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微型創新的原理

微型創新的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5-05 11:26:06

1、微波滅菌保鮮裝置是基於什麼創新原理出發的

熱與滅菌處理糕點、熟食、快餐脫水
經實踐證明,該設備具有膨化效果好、乾燥速度快、設備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另外,該設備的殺菌效果異常優良(已經過食品相關部門的驗證),因此,可以完全滿足海
產品的深加工要求。
適用於對海產品香料(海帶、紫菜、魚、蝦)的乾燥。
香料的加工工藝:濃縮膏狀物——進料系統——進料能量抑制器——微波乾燥器——出料能量抑制器——冷卻系統——出料打碎系統
微波乾燥特點:
1.乾燥時間短,產品的香味濃厚;
2.乾燥溫度低、均勻,產品的色澤亮麗;
3.選擇性加熱。因為水分子對微波吸收最好,所以含水量高的部分,吸收微波功率多於含水量較低的部分。這就是選擇性加熱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做到均勻加熱和均勻乾燥;

4.乾燥脫水的水氣方向由內到外。所以,微波乾燥具有膨化作用,對後續的粉碎大有幫助;
5.節能高效。微波是直接對物料進行作用,因而沒有額外的熱能損失,爐內的空氣與相應的容器都不會發熱,所以熱效率極高,生產環境也明顯改善,與遠紅外加熱相比可節電30
%。
6.易於控制,工藝先進。與常規方法比較,設備即開即用;沒有熱慣性,操作靈活方便;微波功率可調。在微波加熱,乾燥中,無廢水,無廢氣,是一種安全無害的高新技術。提高
產品質量,帶來經濟效益!
適用范圍:
加熱與滅菌處理糕點、熟食、快餐脫水、
乾燥保鮮處理肉鬆、麵包、餅干、海產、豆谷糧食、麵粉、麥芽、快熟面、果脯、麵包糠、冰糖、茶葉、煙葉、香料、中西葯材、
零食殺菌消毒處理麵粉、鮮奶及奶製品、液體調味品(如醬油、蚝油、辣椒茄醬等)、
預先煮熟的禽肉與海鮮解凍處理冰凍肉類、海鮮、食品等

原理說明:
利用微波能穿透被加工食品的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可分別對各類含水食品進行加熱、乾燥、脫水、解凍與滅菌。微波處理食品具有下列優點:
•1)加熱迅速。
•2)由於微波加熱迅速,食物內的營養、葉綠素、維生素可獲得更良好的保存。同時,肌漿含量和肌纖維含量的變化也輕微,脂肪含量相對的減少。
•3)由於微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質進行處理,微波乾燥、脫水的效率是傳統方法的幾倍至幾十倍。與此同時,它不破壞物質原有的營養成分、色澤和風味。
•4)微波處理物質的同時也對物質進行滅菌防霉。利用微波的非熱效應(生物效應),大大延長物質的保存期和減少對防腐劑的依賴。

2、創新技術方法TRIZ理論的特點是什麼?

