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創業史
1、求隋唐時期的文獻正史、野史、詩、文(要隋未至唐太宗時期的)
《隋書》,《舊唐書》,《新唐書》。
《唐國史補》敘述了唐代官場中的一些制度和習俗還有名人軼事等。
《隋唐兩朝志傳》老羅的小說
《大唐創業起居注》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長安、廢除隋帝、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書。內容與新舊唐書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淵與李建成的內容。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太平廣記》收錄了很多唐代的傳奇小說
《大唐創業起居注》中國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長安、廢除隋帝、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書。內容與新舊唐書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淵與李建成的內容。
《唐律疏義》唐朝的法律
2、想要了解唐朝歷史,有什麼好的書推薦呢
正史:舊唐書,新唐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鑒,太平廣記
演義:隋唐演義,說唐全傳,興唐傳,唐太宗李世民,
(演義,有點不符合歷史)
現代:《正說唐朝二十一帝》作 者: 任士英,《中國歷史大講堂——隋唐史話》
梅毅的 ——帝國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
3、隋唐宋明清時期的重要人物及重要事件
根據你提問的,我回答如下:
隋代:1、韓擒虎滅南陳,滅陳時南陳後主所做的後庭花依然被商女所吟唱;2、隋文帝楊堅開啟科舉選士,堅決去除了九品中正制,摒棄了門閥生存的土壤,開創了一個科教的新時代;3、隋煬帝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耗盡了他父親楊堅給他積攢的無數財富,把原本至少需要修建一個甲子的大工程生生壓縮到十幾年完工,雖然對後世貢獻極大,但是對當時的百姓造成極大負擔,結果原本非常富足繁榮充滿欣欣向榮和勃勃生機的強大帝國就這么被敗光了
唐代:1、府兵制在開國之初體現出了旺盛的戰鬥力,但是也為後來的安史之亂挖下了一個大坑;2、唐太宗繼續科舉選士,廣開言路,為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3、侯君集為了支持李承乾觸犯了李世民的逆鱗,造反不成兵敗而亡,李世民卻沒有將侯君集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去掉,其氣魄真是了不起!;4、李世民在即位之時大敗突厥並趁機進行了分化和同化,間接導致了土耳其的誕生和東突厥的消亡,保證了大唐近百年的北方草原穩定團結;5、李治雖然非常怕老婆,但是他確實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是開國君主卻能把開國君主沒辦好的事兒辦成的——分化突厥,驅除西突厥和開疆拓土,在李治的努力下,我們在唐代的時候西北邊境線一直拉伸到了現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6、武則天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優點就是聽人勸,吃飽飯。在自己所不擅長的領域找擅長的人來干,自己不瞎指揮,但是她任用酷吏消滅異己卻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災難,所以張柬之才能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盟友順利趕她下台;7、李隆基的運氣確實很好,他大媽和他堂哥給他打下的底子厚實又有姚崇來給他擦屁股,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但是他的運氣又很不好,前期分封的節度使太多導致支強干弱,府兵制這個大坑真的把他坑死了;8、黃巢這個大造反頭子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導致朱溫朱全忠順利上位開啟了50多年五代十國血腥的歷史
