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化債創新
1、化債資金列入什麼經濟科目
兩種情況分別計入一下兩種科目:
1、如果被界定為銷售,應進行表外處理,此時證券化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剔除,同時證券化收入確認為收入,交易成本計入當期損益; 2、如果被界定為融資擔保則應進行表內處理,證券化資產仍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中,同時發起人獲得的資金被當作負債處理,交易成本作為融資成本資本化。 資產證券化的處理,一般要通過特設目的機構SPE進行。我國現在進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採用的大多是信託模式,即由受託機構負責管理特定目的信託財產並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這是由我國現行的法律規范所決定的。 (1)三和化債創新擴展資料: 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過程。 它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資產證券化僅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 自1970年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完成首筆資產證券化交易以來,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一種被廣泛採用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基礎上,現在又衍生出如風險證券化產品。 概括地講,一次完整的證券化融資的基本流程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出售給一家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產,然後SPV 將這些資產匯集成資產池(Assets Pool ),再以該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最後用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來清償所發行的有價證券
2、CPI、RPI、WPI之間有什麼關聯?
CPI: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這個指數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的變化情況。這個指數也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常參考的指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用它來衡量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是否以加息或減息來控制美國經濟的方法。這個指標在美國由勞工部每月統計一次後公布,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當這個指數上升時,顯示這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了,說明貨幣的購買力減少了。理論上對該貨幣不好,可能會引起這個貨幣的貶值。目前歐洲央行把控制通貨膨脹擺在首要位置。通貨膨脹卻利好這個貨幣,假如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同時回落,該貨幣的利率反而會下跌。
RPI:零售物價指數。在美國,這個數據由美國商務部在每月的全國性商業調查中進行抽樣調查。用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均做為調查對象,包括傢具,電器,超市上銷售的商品和葯品等,不包括服務業的消費。如果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就會增加。供過於求,導致物價上升,這個指數就會上升,將為後來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該國的政府就會收緊貨幣政策。於是利率趨於上升,給這個國家的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
WPI,批發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公布日期為每個月9日-16日。躉售物價指數為通貨膨脹的徵兆。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
3、如何理解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以結構化方式來進行的內部增信
2007年以前,我國的企業債券發行主體多為國有大型企業,信用增級方式也非常單一,國有商業銀行為企業債券提供擔保是最主要的信用增級方式,屬於典型的外部增信模式,內部增信模式基本沒有應用。隨著企業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希望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原有單一的增信方式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2007年10月,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有效防範企業債擔保風險的意見》,嚴格限制商業銀行為企業債券擔保,此舉切斷了企業債券銀行單一擔保增信的傳統路徑,使得中小企業發債難題進一步加劇。2008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出現了因融資難引發的大面積中小企業倒閉潮,備受各界關注。因此,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如何通過引入信用增級模式創新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難題,從而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成為市場參與主體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二、債券信用增級模式
所謂債券信用增級,其實質是對債券產品進行一定風險分析後,通過一定的機制和一系列增級程序對產品進行風險結構重組,將原來的低信用級別提升為高信用級別,改變以信用主體的原始信用作為主要支撐的傳統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原始信用因素中的不確定成分的過程。
按照信用增級提供主體的不同,債券信用增級模式可分為內部增級和外部增級兩種類型。
外部信用增級又叫第三方信用擔保,是指除發行人、發起人(銀行)、服務商、受託人以外的機構提供的全部或部分信用擔保,藉以提高證券化債券的信用級別。主要有第三方信用證、資產出售方提供追索權、債券擔保三種方式。
內部信用增級即通過證券化結構的內部調整,將現金流量重新分配,使債券達到所需的信用等級。內部增級主要採取優先/次級分層結構化安排、利差賬戶、超額擔保、現金儲備賬戶、擔保投資基金和發起人或發行人提供直接追索權等方式。
與外部信用增級相比,內部信用增級最大的優點是成本較低。這是因為,外部擔保機構往往是基於最壞情況下的風險估計來確定擔保費率的,發行人所支付的費用一般高於資產的實際風險所需的擔保成本。如果通過內部信用增級的方式,發行人只需承擔實際的損失,還可以從抵押資產的剩餘權益中獲益。此外,外部增信模式受制於第三方的擔保意願和擔保行為,存在不確定性。
大型企業由於信用等級較高,擔保成本相對較低,因此通過引入外部擔保增信,提高信用等級以降低發行成本是經濟的,擔保機構也樂於向他們提供擔保。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則不然,中小企業風險高、信用等級低,運用外部擔保增信模式需要支付高額的成本,因此在完全市場化前提下,中小企業通過擔保方式發債是不經濟的,加上風險高,第三方擔保意願不強,需要政府等外部力量干預,構建外部增信模式難度大。
三、中小企業債券信用增級模式的國內外實踐
為解決中小企業發債難題,國內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實踐探索,所採用增信模式也各有不同,我國採取的是政府幹預下的外部擔保增信模式,而國外則主要採取優先/次級分層結構為基礎的內部增信模式。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質量特點,從實踐效果看,市場化的內部增信模式更為市場接受,運用效果更明顯。
(一)國內實踐。為解決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難題,我國部分發達地區曾嘗試在政府推動下,藉助外部增信模式發行中小企業債券。2007年,在深圳地方政府的大力協調下,以市貿工局為牽頭人,藉助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性銀行統一擔保,將市政府篩選出的20家中小企業以「統一冠名、分別負債、統一擔保、集合發行」的方式發行集合債券,首次通過債券市場募資10億元。此後不久,4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以同樣的模式發行集合中小企業債券募集3.05億元。
從增信原理看,該模式屬於典型的外部增信模式。以「07深圳中小債」為例,債券設計了三層擔保結構,由國開行對債券提供統一擔保,政府擔保機構向國開行提供反擔保,中小企業向擔保機構提供反擔保資產(見圖1)。