創新技術方法TRIZ理論的特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
1、擴展思維角度,提供知識庫.
TRIZ理論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學方法,可以使我們擴展思維,突破思維定勢,想像各種可能.搜索的范圍可以充滿全部解空間,將所有的可能解包羅無遺.
TRIZ理論體系中有按照物理、化學、幾何學、功效等特徵構建的專利知識資料庫,還有矛盾拒陣表、76個標准解決方法、77個發明原理(在原來40個原理基礎上又增加了37個)、解決物理矛盾的分離原則、發明問題解決程序(ARIZ)等.這就為發明者進行創造活動提供了直接的或可資參考和借鑒的豐富、便利的方案來源,彌補了發明者知識、信息有限性的缺憾,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準地分析問題,使發明過程科學化,縮短發明時間,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形式化特點.
TRIZ理論是一個復雜的、不確定因素叢生的解題過程轉化為精確的科學運用過程,使發明創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有較強的規律性,縮短了問題解決的時間.
與傳統發明方法比較:
試錯法
試錯法指人們通過嘗試各種各樣的理論或方法,直到錯誤被充分地減少,達到能夠正確解決問題的一種創新方法.大部分嘗試都處於問題解決者所熟悉的領域.試錯法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且發明效率不高,當遇到發明級別較高的問題時,就不能依賴心智經驗的"靈機一動"而得到解決方案了.TRIZ理論指出問題解決過程需要的不是發明者的直覺、想像和靈感等,而是依靠發明者認真、細致、嚴密的工作和精通與發明課題有關的專門知識,因而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形式化特點.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旨在產生大量的想法以實現問題的解決.
①以6-9人的小組,小組人員來自不同的科學領域;
②自由發言,產生盡可能多的想法;
③分析所有想法,包括一些看上去錯誤的、荒謬的想法.
頭腦風暴適合解決相對比較簡單、嚴格確定的問題,但在更加復雜的發明中,採取此法不可能立即猜想出解決方案,它不是一種能快速收斂至發明結構的方法.
TRIZ理論反對在可能的候選方案中進行搜索的想法,因為它揭示了才明創造的內在規律,能夠在成千上萬的解法中快速地找到要解決的復雜問題的方案,從而大大加快解決發明問題的進程.
3、預測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使發明者具有戰略眼界.
經典的TRIZ理論提出了技術系統進化的八大法則,即完備性法則、能量傳遞法則、動態性進化法則、提高理想度法則、子系統不均衡進化法則、向超系統進化法則、微觀進化法則和協調性法則.現在,也有人將其擴展為11種進化法則.
這些進化法則是技術進化的真實描述,已被不同歷史時期的大量專利及技術信息所證實.另外,產品進化S曲線描述了技術系統的完整生命周期和技術系統一般發展規律.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和產品進化S曲線,可以分析確認技術系統的發展階段,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從而指導創新者進行技術決策,制定新產品開發戰略,提升技術、經濟和社會的綜合競爭力.

3、創新能力形成的原理是什麼

1、創新能力形成的第一原理:遺傳素質是形成人類創新能力的生理基礎和必要的物質前提。它潛在決定著個體創新能力未來發展的類型、速度和水平。
2、創新能力形成的第二原理:環境是人的創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條件。環境優劣影響著個體創新能力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有許多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專制體制需要變革。 社會環境也很重要。中國人到了國外都很優秀。
3、創新能力形成的第三原理:實踐是人創新能力形成的最基本途徑。實踐也是檢驗創新能力水平和創新活動成果的尺度標准。如:袁隆平與水稻雜交。目前中國的中小學生缺乏必要的創新實踐活動。一般的社會活動都沒有。中國的教育就是閉門造車。中國的教育是中國政治的附庸,國民整體素質低下,文化中虛偽的成分太多。形成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局面。
4、創新能力形成的第四原理:創新思維是人的創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與關鍵。創新思維的一般規律是:先發散而後集中,最後解決問題。 如:多打一個孔。考試的知識和考試的形式是對人的思維能力的一種嚴重傷害。標准化試題是對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抑制。為考試存在的知識叫考試知識。

4、產品創新的原理都有哪些內容?

