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什麼激勵創新

什麼激勵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4-24 21:50:27

1、如何有效地對創新型人才進行激勵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激勵創新型人才機制,應當從報酬激勵、文化激勵、組織激勵、工作激勵四大方面著手。

1、報酬激勵——側重價值鏈管理,運用多種價值分配形式滿足員工的混合式需求,建立面向未來的人力資源投資機制。

在激勵報酬機制設計上,當今企業已經突破了原先的事後獎酬的範式,轉變為從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後三個環節出發設計獎酬機制,側重價值鏈的循環和優化。

價值創造:首先進行價值創造要素的分析,肯定知識在組織價值創造的核心地位,承認知識型員工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主導作用。

價值評價:遵循2:8規律,承認20%的核心員工創造80%的企業價值。針對單個員工價值評價問題,應建立起知識型員工的關鍵業績指標(KPI)體系和任職資格標准。

價值分配:根據2:8原則,價值分配充分向創新型員工傾斜,同時為創新型員工提供多元的價值分配形式,包括職權的分配、機會的分配、工資的分配、獎金的分配、福利的分配、股權的分配等等,滿足知識型員工的綜合需求。具體做法:

一是用拉開檔次的方法將同樣的總工資水平製造出最高工資來,並且高報酬者是不斷變化的。二是員工的薪資在內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競爭性。如果謀企業創新型人才的報酬高於外部平均水平,將會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促使員工更好地進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報酬水平較高可以穩定員工,降低員工流失率;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申請加入。內部公平就是企業內部同層次或不同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報酬相比較而論的。如果企業內部報酬缺乏公平性,將造成優秀人才的流失和其他人的不滿,對提高企業業績將產生副激勵作用。三是實行福利沉澱制度,留住人才。如國內某集團實行年薪沉澱制度,該集團的經理年薪從15萬元到50萬元不等。經理的年薪要分成四塊,當年只能拿走30%,其餘的70%沉澱下來,五年之後兌付。如果有人提前離開,他的沉澱工資是不能全部拿走的。五是管理層應把握住企業創新的原動力,採取國際通行的技術入股、利潤提成等措施,通過公平的分配體制,實現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員工感覺到:有創造力就有回報。只有分配關系理順了,員工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發揮創造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2、文化激勵——自主與協作並存,以勞動契約和心理契約作為調節創新型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紐帶,造就學習型組織。

必須培育和保持一種自主與協作並存的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活力和和企業的凝聚力,「強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綜合運作能力,使得企業既能尊重個性,又能團結協作,努力培育和創造出一種強烈的、長期服務意願的合作型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設計的關鍵點在於:

●要求企業從理念上樹立人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念,明確認識到知識型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他們不僅值得信任,而且需要被尊重和公平對待;

●企業在競爭淘汰的基礎上,為創新型員工提供公平合理的報酬水平,通過持續性的開發和培訓活動,實現人力資本增值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目標;

●要求企業能夠為創新型員工提供企業與員工進行雙向溝通的渠道,加強橫向的信息傳遞和採取雙向的決策機制來提高知識型員工參與管理的程度,並為知識型員工的發展提供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工作環節和自主創新、團隊的企業文化氛圍。

較之其他員工,創新型員工具有高智力、高學歷的特點,他們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和多層次的需求,不僅希望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條件,而且更希望獲得理解和尊重,希望事業有成。因此,企業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在職業目標、事業發展、工薪報酬、精神獎勵、教育培訓等方面,切實體現對員工價值的重視,努力營造寬松、自由、兼收並蓄、鼓勵個性發展和創新的文化氛圍,激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同時由於當今時代,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市場機會轉瞬即逝,企業必須具備快速的反應的能力,能針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果斷決策,迅速採取行動。而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在高速度、高強度對抗中所採取的創新行為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這就要求企業建立一種「允許失敗」的企業文化,形成一種甘冒風險、銳意創新的風氣。這樣不僅給員工創造了敢於創新、勇於創新的環境,而且有利於培養員工的凝聚力,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為企業作出創造性貢獻。

