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創新水平
1、消費信貸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
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基本情況
1998年以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以及提高人們消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信貸不僅刺激了消費需求,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商品銷售,並成為國家對消費市場實施選擇性調控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為22655億元,比剛剛起步時的1997年末增加了22465億元,增長了118倍;消費信貸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也由1997年末的不足0.23%上升到10.2%。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從消費領域看,已發展到住房、汽車、助學等多個消費領域;從信貸工具看,已出現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信貸方式;從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機構看,已由國有商業銀行「一枝獨秀」發展到有條件開辦信貸業務的所有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在經營此項業務。具體來看,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貸款總量逐年增長但增速趨緩
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的指導意見》,消費信貸的發展從此步入快車道。2000~2005年,消費信貸的年均增長率為31.4%,但受到基數逐步擴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消費信貸增長率呈逐年走低趨勢,2000年,消費信貸增長率高達205.4%,而到了2005年這一增長率僅為10.4%。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外,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增長較快是近年來推動消費信貸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義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 2000年的37664億元增至67177億元,年均增長達12.3%。消費信貸的增長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變化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消費信貸結構總體穩定但個別品種波動較大
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消費信貸的主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個人住房貸款成為消費信貸發展的重點。為了支持和鼓勵居民購買住房,國家通過重點支持經濟適用房建設、對住房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等多種措施,發展住房貸款。 2000~2005年,個人住房貸款占消費信貸總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80%左右;截至2006 年4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達19069億元,佔全部消費信貸余額的84%。
助學貸款穩步發展。1999年以來,為配合高校擴招政策及收費制度的改革,國家出台了教育助學貸款政策。2004年,針對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人民銀行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出台了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經辦銀行、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一系列新政策,使助學貸款業務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至2006年4月末,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15.75億元,加上商業性助學貸款,各項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37.9億元。初步統計,此項信貸業務開辦至今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185億元,約228萬名學生得到幫助完成學業。
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波動較大。汽車貸款是商業銀行較早開辦的消費信貸品種之一。1998~2003年,汽車貸款業務迅速發展。2001~2003年,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48%,佔全部消費貸款余額的比例歷年依次為6.2%、10.8%和11.7%。但從2004 年初開始,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金融機構開始控制汽車貸款規模,採取了更為嚴格的風險防範措施,汽車貸款發展步伐放緩。截至2006年4月末,汽車貸款余額為1011 億元,比2004年末下降583億元。
此外,耐用消費品貸款、信用卡消費等其他消費信貸發展比較平穩。截至2006年 4月末,其他消費信貸余額為2298億元,占消費信貸余額的10.14%,其中信用卡透支消費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消費信貸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消費信貸發展的地域不均衡與整個消費增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相吻合。據統計,佔全國人口近60%的農村市場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近年來逐步下降, 2000年為38.2%,2005年則降為32.9%。銷售進一步向發達地區集中,東部地區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60%,且比重仍在逐步提高。總體上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消費信貸規模越大。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
