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中成葯創新

中成葯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4-24 15:36:21

1、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切實把中醫葯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意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健全中醫葯服務體系
二、發揮中醫葯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
三、大力推動中葯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中醫葯人才隊伍建設
五、促進中醫葯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
六、改革完善中醫葯管理體制機制

2、聽說現在有一種中葯破壁技術?

是的,中葯細胞破壁是一種超微粉劑加工技術,中葯若採用常規方式粉碎,其單個粒子常由數個或數十個細胞所組成,細胞的破壁率極低。中葯材細胞破壁超微粉碎加工技術可以把葯材有效成分充分釋放出來。細胞破壁後,細胞內的水份油份遷出,使微粒子表面呈現出半濕潤狀態,粒子和粒子之間會形成穩定的粒子團,每個粒子團都包含相同比例的中葯成分。該粒子團的物理結構隨組份中各成分HLB值(親水,親油平衡值)、延展性、破碎性、比重等不同組合和不同的相互作用而不同。這種結構有利於人體對中葯的吸收和利用。中葯脂溶性增強,輕易穿過脂膜,可以迅速提人體內的血葯濃度,達到治癒的目的。
採用細胞破壁技術,首先,可以增加葯物和食物的吸收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中葯經過超微處理後,葯物能較好地分散、溶解在胃腸液里,且與胃腸粘膜的接觸面積增大,更易被胃腸道吸收,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對於礦物類葯材,相當於一部分為水不溶性物質,經超微處理後,由於其粒度大大減小,可加快其在體內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 其次,有利於保留生物活性成分,提高葯效,有利於保留不耐高溫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各種營養成分,從而提高葯效。
最後,節省原料,便於應用。中葯經超微粉碎後,可用較小劑量,獲得原處方療效。

3、1、中葯發展史各階段有何著作貢獻和及其創新之處。

早在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日常飲食勞作和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就積累了一些用葯知識。人們發現食用了某些動、植物後具有減輕或消除病痛的功效,這就是認識中葯的起源。隨著人類的進化,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的葯物和方法,所謂「神農嘗百草」和「葯食同源」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人們在烘火取暖時發現用獸皮、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漸形成了熱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勞作時發現身體某一部位受到刺傷後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從而創造了運用砭石、骨針治療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進而形成了經絡學說,初步形成了原始醫學。
春秋戰國時期,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理論基礎,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中醫理論的奠基人,被後人譽為「醫祖」。
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於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問世。全面系統闡述了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療的原則與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醫學理觀念,確立了中醫學的思維模式,標志著中醫從單純的臨床經驗積累發展到系統理論總結階段,形成了中醫葯理論體系框架。
秦漢後期,隨著交通日漸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龍眼、荔枝核等漸為內地醫家所採用,東南亞等地的葯材也不斷進入中國。
《神農本草經》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它總結了漢以前人們的葯物知識,載葯365種,並記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氣五味等葯物學理論,對於合理處方、安全用葯、提高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該書所載葯效大多是正確的,如麻黃治喘,黃連治痢,海藻治癭等。
東漢時期,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外感熱病(包括瘟疫等傳染病)的診治原則和方法,論述了內傷雜病的病因、病證、診法、治療、預防等辨證規律和原則,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體系,被中醫界稱為「醫聖」。
後世又將該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實收劑269首,基本上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被譽為「方書之祖」。東漢末年,「外科鼻祖」華佗創制了麻醉劑「麻沸散」,開創了麻醉葯用於外科手術的先河,較西醫的麻醉葯提早了1600多年。
唐代醫家孫思邈集畢生之精力,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為30卷,合方論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載方2571首,兩冊典籍對臨床各科、針灸、食療、預防、養生等均有論述,可謂集唐以前方書之大成。孫思邈還提出「大醫精誠」,體現了中醫對醫道精微、心懷至誠、言行誠謹的追求,是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葯中的集中體現,是中醫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
宋代是中醫葯發展的鼎盛時期。政府對中醫教育比較重視,專設「太醫局」作為培養中醫人材的最高機構。教學方法也有很大改進,如針灸醫官王惟一曾設計鑄造銅人兩具,精細刻制了十二經脈和354個穴位作為針灸教學和考試醫師之用,作為最早的教學模型具有直觀具體、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國醫學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宋朝政府專設「校正醫書局」,有計劃地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了搜集、整理、考證和校勘,歷時十餘年。目前所能讀到的《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等中醫典籍都是當時校訂和刊行後流傳下來的。
明清時期,中醫葯也得到了較快發展,突出代表是醫家李時珍歷時27年之久寫成的《本草綱目》,收載葯物1892種,附方10000多個,對中國和世界葯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部史作自1593年起先後被翻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國文字,在世界廣泛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時珍也被譽為「東方達爾文」。
公元十一世紀中醫即開始應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成為世界醫學免疫學的先驅。在細菌學尚未出現的十七世紀中葉,這無疑是一偉大創舉。到了清代中醫在治療溫病(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葉桂的《溫熱論》、《濕熱條辨》、《溫病條辨》及《溫熱經緯》等。清代醫家王清任根據屍體解剖和臨床經驗寫成《醫林改錯》,改正了古代醫書在人體解剖方面的的一些錯誤,強調了解剖知識對醫生的重要性,並發展了瘀血致病理論與治療方法。
明清時期中醫葯的發展也帶動了中葯堂、中葯鋪的興起。廣譽遠創始於明嘉靖年間1541年,是中醫葯史上現存最悠久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陳李濟創建於1600年,是現存最古老的中葯堂,取名陳李濟,寓意「陳李結緣,同心濟世」。之後又陸續出現了同仁堂、雷允上、九芝堂等中葯堂,這些距今三、五百年的老字型大小,雖歷經朝代更迭、戰亂洗禮,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堅守著以傳統制葯的製作技藝為基礎,造福百姓的信念,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在中醫葯漫長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中成葯的發展情況