3、組織激勵——建立知識工作支持系統和創新授權機制展提供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工作環節和自主創新、團隊的企業文化氛圍。

圍繞創新型員工對工作自主性的要求,現代企業更加重視發揮員工在工作自主和創新方面的授權。企業迎接高品質、快捷服務和所有顧客都滿意的挑戰的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激勵員工的聯合與協作努力,團隊工作的概念代表了組織工作方式的最基本變化。

(1)、創新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如何合理利用並發揮最大效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創新型人才更在意自身價值的實現,並不滿足於被動地完成一般性事務,而是盡力追求適合自身的有挑戰性的工作。這種心理上的成就欲、滿足感也正是事業上的激勵。企業應盡可能為員工提供實現自我的環境與機會。企業可以採用工作輪換方式,內部公開招募制度,讓專業人員接受多方面的鍛煉,培養跨專業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發現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崗位。

(2)、重視員工的個體成長和職業生涯設計

企業對待創新型員工不能「只使用、不培訓」,「只管理、不開發」。沒有以企業為主導的培訓與開發,將使創新型人才的知識迅速老化,智力儲備很快枯竭。而在創新性人才從優秀走向平庸的同時,企業也喪失了發展後勁,最終無法擺脫被市場淘汰的命運。知識更新的動態性也決定了企業應該特別重視對現有人才的培訓和開發,使他們的技術和知識的更新速度走在行業前列,以長期保持企業的人才優勢,進而形成並保持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等都認為人的需要有多種層次,激勵員工就是要找出他們的特殊需要,並盡力為他們創造多種渠道的成才道路,達到激發員工積極性的效果。企業應重視創新性人才職業生涯設計,充分了解員工的個人需求和職業發展意願,為其提供適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使員工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得到最佳的結合,員工才有動力為企業盡心盡力地貢獻自己的力量,與企業結成長期合作、榮辱與共的夥伴關系。因此,企業應注重對員工的人力資本投資,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為員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的學習機會,從而具備一種終身就業的能力。

(3)、轉變領導作風,加強民主管理。由於受傳統思想影響,加上領導任命方面的制度性缺陷,企業領導從某種程度上講存在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義的陋習。這樣易使員工產生消極態度和對抗情緒,不利於人才潛能的發揮。創新型人才是企業智力資本的擁有者,這就決定了企業領導不能簡單地把他們視為被領導者、被僱傭者;而應轉變領導觀念,通過合理授權,實施民主管理,與員工共進退。

4、工作激勵——創造有意義的工作

隨著網路技術變化、全球化、組織變革的興起,現代企業的員工的工作性質開始變得模糊起來了。工作的范圍變得更加寬泛了:工作更多是以工作團隊、項目組的方式開展,工作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項目組成員對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所做的貢獻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關系。因此,創造有意義的工作,加強工作本身對創新型員工的內在激勵也是企業入力資源管理實踐所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工作規劃、績效評估、工作的職責范圍、工作的業務流程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新型的入力資源管理模式應該體現出工作定義上的轉變。工作的設定應更多的體現出「反應型組織」的色彩:創新型員工要求工作更具有挑戰性、獨立性、多樣化和技術性。以增強自主性、獨立性、權力、責任的新型工作開始為創新型員工所青睞。工作豐富化、工作擴大化、以員工為中心的工作再設計,可供選擇的工作時間。

許多企業的實踐證明,市場競爭不單純是財力、物力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企業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需要在激勵創新型員工的過程中拓展思路。不僅要給予他們與貢獻相對稱的報酬,還要從加強精神激勵、創造培訓機會等方面進行多維化的激勵,培養員工的組織歸屬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什麼樣的規則可以激勵創新?

