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創新七十步舞

創新七十步舞

發布時間: 2022-04-26 16:33:55

1、華爾茲基本舞步?

華爾茲的基本舞步結構,

是由前進(或後退)、橫移、並腳三步構成一個基本旋迴。這樣,第一個旋迴和第二個旋迴,就要出現必然的換腳變化。這是初學者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障礙。在練習中,要逐步養成這樣一種概念:重心是在兩腳之間依次交換的,即使是並腳的舞步,重心落在雙腳上的時間也是極短暫的,它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交換重心的形式而已,這種特殊形式是為了造成「不露痕跡的交換重心的形態」。但主觀上的換腳意圖卻是絲毫也沒有變化的。只要保持這種意圖的連續性發展,就可以很容易的越過這個障礙。

第二個問題是腳跟、腳掌、腳尖的運動程序及其方法的問題。前面已經介紹了基本運步方法,現在遇到的是在升降中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問題。無論前進還是後退,在第一步重心轉移完成後,都應把重心點移向前腳掌。盡管此時膝部還未伸直,但腳跟卻應微微離地。向第二步發展的動力,就是由腳距離地而產生的腳掌推力引發的。第二步的橫移,是運步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先落腳跟,也不是先落腳尖,而是近似於全腳的前掌落地,並伴隨著反向的傾斜(即左橫移時右傾斜,右橫移時左傾斜)。此外還應注意,並腳動作井非從第三拍才開始,而是在第二拍的後半拍就伴隨著身體的上挺和傾斜。開始向並腳發展(靠攏)。此時的重心完全處在橫移腳的前半腳掌上。第三拍的並腳是在完全沒有重心的狀態下到位的,而且直到第三拍的前半拍,重心都還在橫移腳的前掌上上升,直至極限狀態,並攏的腳掌才開始不露痕跡地支撐重心。這種雙腳重心狀態只不過是一剎那的表現。從第三拍的後半拍開始,腳跟開始下降,而下降的重心,則主要由並攏那隻腳的腳掌支撐。換言之,橫移腳的腳掌完成著推動腳跟上升的重心支撐任務,而腳掌下降的重心則落在並攏腳的腳掌上。上升和下降的轉折點,就是重心不露痕跡地交換時間。這些要求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太困難了。但假如你想跳出優美的舞步,這第二個障礙也是必須越過的。

第三個障礙是側身與傾斜。傾斜乃是通過側身動作的延伸,也就是肩部引導來實現的。再進一步深入地說,這一系列的上身動作,都產生於腰部的力量,而不是某一個局部的單獨運動。這雖然是最高層次的要求,但卻必須從一開始就引起注意。否則一旦形成局部性用力的毛病改起來就不容易了。上述三個障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基礎較差的初學者,可以在練習基本步的時候,一個一個的解決;有一定基礎的交誼舞愛好者,則可以用這些規范來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假如你是一個急於求成的自娛性交誼舞跳怯的愛好者,懶得在這方面花費時間和精力,也可在越過第一個障礙後,完全可以將後兩個問題置之不理,而不會影響你往下學習。不過當你的舞技進展到相當的程度後,肯定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的,那時候再來從頭練習也無妨礙。1.前進方步和後退方步

方步是由一個前進基本步和一個後退基本步在運動中構成的。由於約定俗成的男左女右起步習慣,進左退右和遲左進右將造成完全不同的運動軌跡發展方向。為了加以區別,我們將進左退右的形式,叫做前進方步,而將退左進右的方式,叫作後退方步,現在以前進方步為例,進行講解。共計六步,用兩小節多曲。

前進方步(圖1~圖6)

圖1 男進左,女退右。有側身動作。

圖2 男右腳刷過左腳旁,橫移一步,向左傾斜。注意不可斜向直接跨出。女左腳刷過右腳旁,橫移一步,向右傾斜。注意不可斜向

後退。

圖3 男女同時收腳並攏。留意傾斜和上升運動的保持,以之交替重心和下降的轉化。

圖4 男退右,女進左。有側身動作。

圖5 男左腳刷過右腳旁,橫移一步,向右傾斜。不可斜向直接後退。女右腳刷過左腳旁,橫移一步,向左傾斜。不可斜向直接跨出。

圖6 男女同時收腳並攏。注意傾斜和上升運動的保持,以上交替重心和下降的轉化。

圖7——圖12 連續左轉90度

至此,我們就回到了最初的起步點。又可以無限循環地練習下去了。

但是,練習前進方步,只能適應進左退右的舞步變化,遇到相反的變化,就無法適應了。所以還要學會和練好後退方步。後退方步和前進方步的要求相同,只是方向略有變化,不再圖解,請大家自行循環練習。只有在練好前進方步和後退方步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轉身步的學習。如果大家還記得前面講過的轉身舞步的一般規律,就會領會到前進方步乃是左轉的基礎,而右轉身步不過是後退方步的發展。

2.前進左轉90度和後退左轉90度

根據四個90度等於一個360度的數學原理,這里按方步的結構原理進行轉身步的練習。這種方法可以使初學者比較快捷地建立起旋轉的概念。在練習轉身步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第一步的移動腳必須保持正直;另一個是第二步的橫移必須與第一步的運動方向成一直線。

練習轉身步容易出現的毛病是一出腳就將左腳尖撇向左側,形成一種橫向出腳的習慣。表面上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卻會成為以後技藝提高的一種不可逾越的障礙。所以第一步必須和方步一樣,無論進退都要保持腳形的正直,而且在重心完成轉移後,必須將腳跟微微抬起,讓重心落在腳掌上。這樣,不僅在第二步刷過重心腳旁時能輕松地輾動腳掌,完成90度轉身,而且橫移腳的紅線發展也獲得了可靠的保證,這時候,你會體會到,方步練習的苛刻要求並不是毫無道理的。

連續左轉90度(圖7~圖12)

圖7 男進左,女退右。有側身動作。

圖8 在第一拍的後半拍就開始輾動男伴的左腳和女伴的右腳,開始左轉;在第二拍開始時,男右腳和女左腳從刷式位置向外橫移,並伴隨著(男右女左)肩部引導下的男左傾斜和女右傾斜。

圖9 雙方收腳並攏,保持傾斜和上升。注意後半拍的重心交替和下降的轉化。

圖10 男退右,女進左。有側身。

圖11 在前一拍的後半拍就開始輾動腳掌(男右女左),開始左轉;在第二拍開始時,男左腳和女右腳從刷式位置上向外橫移,並伴隨著肩部引導的男右傾斜和女左傾斜。

圖12 雙方收腳並攏,保持傾斜和上升,注意後半拍的重心交替和下降的轉化。

再從圖7~圖12反復一遍,回到原起步點,從頭開始,循環練習。

3.後退右轉90度和前進右轉90度

也許有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右轉不從前進開始而要先後退呢?這個問題提得好。實際上先前進還是先後退是沒有一定之規的,尤其是在自娛場合,更是隨心所欲。這里主要是為了適應男左女右的起步習慣而作的安排。假如你喜歡先進右腳作前進右轉步,不僅是可以的,而且標志著你已經突破了習慣的制約,開始進入自由運動的進步狀態了。

因為右轉身和左轉身的要領皆同,故不再予圖解,請參照左轉身舞步進行練習。為了使初學者不至於感到困難,下面將連續右轉90度的運動軌跡和運步程序提供如下一:

第一拍男退左,女進右。

第二拍男橫右,女橫左。

第三拍 雙方並腳。

第四拍男進右,女退左。

第五拍男橫左,女橫右。

第六拍 雙方並腳。

再從第一拍至第六拍反復一遍,回到原起步點。再從頭反復,循環練習。

至此,我們就完成了華爾茲基本舞步的學習,只要你熟練地掌握了這幾種基本旋迴,那麼,無論是先出哪只腳,也無論是前進或後退,是左轉或右轉,便都能運用自如了。即使連續左轉前進或右轉前進都能完成,因為那不過是加大旋轉度的變化而已。但是到那時候你又會感到不滿足了。看見別人能跳出於變萬化、優美動人的舞姿,你肯定會羨慕不已。為了幫助你實現提高技藝的願望。特在下面安排了兩種不同發展方向的教學內容,一種具有自娛性功能,另一種則是規范化的競技表演功能。任君自擇。華爾茲自娛跳法練習

臨場即興發揮的自娛性跳法,是建立在隨機應變能力之上的。為了具備隨意改變體位的「領舞」和「跟舞」的基本能力,我們先從最簡單的躊躇步開始,作全方位的體位變化練習。

1.躊躇步(圖13~圖16)

躊躇步又叫逗留步(Hesitatlon)或平衡步。在自娛跳法中,它可以用來作為交談、變換動作或方位的過渡性轉換、以及在人多擁擠時一邊躊躇一邊觀望尋找合適位置的特殊舞步。這種舞步的變化形式較多,有一步躊躇、兩步躊躇和三步躊躇之分。現在以三步躊躇為例進行講解。

圖13 第一拍;男進左,女退右。

圖14 第二拍和第三拍,雙方都在到達的位置上,原地踮腳兩次。男先右後左,女先左後右。

圖15 下一個小節的第一拍,男退右,女進左。

圖16 第二拍和第三拍,雙方回到原來的位置,原地踮腳兩這里是進左退右的躊躇。請自己再練習一下退左迸右的躊躇,

並想一下不同的體位會有些什麼變化。

2.躊踏步全方位的體位變化練習

(圖17~圖21)

首先由男伴確定一個固定的方向,向座標——假如面對L.O.D方向,那麼從斜牆位起,順著逆時針方向,每隔45度作為一個方位點,到面牆位止共有八個點,現將這八個點分別確定為一種體位關繫上的前進或後退的座標。從起步點開始,每次變化都用躊躇步在兩點之間來回運動,這樣

就構成了一個「米」字形的運動軌跡,依次進行體位變化的進退(或退進)躊躇。注意體位的變化應在返回起步點的後兩個弱拍上進行。每次躊躇(不論進退)都依男左女右的起步習慣循環。

