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科技發展產品驅動科技創新

科技發展產品驅動科技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5-04 01:35:02

1、如何貫徹落實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2017年1號文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第14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全文約1.3萬字,共6個部分33條。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意見》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一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實施種業創新、機械化生產、新品種選育、農機裝備技術研發。支持地方開展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研發。二要強化農業科技推廣。鼓勵地方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能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三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四要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台、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五要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
《意見》要求,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要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
《意見》強調,要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

2、如何全面理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抄新驅動發展」戰襲略有兩層含義:
一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要靠科技創新驅動,而不是傳統的勞動力以及資源能源驅動;
二是創新的目的是為了驅動發展,而不是為了發表高水平論文。
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以及十七大都明確提出科技發展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任務,要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尤其是明確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高技術不再是獨立發展的產業,而要與傳統產業全面結合。十八大的「創新驅動發展」是對上述認識的精闢總結,也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現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必須充分認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抓住重點,形成合力。

3、如何認識創新驅動是今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底蘊深厚、前途廣闊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光明前景,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工作指導方針。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2008年,我國把科技支撐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現實困難、創造未來繁榮中的支撐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12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這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抉擇,開啟了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征程。

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創新鑄業的10年,面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全等重大戰略需求,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是創新鑄劍的10年,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一批影響重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創成果相繼涌現;是創新鑄基的10年,科技改革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我國整體科技實力邁上新台階,與主要發達國家不斷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為領跑者;是創新鑄魂的10年,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高,創新政策體系、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優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科技經濟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

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同步走、同向行的關系,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效。當前,距離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還不到10年,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奮力投入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新實踐,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的重大作為。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不竭的技術源泉。同時不斷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主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科技水平。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必須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從國際上看,世界范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斷蓄積。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國際金融危機加快催生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許多國家都將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全球進入了空前的創新密集時代。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以科技創新的新成果開辟社會生產力持續提高的廣闊空間。

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最關鍵」的力量。我國以較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壓力,面臨著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結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經濟結構問題與科技創新能力、人才隊伍水平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難以真正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影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因此,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實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是關鍵所在。要進一步統籌落實好科技、教育、人才三個規劃綱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立足長遠,超前部署,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夯實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基礎。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實力提升和發展方式轉變是首要任務。要更加註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部署創新鏈,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共性技術突破和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綜合國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領域越來越寬、責任越來越大。我們要緊緊圍繞農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管理、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根本動力也在於改革開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貫徹到科技領域,努力在科技改革發展上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技體制改革始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過程。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在發展中日益完善,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區域創新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激勵企業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科技與金融結合日益緊密。這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帶來的根本性重大變化。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一些突出問題仍然制約著科技創新,特別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牽引還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還不強,科技創新的基礎也還不牢。

解決好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在繼承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科技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要堅決落實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快科技改革發展步伐。

始終堅持把解決科技與經濟相結合問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中心任務,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完善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有機銜接,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統籌各類創新人才發展,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建設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以人才強促進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

完善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總結推廣相關試點政策,積極研究制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有關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准、激勵機制、轉化機制,不斷形成激勵創新的正確導向。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健全科技政策法規體系、創新法治環境和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大力倡導創新光榮,強化科學道德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創新文化土壤。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政策環境,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4、為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企業應該怎麼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要以滿足產品發展為目標,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原則,堅持需求導向、結果導向、應用導向,努力支撐國 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積極為科技自強自立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是突出科技創新識別評估能力建設。中大咨詢認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驅動市場需求,市場需求直接牽引企業科技創新,需要強有力的科技識別評估能力,科學識別和評估科技創新發展方向,明確科技創新工作的奮斗目標、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等,贏得市場發展先機。
二是突出科技創新協同能力建設。企業要發揮科技創新連接客戶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以形成科技創新成果為目標,發揮科技創新項目的牽引作用,提高整合外部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三是突出科技創新管理能力建設。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直接影響科技創新的效率,需要努力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提高資源配置效能,採取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為科技創新工作松綁,提高科技創新效率,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是提高創新能力和獲得創新績效的重要法寶。

