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性不夠
1、科技創新意識不足中的成就與不足,怎樣改善
科技原始創新是指人們在科學與技術領域能動地進行的產生前所未有的價值成果的首創性活動。它孕育著科學技術質的變化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的重要體現,也是當今世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我國到2020年要建設成一個創新型國家,因此,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研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本文在對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本質內涵進行考察的基礎上,首先從高水平科技獎勵、科研成果產出和質量、有國際影響的科技大師三個主要方面,較全面地分析了我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同時,深入地探討了我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傳統思想中的消極觀念影響了創新氛圍,科技投入不足影響了創新積累,科技獎勵力度弱小和評價機制欠缺影響了創新熱情,創新教育不夠影響了創新人才培養等;最後從創新環境、資金投入、科研製度、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2、如何開拓創新不足整改措施?
開拓創新不足整改措施:強化創新意識,全面推進工作.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將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把創新作為工作的靈魂,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創新思想、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方法,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實際工作中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推進工會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2)創新性不夠擴展資料:
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進步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主要得益於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得益於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生產力,得益於近代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解放。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原始到現代的進化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民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發展的階段有先有後,發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根本,民族創新能力的水平是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3、我國自主創新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導向的問題;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認識和理念上的誤區,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政策環境。
(一)市場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有效推進自主創新的體制和制度環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公平競爭和講究誠信的市場環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於自主知識產權產生和轉移的法制環境。整個社會缺乏創新的文化氛圍,培育創新人才和創新精神,尊重個性、恪守誠信、公平競爭、激勵探索、提倡冒尖、寬容失敗的良好的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還沒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沒有發揮好,有時甚至成為自主創新的障礙
雖然全國上下普遍重視和強調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門並沒有把技術進步和創新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地位。
1.科技與經濟結合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一直是我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症結。雖然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體已經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但是高層次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體制問題,深層次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機制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與科技相互促進的新型的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有待於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職能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並存。目前,各級政府仍然管了許多不應該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應該由政府管理的事卻沒有管好。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職能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並存,制約了產業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職能越位表現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門過多地運用行政權力,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使市場機制發生扭曲,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職能缺位則表現在政府對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缺乏統一規劃,對支持產業創新的政策缺乏系統研究,對產業創新提供服務的功能弱化等。
3.相關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缺乏協調機制,影響了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產業的發展。在宏觀管理體制上尚未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決策體制和組織機制,體制分割已嚴重地影響到國家統一意志的達成和重大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組織,明顯地削弱了國家科技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協同集成能力,特別是長期以來條塊分立、相互封閉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在決策體制上,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難以在國家整體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機制,存在著以部門利益代替國家利益的傾向。決策權與責任不對等,沒有形成與事權相一致的責任追究制度。在資源配置上,競相爭取財政資金,按各自的條條塊塊分配,造成在很多領域國家資金的重復配置和浪費。在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上,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投資政策、貿易政策、消費政策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銜接,甚至存在著相互矛盾和抵觸的現象。與許多國家相比,我國科技管理體制的最大問題不是過於集中,而是比較分散。例如,軟體產業管理體系涉及多個部委,使權力和資源相對分散,增加了相互協調、配合的難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