1)左外側位的進退(圖17);

2) 關位的進退;

3)右外側位的進退(圖18);

4)開位的進退(圖19);

5)左外側位的退進(圖17);

6) 關位的退進;

7)右外側位的退迸(圖18)

8)開位的退進(圖19)。

圖22——圖27 鎖練步的變化(——>)

圖28——圖31 左右軸轉步(——>)

當以上練習趨向熟練時,你的體位變化適應性能力就自然地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個練習本身也可以當成一種花樣來使用,為了增強其趣味性,可以將第八次躊躇稍加變形,成為非標准握持的單拉手式轉身前進。

圖20 男放開右手,用左手引導女伴向反開位的方向轉身前進。男進左、女進右,在後兩個弱拍的踏步中男左轉、女右轉。

圖21 男放開左手,換成右手單拉,引導女伴在上一小節後面的男左轉,女右轉動律中,轉身前進。男進右,女進左。後兩個弱拍在踏步中改變體位,形成左外側位。從頭連接反復。

3.第一鎖鏈步的變化(圖22~圖23)

全方位練習,使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鎖鏈步的變化和發展,便是這種進步的必然結果。鎖鏈步,顧名思義,就是舞步的結構形式猶如鎖鏈一樣,每後一個環節都是前一個環節的串聯性復制,環環相扣,連續發展。一般鎖鏈都是原理相同而形態各

異,鎖鏈步形態的變化也是這樣。這里介紹的只是三種常見的簡單變化。但只要有了這三種基礎性變化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是很容易的事。

第一鎖鏈步是左、右外側位的結合,又名交叉舞步(Cross Step)俗稱:「穿花」。是鎖鏈性變化舞步的鼻祖。只要掌握了這種變化的規律,其它的變化就迎刃而解了。這種變化舞步的內核是躊躇步,第一步要大,後兩步要輕盈而飄逸。體位的轉換必須在後兩步中呈滑翔狀盤旋到位。常見的失誤是忽略這種盤旋式的滑翔感,形成機械性的「為換位而換位」的橫向運動,在練習中應特別注意避免或克服。

圖22 第一小節男進左,女退右,在左外側位上運步。圖中是後兩拍的盤旋式滑翔動作。音樂結束時,應基本完成換位。

圖23 第二小節男進右,女退左,在右外側位上運步。圖中是後兩拍的盤旋式滑翔。音樂結束時,應基本完成換位。依此方法循環前進。

第一鎖鏈步也可採用男退女進的向後發展的形態運行。但必須注意,男遲左,女進有的第一步,應當從右外側位上開始,而不能在左外側位上、作男退左女進右的運步,口為這將違背人體運動的規律,給人以下協調和不優美之觀感。請記住這一點,並自行練習。

4.第二鎖鏈步的查化(圖24~圖25)

第二鎖鏈步是由外側位和開位構成的。向前運動是左外側和開位的結合;向後發展則是右外側位和開位的結合。這是不能違背的法則,是不能變通的。

向前運動的第二鎖鏈步,很容易形成一種原地進退的男伴單獨忙亂的失誤。這是因為男伴「領舞」意識不強或能力不足造成的,在練習中應加以防止。正確的舞步發展形態,應當是沿舞程線方向作環形的曲線運動。

圖24 在左外側位上男進左女退右,後兩拍在盤旋中將體位向開位發展變化。

圖25 向環形運動的中心點作開位的男進右,女進左。後兩拍轉換成左外側位循環練習。

5.第三鎖鏈步的變化(圖26~圖27)

第三鎖鏈步就體位關系而言,與第一鎖鏈步完全相同,只是因為每一小節都經歷了一次自身方向的180度轉體而增加了難度。運動程序是第一小節男進女退;第二小節男退女進。但總的前進運動方向卻都絲毫不受影響。

圖26 在左外側位上男進左、女退右。後兩拍各自側轉(向左180度)向右外側位轉換。圖中是第一拍的形態。

圖27 在右外側位上男退右、女進左。後兩拍各自側轉(自右180度)向左外側位轉換。圖中是第二拍的形態。

6.左、右軸轉步(圖28~圖30)

軸轉屬於旋轉性舞步,其審美趣味在於大幅度的旋轉。旋轉度」可根據共舞雙方的能力自行決定,但最好不要少於180度。因為旋轉不足將造成「摔跤式」俯仰,不僅失去這種規定旋迴的審美趣味,而且形態十分不雅、初學者可以先從180度開始,實力較強的舞者,則應練習超量旋轉。若能超過360度者更佳。

軸轉的基本形態特點是向後運動,退左則向右轉,退右則向左轉。右轉比左轉容易掌握,所以初學者最好先從右轉學起。這種旋轉在華爾茲里不能連續使用,必須在兩次軸轉中,加上一個後退基本步,才能換過腳來。

圖28 男退左、女進右。雙方右腿內側相靠,形成旋轉軸心。注意男伴的左腳在方向上稍偏左側,並且暫不要急於轉移重心,造成阻攔女伴前進的格局,後半拍轉移重心時,男伴右腳在腳跟不離地的狀態下,腳尖向右側擺動,這種動作既可以是原地的,也可以是移動狀態的,此時旋轉已經開始。

圖29 在完成135度右旋轉的情況下,男落右、女落左。注意女伴切不可存在「跨越」男伴右腿的想法,而是在一種前後張開的開放式形態下,自然地轉身落腳。

圖30 雙方在繼續旋轉中並腳,並繼續保持重心的上升(男左腳向右腳並攏,女右腳向左腳並攏)。

左軸轉是右軸轉的對稱性同義反復,方法要領不變。只是按照男左女右的起步習慣,必須先作一個基本步,然後才能進行。

7.開位同步引導女伴單獨右旋轉

在開位同步前進的狀態下,每當遇到男進左,女進右的時機,都可以引導女伴跳出此種變化。

圖31 男出左腳,同時抬高左手並推動右手,形成引導的動力。女伴在其引導下入自然地向右後方旋轉360度。注意腳步要合上節拍,旋轉要輕盈流暢。男伴的左手一定要向上領,不可象推磨似地繞頸而轉。女伴旋轉結束後,回到男進右、女進左的開

位同步狀態。

上述變化舞步的銜接方式,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只要我們弄清了每一種變化的結構方式及其規律,即使是進行創新動作,也下會覺得困難,不過有兩個原則是不能違背的:一是腳步交替的規律不能破壞;二是必須考慮銜接的流暢和通順。只要你能按照

這些要求去做,我相信你一定會以佼佼者的姿態,出現在舞廳之中。

華爾茲標准跳法練習

標准跳法是指為華爾茲競技比賽和表演而練習的跳法,必須嚴格地遵照規范。這些規范是:必須嚴格地按舞程線方位進行流動;華爾茲的起步應從斜牆位開始:三個旋迴應不少於270度;動作的設計和編排應考慮方位的可行性;腳部動作的程度和形態

(指前進時應腳跟先落地、後退時應腳尖先落地,以及並合、開放、鎖、刷、滑的准確程度和正直狀態等等)的規范性;標准握持及舞姿造型的准確性和藝術性;重心交替過程的穩定性和時機掌握的准確配合性等等。這些要求,我們當然不可能在一個早上就通統達到,但只要堅持練習,就會水到渠成。

1.康德拉交換(圖32~圖37。一小節完成)

圖32 男進左,女退有。有側身和C、B、M、P。注意男伴不可用前掌先落地。上身稍加左旋轉。雙方觀點同向。

圖33 第二隻腳向第一隻腳並擾,並上升至前掌,同時雙方視點經上弧線運動向P.P轉移,上身稍加右旋轉。身體上挺。

圖34 形成P、P位,男進左,女進右。在上升運動中前拿運步,呈開放式形態。在最後一剎那落下腳跟,向下發展。

圖32——圖34 康德拉交換圖38——圖40 O.P式轉身90度

圖35——圖37 側行並滑行圖41——圖43 後退鎖滑步

2.側行並滑步(圖35~圖37。一小節運行四步)

節奏表現力一、二嗒、三,其中第二拍是一次並式滑步。

圖35 第一拍在P.P,位上男進右,女進左。

圖36 第二拍前半拍男左、女右橫移一步變成C.P,後半拍男右、女左滑腳並攏。注意這兩步既要保持上升的態勢,又要保持平穩的滑行,不可跳躍和顛破。

圖37 第三拍由C.P變為P.P。,同時男進左、女進右。在上升運動中前掌運步,呈開放式形態,在最後一剎那落下腳跟,向下發展。

3.O.P式右轉身90度(圖38~圖40。一小節完成。)

這是基本右轉90度的變形式旋迴。由於體位的變化而使腳位出現交叉動作。其餘要求不變。

圖38 在右外側(O.P.)男進右、女退左。有側身和C.B.M.P。

圖39 右轉90度男橫左、女橫右,形成C.L有傾斜。

圖40 雙方並腳。(上升和運步的規律不變)。

4.後退頓滑步(圖41~圖43。一小節運行四步)

節奏表現為一嗒、二、三。第一拍就開始出現鎖滑形態。

圖41 第一拍前半拍男退右,女進左,在肩部引導下出現傾斜,並向O.P發展:後半拍形成0.P位,男左腳鎖在右腳前面,女右腳鎖在左腳後面。

圖42 第二拍男退右,女進左,向C.P位變化。

圖43 男退左,女進右。回到C.P位。

圖44——圖47 圖48——圖53 開放式自然轉 圖54——圖56
男俯身和女梗脖的錯誤形態(圖44,圖46) 並腳式自然轉
重傾斜(圖45,圖47)

5.重傾斜(圖45,圖47。二至三小節完成)

重傾斜也可以譯作過度傾斜,就是被人們稱作「下腰」的舞姿。實際上,女伴並不是在「下腰」,而是身體縱軸偏離垂直狀態的過度表現。正確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為「下腰」的概念很容易導致舞姿的「走樣」或變形,形成如圖44和圖46的男伴俯身