集合債券內的20家中小企業的主體信用等級本來在BBB-A+之間,但由於國家開發銀行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該集合債券的債項信用等級達到了我國債券市場最高信用等級AAA,5年期債券年利率僅為5.7%,直接融資成本低於同期貸款利率27%。此外,由於是政府幹預下的非市場行為,國開行及擔保機構盡管為高風險的中小企業提供了的實質擔保,僅向企業收取了低廉的擔保費。
這種以非市場化外部增信原理為基礎的中小企業債券由於各方的收益和成本不對等,因此很難持續。原因有幾點:
(1)銀行及擔保機構的擔保成本難以覆蓋擔保潛在風險,因此持續提供擔保的積極性不高。(2)由政府篩選的中小企業獲得了超額受益,而且信用等級越低的企業收益越高,這一示範效應可能導致未來被篩選中小企業的尋租行為。(3)由於該模式的最主要增信動力來自國家開發銀行的國家信用擔保,一般的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擔保無法達到低成本融資的要求,因此一旦擔保方擔保行為發生根本變化,這種外部增信方式的基礎就不再存在了。2007年10月,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有效防範企業債擔保風險的意見》,嚴格限制銀行為企業債券擔保。這一政府推動下的中小企業集合發債模式由於暫沒有可替代的市場化增信方式而不幸夭折。盡管此後國內多個省市宣稱要以此模式為藍本繼續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但至今再沒有新的中小企業債券問世。
(二)國外經驗。在國外,一些國家為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也推出多種融資工具,多以資產證券化為基礎的內部增信模式為主。在德國,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Bankengruppe,以下簡稱KFW)在2000發布其PROMIsE計劃,為各銀行提供了一套將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的標准化結構,以降低交易成本,推進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西班牙財政部也推出PTPYME機制支持中小企業,對滿足該機制的從級以上資產證券化產品,西班牙政府的擔保額度可達80%,該機制提升了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產品的流動性,也降低了發行人及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歐洲投資基金(The European Investment Fund, 以下簡稱EIF)則在貸款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以擔保形式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ElF要求標的資產池50%的資產為中小企業貸款,在對標的資產池分層後,EIF主要對信用等級為A級及BBB級的債券層提供擔保,以提升該類債券的信用等級,目前該方式已經成為歐洲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的主要方式,截至2007年底,EIF已以該方式為中小企業承擔了42,28億歐元的擔保。
除了上述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方式外,韓國政府推出的P-CBO(Primary collaterali zed BondObligation)模式更為獨特,該模式融合了中小企業集合發債及資產證券化,通過引入以優先/次級分層結構安排為基礎的內部增信原理有效解決了韓國中小企業的發債融資問題。
P-CBO是CBO(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的一種,所謂CBO就是以一組垃圾債券為標的資產的ABS產品,其目的就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將一組垃圾債券重新打包成多組不同風險和收益的債券,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盡管CBO的標的資產為垃圾債券,信用質量較差,但由於債券數量較多,信用風險能夠足夠分散,使得重新打包成的優先順序別的債券達到投資級債券標准,因此從這個角度看,CBO實際上就是一種將垃圾債券轉化為投資級債券的工具。
1999年底,韓國政策性金融機構SBC(small Busi-hess Corporation)成功組織發行了第一個P-CBO(如圖2所示)。在該P-CBO交易中,23家中小企業在SBC的統一組織協調下聯合向SPC發行720億韓元的債券(sPc是專為該次交易設立的一家特殊目的公司),23家公司的平均信用等級為BB級,所發行的債券均屬於垃圾債券;隨後,為了吸引投資者,SPC將該720億韓元的債券組合重新打包成兩大類不同優先順序別的ABS,其中一部分為445億韓元的優先層債券,該部分債券向廣大投資者發售,餘下的275億為次級層債券則由SBC持有。根據發行安排,23家中小企業的償債資金首先用於償還優先層債券,只有當優先層債券部分的本金完全清償完畢後,償債資金才開始用於償付次級層債券,如此安排使得債券組合的違約損失首先由SBC全額承擔,只有當違約損失超過275億時,優先層債券的投資者才開始承擔超出的損失,因此,通過債券分層設計,優先層債券投資承擔的違約風險已經大為降低。與此同時,韓國的住房和商業銀行(The Housing and Commercial Bank)為參與企業提供t00億韓元的流動性支持,在必要時,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信貸資金,保障到期債券的償付,進一步提升債券的信用質量。
從上述交易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銀行借款、普通企業債券,P-CBO作為一種創新型的中小企業融資工具,具有以下明顯的優勢:第一,P-CBO以資產證券化技術將多家中小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券重新打包分層,以優先層債券和次級層債券等多個不同風險水平的債券類型重新配置風險和收益,滿足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通過次級為優先順序增信,從而保證了中小企業在信用等級不高的情況下,完全不依靠外部擔保增信順利實施債券融資。第二,P-CBO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發債成本。23家中小企業的平均信用等級僅為BB,所發行的債券也只能屬於垃圾債券,即使能直接向投資者發行,投資者也會要求較高的利率;而採用P-CBO後,這些債券的62%(發行金額)成了投資級債券,發行利率較垃圾債券低。第三,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到,SBC僅利用275億韓元就為23家中小企業創造了720億韓元的融資,杠桿效應高達2.6倍,P-CBO提升了政府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效。由於上述優勢,P-CBO迅速被韓國廣大中小企業所採用,2000年韓國P-CBO發行量達到73073億韓元,占整個ABS發行量的14.8%,有效解決了韓國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難問題。如表1所示:
自首次成功發行後,SBC隨後又成功發行了11起P-CBO,在這11次P-CBO項目中,SBC共為598家次的中小企業融資18347億韓元,平均每家次融資規模達到30億韓元。每起P-CBO都有眾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尤其是在2002年11月發行的第五起P-CBO中,參與的中小企業數量達到了空前的131家。從表中還可以看到,這些參與的中小企業信用質量均不高,平均信用等級位於8-BB之間,在首次發行的P-CBO項目中,參與企業的平均信用等級達到BB,但此後,隨著投資者對該類產品的不斷了解,參與企業的平均信用等級有所下降,在後面發行的幾起P-CBO中,參與企業的平均信用等級均為B+,更大范圍地幫助韓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四、結論與建議
2008年12月13日,國辦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穩步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開展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試點」,並作為債券市場支持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但中小企業由於風險高,信用等級低,在沒有垃圾債券市場的情況下,單靠自身信用無法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引入外部擔保增信則需要支付高額的擔保成本,取消銀行擔保後,更是缺乏可替代的擔保人。因此,現階段在我國仍依託外部擔保增信模式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操作難度大、成本高、不經濟。
通過對不同增信原理在國內外中小企業發債過程中應用效果的比較研究發現,將多個中小企業集合後,引入資產證券化分層結構內部增信原理發行企業債券,是一種有效的中小企業債券融資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債券既不依賴第三方擔保,也不增加額外的增信成本,完全依靠資產證券化分層結構自身的內部增信作用來實現風險與收益對等,以提高債券信用等級,降低發行成本,因此是一種可行的市場化增信模式,符合中小企業發債的特點,具備可持續性。