推動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宏觀調控處於重要階段,在繼續搞好總量平衡的同時,要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看,發展消費信貸,是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有效途徑。
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是促進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
隨著社會公眾金融意識的進一步提高,消費信貸已經成為居民優化儲蓄及消費結構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對居民個人收入和支出的預期會直接影響到其進行消費信貸的深度和頻率。近年來,雖然消費需求增長較為平穩,但投資需求增長加快,增速明顯快於消費需求,導致消費率持續下降,從2001年的61.1%下降至2005年的50.7%。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導致總體消費傾向下降,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也使城鄉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明顯增強。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消費信貸的增長。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輕居民教育、醫療負擔,從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支出預期,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擴大消費,為消費信貸的持續發展創造堅實基礎。
加快個人信用徵信體系建設,為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借款人誠實、守信是消費信貸得以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但我國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工作才剛剛起步,信用觀念尚在推廣過程中,借款人構造虛假的個人資料,騙貸、逃貸的情況屢有發生,嚴重挫傷了商業銀行發放消費信貸的積極性。如,汽車貸款近年來持續下降與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從國外的實踐經驗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和商業化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資產負債狀況的透明度,有利於防範貸款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管理成本,提高其開展個人業務的積極性。人民銀行近年來在完善企業徵信系統的同時,加快了個人信息基礎資料庫的建設。目前企業徵信系統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聯網運行,為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下一步的關鍵是要完善個人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據,盡快制定徵信法規,並出台相關配套辦法,使徵信發展和管理有法可依,為保障信貸資產安全、開展消費信用調查以及依法保護個人隱私等提供製度保障。同時,還應該完善個人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促進相關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為金融機構更好地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提供服務。
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是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重點
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在城市開展,這與農村消費水平明顯偏低直接相關。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城鎮的32.2%,比2000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看,2005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高出城鎮居民8.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結構明顯落後於城鎮。黨中央和國務院已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發展農村消費市場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各金融機構應從促進消費信貸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大力發展大額耐用消費品信貸等直接推動農村消費升級的信貸品種,同時也要探索開發其他一些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信貸新品種。
推動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是促進消費信貸的創新方向
消費信貸期限一般較長,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都較高。除了一般貸款都要面對的利率變動、借款人收入變動等風險因素以外,消費信貸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還表現在借款人工作、住所、健康、家庭變故等都可能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與較長的貸款期限相比,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期限一般較短,一旦商業銀行對經濟金融變化估計不足,未能相應調整現金流量,「短存長貸」風險爆發,銀行就可能被迫折價變現資產或高價緊急融資從而造成損失,出現流動性風險。從國際經驗看,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的結構性融資工具,對推動消費信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證券化的途徑,可以將長期的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及其他消費貸款打包出售,回籠資金,有利於降低中長期貸款比重,改善信貸期限錯配狀況,優化利率期限結構,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目前,我國的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剛剛起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進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先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資產支持證券。