和女伴頸椎部分的錯誤形態。

正確的做法如圖45,圖47所示。

圖45 在第一小節的第一拍或第二拍(依前一個銜接步的形態而定),形成男退左,女進右的開放式位置,然後緊接著在重心轉移的同時,開始左旋轉。注意在旋轉進行中,既要保持開放式腳位,又要保持C.P的體位。旋轉運動的中心點在兩人之間,不可以男件為軸,而形成把女伴」甩」過去的形態。

圖47 整個第二小節,都應處於舒緩而勻速的過渡性運動中,恰到好處地形成造型。並使這種運動和第三小節的動作連成一氣,不要產生中斷性間歇。第三小節實際上是一個康德拉交換,不同的只是男左腳和女右腳都不再移動位置,而是合著重拍的音樂,用一個側身動作,造成身體的右旋轉動律,往下連接。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重傾斜舞姿無論用在什麼地方,都必須是男伴面牆位的,絕對不能在面中央方位上運用,而且必須保持C.P

6.開放式自然轉(圖48~圖53。兩小節完成)

這是一種退行式標准旋迴,從逆L.0.D方位開始,到斜牆位結束。

圖48 男退左,女進右,當重心移到前掌時,開始右轉90度。

圖49 男橫右,女橫左。在面中央位上開始大幅度右旋轉,左腳和女右腳在旋轉中保持橫向張開的開放式造型。旋轉度180度以上。

圖50 男落左,女落右,繼續保持右轉。

圖51 在左外側(P.O)男退右,女進左。有C.B.M.P. 和傾斜,開始向左轉迴旋發展。

圖52 男進左,女退右,在左轉動作中完成,向C.P位變化。

圖53 雙方在並腳位上升。

7.並腳式自然轉(圖54~圖56。一小節)

這是一種男伴用腳眼旋轉」的特殊變化。也是只能在男伴逆方位上使用。

圖54 男退左,女進右。

圖55 男右腳向左腳並攏,並用腳跟向右旋轉;女橫左,並在旋轉中並腳,但用腳掌旋轉。在後半拍男伴也將重心轉移到腳掌,身體上挺,重心上升,向P.P發展。

圖56 在P.P位上男進左,女進右。

圖57——圖62 紡織步 圖63——圖65 電紋式左轉開放(<——)

8.紡織步(圖57~圖62。三小節完成)

紡織步是一種體位交織變化的結構方式,又譯作迂迴步,很多種跳法,這里介紹的是其中的一種。

圖57 從P.P位開始,男進右、女進左,當重心移至腳掌時,向左旋轉。

圖58 男進左,女橫右,形成0.P位。

圖59 男退右,女進左。在0.P位上繼續向前(後退)運動並保持旋轉的動律。

圖60 男退左,女進右,在左轉動律中呈C.B.M.P狀態。

圖61 男退右,女進左,經過C.P向P.P發展。

圖62 在P.P位上,男進左,女進右。

最後一小節接一個0.P右轉身。注意位變化的圓潤和流暢,不可作成機械式的體位變化。

9.電紋式左轉開放(圖63~圖65。一小節)

圖63 男進左,女退右。男在重心移至腳掌時,開始左旋車另一隻腳呈前後開放式。

圖64 男落右,女落左。重心上升,另一隻腳在空中向重腳並攏。

圖65 在P.P位上男進左。女進右。保持上升態勢,形成開放式(旋轉度可自行決定),女用腳後跟旋轉。

維也納華爾茲自娛跳法舞步練習

在標准舞比賽里,維也納華爾茲是與華爾茲並列的單獨項目,而且只在進入決賽圈的選手之同進行。可見難度是相老高的。維也納華爾茲的標准旋迴,只有前進式左右旋轉和原地的斑點式左右旋特四種形式,加上前進換步也不過共五種。但由於速度較快,對雙方的配合要求較高,因此不大容易練好。下面從自娛式筒易跳法開始練習。

1.左旋輳前進步

只要有了前面的基礎,這個跳法一說就會,因此不再使用圖解

第一拍男進左,女退右。當重心移至腳掌時,開始左旋轉。

第二柏在基本完成180度左轉時,男退右,女進左。

第三拍男左腳並向右腳,女右腳並向左腳。

第四五六拍。男照上述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壞迸行。在練習中,應注意重心的集中,並稍帶傾斜,盡量在微貼狀態下旋轉。

2.右旋轉前進步

右旋轉是左旋特的反向表現。只要作一個左腳的前進基本步,把腳換述來,就可以從出右腳的狀態下開始。

第一拍男進右,女退左。在重心移至前掌時開始右旋轉。

第二拍基本完成180度右轉時,男遇左,女進右。

第三拍雙方同時並腳。

第四五六拍男照前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壞進行練習。在自娛場合中,有時轉累了想休息一下怎麼辦?可採用原地躊躇的方式。3.原地躊躇步

快華爾茲的原躊躇,一般採用西步躊躇的方式。

第一拍男進左,女退右。

第二柏男右腳和女左腳在重心腳旁點地,但不要轉移重心。

第三拍保持腳的位置,繼續上升和前迸的動律。最後一瞬間落下腳跟。

第四五六拍男照前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如果你的重心穩定能力較強,也可以做一步跨躇。方法相同。

第一拍男進左,女退右。

第二三拍另一隻腳保持前後張開的開放式形態,身休繼續上升和向前。

圖1——圖3 左旋轉前進舞步 圖4——圖6 右旋轉前進舞步

第四五六拍男同前女步。女同男步。

原地躊躇既可以不改變方向,也可以在躊躇中轉動。但進左退右式躊躇只能左轉,要右轉則必須變力進右退左的方式,只要不違背這一規則,左右轉身的角度可隨自便。

維也鈉華爾茲標准跳法練習

標准跳法的左右旋轉,在形式和方法上都與簡易跳法有很大的不同。筒單地說,左旋轉是鎖式結構,右旋轉剛是橫並式結構。

2、跳創新70步的那個穿紅色格子的女孩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和拍攝視屏的大概地址么?感謝我大中國十萬萬網友們

河南平頂山人,與老公外出做小生意在一景區跳的舞

3、鬼步舞和太空步有什麼區別么?

區別:舞步不同、表現方式不同

區別一:舞步不同

曳步舞的基本步法是奔跑,側滑,花式;而太空步的基本步法是後滑、側滑、原地滑、旋轉滑。

區別二:表現方式不同

鬼步舞動作簡潔,快速有力,節奏感強,主要表現通過雙腳動作快速切換,通過滑行,踢腿,踩踏,轉身等動作完成的一種即興表演,自由度很高,個性十足的舞步。

太空步舞步輕盈游滑使人在視覺上產生覺得舞者有不受地心引力又或慣性的錯覺。「太空漫步」對舞者的身體協調、自身平衡控制以及對它的認識及理解要求極高,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更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行雲流水的「月球漫步」。

(3)創新七十步舞擴展資料:

曳步舞的舞蹈風格:

1、Aus

以Hardstyle為主要使用音樂,動作快速飄逸,激情富有活力。比較經典的形象是穿著熒光褲的跳法,AUS裡面還有一些不同的細分,主要特色因人而異。AUS和MAS是國際公認的兩種shuffle風格大類。

2、Mas

mas就是馬來西亞Malaysia Shuffle ,巴西完全是學習馬來人的,動作狂野豪邁,注重全身性的協調拉伸。和AUS的跳法有很大的區別,當shuffle進入中國一段時間後,國內人喜歡把AUS叫做小步,MAS叫做大步。

3、Cali

由MAS轉變的一種新跳法,動作和MAS相比,更加干凈利落,頓挫感更強,比較流行的跳法。

4、Rocker

最早的rocker,也叫做old school,屬於AUS裡面一種特立的跳法,動作細致,有一種收斂的舞感。

5、Electro

在AUS的基礎中融合了C-walk和HipHop里的步伐,看起來輕松寫意,非常休閑,欣賞度更高。

6、硬派(Hardstyle)

介乎於AUS和MAS之間,國內叫法,來源於一些俄羅斯舞者的風格並加以改造所形成的一種國內獨有的跳法,動作簡單粗暴,適合快節奏音樂,缺點是也只能跳快的。

7、RUS

RUS風格來源於俄羅斯,由T1M、TK、等人獨立創新的一種舞蹈風格,動作霸氣奔放,很有藝術感。

8、T1M

T1M是俄羅斯的一名曳步舞者,在2011年自己獨立開創的一種全新舞蹈風格,並以他命名,稱T1M風格,T1M風格動作奔放,要求腿部力量要大,上身協調性高。

4、鬼步舞到底有多少種步伐

1、T1M

T1M是俄羅斯的一名曳步舞者,在2011年自己獨立開創的一種全新舞蹈風格,並以他命名,稱T1M風格,T1M風格動作奔放,要求腿部力量要大,上身協調性高。

2、硬派(Hardstyle)

介乎於AUS和MAS之間,國內叫法,來源於一些俄羅斯舞者的風格並加以改造所形成的一種國內獨有的跳法,動作簡單粗暴,適合快節奏音樂,缺點是也只能跳快的。

3、Aus

以Hardstyle為主要使用音樂,動作快速飄逸,激情富有活力。比較經典的形象是穿著熒光褲的跳法,AUS裡面還有一些不同的細分,主要特色因人而異。AUS和MAS是國際公認的兩種shuffle風格大類。

4、Cali

由MAS轉變的一種新跳法,動作和MAS相比,更加干凈利落,頓挫感更強,比較流行的跳法。

5、Mas

mas就是馬來西亞Malaysia Shuffle ,巴西完全是學習馬來人的,動作狂野豪邁,注重全身性的協調拉伸。

和AUS的跳法有很大的區別,當shuffle進入中國一段時間後,國內人喜歡把AUS叫做小步,MAS叫做大步,那是非常粗淺的叫法,但不得不承認在當時很多人並不了解shuffle的情況並使用這種稱呼。