所以,為有效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難問題,我們應積極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推動我國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模式發展。當前我國ABS市場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資產證券化產品已經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接受,因此,我國可以借鑒韓國P-CBO的交易結構,通過引入分層結構化內部增信模式創新,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發債難問題。
4、保險金融服務創新報告
我國金融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國還不是金融強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平穩經濟增長處在合理區間,金融改革持續推進金融體系整體穩健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十分復雜,經濟金融平穩運行與隱憂風險並存。可以用一句話簡單概括我國金融的總體形勢,我國已經是金融大國,但還不是金融強國
從金融服務功能來看,金融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壯大,服務於居民生活的改善。就此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非常迅速,但是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在服務功能方面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村金融發展困境方面,各國都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而近年來我國雖然有所改觀,但是尚未從根本上實現金融支持的突破。另外,金融支持一直是各國居民獲得多方保障、大膽消費的基礎。而在我國,無論是金融性的保險、保障體系,還是消費金融的服務與創新,都還有所不足
們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
正確認識和處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對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麼,什麼是實體經濟?什麼是虛擬經濟呢?簡單說,實體經濟主要指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既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藝術、體育、信息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虛擬經濟就是貨幣金融活動,說通俗點,就是直接經營金錢的那一部分經濟,它不是直接靠生產和服務去掙錢,而是用錢生錢,如貨幣信貸、股票、債券、基金等。二者是什麼關系呢?打個比方,就是「皮」與「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方面,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是虛擬經濟存在的基礎,沒有相應實體經濟支撐的虛擬經濟很容易積累泡沫,一旦泡沫破裂,不僅虛擬經濟要崩盤,而且會牽連拖累實體經濟。另一方面,科學合理地發展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是有好處的。可以說,沒有納斯達克股市,就培養不出微軟、蘋果等一大批現代信息高科技企業。
當然,虛擬經濟不僅僅是金融,但與金融有很大關系。「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枯則金融亡。」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是金融的宗旨。我們總結美國、歐洲金融危機的教訓,就能看出來,他們主要是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金融的問題,另一個是政府財政的問題。金融問題主要表現之一就是,金融沒有服務好實體經濟,越來越獨立,以自我為中心,自我膨脹,在虛擬經濟中自我循環。當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背離達到一定程度時,不僅會產生金融危機,而且會損害實體經濟。
虛擬經濟為支撐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要看到,近些年,我國也出現了「脫實向虛」的苗頭。一方面,大量信貸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循環,造成金融體系資金過剩,實體經濟卻資金難求,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另一方面,大量資金囤積在投機領域,追求一夜暴富,損害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吸引了全民目光,成為社會資金的重要投資領域。另外,從黃花梨木、普洱茶、大蒜、姜、中葯材等普通商品到古董、字畫等藝術品,隨便賦予一個概念,其價格都會出現飆升,投機盛行。這一系列問題都來自於金融和實體經濟關系的扭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完善金融體系的功能,這就需要從深入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觀念入手。
對於我國來說,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背後,實際上隱含了以下幾方面重要問題。
第一,在微觀層面上,是強調滿足非金融企業和居民的合理金融需求,使多數微觀主體充分享受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成果。由此來看,衡量金融是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就是能否為那些最需要金融資源的主體提供了支持。就企業來看,小微企業與解決就業相關,農業企業與農業現代化相關,新技術企業與生產率提高相關,而它們又都是極易面臨金融短缺的主體,因此理應是落實金融服務功能的著力點。就居民來看,與其「衣食住行」相關的消費和投資行為,都離不開金融支持,但在我國金融體系服務對象里,對其重視程度卻一直弱於企業。
因此,金融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必須抓住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抓住最需要金融支持,但又得不到足夠資金保障的部門和主體。最為重要的,就是通過發展地方小型金融機構、新型金融產品、場外資本市場等,來解決小企業融資難;通過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農村金融組織,來解決農村金融的「失血」;通過發展消費金融,創新面向個人的財富管理,來促進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和消費升級等。
第二,在宏觀層面上,是有利於實體部門規模和結構的完善。換句話說,如果現有實體經濟結構存在缺陷,那麼金融部門不應強化這種矛盾,否則就是金融市場功能出現了問題。從總需求角度看,當前,過高的儲蓄與投資,最終消費中的居民消費不足,都是改變我國結構失衡的重點,因此也應是金融服務的落腳點。從總供給角度看,產業結構的核心矛盾,應該是三次產業內部的低效擴張,而不僅是之間的替代問題,即高端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都嚴重不足。如果不能認清金融支持的路徑,那麼就只會加重現有經濟矛盾。
因此,金融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必須有效服務於中央所強調的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一方面,不僅通過發展綠色金融,來應對傳統工業化道路中面臨的「高污染、高能耗」,引導和支持綠色製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發展科技金融來促進技術進步和發展,通過發展新型信貸產品、創業板市場、風險投資基金等,為科技融資提供持續的支持。同時-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因此,金融不僅要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穩定的中長期資金,而且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房地產等領域,而要關注「以人為本」的金融模式,重視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等。
第三,從金融部門內部來看,則是避免內部結構失衡和金融創新的失控。一方面,所謂「己不正難以正人」,如果金融部門內部效率低下,金融機構與市場體系不完善,金融產品與服務嚴重落後,那麼也談不上服務實體經濟,引導經濟優化。因此,促進金融市場、機構、產品等基本要素的完善,自然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判斷金融創新失控與否,無非就是分析這種活動是否距離實體部門的金融需求太遠,或者是否帶來不可控的額外金融風險,以及是否會扭曲微觀主體的行為。就此而言,雖然說我國面臨的仍是金融創新不足,但也必須避免把推動創新成為金融部門追求超額利潤的幌子。