5、我國為什麼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政治

我國經濟雖然發展了,但有很大部分是通過代加工、合作加工,生產的是低附加值的產品,所以我國提出要科技創新,創造出更多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樣我國的經濟才會有一個質的發展,國家才會真正富強。

6、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有多種方式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任務和要求,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效率和效益,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堅持需求導向。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著力破除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者創新的障礙,著力解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制約,讓創新真正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堅持人才為先。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更加註重培養、用好、吸引各類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註重強化激勵機制,給予科技人員更多的利益回報和精神鼓勵;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和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創新作用,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堅持遵循規律。根據科學技術活動特點,把握好科學研究的探索發現規律,為科學家潛心研究、發明創造、技術突破創造良好條件和寬松環境;把握好技術創新的市場規律,讓市場成為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的主要手段,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 ——堅持全面創新。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得到充分保護,創新價值得到更大體現,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進而打造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構築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 (一)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研究降低侵權行為追究刑事責任門檻,調整損害賠償標准,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權利人維權機制,合理劃分權利人舉證責任。 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法律制度,明確商業秘密和侵權行為界定,研究制定相應保護措施,探索建立訴前保護制度。研究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完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審合一」,積極發揮知識產權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打破對侵權行為的地方保護。 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查處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社會信用記錄。 (二)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 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建立鼓勵創新的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切實加強反壟斷執法,及時發現和制止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拓寬空間。 打破地方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和做法,糾正地方政府不當補貼或利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探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三)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准入管理 改革產業准入制度,制定和實施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對未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礙。對葯品、醫療器械等創新產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監管模式,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多種渠道增加審評資源,優化流程,縮短周期,支持委託生產等新的組織模式發展。對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實行有針對性的准入政策。 改進互聯網、金融、環保、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監管,支持和鼓勵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 (四)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 改革產業監管制度,將前置審批為主轉變為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主,形成有利於轉型升級、鼓勵創新的產業政策導向。 強化產業技術政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明確並逐步提高生產環節和市場准入的環境、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質量和安全指標及相關標准,形成統一權威、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體系。健全技術標准體系,強化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加強產業技術政策、標准執行的過程監管。強化環保、質檢、工商、安全監管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聯動機制。 (五)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 運用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 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完善市場化的工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實現勞動力成本變化與經濟提質增效相適應。 三、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 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六)擴大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話語權 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發揮企業和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業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和標准,相關專家咨詢組中產業專家和企業家應占較大比例。 國家科技規劃要聚焦戰略需求,重點部署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關鍵領域研究,競爭類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發方向、技術路線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業依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 (七)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 市場導向明確的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政府引導、聯合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實施。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更多運用財政後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 開展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探索政府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機制。 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服務、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等機構的專業化、市場化改革,壯大技術交易市場。 優化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路,建立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探索在戰略性領域採取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軍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加大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社會開放力度。 (八)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堅持結構性減稅方向,逐步將國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方式轉變為以普惠性財稅政策為主。 統籌研究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調整目錄管理方式,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重點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力度。

7、我國科技創新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杜絕能乾的不給干,而這輩子學不會的挑大樑!
前者沒崗位,後者卻獨霸資源和權力,就是在危害國家安全!

最大的障礙是能乾的不準干,不能乾的干大事,權利,儀器,資源都到了庸才手中。不是待遇問題,而是根本沒有崗位,不能進實驗室,不能使用空閑的普通儀器。

人都有兩面性。
僑 @#¥ 辦 %……&直 * 屬 單位 可以有國家出資配計算機和網路使用權給許多合同工,豐富其業餘生活,也可以配辦公室給合同工。
同時取得發明專利授權、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多次發表科學論文的人幾十年都沒有工作場地、被禁止使用計算機和儀器。
這要看對誰,對象不同嘛。因人而異,看具體情況。
是嗎?