4.國家對一些重要產業缺乏對自主創新的總體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戰略性產業發展未能妥善處理好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難以形成統一的戰略部署,也難以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同時,共性技術的研發問題很突出,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不夠。
5.現行政策體系與支持自主創新導向不協調。我國產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還很不完善,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約。現行的政策體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長為主,缺乏支持自主創新的明晰導向。特別是,有些政府部門把有限的資源用於規模擴張、增長速度,實際操作中對自主創新是抑制性的,對技術引進卻是鼓勵性的。主要表現是:政策體系結構不夠合理;政策設計缺乏公平性;政策制訂缺乏適應形勢變化的調整機制;部分政策目標支持創新的導向不明確。
6.政府資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復浪費嚴重。目前,管理科研經費的部門主要有發改委、科技部、科學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關部委,但部門間協調不夠,導致科研經費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體系、分散重復,宏觀統籌協調能力薄弱,科技資源配置分散重復,整體運行效率不高。一方面是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資源的重復,浪費非常嚴重①。例如,某種衛星接收站,美國只建設了16座就足夠使用,而中國兩年前就已有30座,僅北京就有8座,今後還可能再建50座。在發達國家,大型科學實驗設備利用率比中國高5倍到6倍。由於多頭管理,部門分割、行業分割、條塊分割嚴重,科技資源配置方式、評價制度等不能適應科技發展新形勢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
(三)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的動力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在「產學研」結合中,企業基本處於從屬地位。企業普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創新層次低,高端發明少。很多企業處在有「製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一些企業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我國還沒有形成真正能保護企業家利潤動機的機制和規則。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機制不健全,導致生產經營中的短期行為。重當前、輕長遠,缺乏通過自主創新做強做大企業並實現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大學和科研院所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機制不健全
目前,大學的科研力量還比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長期、持續發展的綜合目標;科研規劃與重點項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難以實現科技資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復的現象還時有所見;大學現有技術創新平台的綜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國際化程度普遍較低,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得不到強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的資金匱乏,只有不到10%的科研成果或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③。多年來,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活動,存在著單純的技術導向傾向,注重技術參數、指標的先進性,但對市場需求和規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場能力。1999年開始的科研院所轉制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由於生存壓力,有些科研院所轉制後科技活動的規模和水平出現較大下滑,短期行為嚴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忽視對基礎性、共性技術的研究,影響發展後勁。
(五)學術腐敗嚴重
社會上的過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風,也對科學界造成沖擊。近年來,腐敗和造假行為已經蔓延到教育界和學術界。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製濫造,不顧科研工作的職業操守,弄虛作假,欺騙社會大眾。學術腐敗猖獗不僅是學者個人道德問題,更是一個社會轉型時期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
4、創新意識不強,進取心不夠,工作求穩,安於現狀主要原因是什麼?
信仰的缺失,沒有了信念,喪失了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信心,在實際工作中,脫離了人民群眾,官本位思想濃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理論知識不充足,知識構架不完整 整改措施:一是加強學習的主動性,認真按照我局制定的各項學習制度,積極參加我局組織的集中學習,細化學習任務,長期堅持學習。堅持每天學習1小時以上,並堅持記學習筆記。二是制定年度學習計劃,堅持學習經常化、系統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等業務知識,並做好寫讀書筆記,撰寫心得體會。三是是正確處理好學習和工作兩者的關系,做到學習與工作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
存在學用脫節現象 整改措施: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優良學風,把所學知識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用實踐來檢驗學習的效果。
工作中檢查落實和精細化管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加強工作檢查與督促,強化效能考核和職能督察,努力消減各類形式性事務,增強工作實效。落實責任人制度,對工作的開展層層把關,加強監督檢查、不定期抽查,對於工作做的不到位的情況,要直接提出批評、指導意見。在制度執行方面,指定專門責任人,負責長期狠抓制度執行。
有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情況存在整改措施:減少文字工作的數量,提高文字工作質量,增強目的性和效果;對於能夠合並的會議盡量合並召開,對於能夠開短會的盡量召開短會,對於能夠合並的文字材料盡量合並,對於能夠言簡意賅的材料決不長篇大論,做到可開不可開的會堅決不開,可發可不發的簡報堅決不發。
5、思想不夠解放 創新意識不強怎麼改正