因此,金融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方面必須堅決推動金融創新,努力使得金融業更具有改革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必須始終以金融業的服務對象為落腳點,防止出現一些過分脫離實體的金融創新「游戲」,使金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四,從金融部門與實體部門之間關系看,要解決好二者之間的分配問題。從歷史上看,影響備國持續穩定的最終因素,還是要歸為分配失衡。之所以有人開始把金融部門與實體部門對立起來,也是這個原因。譬如,所謂「銀行高利潤」背後,其實也是兩大部門出現了分配矛盾。總之,金融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方面要注意避免對金融機構進行行政性.的干預,防止為了片面追求服務實體經濟,而把實體部門的風險轉移到金融部門。另一方面,則需始終注意金融產業與實體產業的發展次序,尤其是在當前各地方都高舉金融大旗的情況下,要認識到,如果把金融手段當作發展目標,則金融最終也會成為「一場游戲一場夢」。
三、民生金融怎麼建
我國現有金融體系尚未充分滿足公眾的各類金融需求,今後應該更加註重「以民為本」,充分發揮金融在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積極作用,讓急需用錢的小微企業和個人能夠順利貸到款,讓閑置的民間資金有合適的地方去。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和終極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近期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由此來看,所謂民生金融,就是以促進民生為核心目標的金融發展模式,意味著金融體系發展由更重視支持生產層面,轉向更重視滿足居民的合理金融需求;由過去更加重視服務大企業,轉向更關注與就業相關性更大的小企業;由「高高在上」的正規金融體系為主,轉向充分關注和運用「民間金融」,「草根金融」的作用。
1.金融改革應「以民為本」
當前,國內金融改革不斷加快,但從根本上看,現有金融體系尚未充分滿足公眾的各類金融需求,改革重點應該更關注「以民為本」,包括如何更好地支持和保護個人金融消費者與投資者。國務院前不久提出要「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也強調要「健全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政策體系」,就是金融改革發展「以民為本」的體觀。
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創新,但迄今為止,對金融創新的討論更多還是集中在宏觀層面,而對個人的影響則關注不足。從長遠來看,新的金融工具、技術、規則的出現只是過程而非目的,最終是要通過金融運行效率的提高,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換句話說,民生為上的改革發展,要求金融創新同樣關注「以民為本」。可以看到,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體中,金融創新往往由金融機構主導,同時推進面向企業和個人的新產品和服務。對個人的產品與服務創新,深刻地改變了西方人的財富觀念,投資和消費模式也不斷完善,最終帶來普遍的福利增進。
金融改革與創新的「雙刃劍」效應已為人們所認識,在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衡量金融創新合適與否的標准,首先應該是能否服務於實體經濟,是否有利於居民最終福利的改善,而不僅是對金融行業自身有益。在實踐中,「以民為本」的金融改革應該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金融改革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當前金融市場的一大頑疾,就是個人投資工具與產品的嚴重缺乏,這使多數人除了銀行存款外,找不到更好的風險收益合理的投資渠道,不僅使資金使用效率低,而且妨礙了個人財富增長。一方面,伴隨著老齡化、城鎮化、通貨膨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居民產生更加復雜的投資與財富管理需求,迫切希望更好地運用金融手段,來抵禦風險、增加財產性收入或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從民間資本的供給角度來看,伴隨著財富在民間積累,由於正規金融體系提供的投資產品有限,更多的逐利資金便到處尋求出路,既形成了繁榮的民間金融,又造成許多資產與商品投機泡沫,近期的黃金搶購熱潮,就反映了這種投資需求與金融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目前,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各類財富管理產品,往往更多被金融機構作為表外業務的規避渠道,以及傳統資產負債業務的補充,尚未真正轉變為客戶導向的財富管理模式,紮根本土的創新力有所不足。將來除了要開發多元化的、符合國內投資者習慣的產品,還要注意現有業務要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地展開,而不是僅僅對富裕人群。
第二,金融改革要面向消費者。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已經逐漸進入向後工業社會過渡的階段,經濟發展在緩慢地由「投資型」向「消費型」轉換,金融模式也同樣從「生產型金融」向「消費型金融」發展,因此,必須促進面向消費者的金融創新。當前國內居民消費增長緩慢,不得不說金融創新不足是重要原因。金融創新的最大作用在於能釋放個人消費潛力。住宅、汽車能夠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行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兩個領域的金融創新比較活躍,客觀上拉動了消費。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貸款買車,就有零利率、零首付等各種金融方案。消費金融的改革創新,旨在使居民突破收入約束,增強消費融資能力。對此,除了繼續推動銀行消費信貸的發展外,其他非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保險和擔保的風險分散保障等,都是消費金融改革的著力點。
第三,金融改革還要滿足為居民服務的便利性。例如,對商業銀行來說,要創新服務理念,諸如收費的「霸王條款」、業務出錯拒絕認賬、限時服務不了了之等現象需要扭轉。還要使個人與銀行打交道更容易,如網上銀行、結算匯款等業務要更適合普通人操作等。同時,網路支付工具和模式也在深刻改變著傳統金融運營體系,使得金融市場更加重視個體自由選擇,由此金融業不僅要適應新技術的革命,更需要構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全新理念。當然,「以民為本」的金融改革,還要體現某些政策性金融特徵,避免走向完全市場化的極端,包括小微企業、住房保障、農村等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的金融支持領域。
2.重點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的難題,在我國由於政策保障和金融支持體系不完善,變得更為嚴重。考慮到小微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主要載體,也是草根經濟活力的源泉,政府理應對此有所著力。雖然近年來對小微企業融資更加重視,但還有所不足,未來應該繼續從幾方面著手。
第一,完善法律法規,理順政策體系。應該盡快在中央層面上設立中小企業金融政策的協調部門,出台與中小企業金融相關的法律,創新針對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的監管機制,增加鼓勵中小企業金融活動的政策措施,這些都是改革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盡快實現中小企業法律體系專業化與專門化,並可考慮在經濟案件審理與執行層面設立快速通道,盡快制定《中小企業擔保法》、《中小企業融資法》等法律,使中小企業的各種融資渠道都有法可依。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制建設。
第二,促進金融機構的創新。首先,包括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內,對於解決融資難,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通常會發揮較大的作用,今後在較長時期內仍需要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其次,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在支持中小企業的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中,作為獨立法人的中小企業銀行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國也應逐步允許發展作為獨立法人的中小企業銀行,並且構建相關的制度和政策體系,從而真正出現戰略經營目標與中小企業發展完全一致的金融機構。最後,積極發展各類准金融機構,充分利用民間資本與民間金融資源,使得小微企業更加規范有效地利用民間資金。
