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故事
1、有哪些體現創新精神的例子?
創新意味著另闢蹊徑,與眾不同……
在當今社會,人們格外推崇一種精神——創新精神。所謂創新我認為就是在有一定的理論科學根基的基礎上走自己的路,不同於前人,不同於大眾的路。
這樣的不同需要極大的勇氣。
周紅玲在面對究竟是「拆與不拆」火箭的兩難問題上,選擇了後者。這意味著一次極大的挑戰,不拆火箭可能會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周紅玲選擇從未有人嘗試過的答案,她的勇氣讓人欽佩,這是一次極富挑戰意義的創新。
創新需要堅定的意志。
南存輝的故事讓人感動,從一個小小的擦鞋匠,從忍受錐釘刺手開始,他的那種執著精神就深深叩擊著我的心靈。這種執著也化作了他的堅定,他的創新。如果說從一個當時社會的大眾的角度來看,無疑他給自己的企業的定位是有別於其他鄉鎮企業的,或者說是一種南轅北轍,是一種全新的思想,一股全新的力量。可是他無視這樣的突兀,他堅持著繼續自己的創新,堅持著保證產品的質量,並且追求工藝上更進一步的求精,最終改變了他自己一生的命運,甚至就憑借著他自身的力量,為中國在世界上留下了一筆燦爛。這是一次對於信念考驗的創新。
創新需要科學先鋒意識。
任何的創新走的都是前人從未走過的路,這也才使之成為「創新」。而先進的科學知識又始終代表著人類思想的先鋒,對於科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才能為每一次的獨特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是「曹雪濤為免疫學填補空白」還是「白廷輝屢破世紀級難題」,這其中都融會著他們的科學先鋒意識,融會著一個先鋒者的科學思維。
創新需要細微的觀察。
前一階段,我作為學校的科學實踐活動的成員之一,參加了上海市的創新大賽,賽會上各位參賽選手所帶來的各種與眾不同的作品讓我感觸很深。其中有一個作品是「用洋蔥汁噴灑蔬果表面以求蔬果的保鮮」,參賽選手坦言靈感就來自於生活,來自於洋蔥汁的怪味讓人覺得惡心,正是對於這一生活細節的重視,他設計了這一課題。
創新精神應該成為我們這一代的永遠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敢於創新才可能帶給我們更廣大的思想領域,才可能有所突破。尤其是現在,我們都是有著活躍思維的年輕一族。年輕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不願意受拘束。那就讓我們的思想隨著我們身心一同放飛。我們不會願意一輩子走的都是前人留下的路,這會使失去它原有的精彩。我們要另闢蹊徑,創造出我們的與眾不同。
2、改革創新的例子是什麼?
改革創新的例子: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
3、蔡倫造紙 。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把字寫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編成冊,那種用來寫字的絲綢叫做紙。絲綢很貴而竹簡又太笨重,並且不便於人們使用。
4、超級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1996提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2004年超級雜交水稻達到第二期產量指標;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攻關的圓滿實現。
3、改革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
3、蔡倫造紙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把字寫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編成冊,那種用來寫字的絲綢叫做紙。絲綢很貴而竹簡又太笨重,並且不便於人們使用。
4、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5、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玫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
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4、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有哪些?
1、李四光
在舊社會走過的道路,盡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畢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終達到的高度,以及對祖國和人民作出的貢獻,在當代中國科技界、知識界,的確是一面旗幟,無愧於黨和人民給予的這個高度評價。
2、華羅庚
從小就有強烈愛國夢的數學家華羅庚,他放棄美國優越的條件,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刻苦鑽研用數學解決了很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3、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以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域領先世界水平,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
4、鄧稼先和錢學森
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們始終保持一顆愛國心、始終走在中國武器製造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核和核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世界的先進水平歷史波濤滾滾向前,從不回溯,但無數閃光的名字及不朽的篇章、璨若星河。
5、於敏(中國「氫彈之父」、著名核物理學家)
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我國科技創新的事例有那些?