隨著國家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與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中成葯行業競爭力顯著增強,行業穩步發展。2012年,中成葯行業營業收入達到360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2%。同期,中成葯行業利潤總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6%;其毛利率均高於醫葯製造業的平均水平。
縱觀中成葯產業的市場運行情況,其供需穩中有增,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如今我國中成葯行業開始向現代化、消費品市場及美容保健品市場方向延伸,未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成葯是我國歷代醫葯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受歷史影響我國積累下大批忠實的中成葯使用者。
我國中成葯工業總產值自1979年以來已翻了五番,進入90年代後更以高於20%的速度持續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時,依然表現不俗。
2010年以來,由於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葯事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我國中成葯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態。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中成葯生產產量約200萬噸,同比增長21.63%。2011年,我國累計生產中成葯238.54萬噸,同比增長33.97%,其中,中葯飲片加工業和中成葯製造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分別高達56.11%和34.76%。中成葯工業已然成為我國醫葯工業中僅次於化學葯品工業的第二支生力軍。
《中國中成葯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 分析:在整個中葯產業中所佔的市場份額也日益擴大,我國中成葯行業開始向現代化、消費品市場及美容保健品市場方向延伸,中成葯行業未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未來中成葯行業的發展方向
發揮中醫葯特色,以提高中葯產業創新能力,提高中葯的標准,逐步達到可控,行業上下游並重,推動中葯產業可持續快速發展。 據《英國僑報》報道,英國葯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發布新聞稱,為了進一步幫助人們購買和使用安全的草葯製品,從2014年4月30日起將全面禁售未注冊的草葯製品(unlicensed herbal medicines)。尚無一家中成葯成功注冊,這也意味著2014年4月30日以後,英國市場上的中成葯存貨將全部下架,消費者將無法通過正當渠道在英國市場上購買到中成葯。
英國葯物與保健品管理局(MHRA)於2013年11月21月頒布的傳統草葯製品限售法令已於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目前,英國市場上的所有草葯製品(包括中成葯)必須通過傳統草葯注冊方案(THR)、擁有THR標志和認證號的才可繼續銷售。然而,限期已至,尚未有任何一種中成葯注冊THR成功,英國中醫界各方人士與HMRA交涉延緩禁令的要求也依然未果。
英國葯管局:遵循歐盟指令已給出額外過渡期
外媒稱,一種被稱為「豬膏草」的中葯成了首個在英國獲得批准使用的中葯。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2日報道,這種中葯學名為豨薟,有著難聞的氣味,但卻有治療疼痛的作用。它是剛剛獲得英國葯品與保健品管理局批準的新葯「凡諾華關節肌肉止疼片」中的活性成分。該葯預計將在一個月內開始在網上銷售。
2004年,根據歐盟的一項規定,任何未獲許可的葯品都不得進行銷售,之後,許多中葯產品就不再銷售了。這項規定也使葯品獲批更加困難,因為按照規定,葯品獲批前必須已有30年的用葯歷史,而且在歐盟范圍內至少有15年用葯歷史。
一些西方的草葯在花了高額費用驗證成分後獲得批准。不過此次的凡諾華止疼片是第一個獲批的中草葯產品。
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從全球中草葯市場需求來看,全球使用草葯製品的人數約為40億,草葯製品銷售額約佔全球醫葯銷售總額的30%。而英國中醫業內人士也分析,中成葯在英國病人治療中的使用比例約有70%至80%,是英國中醫師治療的主要工具之一。