第三,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包括銀行業的信貸產品創新、資本市場的金融產品創新等。比如廣西農村信用社根據小微企業融資「短、小、頻、急」和缺少有效抵押擔保等特點,為小微企業量身定製信貸產品,推出了林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塗使用權抵押或質押貸款等信貸產品,提高了小微企業資產利用率,緩解了小微企業用錢的「燃眉之急」。
3.民間金融要到「陽光下」
發展民生金融,必須解決一直困擾金融體系的民間資本與民間金融問題。我國的民間資本具有典型的兩面性。從其積極方面來看,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一是支撐了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二是支持了我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的發展;三是對金融體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四是對「三農」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從其消極方面來看,最為典型的有兩點。一是由於民間金融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這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蘊含了一定的風險,並且由於其沒有納入到金融監管體系中,這種風險的積累是難以控制的。二是民間金融中的「黑色」部分,包括各類帶有欺詐性或高風險的金融活動,一旦發生問題就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並且影響社會安定。
為了更好地使民間資本對經濟社會發揮正面作用,應該從多方面著手加以改革。
第一,完善民間資本面臨的制度環境。一方面,盡快出台《放貸人條條例》和規范私募基金發展的法律;另一方面,通過相關法律的修訂來明確非法集資等模糊的概念。例如,在美國正是由於有《貸款真實性法案》、《存款真實生法案》、《廣告真實性法案》、《公平信貸法案》、《電子信貸轉移法案》、《平等信貸機會借貸利率上限管理制度比較法案》、《社區再投資法案》、《公平收債法案》等眾多法律的約束,民間資本才能相對健康地自由運作。
第二,疏通民間資本融資渠道。一是疏通民間資本的間接融資渠道。目前推進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改革,還有社區銀行等,都可充分吸收民間資本。實際上,我國需要大量的這類小型金融機構,來滿足縣域以下不同層次、規模、地域的資金需求。二是疏通民間資本的直接融資渠道。例如,私募基金走向陽光已指日可待,其他如債券、產權交易市場等也應進一步開放。通過引導支持民間直接金融創新,使大量過剩的民間資金更易找到用武之地。
此外,還應當為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實業投資機會,如戰略新興產業和各類帶有壟斷性的行業。還要加快基礎金融產品創新,為民間資本提供風險可控的金融投資機會,防止其在大宗商品、房地產和有限的金融資產中進行無序投機。還要支持民間資本「走出去」,鼓勵他們在全球進行資產配置,並且有效地與國家戰略利益結合起來。
四、金融風險怎麼控
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金融風險突發性強、波及面廣、危害性大。我們要把防範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生命線,積極穩妥化解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防範風險是金融業永恆的主題。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比如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就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危機。
回顧歷史,金融風險爆發所導致的危機,大體上可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在古代社會,金融風險所導致的危機通常是貨幣危機,並往往會轉化為政治危機。例如,西漢末期王莽取得政權後,屢次改變貨幣制度,不僅打擊了大地主和商人,也給平民帶來重大損失,成為其政權崩潰的重要原因。而在古羅馬黃金本位時代,黃金的供不應求,使羅馬暴君尼祿採取貨幣貶值方式,用同量金屬鑄成更多貨幣,此後國家逐漸走下坡路。貨幣大幅貶值確實有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隱性金融風險造成非爆發式危機的結果。進入工業革命之後,隨著現代金融產品、機構的迅速發展,金融危機也更加多元化,很多情況下表現的是包括貨幣、債務、銀行在內的綜合危機。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金融風險突發性強、波及面廣、危害性大,如果處理不好,小風險會釀成大風險,區域性風險會釀成系統性風險,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關乎金融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必須時刻綳緊這根弦。
我國政府和監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金融風險控制。201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強調: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系統性風險是全局性、整體性風險,區域性風險是局部的、某個地區可能產生的風險,在一定條件下兩者可能發生轉化。區域性風險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和防範,就可能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演變成系統性風險。相對於系統性風險,區域性風險是系統性風險的具體化,隨著風險的轉移和擴散,區域性風險可隨時演變成系統性風險。
從根本上看,當前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與危機的挑戰,主要源於三大方面。
第一,經濟下行帶來的風險。過去多年我國金融業取得良好的業績,主要是依託本世紀初以來經濟的健康高速增長,還尚未經歷一次真正的經濟衰退沖擊。但是我們看到,過去我國經濟跨越式增長體現了後發優勢,但對於當前龐大的巨型經濟體來說,過快的增長顯然難以持續。因為,在勞動力成本上升、重要資源稀缺性程度凸顯的背景下,這樣的高速增長顯然難以為繼。一旦經濟增速不斷下滑,就會影響到企業利潤增長,進而對銀行業為代表的我國金融業也產生負面沖擊,從而帶來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此,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經濟過於求快的背後,反映了政府業績考核的導向、地方經濟的競爭推動等諸多因素,節奏要主動慢下來也非一日之功,但盡快加以改革和調整,才能迎來並適應健康的增長「慢」時代。而從金融角度來看,則要加快業務模式轉型,從靠規模「吃飯」轉向靠核心競爭力、服務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提前做好「勒緊褲腰帶」的准備。
第二,金融改革創新帶來的風險。金融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利用風險,改善人們的生活,風險存在並不意味著金融危機一定會產生。在金融創新成為風險積累的主要途徑下,建立多層次防火牆,避免風險積累和全面支付危機爆發,是我們面臨的考驗。
對此,我們應該做到大膽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結合。要深刻認識金融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因此應不斷推進金融發展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積極開發適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市場上的新機構、新產品、新服務等,堅持以開放促發展,以創新求提升。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加快金融發展與強化金融監管的關系,通過優化金融監管來防範風險隱患,努力做到「促發展」和「防風險」相統一,不斷提高我國的金融競爭力,推進其安全穩健發展。
第三,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的轉移。金融風險與危機的發生,很多是源於金融體系之外的因素。例如,在歷次重大的金融危機中,許多國家由於政府財政存在脆弱性,往往會更容易受到危機影響。而近年來的歐洲部分國家的主權債務出現問題,使得人們更加關注財政可持續性。多數情況下,財政可持續性都強調政府債務清償能力,如果一國政府的債務可持續性出現問題,則很可能激發相應的財政金融風險。
實際上,中央強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抓緊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正是著眼於此。我國的政府債務負擔,尤其是地方隱性負債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影響經濟金融穩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行債券。根據現有法律,地方政府是沒有發債權的。為有效化解地方財政風險,尋找新的地方政府舉債路徑,我國對地方政府發債模式進行了探索。2009年,根據《預演算法》特別條款規定,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開始代理各地方政府發債。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二是平台融資。包括城投債、基建信託等方式。
