷四次結構性轉型
第一階段是深圳以「三來一補」為代表的工業化,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初步形成外向型的工業發展格局。第二階段以模仿創新為代表,「山寨」經濟現象成為深圳工業化的新特徵,發展經濟學評價為「知識外溢」。第三階段則激發出了一種新的生態系統,深圳走向大規模製造產業。第四階段,深圳2010年前後至今進入了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階段,屬於後工業化時代。
2、利用關鍵性改革帶動多項改革
改革越深入,配套要求越高,漸進式改革的難度也許會增大;但也存在著另一種情況,改革初期因配套條件不充分,一些改革措施難以實施。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一些難度很大的改革措施會因為配套條件相對成熟反倒是可以較低的代價得以實施。改革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受益就會有動力,就能夠以試錯方式,從上向下和從下向上,多層次多角度網路狀實現市場經濟機制對計劃體制的梯次替換,其中離不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設計與推進。
3、法治建設為改革創新加裝加速器
法治建設為深圳的改革、創新加裝了加速器。唐傑指出,自取得立法權以來,1992年至2005年深圳共制定頒布154項地方性法規,包括特區立法132件,較大市立法22件,現行有效的137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立法佔立法總數的70%以上,在全國率先立法的法規中具有創造性的佔1/3。
4、出台多項合理細分的創新支持政策
深圳的巨變還在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破解中小微企業創新難與融資難。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深圳科創委中小微企業支持政策總支出40億元,約8000家中小微創新企業增加值從663億元增長到1853億元。
5、深圳科創的「孔雀開屏」
不同於國內其他城市,深圳創新模式享有盛譽。「4個90%」一直保持不變:90%的研發機構、90%以上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投入、90%的發明專利出自企業。在創新的時代,深圳作為我國一個年輕且具有活力的城市,正加快向全球科技創新高端前沿邁進,在5G技術、石墨烯太赫茲晶元、柔性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多個新興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涌現出了華為、中興、光峰光電、華訊方舟、柔宇、優必選等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企業。
5、深圳的創新體現在哪裡
1.深圳科技創新能力強。 2019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達到1328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4.9%,這個數據在全國居於前列,在發達經濟...
2.深圳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突出。 2019年深圳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深圳還培育了華為、大疆、騰訊等一批...
3.深圳高新技術蓬勃發展。 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實現產值2.6萬億元,增加值9200多億元,占深圳GDP的比重超過34%,成為第一支柱產業...
4.深圳創新生態持續改善。 深圳建設了500家科技企業的孵化載體,集聚了全國1/3的創投機構。
6、深圳為何可以走在全國創新的前列?
據報道,在9月21日舉辦的「2017國是論壇」上,國務院參事王京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秉持工匠精神製造的產品及其背後的職業精神,與一個民族的尊嚴、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正是企業家精神讓深圳走在全國創新的前列。
報道稱,接受采訪時王參事表示,創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引領,要符合時代的要求,但是質量又是創新的一個保證和支撐。創新涉及到科技創新、設計創新等各個方面,就一件產品來講,最終還是凝聚在質量上,兩者密不可分。
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講,尤其要注重提倡工匠精神,各地在搞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一窩蜂、一哄而上的局面,把創新當成一種形式,在這個時候精益求精,認真地去研究問題,真正把東西做好做精才是我們的目的。
行業普遍認為,深圳是我國創新走在比較前面的地方,深圳創新資金和組織來源,90%是民間企業,90%的資本也來自於民間企業,90%的發明專利也是由企業直接提供的,而不是大專院校,因為沒有一流的企業家,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團隊,沒有一流的團隊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產品。
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向深圳的創新企業學習,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7、中國唯一具有創新意義的城市 為什麼是深圳
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專家教授,幾乎所有的人都推薦深圳,尤其是研究區域經濟的學者,多人都明確認為中國唯一具有創新意義的城市是深圳。
這不是為深圳做廣告。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舉的例子有目共睹,他說,專車服務在上海、北京都已經叫停,但是在深圳,目前並未定義為非法。
這個例子很有代表性。記者曾凌晨1點左右到北京機場,此時地鐵沒有了,部分機場大巴沒了,等了快1個小時才等到計程車,看著「烏泱烏央」快有1公里長的排隊乘客,記者的心都快碎了。北京計程車數量6.6萬輛多年沒有變化,但是互聯網專車不讓用,難道要讓成千上萬的乘客在冬日的寒風中簌簌發抖嗎?