5、中葯新產品的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比如葯劑形態多樣化,傳統配方創新改良,生產工藝現代化,等等。

6、中醫葯科技如何創新

而技術創新的本質是一個綜合性過程,是技術開發與實際應用的有效統一,核心在於科技的應用,強調的是經濟性與應用性。中醫葯科技創新體系應表現在知識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管理創新體系三個方面。中醫葯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平台建設;創新項目和成果;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下面我們針對這些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建立中醫葯創新體制和機制,首先,各級政府應充分重視中醫葯事業的發展。要加大對中醫葯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投入 ,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和戰略攻關課題的研究 ,將中葯產業開發列入當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 ,給中醫葯人員創造良好的提高與發展空間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制訂措施鼓勵中醫葯人員的科研創新。中醫葯創新的突破及推廣應用 ,需要建立相應的創新體制、科學管理,機製作保證。把中醫葯當產業實業來發展 ,實行投資多元化 ,鼓勵發展民營中醫葯企事業 ,鼓勵發展民間中醫葯事業。國家要明確扶持的重點 ,設立政府科研基金 ,重點扶持有優勢、有特色的中醫葯企業搞好科技創新 ,支持中醫葯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研究,成為創新的重要基地 ,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大中型企業、基層醫療單位搞「聯姻」、技術轉讓、技術合作 ,使中醫葯科研成果能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為經濟建設作貢獻。要扶持中醫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醫療機構是中醫科研的重要陣地,但比起其它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一般來說起步晚、投資少 ,顯得「先天不足」 ,尤其是縣級中醫院比起縣醫院來大多條件差異明顯。因此 ,建議各級政府要繼續採取措施扶持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建設 ,使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基本建設跟上同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步伐。只有設備完善、人才充實、管理健全的各級中醫醫療機構才能擔當起中醫科研醫療及預防保健工作的發展與創新。當然科技創新的重點還是要在高校,高校在其中要發揮領導作用,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而且要打破常規,組建適應課題需求的科研團隊,突破界限,構建科技資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勵多學科交叉,解決中醫葯的重大科技問題及難題。同時,轉變觀念,不斷創新中醫葯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關於中醫葯創新人才培養,一定要堅持繼承與發展二個方面,中醫葯是傳統的,必須在很好的繼承基礎上才談得上創新,以往我們的教育,人才培養過於強調創新,強調現代化,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經典的學習和繼承,許多名老中醫已經站出來對此做了嚴歷的批評。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所渭 「 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性人才 ,即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具體來講 ,中醫葯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如下幾方面:廣博的知識與合理的知識結構,時刻准備創新的意識,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靈活的創新思維,有計劃的創新學習和努力的創新實踐。但目前中醫人才的現狀卻是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不合理,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淡薄,創新思維學習不夠,實踐能力不強等。中醫葯院校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傾向,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輕人文知識的儲備;重中醫葯學知識的積累和中醫葯學技術的學習,輕人文精神的修養。高等中醫葯教育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中心,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專業考試開展,教學方法仍是滿堂灌,而學生學習多是死記硬背,以通過考試為目標 ,加之課程繁重,使之難以進行創新學習。過高的專業程度,單薄的知識結構,狹窄的知識面,學科之間缺乏相互交融,從而使中醫葯學生思想不活躍,缺乏創新的沖動與慾望,思維方式呆板。古代中醫葯未能走上實驗醫學發展的道路,忽略醫學實驗活動,而多在理、法、方、葯等方面傾注力量。這種狀況導致當代中醫葯學生動手能力不強。