績效獎金分配方案
1、目的:
為調動和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結合公司年度各項績效目內標進行公司各容層次獎勵規劃,調動員工積極性,激發員工潛能,並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公司生產經營業績提升,特製定本方案。
2、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於公司各層級轉正在職員工,試用期員工在當期發放獎金時如果轉正當期按正式員工發放,晉升員工在當期發放獎金時如果通過培養期的按晉升職位發放獎金;離職員工在當期發放獎金時只發滿季,未工作滿一季度的不予發放,發放利潤目標獎時需12月份在職,否則不予發放。

3、鼓勵創新的名言警句

1、想出新辦法的人在他的辦法沒有成功以前,人家總說他是異想天開。——馬克•吐溫

2、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烏斯托夫斯基

3、對新的對象必須創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4、光看別人臉色行事,把自己束縛起來的人,就不能突飛猛進,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裡生存下去,就會掉隊。——本田宗一郎

5、蜜蜂則採取一種中間的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裡面的花採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培根

6、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愛因斯坦

7、科學研究工作,尤其富於創造性的意義,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當然,自力更生並不等於封鎖自己。——李四光

8、我們要記著,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繭殼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9、在科學研究中,是允許創造任何假說的,而且,如果它說明了大量的、獨立的各類事實,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據的學說的等級。——達爾文

10、作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年輕人,大多是敢於向千年不變的戒規、定律挑戰的人,他們做出了大師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來,讓世人大吃一驚。——費爾馬

11、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愛因斯坦

12、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卓別林

13、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出了創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4、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走自己的路。要開創新路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開了創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5、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司湯達

16、聰明的年輕人以為,如果承認已經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獨創性,這是最大的錯誤。——歌德