產品創新的原理:
1、產品基因原理
生物基因是存在於細胞內有自體繁殖能力的遺傳單位,其作用是對生物物種的遺傳和對生物成長的控制,生物基因的本質是具有生理功能的DNA片斷,DNA分子由含有鹼基的核苷酸所組成。對比生物基因,產品的基因是指產品更新換代發展中所繼承的標准化信息,即產品信息基因,包括典型戰略、典型產品、典型零件、典型工藝、典型服務等。產品信息是產品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技術經濟信息的總稱,它們來源於人設備、組織系統、現有產品和工藝等產品創新的最基本要素。產品基因原理主要表現在產品信息優化、信息基因生成、信息基因的繼承三個方面。
只有經過優化的信息,才有可能成為基因信息,產品信息優化過程是運用各種技術經濟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使其規范化、模塊化的過程。伴隨著信息的優化,產品信息不斷由單個信息向模塊信息轉變,由模塊信息向典型信息轉變,從而生成產品信息基因。如運用現代產品設計方法、成組工藝,使產品標准化、模塊化、系列化、簡化,生成典型產品、典型零件、典型工藝;通過產品品目、產品線、產品結構的優化組合,戰略模式選擇等,生成典型戰略;通過市場細分與定位,營銷系統分析,新產品成敗分析,生成典型服務。產品創新是按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優勝劣汰的方式對產品信息基因的繼承和發展。
2、產品生物原理
在大自然「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下,生物具有高度適應環境、最有效地進行能量轉換等功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的新產品在其優良的遺傳基因控制下,也表現出這方面的明顯特點:
(1)開放性與自組織性。產品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面向市場需求,廣泛吸收用戶、中間商、推銷商、供應商的信息;面向技術進步,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與環境的信息交流和能量轉換任務由產品創新的組織單元完成。產品項目組是基本的組織單元,多種類多專業的眾多項目組構成企業巨大的產品創新組織系統,使產品創新具有自組織性和對環境的自適應性,從而不斷實現產品創新過程的吐故納新。
(2)相似性與多樣性。生物的相似性說明了生物規則的存在,生物的多樣性展現了世界萬物的豐富多彩。產品相似表現在:各產品的功能、形式、服務的三維整體概念相似,各產品作為企業的利益載體和用戶需求的統一性相似,各產品的創新機理、路線相似。另外,由於產品要素差異及不同程度的組合,使產品在功能、結構、材料、造型、包裝、圖案,銷售、運輸、安裝、服務等方面千姿百態、多種多樣。
(3)生命階段性。任何生物都有其生命的始終,產品也表現出極強的誕生、成長、成熟、衰老四個階段的特徵,產品壽命周期現象表明了產品更新換代是必然規律,產品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活動,且必須注意創新對象、創新時機、創新策略的合理選擇。
3、產品群落原理
生命是有機體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過程。各生物體在與環境的抗爭生存中,逐步形成了生物鏈生物圈的有序系統。企業產品結構通過有序的縱橫關聯,表現出明顯的生物群落特徵。
(1)品種的有機組合。在自然界,生物為生存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每種生物都以自己的特長在生物圈中得以生存和繁衍,這種特長是在殘酷的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磨煉出來的。企業的每一種產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市場定位,從產品品目到產品線、產品網鏈結構,各產品既有廣泛的市場分工又有嚴密的配套協作。產品的優勢互補結構有利於企業經營的彈性和穩定性。
(2)數量的自動平衡。生物群落中生物的數量比例始終保持動態平衡,某種生物的迅速發展會造成自己的食物匱乏,繼而又導致該種生物數量的急劇下降。為了追求利益擴張,企業產品產量開始時持續上升,但由於市場需求和企業資源的限制,最終停留在一個合理的規模上。通過產品項目決策、產品線擴展與填充、產量優化安排、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機制運轉,從而實現企業產品結構協調平衡發展。
(3)首領的實力產生。在一些獅群、羊群、馬群等動物群落中,都有它們自己的首領,首領憑借其彪悍勇猛在與同類的較量中獲勝產生。企業的產品群落不是一個平均結構,它有主要產品線、產品群,有主導產品、先導產品,主導產品為企業贏得市場、創造效益,支撐起企業的主要品牌。明確了主導產品,其他產品的組合就有了依據,結構的優化與控制就可以有重點有次序地進行。
4、產品生態原理
生物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物質流的循環性。在生物生態系統中,生命體所產生的每一種東西都為另一種生命體的新陳代謝所耗用,自然界的生物種群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利用或參與了物質流的運動,一般不會破壞物質流的循環,也不會造成使自己及後代不利的污染。物質流的循環性是生態系統保持較長時期穩定的一個重要條件。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把自然過程變為工業過程,然而工業產品廢棄物的大量增加與能源的巨大消耗,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性問題,生態序的降低證明了對自然過程機理的拋棄是一個重大錯誤。產品創新的生態系統強調應使產品日益協調地匯入自然過程,使社會和自然形成統一的新的物質自然循環,確保可持續發展。產品創新首先要盡可能以環保產品、綠色產品為目標,減少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廢品與污染;其次應充分考慮新產品使用後廢物回收利用問題,將產品的循環利用納入產品創新的內容。因此,產品創新是對產品設計、製造、使用及廢物利用的綜合創新、全面創新。

5、triz理論的40個發明/創新原則是什麼?