與其他國家比,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並不高,債務風險尚在可控范圍之內,不應過度放大風險。但考慮到地方政府財政和債務透明度不高,很多隱性債務難以統計,加之地方GDP的水分,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財政的償債風險,因此也不能忽視。
當前地方債務風險主要表現為這幾方面:一是軟預算約束將給地方政府舉借債務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並最終轉嫁給中央政府。二是地方政府可能逐漸出現「收不抵支」。三是地方稅制體系和地方債券融資模式尚未充分健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持續融資缺乏有效的「正門」只能更多地依靠各種「旁門」,這就會使得隱性負債的膨脹成為可能,其中的潛在風險不言而喻。四是在面臨較大資金壓力情況下,地方政府會通過行政壓力、獎勵激勵等多種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尤其是地方銀行的信貸資金流向各類建設項目,而不是國家所希望的方向。
對地方債務的困局,應該從多方面入手解決。
一方面,把治理整頓地方融資平台作為重中之重。雖然目前源於平台貸款的短期風險相對可控,但是,一方面,隨著更多的平台貸款逐漸到期,經濟形勢和財政收入狀況卻影響地方償付能力,使平台貸款風險對銀行的潛在影響仍不容忽視;另一方面,雖然平台融資開始更多依靠金融市場,但在銀行仍是市場最大承銷者和買方的背景下,許多風險依然會向銀行轉移,因此需要治理整頓。例如,盡快推動包括《預演算法》在內的相關制度完善,推動市政債券的改革,建立地方財政的償債基金,促進地方政府融資的規范化發展。再如,要促使其融資平台負債從信貸化逐漸轉向債券化。
另一方面,從根本上看,要防止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轉移,需要推動政府投融資的市場化。未來,我們的城鎮化和工業化之路,將由規模擴張變為更加重視質量。這樣,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在變窄,政府投資的效率也在降低。今後,一方面加強規劃,逐漸減少政府直接投融資行為;另一面推動相關領域進一步向民間資本放開,以市場力量來解決政府投融資難題,從而從源頭上減少政府投資責任帶來的負債;中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什麼是 完全市場化的公司債券
1.轉變證券市場的發展戰略,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額度,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
(1)理順股票、國債和企業債券三者的關系,明確企業債券的主體地位。就靜態而言,股票、國債與企業債券三個市場所吸納的資金量的確表現為此消彼長相互替代。然而從動態和結構看,三者則呈現出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近期我國債券的發行,特別是上市公司的融資債券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可轉換債券發行,有助於減輕股市擴容的壓力。因此,在證券市場發展指導思想上,不應當簡單化地把企業債券同股票、國債對立起來。
(2) 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額度,滿足一些經營優良的大企業的發展需求。目前我國已具備了對企業債券的巨大需求,但由於大力發行企業債券的系列配套條件還需要在發展中逐漸完善,我國可以採取逐漸擴大規模的辦法,最後取消債券發行的額度控制。在企業債券發行額度的結構控制上,我國一方面應當繼續保持一些國有重點企業的發債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一部分額度給予一些經營業績優良、卻又資金短缺的民營企業。
2.明晰企業產權,嚴格發債主體,提高企業信譽
要構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債券市場,最根本的是要對企業產權進行改革。從根本上說,產權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出真正的所有者或理性的市場主體。企業一旦改造成為真正能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求發展的法人實體或法律地位獨立、行為自主、責任自負的市場主體,也就自然成為企業債券市場上的主體,必然擁有真正的籌資自主權,企業債券的發行必然是企業自主選擇的結果。企業產權明晰,擁有獨立的財產,企業根據市場的供求,基於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逐步發展企業債券的規模,成為真正的合格的發行主體,接受市場和投資者的合理約束和監督,在真正市場風險和回報的環境中運作,並確保債券的到期償還。同時,要建立企業債券市場的准入機制,不具備發行條件的企業,堅決不能進入企業債券市場。這樣明晰企業產權,嚴格發債主體,就可以過濾掉一大批不合格的企業進入債券市場,這對於提高企業信譽,重建企業債券形象,樹立投資者信心和規范舉債企業的行為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3.對企業債券的發行市場進行配套改革
(1)建立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基準利率,使發行利率市場化。利率是企業債券發行流通的核心問題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對債券市場供求關系起著決定作用。因此,發展企業債券市場要求建立我國的人民幣基準利率,理順資金市場價格,實現利率市場化。市場經濟的發展經驗證明,在眾多的金融產品中,能擔負起人民幣基準利率重任的只能是國債產品。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國債市場,盡快實現國債發行利率的市場化,豐富國債期限結構,增強國債利率的基礎參考作用,使企業債券發行利率的制定不再比照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而是以同期限國債的收益率為基準利率,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包括債券收益率在內的利率市場化。
(2)建立科學的企業債券定價體系。高風險、高回報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法則。根據這個法則,投資者要想獲得高的投資額,就要承擔高的風險。企業要想以較低的成本融入資金,就得有較高的信譽。因為不同信譽級別的企業融入資金所支付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如果說AA級企業的融資成本為同期國債收率(基準利率)上加30個基本點,CCC級企業斥應該加上200~300 個基本點。正因為不同信用級別的籌資者的成本不一樣,這在客觀上迫使企業改變經營機制提高自身信譽和信用級別,並在投資者群體中樹立良好形象。
(3) 發行方式創新,發行規模化,降低發行成本。由於我國企業債券流通性差,企業信用級別低或者券商自身銷售渠道不暢等原因,歷年來我國企業債券的銷售狀況不佳(這兩年略有改觀)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進行發行方式的創新。一是採取利率招標的方式,使企業能選擇發行成本較低而發行效率最高的券商,直接降低企業籌資成本; 二是發行規模化,管理層應適當加大中央債券的額度,鼓勵增加單個發行體的發行量,企業債券上網發行,擴大無紙化債券的比重。
(4) 積極推行企業債券的新品種。品種單一,投資者選擇餘地小,這也是我國債券市場、尤其是交易市場發展緩慢的重要結症之一。因此,應研究開發,適時推出一些新品種,如上市公司或准備上市的公司可發行可轉換債券;外向型公司可適當發行外幣債券;此外,還可推出貼現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可贖回債券和收益債券等,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4.積極培育企業債券的流通市場,提高企業債券的流動性
我國的企業債券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只發行,無交易, 的狀態,尤其是地方企業債券。由於企業債券交易呆滯,流通性差,加大了投資者對其的風險預期, 到期兌現要求增加,使債券的滾動發行更加困難。因此,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的當務之急,是解決企業債券的流通問題。
(1)發展企業債券的二級市場。二級市場是債券市場的生命線,如果一個市場只有一級市場而無二級市場,那麼這個市場就不可能壯大,因此,要建立一個活躍、高效的企業債券二級市場,為一級市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配合利率市場化改革,增加企業債券的上市品種,逐步放開企業債券轉讓流通價格,使債券在持有期間能合理流動和直接變現,從而推動債券發行市場的健康發展。
(2)建立企業債券的場外交易市場。從一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企業債券二級市場由場內交易市場和場上交易券商櫃台交易市場並列構成,其中多數國家以場外市場為主。針對我國目前場外交易市場相對薄弱,應重點考慮發展場外市場。