17、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像。——雨果

18、企業的成敗在於能否創新,尤其是當前新舊體制轉換階段,在企業特殊困難時期,更需要有這種精神。——黃漢清

4、鼓勵創業創新政策有哪些

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強國之舉,有利於產業、企業、分配等多方面結構優化。面對就業壓力加大形勢,必須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為促進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現就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一)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模式,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以穩增長促就業,以鼓勵創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建立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評估機制,同等條件下對創造就業崗位多、崗位質量好的項目優先安排。
(二)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和業態,支持發展商業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大力發展金融租賃、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休閑、健康養老、家庭服務、社會工作、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結合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市場需求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挖掘第二產業就業潛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有文化、有技術、有市場經濟觀念的各類城鄉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到農村就業創業。
(三)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徵,創新產品和服務。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對小微企業亟需獲得授權的核心專利申請優先審查。發揮新型載體聚集發展的優勢,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中央財政給予綜合獎勵。創新政府采購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面臨的條件認定、企業資質等不合理限制門檻。指導企業改善用工管理,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勞動者,符合相關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支持,不斷提高小微企業帶動就業能力。
(四)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落實調整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由兼並重組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等三類企業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通過與職工進行集體協商,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彈性工時、協商薪酬等辦法不裁員或少裁員。對確實要裁員的,應制定人員安置方案,實施專項就業幫扶行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接續,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依據兼並重組政策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要優先用於職工安置。完善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應對失業風險的就業應急預案。
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
(五)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年內出台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繼續優化登記方式,放鬆經營范圍登記管制,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政策集中公示、扶持申請導航、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建立小微企業目錄,對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開展抽樣統計。推動修訂與商事制度改革不銜接、不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清理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明確標准,縮短流程,限時辦結,推廣「一個窗口」受理、網上並聯審批等方式。
(六)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抓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適應創業創新主體大眾化趨勢,大力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總結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路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台和發展空間。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眾創空間的房租、寬頻網路、公共軟體等給予適當補貼,或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場所。可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各類園區,建設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打造一批創業示範基地。鼓勵企業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型為新型創業平台,讓員工成為平台上的創業者,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
(七)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運用財稅政策,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發展。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壯大創業投資規模。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投入,促進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支持新興產業領域早中期、初創期企業發展。鼓勵地方設立創業投資引導等基金。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快創業板等資本市場改革,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交易等功能,規范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多渠道股權融資,積極探索和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和融資服務機構,促進大眾創業。
(八)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簡化程序,細化措施,健全貸款發放考核辦法和財政貼息資金規范管理約束機制,提高代償效率,完善擔保基金呆壞賬核銷辦法。
(九)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可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抓緊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試點政策,將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企業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
(十)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對於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應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的實際情況,與其簽訂或變更聘用合同,明確權利義務。加快推進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政策推廣。鼓勵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通過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的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一)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依託現有各類園區等存量資源,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創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一批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見習基地,培訓一批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員。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十二)營造大眾創業良好氛圍。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展示推介等活動,搭建創業者交流平台,培育創業文化,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對政策落實好、創業環境優、工作成效顯著的,按規定予以表彰。
三、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十三)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完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基金滾動使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對高校畢業生申報從事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納入各項社會保險,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高校畢業生享受相關就業補貼政策。
(十四)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合理確定就業困難人員范圍,規范認定程序,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堅持市場導向,鼓勵其到企業就業、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一定期限內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補貼。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可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並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適當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初次核定享受補貼政策時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科學設定公益性崗位總量,適度控制崗位規模,制定崗位申報評估辦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安排就業困難人員,不得用於安排非就業困難人員。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崗情況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機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期滿退出辦法,做好退出後的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依法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對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的補貼和獎勵力度,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加快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扶持政策,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和靈活就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較集中的地區,上級政府要強化幫扶責任,加大產業、項目、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十五)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進一步清理針對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加強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特別是對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老少邊窮地區,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積極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加強對轉移就業農民工的跟蹤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工作,在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要明確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的具體措施。
(十六)促進退役軍人就業。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官、義務兵,要確保崗位落實,細化完善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時同等條件優先錄用(聘用),以及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佔主導地位企業按比例預留崗位擇優招錄的措施。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作年限。調整完善促進軍轉幹部及隨軍家屬就業稅收政策。
四、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
(十七)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創業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中小企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機構的作用,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將縣級以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縣級以下(不含縣級)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將職業介紹補貼和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補助合並調整為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支持各地按照精準發力、績效管理的原則,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向社會力量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創新就業創業服務供給模式,形成多元參與、公平競爭格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十八)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按照統一建設、省級集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建成以省級為基礎、全國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化格局。建立省級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加強信息系統應用,實現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各類就業信息統一發布,健全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台。推進就業信息共享開放,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數據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推動政府、社會協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
(十九)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形成有利於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加強對企業招聘行為、職業中介活動的規范,及時糾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及欺詐等行為。建立國有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推動實現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范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
(二十)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順應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需求,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利用各類創業培訓資源,開發針對不同創業群體、創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的創業培訓項目,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增強其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尊重勞動者培訓意願,引導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培訓方式和培訓機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以新招用青年勞動者和新轉崗人員為重點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建立高水平、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培訓質量,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標准。推進職業資格管理改革,完善有利於勞動者成長成才的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上升通道,推動形成勞動、技能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使技能勞動者獲得與其能力業績相適應的工資待遇。
(二十一)建立健全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作用,鼓勵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盡快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對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以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二十二)完善失業登記辦法。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常住人員,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為登記失業的各類人員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普惠性就業政策,並逐步使外來勞動者與當地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業扶持政策。將《就業失業登記證》調整為《就業創業證》,免費發放,作為勞動者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及就業扶持政策的憑證。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就業領域的應用。
五、強化組織領導
(二十三)健全協調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把促進就業創業擺上重要議程,健全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落實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就業目標完成和就業局勢穩定。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意識,密切配合,盡職履責。進一步發揮各人民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促進就業創業積極性。
(二十四)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就業創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細化目標任務、政策落實、就業創業服務、資金投入、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提高權重,並層層分解,督促落實。對在就業創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有關地區不履行促進就業職責,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及具體責任人實行問責。
(二十五)保障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就業相關資金。按照系統規范、精簡效能的原則,明確政府間促進就業政策的功能定位,嚴格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規范就業專項資金管理,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督,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著力提高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業創業統計監測體系。健全就業統計指標,完善統計口徑和統計調查方法,逐步將性別等指標納入統計監測范圍,探索建立創業工作統計指標。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建設,擴大調查范圍,增加調查內容。強化統計調查的質量控制。加大就業統計調查人員、經費和軟硬體等保障力度,推進就業統計調查信息化建設。依託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二十七)注重輿論引導。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大力宣傳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經驗做法,宣傳勞動者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和用人單位促進就業的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就業創業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同時要切實轉變職能,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各項就業創業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以穩就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5、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我國要完善激勵創新的什麼

