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有哪些創新
1、面對疫情,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應有哪些模式的創新?
策略一:組織模式及時調整並准備。
重新進行組織結構再造,組織模式設計,建立適應任務環境變化多端的組織形式,引入必要的柔性組織模式,新的分授權體制,高效的新組織關系,最終適應,品種多,批量少的新市場經濟形勢。而不是繼續單一的科層組織結構模式。
策略二:建立分層分類的人力資源工作模式,引入多種用工形式適應變動業務。
建議企業結合未來重新打造新的業務價值鏈,實現業績增值或者高價值,進行工作再分析(工作量評估與工作再分解),合並及調整新崗位,新部門,對重要的部門進行重點建設,對非重要的部門進行人力資源調整或者再造。
例如:有很多企業的本身長期內部管理規范、流程、職責等並不健全,在以往的工作中,由於中小企業往往更重視對外經營,在內部管理上流程復雜、沒有經過梳理,或是職責重疊,缺少規范。職能人員冗員嚴重,因此可以將人才按照價值鏈進行分類,對不同等級價值鏈及能力的人才採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引入多種方式,例如:小時工制的普及,職能業務外包策略,非核心業務參股外包策略,定崗定編再設計等。在這方面,華恆智信研發的人才分類及評價標准體系,可以在本次改革中,為各類中小型企業提供幫助。
策略三:及時建立新的薪酬模式,留住骨幹與核心人次。
2、目前有哪些做得比較好的疫情防控智能方案?
個人感覺亞略特弄的東西還是值你瞅一瞅的,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他們推出了好幾個智能化抗疫產品和解決的辦法。對於這期間「戴口罩」和臉部大面積遮擋的人群,可實現遠距離精 准測溫,並通過人臉識別快速確定人員身份,這個很棒哈!還可以自動識別並預警提示「未戴口罩」以及「疑似發熱人員「。按照我掌握的信息,他們單個AI人臉識別測溫設備每分鍾可檢測30人,這樣的效率可以說是大大減輕了一線人員的壓力啊,對比於人工檢測,這個還是更准一點的
3、像鍾南山這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作出積極貢獻的有哪些?
1、廣州中醫葯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
病人在哪,中醫人的戰場就在哪。
4月20號,是最後一批援鄂隊員凱旋的日子,張忠德在結束醫院的歡迎儀式後,就迫不及待地趕到了葉欣烈士的雕像跟前。他說:「老戰友,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次我們醫院參加援鄂的88名隊員零感染,我把他們一個不少的、全都帶回來了。」說完這句話,他忍不住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17年前,張忠德跟葉欣護士長在救治「非典」患者時都被感染。那時他不分晝夜劇烈地咳嗽,像被人按在水裡無法呼吸。每天在死亡線上掙扎。在ICU一個月,當張忠德艱難地擺脫了死亡,卻聽到了葉欣犧牲的消息。
為此,張忠德悲痛萬分,一整天滴水未進,眼淚不停地流。「這里危險,讓我來」,葉欣說的這句話一直在耳邊回響。也是從那一刻開始,張忠德就暗下決心:「我要好好活著,完成護士長未竟的事業!」
今年,當張忠德作為國家中醫葯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除夕趕往武漢,不少朋友問:「你都已經死過一回了,這把年紀幹嘛還冒這個險?」
張忠德回答,年紀大了,信仰不能變,病人在哪,中醫人的戰場就在哪!
2、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
這個仗我們越打越從容。
「院長,結果出來了,兩例都是陽性!」1月14日清晨6時,深圳三院院長劉磊被手機鈴聲驚醒。那時,全國還都沒有湖北以外的病例報告。春運就要到了,深圳有1000多萬流動人口,在深圳的湖北人180萬,有專家研判,深圳將成為全國最危險的城市之一。
劉磊說, 1月下旬,醫院每天都會收治幾十名患者,最高峰的時候,一天收治60名。 「戰區」一天天擴大,從一層樓,到一個病區,再到一棟樓,最後深圳三院都成了「疫區」。
形勢嚴峻,劉磊最擔心兩個問題:一怕患者病亡,二怕醫務人員倒下。因此,他要求,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醫務人員,一個都不能倒。
同時,省衛健委領導、鍾南山院士和省專家團隊及時趕來,深圳市委、市政府給了史上最強的ICU隊伍、充足的物資准備,短短兩天,就集齊了60台呼吸機,5台ECMO。
世衛組織專家到深圳三院調研時驚嘆地說:「整個歐洲都沒有一家醫院有這樣充足的設備。如果我得了新冠肺炎,一定要來中國這家醫院治療!」
「這個仗我們是越打越有底氣,越打越從容!」劉磊說,醫院科研團隊開拓創新,夜以繼日地開展科研「攻關」,戰果顯赫:在全國率先從患者糞便中檢測出病毒RNA,提出存在「糞口傳播」。
全球首次在冷凍電鏡下觀察到新冠病毒真實形貌;並與清華大學合作,成功分離出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等。
深圳三院先後制定了5個「深圳版」的臨床診療方案,並與全國及多國分享,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深圳智慧」。
鍾南山院士這樣評價:「深圳三院對新的東西比較敏感,而且敢於試驗、勇於觀察,值得學習!」
3、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書記朱宏:
「請把我們派到最需要的地方!」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1月23號武漢封城。作為衛生戰線的老兵、流行病學博士,朱宏立即召開醫院黨委會,向全院醫務人員發出倡議。
17年前到小湯山抗擊非典的24名隊員寫下請戰書,按下紅手印,發出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誓言。請戰書迅速傳遍全國,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的鬥志。