一、分割原則

1、將物體分成獨立的部分。

2、使物體成為可拆卸的。

3、增加物體的分割程度。

二、拆出原則

1、從物體中拆出"干擾'部分("干擾"特性)或者相反。

2、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三、局部性質原則

1、從物體或外部介質(外部作用)的一致結構過渡到不一致結構。

2、物體的不同部分應當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體的每一部分均應具備最適於它工作的條件。

四、不對稱原則

1、物體的對稱形式轉為不對稱形式。

2、如果物體不是對稱的,則加強它的不對稱程度,

五、組合原則

1、把相同的物體或完成類似操作的物體組合合起來。

2、把時間上相同或類似的操作聯合起來。

六、多功能原則

1、一個物體執行多種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體。

七、『瑪特廖什卡'原則

1、一個物體位於另一物體之內,而後者又位於第三個物體之內,等等。

2、一個物體通過另一個物體的空腔。

八、重量補償原則

1、將物體與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體結合以抵消其重量。

2、將物體與介質(最好是氣動力和液動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九、預先反作用原則

1、如果按課題條件必須完成某種作用,則應提前完成反作用。

十、預先作用原則

1、預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個的或部分的)。

2、預先將物體安放妥當,使它們能在現場和最方便地點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十一、"予先放枕頭"原則

1、以事先准備好的應急手段補償物體的底可靠性。

十二、等勢原則

1、改變工作條件,使物體上升或下降。

十三、"相反"原則

1、不實現課題條件規定的作用而實現相反的作用。

2、使物體或外部介質的活動部分成為不動的,而使不動的成為可動的。

3、將物體顛倒。

十四、球形原則

1、從直線部分過渡到曲線部分,從平面過渡到球面,從正六面體或平行六面體過渡到球形結構。

2、利用棍子、球體、螺旋。

3、從直線運動過渡到旋轉運動,利用離心力。

十五、動態原則

1、物體(或外部介質)的特性的變化應當在每一工作階段都是最佳的。

2、將物體分成彼此相對移動的幾個部分。

3、使不動的物體成為動的。

十六、局部作用或過量作用原則

1、如果難於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則應當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時可能把課題大大簡化。