書都沒有讀通得,每月工資過萬元,上課盡咋呼
能當場回答學生問題,立馬解決問題的下崗,每月領取社會救濟
僑辦主任,你說呢?

http://.baidu.com/question/67157212.html
你知道哪些黑話、暗語?
一個高級職稱的打手奉領導的命令,開高級小轎車作案,對受害者說「你可以打110報警!」,「你信不信我可以當場打死你?」。他是電子專業的,卻根本不能設計單級電路,買不足100元的萬用表也要商家開大金額要回扣,提升職稱的論文是從教材上抄襲的,而且是要其他教師為他輸入計算機和列印。

http://.baidu.com/question/69875890.html
十七大的召開對和諧校園的意義
在軍工行業,口號是忽視質量就是犯罪。
在教育行業,沒有設計、製造教學設備、工業裝備能力,只能轉移書本上的公式的教師壟斷課堂,就是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基礎!這種檔次的人擁有高級小汽車,毆打在國際會議上多次發表論文的人,還說明:你可以打110報警,僑辦主任,你同意嗎?

這是下達的剛性任務,考核硬指標:
http://.baidu.com/question/67370269.html
如何理解"和諧社會"?
對於開著高級小轎車毆打科技創新者的黑社會骨幹,依法開除出教師隊伍!
責令僑辦主任執行

http://.baidu.com/question/67374570.html
什麼叫嘴巴臭
例如:
我知道你的情況!
我們有高級的手段、復雜的設計、先進保密有效的器材和葯劑,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精兵強將、身手勇猛,能無聲無息地奪取你的*** ,要你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生不如死
僑辦主任,是嗎?