下一步,在總結相關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可研究探索擴大試點的信貸資產范圍,將汽車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進行證券化,同時加快推動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進程,為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加快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發展拓展空間。-
2、銀行貸款業務創新從哪些方面展開
關於資產業務的創新
1、貸款業務創新。
①大力發展銀團貸款。為順利推行銀團貸款,至少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嚴把項目關和合同關,確保貸款項目選擇的正確性,明確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權利、責任與義務。二是銀團貸款發生的各項費用,銀行與企業應合理負擔;三是規范牽頭行與參與行之間的責任和利益關系。
②並購貸款。並購貸款是為企業兼並。收購等資本營運活動提供的貸款。這種貸款與一般的企業貸款最大的不同就是貸款的用途既不是生產性的,也不是商業性的,而是用於資本重組,實現企業規模的低成本擴張。這種貸款的對象主要是投資性而不是投機性的並購活動。並購貸款要設立擔保和抵押,用於抵押的可以是企業,但一般是資產。並購貸款的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對於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講,發展並購貸款的前景是廣闊的。
③保理貸款(應收賬款抵押貸款)。保理貸款是指商業銀行以應收款項為抵押,向顧客提供資金融通的一種貸款業務方式。這里銀行實際取得了收取客戶的應收賬款的責任。由於這項貸款中銀行承擔了額外的費用和風險,所以它通常收取更高的貸款利率,而且以該客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的更小比例貸出;防範這種風險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對所抵押的應收賬款的信用分析。
2、投資業務創新
①改進國債購買方式。建議決策部門在今後的國債發行對象選擇方面進行適當的修正。
②購買企業債券。對於商業銀行來講,購買企業債券可能會遇到信用風險,即發行債券的企業到期不能按時全額兌付債券。化解這一風險的主要方式是加強對債券發行企業信用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分析。
③投資於資產支持的證券,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資產證券化將在我國廣泛展開,從而,以貸款和其他資產支持的證券將不斷推出。
3、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是當前擴大我國國內需求與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面臨著個人信用制度不完備、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缺失以及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的問題。對此文章提出,完善個人徵信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改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市場營銷手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們轉變消費觀念的對策。
商業銀行 消費信貸業務 個人信用制度
消費信貸,又稱信用消費,是指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商業企業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主要用來購買勞務、房屋和各種耐用消費品的信貸。消費者能夠通過消費信貸的方式預支遠期的消費能力,提升即期消費水平。1985年,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發放了深圳市首筆同時也是全國首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但之後十餘年間發展一直緩慢,且業務品種只停留在單純的住房消費信貸上。中國人民銀行於1999年3月頒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至此,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才開始蓬勃發展。同時,消費信貸業務品種也由之前的單一品種發展到如今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教育助學貸款、住房裝修貸款、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等多種形式。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個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個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對個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與維護管理活動中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准則。它包括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等。也有人認為,它還包括個人違約風險預警機制及風險管理和風險轉嫁制度。
徵信數據的使用機構覆蓋面窄,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型商業銀行才能分享這些數據,外資銀行、保險公司、村鎮銀行等許多金融機構目前仍無法參與資料庫的共享,亦沒有財力和權力建立與之相應的大型中央資料庫。
個人信用內容不全面,數據更新不及時。目前徵信系統中只涉及到極少數的信用內容,大多為銀行資信記錄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個人資料,使得數據不能夠全面有效地反映個人資信狀況,加之數據更新比較緩慢,銀行在授信時無法完全信任這些數據。