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二部分「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決定》提出,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指出要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具體內容如下。

(四)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健全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國有、集體資產所有權、經營權和各類企業法人財產權的保護。國家保護企業以法人財產權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有權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法律依據的要求。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農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反對壟斷,促進合理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法治保障。

6、鼓勵創新的措施

近期,上海提出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多項新的具體舉措,形成面向「十四五」時期人才政策的升級、突破與拓展。(10月29日《中國組織人事報》)

人才是資源,上海實施人才戰略,始終恪守黨管人才、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培養一批專業化、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加強新形勢下人才隊伍建設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為此,加強引進人才是關鍵,要從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激勵人才創新創業這三方面做起,

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葯、先進製造、高端服務、在線新經濟、新基建、文化創意等重點產業,優化留學回國人員、高校應屆畢業生、青年人才等三類人員直接落戶政策,重點支持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張江科學城等重點區域試行更為寬松的居住證轉辦常住戶籍政策,進一步吸引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通過相關政策的實施,建立多層次、全方位人才體系,助力創新人才成長。

翡翠如何選?這里只需出廠價,場口直供,一手貨源
廣告

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優化市級人才計劃,形成高峰、領軍、青年有機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實施高峰人才引領工程、基礎創新人才培育工程、卓越製造人才提升工程、城市治理專業人才培育工程、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五大工程」,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打造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良好的選人用人機制,切實做到「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以人才政策創新帶動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個人特長與企業需求相結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創業人才的活力,優化績效工資增長機制,適度提升行業部門績效工資自主統籌權,加大重點產業人才獎勵力度,進一步拓展人才獎勵范圍和對象。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姿態,發揮人才幹事創業的熱情,搭建平台助推人才創新創業。(作者:任佩荃)

7、鼓勵創新的標語

不想醒來,夢卻被叫起,星星和我的距離,就像天各一方的拉大鋸。落花流水無情寄,燈火通明淚決堤。如果我是空中一尾魚,何時才可回到小溪居。

精選的關於創新的宣傳標語大全

1、攜手創新,共建和諧社會。

2、創新是夢想和現實的橋梁。

3、新奧因成功而美好,員工因創新而精彩。

4、堅持創新,再鑄輝煌。

5、匯集人才、組織人才、培養人才、鍛煉人才、創新人才。

6、探索無止境,發展也無止境,創新更無止境。

7、行動是成功的開始,等待是失敗的源頭,創新是發展的橋梁。

8、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

9、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創新能力,建設和諧社會。

10、時時尋求效率進步,事事講究方法技術。

11、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開拓者找創意。

12、財富不選國家人種,創新不擇貧富階級。

13、不是空洞口號,創新是必要行動。

14、創新無條件,信手偶得之;創新無訣竅,突發奇想中。

15、融合德智勇勤,創新其樂無窮。

16、偉人語錄成就經典,平凡崗位創新世界。

17、創新突破穩定品質,落實管理提高效率。

18、闖一番事業是最好創新。

19、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創新的路。

20、創新才是走自己的路。

21、人人提案創新,成本自然降低。

22、誠實是做人之准則,信用是社會的靈魂,創新是企業的根本。

8、鼓勵員工創新的方法有哪些?