我國科技創新的事例有:
1、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
2、「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3、曙光5000A
曙光5000A屬於超級百萬億次計算機,於2009年5月中旬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曙光5000A投入應用後,將為氣象、海底隧道、環保、船舶、大飛機製造、汽車、建築、鋼鐵、石油、機電、高校、科學院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計算服務,為城市減災防震提供安全保障。
4、「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
5、結晶牛胰島素
結晶牛胰島素是牛的胰島素結晶。牛胰島素是牛胰臟中胰島β-細胞所分泌的一種調節糖代謝的蛋白質激素。其一級結構1955年由英國桑格(S.Sanger)首先確定牛胰島素中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
(5)中國創新故事擴展資料:
創新思維
進行科技創新,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科技創新思維要講求縝密性和前瞻性,還要藉助於一些科學的思維模式。
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創新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對科研難題時設法尋求解決之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取得科學研究的優異成果。科技創新的思維方式,包括類比式、聯想式、跨越式等思維模式。
類比式思維是通過比較而進行的思維,常常是把較為陌生的事物與較為熟悉的事物加以類比,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指出,類比作為一種推理方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通過類比得到的推論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才能加以認可。
盡管如此,類比式思維提供的「可能性」為解決問題拓展了思路,依然是彌足珍貴的。類比式思維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模式。譬如,聲音和光線都是直線傳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現象等,而聲音呈波動狀態,由此可得出推論:光也呈波動狀態。
聯想式思維,是不同事物的表象之間存在的某種關聯引發了人們的想像,進而產生的思維活動。聯想式思維在科技創新中有重要作用。譬如從變色龍到偽裝服的研發思路。
研究者從變色龍能夠適應環境色彩變化而改變身體顏色的特性中得到啟示,研發出了用於軍隊的偽裝服。這是聯想式思維的一個成功範例。
6、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北斗全面覆蓋:中國人的全球夢
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作為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北斗系統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七大系統組成。從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年的發展歷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的「全球夢」。
2、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截至12月1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里程約3.6億公里,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里,飛行狀態良好,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天問一號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3、九章量子計算,創造中國速度
九章計算機200秒的「量子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科學》雜志公布的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讓世界矚目。在谷歌「懸鈴木」計算機之後,九章練字計算機再次成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去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宣布研製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問題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要2天,因此他們在全球首次實現了量子優越性。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名「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實驗顯示,九章對經典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計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萬億倍,從而在全球第二個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4、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這個不必多說,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是40多年後,再次有人類航天器重返月球並採回樣品。對中國和全球航天界,這都是一項巨大的科學成就。歷經23天,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歷經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1731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嫦娥五號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完成,中國已成為航天大國。40多年來,全球航天領域科學家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月壤,此次帶回來的樣品,也將為中國對於宇宙研究提供很多的參考。
5、嫦娥上天,「奮斗者」下海
載人深潛10909米後,「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11月28日勝利返航。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0月27日,「奮斗者」號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斗者」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作業,並進行了視頻直播。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此次的研製及海試的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技術裝備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推動了潛水器向全海深譜系化、功能化發展,為探索深海科學奧秘、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又一利器,為引導公眾關心認識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7、文化創新的事例有哪些?
1、數字媒體實驗室對數字報的原訂閱系統的改進,廢棄了客戶端方式,大大簡化了網上閱讀步驟,為網上收費訂閱與用戶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可口可樂用年畫,水墨畫做廣告.
3、大型歌舞集錦 《雲南映象》將雲南原創鄉土歌舞與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滿古樸與新意。演員大部分是來自雲南各村寨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演出服裝原汁原味,他們的歌舞天人合一,他們的激情身心合一,他們的狂歡與生俱來,這一切再創了神話般濃郁的雲南民族風情。
4、在面積僅為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區,來自全世界各種形式的文化作品,爭奇斗艷,呈現了非凡的兼容並蓄。毫無疑問,只有在這樣開放包容的交流中,我們的文化創新才有了不竭的動力和活力。
5、紅歌唱響城市,網路投票老歌釋出新意。
6、趙本山對東北二人轉的包裝改造
7、文化企業如華誼兄弟通過上市來解決文化產業的生存問題。
8、解放鞋被重新包裝後在國外的走紅。
9、博鰲亞洲論壇帶來的論壇產業化。
10、阿凡達等美國大片的高科技效果。