宋代:1、趙匡胤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考慮周全,有時候你不想當CEO,但是下面的兄弟為了做高管為了做CFO、COO、CIO等會逼著你做CEO,趙匡胤的事跡還告訴我們,你做了CEO以後一定要記得把兄弟趕出這個圈子讓他去別處自由創業,不然會死的很慘很慘,連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2、義社十兄弟應該慶幸他們的結義兄弟是趙匡胤而不是趙匡義,否則就不是杯酒釋兵權了,而是直接杯酒放牽機毒死;3、趙匡義這個人渣,先後毒死了李煜和趙匡胤,五代十國最NB的倆人都被他終結,臨幸小周後的時候還學冠希哥讓畫師在邊上畫畫,最可惡的是這渣男明明不會打仗,為了顯示他比趙匡胤NB非要去御駕親征結果敗光了他哥哥留給他的全部精兵,還害得楊老令公慘死,楊家將幾乎團滅,潘美背了1000多年的罵名,曹彬一世英名都毀在他手上,做人做到這份上,可謂極品中的極品敗類!4、趙普告訴我們,半部論語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遑論天下;5、寇準告訴我們,時刻注意: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然你會很慘;6、龐籍告訴我們,龐太師之所以會那麼可惡,就是因為得罪的御史和史官太多,這些人別的不行,造謠毀謗那是一絕,愣是把一代名臣罵成了奸臣;7、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的太快,是因為利益的劃分有問題,龐大的文官集團損失的利益太多註定了失敗的結果;8、王安石變法告訴我們,步子不要邁太大,容易扯著蛋;9、宋仁宗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代價是多麼的慘痛!10、包希仁包公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才是民族的脊樑,國家的良心;11、宋徽宗的故事告訴我們,藝術家做皇帝真的做不來的;12、岳飛的故事告訴我們,岳家軍再強悍,打回來的地盤再多,即便打到了汴梁邊上,不聽領導的指揮,下場一樣很慘
明代:1、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不怕輸堅持到底,即便是乞丐,也能做皇帝;2、朱元璋告訴我們,即便打貪的力度再大,在有階級對立的情況下,貪腐是無法杜絕的;3、朱元璋又告訴我們,想跳過兒子們把CEO傳給孫子,首先要考慮清楚兒子們的感受才行,而朱允炆也告訴我們,不能剛當上CEO就急著集中權力,否則COO、CFO、CIO等等會直接架空你,這不老四直接就跳出來反了;4、王振的故事告訴我們,太監參政後果很可怕,好好的軍隊就這么在土木堡玩完了,連CEO都被瓦剌的CEO綁走喝茶了;5、王守仁告訴我們,儒家並非百無一用,也是可以上戰場打仗而且打勝仗的,同樣也可以研究出心學這門高大上的學派的;6、張居正告訴我們,即便私德有虧,老不修,如果在國家大事和民族大義上站得直行的端,也是一代名相;7、海瑞告訴我們,你即便罵遍了那些該死的文官,如果你沒有小辮兒被人抓住,那些雜碎文官狗官真的拿你沒辦法;8、萬曆皇帝朱翊鈞告訴我們,當皇帝不痛快了,我就是可以不上朝,而且連續很多年不上朝,就是不聽你們文官的撕逼大戰,你能奈我何;9、戚繼光告訴我們,武將在明代尤其在嘉靖、隆慶和萬曆的年代,真的沒有地位,鳥盡了就弓藏了;10、毛文龍和袁崇煥再次證實了武將和文官之間的矛盾在亡國之時是絕對無法調和的,所以袁督斬毛帥似乎成了必然,所以給了建虜入關的大好機會;11、李自成給我們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他沒有睡陳圓圓,建虜還能順利進關嗎?即便有那些賣國狗晉商幫忙,有吳三桂在,建虜絕對進不來的;
清代:不提了,一想起來就想痛哭,這就是個SB的朝代和一幫大SB,帶給我們的只有屈辱和屈辱
希望能幫到你
4、研究唐朝歷史有哪些史料?
(一)古代正史:《新唐書》、《舊唐書》、《唐六典》、《通典》、《大唐創業起居注》、《貞觀政要》、《資治通鑒—唐紀篇》等。
(二)古代野史、筆記:《唐才子傳》、《唐國史補》、《唐闕史》、《大唐傳載》、《大唐新語》、《唐語林》等。
(三)現代史書:《正說唐朝二十一帝》、《細說唐朝》、《劍橋中國隋唐史》、《帝國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類史》、《大唐碎片》等。
(四)現代影視、歷史小說:《貞觀長歌》、《貞觀之治》、《文成公主》、《大明宮詞》等。
5、唯一從隋唐活到現在的小店,千年來只鑽研一項業務,為何至今仍未倒閉?