面對這些情況,我們人才培養一定要須以繼承為基礎,培養學生具有扎實寬厚的中醫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強調中醫葯教育與人文教育並重,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進行理性思考、解析和發掘 ,探索一條既有鮮明時代特點,又遵循中醫葯教育規律的中醫葯學與人文精神融合的教育之路。必須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拓寬專業口徑,應及時將中醫葯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最新科研成果納入課程中去,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斷推出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參與式等新的教學方法,竭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發散式和求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開發蘊藏在學生身上潛在的創新品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必須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加強中醫葯學生的科研實踐。 科研實踐是對創新人才的最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學校應把科研育人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學生科研活動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科研實踐,充分發揮科學研究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創造能力的機會和空間,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要改革較為僵化的中醫葯高等教育體制,才有可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條件。關於中醫葯創新平台的建設,在前面論述創新機制與體制中已經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中醫葯科研創新的平台,不僅僅包括中醫葯各類各級學校及醫院,中葯企業,研究院所等,還包括無形的政策法律環境,一個好的平台,可以極大的促進中醫葯科技的健康發展,因此,對於中醫葯創新平台的建設,這二個方面都不能放鬆,特別是對於廣東省,我們要抓住建設中醫葯強省的時機,大力建設好我們中醫葯發展的平台,推動中醫葯的大力發展。創新平台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是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載體,也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沒有一流的科技創新平台就不可能有全面持續發展的科技成果,就無法實現科技創新的目標。作為高校,要努力建設好重點實驗室,建設好附屬醫療機構和科研環境。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做好人才,學科的整合工作,有效利用科技項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注意吸納社會資金,建設好創新平台。要充分利用中醫葯創新平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學科及學術交流,提高中醫葯科技創新持續發展的能力。關於中醫葯創新項目和成果,中醫葯以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作為自己的特色,個體化治療一方面有利於病人及病情的恢復,但同時卻不利於工業化的生產,中醫葯的創新必須要解決好這個矛盾,推動中葯的現代化,使之能更便利,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在中醫葯科技成果管理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起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成果管理制度,當前形勢下,對中醫葯知識產權的管理要堅持「嚴格」與「寬松」並舉。「嚴格」體現在要主動提出知識產權要求,特別要研究目前網路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措施,建立起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葯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寬松」體現在中醫葯科技成果的創造者、發明者思維要放開,應從國家和社會的層面來強調中醫葯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在保證有形無形資產不流失的情況下,採取靈活措施,依法保證並在一定程度和范圍擴大中醫葯科研人員享有的權利,中醫葯創新項目要從多方面大力支持,推動成果的轉化,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關於中醫葯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課題項目的分配不合理,人才結構的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醫葯創新工作的展。如何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從以下多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基層科研差的問題,適當把科研力量向醫療,教學一線靠近,使科科研工作真正成為有源之水,發展有力,特別是對於中醫葯的創新,必須以臨床療效為第一要務,從療效上狠下功夫。才是科研及中醫學本身的發展之路。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對於年輕,有工作能力的中醫學生,要大力支持進行科研工作。支持創新,敢於嘗試。對於中醫繼承方面的科研,也要加大重視,從文獻中發現創新點,同樣是最好的中醫葯科技創新。