11、中國的動漫產業通過打造知名形象來進行產業延伸布局。
12、中國殘疾人數字圖書館建設
13、山東省文化共享工程創新運行應用模式,本項目結合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山東省的實施,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創新型的多樣化服務模式相結合,在山東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廣泛應用,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傳播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創新
14、遼寧省營口市文藝表演團體轉企改制
15、「蘇演院線」連鎖經營
16、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程
17、中華節慶文化動漫博覽園
18、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19、福建藝術扶貧工程
20、基於激發文化科技活力的研學合作模式研究
21、百萬市民藝術培訓工程
8、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3、九章量子計算機
「九章」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求解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4、國產和諧號高速動車組
和諧號電力動車組是2004年中國引進德國、日本等國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生產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的總稱,是中國鐵路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類的視野,用於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9、生活中的創新的事例都有哪些
存在性的創新
(存在層面的創新行為)
●製造(或某種程度上的獲得)新的衣物、銀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樹種花
●修理房屋
●為家裡做(買、換)新傢具
●其他——引入你的存在狀態中並改變了你的存在狀的新事?br/>
人們建築(購買、交換、種植、油漆、修理)各種事物,使家居生活、辦公生活——他們的存在狀態——變得不同。這是存在層面的創新。雖然許多人不認為這也是創新,但這是一種創新。
交流創新
(交流范圍內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語或新的表達法
●嘗試新的音調
●使用新詞
●練習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勢語)
●使用或發明新的俚語
●提出新的語言(如L.亞門霍夫發明的世界語)
人們在各種社會生活的層面上使用語言——組成並說出詞彙和短語,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在他們所使用的新短語和句子中包含了個人的新體會、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結論。他們把這種種的「新」通過各種交流渠道(聲音、電話、收音機和電視等)傳送給他人,他人則對接受到的「新」進行消化、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相關反應。
每一個交流行為都會社會帶來切實的變化,雖然有的變化很小,但總是個變化。有的變化則很大(如戰爭或革命),而這種巨變的原因也許源於一個用錯了的詞彙、一句冒犯的話或是一篇措詞不當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瑪麗•范克在《強力詞彙使一切變得簡單》一書中,甚至提到丟在廣島的原子彈是因為翻譯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話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創新行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數學方程式表示的話,我稱這個層面為「創新×創新=創新的平方=創新。這里的「平方」是指物質的創新反映在語言(符號或象徵)上,因此出現了物質和語言兩個層面的創新。這個層面沒有物體層面穩定,屬於關系關聯層面。
詞彙或短語是創造的結果,但事實上用於交流時它已是一種創新了(創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創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鏟子、新電腦、新汽車、新手機)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動規則
人們生產(發明、建造)新工具,然後賣給他人。個人和社會需要工具產出新結果:文件處理更快捷的新電腦、交流效果更好的新電話、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車、熨燙更簡易的熨斗、更清潔的牙刷等。這些生產出並為人接受(實現了的)工具有點像「3次方」創新——它們本身是新事物,而它們又能帶來創新的結果。
如果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這個層面的創新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立方=創新」。這里的「立方」指的是工具層面的創新高於交流層面的創新——它又回到了物質上,是可觸的,有形的實物。這個層面是指把新工具和新器具移交到使用者手中。
方向性創新(社會問題的解決)
●指導某一情形下運用工具的技巧
●提供任一工具、知識或數據的社會方向性
人們總是在有意或無意中發現做事的新方法。工具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必須從社會中獲得使用該工具的環境、認識所需解決的問題、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
教育、訓練和指導等都是將這種經驗轉移到社會中去的方法。上述種種方法都是移交方向性的新事物,那些產生新方法和新技術的人,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他們所進行的就是方向性的創新。他們通過個人的事例、課堂、工作間、書籍、電視等途徑向其他人展示這些方法,其他人則通過學習(消化這種新事物)變得更有經驗。社會也因此效率更高。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四次方=創新」。這里的「4次方」指的是物質創新再次通過詞語(符號、象徵)、描述、圖像、圖表形式和對適用的情形、工具和行為的表述反映出來。現在創新又回到了意識狀態,表現為關系性和關聯性,但其中的關系更為復雜。這種創新是指向社會問題的。必須考慮到人的因素、他們的需求以及他們的困難等。
創新性的創新
●報告(新的物理現象,如:科學領域)
●專利(新的技術,如:技術領域)
●出版(文章、書籍、雜志、期刊、網際網路)
●廣播(收音機、電視)
●各種藝術展(新的繪畫、雕塑等)
●表演(戲劇、電影、音樂會)
總體來講,這個層面的人是追求新事物的。他們渴望發現新的作品,實現新的轉化。他們琢磨新的文章、新書籍、新的表演、新的展覽和新的電視節目,並設法實現。這個領域中,生產和轉化新事物的重要性昭然若揭,以至於它們乾脆就被稱作新聞:新聞報紙、技術新聞、政治新聞、新聞晚報。這是個發明、創造、版權、設計等的領域,發明家、科學家、作家、演員和記者是這個領域的主角。所有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誕生於這個領域。這個層面是職業創新家——新事物的創造者和轉化者。
用數學公式表述,可稱之為「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的五次方=創新」。這里的「5次方」是指創新又一次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專利、文章、書籍、展覽、表演)反映和提供出來——每種形式的新事物報道都面對最廣大的公眾群體。
按照慣例,這第五個層面普遍認為是創新層面。而方向性的創新層面則較少認為是創新,工具性層面很少認為是創新。
比如,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名揚四海,載入史冊,而電話的「改進者」——即使是實現了從電話到無繩電話的跳躍的人——盡管這個工具已是今非昔比,也只是無名小卒而已。在這個例子中,電話還是電話,沒人關心它的原理——管它有繩無繩呢。電話看起來還是同樣或接近同樣的工具。附加的「無繩」一詞可能使電話銷量更大一些,但公眾並不認為發明者是個天才。天才的桂冠仍然是亞歷山大•格里哈姆•貝爾的。
交流層面則更少視為創新,不過新事物是在這個層面迸發的。交流的每一分鍾都在誕生新的詞彙、新的短語和新的表達法。人們發出會心的微笑,記住並重復這些新話語,但極少視之為創新。只有那些第一次出現在書面語中的新詞彙是個例外。當這個詞出現在詞典中時,就可以追溯到它誕生的年月,有時還包括創造者。比如,從事肉眼看不到的放射X光的物質研究的瑪麗•居里夫人,就創造了放射性這個詞。
最後,存在性層面根本不被視為創新,除非某種存在環境的改變成了一種時尚,並以樣房或雜志、期刊等形式出現時才被視為創新。否則,只有作為主人的你、你的朋友和你的鄰居知道你得到了一樣新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