馬雲曾說:「我告訴新員工,如果認為我們是瘋子請離開,如果你專等上市請你離開,我們要用80年做企業。」由此可見,一個企業要想做起來不容易,必須要很長的時間。在二三線城市,有很多創業型的公司,都想在風口上做那隻會飛的豬,趁著時代的潮流趨勢掙一點錢。然而,世界上有一條不變的真理:「一切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就算是資歷雄厚的家族企業,在時代的潮流中,也會被沖垮。
但是世界上有一家公司,已經存活了1441年,它是日本的株式社會金剛組公司,是一家建築公司,公元578年的時候就創辦了,先後經歷了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幕府時代……一直走到如今的令和時代,依舊沒有倒閉,這一千多年以來,他們從來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搞建築,確切一點說,是寺廟建築。
這個看似冷門生僻的行業,在578年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候,中國還是南北朝時期,在經歷三年,到了581年才進入隋朝。
公司剛組建那年,剛好是聖德太子為了慶祝,他們滅了6紀時期的廢佛派官員物部守屋,物部守屋是古墳時代的有力豪族,他曾經被天皇任命為大連,但是佛教傳入時,物部守屋強烈反對,最後還和崇佛派的人發生了沖突,最後戰敗而死。為了慶祝鏟除了物部守屋,並且祈求法神四大天王庇佑佛法和眾生,於是從韓國百濟招來了工匠柳重光來修建四天王寺。
因為在飛鳥時代非常信奉佛教,所以很多地方都要修寺廟,而四天王寺是當時最有名的寺廟,人們都想請修建這個寺廟的團隊,金剛組這個家族企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業務接到手軟,的確掙到了不少錢,
公元607年,金剛組企業還修建了法隆寺,這個寺廟能和四天王寺媲美,在建築工藝上面還超越了四天王寺,兩大寺廟最後成為了日本的歷史遺產。金剛組被眾人認可,甚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存在,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就是企業的命運,柳氏的子孫在飛鳥時代忙裡忙外有接不完的任務。但也有生意慘淡的時候。出現了好幾次經濟危機,最後還是存活了下來。
19世紀明治維新之後,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改變,出現了很多反佛教的人,很多寺廟都被破壞,更別提修建寺廟這回事了,金剛組家族企業也沒有接到工作。到了1934年,金剛組已經傳承到了第37代人,因為沒什麼業務,世襲的傳人都不想繼承家族的企業,這都傳承1000多年了,這些承襲了的老輩們怎麼甘心就這么放棄啊。
他們勸自己的子孫接受,金剛族,但是沒人願意當這個沒有業務的公司堂主,看到第37代嫡孫之妻不錯,就把這個堂主之位給了她,讓他繼續守護家族企業,嫡孫之妻臨危受命,總算是沒辱沒家族的使命,同時也避免了家族解體。
金剛組在第二次世界的時候也差點關門,但是實在沒有業務,於是承接了製作軍木箱的任務,熬過了這段時間,又迎來了日本的泡沫經濟,為了擴展自己的業務,1955年,金剛組轉型成為了有限公司,並且增加了業務,除了建造寺廟以後,他們還會接點別的活干,來讓公司保持運轉。但是,在泡沫經濟結束後,金剛組公司也虧了很多錢,負債累累。
2005年,開始,金剛組公司重新回歸自己的老本行,只接修建寺廟的活,並且公司裡面只有100名員工。這個公司到現在已經傳承到了第40代人,第40代堂主曾經說過:「公司能存在這么久,其實沒什麼秘密,就是做最基礎的業務,並且堅持下去。」
世界上向四天王寺一樣的建築還有很多,每一個傳奇的建築,身後也必定會承載著相應的背景故事。他們是建築師們的心血結晶,雖然不會動,不會說,但是卻見證著藝術領域的傳奇。《世界建築故事》帶你品味建築,讀懂這個世界。
6、介紹隋末唐初歷史的史書有哪些?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太平廣記》中收錄了很多唐代的傳奇小說
《冊府元龜》為宋代四大部書之一,收錄各代君臣事跡
《長安志》 中國現存最早的古都志。宋熙寧九年(1076)宋敏求撰。著重記述唐代舊部,並上至漢以來長安極其附屬縣的情況。
《大唐西域記》雖然大部分為唐貞觀時期的西域風貌和天竺佛教的情況,但也有部分貞觀時期的事跡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可以從中找到很多當時的詔書、墓誌、文章、奏摺原文。
個人認為《全唐文》最有用,很多人物傳記可以在新舊唐書中找,不過墓誌,詔書一類的就只有看《全唐文》,還有《全唐文遺考》。
《唐才子傳》 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匯集。此書對中、晚唐詩人事跡所記尤詳,也包括部分五代詩人。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歷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其中頗有精闢之見。
《通鑒紀事本末 》可以配合著《資治通鑒》看,東西基本一樣,不過細節可能會有互補。
《日本書紀》日本的古史書,有與唐朝交往的記錄。
《通典》通記歷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取材博綜古今,廣采群經、諸史、地誌,漢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國史、實錄、檔案、詔誥文書、政令法規、大事記、《大唐開元禮》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時間順序分類纂次。
《唐六典》的正文記敘唐朝中央、地方各級官府的組織規模、官員編制(定員與品級)及其職權范圍。約佔全書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記職官沿革,或作細則說明,或附錄有關詔敕文書。
《唐大詔令集》該書所收詔令含有唐朝軍事、政治和社會狀況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從中可以看到當時某些歷史事件的真相,且個別詔令已不見於現存其他史書。可惜有不少詔令的重要內容被刪去。
《唐律疏義》唐朝的法律
《大唐創業起居注》中國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長安、廢除隋帝、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書。內容與新舊唐書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淵與李建成的內容。