十七、向另一維度過渡的原則

1、如果物體作線性運動(或分布)有困難,則使物體在二維度(即平面)上移動。相應地,在一個平面上的運動(或分布)可以過渡到三維空間。

2、利用多層結構替代單層結構。

3、將物體傾斜或側置。

4、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5、利用投向相鄰面或反面的光流。

十八、機械振動原則

1、使物體振動。

2、如果巳在振動,則提高它的振動頻率(達到超聲波頻率)。

3、利用共振頻率。

4、用壓電振動器替代機械振動器。

5、利用超聲波振動同電磁場配合。

十九、周期作用原則

1、從連續作用過渡到周期作用(脈沖)。

2、如果作用已經是周期的,則改變周期性。

3、利用脈沖的間歇完成其他作用。

二十、連續有益作用原則

1、連續工作(物體的所有部分均應一直滿負荷工作)。

2、消除空轉和間歇運轉。

二十一、躍過原則

1、高速躍過某過程或其個別階段(如有害的或危險的)。

二十二、變害為利原則

1、利用有害因素(特別是介質的有害作用)獲得有益的效果。

2、通過有害因素與另外幾個有害因素的組合來消除有害因素。

3、將有害因素加強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二十三、反向聯系原則

1、進行反向聯系。

2、如果已有反向聯系,則改變它。

二十四、"中介"原則

1、利用可以遷移或有傳送作用的中間物體。

2、把另一個(易分開的)物體暫時附加給某一物體。

二十五、自我服務原則

1、物體應當為自我服務,完成輔助和修理工作。

2、利用廢料(能的和物質的)。

二十六、復制原則

1、用簡單而便宜的復製品代替難以得到的、復雜的、昂貴的、不方便的或易損壞的物體。

2、用光學拷貝(圖像)代替物體或物體系統。此時要改變比例(放大或縮小復製品)。

3、如果利用可見光的復製品,則轉為紅外線的或紫外線的復制。

二十七、用廉價的不持久性代替昂貴的持久性原則

1、用一組廉價物體代替一個昂貴物體,放棄某些品質(如持久性)。

二十八、代替力學原理原則

1、用光學,聲學、 『味學"等設計原理代替力學設計原理。

2、用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同物體相互作用。

3、由恆定場轉向不定場,由時間固定的場轉向時間變化的場,由無結構的場轉向有一定結構的場。

4、利用鐵磁顆粒組成的場。

二十九、利用氣動和液:壓結構的原則

1、用氣體結構和液體結構代替物體的固體的部分,如充氣和充液的結構,氣枕,靜液的和液體反沖的結構。

三十、利用軟殼和薄膜原則

1、利用軟殼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結構。

2、用軟殼和薄膜使物體同外部介質隔離。

三十一、利用多孔材料原則

1、把物體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鑲嵌,覆蓋,等等)。

2、如果物體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種物質填充空孔。

三十二、改變顏色原則

1、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顏色。

2、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透明度。

3、為了觀察難以看到的物體或過程,利用染色添加劑。

4、如果已採用了這種添加劑,則採用熒光粉。

三十三、一致原則

1、同指定物體相互作用的物體應當用同一(或性質相近的)材料製成。

三十四、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則

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無用的物體部分應當剔除(溶解.蒸發等)或在工作過程中直接變化。

2、消除的部分應當在工作過程中直接再生。

三十五、改變物體聚合態原則

1、這里包括的不僅是簡單的過渡,例如從固態過渡到液態,還有向"假態"(假液態)和中間狀態的過渡,例如採用彈性固體。

三十六、相變原則

1、利用相變時發生的現象,例如體積改變,放熱或吸熱。

三十七、利用熱膨脹原則

1、利用材料的熱膨脹(或熱收縮)。

2、利用一些熱膨脹系數不同的材料。

三十八、利用強氧化劑原則

1、用富氧空氣代替普通空氣。

2、用氧氣替換富氧空氣。

3、用電離輻射作用於空氣或氧氣。

4、用臭氧化了的氧氣。

5、用臭氧替換臭氧化的(或電離的)氧氣。

三十九、採用惰性介質原則

1、用惰性介質代替普通介質。

2、在真空中進行某過程。

四十、利用混合材料原則

1、由同種材料轉為混合材料。

(5)微型創新的原理擴展資料: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6、簡述創新思維的幾種方法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創新思維的方法有八種,希望大家喜歡!
創新思維的方法有八種
1、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相對於順向思維而言的,他是從相反的角度思考產崐品開發,把市場最終目標和為產品研究的出發點,沿著為實現未來而思考現在,為崐到達終點而把握起點的思路。