各地政策決策人士都在擔心經濟壓力,殊不知,這些互聯網專車服務之類的革命,就是經濟增長動力,類似的互聯網摧毀一切實體行業的新模式,本質上都是新興產業,但是這可能按照政策層面看都是非法。
沒錯,翻開各個省市自治區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與往年一個最重大的變化,都在強調新興產業,比如雲計算啊、新能源啊、新材料啊,這些產業各地都發展的話,是否和過去的所謂的高新技術產業,比如煤化工、光伏等產業一樣,面臨過剩而成為夕陽產業呢。
這的確有前車之鑒,比如多年前無錫發展物聯網和光伏產業,當時如日中天,再比如蘇州過去發展筆記本電腦產業笑傲全球,現在工業總產值增長甚微,過去的優勢今天反而成為了累贅。
狼真的來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2014年經濟增速最快的重慶,其實這也只是老路,並非無懈可擊。
比如2014年重慶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第一,經濟增速第一,主要靠的是筆記本電腦產業,而這個產業只不過來從蘇州轉移而來。
但是幾年之後,當重慶的農民工成本達到上海、蘇州,或者深圳的水平,同樣面臨產業被淘汰的可能。而重慶另外一個支柱產業——汽車,其實已經即將步入拐點,典型例子是一二線城市都已經開始限購限行。
因此,重慶本質上走的只是梯度開發,依靠低人力成本的優勢。
重慶之前的經濟黑馬,天津、內蒙古也類似。
內蒙古,曾在2000-2007年連續8年經濟增速第一,其中最高的年份,增速達到20%以上。內蒙古鄂爾多斯人均GDP甚至超過了上海和香港,但是這種通過掠奪性開采礦產資源的發展模式,是難以持續的。這只不過是,依賴資源、能源等礦產低成本的模式。
不過,歷史仍在重演,比如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時仍在給出很多優惠條件,比如零地租或者財稅獎勵補貼等。事實上是,現在即使招來了企業,未必能招得到農民工。原因是,目前幾乎所有的一般製造業領域,其實都是過剩的。
類似的還想靠土地財政,靠房地產投資的模式已經到了盡頭。而就全國而言,過去30年依賴人力、土地等低成本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那種低成本模式,以及破壞環境的發展模式,其實不是什麼模式,因為環境的破壞最後靠居民健康買單,而土地和人力低成本模式,只不過是將農民該得的收入轉到了企業和政府手中而已。
事實上過去的深圳、上海、天津,分別因為國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新世紀因為開發而發展。東部、西部、中部也是因為國家逐步開放,實施梯度開發而受益,本質上並無大體制和制度創新。在2014年的兩會上,某省的官員曾經說,一直以為中央要出類似四萬億的新的刺激政策,結果一直沒出,後來才知道國家不會搞這樣的飲鴆止渴的政策了。
但是房地產過剩了,傳統工業過剩了,基礎設施也有望飽和,居民汽車等消費則受到限制,哪路在哪?本質仍是創新。
為什麼是深圳
有人說浙江杭州成就了阿里,也成就了中國具有原創意義的企業產生,這與其寬松的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
這一新產業的崛起,實際上也是對現有行業壟斷的打破,對現有制度的突破:在沒有實體注冊的情況下,允許個人可以在網上開店,進行交易,這與個人網上辦學、網上發布信息、發布視頻一樣都是對現行體制的突破。
類似無人機市場,在目前中國低空未放開的情況下,本質上個人使用未經審批都是非法。但是無人機有多大的市場,這其實是繼手機、電腦等大眾消費品之後的新的產業,因為這個產業未來可以做到每台數百元的水平,人人可以用於攝像和娛樂等使用。
中國的手機、電腦、汽車、房地產曾經代替過去的電視、縫紉機等,造就了一代經濟的繁榮。而未來如果加入低空放開等改革,將帶來的是幾百萬億,乃至幾千萬億的市場。
事實上,中國居民養老難,看病難,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仍是緣於這些領域不夠開放。如果這些領域放開,將出現巨大的投資空間。同樣,城市的房子可以銷售,農村的房子如果允許購買、農民宅基地允許出租,也將產生很大的市場投資機會。
因此,深圳之所以進入經濟學者的視線,是源自這個城市對創新的保護:深圳舉辦全球創客大會,全世界具有創新的產品,只要能想出來,深圳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就可以把產品根據設計做出來。這是全球創客願意產品在深圳落地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深圳沒有985、211大學,也沒國家科研院所,更沒有各種礦產和各種資源,但是反而成功了,那麼擁有8所985高校,被國家定位為全國科技中心的北京,以及在科技投入比較領先的上海、西安、北京、成都,為什麼不能做全球創客中心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這只有一個答案,關鍵是地方對破壞性創新企業,是殺豬還是養豬的態度。
路在腳下。
8、深圳擬探索推進12年免費教育,深圳民生幸福標桿還有哪些創新之舉?
在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同時,深圳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以建立高質量的“民生幸福基準”,公民的幸福感不斷提高。今年,在深圳寶安新建的小學外,家長們期待著這所小學,等待即將離校的孩子。在這所學校的1,600多個學位中,有55.5%授予了非深圳注冊學生。教育第一不是空談。作為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繼續加大力度,保護深圳建設者子女的受教育權。
過去五年,深圳累計財政教育投入達2800億元,年均增長20%,總量和增速均居廣東省第一。翻新和擴建了180多所公立中小學,增加了25萬個名額,幾乎每隔10天就會新建一所學校。在今年9月的開學季之初,深圳就翻新並擴建了59所中小學,增加了78,000個名額。深圳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邱成玉:目前,全市向非居民學生提供城市基礎教育學位的65%和公共學位的55%,在全國比例最高。 為了保護民生,教育是其中的環節之一。創建“民生幸福基準”是深圳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試驗區的意見》的明確戰略定位之一。對於那些努力工作,擁有良好的疾病醫生,照顧老年人,生活在宜居的地方以及支持弱者的人們來說,有七個目標。
面對這樣的目標,深圳將繼續探索,創新和提前安排。不久前,煙羅社區衛生中心正式升級了功能。它不僅擁有100張病床,而且打破了醫療,保健和護理的多元化管理格局。這是第一次將傳統醫學與老人護理深度融合,以補充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最後一個問題。近年來,在深圳,僅城鎮兩級政府在衛生方面的投入就超過1200億元。 2019年,深圳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1.54歲,比2015年增長0.8歲。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目標。僅在2019年,深圳九大民生支出就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9%;今年上半年,民生投資占財政支出的70%以上。改革的范圍越廣,居民的幸福指數就越全面提高。到2020年,深圳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50元,居全國第一。經濟適用房的供應繼續增加。將來,深圳60%的房屋將由經濟適用房,人才房屋和公共租賃房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