《唐兩京城坊考》詳細地記載了這兩個都城的街道、市場、官署、宅第、寺廟、宮殿的形狀、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編撰者清代徐松(1781~1848)
《文苑英華》中收錄不少詔誥、書判、表疏、碑誌,還可以用來考訂史實。全書一千卷,上繼《文選》,起自蕭梁,下訖晚唐五代,選錄作家兩千於人,作品近兩萬篇,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中書制誥、翰林制誥等三十九類(如把謚冊和哀冊合並則為三十八類)。
再有就是看看《全唐詩》了,詩句里總有當時社會的痕跡。還有什麼《則天實錄》、《中宗實錄》、《睿宗實錄》之類。慢慢找吧,我感覺還是先找本現代人寫的唐史看,看其中引用了哪些古籍,再去找,這樣比較好。
參考資料:部分書的介紹摘自網路
7、隋唐時期的名人故事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618年,隋煬 帝被弒之後,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根據唐創業起居注中說,太原造反是李淵本人的主意。但是唐書中卻說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次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但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及其屬下都成功被李世民買壟,並成功策反。
8、隋朝的建立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楊堅登基當天,長安城出現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慶雲,彷彿上天也在熱烈慶祝大隋皇朝的成立。在中國歷朝歷代中,他被公認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為仁慈的聖皇天子。公元589年,大隋滅了南方的陳,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論》中說隋文帝,「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龍自通,天角洪大,雙上權骨,彎回抱目,口如四字,聲若釧鼓,手內有王文,乃受九錫。昊天成命,於是乎在。顧盼閑雅,望之如神,氣調精靈,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愛也可親,早任公卿,聲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贊美隋文帝, 「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大隋開皇盛世氣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鴻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就是隋書里的「開皇之治」。程朱理學祖師爺激動地評價這位偉大的皇帝:「地憑宸極,天縱神武,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玄酒陶匏,雲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後世的魏徵贊嘆道:「皇帝載誕之初,神光滿室,具興王之表,韞大聖之能。或氣或雲,蔭映於廊廟;如天如日,臨照於軒冕。內明外順,自險獲安,豈非萬福扶持,百祿攸集。」可見大隋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財富、對後世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卻很多。如三省六部制、開皇律、州縣兩級制、均田制、大運河、科舉制度、長安城、洛陽城、義倉的創立……
9、歷史小故事 30字 隋唐
1.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並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後院,細心喂養!」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一天兩天不新鮮,
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一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
一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
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一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後院,
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僕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喂驢!」
胡趲冷笑一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麼?」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卧在棚里起不來了,請您准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2.唐朝小故事-李靖夜襲陰山
唐太宗即位初期 ,中原戰事雖然結束,但西邊邊境上還很不安定。特別是東突厥,當時還很強大,成為唐朝主要的威脅。太原起兵以後,唐高祖一心對付隋朝,只好靠妥協辦法,維持了和東突厥的和好關系,但東突厥貴族仍舊不斷侵擾唐朝境界,鬧得地方不得安寧。
唐太宗即位不滿二十天,東突厥的頡利(頡音jié)可汗率領人馬十多萬,一直打到離長安只有四十里的渭(weì)水邊。頡利以為唐太宗剛即位,未必敢抵抗,他先派出使者進長安城見唐太宗,揚言突厥兵一百萬,馬上開到。唐太宗是見過世面的人,他不理頡利的威脅,把使者扣押起來。他先布置長安的唐軍擺開陣勢。接著,又親自帶了房玄齡等六名將領,騎馬到渭水邊的便橋,指名要頡利出來,隔河對話。
頡利聽說使者被扣,已經有點吃驚;再看到太宗親自上陣,後面唐軍旌旗招展,軍容整齊,不禁害怕起來。他帶著突厥將領在渭水對岸,下馬拜見太宗。
唐太宗隔著渭水對頡利說:"我們兩家早已訂立盟約,幾年來也沒有少給你們金帛,為什麼要背信棄義,帶兵進犯?"