(3)建立統一的債券登記、保管和清算中心。從各國發展經驗看,金融市場越來越依賴於以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手段為技術支持的支付系統和證券結算系統。我國要發展證券市場,就應建立全國統一的債券保管和清算中心,只有這樣,才可能使我國的債券市場上一個台階。
5. 培育企業債券的機構投資者隊伍機構投資者具有專業知識,能夠對投資工具的好壞作出自己的判斷,不易出現跟風行為,這對於市場的平穩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機構投資者可以自己的風險嗜好進行資產組合,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機構投資者有一套內部和外部制約機制,投資行為比較規范;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和壯大有利於二級市場的繁榮。因此,要使我國證券市場走向規范和成熟,就必須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確切地說,就是要大力發展各式各樣的投資基金,(目前我國投資基金己開始起步) 如證券投資基金、國債基金、股票基金、企業債券基金、混合型基金、保險基金等,以滿足各個階層、各種風險嗜好的投資者的需要。同時,機構投資者隊伍發展起來後,由於在市場上進行操作的是以專業人士為主,因此,證券市場的發展就會更加平穩和規范。
6.建立企業債券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政府監督建立和完善與企業債券相關的各項法律制度,加強監管是促進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管理層應當在相關證券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企業債券發行的法律法規,從而規范企業債券市場與交易市場的運作。同時,由債券主管部門對我國的企業債券市場建立一個有力監管體系也是當務之急的。
(1)完善企業債券的信用評級制度,樹立中介機構信譽。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標志著債券本身的信任程度和企業的償債能力。把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公開披露出來,有利於投資者識別和判斷。債券評級由專門的中介機構評級公司進行。要建立一個被廣大投資者信任的評價機構,就必須建立一套嚴格的對中介機構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規,使信用評級機構對自己的評定結果負責。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借鑒國際上通行的信用評級辦法制定一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國家標准,這樣可防止信用等級極差的企業債券進入市場,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一個選擇投資產品的參考。
(2) 完善企業債券的擔保制度。強化企業債券擔保制度,開展資產抵押、不可撤銷或負連帶責任等多種擔保形式,擔保不落實或虛假擔保的一律不予批准發行債券,這是對防範企業債券違約的一項重要制度。擔保制度健全的關鍵在於對企業違約時處理抵押物的技術操作問題。西方國家的財團抵押方式值得借鑒。這一方式的特點是以企業特定的財產(例如容易變賣的產品、原料甚至機器設備等)為抵押標的,比較有利於操作。
(3)建立對債券持有人的利益保護機制。投資購買債券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有收益也有風險,爭取收益規避風險,是投資者的共同願望。因此,有必要在企業債券市場上建立起對債券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護機制,保障投資者債權的實現,使投資者保持對企業債券市場的信心。從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實際情況看,建立對債券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護機制,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是增強債券條款的約束力。這要求債券票面上不僅要規定兌付債券本金和利息的條款,而且在債券上或有關法律文件中,應當有兩項主要的契約條款,即同等優先清償權條款和限制抵押條款。二是建立企業受託人制度。在西方國家這一制度是為了解決人數眾多的特券人難以集中行使權利的問題而設立的,即由發債公司與信託公司簽訂協議,如前者不能到期兌付,則持券人將權力委託給信託公司,讓其統一行使抵押權以使投資者獲得本金。我國今後在企業債券發行中要逐漸引入並完善這一制度。
(4)建立企業的償債基金。發債企業為了保證到期還本付息具有足夠資金,耍建立償債基金制度,可以從每次銷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也可以從銀行存款中定期劃出一定金額,轉存到償債基金專戶中去,這樣日積月累,到期還本付息的資金就有保證。
(5)加強企業債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工作,完善公眾監督機制。企業債券兌付困難,企業債券信譽不佳,原因之一,是資金末按發債章程規定合理使用。從外部看,就是信息披露工作沒有做好。因此,要規范企業債卷市場的信息披露工作,完善公眾監督機制。
希望採納
6、國債分幾種哪種最好
最常見的4種國債:
1、無記名式國債
這類國債在票面上是不記載債權人姓名或單位名稱,因此無記名式國債不記名、不掛失,可以上市流通,購買手續也比較便捷。
也是因為不記名、不掛失,無記名式國債的安全性就不如其他類型的國債,因此建議,無記名式國債比較適合金融機構,或者一些投資意識較強的購買者。
2、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債券。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方便,到就近的銀行儲蓄網點就能購買,並且憑證式國債可以記名掛失,也可提前兌取;不能上市流通,也避免了市場風險。
它類似儲蓄,安全、方便、收益適中,是大爺大媽非常喜歡的理財產品,3月10號發行的憑證式國債需要到銀行現場購買,據說有很多大爺大媽凌三點就去排隊了,不知道大家都買到了沒?
3、記賬式國債
記帳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債券,沒有實物形態的票券,而是以電腦記賬方式記錄債權。記賬式國債可以上市交易,所以說想要買記賬式國債的小夥伴們,只要有個證券賬戶就可以購買和交易了。
記賬式國債因可上市交易,故流動性最好,不可提前兌取,但是可通過上市交易、低買高獲取資本利得。
4、電子儲蓄國債
也稱電子式國債,是互聯網時代我國創新發行的,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的儲蓄國債品種。電子儲蓄國債不記名、不掛失,不可流通,不可上市交易。
但是與傳統的儲蓄國債相比較,電子儲蓄國債的品種更豐富,購買更便捷,利率也更靈活,只要你開通網銀,開通國債賬戶,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買電子儲蓄國債了。
拓展資料: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發行債券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由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主要特點
國債是債的一種特殊形式,同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從法律關系主體來看
國債的債權人既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一般只能是國家。
從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看
國債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較多地體現了國家單方面的意志,盡管與其他財政法律關系相比,國債法律關系屬平等型法律關系,但與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則其體現出一定的隸屬性,這在國家內債法律關系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從法律關系實現來看
國債屬信用等級最高、安全性最好的債權債務關系。
從債務人角度來看
國債具有自願性、有償性、靈活性等特點。
從債權人角度
國債具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等特點。
按照不同的標准,國債可作如下分類:
按舉借債務方式不同,國債可分為國家債券和國家借款。
國家債券:是通過發行債券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債券是國家內債的主要形式,中國發行的國家債券主要有國庫券、國家經濟建設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
國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協議或合同,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借款是國家外債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際商業組織貸款等。
7、面對企業債事眾合天下如何處理?