提高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創新能力的研究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採取由點及面、以面帶點、點面結合等方式,認真分析和研究了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於如何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創新能力進行了認真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總體感到:多數單位能夠著眼形勢任務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統領,用創新的思維分析和解決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個別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創新能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解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個別領導幹部缺乏創新的主動性,不想創新;滿足現狀,小進則滿、小富則安,不願創新;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墨守陳規,不能跳出圈子看問題;面對新情況、新問題,不能以開拓的精神面對、分析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甚至還有的在"創新"上作表面文章,忙於"唱新"、"編新",把創新當作動聽的口號,而沒有將創新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工作不夠大膽,創新魄力欠缺。主要表現:個別領導幹部患得患失有顧慮,工作中,慣用老辦法、老眼光看待和解決問題,怕出問題,怕擔責任,不敢創新;困難面前,顯得束手無策,有畏難情緒;在解決復雜問題和局面時,守攤有餘,創新不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盲從權威,沉溺於聽招呼、守規矩,唯書唯上,凡事找依據,等上面、看外邊,文件沒說的不敢說,外地沒乾的不敢幹。
3、知識不夠全面,創新招法不多。主要表現:工作缺乏主見,人雲亦雲,迷信、沉醉於他人經驗;不能將上級政策與本地實際有效結合,照抄照搬;習慣於憑老經驗辦事,滿足於運用簡單的直線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對待出現的問題只滿足或只看到一種答案,不能積極思考多種答案並從中挑選出最佳答案;在面對和處理復雜問題和局面時,習慣於在"是"與"非"、"行"與"否"之間進行簡單的抉擇,思維不開拓,視野不開闊,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個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創新能力不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但最主要的症結是以下幾點:
--責任意識不強,工作標准不高。個別班子、幹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想問題、定決策、辦事情首先考慮是對政績有沒有負面影響,創新成本有多大,風險有多高,會不會影響自己的烏紗帽;也有的認為,創新是上級和專門機關或者專家學者的事情,與己無關,自己只要干好本職工作,嚴格按上級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實就是最大的創新;也有的在解決問題、破解難題中,怕冒風險、怕擔責任、銳氣鈍化、能力不強。
--自身素質欠缺,能力有待加強。個別領導幹部忙於事務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學習,造成"書到用時方覺少",遇到工作難題,盡管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卻拿不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建議;有的覺得需要提高的方面和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形勢的發展,造成了不知怎麼學、學什麼的現象;有的滿足於工作能應付,問題能處理,不注重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摸索規律,影響了工作的創新與深化;這些問題導致個別領導幹部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聯系群眾不緊,作風有待深入。個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不能主動深入到群眾當中和群眾打成一片,不能開展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也不善於甚至不懂得,遇到問題主動深入到群眾中摸實情,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從而在群眾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獎懲機制不全,導致創新動力不足。在創新人才選拔使用的體制機制方面還有欠缺。特別是幹部能上能下的任用機制還沒有完全走開,造成了該"出"的幹部不能及時出,該"下"的幹部不能及時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新型人才的使用。二是在調動幹部創新積極性的體制機制方面還有待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體系還需不斷完善,特別是在創新績效考核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三是在創新工作的監督體制機制方面還不夠規范。尤其對存在著創新能力稍差、主動創新意識不強、用創新的思維解決問題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個別班子和幹部。
三、提高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創新能力的高低是責任心、事業感的直接反映,是自身素質的直接體現,也是不斷完善和健全相關制度的結果,提高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必須從多角度、多途徑入手,才能達到有效提高創新能力素質的根本目的。
(一)堅持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職位有多高,能力就有多大,必須經過艱苦學習,不斷磨礪,反復實踐。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創新能力,必須以教育培訓為基礎,不斷豐富領導幹部的知識結構、提高開拓思維、創新工作招法的能力。
1、要創新培訓理念。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加大對各級的教育培訓力度,必須要有正確的教育培訓理念作為前提。要樹立整體開發理念。教育培訓中,要堅持全面推進,整體開發的理念,要確立大開放、大教育、大培訓觀念,使提高創新能力素質的培訓工作"運行線"始終圍繞黨委、政府和各單位的"需求線"展開,與地區經濟結構相匹配,與產業升級相適應。不僅要把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創新能力作為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使各級的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時,還要大力提高主管部門和每個施教者的施教水平、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寬領域、開放型的教育培訓體系。
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制定工作規劃要堅持階段性工作和經常性工作有機統一,當前工作和長遠工作的有機結合,立足現實,著眼未來,認真分析當前及下一步工作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科學把握工作發展的總體趨勢及其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前瞻性、系統性。同時,還要教育各級領導幹部,勇於擯棄不合時宜的觀念、制度、做法和模式,真正做到把繼承和發展、推陳和出新統一起來,不斷提高各級的創新意識。
2、要創新培訓內容。教育培訓要根據領導幹部本職工作中"需要什麼學什麼、缺少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達到提高能力素質,固強補弱,全面提高的目的。要加強思想政治素質培訓。要在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訓,進一步引導廣大幹部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和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本領。