頡利被責備得無話可說 ,表示願意講和。過了兩天,雙方在便橋上訂立盟約。接著,頡利就退兵了。
打這以後,唐太宗加緊訓練將士,每天召集幾百名將士在殿前練習弓箭。他跟將士們說?外敵進犯,這是常有的事,並不可怕。怕只怕邊境稍為安定,人主就貪圖安逸,忘記戰爭,敵人來了就抵擋不了。從現在起,平時我做老師,教你們弓箭;戰時我當將帥,帶領你們抵抗敵人。"
經過唐太宗的鼓勵,將士專心練武,不出幾年,就訓練出一批精銳軍隊。
第二年,北方下了一場大雪。東突厥的牲畜死了不少。大漠以北發生飢荒。頡利可汗加緊對其他部族的壓迫,又引起各部族的反抗。頡利派他的堂兄弟突利去鎮壓,反被打得大敗。突利逃回去後,被頡利責打一通。兩人因此翻了臉,突利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抓住這個時機,派出李靖、徐世績等四名大將率領大軍十多萬,由李靖統率,分路出擊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軍事家,精通兵法。他在隋朝末年歸附唐朝,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立了不少戰功。
公元630年,李靖親自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馬邑出發,趁頡利不防備,連夜進軍,逼近突厥營地。頡利毫無防備,發現唐軍突然出現,大驚失色。將士們也慌了手腳,說:"這次一定是唐朝發動全國兵力來了,要不然,李靖怎敢孤軍深入呢?
還沒有到唐軍發起攻擊,突厥兵先亂了起來。李靖又派間諜混進突厥內部活動,說服頡利一個心腹將領投降。頡利一看形勢不妙,就偷偷逃跑了。
李靖攻下定襄 ,得勝回朝,唐太宗十分高興,說:"從前漢朝李陵帶兵五千,結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虜;現在你以三千輕騎深入敵人後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這是自古以來少有的盛事啊!"
頡利逃到陰山以北 ,怕唐軍繼續追趕,派使者到長安求和,還說要親自朝見。唐太宗一面派唐儉到突厥,表示安撫;方面又命令李靖帶兵前去察看頡利動靜。
李靖領兵到白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績會師 。兩個人商量怎樣對付 。李靖說:"頡利雖然打了敗仗,但是手下人馬不少。如果讓他逃跑,以後我們再要追他,就很困難了。我們只要選一萬精兵,帶二十天糧,跟蹤襲擊,一定能把頡利活捉住。"徐世績也贊成這個意見。兩支軍隊就向陰山進發。
頡利可汗求和實際上只是緩兵之計,想等草青馬肥季節來到,再逃到漠北。他看到唐儉來到,以為唐太宗中了他的計,暗暗高興,防備也自然鬆懈下來。
當天晚上,李靖和徐世績率領唐軍到了陰山,命令部將蘇定方率領二百名輕騎,冒著夜霧悄悄進軍。到突厥前哨發現唐軍的時候,唐軍離開頡利營帳只有七里地了。
頡利得知唐軍騎兵來到,趕快找唐儉,唐儉已經瞅機會脫身回到唐營。頡利慌忙騎上他的千里馬逃走。李靖指揮唐軍追殺,突厥兵沒有主帥,亂成一團。唐軍殲滅突厥兵一萬多,還俘獲大批俘虜和牲畜。
頡利東奔西逃 ,最後帶著幾個親兵躲在荒山裡,被他的部下抓住後交給唐軍,後來被押送到長安。
一度很強大的東突厥滅亡了。唐太宗並沒有殺死俘虜。在東突厥原地設立了都督府,讓突厥貴族擔任都督,由他們管理突厥各部。
這次勝利,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這一年,回紇等各族首領一起來到長安,朝見唐太宗,擁護唐太宗為他們的共同首領,尊稱他是"天可汗"。
打那以後,西域各族人和亞洲許多國家的人, 不斷來到長安。在這一時期,我國高僧玄奘和尚也通過西域各國到天竺去。
3.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4.「如掛角」的典故,說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過瓦岡山反隋義軍的首領。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贊揚他:「這么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可以與他商量。」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逃亡,後加入瓦崗軍,人稱魏王。李密發布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數說楊廣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為後世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
10、隋唐時期是歷史上第二次大一統,和秦漢時期的大一統有什麼不一樣嗎?