2、心理思維。抓住人們的心理追求去開發創造新產品,往往可以收到妙不可言的市場效果。
3、跟蹤思維。就是通過對社會消費跡象進行跟蹤調查之後,進行綜合、分析崐和思考,從中發現未來產品的開發創新。
4、替代思維。一種產品在消費實踐中已證明是過時落後的,人們希望有新的崐更好的東西替代之。而一旦有了優於或完全不同於這種產品的另一種新產品問世,崐市場銷路往往會出人意料地好,經濟效益也會出人意料地高。
5、物極思維。有一種現象:一隻足球撣撞到牆上,因受反作用力的影響而猛崐然回頭,順著原方向,返回到一定的距離處,受反作用力越大,返回距離就越遠。崐物理學家稱此為物極原理。
6、發散思維。就是從某一研究和思考對象出發,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從一點聯想到多點,在對比聯想、接近聯想和相似聯想的廣闊領域分別涉豬,從而形成崐產品的扇形開發格局,產生由此及彼的多項創新成果。吳昊、徐楊舉了這樣一個例崐子。美國歷經百年風化的自由神像翻新後,現場有200噸廢料難以處理。一位叫崐斯塔克的人承包了這一苦差事,他對廢料進行分類處理,七妙地把廢銅皮鑄成紀念崐幣,把廢鉛、廢鋁做成紀念尺,把水泥碎塊、配木裝在玲瓏透明的小盒子里作為有崐意義的紀念品供人選購。所有這一葯,都與名揚天下的自由女神相聯系。這樣崐一來,就從那些一文不值、難以處理的垃圾中開發出了好幾種十分俏銷、身價百倍崐的紀念性新產品,斯塔克也由此大獲其利。這種變廢為寶的發散式創新技世,一時崐傳為美談,啟迪著許多企業家的產品開發行為。
7、否定思維。否定是創新之母。否定自己的過去,意味著創造更好的未來。產品創新也是這樣。
8、多路思維。就是使頭腦中多路創新思維聚焦於某一個中心點上,在產品開崐發中向某一個焦點發起創新攻勢。 創意思維常用練習方法
關於創新思維的小故事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 有一天,哈利的腦瓜里誕生了一個想法:向每一個買票的人贈送一包花生,藉以吸引觀眾。老闆不同意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作擔保,懇求老闆讓他試一試。於是,馬戲團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聲音:來看馬戲,買一張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地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眾們進場後,小哈利就開始叫賣起飲料。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後覺得口乾時都會買上一杯,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以往增加了十幾倍。
創新思維的名言警句
1. 保守是舒服的產物。高爾基
2. 作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年輕人,大多是敢於向千年不變的戒規定律挑戰的人,他們做出了大師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來,讓世人大吃一驚。費爾馬
3. 人可以老而益壯,也可以未老先衰,關鍵不在歲數,而在於創造力的大小。盧爾卡爾斯基
4. 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高爾基
5. 蜜蜂則採取一種中間的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裡面的花採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培根
6. 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走自己的路。要開創新路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開了創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7. 獨創常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人以上研究對象或設想之間的聯系或相似之點。貝弗里奇
8. 在創造家的事業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9. 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烏斯托夫斯基
10. 一些陳舊的不結合實際的東西,不管那些東西是洋框框,還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們打破,大膽地創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解決我們的問題。李四光
11. 人類的創新之舉是極其困難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視為神聖的遺產。蒙森