6、Rocking

最早的rocker,也叫做old school,屬於AUS裡面一種特立的跳法,動作細致,有一種收斂的舞感。

7、Electro

在AUS的基礎中融合了C-walk和HipHop里的步伐,看起來輕松寫意,非常休閑,欣賞度更高。

8、RUS

RUS風格來源於俄羅斯,由T1M、TK、等人獨立創新的一種舞蹈風格,動作霸氣奔放,很有藝術感。

5、曳步舞和鬼步舞一樣嗎

沒有區別 是一樣

鬼步舞一般指曳步舞
曳步舞又稱墨爾本Melbourne Shuffle(Dance),起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屬於一種力量型舞蹈。這是一種拖著腳走的舞步,動作快速有力,音樂強悍有震撼力(主要是電子舞曲,多為Trance, hardstyle,house, hardcore ),舞蹈充滿動感活力,極具現場渲染力

拓展資料

曳步舞,又稱墨爾本Melbourne Shuffle(Dance),起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它屬於一種力量型舞蹈,是一種拖著腳走的舞步,動作快速有力,音樂強悍有震撼力(主要是電子舞曲,多為Trance, hardstyle,house, hardcore ),舞蹈充滿動感活力,極具現場渲染力。

曳步舞有很多種風格,各風格的性質不一樣,有些人只知道曳步舞是飄起走的其實不是。曳步舞的主要風格有:硬派,MAS,AUS,BASS,MARK,自由風等(因國籍與地域不同,很多相同風格的叫法略有不同)

曳步舞的主要風格有:硬派,MAS,AUS,MARK,自由風。

曳步舞。由於發源地是澳大利亞墨爾本,於是也被叫做:墨爾本曳步舞(MelbourneShuffle)。是20世紀80年代起源於銳舞派對的一種舞步,發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地下派對,基本動作是一個快速切換,流暢完成的兩步動作,舞蹈風格適合各種類型的電子音樂,例如:House , Trance ,Techno ,Hard Dance , Hardstyle。

舞蹈特點:動作簡潔,快速有力,節奏感強,主要表現通過雙腳動作快速切換,通過滑行,踢腿,踩踏,轉身等動作完成的一種即興表演,自由度很高,個性十足的舞步。

舞蹈風格:任何shuffle的風格跳法,演變區別都可以歸類為,基礎動作中,抬腿高度和滑行距離的區別。基礎熟練者,可以自由改變Running Man方式,並且加入獨特的元素和動作,來塑造自己的風格。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跳出自己的style。模仿也是一個好辦法,通過模仿,熟練別人shuffle的特點,再之後將其改變並加入自己的特點,也能跳出不一樣的shuffle。

因為風格分類一直存有很大的爭議,所以下面只簡單的列舉風格大類,不包括個人特色風格。
1:【Aus】以Hardstyle為主要使用音樂,動作快速飄逸,激情富有活力。比較經典的形象是穿著熒光褲的跳法,AUS裡面還有一些不同的細分,主要特色因人而異,因此不做下一步細分。AUS和MAS是國際公認的兩種shuffle風格大類。:

2:【Mas】mas就是馬來西亞Malaysia Shuffle ,巴西完全是學習馬來人的,動作狂野豪邁,注重全身性的協調拉伸。和AUS的跳法有很大的區別,當shuffle進入中國一段時間後,國內人喜歡把AUS叫做小步,MAS叫做大步,那是非常粗淺的叫法,但不得不承認在當時很多人並不了解shuffle的情況並使用這種稱呼。

3:【Cali】由MAS轉變的一種新跳法,動作和MAS相比,更加干凈利落,頓挫感更強,比較流行的跳法。

4:【Rocker】最早的rocker,也叫做old school,屬於AUS裡面一種特立的跳法,動作細致,有一種收斂的舞感

5:【Electro】在AUS的基礎中融合了C-walk和HipHop里的步伐,看起來輕松寫意,非常休閑,欣賞度更高。


6:【硬派(Hardstyle)】介乎於AUS和MAS之間,國內叫法,來源於一些俄羅斯舞者的風格並加以改造所形成的一種國內獨有的跳法,動作簡單粗暴,適合快節奏音樂,缺點是也只能跳快的。

7:【RUS】RUS風格來源於俄羅斯,由T1M、TK、等人獨立創新的一種舞蹈風格,動作霸氣奔放,很有藝術感。

8:【T1M】T1M是俄羅斯的一名曳步舞者,在2011年自己獨立開創的一種全新舞蹈風格,並以他命名,稱T1M風格 T1M風格動作奔放,要求腿部力量要大,上身協調性高,但是動作華麗奔放,在中國受到許多曳步舞者的好評哦!

6、曳步舞 和鬼步舞有什麼區別?

曳步舞和鬼步舞是沒有區別的。鬼步舞一般指曳步舞,起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它屬於一種力量型舞蹈,是一種拖著腳走的舞步,動作快速有力,音樂強悍有震撼力,舞蹈充滿動感活力,極具現場渲染力。

曳步舞有很多種風格,各風格的性質不一樣,有些人只知道曳步舞是飄起走的其實不是。曳步舞的主要風格有:硬派、MAS、AUS、BASS、MARK、自由風等(因國籍與地域不同,很多相同風格的叫法略有不同)。

(6)創新七十步舞擴展資料

曳步舞起源:

曳步舞由於發源地是澳大利亞墨爾本,於是也被叫做:墨爾本曳步舞。是20世紀80年代起源於銳舞派對的一種舞步,發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地下派對,基本動作是一個快速切換,流暢完成的兩步動作,舞蹈風格適合各種類型的電子音樂。

MelbourneShuffle這個帶前綴地區名詞的名稱,早期是為了區分Shuffle這個詞的多元性,才用Melbourne標前綴詞,區分出舞蹈。但是已經沒有多少國家地區的舞者在用了。shuffling大多為歐美地區的舞者在用,但是被其他發展好的國家地區不太認同。

動作簡潔,快速有力,節奏感強,主要表現通過雙腳動作快速切換,通過滑行,踢腿,踩踏,轉身等動作完成的一種即興表演,自由度很高,個性十足的舞步。

7、鬼步舞有哪幾種步伐

1:【Aus】以Hardstyle為主要使用音樂,動作快速飄逸,激情富有活力。比較經典的形象是穿著熒光褲的跳法,AUS裡面還有一些不同的細分,主要特色因人而異,因此不做下一步細分。AUS和MAS是國際公認的兩種shuffle風格大類。

2:【Mas】mas就是馬來西亞Malaysia Shuffle ,巴西完全是學習馬來人的,動作狂野豪邁,注重全身性的協調拉伸。和AUS的跳法有很大的區別,當shuffle進入中國一段時間後,國內人喜歡把AUS叫做小步,MAS叫做大步。

3:【Cali】由MAS轉變的一種新跳法,動作和MAS相比,更加干凈利落,頓挫感更強,比較流行的跳法。

4:【Rocker】最早的rocker,也叫做old school,屬於AUS裡面一種特立的跳法,動作細致,有一種收斂的舞感。

5:【Electro】在AUS的基礎中融合了C-walk和HipHop里的步伐,看起來輕松寫意,非常休閑,欣賞度更高。

6:【硬派(Hardstyle)】介乎於AUS和MAS之間,國內叫法,來源於一些俄羅斯舞者的風格並加以改造所形成的一種國內獨有的跳法,動作簡單粗暴,適合快節奏音樂,缺點是也只能跳快的。

7:【RUS】RUS風格來源於俄羅斯,由T1M、TK、等人獨立創新的一種舞蹈風格,動作霸氣奔放,很有藝術感。

8:【T1M】T1M是俄羅斯的一名曳步舞者,在2011年自己獨立開創的一種全新舞蹈風格,並以他命名,稱T1M風格,T1M風格動作奔放,要求腿部力量要大,上身協調性高。

(7)創新七十步舞擴展資料

鬼步舞的歷史:

曳步舞由於發源地是澳大利亞墨爾本,於是也被叫做:墨爾本曳步舞(MelbourneShuffle)。是20世紀80年代起源於銳舞派對的一種舞步,發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地下派對。

基本動作是一個快速切換,流暢完成的兩步動作,舞蹈風格適合各種類型的電子音樂,例如:House , Trance ,Techno ,Hard Dance , Hardstyle。

MelbourneShuffle這個帶前綴地區名詞的名稱,早期是為了區分Shuffle這個詞的多元性,才用Melbourne標前綴詞,區分出舞蹈。但是已經沒有多少國家地區的舞者在用了。

huffling大多為歐美地區的舞者在用,但是被其他發展好的國家地區不太認同。比如俄羅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就連新興的韓國和日本有比賽的國家都大多用Shuffle。

動作簡潔,快速有力,節奏感強,主要表現通過雙腳動作快速切換,通過滑行,踢腿,踩踏,轉身等動作完成的一種即興表演,自由度很高,個性十足的舞步。

1992年,在海外其他地區舞蹈名字混亂,這年澳大利亞人開始將此舞蹈稱呼為Shuffle,由此名字被確定下來。20世紀80年代興起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一些地下舞場,其個性的舞步加上強勁的音樂以及個性的服裝,極其吸引人眼光。

2002年12月,澳大利亞一家報紙在頭版講解了,這是Shuffle首次出現於主流媒體,之後就流行到馬來西亞和汶萊(在這兩個國家有Shuffle比賽)後傳播到英國、德國等國家。藉助網際網路(Internet)、媒體UrbanDance.Cn編舞網等在世界范圍內流行開來。

2005年,出版有DVD專題紀錄片介紹墨爾本曳步舞。

2008年9月6號,澳大利亞媒體network10報道Shuffle這種硬派風格舞蹈(HSD:Hard Style Dance);11月,「So You Think You Can Shuffle」舞蹈秀在youtube上展開。