要強化勝任本職的技能培訓。根據各級各類幹部履行崗位職責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必備知識和能力的培訓,開展辦公自動化、信息網路技術、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等知識的培訓,加強創新思維、溝通交流、團隊合作、心理調試、應對媒體等方面的訓練,通過培訓,切實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執政、總攬全局等四種能力。
3、要創新培訓方式。根據各級班子和廣大幹部面臨的新情況新任務,認真研究適合形勢發展的培訓方式方法,使幹部的教育培訓符合幹部實際。要建立提高能力素質相適應的培訓方式。通過找准培訓工作的切入點,促進教育培訓的"教"與提高創新能力"需"的結合。在教育培訓的形式上,要加大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相結合、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相結合、中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力度,不斷提高培訓的綜合效果;在培訓方法上,要在充分繼承原有好的培訓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嘗試依據案例分析講解、一人提出問題大家幫助會診等培訓模式,做好有針對性地教育培訓工作。
要緊密結合實際,促進學用結合。在培訓過程中,注重引導參訓者帶著問題參加教育培訓,用所學的內容思考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積極把幹部放到重點工作、重點工程、關鍵崗位以及一線崗位工作,使廣大幹部經受鍛煉,增長才幹。
(二)
堅持求真務實,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求真務實,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精闢概括,提高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只有著眼實際不斷創新,才能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要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求真務實是干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要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從實際出發鼓勵廣大幹部,說實話、拿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引導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敢於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改正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使那些緊貼實際開展工作的幹部得到認可,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的沒有市場,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用人環境。
2、要堅持黨的宗旨意識。要教育引導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樹立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認可不認可,作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一是堅持到群眾當中,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集中群眾的智慧,解決群眾遇到的各類難題。二是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注重聽取班子成員和廣大黨員幹部的不同意見,通過積極的工作,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三是要充分聽取群眾的建議,認真分析和梳理群眾工作意見,站在群眾角度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激發群眾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決策水平。
3、要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一線工作直接面對基層、面對群眾,到一線進行調查研究,會使發現的問題最為真實和直觀,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更為實在管用,更能提升領導幹部處理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各級黨組織要積極創造機會、提供平台,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參加實踐考察鍛煉,適時挑選部分領導幹部到急、難、險、重崗位上接受實踐的磨礪和鍛煉,提高應對復雜局面、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另一方面,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也要根據本單位、本地區實際,抓住制約本單位發展的階段性難點、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搞好調查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和辦法。
(三)堅持開拓創新,不斷解放思想。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用解放了的思想指導和推動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破解難題。要堅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是沖破舊的體制觀念、實現經濟和社會跨越發展、確保各單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必然要求。增強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創新工作能力,就必須引導各級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打破舊機制和陳舊經驗的約束,結合實際,對傳統的觀念、理論、體制等方面積極揚棄,通過打破舊框框、擺脫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思想束縛,積極拓展思維,不斷總結完善和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促進理論、制度、觀念的創新發展。
要強化憂患意識。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全市、全國乃至世界發展的總體形勢是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發展日益加快,沒有憂患意識,不打破常規確立高標准加快發展,不用創新的思維思考、分析和解決制約發展難題,就不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失去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因此要不斷強化憂患意識,牢固樹立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的思想,超前研究,超前籌劃,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要有知難而進的精神狀態。創新的過程是圍繞熱點問題攻破難關的過程,它的實質是敢於打破舊的發展模式的束縛。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要在不斷涌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面前,能夠積極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和補齊制約工作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同時,為有效解決新情況、新問題,還要甘冒風險,敢闖敢試,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廣開思路,不斷摸索和總結有效的、群眾滿意的工作方法,自覺擯棄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通過不斷創新謀求工作的不斷發展。
