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制度創新
1、什麼叫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們現有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條件下,通過創設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行為的制度、規范體系來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和變革的創新。所有創新活動都有賴於制度創新的積淀和持續激勵,通過制度創新得以固化,並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續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這是制度創新的積極意義所在。
2、創新發展理念是什麼?
創新發展理念是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創新理念是指企業或個人打破常規,突破現狀,敢為人先,敢於挑戰未來,謀求境界的思維定勢。創新的前提是對現狀的不滿足,同時,創新是建立在對市場規律和本行業發展前景正確把握的基礎上。突破陳舊的思想觀念,運用新的事物方式和一定的技術手段,實現某一個領域的突破。
實際參與到科學技術研究的人員比例比較小,沒有真正形成群眾性的全員創新活動形勢;配套政策還有一定不足,考核比較單一簡單,整體機制還亟需改進;相關於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系統理論研究和實驗少得可憐;還有把創新與技能培訓對立起來的傾向,其實,技術創新和技能培訓兩者都是人的綜合素質的有機構成。
創新素質實際上是更深層的素質構成;石油企業有特殊性,但不是借口;而在具體實踐中,也說明了職工全員創新的廣泛前景;經費投入模式簡單、活性化程度低,來源渠道單一,缺乏活力和激勵機制;員工創新的組織薄弱;活動及園地缺乏,形式單調、缺乏活力;機制不能完全適應。
系統的職工創新培訓潛力開發不夠;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的能力比較差;自己獨立創新開發少;隊伍的等靠要現象嚴重,惰性大;科技人員及職工全員的基本理論水平不平衡,科研意識比較淡薄,操作能力參差不齊;有相當大比例的科技人員的主體角色意識低。
3、創新首先是制度創新嗎?
不是。制度創新是創新的前提,具有完善的企業制度創新機制,才能保證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有效進行。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們行為和相互關系的規則的變更,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互關系的變更。
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不斷創造新的知識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社會財富源源不斷的涌現,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良好的制度環境本身也是創新的產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創新型的政府,只有創新型政府,才會形成創新型的制度、創新型的文化。
(3)創新發展制度創新擴展資料:自主創新是強國之道,而制度創新是自主創新的保證,是促進自主創新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制度創新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也是在自主創新上取得突破的關鍵所在。應當從體制改革、機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養、作風建設等方面形成鼓勵和支持。
制度創新是創新之本,沒有制度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例如企業在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經費和申請專利這4個方面都在90%以上,也是因為其科技體制、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在不斷地創新,反過來調動了企業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營造良好環境。
4、制度創新的概念
制度創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們現有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條件下,通過創設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行為的制度、規范體系來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和變革的創新。所有創新活動都有賴於制度創新的積淀和持續激勵,通過制度創新得以固化,並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續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這是制度創新的積極意義所在。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們行為和相互關系的規則的變更,是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互關系的變更,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不斷創造新的知識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社會財富源源不斷的涌現,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同時,良好的制度環境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創新型的政府,只有創新型政府,才會形成創新型的制度、創新型的文化。目前科技創新存在和面臨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等等諸多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拿出創新型的新思路,同時政府從經濟活動的主角轉為公共服務提供者,努力創造優質、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的綜合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制定和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切實執行好已出台的政策,激發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
5、為什麼要創新發展?淺談怎樣才能堅持創新發展
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提到首要位置,明確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由此可知,創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不僅僅局限於器物層面,更是一個涵蓋了思想、制度和技術的系統性發展方略。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然給發展全局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理論創新是先導。
制度創新是保障。
科技創新是基礎。
文化創新是根本。
6、創新發展注重解決什麼問題
一是解放思想。想要創新,必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建一個自由、敢於「胡思亂想」的思想空間。所謂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在千百個「胡思亂想」中產生的。
二是制度創新。發展創新,需要完善的制度創新和制度安排來推動。如在教育、科技、銀行、股市、社會中介、現代企業等等制度的交互作用下,促使創新機制自發形成。而所有機制都是制度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就說明創新機制與保障協調配套、緊密銜接、共同作用的制度安排密切相連。
三是產權保護。要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要不斷強調無形資產神聖不可侵犯,更要強調嚴格執法、加強懲處的重要性。否則,無人敢創新。
四是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原創之源,只有突破基礎研究,才有望產生顛覆性創新,引發世界格局和產業分工的深刻調整。
(6)創新發展制度創新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繫上。
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後,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
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為此,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7、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關系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它方面創新的核心和靈魂,是推動人類創新活動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人類的一切創新活動總是首先把創新的關節點放在理論創新上。
人的活動與動物的活動根本區別在於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的實踐活動,是在一定思想理論指導下進行的,不是受正確理論的指導,就是受錯誤理論的支配,不受任何思想理論指導的實踐是不存在的。
人類實踐活動這一特點,決定了理論的指導地位,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創新的理論,就沒有創新的實踐,從而也沒有創新的成果。人類的一切創新實踐活動,都源於創新理論的創立和指導。
(7)創新發展制度創新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要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要加強學風建設,倡導扎實,專注,低調的作風。
要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愛科學,用科學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要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改進科技評價體系。政府從分錢分物的具體事項中解脫出來,主要做好創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工作,不斷優化科技計劃體系布局和管理機制。
8、創新首先是制度創新還是體制創新?
創新首先是制度創新,具有完善的企業制度創新機制,才能保證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有效進行。
制度創新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並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新的歷史高度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系統總結,提出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工作要求。
(8)創新發展制度創新擴展資料:
制度創新的介紹如下:
進一步激發制度創新的內生動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實踐的重大課題。
制度創新的內生動力一般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實踐層面的問題導向,另一個是理論層面的頂層設計。問題導向為制度創新帶來活力,頂層設計為制度創新確定框架。縱觀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歷程,正是以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