7、簡述創新原理 內容

創新原理是對現有事物構成要素進行新的組合或分解,是在現有事物基礎上的進步或發展,是在現有事物基礎上的發明或創造.創新原理是人們從事創新實踐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創新雖有大小、高低層次之分,但無領域、范圍之限.只要能科學地掌握和運用創新的原理、規律和方法,人人都能創新,事事都能創新,處處都能創新,時時都能創新. 如果滿分的文化是100分的話,創新就是101分的文化,最後的那個1分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東西。

8、管理學中的問題:什麼是創新原理?

一、創新——我們的選擇
茫茫廣宇無始無終的自然存在著、演化著。地球只是廣宇中微小的自然存在物; 人或者人類僅是地球上千萬種生物之一。自然先於人類而存在,人類本身不僅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而且是自然界進化的客觀產物。當具有自我意識思維與主觀能動性的人類誕生之後,人類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產生他的自然界以及整個宇宙進行認識、利用,以造福自身。豈今已走過自然、農業進入工業、知識等文明形態。從採摘刀耕的遠古到知識價值增值的今天,其動力是什麼?
究竟是什麼啟動了人類的原始靈性,打開了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思索之門?馬克思說:「自然界沒有創造出任何機器,沒有製造出機床、鐵路、電報、走錠精紡機等等。他們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變成了人類意志駕馭自然的器官或人類在自然界活動的器官的自然物質。是物化的知識力量。」
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推動人類發展的原動力是深隱在人類大腦這塊因自然因素與內在需求相結合而導致高度復雜的自然物質之中的創新意思與創新能力。
創新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原動力,是人類生存進化的內在客觀需要,是經濟發展的唯一途徑,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必然選擇。
二、創新的特徵和作用
(一)什麼是創新 1、創新的來歷
「創新」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後妃傳》中,意思是創立或創造新東西。
新華詞典中說創新是拋棄舊的,創立新的。其實,對舊的不完全是拋棄,更確切的應是揚棄。
創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起源於拉丁語,它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創新是有系統地拋棄昨天,有系統地尋求創新機會,在市場的薄弱之處尋找機會,在新知識的萌芽期尋找機會,在市場的需求和短缺中尋找機會。以企業家的精神組織企業的創新活動。
以開創一個新的工業為目標,而不是以發明一個新產品或者修改一個舊產品為目標。創新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
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形成於20世紀。著名的創新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他從經濟的角度提出了創新,認為創新是一種生產函數,實現從未有過的組合。
1912年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先提出創新的概念。他提出「創新」(innovation)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 , 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
—產品創新:引進一種新產品或產品的新特性;
—工藝創新: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市場開拓創新:開辟一個新市場;
—要素創新:要採用新的生產要素。
—制度、管理體制的創新:實現企業的一種新組織。
在熊彼特看來,一個正常、健康的經濟,不是處於平衡狀態,而是不斷受到新技術的「干擾」。
2、創新的內涵
(1)創新是人類生命體內自我更新、自我進化的自然天性。(生物學角度)
生命體內的新陳代謝、自我更新是生命的本質屬性。生命的緩慢進化就是生命自身創新的結果。
(2)創新是人類心理特有的天性。(心理學角度)
探究未知是人類心理的自然屬性。反思自我、訴求生命、考問價值是人類客觀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
(3)創新是人類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客觀要求。(社會學角度)
人類要生存就必然向自然界索取它的需要。人類要發展就必須把思維的觸角伸向明天。
(4)創新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社會學角度)
外在標志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物化後生產工具的誕生。內在標志是人類大腦思維的高度進化。
(5)創新是人類與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人與自然的關系)
3、創新的定義
創新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的活動。或具體講,創新是指人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的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其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
如:人類的工具變遷;郵政工具的變遷;
創新的本質目的: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
創新的主體:人類。
創新的客體: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
創新的過程:不斷拓展和改變對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認知與行為的動態活動本身。
創新的核心:就是創新思維。
創新的關鍵:就是改變。
創新的結果:兩種。其一物質的,其二非物質的。
如:燧人氏鑽木取火;秦王朝的建立;
(二)創新的特徵
創新是由人、新成果、實施過程、更高效益四個要素構成的綜合過程。是創新主體為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創造性的活動。它的特徵有:
價值取向性;明確目的性;綜合新穎性;高風險、高回報性。
1、明確目的性
人類的創新活動是一種有特定目的的生產實踐。比如:科學家進行納米材料的研究,目的在於發現納米世界的奧秘,提高認識納米材料性能的能力,促進材料工業的發展,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如:航天事業的研究和發展
2、價值取向性
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是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對客體所做的評價。創新的目的性使創新活動必然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創新活動的成果滿足主體需要的 程度越大,其價值越大。一般說來,有社會價值的成果,將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如:倫琴射線與X光透視
3、新穎性
新穎性,簡單理解就是「前所未有」。用新穎性來判斷勞動成果是否是創新成果時有兩種情況:
一是主體能產生出前所未有成果的特點。科學史上的原創性成果,大多屬於這一類。這是真正高水平的創新。
二是指創新主體能產生出相對於另外的創新主體來說具有新思想的特點。例如:相對於現實的個人來說,只要他產生的設想和成果是自身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時又不是按照書本或別人教的方法產生的,而是自己獨立思考或研究成功的成果,就算是相對新穎的創新。
二者沒有明顯的界限,只有一條模糊的邊界。
3、新穎性
「一個人若能達到發明或思考對自己來說是新東西的程度,那麼就可以說他完成了一項創造性行為」
——照相機的發明者愛德華?蘭德
「一個三歲的兒童發現他能用積木做什麼事情;或者一個六歲的兒童發現他能夠把五分錢和五分錢加起來成為什麼成果,即使世界上人人都知道這種事情,他也是一個發明家。」
——杜威
4、高風險、高回報性
任何一項改革創新都具有很大的風險性,而創新實驗的成功,就具有高的社會回報性。
例如:人工牛黃的誕生。
(三)創新的作用
1、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2、深化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3、提高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駕馭能力。
比如:高空電線上的積雪清除方法、菌草代木代糧食用菌的誕生、倫琴射線與X光透視 、 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與核能的利用
三、創新的基本原理
1、創新的第一原理:創新是人腦的一種機能和屬性——與生俱來。
如:斯佩里的腦部功能定位說。
大腦是創新的源泉 。人的一切心理現象或者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等都是人腦的一種基本功能,是與人類自身進化而同步形成的客觀天賦。 2、創新第二原理:創新是人類自身的本質屬性——人人皆有。
如:微軟的組織創新。
獻身創新事業的人們,創新是人的本性,創新是人類的本質,創新是人類與自然交互影響中形成的一種自然稟賦。
3、創新的第三原理:創新是可以被某種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訓引發的一種潛在的心理品質——潛力巨大。
如:創新學家奧斯本對電風扇的改進希望
人的潛在創新能力一旦被某種因素激活或教育引導,都可能導致巨大創新能量的發揮。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