(四)堅持完善長效機制,為提高創新能力提供製度保障。提高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創新能力,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創新機制來提供製度保障。一是完善激勵機制。要把完善利益激勵機製作為重點,把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創新精神、能否創造性地解決工作難題,與領導幹部是否稱職、政績優劣掛鉤,對創新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幹部大膽使用,委以重任;對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工作進展不大的及時提醒,甚至從領導崗位上進行交流,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機制。
二是完善保護機制。對經過思考,敢於嘗試、敢於在工作中創新的幹部,要寬容其出現的失誤,要給其探索、失敗和走彎路的空間,對那些因創新工作招法而遭遇挫折甚至犯了一些錯誤的同志,不求全責備,要網開一面,使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同志減少後顧之憂,進一步調動和保護創新工作積極性。
三是完善培訓機制。提高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和完善相應配套的幹部培訓制度,通過黨校培養、專家授課、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和途徑,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創新能力。
(五)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
一是正確處理好開拓創新和務實肯乾的關系。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根本目的就是幹事創業,推動發展。不腳踏實地地深入基層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資料,滿足於空談的口號,甚至在工作中,弄虛作假,追求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就不能對各項工作做出客觀真實的分析,也就提不出可供借鑒和參考的意見和方案。實踐證明,要形成切合實際、富於創造性的工作見解,就必須在本職崗位上,撲下身子,從一點一滴、一件小事做起,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創新精神和科學的工作態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創新與務實肯乾的有機結合,著眼於本部門科學發展的需要,不斷做出更大的業績。
二是正確處理好敢闖敢乾和倉促上陣的關系。敢闖敢幹不等同於倉促上陣。敢闖敢幹是一種魄力,是建立在了解情況、掌握規律、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倉促上陣一般對實際情況掌握得還不夠准確,沒有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就急於下結論,定調子,甚至制定與實際不符的計劃目標。從實際工作來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能憑想當然,不能情況不明決心大。不經過反復研究就盲目上馬,多半會給事業帶來損失,給工作帶來被動,特別是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都獨立負責一個單位或一個方面的工作,如果不經過認真研究就急於制定工作計劃急於求成,很容易引起群眾的反對,損害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甚至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正確處理好全面創新與有所保留的關系。繼承與創新是一對很普遍的矛盾。繼承總是更多地強調歷史,而創新則總是更多地注重現實和未來。不善於繼承就不會有任何科學意義上的創新。特別是經過實踐中摸索總結出的成功經驗,對工作的開展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必須要繼承。但繼承不是照搬照抄,還要加以合理的取捨,對原有經驗發揚光大。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本職工作中,不能只創新不繼承,認為以前的經驗和傳統已經完全過時,所以不用繼承;也不能只繼承不創新,認為繼承就是"原封不動",完全照搬老經驗,對新觀念、新事物、新辦法不願接受和嘗試,這兩者都是極端的表現。要把繼承作為手段,創新作為目的,在繼承中創新,在繼承中發展。
四是正確處理好創新與實踐的關系。創新源於實踐,由實踐賦予動力,由實踐來檢驗,只有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所作為。每個班子和幹部的工作性質不一,時間任務也各有不同,這就要求每個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依據自身實際,勇於嘗試,大膽實踐,不斷創新思路,積極思考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通過對一個時期,一項工作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找出更好地開展工作的最佳辦法,實現由實踐中來,再用於指導實踐,並推動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的目的。
6、如何解決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力度不夠問題
1、 進一步完善黨員教育機制,為基層黨員「補腦」。
一是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依託電視、廣播、網路、手機、報刊雜志等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基層黨員教育。
二是突出黨校教育主陣地。將農村基層黨建課題納入省、市、縣黨校幹部培訓的內容,特別是新錄用公務員、選調生、大學生村官的崗前培訓,要加大農村黨建的培訓課程,形成各級領導幹部重視、熟悉、了解基層黨建的教育機制。
三是開展農村黨員素質大提升活動。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以農村基層黨員為主要對象的科學素質教育大提升活動,著力培養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黨員。
2、 進一步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為基層組織「強身」。
一是健全村級黨組織工作規則。進一步理順「兩委會」關系,明確規定村黨支部的地位、職責任務、監督約束等。
二是健全直接聯系群眾長效機制。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暢通民意渠道,將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制度化、規范化,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從制度層面解決黨員幹部不樂於、不敢於、不勤於聯系群眾。
三是推行黨建工作績效管理。完善鎮、村黨組織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以績效評估推進鎮、村黨組織管理創新。同時,將農村黨建工作作為評估鎮領導幹部的重要指標。四是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暢通黨員進出渠道,支持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農村協會和合作社上。
3、 進一步強化激勵保障措施,為基層幹部「提神」。
一是加大農村優秀幹部錄用公務員力度,解決基層幹部「有所盼」的問題。目前,我縣每年從村幹部中錄用公務員的數量不足1%,建議擴大優秀村幹部的公務員錄用比例,選拔特別優秀的進入鎮領導班子。
二是逐步提高村幹部待遇標准,形成初步增長機制。既要提高在職村幹部報酬標准,又要提高離任村幹部的生活補貼標准,按工作職位、工作年限擴大補助范圍。
三是建立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解決基層幹部「有所養」的問題。建立縣、享受對象共同承擔的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確定統一標准,解決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四是健全黨內關懷機制,解決村幹部「有所靠」的問題。把經濟困難的農村基層黨員和幹部的扶貧幫困工作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疇,建立黨內關懷機制,通過財政預算、黨費支持等渠道,建立黨員愛心基金,重點加大對基層經濟貧困黨員、老黨員、老幹部的幫扶力度。
4、 進一步改進基層幹部領導方式,為基層班子「輸血」。
一是增強班子服務意識,基層黨組織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要把精力放在服務群眾上,善於與群眾談心交心,徵求群眾意見,夯實班子在群眾心中的基礎。