2009年「So You Think You Can Shuffle」舞蹈秀粉絲聚會、比賽圍繞在澳大利亞和德國等國展開。

8、什麼是爵士舞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帶到美國本土,而在美國逐漸演進形成本土化,大眾化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規律的存在。
爵士一詞本來是舞蹈音樂,在音樂用語的 「Jazz」 是在一九零零年以後才被使用,在那以前似乎叫做「jazz」,隨著一八八零年爵士樂的誕生,配合而生才有一詞;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才會有
喧鬧,狂躁、活潑之意的解釋。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由非洲黑奴帶到美國的舞蹈,因此它的舞姿如同非洲人的性格一樣,原始、熱情、狂野、奔放。Jazz到了美國吸收了芭蕾、現代舞、街舞、拉丁舞的元素和技巧,要表達的是火辣辣的風情,送胯、扭腰、身體呈波浪形扭動,無一不透露著女人的嫵媚與性感 。
爵士舞主要是動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也是為什麼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虛飾,舞蹈時所散發出愉悅的氣氛和那種快樂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雖然說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礎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間很廣,個人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才是舞動時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
爵士樂,一種起源於非洲的音樂形式。爵士樂源自比它更早出現的一些美國黑人音樂(如布魯斯,福音歌曲等),而這些音樂是美國黑人根植於其非洲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在現實中的遭遇創作出來的。早期布魯斯主要表現黑人的悲慘境遇和底層生活狀態,大多比較凄苦,福音歌曲主要是(向上帝)祈求平安,希望得到救贖。爵士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有黑人音樂的根源外,還吸收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逐漸形成了今天多門多類的爵士樂,所傳遞的內容也更為多樣,不光只是早期的「黑人風格」
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帶到美國本土,而在美國逐漸演進形成本土化,大眾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於受到長達約三百年的奴隸交易,使得他們被遣散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在新環境,新生活中過著暗淡悲慘的奴隸日子,雖在這種痛苦的情況中,仍然未忘記他們的音樂與舞蹈。無論在人生的喜,怒,哀,樂或拜神的集會裏,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唱起故鄉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又因他們不斷的創新,發明新舞步,逐漸地美國人對這些充滿韻律節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興趣。於是久而久之乃逐漸變成喜氣洋洋,都市型的音樂和舞蹈。
[1]
產生
爵士舞於二十世紀早期因循爵士樂自然伴隨而演進下來,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Jazz" (jazz up) 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樂來表演的,盛行於美國南方的鄉下,特別是新奧爾良城的一些業余舞者,他們會在聚會上或俱樂部的場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當時的流行舞者順著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有一位叫班頓歐爾斯崔(W。Benton Overstreet)寫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這首歌里的 "Jazz Dance" 就變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詞,爵士舞的名稱就此產生了。
改良
當爵士舞在即興演奏和節奏明快的爵士樂伴奏下以「舞曲」的形式出現後,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將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變化,此外又啟發後進者的創新靈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擺動,肩部的抖動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獨立動作。
隨著一九二零年紐奧良的黑人們開始演奏其爵士音樂以來,就流行許多以混會體方式的搖滾型舞蹈,如查爾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時,後來更布吉烏吉(Boogie-Woogie)和吉特巴(Jitterbug)的誕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以往一向擁抱的舞蹈,改變成一種舞者與舞伴分開來對跳的舞。
30年代後半期至40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種類型的表現方式:第一種是具有強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現代爵士舞,第二種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響的爵士舞,而最後一種是摻雜了詼諧音樂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盡管當時爵士舞是如此的風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後期卻開始走下坡,因為新的爵士音樂取代了過去大的爵士樂團,它的音樂節奏因太復雜,很難配合舞步,再加上留聲機的發明,和政府(美國)向舞場徵收的重稅,使得不少曾風光一時的舞蹈俱樂部相繼停業。
雖是老式型態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種承先啟後的儀式。基於美國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50,60,70時代風靡一時的新舞步摻雜一起,更承大眾傳媒的興起,帶動了爵士舞的興盛。
今日

爵士舞(3張)
新一代創新舞蹈家容一菲,讓我們所看到的爵士舞蹈,它保留了過去切分音樂的旋律,肢體的拋擲或獨立運作的特性,但是它不只是用爵士音樂來表演,它也可配合流行音樂,藍調音樂,搖滾音樂或是的士高音樂來演繹。現今的爵士舞蹈,具有很大的包融性和很強的可塑性,並可以隨時吸收最流行的音樂和舞蹈的特性,也正因如此,爵士舞極具娛樂性並為大眾所歡迎及接受。爵士舞還有很多分類,比如morden jazz、new jazz、jazz funk等等。Morden jazz是早期的百老匯爵士舞,以肢體的性感動作和各種道具的配合為主,new jazz是強調音樂與動作的配合,快節奏的動作交替的表現形式, jazz funk是強調力量的爆發和控制,對於肌體協調性、肌肉制和動作的速度要求比較高。大家熟知的wacckin(或寫作wacking)其實並爵士,而是一個獨立的舞種,和vogue一樣會被舞者們拿來作為爵士舞編舞的一個元素。
舞蹈特色
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現律的存在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1]
基本動作
利用曲膝,保持重心低,使下肢具有彈性,而上半身的各關節則可保持鬆弛狀態,並可迅速做出節拍上需求的動作,使得在動作上獲取多樣性的變化。
快速的移動重心,特別是水平移動姿勢更是爵士舞的技巧。
讓身體各個部位如頭,肩,腰,臀,軀干做獨立的動作。
強調角形及線條性的動作。運用有節奏性且復雜分割動作,表現出動作中韻律的切分法。例如一個動作中,我們把重拍放在頭部或手部上。也就是說一個動作本在一拍裏就可完成,但我們現把它分割成四拍,動作也分割成四部份表現。
多重節奏迅速地將兩個或三個的韻律用身體同時表現出來。
踢、踢、踢——踢腿組合
跳爵士舞舉手投足要協調,除了手的動作要配合著身體的扭動,腿部動作很重要。
一起來搖擺——擰胯組合:
送胯、扭腰、身體呈波浪形扭動是爵士舞的主要特點。隨著強勁的音樂節奏,擰胯、扭動身軀,在進退之間釋放激情與婀娜。
也許你的性格比較內斂、含蓄,所以跳爵士舞時,把握住「open mind」的心態至關重要,要知道,性感不是罪惡,而是對你的贊美。
身體中要蘊涵靈魂、性感和平衡三要素:頭、頸、肩、上肢、軀乾的曲伸、轉動、繞環、擺振,這些詞在字面上看不出絲毫美感,但把它們的動作銜接得如行雲流水般流暢,爵士舞就讓你風情萬種。因此一個好的爵士舞者除了基本步子要正確之外,身體中要蘊涵靈魂、性感和平衡三要素。
爵士舞本是來自民間的舞蹈,因此可隨心所欲地給它加入許多元素,諸如帽子、手杖、椅子都可成為爵士舞的道具,但是也要注意你的歌曲風格,否則的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3舞蹈分類編輯
爵士舞的種類也有不少,尤其是在美國舞蹈圈的種類就更繁多。主流可分為:踢踏舞 Tap Dance,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現代爵士舞Modern Jazz Dance,街頭爵士舞Street Jazz Dance。
踢踏舞可說是爵士舞的始祖。早在1800年代中期已有踢踏舞的出現,它承接了非洲舞蹈中復雜及分割節奏的特色。在1920至1940年代這個爵士舞的黃金時段,基本上爵士舞就等同爵士舞,踢踏舞就是爵士舞。專業踢踏舞者在這個時候和大型爵士樂團常常一起表演。後來因著潮流的轉變和爵士舞流派分支的發展,踢踏舞漸漸被看成爵士舞以外的一種舞蹈。
舞台式
高帽和手杖是從前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這樣。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種炫耀的風格,隨著切分的爵士音樂伴奏顯出搖擺的特質。舞台式爵士舞緊隨百老匯的歌舞劇之演變。它們從二十年代的 燦耀目的輕松娛樂發展至四,五十年代小心經營和結構緊密的歌舞話劇。在二,三十年代時,爵士舞和踢踏舞往往只是歌劇劇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二十年代的「舞蹈總監」("dance directors")很多對舞蹈一竅不通,他們只懂挑選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編舞者」 ("choreographers")開始取締這些「舞蹈總監」。
佐治白蘭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匯用「編舞者」這名稱的人;他也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創辦人和編舞者。芭蕾舞是首種對百老匯有重要影響的藝術舞種,它的成功鼓勵了後期認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來作舞蹈編排的嘗試。白蘭治的經典作包括1936年,與踢踏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編成的「第十街的屠殺」(「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三十年代中,百老匯已不再是隨便湊成的爵士舞,踢踏舞和女子歌舞團(chorus line)的歡娛節目那麼簡單,而是要求用正式受過舞蹈技巧訓練的舞者。這種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興盛,可歸功於三位傑出的編舞者:嘉芙蓮端咸(Katherine Dunham),謝龍羅賓士(Jerome Robbins)和積高爾(Jack Cole,他被譽為「美國爵士舞之父」)。嘉芙蓮端咸在大學時主修人類學,又獲獎學金去鑽研西印第安及非洲的民族舞蹈。她善於用特出的服裝,燈光及編舞架構去把原始部落的舞蹈色綵帶給觀眾。她的舞蹈課,常夾雜原始舞蹈的動作於典型舞蹈基訓鍛煉中。端咸更曾與佐治白蘭治攜手為歌舞劇「Cabin in the Sky」編舞。積高爾是舞台式爵士舞發展的重要人物;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東印第安舞蹈及美國哈林社交舞的動作,把爵士樂的搖擺節奏展現於觀眾面前。一些舞作品中多不勝數,例如:「Magdalena,」「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Les Girls」 等。高爾更培育了好幾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羅(Mitzi Gaynor),妮妲希華斯(Rita Hayworth),雲慧頓(Gwen Verdon)等,並為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及珍羅素(Jane Russell)等設計舞步。就連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麥馬圖(Matt Mattox)也跳過高爾的作品。