相應的法律法規滯後。無論是對於徵信機構的准入機制或是規范,還是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和個人違約的懲戒,法律法規的制定遠遠滯後於現實需求。
此外,居民信用意識不強、個人資信評估技術不高、徵信機構發展緩慢等,均是我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且城鄉差距大
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一方面是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銀行開展此項業務時設置的門檻偏高,且傾向於那些收入較高的客戶群,而忽視了欠發達地區消費潛力的開發以及消費對於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在農村地區,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更為緩慢,原因如下:首先,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的網點少,使得農民借貸極為不便;第二,由於農村經濟落後於城市,加之商品流通渠道不暢,大多數銀行都把信貸業務發展的重心放在為農民的生產提供資金上,對於農民的消費需求則不甚重視,消費信貸產品非常有限;第三,農民的消費信貸觀念薄弱。總之,消費信貸在激活農村消費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
(三)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一直致力於加強制度建設,但是內部管理體系始終存在著缺陷。再加上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商業銀行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時面臨較大的操作風險,從而無法有效地加以防範與控制。
缺乏有效的抵押品變現市場,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商業銀行在發放消費貸款時,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降低銀行受損時的損失程度,一旦消費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由於我國拍賣市場、房地產等二級市場尚不完善,抵押品變現費用很高,銀行雖有最終處置權,卻很難將其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此外,我國擔保機構缺乏,相關法律法規較少,《擔保法》中多涉及公司貸款的擔保行為,應用於消費信貸業務則操作性不強。
消費信貸風險轉移機制欠缺,相配套的保險體系尚未形成。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還款能力的變化,商業銀行往往很難把握。一旦借款者出現無力還貸的情況且未有任何風險轉移的機制,那麼所有的風險都要由銀行自身承擔,這對於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十分不利。
(四)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
現階段我國消費信貸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相似的產品,擁有鮮明特色的產品較少,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這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消費信貸業務品種研發與推廣時不重視市場營銷策略,缺乏有效的市場定位,從而不能為最有價值的客戶提供其最需要、性價比最高的服務,並且導致商業銀行在研發消費信貸產品時缺乏創新力。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對策
(一)完善個人徵信體系
以目前央行的個人徵信系統為基礎,盡快建立一個覆蓋全國各類金融機構的個人徵信系統,利用現代電子網路技術實現同業間的數據共享。同時聯合各相關政府部門與商業機構,信息互通,充實系統內信用內容記錄,使之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個人資信狀況。
借鑒他國成功經驗,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估技術水平,建立適合我國應用的個人資信評估模型。例如可以參考國外常使用的5C評估指標,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行業背景(Condition of business)。
加快徵信的法律法規建設,規范徵信機構的准入與操作,保護徵信過程中的個人隱私,合理地解決徵信過程中的各種爭端,為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
農村消費信貸的發展不僅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還是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為了使消費信貸業務在廣大農村地區健康快速地發展,應該適當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信用協會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體的合作,積極探索發展聯合信用貸款。同時,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以農民的切實需求為出發點,推出真正為農民所需的消費信貸產品。商業銀行還應進一步簡化放貸手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借貸門檻,以方便農民貸款,使農民敢於貸款。
(三)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與風險轉移機制
銀行內部建立消費信貸風險管理體系。銀行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素質教育,從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管理三個環節入手,建立健全貸款管理責任制度、審貸分離制度和貸款檢查制度,並將商業銀行的利益與職員個人的利益捆綁起來,建立多層次的激勵和監督約束機制。
建立完善的消費信貸擔保制度。首先,完善《擔保法》,應在《擔保法》中增加消費信貸擔保的相關條款。其次,加快培育規范的消費信貸二級市場,完善交易法規,降低交易費用,使商業銀行在借款人無力償還消費貸款的情況下,能迅速變現抵押物。再次,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擔保公司,尤其是政府機構性質的消費信貸擔保公司,對配合社會福利制度改革而發生的消費信貸業務進行擔保。
建立消費信貸商業保險制度。將消費信貸與商業保險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分散商業銀行貸款風險,還能進一步推動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但在制定險種費率時要注意兼顧雙方利益,不能因為費率過高而影響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四)改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市場營銷手段