二是勇於擔當作表率,面對困難,敢於擔當,在工作中要雷厲風行,遇到困難,全體幹部相互協作,攻堅克難。
三是整合基層黨建資源。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投入力度,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整合各職能部門資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工程,把「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打造成農村基層黨建品牌和示範點。
(6)創新性不夠擴展資料
黨建介紹:
黨建是指黨的建設。黨的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等,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指導黨在不同時代、不同情況下的工作與活動。
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大范疇是我們黨在長期黨的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十六大進一步強調將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鮮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個范疇,
十八大時增寫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從而將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完善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的「六位一體」,使黨的建設的內容和范疇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特點。
7、如何開拓創新不足整改措施
1、對於領導交辦的任務,辦事心切,處事不夠干練,想問題不夠全面,不夠深刻,雖然能基本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但在工作中面對困難面對壓力也感到力不從心,缺乏工作動力;
2、有時處理問題思路不夠清晰,使得開展工作起來比較被動;工作開展中也缺少積極開拓創新,協調能力有待加強;
3、缺乏工作經驗,面對問題過於急躁,一心想干點事情,做點成績,但缺少全盤籌劃,工作不夠謹慎周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領導同事的進一步指導改進。
4、業務學習方面:學習勁頭不夠足。自己習慣用什麼學什麼,今天學點這、明天學點那,結果什麼都懂點,什麼也不精,學到的知識不系統、不透徹。對學習的重要性和自覺性落實不到行動上。對學一行、精一行的恆心和毅力不夠。
5、工作方面:對待工作不夠主動、積極,只滿足於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在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善於思考,動腦筋,常常等待領導的指示,說一步走一步。缺乏一種敬業精神,認為自己已有的一些業務知識可以適應目前的工作了,雖然感到有潛在的壓力和緊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氣和刻苦鑽研、鍥而不舍、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態度。
6、工作作風方面: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工作時間久了,沒有新鮮事物出現,會有一種厭倦的情緒產生,對待工作有時抱有應付了事的態度,沒有做到腳踏實地。做事情只安於表面,處理方法比較簡單,有沒有創新精神,有時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禍上身。有時還會把工作作為負擔,卻沒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動力。
7、執行能力方面:對所做工作的執行能力存在欠缺,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繁瑣、復雜的事情,抱有能拖就拖的心態,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說,對問題採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力求尋找對策,而是等待辦法自己出現。
8、自身的專業業務水平不高,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不強。雖然通過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在業務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業務水平和工作經驗與其它老同志比還是比較低。在日常工作中偏重於日常生產工作,也忽視了自身思想素質的提高,工作中爭強當先的意識不強。
9、工作上滿足於正常化,缺乏開拓和主動精神,有時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平穩有餘,創新不足;處理問題有時考慮得還不夠周到,心中想得多,行動中實踐得少。工作中總習慣從壞處著想,缺乏敢於打破常規、風風火火、大膽開拓的勇氣和魄力。另外,政策理論水平不夠高。雖然平時也比較注重學習,但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系統。對公司政策理論鑽研的不深、不透。有時候也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和標准。
10、全局意識不夠強。有時做事情、干工作只從自身出發,對公司及車間作出的一些的重大決策理解不透,盡管也按領導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還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還存在看到、聽到、想到但還沒做到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
8、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導向的問題;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認識和理念上的誤區,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政策環境。
(一)市場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有效推進自主創新的體制和制度環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公平競爭和講究誠信的市場環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於自主知識產權產生和轉移的法制環境。整個社會缺乏創新的文化氛圍,培育創新人才和創新精神,尊重個性、恪守誠信、公平競爭、激勵探索、提倡冒尖、寬容失敗的良好的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還沒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沒有發揮好,有時甚至成為自主創新的障礙
雖然全國上下普遍重視和強調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門並沒有把技術進步和創新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地位。