眾合天下司主要運用國際精算模型,通過搭建債務鏈,對因負債陷入困境及陷入死局的企業或個人,採用閉合、對沖、置換、兌換等精算工具,進行債務的減少減除。通過債事生活服務踐行平台,在債務不平等的情況下,經過模型匹配令債事者擺脫債事纏身的煩惱,債事生活服務業是一個新生的服務業。
在多角債、多邊債、斷頭債、三角債的背景下產生的新型業態,是經國家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合法中介服務平台。
眾合天下既可減少減除三角債的煩惱,還可以減少法律上的糾纏,更可以避免因野蠻收債帶來的違法行為與過失、過度犯罪,為緩解社會矛盾、維護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保障健康的金融秩序與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
(7)三和化債創新擴展資料:
這種運用先進模型服務債事者的居間服務機構——債事生活服務行,本著既不碰錢也不碰賬的原則,讓債權人和債務人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運用先進模型減少減除債務。
以往的借貸等使用的是債務增量工具,導致的結果是債務的不斷增長,而債事生活服務行提供的是債務減量工具,結果是債務得到減少減除。這不僅一次是模式的創新,更是將債事的減少減除成為順便的事,從而幫助企業走出「負債死局」。
8、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 創新模式不斷出現
2018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03萬億,不良資產市場的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不良資產的市場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更迭,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司處收購不良資產,然後處置回收。對於銀行等機構或公司來說,可以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快速收回資金,投入到正常業務中;而對於AMC而言可以折價收購不良,處置資產回收資金後賺取一定價差。
在行業蛋糕變大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如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產融結合基金、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等創新模式不斷出現,拓展了不良資產處置途徑。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創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貸款余額在2018年末達到2.03
萬億元,較3季度末有所下降,減少68億元,但依舊處於近年來高位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從全年趨勢看,不良貸款率從年初開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75%;2季度不良貸款率升至1.86%,在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1.75%左右之後首次出現上升;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0.01個百分點至1.87%;4 季度,隨著國家一系列防風險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顯下降,為1.83%,仍處於近年高位。
商業銀行五級貸款方面,近兩年,正常類貸款佔比有小幅度提升,關注類貸款佔比則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類貸款佔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余額105.02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46 萬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
2011-2018年Q4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良資產供給角度看,夏雨認為,商業銀行三類貸款增速上,不良貸款增速開始抬頭,從2017年維持在12%附近,快速上漲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來不良資產包的形成或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保持較大的供給量。
從不良資產需求角度看,「4+2+N+銀行系」的不良資產市場格局基本確定,變數僅在「N」(民營未持牌資產管理機構)。隨著市場趨於飽和,未來不良資產經營機構的數量將保持在較慢的增長水平。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不斷創新
產公司可通過追償債務、租賃、轉讓、重組、資產置換、委託處置、債權轉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處置資產。
除了傳統的資產處置方式,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經營不良資產,通過債務重組、產融結合基金、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等創新方式積極參與運作,發現由於信息不對稱而暫時被低估價值的資產,並嫁接資本市場,提升其內在價值。例如,中國長城總裁、執行董事周禮耀曾表示:「面對新形勢,長城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已經主要從政策性時期的『三打』模式實現了向商業化的『三血』模式轉變。」
目前,許多處置方式都在由傳統模式向投行化思維轉變。馬賽在采訪中也提到處置不良資產的兩個行業理論:冰棍理論和劈柴理論,所謂冰棍理論——「處置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棍。冰棍在手裡時間長了,就融化了,不良資產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趕快處置,時間長了,就只剩下一根兒木棒了。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9、最近,聽別人說有消債公司可以直接消除債務。叫雲消債?靠譜嗎?有人
雲消債是真的,雲消債是深圳群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軟體,該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高新技術開發企業,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是深圳前海有名的企業咨詢、營銷策劃、網站建設、APP開發為一體的全新創新型公司和資源整合的平台。現有自主研發產品(雲消債),是利用互聯網+債務,將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務進行收集、整理、分類處理,通過對沖原理將債務消減消除。
平台為深陷債務危機中的個人、中小微企業,通過各級債務數據登記重構債務鏈條,利用專業金融杠桿工具加對沖原理,搭建債務消減消除、債權變現、重組並購的互聯網服務平台。通過債務對沖匹配系統和專業化的獨立服務方案,快速解決個人和中小企業的債務問題。利用手機便捷操作即可放大債務人償還能力,以小錢還大債,消債時間短(當日即可消債),打破債務死局,盤活呆壞死帳,變債務為資源,實現逆向融資。
更重要的是,「雲消債」APP打破了幾千年的傳統還債模式,其顛覆性思維和方案在於沒錢也能還債!可以說,「雲消債」以創新思維的模式,專業求索的團隊,助力中國的社會和諧,讓債事雙方都可以從中獲益,徹底打通已經斷掉的經濟脈絡,重新加快了中國經濟的流通。
「雲消債」真正實現了讓債事雙方互相信任、重建關系的紐帶作用,讓要債成為簡單的日常,讓重復借款成為充滿信任的人際往來。在「雲消債」面前,一切債務都將成為成就債事雙方事業的新起點,在這里,每個債事者都將獲得新生!
「群魚債事運轉生態圈」的架構和完善不僅能夠實現幫助債務人債務償還、幫助債權人債權變現,還能夠利用注冊賬戶的優勢進行線下生活消費、線上購物、獲得收益、項目合作、資產重組、資源共享、解決現金流緊缺、幫助企業「三去一補一降」等行為,從而構建起完善的債事服務系統。
這預示著以後群魚科技不僅在解決企業和個人高負債方面是專家,在針對企業現金流短缺、企業盈利低下和成本偏高、去庫存難等問題的解決也能提供完善的生態系統,群魚科技通過打通企業間的發展脈絡,促進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塑造共贏發展的良好生態。
10、什麼叫非標融資?
非標融資全稱叫非標准債券融資。
非標准債券融資:企業的融資行為按資金的類別可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債務融資)標准化債權資產,指有公開上市交易的債權性金融產品。
中國的債權性金融工具有兩個公開交易的市場:銀行間市場和滬深交易所市場。在這兩個市場上上市交易的債權性證券,屬於公開上市的標准化證券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指未公開上市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如信託貸款等。
比起標准化債券資產,這類資產一般不公開發行,風險較高,流動性也低,缺乏標准化的證券特徵,但名義收益率會高很多。
(10)三和化債創新擴展資料:非標融資注意事項:
1、並非所有非標都會公開公布融資方,因而我們最後只提取了1990個有效的產品的數據,換言之大概只有20%的產品公布了融資方信息。
2、用益信託的口徑也並不是完整的,用益信託數據信託口徑下不到3萬億,信託業協會融資類4.4萬億,因而有大概1.5萬億,大概三分之一的數據缺失。
3、並非所有非標都是以產品形式出現,因而會有大量數據丟失。
4、個別分省份行業樣本較少,收益率可能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建議只參考非標數量多的省份、行業統計數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標准化債權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