爵士舞
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A Chorus Line"十分受歡迎,贏取了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匯持續長久的音樂劇之一。"A Chorus Line"褒揚另類的百老匯舞者和舞蹈風格 – 強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其他的百老匯歌舞劇如寶科司(Bob Fosse)1972年的"舞廳"(Cabaret),1975年的"芝加哥"("Chicago")和1978年的"舞蹈"("Dancin'")也助長爵士舞的流行程度。八十年代出色的歌舞劇如「貓」("Cats"),「西貢小姐」("Miss Saigon")和「歌與舞」("Song and Dance")等也給百老匯爵士舞一些表現的機會,但由於這些劇目都以歌曲為主元素,舞台式爵士舞自那時至今也未見有何顯著突破。
現代爵士舞
現代爵士舞中常見芭蕾舞和現代舞動作的影子和動作特質。除了典型爵士風格的角形動作和明快的肢體,軀干動作外,流暢而持續的動作也被用來強調修長的線條和曲線。下按的手腕,有型格的甫士和姿勢與舞台式爵士舞和現代爵士舞中同樣重要。現代爵士舞與街頭爵士舞有幾處較明顯不同的地方。
動作的重拍是向下,並與音樂的重拍同步。

動作的重拍是向上,在音樂的重拍之前的半拍做屈膝准備(plié )。
身體(軀干,上肢等)的獨立動作與腳動作相對(例如:一前一後)。
身體(軀干,上肢等)的獨立動作與腳動作相同(例如:同時向前)。
動作很清晰准確("到位")及有重拍的強調。
動作較自由,並稍為沒有那麼誇張。
頭的動作講求清楚利落的方向變換。
頭的動作偏向搖擺或鍾擺的節奏。
盆骨的擺動有清晰的方向目標。
盆骨的擺動以一個釋放了(released)的姿態進行。
現代爵士舞舞者常備有芭蕾舞訓練背景,使得能夠自如地把單足轉,曲腿平衡等與爵士步行和滑拼步等動作結合起來。舞者能高度協調頭,肩,軀乾和臀的准確擺動和扭動,使這種爵士風格很有觀賞價值。
風格型爵士舞和現代爵士舞。
爵士舞是一種集芭蕾舞、現代舞、African Dance、Show Dance、Theatre Dance、Social Dance 和 East Indian Folk Dance 於一身的「多元表演舞蹈」,因此獨具特色、別樹一格。爵士舞蹈及音樂源於美國,帶有濃厚的黑奴文化背景。直到二十年代「爵士」直卷各地,人人爭相學習。跳爵士舞需要有扎實的基本貫通,加上心靈身體的全情投入才能把精髓表現出來。[1]
街頭爵士舞 Street Jazz 
我們一般稱為街頭爵士舞的,其實主要包括霹靂舞和Hip Hop兩類。

爵士舞截圖(5張)
早在七十年代,一種新穎的動作稱為"popping & locking"已出現。這主要包括迅速和有力地把頭,肩,臂,臀等部位作突出和鎖定的動作。美國落杉機曾有一隊舞蹈組合稱為"The Lockers",他們是這種舞的表表者。他們在電視節目中表演這新舞風格,他們衣著服飾誇張猶如小丑。雖然這個舞蹈組合只是流行了很短時間,但當時那種舞蹈風格卻演化成七十年代後期的霹靂舞(breakdancing)和九十年代的Hip Hop。
霹靂舞是一種自由,開放的舞動模式,主要動作包括:電流貫身(electric boogie – 就似是有一道電流通過身體一般),局部收放(poppin' – 突然且猛力地把局部身體部份移動,有點像肌肉突發抽畜)和霹靂轉(breakin' – 貌似體操動作的地上旋轉,有時用手支撐,也有用臂,背,膝,甚至頭做支點的)。這種舞源自七十年代紐約的黑人貧民區;它其實是街頭青少年互相挑戰和溝通的一個渠道。誰做到最難的旋轉,誰跳得最出色,就可以得到同輩的認同。電子音樂的興起和唱片騎師喜好玩弄"擦黑膠碟"之技術也和霹靂舞的興盛有密切的關系。舞者隨著唱片騎師控制突然變奏的音樂,做出多種定格和出人意表的特別動作。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霹靂舞已開始被冷落,取而代之有九十年代,同樣是反映青少年街頭文化的舞蹈 -- Hip Hop。幾乎每一種舞的興起也和伴奏的音樂有不可分離的關系,Hip Hop也不例外。它除了有獨特的音樂(Rap -- 饒舌音樂)外,還有獨特的服飾(非常闊身的褲,誇張的大T恤,還有倒轉戴的棒球帽),和獨特的詞彙。Hip Hop浪潮跟美國職業籃球賽的熱潮也有一些關系,因為不少Rap歌手也酷愛穿著NBA的球衣,所以就連舞者也跟隨這股裝扮風潮。由於爵士舞是不斷追上潮流的一種舞種,所以時下的流行文化對爵士舞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街頭爵士舞的動作根源也是非洲的動作風格,但它卻不用一個典型爵士樂搖擺的拍子。再加上街頭爵士舞的動作本身不是為舞台表演而編排,故此在表達上會摒棄典型爵士舞注重技巧和美感的傳統,卻反為注重演繹音樂與歌詞內容。比較起上來,街頭爵士舞的動作在音樂節奏上沒有那麼復雜。
另有分類 爵士舞蹈的分類非常廣闊也可分為:
1傳統爵士,又稱古典爵士,在歌舞劇裡面常見。例如音樂劇例如音樂劇《貓》中的舞蹈就是傳統爵士。
2芭蕾爵士,就是融合芭蕾舞。但是這種爵士,並不是由爵士樂來的,而是由舞蹈潮流而結合在一起。因爵士舞本身叫芭蕾有爆發性,像是舞姿的定格.跳躍或踢腿。
3流行爵士,我們一般在跳的爵士舞,舞姿的定點比較多,是爵士舞發展到九十年代的產物。其獨特的魅力在於它有著幅度大而簡單的舞步,能夠表現出復雜的舞感。
4拉丁爵士,是由國際標准舞演變而來的,跳起來都有一種熱情奔放,充滿誘惑的感覺。
現代流行的爵士舞分類
古典爵士 (CLASSICAL JAZZ):傳統的爵士舞,在歌舞劇裡面常見。
爵士芭蕾 (BALLET JAZZ / LYRICAL JAZZ):就是融合芭蕾舞。但是這種爵士,並不是由爵士樂來的,而是因舞蹈潮流而結合在一起。因爵士舞本身較芭蕾有爆發性,像是pose的定格,跳 躍,踢腿等,是芭蕾所沒有的。
拉丁爵士 (LATIN JAZZ):其實這個流派是分的很不明顯的,但是拉丁爵士,一開始是跟 國際標准舞有關,像是森巴什麼的。不管男生女生,跳起來都 有一種熱情奔放,充滿誘惑的感覺。
街舞爵士 (HIP HOP JAZZ):有hiphop律動在里頭的爵士舞。
新潮爵士 (NEW JAZZ):就是現在一般在跳的爵士,pose點比較多,以前可能是有了舞蹈,再找音樂,但是新潮爵士則是有音樂再配合去編舞,但是它是透過JANET JAKCSON的「IF」MTV中,才逐漸讓人發現芭蕾融合HIP- HOP的街舞魅力。NEW JAZZ的特色是JAZZ加上HIP-HOP,可是NEW JAZZ並不歸類於HIP-HOP里的其中一門。 它的特色是:身體的延展。NEW JAZZ的每個動作都 有固定的角度跟擺的方式,當你在作手的動作時會有無限延伸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人正在拉你的手一樣。
Be-bop:house和jazz結合的一種舞風。BE-BOP這種舞風它算是HOUSE跟NEW JAZZ的混合體,因為它跟HOUSE一樣充滿了許多腳步的動作,但是在作動作的同時還必須將身體做出跟NEW JAZZ一樣的延伸的感覺,所以也有所謂的BE-BOP JAZZ.
FUNKY JAZZ:介於JAZZ和HIP HOP之間,融合了有氧舞蹈的特點。
ACID JAZZ:是和爵士樂裡面的該曲風有關;street jazz則也是和HIP HOP融合的一例。 早期跳jazz風比較盛,後期跳hiphop的人比較多,所以jazz要求新求變, 最快的路就是像新潮流學習。[2]

9、jazz是什麼舞,

英文的爵士舞

爵士舞
目錄·【簡介】
·【發展歷史】
·【舞蹈特色】
·【基本動作】
·【舞蹈分類】
·【舞蹈要求】
·【伴奏舞曲】
·【影視作品】

【簡介】
爵士一詞本來是舞蹈音樂,在音樂用語的 「Jazz」 是在一九零零年以後才被使用,在那以前似乎叫做 「Jass」,隨著一八八零年爵士樂的誕生,配合而生才有爵士舞一詞;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的解釋。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動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也是為甚麼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虛飾,舞蹈時所散發出愉悅的氣氛和那種快樂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雖然說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礎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間很廣,個人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才是舞動時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現律的存在。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

【發展歷史】

1、爵士舞的起源
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帶到美國本土,而在美國逐漸演進形成本土化,大眾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於受到長達約三百年的奴隸交易,使得他們被遣散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在新環境,新生活中過著暗淡悲慘的奴隸日子,雖在這種痛苦的情況中,仍然未忘記他們的音樂與舞蹈。無論在人生的喜,怒,哀,樂或拜神的集會裏,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唱起故鄉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又因他們不斷的創新,發明新舞步,逐漸地美國人對這些充滿韻律節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興趣。於是久而久之乃逐漸變成喜氣洋洋,都巿型的音樂和舞蹈。

2、爵士舞的產生
爵士舞於二十世紀早期因循爵士樂自然伴隨而演進下來,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Jazz" (jazz up) 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樂來表演的,盛行於美國南方的鄉下,特別是新奧爾良城的一些業余舞者,他們會在聚會上或俱樂部的場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當時的流行舞者順著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有一位叫班頓歐爾斯崔(W。 Benton Overstreet)寫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這首歌裏的 "Jazz Dance" 就變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詞,爵士舞的名稱就此產生了。