首先,商業銀行在經營戰略上應該重視合理的市場細分與目標定位,並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與目標定位推出各種特色化產品,實行差別服務戰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其次,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信譽優良的消費貸款品牌,必要時可以嘗試異業結合與品牌聯合,選擇合適的行銷渠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正確地運用4P——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戰略,能夠有力地推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此外,銀行應加速產品創新,實施業務擴張戰略,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們轉變消費觀念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個人消費信貸處於較低水平,一是受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的影響,二是受消費觀念的影響。要消除老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讓老百姓放心消費,就必須依賴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包括醫療、失業、教育及養老保障等各方面。同時,要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合理消費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的適度增長,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動力。要鼓勵人們適度消費,把消費與勞動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真正成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銀行貸款業務創新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請以實例為據加以說明
1、貸款業務創新。
①大力發展銀團貸款。為順利推行銀團貸款,至少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嚴把項目關和合同關,確保貸款項目選擇的正確性,明確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權利、責任與義務。二是銀團貸款發生的各項費用,銀行與企業應合理負擔;三是規范牽頭行與參與行之間的責任和利益關系。
②並購貸款。並購貸款是為企業兼並。收購等資本營運活動提供的貸款。這種貸款與一般的企業貸款最大的不同就是貸款的用途既不是生產性的,也不是商業性的,而是用於資本重組,實現企業規模的低成本擴張。這種貸款的對象主要是投資性而不是投機性的並購活動。並購貸款要設立擔保和抵押,用於抵押的可以是企業,但一般是資產。並購貸款的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對於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講,發展並購貸款的前景是廣闊的。
③保理貸款(應收賬款抵押貸款)。保理貸款是指商業銀行以應收款項為抵押,向顧客提供資金融通的一種貸款業務方式。這里銀行實際取得了收取客戶的應收賬款的責任。由於這項貸款中銀行承擔了額外的費用和風險,所以它通常收取更高的貸款利率,而且以該客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的更小比例貸出;防範這種風險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對所抵押的應收賬款的信用分析。
2、投資業務創新
①改進國債購買方式。建議決策部門在今後的國債發行對象選擇方面進行適當的修正。
②購買企業債券。對於商業銀行來講,購買企業債券可能會遇到信用風險,即發行債券的企業到期不能按時全額兌付債券。化解這一風險的主要方式是加強對債券發行企業信用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分析。
③投資於資產支持的證券,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資產證券化將在我國廣泛展開,從而,以貸款和其他資產支持的證券將不斷推出。
5、信貸市場「創新與合規並行」已成趨勢了嗎?
自2009年銀監會頒發《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來,消費金融市場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在業務下沉覆蓋方面的不足。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消費金融已經融入中國經濟體系並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消費結構轉型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消費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逐漸凸顯。2015年起,國家政策對消費金融市場經歷了從鼓勵創新到規范發展的轉變,尤其是進入2017年以來,國家更是接連出台政策嚴管。經過一系列整治,合規經營已是消費金融行業准入的基本要求。《2017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消費金融已經成為促進消費增長和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合規與創新是現階段中國消費金融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合規和創新應該如何做到並行?報告給出了如下建議:合規方面,一是將各類消費信貸企業納入統一的監管體系,二是加強內部風險管理,三是建立完備的個人徵信系統;創新方面,一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消費金融公司融資途徑,二是不斷發掘長尾客戶和利基市場,挖掘潛在客戶需求。
6、如何提高貸款質量
(一)嚴把貸款准入關,從源頭上防範信貸風險。
一是合理使用人才資源。縣級聯社營業部或區域中心網點要集中管理優勢、人才優勢,主要滿足區域較大數額的金融需求。對大額貸款、項目貸款的審核,集中城區或區域中心部分優質網點辦理,提高專業化水平。從近年來招聘的大學生中吸納優秀人員到城區網點信貸崗位工作,嚴格大額貸款的審批程序。同時,充實客戶部門、信貸部門人員力量,由客戶部門對縣聯社營業部或城區中心網點審報的大額貸款,開展好聯合調查。聯合調查情況報信貸部門審查崗審查,審查後提交貸審會討論。對信貸、客戶部門提交的審查意見有疑問的,貸審會成員可以對借款戶的情況進一步上門調查核實。