7、在西葯橫行天下的時代,不被重視的中成葯如何才能突出重圍?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葯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發現引起各大葯房的雙黃連口服液幾乎一夜之間全部售空,雖然專家及時辟謠,但是還是止不住百姓瘋搶的腳步。在這個西葯橫行天下的時代,不被重視的中成葯卻突破重圍,而引起百姓瘋搶的原因就是聽說它可以抑制病毒
中成葯是以中葯材為原料,在中醫葯的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制劑工藝,將其加工製成一定劑型的中葯製品,是經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商品化的一類中葯制劑。在供臨床應用的時候,要有明確的適用范圍、用法用量、應用禁忌以及注意事項。它具有性質穩定、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方便攜帶、方便貯藏的特點。

因為中成葯是以中葯材為原料,所以它有一些中葯的性質。原本的中葯是不改變植物的原有狀態,熬煮之後給患者飲用,熬煮的時間很長,服用的周期也很長,味道業比較大,難以下咽,但是沒有什麼副作用。而西葯是利用某種化學手段,從植物或動物中提煉而成。一般來說,中葯的葯性相對溫和,但是它通常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服用才可以見效,西葯的葯性強,見效比較快,治癒消耗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是中葯的治療效果雖然比較廣泛,適合較多的病症,但是它針對性比較薄弱,而西葯在功能主治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通常是一種病,一種症狀就對應一種葯。但是西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有很大的副作用,在治好了病的同時,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後遺症,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喜歡用中葯而不用西葯。

但是老百姓買葯主要看重的就是能不能治病,只要能治病,不管是中葯還是西葯,都是好葯。而這一次雙黃連口服液遭瘋搶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百姓聽說了它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所以在這個西葯橫行天下的時代,要想不被重視的中成葯能夠突出重圍,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中成葯的治療效果

8、如何促進中草葯產業的發展?

中醫葯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葯房提升現代化水平

「互聯網+中醫葯」發展概況分析

意見提出,支持人工智慧輔助診斷、中醫專家系統等建設,開展互聯網延伸醫囑等服務應用;探索和推廣「智慧葯房」建設,提供一體化葯事服務。「互聯網+中醫葯」還將在中醫養生保健、健康管理、中醫特色康復和健康養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預計到2020年,中醫葯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上新台階,融合發展新模式廣泛應用;到2030年,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互聯網為依託、融入現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中醫葯健康服務模式形成並加快發展。

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元,到了2015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到了12123億元,到2016年增長至14451億元。截止到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7500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預計到了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2014-2022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全國中醫類診所數量統計分析

2017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中醫葯發展的相關政策,尤其是《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出台,開辦中醫診所由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執業時長要求由5年降低至3年,對於一些祖傳秘方、偏方靈方的保護也有幫助,中醫類診所數量激增。2012年中醫類診所數量僅34707家。2017年末,全國中醫類診所達到了47214家,比上年增加3886家。

2012-2017年全國中醫類診所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逐年增加

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逐年增加,截止2017年10月,診療人次已經突破10億人次。同時,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占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的比重也在持續增加,7年間增加了1個百分點。這表明,中醫類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提高,在整個醫療體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品牌中葯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2014-2018年Q1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
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2014-2018年Q1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而非品牌中葯20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

20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2014-2018年Q1中葯企業營業收入及扣非凈利潤增長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政策利好為中醫葯行業創造有利條件

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緊接著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又發布了《中醫葯「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推動中醫葯『一帶一路』建設,對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將中成葯的發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目標到2020年,中醫葯「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17年10月8日發布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葯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中指出,將支持中葯傳承和創新,建立完善符合中葯特點的注冊管理制度和技術評價體系,處理好中葯傳統優勢與現代葯品研發要求的關系。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2017年12月,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在此期間,全國首家互聯網國醫館落地烏鎮,並以「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等創新理念吸引了醫葯界的目光。