3、爵士舞的改良
當爵士舞在即興演奏和節奏明快的爵士樂伴奏下以「舞曲」的形式出現後,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將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變化,此外又啟發後進者的創新靈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擺動,肩部的抖動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獨立動作。

隨著一九二零年紐奧良的黑人們開始演奏其爵士音樂以來,就流行許多以混會體方式的搖滾型舞蹈,如查爾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時,後來更布吉烏吉(Boogie-Woogie)和吉特巴(Jitterbug)的誕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以往一向擁抱的舞蹈,改變成一種舞者與舞伴分開來對跳的舞。

4、爵士舞的演化
30年代後半期至40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種類型的表現方式:第一種是具有強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現代爵士舞,第二種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響的爵士舞,而最後一種是摻雜了詼諧音樂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盡管當時爵士舞是如此的風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後期卻開始走下坡,因為新的爵士音樂取代了過去大的爵士樂團,它的音樂節奏因太復雜,很難配合舞步,再加上留聲機的發明,和政府(美國)向舞場徵收的重稅,使得不少曾風光一時的舞蹈俱樂部相繼停業。

雖是老式型態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種承先啟後的儀式。基於美國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50,60,70時代風靡一時的新舞步摻雜一起,更承大眾傳媒的興起,帶動了爵士舞的興盛。

5、今日爵士舞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爵士舞蹈,它保留了過去切分音樂的旋律,肢體的拋擲或獨立運作的特性,但是它不只是用爵士音樂來表演,它也可配合流行音樂,藍調音樂,搖滾音樂或是的士高音樂來演繹。現今的爵士舞蹈,具有很大的包融性和很強的可塑性,並可以隨時吸收最流行的音樂和舞蹈的特性,也正因如此,爵士舞極具娛樂性並為大眾所歡迎及接受。

註: 切分法(Syncopation)-- 通常小節中的強弱順序,大都由拍子記號清楚的規定下來,但為了使拍子產生變化,可以改變強音的位置,也就是暫時將正規小節中的重音位置,移動到其他拍子上。當韻律改變了正常的強拍變弱拍或休止或沒拍子,則這種韻律就是被切分了(syncopated),而這種使拍子產生變化的方法就稱為「切分法」。當強拍落在非預期的切分韻律時,動作就變得非常刺激和興奮;它也就是重音的改造,而且也是爵士樂的基礎。

【舞蹈特色】

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動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也是為什麼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虛飾,舞蹈時所散發出愉悅的氣氛和那種快樂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雖然說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礎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間很廣,個人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才是舞動時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現律的存在。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

【基本動作】

利用曲膝,使身體重心更接近地面。保持重心低,使下肢具有彈性,而上半身的各關節則可保持鬆弛狀態,並可迅速做出節拍上需求的動作,使得在動作上獲取多樣性的變化。
快速的移動重心,特別是水平移動姿勢更是爵士舞技巧的表表者。
讓身體各個部位如頭,肩,腰,臀,軀干做獨立的動作。
強調角形及線條性的動作。
運用有節奏性且復雜分割動作,表現出動作中韻律的切分法。例如一個動作中,我們把重拍放在頭部或手部上,在動作時就把手部與頭部的動作與本身的動作切割來做,不與本身的動作同時行動。也就是說一個動作本在一拍裏就可完成,但我們現把它分割成四拍,動作也分割成四部份表現。
多重節奏迅速地將兩個或三個的韻律用身體同時表現出來。

【舞蹈分類】

爵士舞的種類也有不少,尤其是在美國舞蹈圈的種類就更繁多。主流可分為:踢踏舞 Tap Dance,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現代爵士舞Modern Jazz Dance,街頭爵士舞Street Jazz Dance。

踢踏舞可說是爵士舞的始祖。早在1800年代中期已有踢踏舞的出現,它承接了非洲舞蹈中復雜及分割節奏的特色。在1920至1940年代這個爵士舞的黃金時段,基本上爵士舞就等同舞,踢踏舞就是爵士舞。專業踢踏舞者在這個時候和大型爵士樂團常常一起表演。後來因著潮流的轉變和爵士舞流派分支的發展,踢踏舞漸漸被看成爵士舞以外的一種舞蹈。

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高帽和手杖是從前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這樣。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種炫耀的風格,隨著切分的爵士音樂伴奏顯出搖擺的特質。舞台式爵士舞緊隨百老匯的歌舞劇之演變。它們從二十年代的 燦耀目的輕松娛樂發展至四,五十年代小心經營和結構緊密的歌舞話劇。在二,三十年代時,爵士舞和踢踏舞往往只是歌劇劇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二十年代的「舞蹈總監」("dance directors")很多對舞蹈一竅不通,他們只懂挑選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編舞者」 ("choreographers")開始取締這些「舞蹈總監」。

佐治白蘭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匯用「編舞者」這名稱的人;他也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創辦人和編舞者。芭蕾舞是首種對百老匯有重要影響的藝術舞種,它的成功鼓勵了後期認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來作舞蹈編排的嘗試。白蘭治的經典作包括1936年,與踢踏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編成的「第十街的屠殺」(「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三十年代中,百老匯已不再是隨便湊成的爵士舞,踢踏舞和女子歌舞團(chorus line)的歡娛節目那麼簡單,而是要求用正式受過舞蹈技巧訓練的舞者。這種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興盛,可歸功於三位傑出的編舞者:嘉芙蓮端咸(Katherine Dunham),謝龍羅賓士(Jerome Robbins)和積高爾(Jack Cole,他被譽為「美國爵士舞之父」)。嘉芙蓮端咸在大學時主修人類學,又獲獎學金去鑽研西印第安及非洲的民族舞蹈。她善於用特出的服裝,燈光及編舞架構去把原始部落的舞蹈色綵帶給觀眾。她的舞蹈課,常夾雜原始舞蹈的動作於典型舞蹈基訓鍛煉中。端咸更曾與佐治白蘭治攜手為歌舞劇「Cabin in the Sky」編舞。積高爾是舞台式爵士舞發展的重要人物;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東印第安舞蹈及美國哈林社交舞的動作,以爵士樂的搖擺節奏首次顯現於觀眾目前。積高爾於百老匯和電影的編舞作品多不勝數,例如:「Magdalena,」「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Les Girls」 等。高爾更培育了好幾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羅(Mitzi Gaynor),妮妲希華斯(Rita Hayworth),雲慧頓(Gwen Verdon)等,並為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及珍羅素(Jane Russell)等設計舞步。就連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麥馬圖(Matt Mattox)也跳過高爾的作品。

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A Chorus Line"十分受歡迎,贏取了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匯持續長久的音樂劇之一。"A Chorus Line"褒揚另類的百老匯舞者和舞蹈風格 – 強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其他的百老匯歌舞劇如寶科司(Bob Fosse)1972年的"舞廳"(Cabaret),1975年的"芝加哥"("Chicago")和1978年的"舞蹈"("Dancin'")也助長爵士舞的流行程度。八十年代出色的歌舞劇如「貓」("Cats"),「西貢小姐」("Miss Saigon")和「歌與舞」("Song and Dance")等也給百老匯爵士舞一些表現的機會,但由於這些劇目都以歌曲為主元素,舞台式爵士舞自那時至今也未見有何顯著突破。

現代爵士舞 Modern Jazz

現代爵士舞中常見芭蕾舞和現代舞動作的影子和動作特質。除了典型爵士風格的角形動作和明快的肢體,軀干動作外,流暢而持續的動作也被用來強調修長的線條和曲線。下按的手腕,有型格的甫士和姿勢與舞台式爵士舞和現代爵士舞中同樣重要。現代爵士舞與街頭爵士舞有幾處較明顯不同的地方。

動作的重拍是向下,並與音樂的重拍同步。
動作的重拍是向上,在音樂的重拍之前的半拍做屈膝准備(plié )。
身體(軀干,上肢等)的獨立動作與腳動作相對(例如:一前一後)。
身體(軀干,上肢等)的獨立動作與腳動作相同(例如:同時向前)。
動作很清晰准確("到位")及有重拍的強調。
動作較自由,並稍為沒有那麼誇張。
頭的動作講求清楚利落的方向變換。
頭的動作偏向搖擺或鍾擺的節奏。
盆骨的擺動有清晰的方向目標。
盆骨的擺動以一個釋放了(released)的姿態進行。
現代爵士舞舞者常備有芭蕾舞訓練背景,使得能夠自如地把單足轉,曲腿平衡等與爵士步行和滑拼步等動作結合起來。舞者能高度協調頭,肩,軀乾和臀的准確擺動和扭動,使這種爵士風格很有觀賞價值。

街頭爵士舞 Street Jazz

現在我們一般稱為街頭爵士舞的,其實主要包括霹靂舞和Hip Hop兩類。

早在七十年代,一種新穎的動作稱為"popping & locking"已出現。這主要包括迅速和有力地把頭,肩,臂,臀等部位作突出和鎖定的動作。美國落杉機曾有一隊舞蹈組合稱為"The Lockers",他們是這種舞的表表者。他們在電視節目中表演這新舞風格,他們衣著服飾誇張尤如小丑。雖然這個舞蹈組合只是流行了很短時間,但當時那種舞蹈風格卻演化成七十年代後期的霹靂舞(breakdancing)和九十年代的Hip Hop。