二是要加強對貸款發放的監督檢查。堅持好每一筆貸款的發放都要按流程操作,防止逆流程操作。在貸款發放過程中,發揮好委派會計的監督職能,切實履行好委派會計的監督職能。在每一筆貸款發放過程中,切實核實借款人身份,防止假名、冒名貸款發生;對借款資料進行審核,防止資料缺失。對經委派會計審查符合貸款手續的貸款在櫃面上辦理轉賬,將貸款轉入個人結算專戶。對經委派會計審查,不符合條件的貸款申請不予發放。在業務量較大的網點,嘗試新設立的信貸風險監督員崗位(一般由信用社信貸員兼職),明確了其在做好自身信貸業務工作的同時,又明確了作為一名信貸風險監督員的工作職責(主要是對將發放大額貸款進行上門核實調查),在年終時由縣聯社考核,如果考核在90分以上,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
三是合理確定貸款許可權和期限。根據各個信用社業務發展水平、信貸人員管理水平、確定不同的貸款發放許可權。然後,再根據確定不同信用社的貸款許可權,由信用社對不同崗位的許可權進行劃分。如確定信用社貸款審批小組、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信貸員等不同的貸款許可權。超過基層信用社貸款審批許可權的貸款報縣聯社審批。在做好核對各個信用社及崗位不同信貸許可權的同時,我們對貸款的期限也要合理確定,根據生產周轉周期,確定合理的貸款期限,對人為延長貸款期限,逃避任期管理責任的也要追究責任。如:對新發放的貸款連續三個季度未收過利息的,按借款戶拖欠利息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責任人罰款。積極引導客戶採取「分次還本付息」等靈活的還款方式。
(二)嚴把貸款結構關,堅持有保有壓。一是做強做優抵押貸款。逐步壓縮保證貸款比重,不斷提升有第二還款來源保證的抵押貸款。積極開辦好林權抵押貸款、住房商鋪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對有規模、有效益、有市場的工業園區中小企業,發放工業產房、土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對工業園區大額的質押貸款,對存放在工業園區內倉庫的質押物,由農村信用社派駐倉庫保管員看管。二是做細做實小額農貸。小額農貸作為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的品牌,必須做細做實做強。全縣農村信用社充分發揮村組幹部的積極性,協助好農村信用社認認真真開展好調查摸底工作,實事求是地開展好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恰好其分地確定貸款限額,從源頭上防範好信貸風險。對已發放了小額農貸證的農戶,只要符合小額農貸申請條件的貸款,盡快發放小額農貸貸款。三是創新好信貸品種。積極與地方政府匯報,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好農民住房貼息貸款,即對農民在政府規劃的新農村建設點內新建的住房,在建房期內向申請住房貸款的農戶,由農村信用社發放住房貸款,政府給予部分利息補貼。
(三)把好責任追究關,落實好新增不良貸款責任。制定了新增不良貸款責任追究辦法,即對2005年省聯社成立以來發放的新增不良貸款進行了逐筆責任認定,對相關責任人員制定了具體的處罰措施:對2005年以來發放的從未繳息的貸款或連續三個季度未繳息的貸款或新增的不良貸款,按一定比例給予責任人罰款。對因貸款催收不力,造成喪失訴訟時效的貸款,對責任人處以100元/筆的罰款。縣聯社要繼續抽調精幹力量,對剩餘的網點進行綜合性大檢查,重點之一就是對省聯社成立以後各營業網點新增的不良貸款進行逐筆責任認定,再按制訂的新增不良貸款責任追究辦法進行責任追究。
(四)把好考核考評關,嚴格考評激勵機制。考核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要通過考核,引導廣大員工特別是信貸員牢固樹立貸款質量意識,在追求貸款業務發展的同時,優先保證好貸款質量。一是增加信貸質量考核指標。今年我縣在對基層農村信用社考核時強化了對到期貸款收回率指標、到期貸款利息收回率、不良貸款「雙降」指標等考核。同時,在對信貸員考核時,增強了其對履行職責情況的考核工作力量。二是嚴格考核問責力度。對不良貸款的考核既要考核不良貸款佔比下降指標,更要考核不良貸款絕對額下降指標,對不良貸款不降反升、「雙降」工作不力的單位的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完不成清收目標任務的不提拔、不評先、不晉級。對因在一個信用社任信貸員期內造成大量不良貸款的,調回原信用社進行專職清收不良貸款,專職清收期間,發放生活費。
1、抓住四個關鍵,提高執行能力。一是抓班子。督促轄內聯社班子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增強領導力、戰鬥力、凝聚力,時時事事成為員工的模範。二是抓引導。各社的經營情況不同,,根據不同類別的社要採取不同的指導措施,通過「抓兩頭、帶中間」工作思路引導協調發展,加快業務發展,創新產品,實現好上加好;對部分落後的社,制定具體幫扶措施,加大幫扶力度,使他們盡快走出經營困境。三是抓檢查。充分發揮稽核職能作用,展開序時檢查、專項檢查,杜絕各種弄虛作假行為。四是抓機制。引導轄內聯社進一步完善考核辦法和營銷考核辦法,形成良好的執行機制,調動全員積極性。
2、抓住四個重點,改善資產結構。一是抓「兩頭」貸款清收。依託不良貸款四級台賬和信貸管理系統,督促各聯社抓好「兩頭」貸款清收,消滅零星小額的長期「睡眠戶」;對50萬元以上的大額貸款,包戶到人,責任到人,考核到人。二是抓抵(質)押貸款清理。在去年抵(質)押貸款全面清理的基礎上,加大對違規抵(質)押貸款的清收和保全。三是開展依法清收。加強與公安經偵、法院的聯系,依靠司法力量維護信用社權益,打擊不誠信的行為,凈化信用環境。四是鞏固員工自借、擔保貸款清收成果。督促各聯社繼續抓好員工自借、擔保貸款清收工作,密切監控清收動態,確保清收全面到位。同時督促各聯社充分利用紀檢、監察、司法、銀監等手段,全面清收黨政幹部和金融系統員工欠款。
3、抓住四個環節,突破規范瓶頸。
一是抓好流程培訓。分專業、按崗位組織開展操作流程的再培訓,使每一位員工都能適應崗位要求,熟練掌握風險要素和操作要點。
二是抓好流程落實。全面開展各項流程落實情況檢查,使按流程操作成為一種日常習慣。三是抓好委派會計建設。加大對委派會計的培訓,著力提高委派會計素質。加強對委派會計考核管理,客觀真實評價委派會計工作情況,兌現相應獎懲。
四是抓好監督。,一級抓好一級,層層抓落實,促使規范化水平的整體提升。
4、抓住四個層面,加快發展步伐。一是抓好小額農貸。延續去年的小額農貸提升工作,結合實情,一季度補好貸款手續、貸款檔案、貸款證、貸款授信四課。以獲得國際質量服務體系為契機,切實提高轄內小額農貸質量。二是做優農業產業化貸款。圍繞「雙十、雙百、雙千」工程的產、供、銷各環節,有重點地支持在當地反響較大、發展潛力大、項目前景好、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業龍頭企業。三是抓好林權抵押貸款、農民住房貸款和信用共同體貸款推廣,滿足各類分散經濟組織對信貸資金的有效需求。
沒有發展一切都是空話,如果不能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就會喪失信用社的發展前景。因此,我們要堅定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做到:
在規范操作中求發展。一是完善委派會計制度。加強對委派會計的培訓、監督管理和考評,提高委派會計的能力和素質,客觀真實評價委派會計的工作情況,充分調動委派會計工作積極性,發揮委派會計監督、管理的作用,促進委派會計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二是規范費用開支管理。繼續實行以收定支制度,有效控制費用支出,努力降低經營成本,加大獃賬貸款核銷和損失准備計提力度,進一步提升風險撥備覆蓋率。
在經營創新中求發展。一是運用客戶中心,實現雙層經營模式。充分發揮客戶中心的經營優勢,規避信貸風險,規范貸款管理,適時優化貸款流程、提高服務水平,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安全、穩定、便捷、全面、實時、高效的金融服務,最終實現信用社可持續發展。二是大力發放農村黨員貸款,提高農村黨員「雙帶」能力,為農村黨員特別是困難黨員創業致富開通一條快捷、便利、有效的信貸綠色通道。三是立足資源,凸顯優勢,做好做活林權抵押貸款。我們將進一步規范操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精心打造這一信貸品牌,將林權抵押貸款縱深推進。同時立足於我縣竹木資源優勢,推出竹木加工企業信用共同體這一金融產品,發掘信貸機會,充分滿足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
在弘揚文化中求發展。一是認真落實省聯社制定的員工在職學歷教育管理辦法,加強員工學歷教育。二是鞏固VI建設成果,重點做好辦公、營業場所內部標識、標牌等的達標改造以及精品網點裝修工作。三是繼續推廣「星級員工」評選活動,健全激勵競爭機制,完善評先評優制度,營造全體員工「人人爭先進、個個學標兵」的良好氛圍。
在確保安全中求發展。一是充分發揮信貸管理系統優勢,規避信貸風險。我們要充分利用信貸管理系統,密切監督各社,真實、動態反映貸款質量,增強農村信用社風險預警能力。二是充分發揮稽核內審的作用,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完善的違規處罰機制,加大對各項違規操作的查處力度,建立扣分台賬,深入開展案件專項治理稽核檢查,充分發揮信貸、財務、信息技術等部門開展非現場監督的作用,促使每一位員工養成按規操作、照章辦事的良好習慣。
7、如何提高新增貸款質量
。
一、轉變經營管理理念,由貸款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貸款風險分析、控制與防範機制。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的本質是對信貸風險的管控。首先,要建立風險預判機制和「風險提示牌」制度,對信貸操作流程中可能出現的和已經出現的風險點逐條列明,做到早預判、早發現、早預防、早規范。同時,對重點區域設立「風險提示牌」,及時提醒信貸人員注意操作中的風險隱患,以便能夠迅速進行風險的識別、衡量、防範、處置。其次,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還款能力、償債能力、還款意願、信用狀況、履約程度等基本要素,建立貸款客戶風險監測平台,提升風險預警能力,並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作出實時的調整,動態監控借款人的風險級別,為農村信用社提升信貸資產監測能力、保全信貸資產提供依據。第三,建立獨立的風險管控部門和風險監測隊伍,其主要職責就是對信貸業務操作流程中的風險點進行逐條分析、估算,計算每一個風險點的風險損失率、風險發生率等,並據此對各風險點進行排隊,提醒信貸人員注意風險損失率和風險發生率均較高的隱患,提出自己合理化的防範建議,確保防患於未然。第四,強化風險細化、量化管理,依託風險監測台賬,加強對借款客戶風險因素的收集,建立每一個客戶的風險管理檔案,作為信貸人員判斷借款客戶的風險等級水平的依據,繼而確定合理的信用等級、利率水平、借款期限等,在源頭上控制貸款風險,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和效益型。
二、建立完善的信貸人員「進出」機制,始終保持信貸隊伍的高效性、專業化,切實提升信貸人員整體素質。信貸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質量的好壞,其具備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是農村信用社提高信貸業務市場競爭力、加快業務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首先,要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有序的信貸隊伍,優先選拔文化層次強、整體素質高、相對年輕化的人員,特別是近幾年新進大學生,充實到信貸崗位鍛煉,提升年輕員工的實踐經驗,始終保持信貸隊伍不斷能夠補充新的血液,促使其向年輕化、專業化、高效化方向發展。其次,堅決執行輪崗制度,輪崗不僅包括信貸人員之間相互交流,更重要的是內外勤的輪換,擴充信貸人員的知識面,徹底改變信貸人員「內外」知識割裂現狀,促使信貸人員「內外」兼修,及時了解所有業務的操作風險點,打造一支更具知識性、專業化、風險意識的信貸隊伍。第三,不斷強化對信貸人員的培訓,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訓機制,從培訓流程、對象、內容、考核等方面不斷規范,保持信貸人員文化層次、知識水平、實踐經驗、交流鍛煉等各項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重點培育信貸人員貸款經營的理念、業務創新的意識、市場營銷的手段、查找風險的能力。第四,信貸人員自身也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和防範風險的能力,每個信貸人員要樹立主動學習、「我要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個人綜合知識面,才能把控信貸風險和開拓市場有機結合,開創信貸工作新的局面。
三、堅持審慎經營的原則,嚴格選擇貸款客戶,加強對借款人的監督和檢查,及時了解借款人的生產經營狀況,防控風險的出現。借款客戶的選擇是提升新增貸款質量的關鍵,只有選擇那些資信狀況良好、具備發展潛力的優質客戶,才能有力提升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質量。首先,要學會如何了解客戶,通常信貸人員了解客戶要經過貸款面談、信用調查、財務分析等三個階段,再輔以對客戶所在行業、市場前景的分析,從而確定客戶是否符合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申請條件。其次,及時關注借款人的生產經營狀態,通過對其資金賬戶的變動、財務報表的編報,掌握借款客戶的發展動態,判斷其能否按時結息、按期歸還貸款,一旦發現風險隱患的存在,及早採取應對和保全措施,如增加擔保、提前收回等,防止借款人將風險轉嫁給信用社。