該互聯網國醫館最大的亮點是其配備有廣東一方制葯研發的一方智能葯房系統。使用該系統,醫生只需要將處方信息輸入電腦,智能葯房系統將自動接受處方信息指令,識別所需葯材,並自動測量劑量,再將中葯配方顆粒按需封裝,整個流程不到10分鍾,大大縮減了患者的等候時間。

該智能葯房不僅大大提升了醫院對中葯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消費者對中醫、中葯服務體驗,方便了用葯,提高了患者服用中葯的依從性;同時,也降低了葯房葯師的勞動強度,進而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用葯咨詢服務中去,提升了中醫機構葯房的現代化水平。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9、國家鼓勵中醫葯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中國中醫葯行業主要政策及發展規劃盤點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


2003年4月7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指出國家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葯事業;要保持和發揚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葯現代化。

(2)《中醫葯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2007年3月21日,科技部、衛生部、國家葯監局等十六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中醫葯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綱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①「綱要」重申了中醫葯在我國的戰略地位。提出在繼承發揚中醫葯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葯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代發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是歷史賦予的責任。

②提出了中醫葯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通過科技創新支撐中醫葯現代化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葯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鞏固和加強我國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優勢地位;重點突破中醫葯傳承和醫學及生命科學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爭取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葯學奠定基礎;應用全球科技資源推進中醫葯國際化進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人類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新貢獻。

③提出要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葯標准。要基本完成中醫葯標准規范體系的構建,制訂一批符合中醫葯特點的中醫葯基礎標准;建立多語種的中醫葯名詞術語譯釋規范,中醫臨床診療和技術規范,中醫葯療效和安全性評價與再評價標准,中葯材、中葯飲片、提取物及制劑的質量標准,中葯生產和質量管理規范等主要技術標准;構建符合中醫葯特點的中醫葯評價和市場准入標准體系,最終形成國際認可的中醫葯標准規范體系。

④提出要加大投入和進行扶持。國家和地方加大中醫葯科技經費投入,協調用好農業、林業、生態、扶貧、外貿、產業發展等有關項目資金,同時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的投入,積極吸引社會投資和國際合作資金,形成支持中醫葯創新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體系;制定若干鼓勵中醫葯發展的政策法規,推動適合中醫葯特點的標准規范的建立與完善,加強中醫葯知識產權和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廣、共享機制;制定積極的人才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吸引跨學科人才和海內外人才,建設一支多學科、跨領域、產學研、海內外結合的人才隊伍。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公布了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2009年3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了2009-2011年間重點推進的五項改革內容,經過3年的改革,五大醫改配套方案實施順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4)《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年4月2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葯國十條」)指出,中醫葯(民族醫葯)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斗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

意見包括以下內容:

①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②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③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

④推進中醫葯繼承與創新。

⑤加強中醫葯人才隊伍建設。

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

⑦加快民族醫葯發展。

⑧繁榮發展中醫葯文化。

⑨推動中醫葯走向世界。

⑩完善中醫葯事業發展保障措施。

(5)《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2年1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醫學科技的發展重點包括突破一批葯物創制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完善新葯創制與中葯現代化技術平台,建設一批醫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葯物創新體系,增強醫葯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產業競爭力。

「十二五」主要發展任務包括以下內容:

①產業規模平穩較快增長。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

②確保基本葯物供應。基本葯物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有效滿足臨床需求。

③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骨幹企業研發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5%以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傳統醫葯企業。

④質量安全上水平。全國葯品生產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葯品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⑤產業集中度提高。到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個以上,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個以上,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50%以上。

⑥國際競爭力提升。醫葯出口額年均增長20%以上。改善出口結構,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品種顯著增多,制劑出口比重達到10%以上。

⑦節能減排取得成效。《規劃》

對於醫葯工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整體健康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6)《「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

2012年3月14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規劃在之前3年醫改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是未來四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7)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該文件為我國首個健康服務業指導性文件。根據該意見,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提升基層中醫葯服務能力,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葯服務能力。推動醫療機構開展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鼓勵零售葯店提供中醫坐堂診療服務。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