霹靂舞是一種自由,開放的舞動模式,主要動作包括:電流貫身(electric boogie – 就似是有一道電流通過身體一般),局部收放(poppin' – 突然且猛力地把局部身體部份移動,有點像肌肉突發抽畜)和霹靂轉(breakin' – 貌似體操動作的地上旋轉,有時用手支撐,也有用臂,背,膝,甚至頭做支點的)。這種舞源自七十年代紐約的黑人貧民區;它其實是街頭青少年互相挑戰和溝通的一個渠道。誰做到最難的旋轉,誰跳得最出色,就可以得到同輩的認同。電子音樂的興起和唱片騎師喜好玩弄"擦黑膠碟"之技術也和霹靂舞的興盛有密切的關系。舞者隨著唱片騎師控制突然變奏的音樂,做出多種定格和出人意表的特別動作。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霹靂舞已開始被冷落,取而代之有九十年代,同樣是反映青少年街頭文化的舞蹈 -- Hip Hop。幾乎每一種舞的興起也和伴奏的音樂有不可分離的關系,Hip Hop也不例外。它除了有獨特的音樂(Rap -- 饒舌音樂)外,還有獨特的服飾(非常闊身的褲,誇張的大T恤,還有倒轉戴的棒球帽),和獨特的詞彙。Hip Hop浪潮跟美國職業籃球賽的熱潮也有一些關系,因為不少Rap歌手也酷愛穿著NBA的球衣,所以就連舞者也跟隨這股裝扮風潮。由於爵士舞是不斷追上潮流的一種舞種,所以時下的流行文化對爵士舞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街頭爵士舞的動作根源也是非洲的動作風格,但它卻不用一個典型爵士樂搖擺的拍子。再加上街頭爵士舞的動作本身不是為舞台表演而編排,故此在表達上會摒棄典型爵士舞注重技巧和美感的傳統,卻反為著重演繹音樂與歌詞內容。比較起上來,街頭爵士舞的動作在音樂節奏上沒有那麼復雜。

【舞蹈要求】

爵士舞跟現代舞和芭蕾舞一樣對生理方面是一種很嚴酷的考驗,這使練習前的暖身准備變得份外重要。暖身運動不論在心理或生理上也能為爵士舞者帶來好處。從生理學的立場上看暖身運動的效果包括:可增加肌肉收縮時的速度和力量,改善肌肉協調能力,預防或減少肌肉,肌腱及韌帶的傷害;尤其對爵士舞者來說,背部與胸,腹等部位的使用程度也相當頻繁,所以在做暖身運動時更應該注意。在心理上,能讓學習者有準備開始運動的心理與培養情緒的前奏,讓學生能更加集中和感覺學習的沖勁。

爵士舞的暖身動作是很有韻律的,而且通常要持續20 -- 30分鍾。由於爵士舞課程中帶踮腳尖,快速的彈踢,旋轉,跳踏,腹部之持續或快速收縮等動作,所以暖身運動中常加入芭蕾的蹲(plié)及踮立動作(relevés)等來幫助預備腳和腿部的肌肉,另外更需要有上身肢體軀乾的獨立和聯合動作來達到全身溫暖和肌肉柔韌的效果。

跟暖身運動同樣重要的環節是緩和運動。在爵士舞課堂完成的尾段應再做一次主要關節和肌肉的伸展,好讓勞累的肌肉得到更自然迅速的舒緩,這有助減輕課堂翌日的肌肉酸痛和疲累。

如果從體適能要素的角度去分析,跳爵士舞的有關考慮包括:

心肺耐力 – 一般爵士舞的一個動作組合之時間不是很長,但組合和組合之間的休息時間往往很短,所以如果學習者的心肺耐力較好時,一般在多次重覆動作組合後仍保持好的舞蹈技巧,不致有過早疲乏的現象。

肌力和肌耐力 – 爵士舞中很多快速和講求瞬速發力的動作,所以基本的肌肉力量是必需的。另外,因為學習舞蹈時往往需要把同一動作重覆練習多次,所以對肌肉耐力的要求是比較高。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耐力必須鍛煉好,否則容易引致膝,踝和髖關節和附近的肌肉受創。爵士舞者也透過其他輔助鍛煉法(如水中健體,瑜伽訓練等)來增強肌肉的能耐。

柔軟度 – 不論跳甚麼舞,如果要跳得美,身體的柔軟度必須要好,否則不能發揮出應有的線條美感,爵士舞也不例外。在進行暖身的伸展動作必須留意,不適宜在身體肌肉未完全和暖前用彈振形式來做伸展,否則容易弄巧反拙,拉傷肌肉。用靜態方式伸展較安全,不過也較需要耐性。柔軟度的練習動作之幅度更不應達到痛楚的地步,肌肉有拉緊的感覺即可,動作(角度)維持的時間可由10餘秒至30-40秒不等,時間愈長對肌肉及關節附近的連結組織之負荷也愈高。

身體組合 – 絕大部份出色的爵士舞者都擁有強健的肌肉,但身體的脂肪量一般都比較少。這令他們的軀體呈現出很明顯的肌肉條紋,使他們舞動起來時的動作更覺有勁,有力。較低的脂肪量也避免舞者負擔不必要的體重,使舞蹈動作來得更瀟灑輕盈。雖然學爵士舞也可以是一個減肥的途徑,但身體過重的初學者適宜透過其他模式先行減磅,不然對肌肉及關節的健康構成有一定的危機。

協調性 – 協調性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除了是手和腳的配合外,還有頭,軀乾和四肢的動作配合。再加上在爵士舞中,身體不同部位會同時以不同節奏舞動,對舞者的協調能力實在是個大考驗。初學時適宜先把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分開練熟,才續步配合成所需動作,那樣的成功感會比較高。

靈巧度 – 爵士舞中常利用不同方向和不同水平的動作來增加刺激和娛樂性,所以舞者的動作必須靈巧純熟,轉向的時候角度更需准確迅速。

平衡力 – 動態平衡的能力在爵士舞中往往較靜態的平衡力之應用更廣,也就是說舞者對舞步法的重心轉移必須清晰,另外更要技巧地藉助目光去做定位,協助轉身時得以平衡。

【伴奏舞曲】

爵士樂,一種起源於非洲的音樂形式。

爵士樂緣自比它更早出現的一些美國黑人音樂(如布魯斯,福音歌曲等),而這些音樂是美國黑人根植於其非洲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在現實中的遭遇創作出來的。早期布魯斯主要表現黑人的悲慘境遇和底層生活狀態,大多比較凄苦,福音歌曲主要是(向上帝)祈求平安,希望得到救贖。爵士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有黑人音樂的根源外,還吸收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逐漸形成了今天多門多類的爵士樂,所傳遞的內容也更為多樣,不光只是早期的「黑人風格」。

【影視作品】

謝龍羅賓士(Jerome Robbins)於1957年的《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利用曼波和琳蒂兩種舞蹈混合表現出來,把電影中的爵士舞推至一個高峰。尊特拉華達(John Travolta) 憑著1977年的《周末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一炮而紅;這電影更掀起一陣的士高熱潮。1978年的歌舞片《油脂》(「Grease」)則反映五十年代的舞蹈熱潮(在八十年代出版的 「Grease 2」《油脂續集》跟《油脂》路線很相似,但知名度卻遠遠不及第一集。)

1979年Bob Fosse編舞及導演「All That Jazz」的開場爵士舞段編排突出;而1980年的《我要高飛》("Fame")則令觀眾對街頭舞蹈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令大眾更了解舞者的生涯(後來美國更製作了一部名 "Fame L。A。" 的電視劇集)。另外,霹靂舞在《勁舞》("Flashdance," 1983)和《霹靂舞》("Breakin'," 1984)中大放異彩;片中舞者把他們的動作定格凝著,又把高難度的體操動作變成玩把戲般的展示出來,還不時作木偶狀的舞動及用舞技挑戰旁觀的人。《渾身是勁》("Footloose," 1984) 是另一套八十年代出品,描述有關反叛青年和年青人以舞蹈發泄的電影。《白夜逃亡》("White Nights") 中頂尖芭蕾舞者米高巴里殊尼哥夫 (Mikhail Baryshnikov) 與著名黑人踢踏舞舞者格里哥利漢斯 (Gregory Hines)合作演出的一段舞蹈練習,令人嘆為觀止。格里哥利漢斯再於1989年 "Tap" 一電影中使出他的渾身解數,是近代踢躂舞者的典範。總觀而言,八十年代也可以說是舞蹈電影的一個黃金時期。

當音樂(錄影帶)電視台(MTV Channel)於1981年面世,商業化的爵士舞隨即邁向一個新方向。起初這個電視台只為推介新的歌手和歌曲,但卻出乎意外地受歡迎,瞬間成了年輕一代的寵兒,在北美更是瘋魔一時。當音樂錄影帶的利用價值增加,舞蹈漸漸變成錄影帶中的重要元素。黑人讀頌歌曲組合很多自然選用霹靂舞來襯托,就連較年長的主流歌星如艾頓庄(Elton John)及柏班尼薘(Pat Benetar)也用不同型式的爵士舞來點綴他們的錄影帶。在短短十年之間,音樂錄影帶已把爵士舞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變。從前百老匯和舊的電視歌舞劇是爵士舞的典範,是年輕舞者的目標,但如今街頭爵士舞的已成潮流觸覺的標記。早期音樂錄影帶之皇要數米高積遜(Michael Jackson – "The King of Pop"),他把街頭強悍的風格和舊式百老匯舞蹈的嫵媚溶匯演繹。其他在音樂錄影帶中較出色的舞蹈表演者包括Paula Abl, Madonna, Janet Jackson, Jennifer Lopez, Britney Spears, PINK等。近年再度流行少男少女的音樂組合,他們也多半利用不同型式的爵士舞去伴唱。

音樂錄影帶雖然成功地把街頭舞蹈和某些爵士舞帶到不少觀眾的眼前,但由於它的主要目標是推銷歌曲和歌手,沒有多少空間給編舞者去發揮創作,所以對爵士舞的藝術層面也沒有多少建樹。

近兩年也有幾部關於舞蹈的電影面世,包括:《舞出彩虹》("Center Stage," 2000), 主要描述一群鍾情踢踏舞的男子的 《踢踏火花》("Bootmen," 2000),《跳舞無罪》("Dancer," 2000),《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 "Save The Last Dance" (2001) 及 "Bojangles" (2001)。雖然 "Center Stage"主要描述關於芭蕾舞團的選拔和舞者的掙扎,片中一幕寫男女主角於一個紐約舞蹈室上爵士舞課的情景,場面和氣氛很叫愛爵士舞的人嚮往。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