四、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扎實做好信用工程,確保信貸資金的投放張弛有度。信貸結構的不斷優化是農村信用社適應縣域經濟發展,不管提升新增貸款質量的必要手段,是農村信用社不斷穩健經營、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對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必要的分析,提出合理的信貸品種投放配比,既能達到支持縣域經濟不斷為其輸送血液的目的,又能保持農村信用社良好經營,達到良性互動、實現全面雙贏。其次,在現有信貸投放額度范圍之內,持續增加信貸支農資金,不斷做大做強有第二還款來源地貸款,有條件地逐步壓縮保證貸款、信用貸款的比重,積極開辦多種形式的抵質押貸款。第三,做實做細信用工程,信用工程作為一項富民工程、為民工程,只有做細做實做強才能鞏固擴大農村市場,才能使農村信用社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各基層信用社要及時成立信用評定小組,結合所轄村信用初評小組,保障了信用工程建設的整體推進。
五、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切實做到「五崗」分設,「三權」分立,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規范信貸操作流程,杜絕違規操作的存在。首先,貸款「三查」制度是農村信用社開展信貸業務的基礎,必須嚴格執行,通過實施貸款「三查」,有利於貸款人較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經營狀況以及貸款的風險情況,及時發現風險隱患,採取相應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保障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安全。其次,要嚴格實行「五崗」 制,切實做到「三權」分立,信貸「五崗」,即調查崗、審查崗、審批崗、檢查崗、審計崗,是農村信用社辦理信貸業務的崗位設置,而「三權」,即審、貸、查,是農村信用社辦理信貸業務的操作流程,明確規定,凡新發放的貸款,不論金額大小必須實行五崗操作,通過審、貸、查環節方能發放,違者追究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五崗分設和三權分立,形成了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有效機制,增加貸款透明度,確保新增貸款質量。
六、建立到期貸款提示制度,完善考核追究機制,把新增貸款質量納入績效考核,從而引導信貸人員重視新增貸款質量。第一,要建立貸款到期提示制度,月初對本月到期貸款進行整理分類,下發到各基層信用社,督導客戶經理按時收回貸款,對確實清收有困難的要及時採取保全措施。第二,增加新增貸款質量考核指標,對基層農村信用社考核要強化對到期貸款收回率指標、到期貸款利息收回率、新增貸款不良率指標等考核。第三,嚴格考核問責力度。對新增貸款質量的考核既要考核到期貸款收回率,更要考核新增貸款不良率,對新增貸款形成不良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及時下達清收目標,完不成目標的不提拔、不晉級,切實加大對新增貸款質量的考核力度。
8、淺談新形勢下農信社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信貸市場
信貸業務作為農信社傳統的、主要的盈利項目,其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農信社的經營業績和發展速度。如何在新形勢下繼續發揮信貸業務的傳統優勢,並結合實際不斷地發展創新,發揮其潛在優勢,不論對於農信社的自身發展,還是對於縣域經濟的持續增長都至關重要。 一、農信社信貸市場發展的環境分析 農村信用社信貸市場發展的環境主要包括三方面:同業發展環境、自身發展環境、客戶需求環境。 首先,同業發展環境多元、復雜的特點,使農信社在信貸市場的面臨更多的挑戰。 其次,自身發展環境。當前,農村信用社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對傳統信貸業務進行規范和整合,不斷研發信貸新產品,進一步擴大貸款資金扶持經濟的力度,進而降低貸款業務的經營風險,提高貸款業務的經營效率,對於農信社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 再次,客戶需求環境已經發生變化,農信社應發展和培育大量新的客戶群體,這也是分散經營、降低經營風險的需要。 二、農信社進一步做大做強信貸市場應採取的措施 (一)轉變思想,正確認識農信社和客戶之間的關系 農信社和客戶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關系,所以農信社和農戶之間應實現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在這種良性互動中,農信社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客戶取得自身發展,整體縣域經濟水平提高;客戶成為農信社各種業務發展的載體,給農信社創造可觀的利息收入。同時在這種良性互動中,充分利用各種資金,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實現各種資金供需平衡。 (二)推廣信貸產品零售模式 農信社信貸業務已經由粗放式管理模式轉向精細化管理模式,以往的放款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和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適時因地適宜的推出和推廣信貸產品零售模式是必然的。信貸產品零售模式,是指將信貸產品常規化、日常化,這些產品往往具有額度較小、風險低、操作簡單、發放面廣的特點,且系統風險較小。推廣信貸產品零售模式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充分挖掘信貸零售產品中的「潛力股」。農信社結合當地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發掘並積極拓展發展潛力較大的零售信貸產品。 二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信貸服務。農信社應形成主動營銷的觀念,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開拓市場。在貸款營銷上,信貸人員要綜合考量,在深入了解商戶的基本情況及貸款需求的情況下,為潛在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信貸服務,爭取更多的客戶資源。 三是開發多樣化的信貸產品。農信社在零售信貸產品創新上應抓住兩點:一是特色,農信社面向農村市場的信貸產品都應貼上醒目的「農」字標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優勢。而在城區市場,要結合農信社的實際開發面向城區客戶、有農信特色的暢銷產品。二是實用,不同零售信貸產品之間僅要有名上的區別,還應有質上的差別。農信社應深入分析農村市場和城區市場的異同,細化客戶群體,研發針對性強的零售信貸產品,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 四是提高信貸人員整體素質,完善考核機制。把提高信貸隊伍整體素質當作一項重要工作抓實抓好。除強化培訓外,還應針對信貸人員的不同特點打造專業化信貸隊伍,讓信貸人員術有所專。建立並完善權、責、利相對應的營銷考核機制,在營銷「甜頭」和責任「苦頭」間找到平衡點。同時,提高風險系數低貸款的計酬系數,引導信貸人員向營銷零售信貸產品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