1.科技與經濟結合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一直是我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症結。雖然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體已經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但是高層次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體制問題,深層次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機制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與科技相互促進的新型的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有待於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職能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並存。目前,各級政府仍然管了許多不應該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應該由政府管理的事卻沒有管好。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職能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並存,制約了產業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職能越位表現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門過多地運用行政權力,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使市場機制發生扭曲,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職能缺位則表現在政府對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缺乏統一規劃,對支持產業創新的政策缺乏系統研究,對產業創新提供服務的功能弱化等。
3.相關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缺乏協調機制,影響了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產業的發展。在宏觀管理體制上尚未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決策體制和組織機制,體制分割已嚴重地影響到國家統一意志的達成和重大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組織,明顯地削弱了國家科技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協同集成能力,特別是長期以來條塊分立、相互封閉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在決策體制上,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難以在國家整體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機制,存在著以部門利益代替國家利益的傾向。決策權與責任不對等,沒有形成與事權相一致的責任追究制度。在資源配置上,競相爭取財政資金,按各自的條條塊塊分配,造成在很多領域國家資金的重復配置和浪費。在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上,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投資政策、貿易政策、消費政策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銜接,甚至存在著相互矛盾和抵觸的現象。與許多國家相比,我國科技管理體制的最大問題不是過於集中,而是比較分散。例如,軟體產業管理體系涉及多個部委,使權力和資源相對分散,增加了相互協調、配合的難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
4.國家對一些重要產業缺乏對自主創新的總體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戰略性產業發展未能妥善處理好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難以形成統一的戰略部署,也難以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同時,共性技術的研發問題很突出,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不夠。
5.現行政策體系與支持自主創新導向不協調。我國產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還很不完善,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約。現行的政策體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長為主,缺乏支持自主創新的明晰導向。特別是,有些政府部門把有限的資源用於規模擴張、增長速度,實際操作中對自主創新是抑制性的,對技術引進卻是鼓勵性的。主要表現是:政策體系結構不夠合理;政策設計缺乏公平性;政策制訂缺乏適應形勢變化的調整機制;部分政策目標支持創新的導向不明確。
6.政府資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復浪費嚴重。目前,管理科研經費的部門主要有發改委、科技部、科學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關部委,但部門間協調不夠,導致科研經費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體系、分散重復,宏觀統籌協調能力薄弱,科技資源配置分散重復,整體運行效率不高。一方面是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資源的重復,浪費非常嚴重①。例如,某種衛星接收站,美國只建設了16座就足夠使用,而中國兩年前就已有30座,僅北京就有8座,今後還可能再建50座。在發達國家,大型科學實驗設備利用率比中國高5倍到6倍。由於多頭管理,部門分割、行業分割、條塊分割嚴重,科技資源配置方式、評價制度等不能適應科技發展新形勢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
(三)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的動力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在「產學研」結合中,企業基本處於從屬地位。企業普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創新層次低,高端發明少。很多企業處在有「製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一些企業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我國還沒有形成真正能保護企業家利潤動機的機制和規則。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機制不健全,導致生產經營中的短期行為。重當前、輕長遠,缺乏通過自主創新做強做大企業並實現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大學和科研院所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機制不健全
目前,大學的科研力量還比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長期、持續發展的綜合目標;科研規劃與重點項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難以實現科技資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復的現象還時有所見;大學現有技術創新平台的綜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國際化程度普遍較低,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得不到強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的資金匱乏,只有不到10%的科研成果或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③。多年來,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活動,存在著單純的技術導向傾向,注重技術參數、指標的先進性,但對市場需求和規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場能力。1999年開始的科研院所轉制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由於生存壓力,有些科研院所轉制後科技活動的規模和水平出現較大下滑,短期行為嚴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忽視對基礎性、共性技術的研究,影響發展後勁。
(五)學術腐敗嚴重
社會上的過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風,也對科學界造成沖擊。近年來,腐敗和造假行為已經蔓延到教育界和學術界。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製濫造,不顧科研工作的職業操守,弄虛作假,欺騙社會大眾。學術腐敗猖獗不僅是學者個人道德問題,更是一個社會轉型時期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