1、目標激勵

通過推行目標責任制,使企業經濟指標層層落實,每個員工既有目標又有壓力,產生強烈的動力,努力完成任務。

2、示範激勵

通過各級主管的行為示範、敬業精神來正面影響員工。

3、尊重激勵

尊重各級員工的價值取向和獨立人格,尤其尊重企業的小人物和普通員工,達到一種知恩必報的效果。

4、參與激勵

建立員工參與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制度和職工持股制度,提高員工主人翁參與意識。

5、榮譽激勵

對員工勞動態度和貢獻予以榮譽獎勵,如會議表彰、發給榮譽證書、光榮榜、在公司內外媒體上的宣傳報導、家訪慰問、流覽觀光、療養、外出培訓進修、推薦獲取社會榮譽、評選星級標兵等。

6、關心激勵

對員工工作和生活的關心,如建立員工生日情況表,總經理簽發員工生日賀卡,關心員工的困難和慰問或贈送小禮物。

7、競爭激勵

提倡企業內部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有序平等競爭以及優勝劣汰。

8、物質激勵

增加企業家、員工的工資、生活福利、保險,發放獎金、獎勵住房、生活用品、工資晉級。

9、信息激勵交流企業、員工之間的信息,進行思想溝通,如信息發布會、發布欄、企業報、匯報制度、懇談會、經理接待日制度。

10、文化激勵

包括文化鼓勵,文化激勵。

11、自我激勵

包括自我賞識、自我表揚、自我祝賀。

12、處罰

對犯有過失、錯誤,違反企業規章制度,貽誤工作,損壞設備設施,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和敗壞企業聲譽的員工或部門,分別給予警告、經濟處罰、降職降級、撤職、留用察看、辭退、開除等處罰。

(8)什麼激勵創新擴展資料:

1、目標結合原則

在激勵機制中,設置目標是一個關鍵環節。目標設置必須同時體現組織目標和員工需要的要求。

2、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物質激勵是基礎,精神激勵是根本。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以精神激勵為主。

3、引導性原則

外激勵措施只有轉化為被激勵者的自覺意願,才能取得激勵效果。因此,引導性原則是激勵過程的內在要求。

4、合理性原則

激勵的合理性原則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激勵的措施要適度。要根據所實現目標本身的價值大小確定適當的激勵量;其二,獎懲要公平。

5、明確性原則

激勵的明確性原則包括三層含義:其一,明確。激勵的目的是需要做什麼和必須怎麼做;其二,公開。特別是分配獎金等大量員工關注的問題時,更為重要。其三,直觀。實施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時都需要直觀地表達它們的指標,總結和授予獎勵和懲罰的方式。直觀性與激勵影響的心理效應成正比。

6、時效性原則

要把握激勵的時機,「雪中送炭」和「雨後送傘」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激勵越及時,越有利於將人們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創造力連續有效地發揮出來。

7、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所謂正激勵就是對員工的符合組織目標的期望行為進行獎勵。所謂負激勵就是對員工違背組織目的的非期望行為進行懲罰。正負激勵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僅作用於當事人,而且會間接地影響周圍其他人。

8、按需激勵原則

激勵的起點是滿足員工的需要,但員工的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並且只有滿足最迫切需要(主導需要)的措施,其效價才高,其激勵強度才大。因此,領導者必須深入地進行調查研究,不斷了解員工需要層次和需要結構的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採取激勵措施,才能收到實效。

9、企業如何鼓勵創新(舉例說明)?

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比如介紹企業最新的創新成果,讓員工實實在在感受到創新就在自己身邊。在企業舉辦創新論壇時,管理層也應該積極參與,不只是發表歡迎致辭,而是作為表率深入參與創新,讓員工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並積極將之落到實處。搭建網路交流平台,鼓勵全員建言獻策。
人是創新的主體
要把全員的創新潛能挖掘和釋放出來,形成企業創新的整體實力,重視員工的建議,為員工提供平等溝通和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走出「創新是專家教授的事,普通人做不了」的認識誤區。給員工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學習機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再好的創新,都需要技術的支撐
企業要與時俱進,結合自己的業務,引進新的技術,加大生產技術、產品技術、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建立好的獎懲機制
比如在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引入股權激勵後,對公司業績的考核不但關注本年度的財務數據,而且更關注公司將來的價值創造能力。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