2月10日,朱宏帶隊奔赴荊州。他向前方指揮部請戰,前往洪湖:「南方醫院前身是部隊醫院,善打攻堅戰,敢啃硬骨頭,請把我們派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荊州洪湖市,他們不到1天完成了重症病房改造,1天半完成了新CT的轉運安裝,2天搭建了核酸檢測平台,3天搭建了新冠肺炎專病大數據平台和居民健康信息上報微信平台,實現了健康閉環管理,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
一開始,醫療防護物資急缺,N95口罩只夠戴3天,朱宏急得睡不著覺。情急之下,他放了一個空紙箱在走廊上,把臨行前兒子塞給他的一大盒N95口罩放了進去,號召黨員帶頭捐出自帶的口罩,優先給臨床一線使用。
第二天,箱子里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口罩。心頭一熱,眼眶濕潤,一個個承載著親人牽掛的口罩,解了燃眉之急。
3月19號,南方醫院正式撤離洪湖。一大早,老百姓就自發從四面八方趕來,從醫療隊駐地到高速路口,沿途十幾公里,全是依依送別的群眾。一位老大爺拉著朱宏的手說:「謝謝你們,你們是黨中央、是總書記派來的救星啊。」
朱宏含著淚說:我們不是救星,我們也是洪湖兒女。
4、廣州市白雲區黃石街組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謝達賢:
守好社區門,就是守好一座城。
廣州有11個區2740個社區,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了2200萬。疫情防控對社區工作者是一場最嚴峻的挑戰。如何守好社區門?廣州市白雲區黃石街組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團工委副書記謝達賢分享了三個故事。
黃石街轄區內生活著45萬人,外來人口超過三分之二,特別是城中村,小街小巷多,人員密集,需要大量的人員值守。應該怎樣設崗布防?謝達賢和同事們擬定了設崗初步方案,逐一實地查驗,最後確定了72個崗點,一天內就走了3萬多步。
春節假期,他把社區黨員組成29支黨員突擊隊,並發動「雙報到黨員」 參與值守。在廣州的疫情防控中,有超過17萬名黨員下沉社區,6500多支黨員突擊隊、先鋒隊、服務隊沖鋒在前,築起了一個個牢不可破的社區防控堡壘。
今年春節前,在正常的人員流動中,黃石街道有幾個人遞交了離職報告。但大年初二,遞交離職申請的工作人員也全都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為了讓社區安全多一分保障,他們主動將離職延後了三個多月。
6月份,一對剛從國外回來的母女被安排在隔離酒店進行健康醫學觀察。在入住的第二天,母親就因常規病毒感染需要住院治療。6歲的小女孩,媽媽不在身邊,可怎麼辦?
謝達賢站起來,號召同事們當起了小女孩的「臨時爸爸媽媽」。社區工作者們分成了4個班,輪流照顧小女孩,24小時全程陪護,一刻也不離開,直到第三天她的母親出院。
類似這樣的故事,每天都會在社區發生。身為社區基層幹部,謝達賢深深懂得,守好社區門,就是守好一座城。
4、短期內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在這個建設過程中,你感知到了哪些創新?
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是在疫情爆發的緊急情況下修建的應急臨時醫院,從開工到建成運營僅僅用了十餘天時間,是我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成就的展現。
在疫情被控制住以後,火神山和雷神山收治的感染者逐漸康復出院,現在醫院已經休艙不再運營了,這兩個醫院的閉院也說明了我國的抗疫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已經不再運營了。首先因為是應急臨時醫院。火神山和雷神山是臨時建立的應對疫情高發的緊急醫院,兩個醫院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後,已經閉院,停止了運營;其次,疫情得到控制。
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後,沒有爆發性的傳染人群,新增患者數量大大減少,武漢市的其他正規醫院運營秩序恢復正常,能夠滿足疫情的需要,火神山和雷神山已經閑置了;最後,正式休艙。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的休艙是我國抗疫的偉大成就,大大的鼓舞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戰勝新冠肺炎的決心。
5、網格員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八大員作用的創新做法有哪些?
1
6、疫情期間你做了哪些創新性的活動?
通過電腦對網路上的那些熱門的舞蹈自學。鍛煉身體。通過視頻app學習了幾個美食的製作。
7、疫情之後,酒店應採取哪些創新手段走出困境?
未來消費者對自身的健康將會更加關注,酒店應該完善相關設施建設。
此次突如其來的病毒肺炎的疫苗與治療葯物,目前仍然在實驗和研發階段,根據相關官方的介紹,很多治癒的患者是在自身的免疫力和相應葯物的輔助治療下予以康復,自身的免疫能力成為戰勝病毒的關鍵因素。
因此,消費者會加強對自身的鍛煉力度,客戶對健身、游泳等的需求會進一步的加大;所以,酒店可以抓緊時間完善酒店的健身房設備、制定健身卡、游泳卡的優惠促銷政策;制定專業的健身課程設置及對客的私人教練配置等等。
酒店在數字化的運用將會進一步提升線上經濟。酒店業是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風向標,酒店業的發展始終處於快速變動之中,顧客的需求也在經常發生變化,酒店的管理就需要通過提供創新的產品和創新的服務來做出積極的回應。
要麼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對手吃掉,要麼會更上一層樓。在市場經濟時代,競爭就像海浪,一波又一波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不論是企業、產品還是技術,想要在這個愈演愈烈的社會競爭中存在並且不斷壯大,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更要有能立足市場不倒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