既然是第二次的大一統,肯定最不一樣的就是秦漢的開創性,隋唐是比不了的。
戰國時期的幾個強權,都是在春秋時期能稱霸的。北方的晉,東方的齊、南方的楚、西方的秦。三家分晉,魏國在戰國初期顯赫,之後是趙國在北方與秦國長期在一條水平線上。
最初幾個大國,誰也不服誰,輪番稱霸。秦國還曾賤兮兮的與齊國相約同時稱東帝、西帝。六國當初不拿正眼看秦國。魏國更是長期壓制秦國。
秦國一是靠變法、吸納人才,並且佔住邊角,關起門來好一段修整,才最後爆發成為強國。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得以掃滅六國,占據天下。
隋朝不過是欺負孤兒寡母,楊堅奪了外孫的江山。但凡北周能出個賢明君主,也不會讓楊堅佔了便宜。
從這么看,隋與秦相比,統一全國就更輕松一些。
正統的漢人政權,在西晉的五胡亂華,就被趕到了南方。實際上,南朝就是在苟延殘喘的等死。等待著北方殺出來最後一個勝利者,迎接被屠戮的命運。
所以,大抵上南方一線單傳,從東晉到宋、齊、梁、陳,一代不如一代。北方就鬧得比較厲害了。
先是從五胡紛亂開場,再逐步決出一個強權,出現整合的局面。但因為統治不穩,再次分裂。之後,再次決出一個強權,又因為統治不穩,第二次分化。這就造成了五胡亂華到前秦;十六國到北魏;第一撥是前秦,第二撥是北魏。先後兩個強權統一北方。每次統一之後,剩下的政權勢力越少。
這個逐步從紛亂到規整的過程來了兩次之後,等到北魏結束時,北方就剩下了兩個政權:西魏北周、東魏北齊。
南方看似在體量上與北方差不多,但富庶之地也就局限在江南。像後來的湖廣、閩越還非常落後,都是處於半開發或未開發狀態,人口稀疏。
國家統一不統一,全看北方是不是能形成合力。最後,北周消滅了北齊,楊堅篡了北周。
所以說,秦與隋都是把國家從分裂變成了大一統的朝代,但本質的區別是:秦是真正的創業者,隋是半路截胡的的篡位者。
至於秦朝之後的漢朝與隋朝之後的唐朝,雖然都是中國著名的幾個強盛大一統王朝,但區別在於:
漢朝是一路爬坡,在漢武帝的頂峰之後緩慢下滑。唐朝則斷斷續續的輝煌,實際上的盛世沒有漢朝時間長。唐朝亂起來鋪天蓋地,一時半會就止不住,朝廷軟弱。也為後世五代十國、兩宋遼金的長久紛亂局面,埋下了雷。
漢朝還是相對完成的被交到了東漢手裡。周邊也沒有太多強權。這里說明下,東漢和西漢是不同的兩個朝代。做比較,只拿西漢與唐朝比。
總之,秦朝是開創性的,隋朝是延續性的。漢朝是平穩推進和下滑,唐朝是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並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