http://.baidu.com/question/67522839.html
請問現在的社會有何看法???
**部門向許多合同工免費提供計算機、免費上網、免費住宿、有辦公室;
而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的人卻20多年都沒有如上待遇,工作經費從工資中掏,沒有工作場地、沒有儀器設備和計算機,沒有基本的工具。
僑辦主任,是這樣嗎?
小意思了。
1982年,本人用自己獨立設計、製造的樣機、圖紙,從外地專門來找我的客戶,向本單位無償提供;幾個人得到了高級職稱,辦起了企業,大量調入人員。調入人員的兒子都進入本單位成為正式工,而本人被迫提前十年退休,從來沒有工作經費,一直不得使用儀器設備。僑辦主任,你有什麼反對意見???????
鋼筆堵筆
堵住的鋼筆用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解決
分解後,在流水下用牙刷擦拭;將直徑1.5毫米的通氣管與多槽酚醛樹脂電木頭解體,用醫用注射器分別插入用射流清洗。
從冶金行業來說,製造不出高級耐腐蝕、摩擦系數低、耐磨的筆尖、筆身合金,這就反映了軍工關鍵材料、工業軸承等等品質,是國防實力的生動體現。
從製造業來說,高端專用生產設備完全要引進,德國生產的各種筆的自動生產設備,一般是300萬元人民幣一台,佔地並不大,而且好馬配好鞍,用的材料、配件也要進口。所以從文革前就生產圓珠筆,到現在,質量都不過關;好的是進口生產線生產的,部分油墨也要進口;生產筆尖滾珠的技術也是國防實力的真實反映,能大批量、低成本生產精密硬質合金珠子、陶瓷珠子的國家,就是裝備生產業過硬,在陶瓷軸承等等軍事裝備領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再下來,是已經沒有大量優秀的鋼筆維修人員,過去老牌百貨商店有這樣的維修點,能重新焊接筆尖,能拋光,因為每個人都有書寫的缺陷,筆尖是逐步磨偏的,而且含金筆舌書寫手感好,摔壞了筆尖就要焊接筆尖,保留筆舌。那些到各小學維修鋼筆的,是要騙取小學生含金筆舌。
能否自己動手維修鋼筆,就是國民素質的體現,就是薄殼力學理論水平的體現。你的鋼筆書寫的感覺澀嗎?不流暢嗎?這么好的練習機會,別放過,不要委手他人,親自實踐一番吧!這與鈑金手藝、調整自行車輻條的技巧是一致的。
而計算機、列印機的普及就是打擊中國文化、毀滅中國書法。
傳統鋼筆與圓珠筆相比,圓珠筆對地球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極大,對環境破壞巨大,當大多數人重新使用傳統鋼筆之時,就是進入了地球資源極端匱乏的時代。
在改革開放初期,高等院校教師集中討論教學方向,結論是基本上取消模擬電路的教學,僅僅在形式上保留,因為國外的集成電路的價格、性能是國內傳統分立元器件搭建的電路無法代替的;從此之後,教學、職業教育、家電維修都以集成電路為中心;之後就發展到信息時代,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為重中之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核心。在大馬路上,非開挖技術已經普及,在城市布設地下管線已經廣泛採用定向鑽孔技術,國內已經能仿製這種鑽桿能轉彎的地下鑽孔鑽機,進口的100萬元一套,國產的40萬元一套;而引導的探地雷達非要進口不行,一般性能的一台30萬元吧;如今城市建設、煤氣管道建設、地下電纜建設、供水系統建設都少不了這種雷達;房屋裝修、物業管理需要小一點的探地雷達,也要18萬元一台。交通警察的測速雷達也類似。煤氣公司探測道路下稀薄的管道煤氣泄漏的高靈敏度探測儀器是德國生產的,一台一百萬人民幣,也是模擬儀器。
縱觀深空探索、生物工程、醫療儀器、分析儀器、高能物理研究、生物起源、考古研究、刑事偵查的物證鑒別的高端儀器,都是進口儀器一統天下,都是以模擬技術為基礎。例如哈勃望遠鏡、黑洞探索、引力波探測、衛星照片就是應用它們取得的數據。慣性制導系統、手機、基站、計算機、電視機、攝像機、掃描器、照相機等等信息設備,輸入、輸出大都是模擬處理過程,只是在中間採用了數字處理過程。現在都是將模擬與數字硬體部分、甚至軟體都集成。沒有基礎設計能力和半導體工藝設備,只能採用系統集成方式,優勢兵力和最大的本事是演算法、運用DSP,將市場上的商品來個大拼盤,就一定要使用別人的核心硬體和軟體,就後門大開,引進了安全隱患。所以,在理論上是半空吊、在應用上是最終消費者,永遠處於在產業鏈的下游。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出,是依據當時用先進硬體取得大量物理、天文的實驗、觀察基礎數據;對電路基礎元器件都沒有正真認識的對應專業大學生研究生比比皆是,在這個前提下,依靠電路模擬軟體也做不成像樣的基本線路。
所以學生要首先使用模擬指針萬用表,建立感性理解和想像力,國人擅長與抽象思維,是因為深度的正確直覺培養周期長,花費高昂,能跨過門檻的人稀少;相比之下,玩弄數學、英語,背公式、解習題、引用文獻太容易啦。
以國內這幾十年來的普遍教學方法、教學大綱、教材、實驗裝置,再加上創新工程,都沒什麼可能培養出能純熟設計電路的人物。至少要對十個以上基本的電路進行完整的設計、調試;再對十個以上的應用組合設計進行系統的設計、整體聯調,才是最基本的教育。
能造衛星、運載火箭、核武器的國家多了去,而代表其工業基礎和整體的創新能力的標志是基礎材料、精密加工設備、精密儀器中有多少是本國製造的?基礎工業在國際上的水平如何?結果是別人大規模生產的工業產品,你用更高的生產成本製造,也達不到別人的性能和可靠性。工業基礎建設不扎實、現代工業不完善、國民素質**的條件下,要緊跟世界的發展、經濟形式要求迫切的的壓力下,就只能以信息化建設為中心,必然捉襟露肘,就要進行補缺啦;房屋建築偷工減料,造成了隱患,引起了鄰里不和,糾紛不斷,於是防水補漏行業興旺發達,社會資源浪費消耗巨大,當初建房子的時候稍微注意、花一點小錢就能後顧無憂。
建議開展免費網上視頻輔導活動,全程用高清錄像記錄,匯編後公開出版。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